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讲解共45页文档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原则及注意问题

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原则及注意问题

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原则及注意问题历史史料教学是历史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史料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并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

在进行初中历史史料教学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注意问题,以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以下是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原则及注意问题。

一、原则1. 真实性原则:历史史料应当具有真实性和客观性。

史料的来源应当可靠,史料本身应当真实、客观、准确,不具有夸大、篡改、伪造等情况。

2. 多样性原则:史料教学应当注重多样性,不仅要有文字史料,还应当有图片、文物、地图、录音等多种形式的史料。

这样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系统性原则:史料教学应当具备系统性,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特定历史事件或人物,而是要涵盖多个层面的史料,以便学生形成对历史的系统认识。

4. 学科融合原则:历史史料教学应当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比如地理学、文学、艺术等,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历史,并形成独立的历史思维和观点。

5. 学生主体性原则:学生应当是历史史料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主动探究的能力,而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

二、注意问题1. 教学内容的选择:在进行历史史料教学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史料内容,既要符合教学大纲和课程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

2. 史料的真实性核查:在使用史料进行教学之前,需要对史料的真实性进行核查,以确保史料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3. 史料的解读和分析:在使用史料进行教学时,需要对史料进行专业的解读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史料所反映的历史事实和历史背景。

4.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史料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能力,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和对比,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

5. 培养学生历史素养:历史史料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授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包括历史思维能力、历史价值观和历史情感。

6. 结合实际生活:历史史料教学应当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史料的学习,思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从而增强历史学习的实践性和意义。

中学历史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中学历史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中学历史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1.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应该具备正确的历史观念,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和意义,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并提高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强调历史思维:历史学科是一门重视思辨和分析的学科,学生应该通过历史学科的学习,培养批判性思维、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应该学会提出问题、搜集和分析证据、结论推理和评估证据的过程。

3.互动性教学: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动。

教师不再是传统的仅仅做知识传授的角色,而是扮演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和提出问题的角色。

学生通过小组活动、讨论和辩论等方式主动参与,发展他们的思维和合作能力。

4.多元化教材:历史教材的选择应该多元化,包括不同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背景,以便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历史。

教材应该反映不同的观点和历史解释,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了解历史是多元的,没有固定的答案。

5.资源丰富:历史教学需要丰富的资源支持,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和互联网等。

学生应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以帮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历史。

1.案例教学法:通过选取典型的历史事件或人物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和研究,通过分析案例中的原因、影响和意义等,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辨能力。

2.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活动、辩论和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互动和思维碰撞,提高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3.图表和图片分析法:通过分析历史中的图表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并揣摩历史背后的信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4.视听教学法:通过观看历史纪录片、听取历史人物的讲述和录音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历史的真实性,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和想象力。

5.参观教学法:带领学生到历史遗址、博物馆等实地参观和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和研究能力。

6.问题导向教学法:通过提出历史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研究和分析来解答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四讲中学历史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第四讲中学历史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第四讲中学历史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作为研究学科教学的学问,一方面,它与教育学、教学论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密切相关,而在普通教学论领域,关于教学方式与方法以及其他相关概念,往往混淆不清,因此,要探讨当代历史教学方法与方法,首先必须辨析某些概念;另一方面,它虽然属于“教育”范畴,但其内容是“历史”,因此,其母体学科历史学必然是研究的基础。

而过去许多著作对历史教学方式与方法的描述,似有生搬硬套一般教学方法之嫌,缺少的是学科特点,而且未能进一步作些理论分析和实践验证,这些问题需要历史教育界同仁的共同努力加以解决。

第一节历史知识的特点与历史教学原则一、历史知识的特点中学历史课程中的历史知识,是历史科学的研究成果,它包括基本的历史史实、基本的历史概念和基本的历史发展规律。

如果按照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来分类,历史学科的陈述性知识,包括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史实性的知识以及历史概念、历史结论等加工过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主要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以及一些史学重要概念,如,原因与影响,变迁,发展,等等。

历史知识的特点主要有:1、过去性。

2、综合性(多样性)。

3、具体性(个性)。

4、史论结合性。

二、历史教学的基本原则(一)什么是教学原则教学是人们的一种认识活动,但是它是有规律的。

教学原则是对教学规律的主观认识,一定意义上说,是教学规律的反映。

教学原则就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规律的认识,人们制定出来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教学原则来自于教学经验,但必须是大量的而且长期的教学经验、反复检验证明了的经验;还必须提升到理论的和普遍性的高度。

也就是说,一般的教学经验并不是教学原则。

(二)中学历史学科的教学原则1、按照年代顺序叙述历史的原则。

2、史论结合的原则。

3、直观性的原则。

(包括语言的直观、文字的直观、教材的直观、教具的直观、活动的直观等。

参考:叶小兵等《历史教育学》P168)但直观性要与抽象性结合。

4、量力性原则。

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原则及注意问题

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原则及注意问题

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原则及注意问题初中历史史料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史料,让他们亲自参与历史研究,从而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及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下面就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原则及注意问题进行探讨。

史料教学的原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性教学。

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史料的分析和研究,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想象能力。

还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进行讨论和辩论,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史料教学应突出问题意识。

教师在使用史料时,应注意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具有代表性、有争议性的史料,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史料,寻找问题的答案。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史料教学应注重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授、小组合作、个案研究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展示个人的观点和分析结果。

还可以通过使用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工具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史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和社会背景。

史料教学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历史事件与当代社会相联系,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及其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通过这种关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规律,以及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与差异。

在进行史料教学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选择合适的史料。

史料应具有代表性和有争议性,能够充分反映历史事件的本质和复杂性。

要注意史料的真实性和权威性,避免使用失实或有偏见的史料。

二是解读史料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分析史料的内容、形式和背景,理解史料中所蕴含的信息和意义。

要让学生掌握史料的基本解读方法,如考虑史料的时空背景、作者的动机和立场等。

四是及时反馈和评价。

教师在学生提出观点和分析结果后要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指导他们发现问题和改进方法。

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相互交流和学习。

通过以上原则和注意问题的指导,可以使初中历史史料教学更加科学、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提高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

中学历史教学历史教学原则历史认知

中学历史教学历史教学原则历史认知
意义
历史教学的目标与意义
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历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变化。例如,新课程改革强调历史教学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究性,教学内容也更加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
变革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历史教学正在经历着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向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同时,历史教学的手段和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如利用多媒体技术还原历史场景、开展历史调查和模拟等。
2023
《中学历史教学历史教学原则历史认知》
contents
目录
中学历史教学概述历史教学原则历史认知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历史认知
中学历史教学概述
01
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学生认识和理解历史、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目标
历史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过去,还可以引导学生反思现在,更好地面对未来。同时,历史教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02
创新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式学习、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入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历史知识。
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认知的教学策略与技巧
注重联系实际
将历史知识与社会现实相联系,让学生认识到历史的现实意义,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运用多媒体技术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通过图像、视频等手段直观展示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提高教学效果。
THANK YOU.
谢谢您的观看
详细描述
多元化原则要求尊重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历史传统,呈现历史的多样性。这一原则反对单一的历史解释和刻板印象,强调从多元视角审视历史,理解不同地区和文化在历史进程中的独特作用。

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原则及注意问题

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原则及注意问题

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原则及注意问题1. 引言1.1 引言在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史料作为历史教学的重要元素,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也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原则及注意问题,希望能够为广大历史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史料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史料的研究和分析,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和演变过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判断能力。

在进行史料教学时,我们应该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选择适合的史料进行教学。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而不是仅仅死记硬背史料。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判断能力,引导他们对史料进行深入思考和评价。

在进行史料教学时,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要注意史料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不要歪曲史实或者误导学生。

要注意史料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史料。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和历史责任感,让他们能够通过史料了解历史的教训,引导他们珍爱和维护和平。

通过以上对史料教学的原则及注意问题的探讨,希望能够引起广大历史教师对史料教学的重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综合素养。

2. 正文2.1 史料教学的原则史料教学的原则是历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发展历史思维能力。

史料教学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史料:教师在设计史料教学时,需要选择与教学内容贴近、适合学生水平的史料,避免选择过于复杂或超出学生理解范围的史料。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在进行史料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析史料,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注重史料的多元性: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史料,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历史事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4. 结合现实生活:教师在进行史料教学时,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或问题,与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或联系,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

初中历史知识点讲解技巧(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知识点讲解技巧(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知识点讲解技巧第一篇范文历史作为一门时空长河中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中学教育阶段,历史教育更是承担着培养学生时空观念、提高文化素养和培育民族情感的重任。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历史知识点的讲解技巧,以期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吃透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是历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师在讲解历史知识点之前,应当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梳理出历史知识的主线,从而确保教学过程既有系统性,又有针对性。

二、注重知识背景,激发学生兴趣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历史背景。

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应当注重引入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社会环境、政治经济状况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是思考的起点,教师在讲解历史知识点时,应当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通过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四、注重知识整合,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历史知识是纷繁复杂的,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应当注重知识整合,把零散的历史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讲解历史知识点时,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讲故事、播放历史纪录片、组织角色扮演等,这些都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六、注重实践与合作,培养历史时空观念历史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时空观念的培养。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实践活动,如参观历史博物馆、遗迹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的真实存在,培养他们的历史时空观念。

七、开展评价与反思,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开展评价与反思,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了解教学中的不足,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水平。

总之,初中历史知识点的讲解技巧是多方面的,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育教学专业理论(二)中学历史教学理论知识

教育教学专业理论(二)中学历史教学理论知识

中学历史教学理论知识第一节中学历史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一、中学历史的教学原则★★★★历史知识的特点是确定中学历史教学原则的基本依据和出发点。

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集中反映和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

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主要有:史论结合的原则、突出重点的原则、直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一)史论结合的原则这是历史教学的一条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则。

“史”指具体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及其活动等基本史实。

“论”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对基本史实进行正确的解析,从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即所言的史论结合。

(二)突出重点的原则所谓“重点”,是指客观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构成历史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

在历史教学中,突出重点就是要突出教材中最关键、最重要的知识。

因为历史教材中的知识有主要和次要、重点与非重点之分,所以历史教学首先要求学生掌握主要内容,即重点知识。

而且在历史教学中存在着内容多、时间少的矛盾,这也要求教师要把握重点知识进行教学。

但突出重点并不意味着丢弃非重点,否则就割裂了历史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与系统性。

突出重点,首先要确定重点。

一般而言,在教材中居于主导地位,起着关键作用的史实,构成了历史发展基本内容的史实,对联系当前实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具有现实意义的内容,均应确定为教学重点。

(三)直观性原则这是中学各科教学都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

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直观手段为学生提供感知材料和具体知识,使学生以事实、实物和形象为基础,形成历史表象。

历史课的直观教学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上的,同时又以历史的过时性特征为其存在的客观前提。

它要求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充分运用各种直观手段,主要是语言直观和教具直观。

语言直观就是运用语言艺术“再现”过去的历史。

教具直观是通过使用教具来实现直观教学的。

二者结合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四)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是指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严格按照历史学科本身的知识系统和逻辑顺序有条不紊地讲授历史知识。

中学历史教学原则

中学历史教学原则

3. 系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此原则旨在处理好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关系。在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按照科学的逻辑系统进行教学,使学生形成 系统的、完整的历史认识。同时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 知水平,做到教学方法和进度适当,易于让学生接受。
4. 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
此原则旨在处理好学生认知过程中的感知与理解、形象与抽 象的关系。教师要用直观的手段(语言形象、内容具体)引导学 生进行观察和感受,对历史形成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 生对历史材料及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即教 学中要做到事实描述与分析论证相结合。
A. 符合逻辑:教学内容本身符合逻辑,教学要使学生认知能力 和水平符合逻辑。 B. 讲求“精”:教学语言力求明白、简练、干净。
C. 贵在“准”:教学语言力求确切,用词严谨,用字遣词恰如 其分。 D. 突出“美”:语速宜慢不宜快;语调适当,但不能匀速前 进;教学语言口语化。
3. 历史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原则
2.历史教学规律
教学原则实际上是对教学规律的一种反应。历史教学原则 在于反映历史学科规律与学生的历史认知心理规律。
3.历史教学实践经验
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摸索出一些经验和教训, 对此加以概括总结,积累成为经验型教学原则。

历史教学原则之内容
(一) 历史教学的一般原则
1.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的原则
(3)板书原则 提纲挈领,条理清楚; 表意准确,简明扼要; 设计独到,书写规范; 突出重点,出示适时。
(4)结课原则 A. 趣味性:通过设置悬念、提出开放性问题等调动学生的兴 趣。 B. 巩固性:知识需及时强化,才能抗遗忘。正如“经籍亦须 记得,虽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不如聋盲之指麾。”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规范(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规范(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规范第一篇范文在教育领域,历史学科的教学规范是确保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人类发展、社会变迁以及文化传承的关键。

本文将详细阐述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规范的各个方面,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估标准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等。

教学目标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使其能够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认识历史人物和事件的价值,并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概念。

2.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包括分析、综合、比较和评价。

3.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

4.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客观评价。

教学内容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应涵盖中国历史和外国历史两个方面,包括古代史、中古史、近现代史和当代史。

具体内容包括:1.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外国古代史: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古中华等文明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3.中国近现代史: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等事件。

4.外国近现代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冷战等事件。

教学方法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方法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历史事件和人物,传授历史知识和历史概念。

2.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就历史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分析其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

4.实地考察法:教师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增强其对历史的直观感受和体验。

5.小组合作法: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分配研究任务,培养其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完整版)中学历史教学法

(完整版)中学历史教学法

中学历史教学法一、名词解释角色扮演模式是指教师有目的地把教学问题作为有效的刺激,以引起学生相应的行动,通过各自的表演和体验,从而产生移情、明理的效果。

并在些基础上研究社会行为和价值取向的一种教学模式。

该模式通过角色扮演,在情感教育的同时,让学生效地掌握知识,并将过去的历史与现实的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成为现实社会生活的了一个组成部分。

情境复现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历史情境的再现,使学生有较地获得历史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

该模式适用于形象丰富的内容,如艺术品的欣赏、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波澜壮阔的政治改革和气势辉煌的建设。

导读自学模式是指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自学始终的一种教学模式。

该模式主要用于讲授新课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多用于对线索明朗、条理清晰的教材进行解剖。

导读自学模式力图使学生手和脑并用,运用创造性思维,以亲身实践的体会来验证历史知识。

问题研讨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围绕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有一定深度、广度的研讨,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互相启发或争辩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创造性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组织模式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的人际组织方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教学组织中不断提高认知水平和增强参与意识的历史教学模式。

社会实践教学组织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结合历史教学内容,深入社会所进行专题采访、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模式。

它是历史教学组织模式的一种延伸性、拓展性的教学组织活动。

知识竞赛教学组织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运用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外历史知识,通过知识竞赛方式进行教学组织模式,它是历史课堂教学组织模式的一种延伸性、竞争性的教学组织模式。

历史知识历史知识,是对人类社会过去客观存在的客观反映。

中学历史知识是依据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要求,呈现在历史教科书上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规律等。

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原则

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原则

d.历史教学中个性的形成与发展过 程
个性是一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 和,包括个性倾向性(兴趣、动机、 爱好等)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 气质、性格等)
3.历史教学教学中的诸矛盾因素
教学过程涉及到学生、教师、教学 内容和教学环境四个基本要素。
教学过程就是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 借助教材为媒体,通过教师的教和 学生的学,促使学生在认知、情意、 技能、个性诸方面全面得到和谐的 发展过程。
马克思说过:“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 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 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由于这个 缘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变了的条 件下继续从事先辈的活动,另一方面又 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改变旧的条 件。”
“一切发展,不管其内容如何,都 可以看做一系列不同的发展阶段, 它们以一个否定另一个的方式彼此 联系着。”
鲁迅先生说过:“读史是查旧帐, 而查旧帐是为了照出现在,预示将 来”。
管子也说过:“疑今者,察之古, 不知来者,视过往;万事之生也, 异趣而同归,古今一也”。
列宁说过:“忘记了过去,就意味 着背叛”。
②具体性与规律性相结合
③多样性和统一性的结合
④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结合
⑤发展性与阶段性相结合
历史教师应在教学中努力寻求学生历史 认知与体验的契合点,以达到晓之以理 与动之以情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
①有利于科学地确定历史教学目标
②有利于科学地选择历史教学方法
③有利于科学地组织历史教学过程
3.历史知识的特点 ①既往性和现实性相结合
马克思曾说:“历史实际是已经发 生的事变、过程,它一经发生,就 成了不可能更改的既定存在”。
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说过:“一切 历史都是当代史”。
李大钊先生曾说:“无限的过去都 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 在为渊源。”

初三历史教学方法和策略_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原则

初三历史教学方法和策略_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原则

初三历史教学方法和策略_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原则近年来,日益完善的考试制度、逐年增大的升学压力、相对落后的教学方法导致历史学科成为初中课堂教学中的软肋,趋向于边缘化。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历史教学方法和策略,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初三历史教学方法一、专有名词的解释要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

“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是世界近代史的主线,掌握它对初三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如果要让学生抓住这条线,首先就必须先明白什么是资本主义。

早在中国近代史当中,学生就已经接触到“资本主义”,但更多的解释是:“一般而言资本主义指的是一种经济学或者经济社会学的制度,在这样的制度下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都归私人占有,并借助雇佣劳动的手段以生产工具创造利润。

”[1]这样的解释精准、专业,但到底什么是资本主义,学生不仅没有理解,反而接触了更多的像“生产资料”、“经济社会学”等陌生而专业的名词。

最终,不仅学生如堕五里雾里,教师自己也觉得课很难上。

正因为如此,所以在解释“资本主义”这个名词的时候,我先创设了一个情景:“我有钱、有机器(资本家),为了赚钱,现在雇你们(出卖劳动力的人)为我劳动。

哈哈,你们给我创造了大量的商品,但是我又把它们卖给了你,最终我就会越来越有钱,我的生产规模就会越来越大。

”在此基础上我又设置了一系列的问题:①你我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②生产出来的商品我是如何处理的?③如果我要进一步壮大实力,需要具备哪些有利条件?回答完毕之后,我们总结出:“资本主义的特征就是雇佣劳动和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发展的必备因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制度、市场和原料”等。

这样以后只要学生看到雇佣劳动或者市场、劳动力等词语时肯定就会想到资本主义。

这样的讲解或许不是很专业,也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生活化,不仅让学生学得轻松,而且乐于学。

二、抓住历史发展的主线。

(一)设问渗透世界近代史的主线,即近代史就是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史(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

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原则及注意问题

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原则及注意问题

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原则及注意问题【摘要】初中历史史料教学是历史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具有深远的研究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原则,包括对史料真实性和客观性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等。

接着提出了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史料,如何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等。

结论部分总结了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重要性,指出通过史料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分析能力。

展望未来发展则呼吁更多的关注和研究投入到初中历史史料教学中,以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规范实践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和历史思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料教学、原则、注意问题、重要性、展望未来、研究背景、研究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初中历史史料教学作为历史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受到越来越多教育者和研究者的重视。

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过于注重对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对历史事实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而史料教学则通过让学生直接接触和分析原始历史文献,使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本质,培养其历史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目前初中历史史料教学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探讨。

对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原则和注意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总结,对于提升历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意义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研究意义在于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真相和意义,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研究史料,学生可以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和复杂性,了解历史事件的多重解读和影响,从而对历史事件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历史史料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和认知,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变迁和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历史史料,学生还能够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原则及注意问题

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原则及注意问题

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原则及注意问题【摘要】初中历史史料教学在历史学习中具有重要性,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本文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史料解读能力培养、关注史料教学的多样性和注意师生互动和实践操作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原则和注意问题。

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增强他们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动力;注重史料解读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历史文献分析的能力;关注史料教学的多样性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史料,拓宽他们的历史视野;而注意师生互动和实践操作则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史料进行历史研究。

初中历史史料教学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具有关键意义。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料教学、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史料解读能力、多样性、师生互动、实践操作、关键意义1. 引言1.1 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重要性初中历史史料教学是历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史料教学,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和了解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深刻性,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历史知识。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载体,是历史真实性的有力证据,因此引导学生学习和分析史料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史料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认识水平和历史解读能力,使他们在历史学习中得到更加深入和全面的提升。

初中历史史料教学在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和历史学科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史料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感悟历史、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生活和社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2. 正文2.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初中历史史料教学中的重要原则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对历史史料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可以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来呈现历史史料,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历史。

历史教学方法与运用的基本原则

历史教学方法与运用的基本原则

历史教学方法与运用的基本原则历史教学方法是指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和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手段、方法等,以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下面是历史教学方法与运用的基本原则。

1.系统性原则:历史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推进的过程,教师应该按照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学生的学习进度,合理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从一个有机整体的角度来认识历史。

2.生活性原则:历史教学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借助具体实例、事例等给予历史知识以生活的内涵,使学生通过历史教学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生活和社会环境。

3.阶段性原则: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和情感意志的发展具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历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使之适应学生所处的不同阶段。

4.启发性原则: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引导、发问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历史教学中,使学生在思考和研究历史问题时能够有自己的见解和判断。

5.民主性原则:历史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和机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点选择学习方法和研究对象。

6.综合性原则: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历史知识、历史概念、历史技能和历史情感的综合培养,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演讲、讨论、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全面发展,具备综合素质。

7.实践性原则: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经验,教师可以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实物、参观展览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现实性,增强历史学习的实践性和实效性。

8.激发性原则:历史教学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历史故事、让学生参与历史剧演出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9.简明性原则:历史教学应该以简单、明了的方式进行,教师应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历史知识,通过图表、模型、多媒体等方式呈现历史事实,使学生容易理解、记忆和运用。

中学历史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讲解共47页文档

中学历史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讲解共47页文档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中学历史教学原则与教学方 法讲解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

第三章中学历史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

第三章中学历史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

• 第二节 教学原则 • 一、中学历史教学原则的含义 • 1、定义: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学科的教学目的和 对于教学过程的规律性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 作的基本要求。 • 2、特点 • 阶级性、实践性 、发展性 • 二、教学原则确定的依据 • 1、要依据人们对教学客观规律的认识。 • 2、教学原则的提出要受一定社会的培养目标制约 • 3、确立教学原则要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 4、相关学科的理论
• (4)系统性与循序渐进性原则 • “一门功课的排列,应组成一个百科全书式的 整体,其中一切部分全该来自一个共同的来源, 各在各自正当的地位。” “关于事物的知识应 该放在关于它们的组合的知识之前;例证应比 规则先出现” • “教材的排列应能使学生先知道最靠近他们的 心眼的事物,然后去知道不大靠近的,再后去 知道相隔较远的,最后才去知道隔得很远的。” • “一切功课的排列都要使后学的功课能够依靠 先学的功课,要使一切先学的功课能够靠后学 的功课固定在心里。”
• (2)直观性原则
• “在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 放到感觉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都应该放 到视觉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都应该放到 听觉的跟前。气味应该放到嗅官的跟前,尝得 出和触得着的东西应当分别放到味官和触官的 跟前。假如一件东西能够同时在几种感官上面 留下印象,它便应当和几种感官接触。”假如 事物的本身不能得到,便可利用它们的代表物 “范本或模型。”
• 他提出教师应使学生经常做到以下三个 方面:“①为自己寻找并且获得心智的 粮食;②吸收,并且消化他所找到的; ③分配他所消化了的给别人去分享。” • 这三个方面也就是在拉丁偶句里面所提 示的:“去发现问题,去记住答案,去 把自己所记住的教给别人,这三种东西 就可以使得学生胜过他的先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