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黄红枣产业简介

合集下载

实施红枣产业化兴农富民奔小康

实施红枣产业化兴农富民奔小康

实施红枣产业化兴农富民奔小康
刘忠民;李红革
【期刊名称】《农村.农业.农民:上半月》
【年(卷),期】1999(000)002
【摘要】我们内黄县后河镇立足当地资源,狠抓红枣生产,实施红枣产业化,经济效益连年提高。

1998年,全镇红枣总产量达2700万公斤,居全国乡镇首位。

仅此一项,全镇农民人均收入1500多元,红枣成了兴镇富民奔小康的"摇钱树"。

我镇已多次被县命名为红枣生产状元镇。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齐抓共管后河镇位于内黄县南部,是历史上著名的枣镇。

全镇有3.8万人,耕地面积7.2万亩,现有枣树150万棵,其中结果枣树120万棵。

以前后河红枣产量低,品质较差,市场竞争力不强。

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把红枣作为振兴经济、强乡富民的支柱产业来抓。

镇成立了红枣生产指挥部和红枣产业化生产办公室。

【总页数】1页(P9)
【作者】刘忠民;李红革
【作者单位】内黄县后河镇党委;内黄县后河镇党委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6.13
【相关文献】
1.大行金融富民兴农——农行内蒙古分行大力实施金融扶贫富民工程 [J],
2.实施枣树富民战略加快推进红枣产业化进程 [J], 李胜玉
3.增粮兴农富民奔小康──吉林省增产50亿公斤粮食的战略选择 [J], 李超
4.绿色品牌兴农路富民增收奔小康 [J], 费真
5.网络引路进万家信息富民奔小康郑州市科技局大力实施农村信息化科技富民工程 [J], 周惠来;高磊;宋景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我县红枣采摘园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县红枣采摘园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县红枣采摘园的调查报告内黄县自2002年开始举办红枣文化节至今年已经是第十届,政府每年都提倡、扶持枣农办红枣采摘园。

通过这种形式,我县红枣扩大了影响,枣农们增加了收入,同时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现在又到了红枣成熟的季节,我们专程对此进行了了解调查,具体情况如下:一、现状(一)位置数量采摘园主要集中在后河镇桑村、后河村、西乜固等村,靠近省道213线(内中路)与省道303线(白条河-濮阳)的交通方便的枣树地块居多,有一定规模的约有50多处。

后河镇大堤口、梁庄镇靳庄、中召乡小柴村各有一处。

(二)品种模式大多数枣园栽植品种为内黄大枣扁核酸,模式为农枣间作,树龄为几十年至几百年以上的大树;仅小柴村是枣树、柴鸡、金银花、牧草生态种养模式;梁庄靳庄栽植品种为冬枣,树龄为十年左右,密植栽培模式。

(三)规模方法枣农办采摘园一般都是自家地块、自家枣树,面积在十亩以内。

在靠近路边的地方用木头、秸秆等材料搭一个具有农家特色的门,地块周围用布条铁丝等隔离起来,有的还在里面布置一些喜庆装饰、草棚、吊床等。

另外有三个枣园规模较大,经营方式比较有特色。

一是枣相情枣园,面积200亩左右,整体规划比较规范,不仅是红枣管理示范基地,大打枣相情富硒枣品牌,还搞了特色种植,主要有黑花生、紫色红薯、水果红薯、黑玉米等;搭建异形丝瓜、南瓜、葫芦长廊,今年又增添了根雕艺术展览、古老劳动工具织布机、纺花车、拖车展览和体验、农家菜品尝等项目,很有观赏性和趣味性。

二是三源生态公司,面积400亩,今年第一年办园,突出宣传我县文化特色,深挖高王庙、高峰弯、岳飞、汉代遗址等名人、名胜古迹的一些民间传说,结合乡土人情创做的诗词,再播放一些本土戏曲等,创造出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加上生长郁郁葱葱的百年老枣树,树下成群跳跃奔跑的柴鸡,灵动的诗情画意,给人以愉悦身心的感受。

三是冬枣园,面积100余亩,利用靠近二帝陵、汉代遗址景区得天独厚的优势,大打宣传牌,在景区门口设置冬枣免费品尝箱,吸引游客参观完古迹,再来采摘冬枣。

中国红枣第一镇”的特色经济模式

中国红枣第一镇”的特色经济模式

乡村科技2013.10丌丌丌丌丌丌丌丌丌丌丌丌“中国红枣第一镇”的特色经济模式河南省内黄县后河镇被称为“中国红枣第一镇”,近几年,后河镇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特色农业,使当地农民受益不少。

内黄县种植大枣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内黄县大枣林多分布在卫河以南的12个乡镇,连片成林,面积28000公顷,是名副其实的枣乡。

各乡镇中,面积产量以后河镇为最大,居全国乡镇之首,素有“中国红枣第一镇”之称。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内黄枣林发展到现在,已形成了独特的农业间作模式。

“上有摇钱树(枣树),下有菜粮囤(花生、蔬菜及各种瓜果)”,是这种“特色农业”的真实写照。

内黄后河镇发展特色地方经济的经验可归纳为:一是走红枣专业市场,组织合作社的路子;二是推行枣林观光趣味观赏性乡村旅游的项目。

合作组织带起专业市场内黄县枣相情红枣专业合作社是后河镇枣业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它依托后河镇红枣专业市场,组织合作社社员、农村经纪人1000余人从事红枣销售。

王相军是内黄县红枣主产区后河镇的科技带头人,2002年成立后河镇红枣协会(内黄县枣相情红枣合作社前身)。

红枣协会积极为枣农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为内黄红枣产业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07年10月,后河镇红枣协会指导的红枣生产基地被河南省农业厅评为“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

目前,该社已成为一个集科技服务、新技术、新品种、种植新模式引进示范推广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于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辐射内黄、滑县、清丰等周边县30余个乡镇,年销售收入6000余万元,带动农户5000余户。

近年来,内黄县后河镇红枣产业发展严格遵循河南省生态果园技术操作规程实施,发挥“果、畜、沼、草”四配套技术,建设生态果园,大力提倡使用沼液、沼渣等有机肥。

目前,该镇枣林面积占全镇耕地面积的96%,并建立4座果品冷藏库,年储存量达3000000千克。

后河镇红枣合作社实现了生产基地、地头市场、本地农产品交易市场与全国20余个省市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有效对接,拓展畅通了红枣的销售渠道,年交易量达1.2亿千克,有效解决了枣农卖枣难问题,极大地带动了内黄红枣产业发展。

内黄县大枣优质高产的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内黄县大枣优质高产的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XIANGCUN KEJI 2018年7月(中)117内黄县大枣优质高产的农业气象条件分析万莹(内黄县气象局,河南内黄456300)[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享受生活,开始注重养生,推崇一些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物品。

而大枣就是一种对人体非常有益的食物,含有十分丰富的营养元素,这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大枣的品质。

大枣的品质与气象条件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故本文就以河南省内黄县的大枣为例,探讨大枣高产的农业气象条件。

[关键词]农业气象条件;大枣;内黄县[中图分类号]S66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18)20-117-2近些年,养生热潮兴起,作为高营养价值的食品,大枣也广受人们关注。

河南省内黄县的大枣一直以品质优良而广受人们的推崇。

内黄县不仅是全国红枣之乡,也是红枣产业的龙头县,大枣产量非常高,且营养丰富,不管是果酸,还是氨基酸的含量,都非常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大枣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农业气象条件又会对大枣的品质产生一定的影响,故本文探讨内黄县大枣生长的气候条件。

1内黄县地理气候条件内黄县是河南省安阳市的一个县区,也是全国红枣之乡。

内黄县是平原地貌,这是在第四世纪河流的冲击作用以及风力的沉积作用下形成的,土层比较深厚,大都是潮土类和风沙土类。

而枣树是一种耐旱、耐寒也耐贫瘠的果树,较适宜在内黄县种植。

所以内黄县人民大量栽植枣树,形成了“红枣产业龙头县”[1]。

内黄县的光照条件非常充足,热量较大,无霜期较长,昼夜温差也较大,适宜枣树进行光合作用,为生长积累更多的有机物质及糖分。

内黄县的春季雨量少,较干旱,大都是晴天,因此,光热条件比较好,大枣在这个阶段发芽和开花的状态较好。

夏季雨量丰富,且气温高,平均温度为24~27℃,大枣在这个阶段能更好地合成和积累维生素C ,迅速生长。

秋季,该地区的风力较弱,平均气温在20℃以下,有助于氨基酸的合成,枣果也开始在这个阶段趋于成熟。

内黄县物产资源简介

内黄县物产资源简介

内黄县物产资源简介农业资源内黄县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成效显著,在河南乃至全国闻名遐迩。

花生种植面积达40万亩,年产13.2万吨;尖椒种植面积达30万亩,年产8.1万吨;全县温室大棚20.6万栋,面积10.3万亩。

全县拥有标准化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122个,牛存栏9.8万头、山绵羊存栏74.6万只、生猪存栏61.96万头,家禽存栏760.05万只,肉类总产8.1万吨,禽蛋总产6.7万吨。

林果资源内黄县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全国绿色小康县、中国名特优经济林--红枣之乡、中国红枣产业龙头县。

拥有成片造林30万亩、枣林面积46万亩、优质林果16万亩,四旁植树2000多万株,活立木蓄积量317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达到37%。

内黄大枣历史悠久,早在1500年前已有种植,2009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目录。

目前,年产量达12万吨,为全国县级第一。

工业资源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将招商引资、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主导产业发展作为重点,着力打造产业集群。

形成了建材陶瓷、装备制造、纺织巾被、粮油食品加工、木材加工、医药化工六大优势产业。

2009年以来,先后引进陶瓷生产线37条,2010年底将有20条建成投产,可年产抛光砖14400万平方米,新增工人1万人,带动3万人就业。

届时,内黄将成为立足中原、辐射中西部地区的“中原瓷都”。

文化旅游资源内黄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朴实的民风民俗,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农民画、麦秆画、柳根画、根雕、书法、落腔等民间艺术久负盛名,皮影、印花、剪纸、刺绣、灯笼画、纸扎、家谱画等遍及乡里。

“内黄农民画”是外交部指定的外事礼品。

内黄著名的旅游景点有颛顼帝喾陵、三杨庄汉代文化遗址、大兴寺塔、森林公园、千年古枣园、商中宗陵、麒麟岳飞庙等。

颛顼帝喾陵为国家AAA级景区,华夏寻根祭祖圣地;三杨庄汉代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评为2005年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之一,为国家“十一五”重点保护大遗址之一,被誉为“中国的庞贝古城”。

红枣产业分析报告(2024)

红枣产业分析报告(2024)

红枣产业的分析报告一、概要红枣是我国第一大干果品种;红枣养分丰富,是重要滋补食品和药用食品,又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用途广泛;传统中医认为红枣具有健脾、养胃、补血、护肝、益气、安神等功效,自古以来就是养生佳品。

我国有13亿人口,多有吃红枣的习惯,随着小康社会的建设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红枣需求量将日益提高。

我国红枣产业发展快速。

1982~2024年的30年间,我国红枣总产量增长了近7倍,其中2000年130.3万吨、是1995年的1.6倍,年增长10%;2024年,全国枣(干重)产量258.76万吨,是2000年的1.98倍,2024年我国红枣产量突破346.78万吨,比2024年增长34%。

红枣产地主要集中在新疆、陕西、山西、河北、山东与河南,据国家林业局编制的《中国林业产业与林产品年鉴》,到2024年,六个产枣大区红枣(干重)产量为312.8万吨、占全国的90.2%,其中,新疆红枣产量占全国的26.49%,陕西20.27%,山西14.03%,河北13.11%,山东9.8%,河南6.48%。

另外,宁夏及相邻的甘肃,是西北红枣的重点产区,2024年,甘肃红枣年产量6.67万吨、占全国的1.92%,宁夏红枣年产量4.28万吨、占全国产量的1.24%。

我们预料,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以及逐步进入挂果期、盛果期,将来几年红枣产量将大幅增加,现有的红枣种植产业格局将发生较大变更。

红枣产业具有富农、生态、健康等重要意义,各主要产区均争先恐后做大红枣产业,近年来,红枣园、红枣产业带不断涌现。

河北沧州提出建设世界最大的红枣基地、山西临县提出建设“中华枣都”,新疆阿克苏提出建设“中华枣园”。

包括吕梁地区、临汾市、榆林市、延长市等晋陕黄河两岸跨省区的“峡谷红枣产业带”已经基本形成,红枣种植面积达450万亩,正常年景产量20万吨以上。

目前,红枣消费主要集中在中国、东亚、东南亚中华文化圈,其中95%在国内。

随着国内对健康食品的追求,红枣产品的市场规模快速放大。

内黄县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内黄县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试点论坛shi dian lun tan143内黄县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黄利景摘要:红枣作为内黄县重要的农作物之一,是当地农民增加农业收入的重要来源,在当地的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介绍内黄县红枣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探讨更完善健康的红枣产业发展模式,从而实现农民增收,经济增长,红枣产业健康循环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对策分析;农民增收一、发展现状内黄县红枣品种繁多,现在主要栽培的品种为内黄大枣(又称扁核酸),栽培方式以农枣间作为主,还有一部分纯枣园,其中后河镇是内黄县的集中枣区。

内黄县红枣质量上乘,不仅个头大,而且果肉多,并且耐储存。

说起内黄枣制品的发展,不仅企业众多,而且加工产品丰富多样。

内黄县还有着"中国名特优经济林红枣之乡"、"中国红枣产业龙头县"等荣誉称号。

二、存在的问题(一)枣树基地建设方面1.枣树老化,更新匮乏,管理落后一方面,内黄县一半以上的枣树树龄都在15年以上,而且多以“森林型”树形为主,导致枣树坐果率极低,枣果很小,品质较低。

另一方面,由于枣树更新修剪跟不上,坐果率和枣果品质逐渐下降,而大部分枣农还是沿袭传统的修剪方法,保留老枝条,致使枣树坐果率越来越低,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2.盈利降低,枣农受挫,粗放经营近年来多种灾害的发生,加上红枣销售渠道未打开,枣农收入越发减少,投入大于收入,枣农们普遍对发展红枣产业信心不足,许多枣农放弃管理,因此大量枣树林被荒废,处于无人经营或者粗放经营的状态。

(二)红枣加工方面 1.管理水平低,机制不健全内黄县作为一个小县城,红枣加工企业负责人文化层次较低,对于科学管理、市场营销等知识掌握不系统,经营管理理念更新慢,且管理机制不健全,限制了企业做大做强。

 2.加工水平低,且品牌优势不足第一,内黄县大多数红枣加工企业属于初级加工,深加工产品少,产业化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

内黄县:红枣飘香绿意浓

内黄县:红枣飘香绿意浓

内黄县:红枣飘香绿意浓
王洪月
【期刊名称】《资源导刊》
【年(卷),期】2022()15
【摘要】“通过‘护航’专项行动,全县发展老枣树标准化管护示范园区24个1058亩、红枣密植示范园区61个3035亩、大棚示范园区18个553亩。

”说起全县的红枣种植情况,内黄县林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内黄县高度重视红枣产业的保护和发展,积极开展红枣“护航”专项行动,通过创新管理模式、落实奖补措施、集中消灭病害等手段,促进红枣产业提档升级、可持续发展,先后荣获“中国名特优经济林红枣之乡”“中国枣业十强县”“全国红枣产业龙头县”等荣誉称号。

【总页数】1页(P39-39)
【作者】王洪月
【作者单位】内黄县林业发展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内黄县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绿意渐浓中国驶入“双碳”转型快车道
3.森林之城绿意浓--淇县创建森林城市工作纪实
4.春风化雨泥土新植树环保绿意浓
5.“几”字茶廊绿意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产业经济学论文

产业经济学论文

内黄大枣产业发展状况摘要:地处中原地带的内黄县,交通便利,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一个典型的以种植业为主的平原农业县。

有着悠久历史的内黄大枣,以其优良的品质和药理功效深受大众的喜爱,在枣农的辛勤下内黄大枣成为了一个当地有名的产业,带动的当地的经济发展,提高了枣农的生活水平。

但近年来,由于受市场及多种因素影响,红枣经济效益有所下滑,影响了不少枣农的生产积极性。

经查资料,写这篇论文提出了我的意见。

关键词:内黄大枣红枣产业改善措施地理优势和悠久历史内黄县位于东经114°35'—114°49',北纬35°29'—36°09',地处豫北黄河故道沙区,与河北、山东两省相邻,处京珠、阿深、安南、濮鹤4条高速路构成的井字形框架中心,106国道、汤濮铁路从县域南部穿过,交通便利,通讯发达。

全县总面积116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6万亩,辖17个乡镇,531个行政村,71.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4.5万人。

河南内黄地处豫北黄河故道,红枣栽培历史悠久,据《内黄县志》记载:"唐宋时期已有大面积种植,达万余亩,并纳入银税"。

足见内黄红枣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至今仍保存有2000余株1000年以上树龄的古枣树,有万余株500年以上树龄的老枣树,有几十万株100年以上树龄的大枣树。

内黄大枣历史悠久,是历代帝王之贡品。

内黄县素有“枣乡”之称,全县现有枣林46万亩,年产鲜枣12万吨,年产值2.4亿元,面积和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居河南省第一,全县人均红枣收入354.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2.4%,后河镇共有耕地7.8万亩,全部为枣树,年产量2800万公斤,产值5600万元,农民人均红枣收入2000元,已成为内黄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先后被授予"中国名特优经济林--红枣之乡"、"中国红枣产业龙头县"、“河南省红枣无公害标准化基地县”和"全国大枣标准化生产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内黄县发展概况

内黄县发展概况

1、概况内黄县位于河南省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地处黄河故道,因黄河而得名。

县域面积1161平方公里,辖10镇7乡1个街道办事处,532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85.2万人。

2、交通内黄县位于郑州、济南、石家庄、太原四个省会城市200公里经济圈的几何中心,是中原经济区衔接融合环渤海经济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前沿地带,处于京港澳、大广、范辉、南林四条高速构筑的“井”字大框架中心。

•公路:拥有城乡主干道和产业集聚区道路491公里,南北快速通道南段、省道S303、国道G341、国道G230等干线公路•铁路:2023年6月,济郑高铁内黄站正式开通,标志着内黄县进入了高铁时代。

3、三次产业结构2018年三次产业结构比:26.7:39.3:34一产——现代农业内黄县是典型平原农业县,形成了温棚瓜菜、现代畜牧、生态林业三大高效农业,以及尖椒、花生、红枣、林果、腐竹等特色产业。

先后荣获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设施蔬菜重点区域基地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花生)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级出口尖椒花生质量安全示范区、中国蔬菜之乡、中国尖椒之乡、中国花生之乡、中国腐竹之乡等称号。

二产——制造强县形成了以绿色陶瓷、智能装备制造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

•绿色陶瓷产业:先后引进了总投资近百亿元的瑞美达、新顺成、贝利泰等45家陶瓷及配套企业,是中部地区最大的新型陶瓷生产基地和全省重点打造的百亿级陶瓷产业集群,被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授予“中原陶瓷产业基地”。

・智能装备制造产业:主要发展以翔宇医疗为主导的康复设备产业(翔宇医疗公司于2023年3月份在上海科创板成功上市,已成长为研发技术世界领先、全国规模最大的康复诊疗设备高新技术企业,连续举办六届康复设备博览会)。

将打造康复与养老、医疗与健康产业示范城市新名片,对建设安阳“中国康复设备之都”、打造百亿级医疗康复设备产业集群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主要位于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北片区和豆制品产业园区。

内黄县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内黄县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内黄县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情况作者:刘瑞芳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4年第3期内黄县农牧局刘瑞芳内黄县按照省、市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要求,制定了《2012—2020年内黄县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规划》,出台了《内黄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的实施意见》,重点确定建设花生、红枣、尖椒、面食、瓜菜菌、花卉苗木、林木加工、草食动物、家禽(肉鸡)9个方面的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采取“公司+市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以合作社为中介,上连公司和市场,下连基地和农户,全力打造9条农业产业链集群。

一、阶段目标按照规划要求,我们将9个方面的产业化集群建设化分为3个梯队:第一梯队重点建设油脂、红枣和尖椒产业化集群;第二梯队重点建设面食(面粉)、柴鸡(肉鸡)、腐竹和瓜菜菌产业化集群;第三梯队重点建设花卉苗木、林木加工、草食动物产业化集群。

(一)油脂(花生)农业产业化集群全县有2.73万hm2花生种植基地,年产14万t。

2012年,全县出口花生果4 182.3t,占全省出口总量的80%以上,被省政府命名为河南省出口花生质量安全示范县。

近期,内黄花生刚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正在申报中国花生之乡认证。

2013年,内黄县油脂(花生)产业化集群实现销售收入17.87亿元,吸纳当地农民就业1.8万人,带动当地农户8万户。

该集群支撑的龙头企业是省级龙头企业—河南省星河油脂有限公司,集群配套生产企业及机构有内黄县隆泰植物油有限责任公司、安阳市德润粮油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省海达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内黄县鼎盛花生专业合作社等,相关联销售收入6.5亿元。

河南省星河油脂有限公司2013年与内黄县后河镇、城关镇联合建立高油花生原料生产基地,面积为0.9万hm2,年产花生米2万t,订单农户1.8万户,相关联销售收入2.8亿元。

围绕内黄县城关镇卞庄花生市场,开展仓储及配送。

目前,该集群花生及花生产品已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与国内多家商业集团签约合作,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关系,形成了稳定的销售网络和客户群。

内黄县枣农间作模式效益分析

内黄县枣农间作模式效益分析
孙红召 ,李林 ,杨齐 ,周晶品 ( 河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郑州 4 5 0 0 4 5 )
摘 要: 通过对内黄枣农间作模式的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分析研究, 为我省大力推广农林 间 作及发展林 下经济提供科学参考 。 关键词: 林下经济;枣农间作;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 :S 6 6 5 . 1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 0 0 3 — 2 6 3 0( 2 0 1 3)0 2 — 0 0 2 5 — 0 3
以在距地面一定高度范围内增加空气湿度 , 在 同一
高度处 ,间作地 内的空气湿度要大于空旷地空气湿 度 。 2 . 1 . 5枣农 间作对蒸发量的影响
表 6 枣农 间作对蒸发量 的影响
由表 6 可知 ,枣农间作能够减少蒸发量 。枣农 间作地蒸发量均小于空旷地蒸发量 ,并且对照点 3 个时间段蒸发量差异较大 ,而间作地蒸发量变化较
所测风速 , 相对风速为间作地平均风速与空旷地平 均风速的比值 。由表 1 内数据可以看出,枣农间作
可以有效 降低风速 ;间作宽度不 同。对风速的影响 作用也不同,间作宽度越小 ,对风速 的减速作用也 越明显u 。 2 . 1 . 2枣农间作对气温的影响
表 2 枣农间作对夏季平均气温 的影 响 单位 ℃
2 枣农 问作模 式分 析
内黄县位于河南省北部 ,冀 、鲁、豫 3省交界 处 .地处黄河故道。县域面积 l 1 6 1 k m。 ,辖 7 镇
2 . 1枣农间作模式的生态效益分析 2 . 1 . 1枣农 间作对风速的影响
表 1 不同枣农问作宽度对风速的影响
表1 为枣树树 高 7 - 8 m,株距 3 . 3 m,行距 5 m,行数 2 行 ,南北走向的枣农间作 区域内农地 内

内黄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格局

内黄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格局

内黄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格局作者:刘瑞芳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4年第5期内黄县农牧局刘瑞芳内黄县位于豫北平原,豫冀交界。

全县辖7镇、10乡、2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产业集聚区,共532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4万人,总面积1 161km2,耕地面积7.11万hm2。

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尖椒、花生、蔬菜和水果。

内黄县常年粮食种植面积9.3万hm2,总产68.1万t以上;枣林3.1万hm2,年产12万t,内黄大枣已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目录;尖椒2万hm2,年产8.3万t,是豫北最大的尖椒集散基地;花生2.7万hm2,年产13.5万t,是全省唯一一家花生出口生产基地县。

内黄还有1.1万hm2的桃、杏、梨、苹果等小杂果。

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近年来,内黄县委、县政府针对内黄农业优势,立足县情,发挥特色,大力发展温棚高效农业、现代畜牧业、生态林业三大高效农业,全面加快农业结构优化升级。

20世纪80年代,内黄县被命名为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优质棉生产基地县。

进入21世纪以来,内黄县先后被确定为国家优质粮产业工程重点县、国家级农业生态示范县、全国设施蔬菜重点区域基地县、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旅游名县、河南省农业结构调整先进县、河南省出口花生质量安全示范县、河南省粮食生产先进县、河南省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县、河南省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安阳市高效农业先进县、安阳市花生产业链开发先进县、中国名特优经济林红枣之乡等。

内黄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已初步形成。

内黄县积淀了深沉厚重的历史遗存和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有着十分丰富的农业资源,境内名胜古迹众多。

三杨庄汉代遗址价值巨大,影响深远,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大遗址保护项目。

颛顼帝喾陵久负盛名,内涵丰富,是海内外华夏儿女寻根祭祖圣地。

抗日战争时期,内黄是冀鲁豫革命根据地,被誉为“红色沙区”。

内黄民间文化艺术丰富多彩,农民画、麦秆画驰名中外,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内黄枣茶生产工艺

内黄枣茶生产工艺

内黄枣茶生产工艺内黄枣茶是一种以内黄枣为主要原料制作的特色茶饮。

内黄枣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果品,自古以来被誉为“黄金果王”。

内黄枣茶具有口感醇厚、香气浓郁、营养丰富的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

内黄枣茶的生产工艺相对简单,下面将详细介绍该生产工艺的具体步骤。

首先,选择优质的内黄枣作为原料。

内黄枣应该是新鲜的、成熟的,外皮光滑、色泽鲜红,果肉饱满、肉质柔软。

新鲜的内黄枣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非常适合制作茶饮。

然后,将内黄枣洗净,去掉果皮。

可以使用温水轻轻擦拭,确保内黄枣的表面干净。

然后用小刀切开内黄枣,去除核。

接下来,将去核的内黄枣放入茶壶中,加入适量的凉开水,浸泡约15分钟。

这样可以使内黄枣释放出更多的营养物质和香气。

然后,将茶壶放在火上,开小火慢慢煮沸。

将内黄枣煮沸后,转小火,保持温度约80℃,继续煮10-15分钟。

这样可以让内黄枣的香气充分溶于水中。

最后,将煮好的内黄枣茶倒入杯中,即可享用。

内黄枣茶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添加适量的蜂蜜或冰糖调味。

在内黄枣茶的生产过程中,有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需要注意。

首先,内黄枣的选择非常重要,要选用新鲜的、成熟的内黄枣。

其次,煮内黄枣茶时火候要适中,火力过大会使茶汤发苦,火力过小则会影响茶汤的口感和营养成分的溶出。

此外,煮内黄枣茶的时间也需要掌握,太短会导致茶汤过浅,太长则会使茶汤过浓。

总的来说,内黄枣茶的生产工艺相对简单,但是要注意一些细节和技巧。

通过合理的选材、煮茶技巧的掌握,可以制作出口感醇厚、香气浓郁的内黄枣茶。

内黄枣茶不仅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香气,还富含丰富的营养,是一种健康可口的茶饮。

乡村振兴背景下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习近平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分为五个振兴步骤来实现,而产业振兴在“五个振兴”排在第一位,由此可见产业振兴的重要性。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关键。

一个产业的壮大,不仅能够激活一片区域,还能带动一方农民,注重产业振兴,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是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

让农业产业附加值更多地流回农村和农业生产中去,尽可能地鼓励青壮年劳动力回家就地就业,能够在家门口就能实现收入的增长,共同享受生活富裕的成果。

在乡村振兴政策的带领下,助推内黄县的枣业的发展,由传统的种植业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变,根据现有的情况进行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以完善产业的发展,促进内黄县及附近乡镇整体经济的发展。

一、内黄县枣业发展现状近年来,内黄县委、县政府针对内黄的农业优势,立足县情,发挥本地特色,探索新的发展模式,精准定位,合理布局,秉着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原则,内黄县对大枣的种植历史悠久并且具有地域特色,因此着重发展内黄县的大枣产业,由传统的枣业种植转向休闲农业的发展。

通过举办“红枣文化节”、“大枣采摘节”等吸引了很多人员来枣园观光采摘。

不仅仅是大枣的直销,枣农还会将大枣销售给企业,制作成枣茶饮料等进行销售,由于产业的转型提升,提高了人民的收益,这种产业结合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农户的大枣销售问题。

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内黄县大枣产业的发展模式仍然不够完善,包括对于乡镇旅游资源的开发存在不足,周边的配套设施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资源实际价值的实现。

另外,内黄县的大枣产业发展结构相对比较单一,除原产品外,虽有其他工业制成产品,但制成品的品牌效应略低,没有市场地位,以及枣农们的整体科学文化素养较低,大多数为教育程度低的本地农民,因此在一些产业科技创新政策上会有所影响,这些问题会制约乡村振兴前进的步伐。

就以上问题进行仔细分析,研究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改善内黄县整体农业经济发展问题以及农民增收问题,更好更快地推动内黄县的大枣产业融合发展。

内黄县枣相情红枣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概况

内黄县枣相情红枣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概况

内黄县枣相情红枣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工作概况河南省内黄县枣相情红枣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位于内黄县红枣主产区---后河镇,是在内黄县委县政府、后河镇党委镇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由内黄县枣相情红枣专业合作社创办,内黄县枣相情红枣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8 月(其前身为内黄县后河镇红枣协会,协会成立于2001年3月),合作社设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1名,理事23名,社员360名,带动枣农3000余户。

合作社自成立以来,致力于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立足内黄红枣主导产业,以“服务社会、谋求全体社员共同利益”为宗旨,以“推广科技、服务枣农,指导枣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带动农户发展高效特色农业,红枣深加工,农产品销售服务”为职责,有力的促进内黄县农业增效、枣农增收。

2003年9月后河镇红枣协会指导的红枣生产基地,被河南省质量监督局评为“河南省无公害大枣标准化示范基地”、2006年被河南省名牌发展委员会评为“河南省名优农产品生产基地”、同年9月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注册了“枣相情”商标。

2007年10月红枣协会指导生产的大枣,被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评为“无公害农产品”、“2008年5月后河镇红枣协会被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评为“三创一带先进单位”、同年还被河南省科协、河南省财政厅评为“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2008年10月枣相情红枣专业合作社指导的红枣生产基地,被河南省农业厅评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原后河镇红枣协会、现枣相情红枣专业合作社多次被市县评为“先进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内黄县枣相情红枣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按照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实施方案的要求,以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的标准,“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推广科技、服务农民”,大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建立和巩固农村科普阵地,普及农业科学技术,走上了一条充满生机的健康发展之路。

基地购进了先进的检测仪器,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每月定期对基地枣农进行技术培训,使他们学习知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科学管理水平。

大枣产业简介

大枣产业简介

大枣产业简介
大枣是我国的传统经济树种。

红枣味甜、性温,而且是补血健脾美容的滋补佳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是干果类中的佼佼者,备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是个山区镇,全镇荒山及坡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80%以上,土地贫瘠,水源条件差,种植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产量较低,不能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

而大枣具有抗干旱、耐贫瘠、易成活、结果早、见效快、易管理等特点,对土壤要求不高,十分适宜在辽西地区广泛栽植。

枣树栽植技术简单,管理较为粗放,适合在坡耕地等土质较差的地方栽植,且苗木成本低,每株苗木仅1——1.5元,而且**酸枣资源丰富,利用酸枣嫁接大枣,还能进一步降低成本,减轻农民负担。

大枣产量较高,一般每亩栽植40株,到达盛果期后,每株可产50市斤,亩产量可达2000斤,近年来,大枣的价格始终稳定在每市斤1.5——2元左右,尤其是今年,每市斤达到6元,最高的达到10元,而且还有上涨的空间。

这样每亩枣树正常年景可收入4000元左右,远远超过种植玉米等作物的收入。

在朝阳县孙家湾乡等地,还广泛推广枣粮兼作模式,即在枣林中种植小豆、绿豆等价值较高的作物,每亩还可收入1000元左右。

目前,普遍推广矮化密植品种的枣树,枣成熟后,易于采摘,能够大幅度减小劳动强度。

同时,在坡耕地栽植枣树还可享受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群众收入进一步得到保障。

所以,大枣产业是适合**推广的一项朝阳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特产早知道——内黄大枣

特产早知道——内黄大枣

特产早知道——内黄大枣
华夏人文始祖颛顼、帝喾二帝建都立国的内黄,不仅因有二帝陵、三杨庄汉代聚落遗址而闻名,并且也以国家生态示范县、科技先进县、国家命名的“中国红枣之乡”而享誉中外。

这里地处黄河故道,在沙质土壤上大面积种植优质红枣至少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1915年,内黄红枣就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银奖。

内黄大枣是河南省内黄县特产,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据了解,内黄大枣的品质很好,大小均在1.8 厘米以上,果皮红亮、极薄、没有渣感;果肉绵密、有嚼劲,透着天然的甜蜜和香气。

内黄大枣品质优良,富有弹性,果味酸甜可口,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氨基酸,有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所含糖类主要是葡萄糖,果糖、蔗糖、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的低聚糖、阿拉伯聚糖及半乳醛聚糖等,还含有纤维素、胡萝卜素、核黄素、树脂、黏液质、香豆素类衍生物、儿茶酚驿质、挥发油等。

具有益心润肺、合脾健胃、益气生津、养血安神等功效,有舒肝健脾、清心润肺、补血养颜、调中益气等功能,尤其是鲜枣中富含环磷酸腺苷(CAMP)等生物活性物质,对冠心病、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有显著疗效,而且对人体内的癌细胞有较强的破
坏和抑制作用。

目前,内黄县有大枣加工企业达400多家,从业人员2万多,年加工能力到5万吨,产值5亿元。

加工品种有枣茶、枣汁、枣醋、枣酒、金丝蜜枣、香心焦枣、空心焦枣、无核糖枣、阿胶枣、乌枣、酒枣等几十个品种。

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及乌克兰、俄罗斯、韩国、朝鲜、日本、泰国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内黄大枣调研报告

内黄大枣调研报告

内黄大枣调研报告内黄大枣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为了了解内黄大枣的生产情况、品质和市场需求,我对内黄产区进行了调研。

内黄大枣作为中国著名的特色农产品,具有丰富的营养和药用价值。

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内黄大枣的生产现状和市场需求,为内黄大枣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1.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访谈的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内黄大枣的消费者进行,了解他们对内黄大枣的认知程度、消费习惯和购买意愿;实地考察是指前往内黄产区,深入了解内黄大枣的种植、加工和销售情况;访谈则是针对内黄大枣的种植户和加工商进行,了解他们的种植和加工技术、产品质量和市场状况。

2. 调研过程首先,我通过网络收集了一些关于内黄大枣的基本信息,了解了内黄大枣的特点和市场前景。

然后,我在内黄产区选择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枣园和加工厂进行实地考察,并邀请了一些当地种植户和加工商进行访谈。

最后,我设计了一份针对内黄大枣消费者的问卷,并通过在线渠道进行调查,收集了一些数据。

三、调研结果1. 内黄大枣的生产情况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我了解到内黄大枣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目前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

内黄大枣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内黄县的南部和东部,这些地区土壤肥沃、气候适宜,非常有利于大枣的生长。

当地的种植户普遍采用无公害种植技术,确保了大枣的质量和安全性。

2. 内黄大枣的品质情况内黄大枣以其色泽鲜亮、肉质细嫩、口感甜美而著名。

经过我的调查了解,大部分消费者对内黄大枣的品质非常满意。

大枣的产地、品种、红糖含量和加工工艺等因素对大枣的品质有着重要影响,内黄产区在这些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保证大枣的品质做出了不少努力。

3. 内黄大枣的市场需求通过问卷调查,我了解到消费者对内黄大枣的需求比较旺盛。

大部分消费者认为内黄大枣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对其药用功效非常感兴趣。

此外,内黄大枣作为一种传统的特色土特产品,也受到了一些养生人士和高端消费者的青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黄红枣产业简介
内黄地处豫北黄河故道,红枣栽培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内黄大枣已有1500多年的栽培历史。

目前,全县红枣面积46万亩,年产量12万吨,产值2.4亿元。

先后被授予“中国名特优经济林红枣之乡”、“中国红枣产业龙头县”、“全国大枣标准化生产示范县”。

内黄红枣的品种以内黄大枣(又称扁核酸)为主,占总面积的90%以上。

内黄大枣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果酸、钙、磷、钾、铁、锌、黄酮及多种维生素和人体必须的氨基酸,营养丰富。

其中果酸含量为1.13%,为枣果平均含量的5倍多;维生素C的含量是柑桔的10倍,苹果的75倍。

鲜食酸甜可口,干食甜香味长,是历代帝王的贡品。

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银奖,民间也有“一日吃三枣,长生不见老”的民谚。

内黄大枣个大肉厚,组织疏松,富有弹性,耐贮运,是加工的上乘品种。

全县现有枣制品加工企业300多家,年加工能力2万吨,产品有枣茶、枣汁、枣酒、蜜枣、金丝蜜枣、焦枣、酒枣等,畅销全国各地,并出口到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

内黄大枣栽培种植模式主要是农枣间作,一般每亩栽植15-20棵,树下套种小麦和花生(尖椒),一年三熟、经济效益高。

后河镇是我县红枣的集中产区之一,全镇8.2万亩耕地,
中7.6万亩都实现了农枣间作,共有枣树130多万株,年产鲜枣3700万公斤,人均红枣收入2400元,占农民收入的60%以上,面积、产量均居全国乡镇之首,素有“中国红枣第一镇”之美誉。

2003年,被河南省命名为“河南省无公害大枣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