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教材

合集下载

2024年中医妇科学课件 不孕症【】

2024年中医妇科学课件 不孕症【】

2024年中医妇科学课件不孕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围绕中医妇科学教材第七章第二节“不孕症”的内容进行深入讲解。

主要涉及不孕症的定义、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中医治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不孕症的基本概念、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掌握不孕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2. 掌握中医治疗不孕症的方法和技巧,学会运用中医理论分析不孕症病例。

3.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中医辨证论治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不孕症的中医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医治疗方法。

教学重点:不孕症的定义、临床表现、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及治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分享一个临床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不孕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2. 理论讲解(15分钟)(1)不孕症的定义、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

(2)不孕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3)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及治疗方法。

3.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典型病例,引导学生运用中医理论分析不孕症病例。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根据病例,进行不孕症的中医辨证论治练习。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不孕症的定义、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

2. 不孕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3. 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及治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不孕症的定义、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

(2)举例说明不孕症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

2. 答案:(1)定义:不孕症是指婚后未避孕,有正常性生活,同居两年而未受孕的病症。

病因病机:肾虚、肝郁、痰湿、血瘀等。

临床表现:月经不调、痛经、带下过多、腰痛等。

(2)中医辨证论治方法:肾虚型:治宜温肾助阳,方用右归丸。

肝郁型:治宜疏肝解郁,方用逍遥散。

痰湿型:治宜化痰燥湿,方用苍附导痰丸。

血瘀型:治宜活血化瘀,方用桃红四物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难点和重点是否讲解清楚。

中医妇科学

中医妇科学

《中医妇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内容简介(50-150字,双语教学课程须同时提供中英文内容简介)三、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可列多级标题,如设有实验,还须注明各实验项目)四、辨证论治:①气滞血瘸证,治宜行气活血,化瘀消癓,方用香棱丸或大黄虫丸;②痰湿瘀结证,治宜化痰除湿,活血消癓,方用苍附导痰汤合桂枝茯苓丸;③湿热瘀阻证,治宜清热利湿,化瘀消癓,方用大黄牡丹汤加木通、茯苓;④肾虚血瘀证,治宜补肾活血,消癓散结,方用补肾祛瘀方或益肾调经汤。

思考题:1、试述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指征。

2、癓瘕的临床表现有哪些?第二节盆腔炎课时:共2课时教学内容及要求掌握急、慢性盆腔炎的定义、诊断、鉴别诊断和辨证论治。

熟悉盆腔炎的病因病机。

了解盆腔炎的应急处理和预防措施。

一、急性盆腔炎1.定义、沿革。

2.病因病机:主要是经产血室正开,摄生或手术不洁,湿热毒邪入客胞中,与气血相搏,正邪剧烈交争,致令发热。

邪毒与血结甚或热盛肉腐可成脓。

3.诊断与鉴别诊断:与异位妊娠、急性阑尾炎、卵巢囊肿蒂扭转相鉴别。

4.辨证施治:①热毒炽盛证,治宜清热解毒,利湿排脓,方用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②湿热瘀结证,治宜清热利湿,化瘀止痛,方用仙方活命饮加意苡仁、冬瓜仁。

5.外治法。

二、慢性盆腔炎1.定义、沿革。

2.病因病机:主要是风寒湿热之邪,或虫毒乘虚内侵,与冲任气血相搏结,蕴积于胞宫,久则郁结成癓。

3.诊断与鉴别诊断:临床应以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相鉴别。

4.辨证论治:①湿热瘀滞证,治宜清热利湿化瘀止痛,方用银甲丸或当归芍药散加丹参、毛冬青、忍冬藤、田七片;②气滞血瘀证,治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用膈下逐瘀汤;③寒湿凝滞证,治宜祛寒除湿,活血化瘀,方用少腹逐瘀汤;④气虚血瘀证,治宜益气健脾,化瘀散结,方用理冲汤。

5.外治法。

思考题:1、试述急性盆腔炎的急症处理。

2、湿热瘀结盆腔炎的发病机理是什么?其主要证候、治疗原则及代表方?第三节不孕症课时:共2课时,自学。

新世纪第二版“十一五”教材《中医妇科学》所涉及方剂的方歌-顺序与教材一致

新世纪第二版“十一五”教材《中医妇科学》所涉及方剂的方歌-顺序与教材一致

《中医妇科学》方歌新世纪第二版“十一五”教材一.月经病1.1.1脾气虚证: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升阳举陷功独擅,气虚发热亦堪斟。

1.1.2肾气虚证:固阴煎景岳书中固阴煎,三补人参远志兼;炙草菟丝五味子,益肾固冲调经先。

1,2血热证1.2.1阳盛血热症:清经散水火太旺清经散,地骨白芍茯苓丹;熟地青蒿黄柏并,先期量多服之安。

1.2.2阴虚血热证:两地汤〔两地胶芍麦玄参〕火旺水亏两地汤,芍药元参生地黄;地骨阿胶麦冬肉,先期量少效非常。

1.2.3肝郁血热证:丹栀逍遥散逍遥散中归苓芍,柴胡白术加甘草;薄荷生姜加少许,丹栀解郁疗效好。

2.1肾虚证:当归地黄饮景岳当归地黄饮,山萸山药杜仲引;再加牛膝炙甘草,滋肾养血通经灵。

2.2血虚证:大补元煎大补元煎用山药,山萸熟地加枸杞;当归杜仲人参草,滋补肝肾益血气。

2.3.1虚寒证:温经汤《金匮要略》温经汤用桂萸芎,归芍丹皮姜夏冬;参草阿胶调气血,暖宫祛瘀在温通。

2.3.2实寒症: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妇人良方温经汤,川芎牛膝人参当;桂芍莪术丹皮草,温经行滞效力彰。

2.4气滞证:乌药汤乌药汤中当归草,香附木香五药找。

3月经先后无定期3.1肝郁证:逍遥散3.2肾虚证:固阴煎3.3肝郁肾虚:定经汤定经汤用归地芍,菟丝茯苓及山药;柴胡芥穗疏肝气,月经无定期之好。

4月经过多4.1气虚证:举元煎景岳书中举元煎,参芪炙草升术添;升阳举陷摄气血,血崩血脱服之敛。

4.2血热证:保阴煎加地榆、茜草、马齿苋保阴煎中两地芩,柏草芍药续断行;经来量多并烦渴,清热凉血成效灵。

4.3血瘀证:失笑散加益母草、三七、茜草失效蒲黄五灵同,祛瘀止痛建奇功。

5.1肾虚证:归肾丸景岳书中归肾丸,杜仲枸杞菟丝含;三补茯苓当归合,调经益肾治同源。

5.2血虚证:滋血汤滋血汤中含四物,参芪茯苓山药入。

5.3血瘀证:桃红四物汤5.4痰湿证:苍附导痰汤仓附导痰叶氏方,陈苓夏草南星姜;川芎神曲枳壳当,痰浊经闭此方商。

《中医妇科学》教学大纲全套

《中医妇科学》教学大纲全套

第七节脏躁【目的要求】1.熟悉:脏躁定义、病因病机、辨证论治。

2. 了解:脏躁的诊断。

【教学内容】1,脏躁定义、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主要为五脏之阴不足,五志之火内动,上扰心神所致,以甘润滋养为主,以甘麦大枣汤加味。

2.脏躁诊断要点:本病以哭笑无常、悲伤欲哭为主,应与经行情志异常区别。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和CAI辅助教学。

第十三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目的要求】1,掌握女性内外生殖器解剖。

2. 了解骨盆底解剖。

【教学内容】内外生殖器与骨盆底解剖。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和CAI辅助教学。

第十四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目的要求】1.掌握生殖器官的周期性变化与月经、性周期的调节——下丘脑-- 垂体-卵巢轴。

2.熟悉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及其激素、影响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内分泌腺和激素。

3.中西医月经理论的对应关系。

【教学内容】1.女性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2.卵巢激素及其周期性变化。

3.生殖器官的周期性变化与月经。

4.性周期的调节——下丘脑--垂体一卵巢轴。

5.影响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内分泌腺和激素。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和CAI辅助教学。

第十五章妊娠生理【目的要求】1.掌握胎儿发育过程。

2.熟悉受精与受精卵的着床与发育。

3. 了解妊娠期母体的变化。

【教学内容】1.受精与受精卵的着床和发育。

2.胎儿发育、妊娠期母体的变化。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和CAI辅助教学。

注意:内容较多的课程尽量以章为主,但必须涵盖所有节的内容。

内容较少的课程如任选课等可以稍作详细,写到相关章节。

三.课时分配教学内容讲课时数实验内容实验时数第一章绪论2见习1妇科体格检查与2第二章女性生殖器解剖位置1辅助检查及其功能第三章女性生殖生理2第四章妇科病因病机1见习2临床妇科病史及2第五章妇科疾病的诊断要点1四诊采集第六章妇科疾病的治法概要1第七章预防与保健第八章月经病16见习3月经病临床见习2第九章带下病2见习4带下病临床见习2第十章妊娠病10见习5妊娠病临床见习2第十一章产后病6第十二章妇科杂病8见习6妇科杂病临床见2附论第一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2习与生理附论第二章卵巢功能的周期性22变化与调节见习7计划生育附论第三章妊娠生理2合计5614四、大纲使用说明1.《中医妇科学》大纲主要适用于大学七年制中医硕士及五年制中医本科教育。

中医妇科学教材十四五

中医妇科学教材十四五

中医妇科学教材十四五
中医妇科学教材十四五是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十四五”期间启动的中医妇科学教材编写工作。

这一工作旨在进一步规范和提高中医妇科学的诊疗水平,推动中医妇科学的传承和发展。

具体来说,中医妇科学教材十四五将包括以下内容:
1. 基础理论:介绍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理论,如脏腑、经络、气血等。

2. 病因病机:阐述妇科疾病的病因和病机,包括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等因素。

3. 诊断与辨证:介绍妇科疾病的诊断方法和辨证思路,包括望、闻、问、切等诊法,以及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辨证等。

4. 治疗方法:介绍妇科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等。

5. 临床实践:结合临床实践,介绍妇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包括月经不调、痛经、产后病、乳腺增生等。

6. 学术流派:介绍中医妇科的学术流派和特色,包括海派妇科、岭南妇科等。

7. 现代研究:介绍中医妇科的现代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包括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研究等。

为了编写好中医妇科学教材十四五,需要广泛征求专家意见,深入调研市场需求,充分借鉴已有的教材和研究成果。

同时,要注重教材的实用性和可读性,力求使读者能够快速掌握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中医妇科学教案

中医妇科学教案

总论第一章绪言第一节中医妇科学的定义、范围教学目的 1.掌握中医妇科学的定义。

2.了解中医妇科学的范围。

教学重点 1.中医妇科学的定义。

2.中医妇科学的范围。

教学难点:1.中医妇科学定义和范围。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

教具板书或多媒体。

教学内容 1.中医妇科学的定义:它是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妇科生理病理及其疾病预防治疗的专门学科。

2.中医妇科学的范围:包括经、带、胎、产和杂病。

小结 1.中医妇科学的定义。

2.中医妇科学的范围:布置作业 1.请熟记中医妇科学的定义。

2.请简述中医妇科学的范围。

复习提问 1.请说出中医妇科学的定义。

2.中医妇科学包括哪些内容?第二节中医妇科学发展简史教学目的 1.了解十大历史时期中医妇科学的发展概况。

2.掌握各历史时期中医妇科学代表性著作的名称、作者。

教学重点 1.中医妇科学的发展简史。

(1) 夏、商、周时代(2)春秋战国时代(3)秦汉时代(4)魏晋南北朝及隋代(5)唐代(6)宋代(7)金元时代(8)明代(9)清代与民国(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妇科学的发展。

教学方法 1.以课堂教学为主。

教具板书或多媒体。

讲授 2学时。

教学内容 1.中医妇科学的发展简史。

(1)夏、商、周时代——中医妇科学的萌芽。

(2)春秋战国时代——中医妇科学的产生:《黄帝内经》中,较详细地论述了妇女月经的生理病理以及妊娠诊断等。

(3)秦汉时代——妇产科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对妇科疾病作了专题研究,论述了热入血室、脏躁、经闭、痛经、漏下、转胞、阴吹等症,并开创了妇科冲洗和阴道纳药的先河。

(4)魏晋南北朝及隋代——妇产科的著作成就:徐之才的《逐月养胎法》对胎儿逐月发育的叙述较为详尽。

(5)唐代——建立了较完备的医事制度等,产科及妇科专著涌现,孙思邈《千金要方》把妇人卷置于全书之首,昝殷的《产宝》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产科专著。

(6)宋代——妇科成为独立的专科: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在妇科方面有调经、众疾、求嗣三门。

中医妇科方面的书籍

中医妇科方面的书籍

中医妇科方面的书籍中医妇科方面的书籍有很多,其中包括《中医妇科学》、《中医妇科病证诊断学》、《中医妇科学教程》等。

这些书籍涵盖了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理论、疾病诊断与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中医妇科学》是一本系统介绍中医妇科学的专著,作者通过对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理论、疾病分类、病因病机、诊断与治疗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解析,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术。

这本书对于从事妇科临床工作的医生和对中医妇科学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

《中医妇科病证诊断学》是一本专门介绍中医妇科疾病诊断与治疗的教材。

作者通过对常见的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要点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读者掌握中医妇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技术。

这本书内容丰富,可作为临床医生和中医学生学习和参考的教材。

《中医妇科学教程》是一本介绍中医妇科学的教材,适用于中医学专业的学生学习和参考。

这本书内容全面,包括了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理论、疾病分类、辨证要点、治疗方法等知识点。

同时,书中还结合了临床案例,通过具体的病例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医妇科学的理论和实践。

除了上述几本专门介绍中医妇科学的书籍外,还有一些与中医妇科相关的专著和教材,如《中医妇科病症学》、《中医妇科临床实践》等。

这些书籍都是针对中医妇科学的特点和需求而编写的,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对于从事妇科临床工作的医生和对中医妇科学感兴趣的读者来说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学习资料。

总的来说,中医妇科方面的书籍涵盖了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理论、疾病诊断与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对于从事妇科临床工作的医生和对中医妇科学感兴趣的读者来说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学习资料。

通过学习这些书籍,可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中医妇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提高妇科临床工作的水平和技术。

《中医妇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妇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妇科学》教学大纲供川北医学院中西医结合本科专业使用(选用卫生部规划教材,罗颂平、谭勇主编)中西医临床医学系中医基础教研室目录前言2第一章导论3第二章女性解剖生理特点3第三章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4第四章妇科疾病的诊断要点5第五章妇科疾病治法5第六章预防与保健5第七章月经病6第八章带下病10第九章妊娠病10第十章产后病13第十一章妇科杂病15参考书目17学时分配18前言中医妇科学是中医临床的主要课程,本门课程内容分为总论、各论和附论三部分。

总论共六章,简要介绍中医妇科学发展史;系统论述妇女的生殖脏象、生理特点和病理特点;并讨论妇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要点。

各论共五章,分别论述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妇科杂病等基本知识和辨证论治的具体内容;附论共五章,简要介绍生理产科、常见妇产科疾病和计划生育等一般知识。

本门课程总学时为54学时。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理论,能够运用中医妇科的知识诊断、治疗及防治临床常见疾病教学内容总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中医妇科学定义、范围与特点第二节中医妇科学发展简史【目的要求】1、掌握:历代中医妇科学的重要代表著作及重要学说。

2、熟悉:中医妇科学的定义、范围及发展简史。

3、了解:每个历史阶段中医的特点【教学内容】参考《中国医学通史》相关史料,分为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隋唐时期、两宋时期、金元时期、明清明国时期、及现代八大历史时期,以中医妇科学术发展为核心,描绘中医妇科发展的简史。

【教学时数】2学时第二章女性解剖生理特点第一节女性特有的器官【目的要求】掌握胞宫的解剖位置、形态及生理作用。

熟悉阴户、玉门的解剖位置与生理作用【教学内容】胞宫、阴户、玉门的解剖位置、形态及生理作用【教学时数】1学时第二、三、四节月经、带下、妊娠与产育【目的要求】1.熟悉月经的生理现象。

2.掌握月经的产生与天癸、脏腑、血气、经络、胞宫的关系。

3了解受孕、妊娠、产后及哺乳期的生理特点【教学内容】1.月经、带下、妊娠的生理现象:2.月经、带下、妊娠的机理:3.月经周期不同阶段的变化4.预产期的计算方法5.临产时的特征。

《中医妇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妇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妇科学》教学大纲(供中医临床方向专业使用)一、前言《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病理和特有疾病防治的临床学科。

《中医妇科学》是中医学专业的临床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熟悉或了解女性生理、病理特点和常见经、带、胎、产、杂等病的辨证论治。

本课程总教学时数为72学时。

本门课程内容分为总论、各论二部分。

总论共七章,简要介绍中医妇科学发展史;系统论述女性的生殖脏器、生理特点和病理的特点;并讨论妇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要点。

各论共七章,分别论述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临产病、产后病、妇科杂病、前阴病等基本知识和辨证论治的具体内容。

教学内容以妇科的基本原理,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知识为重点。

对其中理论难点,要循序渐进,讲深讲透。

本门课程在教学上要注意理论联系实践。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并辅以临床见习、电化教学等手段。

理论讲授注意科学性,概念要精确,论证要严密,术语要规范,表达要流畅、明了,诱导前后理论的联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注意重点讲授内容与一般知识介绍的区别。

临床实践教学注意克服盲目性,辨证论治要与理论挂上勾,使学生感觉到所学理论在实践中摸得到、看得着,因而记得牢。

从而使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总论第一章绪言第一节中医妇科学的定义与范围【目的要求】1.熟悉中医妇科学的定义;2.了解中医妇科学研究范围。

【教学内容】1.中医妇科学的定义;2.中医妇科学的研究范围。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二节中医妇科学发展简史【目的要求】1.掌握各历史时期中医妇科学代表性著作的名称、作者;2.熟悉十大历史时期;3.了解各历史时期中医妇科学发展概况,为学生树立学习中医妇科学的专业思想。

【教学内容】1.十大历史时期:夏商周时代、春秋战国时代、秦汉时代、魏晋南北朝及隋代、唐代、宋代、金元时代、明代、清代及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中医妇科发展概况;2.各历史时期中医妇科学的代表性著作及其贡献。

新世纪第二版“十一五”教材《中医妇科学》所涉及方剂的方歌-顺序与

新世纪第二版“十一五”教材《中医妇科学》所涉及方剂的方歌-顺序与

新世纪第二版“十一五”教材《中医妇科学》所涉及方剂的方歌-顺序与教材一致《中医妇科学》方歌新世纪第二版“十一五”教材一.月经病1.月经先期1.1.气虚证1.1.1脾气虚证: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升阳举陷功独擅,气虚发热亦堪斟。

1.1.2肾气虚证:固阴煎景岳书中固阴煎,三补人参远志兼;炙草菟丝五味子,益肾固冲调经先。

1,2血热证1.2.1阳盛血热症:清经散水火太旺清经散,地骨白芍茯苓丹;熟地青蒿黄柏并,先期量多服之安。

1.2.2阴虚血热证:两地汤(两地胶芍麦玄参)火旺水亏两地汤,芍药元参生地黄;地骨阿胶麦冬肉,先期量少效非常。

1.2.3肝郁血热证:丹栀逍遥散逍遥散中归苓芍,柴胡白术加甘草;薄荷生姜加少许,丹栀解郁疗效好。

2.月经后期2.1肾虚证:当归地黄饮景岳当归地黄饮,山萸山药杜仲引;再加牛膝炙甘草,滋肾养血通经灵。

2.2血虚证:大补元煎大补元煎用山药,山萸熟地加枸杞;当归杜仲人参草,滋补肝肾益血气。

2.3血寒症2.3.1虚寒证:温经汤《金匮要略》温经汤用桂萸芎,归芍丹皮姜夏冬;参草阿胶调气血,暖宫祛瘀在温通。

2.3.2实寒症: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妇人良方温经汤,川芎牛膝人参当;桂芍莪术丹皮草,温经行滞效力彰。

2.4气滞证:乌药汤乌药汤中当归草,香附木香五药找。

3月经先后无定期3.1肝郁证:逍遥散3.2肾虚证:固阴煎3.3肝郁肾虚:定经汤定经汤用归地芍,菟丝茯苓及山药;柴胡芥穗疏肝气,月经无定期之好。

4月经过多4.1气虚证:举元煎景岳书中举元煎,参芪炙草升术添;升阳举陷摄气血,血崩血脱服之敛。

4.2血热证:保阴煎加地榆、茜草、马齿苋保阴煎中两地芩,柏草芍药续断行;经来量多并烦渴,清热凉血功效灵。

4.3血瘀证:失笑散加益母草、三七、茜草失效蒲黄五灵同,祛瘀止痛建奇功。

5.月经过少5.1肾虚证:归肾丸景岳书中归肾丸,杜仲枸杞菟丝含;三补茯苓当归合,调经益肾治同源。

5.2血虚证:滋血汤滋血汤中含四物,参芪茯苓山药入。

中医妇科学课件ppt课件

中医妇科学课件ppt课件

久病耗血 阴虚血燥,血海涸竭
过食温燥
闭经
2019
-
11
经产外感风冷寒湿 血为寒凝 经产内伤寒凉生冷 瘀滞不行 七情内伤 肝气郁结 气滞血瘀 肥胖妇人 脾虚失运 脂膜闭塞冲任胞脉 湿聚成痰闭塞子宫
血瘀气滞
闭经
痰湿阻滞
2019
-
12
三、诊断要点
症 状:“定义”;排除生理性闭经。 妇科检查:内外生殖器的形态、发育情况, 排除畸形及器质性病变的存在。
2019 8
二、病因病机

冲任不通—实 胞脉受阻
虚—精血不足
血海亏虚
血不得下
2019
-
无血可下
9
禀赋不足 房劳多产 久病大病
精气不充
肝肾虚损
冲任亏损
素体脾虚
饮食劳倦 忧思不节 大病久病 经产虫积
2019
血海空虚
损伤脾胃
无血以下 气血亏虚
闭 经
耗血伤精
-
10
失血伤阴
2019禀赋不足精气不充房劳多产肝肾虚损久病大病冲任亏损素体脾虚血海空虚饮食劳倦损伤脾胃无血以下忧思不节气血亏虚大病久病耗血伤精11失血伤阴久病耗血阴虚血燥血海涸竭经产内伤寒凉生冷瘀滞不行血瘀气滞七情内伤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肥胖妇人脂膜闭塞冲任胞脉脾虚失运湿聚成痰闭塞子宫痰湿阻滞闭经2019妇科检查
闭 经
2019
-
1
目的要求
掌握:闭经的定义及诊断、辨证论治。 熟悉:闭经的病因病机与鉴别诊断。
2019
-
2
一、定义
原发性闭经:女子年逾16周岁,无月经来潮。5% 继发性闭经:月经周期建立后,在正常绝经年龄 前,月经停止来潮6个月以上者;或月经稀发者, 按其自身原来月经周期计算,停经3个周期以上者, 95%。 《素问.阴阳别论》:最早记载“二阳之病发心 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

中医妇科学教材

中医妇科学教材

中医妇科学教材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中医妇科学》教材中医妇科学请点击上面的图片浏览全书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中医妇科学定义、范围与学术特点第二节中医妇科学发展简史第二章女性生殖器官解剖位置及其功能第一节外生殖器官第二节内生殖器官第三章女性生殖生理第一节女性一生各期的生理特点第二节女性生理特点第四章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第一节病因第二节病机第五章诊断与辨证要点第一节四诊第二节辨证要点第六章妇科疾病的治疗第一节常用内治法第二节常用外治法第三节中医妇科急症治疗第七章预防与保健第八章月经病第一节月经先期第二节月经后期第三节月经先后无定期第四节月经过多第五节月经过少第六节经期延长第七节经间期出血第八节崩漏第九节闭经第十节痛经第十一节经行乳房胀痛第十二节经行头痛第十三节经行感冒第十四节经行发热第十五节经行身痛第十六节经行口糜第十七节经行泄泻第十八节经行浮肿第十九节经行风疹块第二十节经行吐衄第二十一节经行情志异常第二十二节绝经前后诸证第二十三节经断复来第二十四节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第九章带下病第一节带下过多第二节带下过少第十章妊娠病第一节妊娠恶阻第二节妊娠腹痛第三节异位妊娠第四节胎漏、胎动不安第五节堕胎、小产第六节滑胎第七节胎萎不长第八节胎死不下第九节子满第十节子肿第十一节子晕第十二节子痫第十三节子嗽第十四节妊娠小便淋痛第十五节妊娠小便不通第十六节妊娠身痒第十七节妊娠贫血第十八节难产第十一章产后病第一节产后血晕第二节产后痉病第三节产后发热第四节产后腹痛第五节产后小便不通第六节产后小便淋痛第七节产后身痛第八节产后恶露不绝第九节产后汗证第十节缺乳第十一节产后乳汁自出第十二节产后抑郁第十三节产后血劳第十二章妇科杂病第一节症瘕第二节盆腔炎第三节不孕症第四节阴痒第五节阴疮第六节子宫脱垂第七节脏躁。

中医妇科学课件-妇科学绪论

中医妇科学课件-妇科学绪论

女性生殖器官解剖、生理(经 带 孕 产乳)、病因病机特点, 妇科病的诊断辨证、治法、预防;
常见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妇科杂病的诊断、辨证论治与预防(经 带 孕 产 乳)
西医妇产科基础理论,现代检查和诊断方法、产科生理;
计划生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范 围
中医妇科学的学术特点
生殖健康为中心 中医妇科学具有特色和优势: 理论特色:重视肾、肝、脾、天癸、气血、冲任、胞宫。 病种特有:经、带、胎、产、乳,尤其在调经、助孕、安胎方面有优势和特色。 关注母亲健康。张景岳称“基址”,“求子者必先求母”,保障母子健康。“母子医学”
怎样学好中医妇科学?
学风正——良好的医德医风,科学的态度 基础厚——中医基础理论和西医相关基础 知识宽——本学科基本知识宽,多学科渗透 多实践——专科基本技能,临证见习、实习 提高临床动手能力,尤要重点掌握 专科特色与优势 参考书——配套教学用书《中医妇科学习题集》
第二节 中医妇科学的发展史
目的要求: 了解中医四大典籍为中医妇科学之源。 了解10个历史时期中医妇科学发展概况,代表性著作的名称、作者。 目的:继承——发扬——创新 参考: 《中国医学通史》
01
《神农本草经》所收365种药物中指明治疗妇产科病有88种,并在紫石英条首见“子宫”之名。03华佗来自实施针刺与药物堕胎05
《难经》创命门学说及冲任督带理论
02
仲景《金匮要略》奠定妇科治疗学基础,有经、带、胎、产、杂病分类与辨证论治,首载外治法。
04
出现了历史上最早的“女医”:义姁、淳于衍 (汉)
06
与特点
01
熟悉中医妇科学的定义; 了解中医妇科学研究范围和学术特点; 树立学习中医妇科学的专业思想,掌握学习方法。

中医妇科学第五版教材

中医妇科学第五版教材

中医妇科学第五版教材
《中医妇科学第五版》是一部系统介绍中医妇科学理论、诊断、治疗和研究的教材。

本教材包括了妇科学的基本理论、妇科疾病的
诊断和治疗,以及现代医学与中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等内容。

教材
的编写是基于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旨在帮助医学
生和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中医妇科学知识。

在《中医妇科学第五版》中,读者将能够学习到中医妇科学的
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脏腑理论、气血津液等,以及
这些理论在妇科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教材还包括了常见妇科
疾病的中医诊断与治疗方法,如月经不调、痛经、不孕不育、妇科
炎症等。

此外,教材还介绍了现代医学与中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的
方法,包括针灸、中药治疗、配伍原则等内容。

这本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将中医妇科学的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妇科学知识。

同时,教材还结
合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使读者能够了解到中医妇科学领
域的最新进展。

总的来说,《中医妇科学第五版》是一部系统全面介绍中医妇
科学理论、诊断、治疗和研究的教材,适合医学生、临床医生以及对中医妇科学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学习。

通过学习这本教材,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妇科学知识,提高对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中医妇科学教材第五版本

中医妇科学教材第五版本

中医妇科学教材第五版本
摘要:
1. 中医妇科学的历史和发展
2. 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理论
3. 中医妇科学的诊断方法
4. 中医妇科学的治疗方法
5. 中医妇科学的优势和未来发展
正文:
中医妇科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中医妇科学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目前,最新的中医妇科学教材已经是第五版本。

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阴阳五行理论、脏腑理论、气血理论等。

这些理论认为,女性的生理特点和疾病发生与阴阳五行、脏腑气血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中医妇科学的诊断和治疗都是基于这些理论进行的。

中医妇科学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种。

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质、舌苔等来了解患者的病情;闻诊是通过闻诊来了解患者的体味、汗臭等;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等来了解患者的病情;切诊是通过摸诊来了解患者的脉象。

中医妇科学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等。

这些治疗方法都是基于中医的理论和诊断结果进行的,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效果。

中医妇科学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如疗效明显、副作用
小、不易复发等。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妇科学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其优势和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妇科学教材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中医妇科学》教材中医妇科学
请点击上面的图片浏览全书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中医妇科学定义、范围与学术特点
第二节中医妇科学发展简史
第二章女性生殖器官解剖位置及其功能
第一节外生殖器官
第二节内生殖器官
第三章女性生殖生理
第一节女性一生各期的生理特点
第二节女性生理特点
第四章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第一节病因
第二节病机
第五章诊断与辨证要点
第一节四诊
第二节辨证要点
第六章妇科疾病的治疗
第一节常用内治法
第二节常用外治法
第三节中医妇科急症治疗第七章预防与保健
第八章月经病
第一节月经先期
第二节月经后期
第三节月经先后无定期第四节月经过多
第五节月经过少
第六节经期延长
第七节经间期出血
第八节崩漏
第九节闭经
第十节痛经
第十一节经行乳房胀痛第十二节经行头痛
第十三节经行感冒
第十四节经行发热
第十五节经行身痛
第十六节经行口糜
第十七节经行泄泻
第十八节经行浮肿
第十九节经行风疹块
第二十节经行吐衄
第二十一节经行情志异常
第二十二节绝经前后诸证
第二十三节经断复来
第二十四节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第九章带下病
第一节带下过多
第二节带下过少
第十章妊娠病
第一节妊娠恶阻
第二节妊娠腹痛
第三节异位妊娠
第四节胎漏、胎动不安
第五节堕胎、小产
第六节滑胎
第七节胎萎不长
第八节胎死不下
第九节子满
第十节子肿
第十一节子晕
第十二节子痫
第十三节子嗽
第十四节妊娠小便淋痛第十五节妊娠小便不通第十六节妊娠身痒
第十七节妊娠贫血
第十八节难产
第十一章产后病
第一节产后血晕
第二节产后痉病
第三节产后发热
第四节产后腹痛
第五节产后小便不通第六节产后小便淋痛第七节产后身痛
第八节产后恶露不绝第九节产后汗证
第十节缺乳
第十一节产后乳汁自出第十二节产后抑郁
第十三节产后血劳
第十二章妇科杂病
第一节症瘕
第二节盆腔炎第三节不孕症第四节阴痒
第五节阴疮
第六节子宫脱垂第七节脏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