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高质量管理系统规章制度

合集下载

医疗器械使用规章制度

医疗器械使用规章制度

医疗器械使用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疗器械的使用,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患者的权益,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医疗器械的选择、采购、存储、使用、维护和管理等工作。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医疗器械管理制度,明确相关责任人,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监督和管理。

第二章医疗器械的选择和采购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自身的临床需求,合理选择医疗器械,并且应当具备相应的注册证明和合格评价报告。

第五条采购医疗器械应当有明确的程序和资金来源,严格按照采购程序进行采购,并保留相应的采购记录。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器械采购委员会,负责医疗器械的选择和采购工作,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

第三章医疗器械的存储和使用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器械存储制度,对医疗器械进行分类、标识、包装和存放,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和完整。

第八条医疗器械的使用前应当进行检查,确保医疗器械的正常和完好,使用过程中应当按照相关规定操作,防止交叉感染和误用。

第九条医疗器械使用完毕后,应当进行清洁、消毒和包装,放入指定位置,避免混乱和错乱。

第四章医疗器械的维护和检查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器械维护制度,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和可靠。

第十一条医疗器械的使用人员应当接受专业培训,掌握医疗器械的使用方法和维护技术,提高医疗器械的使用效果和寿命。

第五章医疗器械的管理和监督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器械管理系统,明确医疗器械的责任人和管理人员,加强对医疗器械的全程监督和管理。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疗器械的监督检查和应急处理,及时发现并解决医疗器械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第六章处罚和奖励第十四条对违反医疗器械使用规定的人员和单位,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纪律处分或者法律制裁。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对正确使用和管理医疗器械的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鼓励他们发挥专业技能和水平。

第七章附则第十六条本规章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

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

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

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1. 引言随着基层医疗机构的不断发展,药品和医疗器械在基层医疗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了确保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和实施一套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制度。

2. 目的和范围2.1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为基层医疗机构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药品和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帮助机构提高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用药和治疗效果。

2.2 范围本文的范围适用于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包括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

3. 质量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3.1 法律法规遵守基层医疗机构应严格遵守相关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法律法规,确保药品和医疗器械的来源合法、质量可靠。

3.2 风险评估和控制基层医疗机构应制定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案,对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确保患者用药和治疗的安全性。

3.3 质量控制和检测基层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和检测体系,进行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控制和检测,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的质量要求。

3.4 培训和专业知识更新基层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药品和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质量管理能力。

4. 质量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4.1 药品采购管理4.1.1 采购计划基层医疗机构应根据患者需求和临床使用的药品情况,制定合理的药品采购计划,确保药品的供应和使用的连续性。

4.1.2 供应商评估基层医疗机构应对药品供应商进行评估,包括其GMP认证情况、质量管理能力等,确保其供应的药品质量可靠。

4.1.3 药品验收基层医疗机构应对收到的药品进行验收,对药品的包装、标签、有效期等进行检查,确保药品的合格性。

4.2 药品储存和保管4.2.1 药品储存条件基层医疗机构应根据药品的特性要求,建立适当的储存条件,如温度、湿度等,确保药品的质量稳定。

4.2.2 药品保质期管理基层医疗机构应对药品的保质期进行管理,及时清理过期药品,确保使用的药品安全有效。

药品与医疗器械管理制度(汇总)

药品与医疗器械管理制度(汇总)

药品与医疗器械管理制度(汇总)一、引言药品与医疗器械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了规范药品与医疗器械的管理,确保其安全、有效、合理使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包括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本文将对这些管理制度进行汇总和解读,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二、药品管理制度1. 药品注册管理药品注册是药品上市的第一道关卡。

根据《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上市前必须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批。

药品注册申请者需提交药品的研制报告、质量标准、药理毒理试验报告等资料,以证明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药品生产管理药品生产是药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根据《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生产企业必须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并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药品在生产过程中不受污染、变质。

3. 药品经营管理药品经营管理是保障药品流通和使用安全的重要环节。

根据《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经营企业必须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并在经营过程中严格执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药品在储存、运输、销售过程中质量稳定。

4. 药品使用管理药品使用管理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关键环节。

根据《药品管理法》规定,医疗机构必须建立药品使用管理制度,合理使用药品,防止药品滥用、误用。

同时,医疗机构还需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三、医疗器械管理制度1.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参照药品注册管理,同样需提交产品研制报告、质量标准、临床试验报告等资料,以证明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医疗器械生产管理医疗器械生产管理参照药品生产管理,要求企业取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并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

3. 医疗器械经营管理医疗器械经营管理参照药品经营管理,要求企业取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并在经营过程中严格执行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

医疗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

医疗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

医疗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一、值班制度医疗单位的值班制度是确保24小时全天候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保障。

根据医院的情况,通常会设立轮班制度或者两班制。

各科室在制定值班表时需合理安排医生和护士的轮班,保证每个时间段都有足够的人员进行值班工作。

同时,医疗单位还需设立值班领导,负责协调和处理突发事件。

医疗单位还应建立完善的值班联系方式和应急预案,确保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是医疗单位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

医疗单位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管理委员会、质量管理科室和各科室的质量管理团队。

医疗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对医疗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和规范。

医疗单位还需建立医疗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对医疗事故和医疗差错进行及时报告和处理,以减少患者损失和医疗纠纷。

三、职业道德规范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医疗单位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安全的基础。

医疗单位应建立健全的职业道德规范,对医务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监督。

医务人员应恪守医德,尊重患者权益,维护患者隐私,严守职业操守,确保医疗服务的规范和专业。

医疗单位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提升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

四、医疗信息管理医疗信息管理是医疗单位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医疗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对患者信息、医疗记录和医疗数据进行全面管理和保护。

医疗单位应制定医疗信息保密制度,保护患者隐私和医疗机密。

医疗信息管理应标准规范和便捷高效,确保医疗信息的准确传递和保留。

五、医疗设备管理医疗设备是医疗单位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工具,对医疗设备的管理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质量。

医疗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医疗设备管理体系,包括设备采购、设备验收、设备维护和设备更新等环节。

医疗单位应加强对医疗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检测,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医疗单位还需建立设备使用手册和操作规范,对医疗人员进行设备使用培训,提高设备使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

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

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1. 引言基层医疗机构是指在城市、乡镇和农村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单位,在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同时,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变得至关重要。

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是指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对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采购、存储、分发、使用和报废等环节进行规范和管理,以确保药品、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

2. 制度目的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确保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保证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保护患者和公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3. 制度内容3.1 药品质量管理•药品采购:基层医疗机构应按照国家药品采购政策和管理规定进行药品采购,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合理价格。

•药品存储:药品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存放,保持药品室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等工作环境,防潮、防潮变质。

•药品分发:基层医疗机构应根据临床需要和患者需求,合理分发药品并记录分发情况,避免过量或不足。

•药品使用: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诊断结果,合理使用药品,并记录使用情况。

同时,应对患者进行药品的正确使用和注意事项的告知。

•药品报废:基层医疗机构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过期、失效、变质、破损等药品进行及时清理和报废,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和登记。

3.2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医疗器械采购:基层医疗机构应根据临床需求和患者需求,选购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的医疗器械,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采购。

•医疗器械存储:医疗器械应按照使用频率和特殊要求进行分类存放,保持器械室的干燥、清洁和通风,避免受潮、受热和污染。

•医疗器械使用:医务人员应熟悉医疗器械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在使用前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器械的正常工作状态。

同时,应定期对器械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性能和功能正常。

•医疗器械报废:基层医疗机构应制定医疗器械报废标准,对达到报废标准的器械进行清理和报废,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和登记。

病房药品、物品、器械管理制度范本

病房药品、物品、器械管理制度范本

病房药品、物品、器械管理制度范本一、概述病房药品、物品、器械的管理是为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一环。

为此,本病房特制定该制度范本,明确管理要求,确保病房内药品、物品、器械的合理使用和有效管理。

二、药品管理1.药品采购(1)药品采购应由指定负责人负责,确保药品质量、数量和种类与医疗需求相符。

(2)采购前应对供应商进行资质审核和价格比较,确保采购的药品具备合理性和经济性。

2.药品验收(1)药品应在验收前进行清点和检查,确认包装是否完好、有效期是否符合要求,如有问题应及时上报。

(2)验收合格的药品应进行登记,并负责妥善存放,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药品存放(1)药品应按照分类和规定摆放在指定药柜或药箱中,各类药品应分开存放,避免混杂。

(2)药品应放置在通风、干燥、避光、清洁的地方,避免日晒、潮湿、高温等对药品造成损害。

4.药品使用(1)医护人员在使用药品前应核对药品名称、规格、剂量等信息,确保使用的是正确的药品。

(2)正确使用药品时,应按照规定的剂量、途径和时间进行使用,不得随意更改。

5.药品记录(1)使用药品后,医护人员应详细记录使用情况,包括患者姓名、药品名称、剂量、途径、使用时间等信息。

(2)用药记录应规范、准确、及时,并确保用药信息的保密性。

三、物品管理1.物品采购(1)物品采购应由指定负责人负责,确保物品质量、数量和种类与医疗需求相符。

(2)采购前应对供应商进行资质审核和价格比较,确保采购的物品具备合理性和经济性。

2.物品验收(1)物品应在验收前进行清点和检查,确认包装是否完好,如有问题应及时上报。

(2)验收合格的物品应进行登记和分类存放,确保物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物品存放(1)物品应按照分类和规定摆放在指定柜子或柜架中,各类物品应分开存放,避免混杂。

(2)物品应放置在通风、干燥、整洁的地方,避免受潮、受热等对物品造成损害。

4.物品使用(1)医护人员在使用物品前应核对名称、规格等信息,确保使用的是正确的物品。

医疗管理质量规章制度

医疗管理质量规章制度

医疗管理质量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疗管理质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患者的权益,保障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及其相关从业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医院、诊所、药店等机构。

第三条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遵循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保证医疗质量。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确保医疗质量。

第五条医务人员应持有效执业证书,依法从事医疗工作,确保医疗安全。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不断加强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更新设备设施,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第二章医疗服务流程管理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服务流程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患者就诊登记、病历记录、诊断治疗等流程。

第八条患者来院就诊应由专职人员进行登记,确保患者信息准确完整,保护患者隐私权。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病历记录制度,确保医疗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安全性。

第十条诊断治疗过程中应遵循规范化操作流程,确保医疗技术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对医疗服务流程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第三章医疗质量评估与监控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质量评估与监控机制,定期进行医疗质量评估。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医疗服务质量评估,包括医疗效果评估、患者满意度评估等。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对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进行及时报告和处理。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质量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医疗过程中的问题,确保医疗质量。

第四章医疗安全管理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医疗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加强医疗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十八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设备设施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十九条医疗机构应建立感染控制管理制度,防范医院感染疾病的传播。

第二十条医疗机构应制定应急预案,及时处理突发事件,保障医疗安全。

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

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

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1. 引言基层医疗机构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重要责任。

药品和医疗器械作为基层医疗机构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其质量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社区居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了保障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制定和实施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本文档旨在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关于药品和医疗器械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和操作指南,以便医疗机构能够合理规范和管理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购买、储存、使用和处置等环节,确保质量安全。

2. 质量管理原则基层医疗机构应建立以下质量管理原则:2.1 领导重视医疗机构领导应高度重视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工作,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2.2 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医疗机构应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合法合规地进行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管理运作。

2.3 明确责任和权限医疗机构应明确各级管理人员、药剂师和医师等相关人员在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中的责任和权限,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2.4 质量保证医疗机构应建立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其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和要求。

2.5 持续改进医疗机构应持续改进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工作,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3. 药品管理3.1 药品采购基层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规范的药品采购制度,明确采购程序和责任人,并严格执行。

3.2 药品进货验收与储存基层医疗机构应在药品进货验收时,对药品质量进行检验,并严格查验各项相关资料。

同时,应确保药品储存环境符合要求,避免药品受潮、变质等情况。

3.3 药品使用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规范的药品使用制度,确保药品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医务人员应遵守用药原则,正确使用药品,并做好记录。

3.4 药品处置药品的处置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包括过期药品的处置和不合格药品的处理等。

4. 医疗器械管理4.1 医疗器械采购基层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规范的医疗器械采购制度,明确采购程序和责任人,并严格执行。

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

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

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1. 前言本规章制度旨在确保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保障患者的用药和治疗安全,提升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声誉。

本制度适用于全部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和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工作。

2. 质量管理体系2.1 质量管理责任1.基层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管理的责任和义务。

2.院长或相关管理负责人应对质量管理工作负总责,并委派专人负责具体的质量管理工作。

2.2 质量管理组织1.基层医疗机构设立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工作。

2.质量管理部门应有充分的人员和设备,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3 质量目标和指标1.基层医疗机构应订立质量目标和指标,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

2.质量目标和指标应定量化、可衡量,以提高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水平。

3. 药品质量管理3.1 药品采购管理1.药品采购应依照国家药品管理法规的要求进行,确保采购的药品符合质量标准。

2.药品采购应与合法供应商签订正规合同,明确双方的权益和责任。

3.采购的药品应进行验收,确保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

3.2 药品入库管理1.药品入库前应核对药品的批号、有效期等信息,确保药品的合法性和质量。

2.药品应存放在干燥、通风良好、温度适合的专用库房中,防止药品变质。

3.药品入库后应按规定的标签进行标识,包含药品名称、批号、有效期等信息。

3.3 药品出库管理1.药品出库前应进行确认核对,确保出库的药品与申请单全都。

2.药品出库应进行记录,包含药品名称、数量、用途等信息,以备查验。

3.4 药品使用管理1.药品使用应依照医疗程序和规范进行,遵从医师的开药处方。

2.药品的使用应记录,包含患者信息、药品剂量、使用频率等信息,以备查验。

3.5 药品不良反应和事件管理1.药品使用过程中显现的不良反应和事件应进行记录,并及时报告上级部门。

2.不良反应和事件的处理应依照相关规定进行,包含调查、处理、整改等措施。

医疗机构药品规章制度

医疗机构药品规章制度

医疗机构药品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疗机构的药品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的药品管理工作,包括临床用药管理、药库管理、药品采购、配送、使用和监测等环节。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药品管理机构和责任人,确保药品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加强医务人员的药品管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药品管理水平。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设立药事委员会,负责审批医疗机构的药品使用制度和药品目录。

第二章药品的选择和采购第六条医疗机构应根据临床需要和药品价格因素选择适宜的药品种类和规格。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药品采购制度,按照国家规定的采购程序和要求采购药品。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设立药品采购委员会,负责审批医疗机构的药品采购计划和采购合同。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定期对药品的质量认证、价格审核和供货商的信誉度进行评估。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建立药品的质量追溯体系,确保药品来源可追溯。

第三章药品的存储和配送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按照药品的特性和要求,设立合适的存储条件和环境,保证药品的质量安全。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建立药品配送制度,确保药品的及时到位和有效分发。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配备专业的药品管理人员,负责药品的存储、配送和监测工作。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定期对药品的库存、有效期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与盘点。

第四章药品的使用和监测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建立用药管理制度,规范医师开药行为,防止滥用和浪费。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加强用药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用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建立用药安全提示系统,提醒医务人员和患者注意用药安全。

第十八条医疗机构应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定期公布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第五章药品的废弃和处理第十九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废弃药品回收制度,对过期、变质和废弃的药品进行安全的处理和处置。

第二十条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废弃药品的分类管理和监督,防止污染环境和伤害人体。

第二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建立药品废弃处理标准和流程,确保废弃药品的合理处理。

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

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

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为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规范医疗机构的药品采购、配送、储存、使用和废弃处置,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和医疗器械质量管理。

三、药品采购管理1. 采购程序采购药品应按照政府采购法的相关规定,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

采购程序应包括需求确定、供应商选择、投标邀请、投标文件评审、开标确定中标供应商、合同签订、资金支付等环节。

投标采购时应注明品种、规格等药品的质量标准,保证采购的药品符合国家标准和质量要求。

2. 采购管理基层医疗机构应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药品采购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确保药品的来源合法、价格合理、质量安全。

药品采购时应加强对供应商的监督和管理,对药品的价格、质量、性能等进行考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药品验收管理基层医疗机构应统一规划药品验收管理,对采购的药品应按照相关标准的质量检验规程进行验收。

验收前应核对采购合同的内容,包括药品名称、数量、质量要求、生产厂家等事项。

发现问题及时向供应商提出整改要求,并做好药品检验及记录。

4. 药品配送和接收管理为保证药品配送的质量和及时性,基层医疗机构应订立配送协议,明确配送方案、时间、数量、质量标准等,并通过供应商提供的配送记录单对配送情况进行核对。

同时,基层医疗机构应按照规定检查商品的标签、包装、说明书等,对有问题的药品应当及时向供应商提出整改要求,拒绝接收有质量问题的药品。

5. 药品储存管理基层医疗机构应制定药品储藏管理规范,做好药品的储藏、分类、标识、保管、记录等工作,确保药品存放的环境符合要求,药品质量不会受到污染和损坏。

储存期限将要到期的药品应优先使用或者通知供应商退换货。

6. 药品使用管理基层医疗机构应在制定药品使用计划的基础上,通过规范的方案使用药品。

在药品使用过程中,应使用符合规定的药品,以及妥善保管、停用、废弃等做好记录,并将有问题的药品报告有关部门,督促供应商及时解决问题。

病房药品、物品、器械管理制度医院管理制度范本

病房药品、物品、器械管理制度医院管理制度范本

病房药品、物品、器械管理制度医院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和适用范围为了规范病房药品、物品、器械的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制定本制度。

适用于医院内各科室的病房管理。

二、管理责任1. 医院药品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修订本制度,并监督其执行情况。

2. 每个病房设置一名负责人,负责病房药品、物品、器械的管理工作,并协助医院药品管理委员会的相关工作。

三、病房药品管理1. 病房药品应按照规定的分类和编码进行管理,并建立相应的药品管理台账。

2. 病房药品的采购工作由医院药品采购管理委员会负责,采购的药品应符合国家药品质量标准。

3. 病房药品应按照规定的储存条件保存,定期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和储存情况,并及时淘汰过期药品。

4. 病房药品的发放应经过医生或护士的书面申请,并由专人负责发放,确保药品的安全和准确性。

四、病房物品管理1. 病房物品应按照规定的分类和编码进行管理,并建立相应的物品管理台账。

2. 病房物品的采购工作由医院物资采购管理委员会负责,采购的物品应符合国家质量标准。

3. 病房物品应进行定期检查和清点,确保物品的完好无损,并及时更换损坏或过期的物品。

4. 病房物品的使用应遵循节约用品的原则,防止浪费和滥用。

五、病房器械管理1. 病房器械应按照规定的分类和编码进行管理,并建立相应的器械管理台账。

2. 病房器械的采购工作由医院器械采购管理委员会负责,采购的器械应符合国家质量标准。

3. 病房器械应按照规定的使用和维护要求进行操作,并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器械的正常运行。

4. 病房器械的使用应严格按照医疗操作规范进行,防止误用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六、病房药品、物品、器械的安全控制1. 病房药品、物品、器械的安全使用应遵循医院的相关规定和操作流程。

2. 病房内药品、物品、器械的存放位置应明确标识,并定期进行整理和清理。

3. 病房内应设立医疗废物回收箱,并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垃圾分类和处理。

4. 病房药品、物品、器械的丢失或损坏应及时报告,同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并追查原因。

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制度规范

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制度规范

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制度规范一、总则1. 本规范旨在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权益,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2. 基层医疗机构应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医疗行业标准和规范。

二、组织管理1. 建立以院长为首的医疗管理团队,负责医疗制度的制定、执行和监督。

2. 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检查医疗制度的执行情况。

三、医疗服务1. 明确医疗服务范围,包括基本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服务。

2. 制定医疗服务流程,确保患者就医便捷、高效。

四、医疗质量与安全1. 建立医疗质量监控体系,对医疗服务质量进行持续改进。

2. 强化医疗安全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

五、医疗人员管理1. 医务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并定期接受专业培训。

2. 建立医务人员考核制度,对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态度进行评价。

六、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1. 严格执行药品采购、储存、使用和销毁的管理规定。

2. 医疗器械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校验,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七、医疗信息管理1. 建立完善的医疗信息记录和保密制度,保护患者隐私。

2.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管理水平。

八、医疗纠纷处理1. 建立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机制,及时、公正地处理医疗纠纷。

2. 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

九、公共卫生服务1. 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居民健康意识。

2. 积极参与传染病防控和慢性病管理,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十、监督与考核1. 定期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等进行监督和考核。

2. 根据考核结果,对医疗机构进行奖励或处罚。

十一、附则1.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规范由基层医疗机构负责解释。

病房药品、物品、器械管理制度

病房药品、物品、器械管理制度

病房药品、物品、器械管理制度病房药品、物品、器械的管理制度对于医院来说非常重要,它能够确保病房内的药品、物品和器械的有效管理和使用,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下面将对病房药品、物品、器械的管理制度进行详细阐述,以便更好地了解其重要性和应该注意的细节。

一、药品管理制度1. 药品采购医院应根据临床需要和病房药品消耗情况制定合理的药品采购计划,并按照采购程序进行采购工作。

采购药品应与医院的采购合同、相关法律法规和药品采购管理要求相符。

2. 药品入库和出库管理药品入库时,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验收和归类,并由专人进行登记和管理。

药品出库时,应根据医嘱或药房、病房的需求进行发放,并实施严格的登记和核对。

3. 药品使用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要,合理开具药物医嘱,并加强对用药的指导和监督。

同时,病房应建立用药记录,对每一位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4. 药品库存管理病房应定期进行药品库存盘点,并结合药品消耗情况,进行合理的库存管理。

过期药品应及时清理和销毁,并按照规定进行记录和报告。

二、物品管理制度1. 物品采购病房应根据各科室的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物品采购,并按照采购程序进行采购工作。

采购物品应与医院的采购合同、相关法律法规和物品采购管理要求相符。

2. 物品入库和出库管理物品入库时,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验收和归类,并由专人进行登记和管理。

物品出库时,应根据使用需求进行发放,并实施严格的登记和核对。

3. 物品使用病房应根据患者的需要,合理使用和配置物品,并加强对物品的保养和维护。

同时,应建立物品使用记录,对每一位住院患者的物品使用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确保物品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4. 物品库存管理病房应定期进行物品库存盘点,并结合消耗情况,进行合理的库存管理。

损坏、过期或无效的物品应及时清理和处理,并按照规定进行记录和报告。

三、器械管理制度1. 器械采购医院应根据科室的需要,进行合理的器械采购,并按照采购程序进行采购工作。

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

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

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1. 前言医疗机构是医疗服务的重要场所,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

基层医疗机构是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等基本医疗单位。

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就医体验和医疗保障水平。

为了保障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

2. 法律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管理条例》规定了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要求。

在这两部法律的基础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省级卫生健康委员会还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规定和标准,对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提出了要求。

3. 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是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的关键措施之一。

基层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建立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

具体内容包括:3.1 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基层医疗机构应当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强对药品、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性和质量的控制,确保其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和性能指标。

3.2 建立药品和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基层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药品和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明确管理职责、制定制度和程序、建立条码追溯系统、加强库存管理、设立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档案等,确保药品、医疗器械的质量和使用安全。

3.3 建立严格的采购、配送和验收管理规范基层医疗机构应当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制定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采购、配送和验收管理规范,确保采购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符合相关要求,避免采购假冒伪劣产品和超期产品等不合格品。

3.4 建立全程质量控制制度基层医疗机构应当增强全程质量控制意识,建立并实施全程质量控制制度,从采购、配送、验收、存储到使用、销毁等全流程严格控制,在确保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的前提下,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

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

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1.制度背景药品、医疗器械是基层医疗机构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

为了保证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建立和完善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2.制度目标2.1确保基层医疗机构使用的药品、医疗器械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2.2优化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的采购、储存、使用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2.3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3.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内容3.1药品、医疗器械的采购管理3.1.1明确药品、医疗器械采购的程序和责任,建立健全采购文件和采购档案。

3.1.2严格执行药品、医疗器械的供应商资质审查制度,确保合格供应商的选择。

3.1.3建立药品、医疗器械采购验收制度,对采购的药品、医疗器械进行验收,并建立相应档案。

3.1.4做好药品、医疗器械的追溯工作,及时进行有效管理。

3.2药品、医疗器械的管理和储存3.2.1制定严格的药品、医疗器械管理制度,规范药品、医疗器械的储存、领用、退库等流程。

3.2.2建立药品、医疗器械的分类储存制度,确保药品、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易管理性。

3.2.3建立科学的药品、医疗器械储存条件和环境管理制度,确保药品、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

3.2.4加强对药品、医疗器械库存的监管,做好库存管理和报废处理。

3.3药品、医疗器械的使用管理3.3.1建立药品、医疗器械的开药、发药、使用管理制度,明确相应的责任和要求。

3.3.2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的使用监督和质量评价,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3.3开展药品、医疗器械使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用药、器械操作技能。

3.3.4建立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制度,及时纠正和处理不良事件。

4.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的落实4.1明确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使其充分了解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

病房药品、物品、器械管理制度医院管理制度模版

病房药品、物品、器械管理制度医院管理制度模版

病房药品、物品、器械管理制度医院管理制度模版1. 目的与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规范病房药品、物品、器械的管理,确保其安全、有效地使用,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医疗质量。

适用于医院病房的药品、物品、器械的管理。

2. 责任2.1 病房主任负责制订、实施和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2.2 护士长负责监督病房护士的药品、物品、器械管理工作。

2.3 医生负责正确开具和使用药品,以及合理使用相关物品和器械。

2.4 护士负责药品发放、核对、使用以及物品、器械的妥善保管与消毒。

2.5 病房管理员负责管理病房内的药品、物品、器械,并记录相关信息。

3. 药品管理3.1 药品定点供应医院设立药房,负责采购、配送药品。

每个病房定期向药房提交用药申请,由专人进行发放。

3.2 药品分类药品根据其特性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各自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处方药需医生开具并记录使用情况,非处方药可由护士发放,但需记录使用情况。

3.3 药品存放药品应存放在专用柜或冷藏设备内,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3.4 药品发放护士在核对患者信息后,发放药品,并记录患者姓名、药品名称、规格、数量和使用时间等信息。

3.5 药品使用医生应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正确开具和使用药品,并记录用药时间、剂量和效果等。

3.6 药品回收与报废过期药品和剩余药品应及时回收,并进行安全销毁,记录销毁时间和药品信息。

4. 物品管理4.1 物品采购病房物品由医务部门负责采购,确保品质合格、价格合理。

4.2 物品分类病房物品根据其特性分类,如病床、床单等,每类物品应有专门负责人进行管理。

4.3 物品存放与使用物品应存放在指定的存放区域,并定期进行清点和整理。

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洁和消毒,并放回原位。

4.4 病患个人物品管理护士应协助病患妥善保管个人物品,并记录相关信息,如现金、首饰等贵重物品。

5. 器械管理5.1 器械采购医院设立物资管理部门,负责器械的采购、验收。

5.2 器械存放器械应存放在专门的存放柜内,按照不同类型进行分类,并定期进行清点和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管理制度一、药品采购管理制度一、医疗机构应当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从具有药品、医疗器械生产或者经营资格的企业采购药品和医疗器械,参加药品集中招投标的医疗机构必须从中标企业采购药品,同时索取加盖供货单位原印章的《药品生产许可证》或《药品经营许可证》、《药品生产(经营)质量管理规认证证书》、《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许可证》或备案凭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或备案凭证、药品检验报告书、医疗器械合格证明以及《营业执照》复印件等。

二、应对供货单位销售人员合法资质进行验证。

应索取销售人员复印件和供货企业法人代表签字或盖章的销售人员“授权委托书”。

三、应有明确质量条款的采购合同或质量保证协议书。

四、购进药品医疗器械应索取合法票据(发票、供货清单),并做到票、帐、货相符,票据和凭证应按规定保存超过药品有效期后一年,但不得少于三年。

五、购进药品应建立真实完整的药品购进记录,药品购进记录应注明药品通用名称、剂型、规格、生产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商、供货单位、购进数量、购进价格、购进日期等,记录应保存三年。

六、购进进口药品应同时索取加盖供货单位质量管理机构原印章的《进口药品注册证》或《医药产品注册证》、《进口药品批件》和《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或注明“已抽样”并加盖公章的《进口药品通关单》复印件。

购进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批签发的生物制品,应同时索取《生物制品批签发合格证》复印件。

二、药品医疗器械验收管理制度一、应对购进的药品医疗器械逐批进行验收;待验收的药品医疗器械应放在待验区,并在当日验收完毕。

二、验收药品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药品的外观形状、外包装、标签、说明书及标识逐一进行检查。

1、药品的包装和所附说明书应有生产企业名称、地址、有药品的品名、规格、批准文号、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

2、标签或说明书上应有药品的成分、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及贮藏条件等。

3、中药饮片及中药材应有包装,并附有质量合格的标志,每件包装上,中药材应标明品名、产地、日期、调出单位;中药饮片外包装应印有或贴有标签,标明品名、规格、产地、生产企业、生产批号、生产日期等。

4、进口药品。

其外包装的标签应有中文注明的药品名称、主要成分及注册证号,其最小销售单元应有中文说明书。

应凭《进口药品注册证》或《医药产品注册证》、《进口药品批件》及《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或《进口药品通关单》验收;进口预防性生物制品、血液制品应有《生物制品进口批件》复印件;进口药材应有《进口药材批件》复印件。

三、医疗机构购进医疗器械,应当进行进货验收,并建立真实、完整的医疗器械验收记录。

验收记录应当载明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生产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商、供货单位、相关许可或者备案证明文件编号、到货日期等;对灭菌医疗器械,还应当记录灭菌日期或者灭菌批号。

验收记录应当由验收人签名。

经验收不合格的医疗器械,应当按照采购合同和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四、验收合格的药品和医疗器械方可入库(柜台、货架),并在验收单上签字或盖章,并注明验收合格字样,对货单不符、质量异常、包装不牢固或破损、标志模糊或有其他问题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不得入库(柜台、货架)。

三、药品医疗器械贮存养护管理制度一、应配备符合要求的底垫、货架及避光、通风等药品储存设施,在库药品应堆放整齐,离地距离不小于10cm,离墙顶、散热器及墙壁距离不少于30cm。

二、在库(柜、架)药品医疗器械应分品种按批号分开堆放。

药品与非药品、服药与外用药分开存放,易串味药品、中药材、中药饮片以及危险品等应分开存放。

三、二类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等特殊管理的药品应专柜存放,专人上锁保管,专帐记录,帐物相符。

四、应设置与其开展的诊疗业务相适应的药房、药库,并根据药品储存要求逐步做到设置常温库(0-30摄氏度)、阴凉库(不高于20摄氏度)、冷库(柜台)(2-10摄氏度);药房、药库相对湿度应保持在35%-75%之间,药房、药库应配备温湿度检测设备。

药品医疗器械养护人员,每天上下午应对药房、药库各进行一次巡行,并认真做好温、湿度记录。

发现温、湿度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调控。

五、药房应做好防尘、防潮、防污染及防虫、防鼠等相应的管理工作。

六、定期进行循环质量养护检查,一般药品每季度一次,近效期、易变质药品增加检查次数,并做好养护检查记录。

七、对于异常原因可能出现问题的药品、易变质药品、已发现质量问题药品的相邻批号药品、储存时间较长的药品,应做有标示或另放。

八、养护检查中发现质量有问题的药品医疗器械,应暂停使用。

九、正确使用养护设备,定期检查保养,自觉学习药品医疗器械法律法规知识和业务知识,提高养护技能。

四、拆零药品管理制度一、拆零药品是指所销售药品最小单元的包装上,不能明确注明药品名称、规格、用法、用量、有效期等容的药品。

二、拆零药品应设立专门拆零柜台或货架,并配备必要的拆零工具,如药勺,药盘、拆零药袋等,并保持拆零工具清洁卫生。

三、拆零后的药品,应相对集中存放于拆零药柜(架),不能与其它药品混放,拆零药品应保留原包装及标签。

四、拆零药品包装袋应写明药品名称、规格、用法、用量、有效期等容。

五、药品拆零时,如发现拆零药品的包装及外观质量可疑,应按不合格药品处理程序处理,不得拆零使用、销售。

五、不合格药品管理制度一、不合格药品是指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不相符的药品,以下为主要情形:1、药品在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定质量标准及有关规定。

2、药品外观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定质量标准及有关规定。

3、药品包装、标签及说明书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二、购进的药品经验收确认为不合格药品,不得入库(柜、架)使用,应及时上报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处理。

三、在药品储存、养护、上柜、使用、销售过程中发现过期失效、裂片、破损、霉变,药品所含成分及药品成分含量、药品包装标识等不符合国家规定等不合格药品,应集中存放于不合格区,做好记录,完善相关手续。

四、不合格药品应按规定进行报损和销毁。

1、不合格药品的报损、销毁由医疗机构负责人负责,填写不合格药品报损销毁记录。

2、不合格药品销毁时,应采用焚烧、深埋、毁形等方法处理。

六、卫生和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医疗机构的药房和个人卫生应符合规定要求。

一、做到每天早晚对药房各做一次清洁,保持药房的环境整洁、卫生,无污染物及污染源。

二、货架(柜)摆放的药品医疗器械应保持无灰尘、无污染、药品医疗器械摆放规有序、标识清晰。

三、在岗时应着装整洁,头发、指甲注意修剪整齐。

四、医疗机构直接接触药品医疗器械的工作人员应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

五、健康体检应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体检机构进行,体检的项目应符合任职岗位条件要求,体检结果应存档备查。

七、特殊药品的购进、验收、储存、保管和使用管理制度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等均为特殊管理药品,应做到以下管理:药品购进:一、特殊药品使用单位应经市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取得麻、精药品购用“印鉴卡”。

二、购进麻醉、精神药品应持麻醉药品“印鉴卡”和有效证件(),到有特殊药品经营资格的药品批发企业购进特殊药品。

三、购进药品时应采取银行转账资金,不得现金买卖。

公路运输必须有专人负责,缩短在途时间,防止丢失、被盗。

药品验收一、验收应做到货到即验,双人开箱验收,清点验收到最小包装,验收记录双人签字。

验收记录应采取专用记录,容有:日期、凭证号、品名、剂型、规格、单位、数量、产品批号、有效期、生产单位、供货单位、质量情况、验收结论、验收和保管人员签字。

验收记录应保存至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于三年。

二、验收发现缺少、破损的药品应双人清点登记,报单位领导批准并加盖公章后及时向供货单位查询、处理。

药品储存、保管一、必须实行专人负责(双人),专库(柜)加锁(双锁),对进出库药品应建立专用帐册,进出逐笔纪录,记录的容有:日期、凭证号、领用部门、品名、剂型、规格、单位数量、产品批号、有效期、生产单位、发药人、复核人和领用人签字,做到帐、物、批号相符。

二、医疗机构应对麻醉、精神药品按日做消耗统计,处方单独存放,按月汇总,至少保存2年。

专用帐册的保存应当在药品有效期满后不少于2年。

三、医疗机构销毁麻醉、精神药品应在县级以上卫生监督部门监督下进行,并对销毁的麻醉、精神药品造表详细登记,完善经手人、负责人、院长和监督人员签字手续。

四、麻醉、精神药品在运输、储存、保管过程中发生丢失或被盗、被抢的及发现骗取或冒领的应立即报告所在地公安、药品和卫生主管部门。

药品的使用一、特殊药品必须凭具备资格的执业医师处方,方可调配使用。

二、使用麻醉药品注射剂处方一次不超过3日用量,麻醉药品控(缓)释制剂处方一次不超过15日用量,其他剂型的麻醉药品处方一次不超过7日用量;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处方一日不超过7日用量,其他剂型的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一次不超过15日用量;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一次不超过7日用量。

其他情况用药处方请按相关规定执行。

三、处方的调配人、核对人应当仔细核对麻醉药品处方,签署,并进行登记,对因涂改或超剂量等不符合规定的麻醉药品处方,处方调配人、核对人员应当拒绝发药。

八、药械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与监测管理制度一、药品不良反应(ADR),主要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MDR)是指获准上市的质量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各种事件,简称MDR。

如一些三类植入性材料,植入人体后出现假体松动、断裂、周围感染,术后疼痛等,这些不良反应事件都是合格产品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为促进合理用药,提高药品质量和药物治疗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国药品管理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管理办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与再评价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定。

二、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报告围;1.上市5年以的药品、医疗器械和列入国家重点监测的药品、医疗器械,引起的所有不良反应(事件)。

2.上市5年以的药品、医疗器械,引起的严重、罕见的或新的不良反应。

三、药品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药品已知和未知作用引起的副作用、毒性反应及过敏反应等。

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主要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引起死亡;致畸、致癌或缺陷;对生命有危险并能够导致人体永久的或显著的伤残;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

四、一经发现可疑药品不良反应需详细记录、调查,按规定要求对典型病例详细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并按规定报告。

五、应定期收集、汇总、分析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每季度直接向当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严重、罕见的或新的药品、医疗器械(事件)不良反应病例,最迟不超过15个工作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