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

合集下载

传播学教程部分章节笔记

传播学教程部分章节笔记

第七章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人们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实现国家和社会目标的主要手段,是社会各利益集团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是社会和文化娱乐的提供者。

第一节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工能一、大众传播的定义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二、大众传播的特点1、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

大众传播是有组织的传播活动,是在特定组织目标和方针指导下的传播活动。

2、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

3、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的一般大众,即受众,受众的广泛性意味着大众传播以满足社会上大多数人的信息需求为目的的大面积传播活动,具有跨阶层、跨群体的广泛社会影响。

4、大众传播的信息既有商品属性又有文化属性。

5、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具有强大的正面或负面的社会影响力。

一方面传媒组织单方面提供信息,受众在提供的范围内选择和接触,具有一定的被动性,二是没有没有灵活有效的反馈渠道,受众对媒介组织的活动缺乏直接的反作用能力。

6、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三、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一)拉斯维尔的三功能说:1948《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最早对传播的社会功能作出较全面的分析。

1、环境监视功能:自然社会环境不断变化,及时了解把握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起“瞭望哨”的作用。

2、社会协调功能:执行联络、沟通和协调社会关系功能的重要社会系统。

3、社会遗产传承功能:(二)赖特四功能说:1、环境监视功能:大众传播在特定社会的内外部收集和传达信息的活动,一是警戒外来威胁,二是满足社会的常规性活动的信息需要。

2、解释与规定:大众传播的信息中包含着对事件的解释,提示人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目的是为了向特定方向引导和协调社会成员的行为。

3、社会化功能(教育功能):在传播知识、价值、行为规范上有重要作用。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
——苏利文
大众传播的特点
1、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 2、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 和传播信息的活动。 3、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用传播学术语来说即 “受众”。 4、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 5、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 6、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点,而往往把“拟态环境”作为客观环境本身来看待。这种环境的真实姑且不论,
重要的是我们不能不基于这种环境去期待、去行动、去奋斗,这种行为不仅有其
自身的真实,并伴有真实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拟态环境创造了新的真实。
另一个是“刻版成见”的概念,指的是人们对特定的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
化的观念和印象,它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刻版成见可
教育和娱乐的功能。
拉札斯费尔德和默顿在《大众传播、大众鉴赏力和有 组织的社会行动》(1948)一文中提出,大众传播有 以下三种功能:a.授予地位 b.促进社会规范的实行 c.
传播的要素
传播的要素
1、三要素说:传者、内容(信息)、受传者 2、四要素说:即传者、内容(信息)、通道、受传 者 3、五要素说:拉斯韦尔的5个W(谁、说什么、通过 什么、给谁、取得什么效果) 4、六要素说:即信源、编码、信息、噪音、译码、 信宿)
主义最重要的派别――芝加哥学派,是芝加哥学派中影响仅次于帕克的
二号领袖人物,也是社会互动理论(社会行为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米
德在芝加哥大学任教37年,死后经整理出版了《心灵、自我与社会》
(1934)等著作。米德提出一种关于人类行动、互动和组织的概念性观
点。他认为,人类具有应用符号、内隐反思、自我了解和自我控制的能

大众传播的特点

大众传播的特点

大众传播大众传播的定义:大众传播是由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产业化的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信息生产和传播的活动。

大众传播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阐述:(1)大众传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的媒介组织。

这些媒介组织包括报社、杂志社、电视台、电台以及以大量生产为目的的音乐、影像制作公司等。

在西方社会,传播媒介是以公共法人或企业法人的形态存在的,在我国,是以企业组织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事业机构。

可见大众传播是有组织的传播活动,是在组织的目标和方针指导下的传播活动。

(2)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的手段进行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大众传播的发展离不开印刷术和电子传播技术的发展。

高速轮转机的发明使大规模的印刷得以实现,远距离传播技术使广播、电视成为了主要的传播媒介。

如今,激光印刷、通信卫星、网络技术等科技的发展,使大众传播在规模、效率、范围上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现代信息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

(3)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

大众传播的对象即受众是社会上的普通大众,即“一般人”,不分群体和阶层。

即只要接收到大众传播信息的人都是大众传播的对象,说明大众传播是以满足社会上一般大众信息需要为目的的,信息的生产与传播不分阶层和群体。

(4)大众传播的信息具有商品属性和文化属性。

传播组织作为以信息为产品的产业,其产品的价值是通过市场实现的。

大众所看的报纸、电视都是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的,即信息具有普通的商品属性。

但是信息又不同于其他普通的满足人们生理需要的产品,人们对信息的消费是精神上的消费,即意义的消费。

意义是社会文化的产品,这里所指的文化是广义的文化,包括法律、宗教、社会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道德等等方面,因此我们说信息具有文化属性。

(5)大众传播的性质是单向性的信息传递过程。

不是说大众传播没有互动性,只是互动性很弱,受众可以通过热线电话和写信进行信息反馈,但是这种信息反馈缺乏即时性和直接性。

《传播学教程》期末复习总结

《传播学教程》期末复习总结

《传播学教程》期末复习总结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五章1.大众传播: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2.大众传播的特点:①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的媒介组织。

②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

③传播对象是社会的一般大众,即受众。

④大众传播的信息具有商品和文化双重属性。

⑤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

⑥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3.拉扎斯菲尔德、默顿关于大众传播功能的观点:①社会地位赋予功能。

②社会规范强制功能。

③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

4.信息环境:所谓信息环境,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

5.拟态环境:由美国著名学者李普曼提出。

拟态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拟态环境存在于人与他的环境之间,人对拟态环境作出反应会作用于行为实际发生的现实环境。

6.传播制度:一定的社会制度对大众传播的控制,体现为一定形态的传播制度,因此,传播制度也就是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着制约和控制作用的部分。

传播制度作为社会制度的反应,它体现了社会制度或制度性因素在各个方面对传播媒介活动的制约和影响,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7.国家和政府对媒介的控制的主要内容:①规定传媒的所有制形式。

②.对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

③限制或禁止某些消息的传播。

④对传播事业的发展进行总体规划或实行援助。

8.传播制度的社会责任理论的原则:①大众传播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媒体机构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和履行一定的责任和义务②媒介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应符合真实性、正确性、客观性、公正性等专业标准③媒介必须在现存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进行自我约束④受众有权要求媒介从事高品位的传播活动。

大众传播及特点

大众传播及特点

大众传播及特点大众传播概念首次出现在1945年11月在伦敦发表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宪章中。

大众传播的定义: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特点:(1)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2)大众传播是运用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活动;(3)大众化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用传播学术语来说即受众;(4)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5)从传播过程的性质来看,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6)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发展趋势:(1)传播者的职业化组织化(2)媒介的机械化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3)讯息的大量化复制化(4)受众的大众化分众化、细分化(5)反馈的弱化强化(6)大众化媒体社会化媒体大众传播学:大众传播学是研究大众传播事业的发生,发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大众传播的功能,内容,过程与效果的学问,是传播理论的延伸和发展。

二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近代大众传播的起点,以19世纪30年代大众报刊的出现为标志。

其发展过程大致有几个阶段:大众报刊;电报、电影、广播;电视。

报刊真正成为大众传播媒介确是在19世纪30年代,其代表性的事件是廉价“便士报”的出现(以19世纪30年代《纽约太阳报》和《先驱报》的创刊为标志),这种大众报纸在19世纪后半叶和20世纪初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报纸完成了两个转变:一是由“观点纸”向“新闻纸”的转变,二是由政党经费经营向市场化运营向市场运营和企业化经营的转变。

报纸开始成为“以报道新闻、传播知识、提供娱乐”为宗旨的信息产业,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媒介。

在19世纪30年代以后,电子媒介出现了。

1838年,赛缪尔·莫尔斯发明了第一台实用电报机;1844年,美国开设了第一条电报线路。

20世纪初,美国西屋电器公司的研究人员康莱德在他的汽车房内装了一台试验发射机,向外发射无线电通信,他放了一张唱片,他原本目的是要改良无线电装备,但是确不自觉地成了第一个早期唱片地播音员。

《传播学教程》经典笔记(第七章)

《传播学教程》经典笔记(第七章)

《传播学教程》经典笔记:第七章大众传播第一节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一.大众传播的定义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二.大众传播的特点1.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大众传播是有组织的传播活动,是在特定的组织目标和方针指导下的传播活动2.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3.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即受众,因此具有跨阶层跨群体的广泛社会影响4.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5.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主要表现为传播组织单方面提供信息,和没有灵活有效的反馈渠道6.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三.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一)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本功能1.环境监视功能-瞭望哨的作用2.社会协调功能-在有分工合作的社会各组织之间进行协调和统一3.社会遗产传承功能-继承和创新使得社会得到发展(二)赖特的四功能说1.环境监视-警戒外来威胁/满足社会的常规性活动的信息需要2.解释与规定-不是单纯的告知活动,而是为了向特定方向引导和协调社会成员的行为3.社会化功能-传播知识、价值以及行为规范4.提供娱乐-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占传播信息总量的一半以上(三)施拉姆对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概括政治功能-环境监视/社会协调/遗产传承一般社会功能-社会控制/规范传递/娱乐经济功能-经济信息的收集、提供和解释/开创经济行为施拉姆分类法的重要贡献明确地提出了传播的经济功能大众传播的经济功能并不仅仅限于为其他产业提供信息服务,它本身就是知识产业的总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四)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1.社会地位赋予功能-造成社会瞩目的焦点,获得高知名度和社会地位,带来正统化效果2.社会规范强制功能-来自其公开性,用公布反面行为唤起普遍的社会谴责,以强制遵守3.麻醉作用-沉溺于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会失去社会行动力而满足于被动的知识积累第二节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大众传播的诞生施拉姆的观点:15世纪40~50年代-德国古登堡-第一批油印的《圣经》确切的观点:19世纪30年代大众报刊的出现一.大众报刊与大众传播报刊成为大众传播媒介19世纪30年代-人人都看的报纸,廉价便士报的出现-《纽约太阳报》《先驱报》特点内容以新闻、信息和社会事件报道和娱乐为主,贴近大众生活发行量大读者不是特定的阶层或群体,而是面向分散的、异质的、不定量的一般大众广告收入成为报纸经营的主要来源观念纸转为新闻纸/政党经费运营转为市场化运营和企业化经营二.电报、电影、广播与大众传播电报-电子媒介的出现1838-塞缪尔?莫尔斯-第一台实用电报机1844-美国-第一条电报线路电影1895-巴黎-第一家电影院广播-第一次进入家庭的大众电子媒介1920-美-威斯汀豪斯公司-从事标准广播的第一张正式营业执照三.电视媒介与当代大众传播的发展德-林格斯-将电视、原子能和宇宙空间技术的发明并称为震撼现代社会的三大力量1928-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WGY台-第一部电视剧1941-NBC、CBS-开始商业电视广播美-埃默里-电视的经济力量是惊人的电视媒介发展的革命数字压缩技术的进步使电视进入多频道化的时代多媒体技术使电视的表现手段更多彩,传输的信息质量更丰富电脑和网络技术大大提高了电视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卫星传输的普遍采用使电视传播进入了一个跨国传播和全球传播的时代第三节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一.大众媒介与现代人的生活二.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两种观点乐观主义期待美-布莱士-《美利坚民主国》舆论是民主政治的基础,舆论的发展和形成可以分为历史和现实两个阶段历史进程-被动忍受权威指配合统治阶段~舆论自身成为统治力量的时代现实阶段-由分散的、情绪性的和偏颇性的个人印象,结晶为合理的公众意见基于情绪和期待的印象形成阶段单纯地交换或获取信息的消极传播阶段通过讨论和争论而使舆论得到组织化的积极传播阶段形成最终合意和付诸行动的阶段报刊的功能作为事件报道者和讲解员的功能作为政治主张的代言人的功能反映社会上读者一般意见的测风标功能法-塔尔德-《舆论与群集》-报刊造就了舆论的主体,公众,是纯粹精神上的集合体美-库利-《社会组织》-舆论实质上是组织化的群体意识和公共意识怀疑主义大众传播事业的集中和垄断,使大众传播成为垄断资本和特权人物操作舆论的工具德-皮尔德-《我们心中的希特勒??BR>媒介内容的煽情化、浅薄化、低俗化倾向的加剧拉扎斯菲尔德、默顿-大众传播具有麻醉神经的负面作用日-清水几太郎-大众传播是盈利企业,也是宣传机构,也类似于心理暴力美-格林-《电视与美国人的性格》-电视的煽情性和刺激性使美国人退化三.大众传播、信息环境与人的行为(一)人与环境互动过程的变化人与环境的关系客观环境本身/人对环境的认识/人的行为/人的行为对客观环境的反馈、影响传统社会中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客观环境——环境认知——人的行为大众传播时代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客观环境——信息环境——环境认知——人的行为(二)大众传播与现代信息环境信息环境-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构成信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具有特定含义的信息符号信息符号按照一定的结构相互组合便构成具有完整意义的讯息,有告知性和制约性某类信息的传播达到一定规模时,便形成该时期该社会信息环境的特色和潮流现代社会中,信息环境与客观环境产生了分离,形成了不同于环境本身?亩?位肪?BR>大众传播形成信息环境的优势短时间内将同类信息传遍整个社会,造成普遍的信息声势大众传播的信息的特性-公开性、权威性、显著性和直达性(三)现代社会中“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美-李普曼-《自由与新闻》《舆论》-现代人与客观信息的隔绝人的行为成了对新闻机构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应拟态环境-即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大众传播学第四章

大众传播学第四章

好莱坞野外大剧场
好莱坞山
好莱坞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郊区,是美国乃至 全世界最著名的电影生产基地。1886年,房地产商哈维· 维尔 克特斯在洛杉矶郊区买下了一块地,他的夫人将苏格兰运来 的大批冬青树栽在这里,就有了好莱坞这个名字(在英语中, Hollywood是冬青树林的意思)。
广播的产生
怀疑主义的忧虑
很大一部分人“把自己的身体和灵魂 都交给了电视,把电视当成了消息的惟一 来源。电视成了影响这很大一部分人头脑 的某种垄断机器。然而只关注社会新闻, 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空洞无聊或者无关痛 痒的谈资上,这样一来,便排斥了公众为 行使民主权利应该掌握的重要信息”。 ——皮埃尔· 布尔迪厄《关于电视》
一般社会功能
关于社会规范、作用等的信息; 接受或拒绝它们 协调公众的意愿;行使社会控制 向社会的新成员传递社会规范和 作用的规定 娱乐(消遣活动、摆脱工作和现 实问题,附带地学习和社会化)
(四)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
隐形功能: 1、社会地位赋予 2、社会规范强制功能 负功能: 3、“麻醉”功能
(一)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 拉斯韦尔1948年发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 一文中,将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概括如下:
环境监测 社会协调 社会遗产传承
(二)赖特的“四功能说”
• 美国学者赖特1959年发表了《大众传播:功能的 探讨》,继承了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并且 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四功能说”。
大众传播从何时开始?
• 一、十五世纪中叶,古登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 • 二、19世纪30年代,廉价大众报刊的开始; • 三、20世纪20年代广播的兴起。
一、大众报刊与大众传播
前提: 物质技术条件:印刷术、造纸业、交通邮政 社会需要:工业化、都市化、教育普及化

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学第一章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传播的基本类型的是(D)A.人际传播B.人内传播C.群体传播D.网络传播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现代社会信息系统不存在隔阂B.社会信息系统传播的双方都存在不确定性C.社会信息系统不能进行自我创造D.社会信息是人类社会在生产活动中所交流或交换的信息。

3.符号学的创始人是(B)A.库利B.皮尔士C.阿耶尔D.施拉姆多选题:传播的特点有(D)①共享②影响③互动④过程⑤推广A.①②③B.①④⑤C.①③④D.①②③④填空题:1.信息是意义_、___符号___、___精神内容____和____物质载体__的统一体。

2.人类传播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关系。

传播至少有那三个要素:信源、讯息、信宿3.。

判断题: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只有意义和符号错简答题:大众传播的特殊特点(1)大众传播是专业传播机构从事的有组织的传播活动(2)传播对象是广泛而分散的、不定量多数的一般社会成员(3)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4)传播内容是公开的,有别于私下的内部传播活动(5)大众传播也有反馈机制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填空题1、__能动性_和_创造性__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最根本的特征。

2、直到今天,(口语)依然是人类最根本、最常用和最灵活的传播手段。

3、象征性图形的使用标志着(图画文字)由具象到抽象的飞跃,它们与真正意义上的文字越来越接近了。

4、电子传播是通过(电子信号)的传输实现的。

5、美国传播学家A. 哈特把有史以来的传播媒介分为三类:(示现)的媒介系统、(再现)的媒介系统和机器媒介系统。

6、从媒介普及的角度,我们可以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社会信息化过程分为(初级)信息化阶段和(高度)信息化阶段这两个阶段。

判断题(对)1.根据已知的研究结果,动物社会传递信息的常见信号有气味、发光、超声波、动作及声音。

(错)2.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的发展顺序为口语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

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 第一讲

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 第一讲

大众传播形成的信息环境(拟态环境),不 仅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 人的认识和行为来对客观的现实环境产 生影响。这样一种机制,使得现代环境 不仅越来越信息化,而且信息环境也越 来越环境化。也就是说,大众传播提示 的信息环境,越来越有了演化为现实环 境的趋势。
柏拉图“洞穴之喻”
文化的内涵
➢ 文化既是一个人文概念,又是一个地域概念, 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个经济概念。
➢ ➢ 文化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人类借助符号传达信
息和意义的行为。文化也因此而具有了符号性、 社会性、创造性等特点。
所谓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 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分析》中的经典定义
“理想的”文化定义 “文献式”的文化定义 文化的“社会”定义
4.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 具有文化属性;
5.从传播过程的性质来看,大众传播属 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
6.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大众传媒的涵义
大众传播媒介的简称。 新闻传播工具 (news media) :
传递新闻信息的载体;报纸、通讯社、 广播、电视、新闻纪录影片和新闻性期 刊的总称。西方称为新闻媒介(News media)或大众传播媒介(Mass media)。
图像
图像是大众文化最为核心的方面之一。当代文 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即以图像为主作为 传达工具而非以文字符号为主的文化。
图像化是以图像来表达意义的文化趋势,它使 图像表达占据了信息传达的重要地位的同时, 还使得人们的信息世界发生了变化。
大众文化的特征
大众媒介性 商品性 流行性 类型性 娱乐性 日常性
快乐崇拜——娱乐成为生命质量的组成部分
麦克唐纳:“大众文化的花招很简单——就是想尽一 切办法让大伙儿高兴。

传播学教程(7-8章)

传播学教程(7-8章)

传播学教程(7-8章)第七章大众传播第一节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一、大众传播的定义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专业化的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二、大众传播的特点1、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组织2、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3、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即受众4、大众传播的信息既有商品属性,又有文化属性5、从传播过程的性质来看,大众传播特别是以报刊、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

6、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三、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一)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提出:1、环境监视功能自然与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只有及时监控、了解、把握并适应内外环境变化,人类社会才能保证自己生存和发展,即传播对社会起一种“瞭望哨”的功能。

2、社会联系与协调功能社会由不同部分组成,是一个建立在分工合作基础上的有机体,只有实现了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络、协调和统一,才能有效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传播正式执行联络、沟通和协调社会关系功能的重要社会系统。

3、社会遗产传承功能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之上的,传播是保证社会遗产代代相传的重要机制。

(二)赖特的“四功能说”在《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中,继承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围绕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问题而提出。

1、环境监视大众传播在特定社会内部和外部收集和传达信息的活动,包括警戒外来威胁和满足社会的常规活动的信息需要。

2、解释与规定大众传播的信息中通常伴随着对事件的解释,并提示人们应该采取怎样的行为反应。

新闻信息的选择、解释和评论将人们的视线集中于某些特定的事件,社论或评论也是有明确意图的说服活动。

解释与规定的目的是为了向特定方向引导和协调社会成员的行为。

3、社会化功能(教育功能)大众传播在传播知识、价值及行为规范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大学《传播学概论》试题答卷及参考答案

大学《传播学概论》试题答卷及参考答案

(2011—2012学年第1学期)本科✍专科□A卷□B卷✍(考试时间90分钟)4.“媒介即讯息”这一着名论断是谁提出的()A.拉斯维尔B.麦克卢汉C.施拉姆D.香农5.拉斯韦尔模式的第1个环节是()A.谁B.对谁C.通过什么渠道D.说了什么6.最早提出来“把关人”理论的是()A.拉斯维尔B.卢因C.拉扎斯菲尔德D.施拉姆7.小米对小李说:“明天周末,我们去看电影吧?”这句话中,小米是一个基本传播过程中的哪个环节()A.反馈B.媒介C.传者D.受传者8.在《人民的选择》中,拉扎斯菲尔德等提出一个重要概念是()。

A.拟态环境的环境化B.“意见领袖”C.主我与客我理论D.休眠效果9.下面哪个理论是由德国社会学家诺依曼提出来的()。

A.“传播流”B.“信息流”C.“沉默的螺旋”D.“媒介即讯息”10.A.C.11.A.反馈C.媒介12.A.C.13.况()A.C.14.A.灵活性C.具体性15.A.C.16.传播学一般将人类使用的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A.非语言符号B.体态符号C.伴生符号D.形象符号17.被德国社会学家林格斯称为“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三大事件”之一的是()A. 网络B.广播C.电视D.报纸18.按照传播学批判学派的观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工业,关注的首先是()A.思想价值B.艺术价值C.经济效益D.社会效益19.较早提出“信息环境的环境化”趋势的传播学这是哪一位()A.李普曼B.藤竹晓C.施拉姆D.罗杰斯20.考察和分析各种制度因素在大众传播活动中的作用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这种研究成为()A.内容研究B.控制研究C.效果研究D.媒介研究二、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判断错误不得分;判断正确未改对得1分;判28.1948年,美国传播学家拉斯韦尔在他的着作中首次提出传播过程的五个要素,这本着作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_______是人类传播活动的对象。

传播学教程历年真题及答案

传播学教程历年真题及答案

传播学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1.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传播效果研究开始进入第二个时期。

这个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有【BCD】A.“子弹论”研究B. “传播流”研究C.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D. “使用与满足”研究2.拉维斯尔将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概括为【ACD】A.环境检测功能B. 文化娱乐功能C. 社会协调功能D. 社会遗产传承功能3.美国学者赖特将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概括为【ABCD】A.环境检测B. 解释与规定C.社会化功能D. 提供娱乐4.传播学研究中的两大主要学派是【AC】A. 经济学派B. 发展学派C. 批判学派D. 文化学派5. 以下研究项目中属于经济学派所做的传播效果研究的是【ABD】A.对1938年“火星人入侵地球”广播引起的社会恐慌研究B. 1940年的“伊里调查”C.“意识形态”霸权理论研究D. 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议程设置”研究6. 美国学者F.S.席伯特指出,现代自由主义理论的两个重要原则【AB】A. “观点的公开市场”B. 自我修正过程C. 沉默的螺旋D. 民主参与7.“培养”理论为称为【ABD】A. 培养分析B. 教化分析C. 媒介素养理论D. 涵化分析8. 传播过程具有以下特征【ABD】A. 动态性B. 序列性C. 系统性D. 结构性9. 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学说的主要观点有【ABC】A. 媒介即讯息B. 媒介:人的延伸C. 热媒介与冷媒介D. 发展中国家的媒介理论10.根据媒介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可以把迄今为止的人类传播活动区分为以下发展阶段【ABCD】A. 口语传播阶段B. 文字传播时C. 印刷传播时代D. 电子传播时代11.美国传播学家A·哈特把有史以来的传播媒介分为【ABC】A. 示现的媒介系统B. 再现的媒介系统C. 机器媒介系统D. 电子媒介系统12.根据D·麦奎尔1969年对电视媒介“使用与满足”的研究调查,各类节目之间共通的“满足”类型有【ABCD】A. 心绪转换应用B. 人际关系效用C. 自我确认过程D. 环境监测效用13.D·麦奎尔认为,关于大众传播的效果和影响问题的主要理论有【ACD】A. 常识理论B. 培养分析理论C. 现场理论D. 社会科学理论14.以下研究项目中属于经济学派所作的传播效果研究额是【ABD】A. 20世纪20年代的培恩基金会关于电影对少年儿童影响的研究B. 1940年的“伊里调查”C. “意识形态”霸权理论研究D. 20世纪40年代关于昼夜广播剧听众的调查研究15.美国学者F.S.席伯特指出,现代自由主义理论的两个重要原则是【AC】A. “观点的公开市场”B. 沉默的螺旋C. “自我修正过程”D. 民主参与16.根据麦克卢汉的媒介学说,以下媒介当中属于“热媒介”的是【AC】A. 书籍B. 漫画C. 广播D. 电视17.传播学批判学派中的主要流派有【ABC】A. 文化研究B. 政治经济学派C. 意识形态“霸权”理论D. 议程设置理论18.人们接触媒介都是基于一些基本需求进行的,这些需求包括【ABCD】A. 信息需求B. 娱乐需求C. 社会关系需求D. 精神和心里需求19.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传播效果研究开始进入第二个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有【BCD】A. “强效果”研究B. “传播流”研究C. 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D. “使用与满足”研究20.下列著作当中是拉扎斯菲尔德代表作的有【CD】A. 《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B. 《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C. 《人民的选择》D. 《个人影响》21.麦克卢汉的媒介学说的主要观点有【ABC】A.媒介即讯息B.媒介——人的延伸C.热媒介与冷媒介D.电子乌托邦22.信源的可信性包含的要素有【AC】A.传播者信誉B.传播者身份C.专业权威性D.传播技巧23.卡兹等人在《个人影响》中提出的测定意见领袖的指标包括【ABD】A.生活阅历B.社交性C.表达能力D.社会经济地位24.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在大众传播过程中享有的基本权利包括【ABC】A.传播权B.知晓权C.传媒接近权D.获益权25.构成“传播流”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有【ABCD】A.《个人影响》B.《创新与普及》C.《人民的选择》D.《大众传播效果》26.英国学者P·戈尔丁将时间和意图两个要素相结合对大众传播效果进行分类,分为【ABCD】A.短期非预期效果B.长期预期效果C.长期非预期效果D.短期预期效果27.“既有政治倾向指数”从以下几方面显示了受众在接触媒介宣传前已有的政治态度【ABD】A.社会经济地位B.居住区域C.教育程度D宗教信仰28.传播过程具有以下特征【ABD】A.动态性B.序列性C.系统性D.结构性29.20世纪70年代后,在对“有限效果论”进行批评和反思的基础上,传播效果研究领域出现了新的理论模式,包括【ABCD】A.议程设置功能B.沉默的螺旋C.“知沟”研究D.培养分析30.在传播学研究中,有几种主要的受众观,分别是【ACD】A.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B.作为使用者的受众C.作为“市场”的受众D.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31.下列属于控制分析中传播主体“谁”这一要素的有【ABCE】A.广播电台B.报社C.电影制片厂D.电视摄像E.通讯社32. 制约和影响大众传播效果的“中介因素”主要有【ABCE】A.选择性接触机制B.媒介本身的特性C.讯息内容D.受众的规模E.受众本身的性质33.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传播效果研究开始进入第二个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有【ABE】A.“说服性传播”效果研究B.“使用与满足”研究C.子弹论D.宏观效果理论E.“传播流”研究34. 美国学者P·J·蒂诺奇认为,除了接触媒介和学习知识的经济条件因素以外,造成“知沟”扩大的原因还有【ABCDE】A.传播技能上的差异B.已有知识储存量的差异C.社交范围的差异D.大众传播媒介的性质E.信息的选择性接触、理解和记忆的因素35. 20世纪20年代以后,有四位学者的研究和学术活动对传播学的建立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被称为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他们是【ABDE】A.拉扎斯菲尔德B.拉斯韦尔C.米德D.卢因E.霍夫兰36. 传播学者库利“镜中我”的概念包含了【ABC】A.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B.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C.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D.自己对自己的想象与期待E.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37. 以下理论属于传播学宏观效果理论假说的是【BCD】A.两级传播说B.知沟假说C.培养分析D.议程设置说E.有限效果论38. 卡兹等人在《个人影响》中提出的测定意见领袖的指标包括【ABCD】A.生活阅历B.社交性C.表达能力D.社会经济地位E.工作表现二、填空题(每空1分)1.15世纪40年代,德国工匠古登堡在中国活字印刷和油墨技术的基础上创造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

【总结】传播学教程复习总结

【总结】传播学教程复习总结

【关键字】总结一、名词解释拟态环境、符号、子弹论、信息、热媒介、意见领袖、媒介即讯息、组织传播、信息环境、流言、集合行为、基模、人类传播、人际传播、意义拟态环境:就是信息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符号:人类传播的介质,人类只有通过符号才能相互沟通信息。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

符号的三个基本功能有三个方面:一是表述和理解功能、二是传达功能、三是思考功能。

子弹论: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他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射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超速的反应;他们能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支配他们的行动。

信息:香农认为,所谓信息也就是在人们需要进行决策之际,影响他们可能的行为选择之概率的物质——能量的型式。

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它本身是“热”的,人们在进行信息处理之际不必进行“热身活动”。

意见领袖:在传播学中,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

媒介即讯息:是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高度概括,其含义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

组织传播: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

包括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

所谓组织传播,就是以组织为主体的信息传播活动。

信息环境: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

流言:是自古以来社会生活中常见的信息传播现象,也是人们在价值判断上有着分歧和争议的一种现象。

所谓流言,是“一种通常以口头形式在人们中间流传,涉及人们信念而目前没有可靠证明标准的一种特殊的陈述或话题。

”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聚集现象。

多以群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态出现,往往会造成对正常的社会秩序的干扰和破坏。

大众传播学复习

大众传播学复习

大众传播学复习一、名词解释1.传播:所谓传播就是社会信息的流动以及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它既是一种社会化的行为,又是一种人际间的关系。

2.传播学: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信息系统本身,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3.媒介: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

媒介是讯息的搬运者,也是将传播过程中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

4.传播者:又称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以发出讯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

在社会传播中,传播者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

5.传播内容:传播内容即传播信息6.受传者:又称信宿,即讯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

作用对象一词并不意味着受传者是一种完全被动的存在,相反,他可以通过反馈活动来影响传播者。

受传者同样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

7.传播效果: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

8.信息:(1)信息科学认为,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2)德国哲学家克劳斯指出,信息是由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9.受众:是传播活动的对象,是信息传播的接受者。

10.人际传播:是指在两者之间或者在两个以上的人之间面对面或凭借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11.群体传播:就是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

12.网络传播: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传播形式。

13.组织传播:所谓组织传播,就是以组织为主体的信息传播活动。

14.解码:把接收到的符号或者代码转化为受传者可以理解的信息的过程。

15.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传播者利用机械媒介广泛、迅速、连续不断地发出讯息,其目的就是使数众多、成分复杂的受众分享传播者所要表达的含义,并且试图以各种方式影响他们。

16.符号:是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者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大众传播学》期终考试复习重点及参考答案

《大众传播学》期终考试复习重点及参考答案

《大众传播学》期终考试复习重点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符号的基本功能一是表述和理解功能;二是传达功能;三是思考功能。

2.传播学的五大奠基人拉斯韦尔、卢因、霍夫兰、拉扎斯菲尔德、施拉姆。

3.文化研究学派的主要理论第一,大众传播是资本主义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规定社会关系、行使政治统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意识形态功能,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第二,大众传播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过程;二是文化产品的消费过程。

前者是媒介通过象征事物的选择和加工,将社会事物加以“符号化”和“赋予意义”的过程,后者是受众接触媒介讯息,进行符号解读,解释其意义的过程。

第三,讯息符号是与一定的价值体系或意义体系结合在一起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既有促进现存不平等关系的“支配性的”价值体系,又有推动人们接受不平等、安居较低社会地位的“从属性”价值体系,还有不满于阶级支配现状、号召社会变革的“激进的”价值体系。

大众传媒的符号化活动,在本质上来说是按照支配阶级的价值体系为事物“赋予意义”。

第四,尽管如此,受众的符号解读过程却不是完全被动的,由于符号的多义性和受众社会背景的多样性,受众可以对文本讯息做出多种多样的理解。

霍尔认为,受众对媒介讯息有三种解读形态:一是同向解读或“优先式解读”,即按照媒介赋予的意义来理解讯息;二是妥协式解读,即部分基于媒介提示的意义、部分基于自己的社会北京来理解讯息;三是反向解读或“对抗式解读”,即对媒介提示的讯息意义做出完全相反的理解。

霍尔认为,大众传媒的符号化和受众的符号解读过程,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和各种从属性文化之间支配、妥协和反抗的关系,体现了“意义空间中的阶级斗争”。

4.传播学源流美国源流的代表杜威、库利、帕克、米德。

5.传播流三部曲《人民的选择》、《个人影响》和《创新与普及》。

6.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第一,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1.环境监视功能2.社会联系与协调功能3.社会遗产传承功能第二,赖特的“四功能说”。

名词解释大众传播

名词解释大众传播

名词解释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大众传播的特点: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

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

传播的信息是公开的,不具有保密性。

从传播过程的性质来看,大众传播特别是以报刊、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

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用传播学术语来说即是受众。

受传者是大量的、隐匿的、分散的各不相同的。

所传信息是由职业把关人把关,信息经过净化、优化处理之后,再提供给社会以满足受众的多元要求,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

信息传播速度与效果直接受制于现代科技,特别是电子技术的发展速度。

同时,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大众传播方法:广告:通过各种媒体向大众宣传产品或服务。

新闻发布:通过新闻媒体发布重要信息,以引起公众关注。

社交媒体营销: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推广产品或服务。

公关活动:通过公关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声誉。

博客或在线文章:通过撰写有关公司、产品或服务的博客或文章,向目标受众传播信息。

视频营销:制作和发布有关产品或服务的视频,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电子邮件营销:向目标受众发送有关产品或服务的电子邮件,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销售量。

线下活动:组织线下活动,如展览、研讨会或路演,以吸引潜在客户和合作伙伴。

口碑营销:通过客户评价和推荐,提高品牌知名度和信誉度。

联盟营销:与其他公司合作,共同推广产品或服务,以扩大市场份额。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填空及名词解释(30)1、传播——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

2、⼤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先进的传播技术和和产业化⼿段,以社会上⼀般⼤众为对象⽽进⾏的⼤规模的信息⽣产和传播活动。

3、信息——⼀切表述或反应事物内部或外部的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

它普遍存在于⾃然界、⼈类社会以及⼈们的认识和思维的过程中。

4、信息社会——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化以信息为核⼼价值⽽得到发展的社会。

”5、信息沟——谓“信息沟”,就是⼈们在掌握信息⽅⾯存在的差距。

由于这种差距的存在,⼈们才有进⾏传递和交流信息的⾔语活动。

这种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我们通常称之为“交际”。

6、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种基本要素。

7、所指——所指即是当能指这样的声⾳-形象在社会的约定俗成中被分配与某种概念发⽣关系,在使⽤者之间能够引发某种概念的联想。

8、能指——能指是符号的物质形式,由声⾳-形象两部分构成9、象征性社会互动——指的是⼈与⼈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号和意义⽽相互作⽤和相互影响的过程10、主我——指个⼈的主体意识11、客我——指从周围观察到的他⼈对⾃⼰的态度、评价和期待。

12、内省——⽇常的、长期的⾃我反思,以完善个⼈的品德和⾏为为⽬的13、内省式思考——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的的⾃我反思14、镜中我——⼈的⾏为很⼤程度上取决于对⾃我的认识,⽽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社会的互动形成的,他⼈对⾃⼰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我的⼀⾯“镜⼦”,个⼈透过这⾯镜⼦认识和把握⾃⼰。

15、集合⾏为——指得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的⾮常态社会集合现象。

16、传播情境——传播情境指的是对特定传播⾏为直接或间接产⽣影响的外部事物、条件或因素的总称,包括具体的传播活动进⾏的场景,如时间、地点等;在⼴义上,传播情境也包括传播⾏为的参与⼈所处的集体、组织、制度、规范、语⾔、⽂化等较⼤的环境。

6大众传播

6大众传播
麻醉作用——大众传媒无限制地提供信息, ——大众传媒无限制地提供信息 (1)麻醉作用——大众传媒无限制地提供信息, 受众被动接受, 受众被动接受,失去社会行动力 顺从现状—— 社会顺从理论” ——“ (2)顺从现状——“社会顺从理论”:如果一些社会问题 干扰商业利益, 干扰商业利益,商业媒介就会抛弃这 些问题,经济压力迫使媒介忽略那些 些问题, 敏感的争议问题。 敏感的争议问题。 (3)降低审美能力 (4)占用自由时间
媒介的社会化” 社会的媒介化” 3、 “媒介的社会化”和“社会的媒介化”:
大众传媒与其他社会组织相互作用和影响 日益加速、深化的结果。 日益加速、深化的结果。
“媒介的社会化” 媒介的社会化”
指当代社会大众传媒作为特定社会组织的社会特征越来越 明显。 明显。 一方面, 一方面,媒介与社会大系统中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越来越 紧密和复杂; 紧密和复杂; 另一方面传统意义上的媒介独立性(社会公器: 另一方面传统意义上的媒介独立性(社会公器:公众利益 的代言人和看守者) 的代言人和看守者)和言论的自由市场等理论正受到越来越大 和越来越尖锐的显示挑战。 和越来越尖锐的显示挑战。
二、社会功能
拉斯韦尔“三功能说” (一)拉斯韦尔“三功能说” 1、环境监视 2、社会协调 3、社会遗产的传承
(二)[美]赖特“四功能说” 赖特“四功能说” 1-3(同上) 同上) 4、提供娱乐 (三)[美]施拉姆 1、政治功能 2、经济功能 3、一般社会功能
(四)拉扎斯菲尔德、默顿 拉扎斯菲尔德、 社会地位赋予功能( 1、社会地位赋予功能(正/负) 社会规范强制功能( 2、社会规范强制功能(正/负) 负功能: 3、负功能:
传播学导论
第六章
一、大众传播的概念
(一)定义
大众传播

传播学概念

传播学概念

1.大众传播: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特点:1)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

2)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

3)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观众,用传播学术语来说即“受众”。

4)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

5)从传播过程的性质来看,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

6)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这个概念首次出现于194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宪章中。

根据传播学者梅尔文、德弗勒的定义,所谓大众传播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传播者利用机械媒介广泛、迅速、连续不断地发出讯息,目的是使人数众多、成分复杂的受众分享传播者要表达的含义,并试图以各种方式影响他们。

由于大众传播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所以它是传播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北广答案)2.传播者:所谓传播者,是指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以发出讯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群体或组织.而受传者,是指讯息的接受者和反应者,是传播者的作用对象。

传播者处于信息传播链条的第一个环节,是传播活动的发起人,也是传播内容的发出者。

因此,传播者不仅决定着传播活动的存在与发展,而且决定着信息内容的质量与数量、流量与流向,还决定着对人类社会的作用与影响。

传播者又称信源,是指传播活动中发出讯息的人或者组织。

它是传播活动的起点。

在大众传播中,传播者可以是指编辑、记者、主持人等组织化的个人,也可以是指报社、电台、电视台、出版社等媒介组织。

传播者的基本职能是制作、发布和控制传播内容,因此在传播学中,对传播者的研究又称为控制分析。

(北广答案)3.传播媒介:传播媒介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传递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如电话、计算机及其网络、报纸、广播、电视等与传播技术有关的媒体;二是指从事信息的采集、选择、加工、制作和传输的组织或机构,如报社、电台和电视台等。

传播学教程考点

传播学教程考点

传播学教程考点1、什么是传播?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特点: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双方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一种行为、过程、系统。

2、什么是传播学?传播学的定义: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是社会科学和应用科学1)库利(社会学角度)2)皮尔士(符号学或语义学角度)3)施拉姆4)郭庆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共享说)信息的共享。

(劝服说)突出强调传播是有目的的。

(反映说)传播是一个有机体对于某种刺激的不同反应。

(交流说)用语言进行思想交流。

3、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是什么:?①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②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③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⑤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人类传播与动物传播的区别是什么?(1)动物传播是一种本能行为,而不是系统的学习。

(2)动物传播传递与接受信息是基于条件反射原理,没有复杂的精神活动。

(3)动物传播基本上是体内机能,没有体外化。

3、人类传播的四大发展过程是什么?第一个阶段:口语传播时代人类传播活动,重要意义:①口语最初仅仅是一种将声音与周围事物或环境联系起来的符号,②在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逐渐提高了它的抽象能力,成了一种能够表达复杂含义的音声符号系统。

③口语也大大促进了人类思维能力的发达。

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的进程,直到今天,口语依然是人类最基本、最常用和最灵活的传播手段、——(符号系统思维社会)局限性:①口语是靠人体的发声功能传递信息的,由于人体能量的限制,口语只能在很近的距离内传递和交流。

②口语使用的音声符号是一种转瞬即逝的事物,记录性较差,口语信息的保存和积累只能依赖于人脑的记忆力。

③因此,口语受到空间和时间的巨大限制,在没有诸如电话等口语媒介的情况下、它只能适用于较小规模的近距离社会群体或部落内的信息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

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有组织的机构或职业传播者。

大众传播者的特点
1.群体性
2.专业性大众传播是一种专业化程度极高的职业活动。

不同的传播媒介对于传播者有着不同的专业技能要求。

在同一媒介内部,大众传播者也有很强的专业技术分工。

3.机构性作为职业化的社会群体,大众传播者总是根据不同媒介的特点,按照不同的人设置,组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传播机构。

优秀的传播谋略通常建立在哪些原则上传播谋略是人类智慧的抗衡与较量,是传播者为了实现传播目的而根据客观情况对传播机制、传播方式所进行的先期谋算、策划和采取的种种对策。

1)有用原则。

传播谋略的有用原则是指传播者能够“有意利用媒介内容来影响或控制”人们“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作出反应”。

它反映了施谋主体谋求利益的动机;
2)有利原则。

它适应了施谋对象趋利避害的心理;要求:(1)效果最好 (2)耗时最少 (3)耗力最小 (4)开支最少 (5)风险最小
3)有理原则。

它掌握了解决问题,争取主动的有利时机或突破口。

一要合法,即符合国家的政策、法令、法规;二要合律,即符合传播规律、遵循传播规则;三要合情,就是遵循道德观念、尊重文化习俗、顺应民意民情;四要平衡,即能使各种矛盾、力量、权益处于相对缓和、稳固的状态。

4)有节原则。

它顺应了客观事物发展和竞争的规律。

有节是指传播谋略在实施过程中的一种适当节制。

受众在大众传播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受众,就是接受信息的人,它既包
括大规模信息传播中群体——报刊的读者、广播的听众和电视的观众,也包括小范围信息交流中的个体——参与者和对话人。

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
1、信息产品的消费者
2、传播符号的“译码者”
3、传播活动的参与者
4、传播效果的反馈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