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环艺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环艺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探索[摘要] 随着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艺术院校开始推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进行有益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本文结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对“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背景、内涵、实施意义及其具体构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工作室制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环境艺术设计教育
随着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艺术
院校开始推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进行有益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本文结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对“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背景及其内涵,实施意义,及其具体构建进行初步探讨。
一、“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背景及其内涵
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并不是新生事物,它起源于1919年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当时的“工作室制”教学提出将艺术与技术相统一作为教育的理论依据,通过“作坊(车间)”来完成教学工作。在包豪斯里不分教师和学生,只设置“大师、熟练工人和学徒”的分级标准,学生们在实干的过程中去学,他们与比较有经验的人进行
合作,或在前辈的指导下,通过实际制作物品来学会一些东西。其教学成果直接以产品的方式展现,作品的展示取得与企业生产的订单,通过社会这个渠道使教学的成果产生经济效益,为教育的经费投入作补充。包豪斯作坊里生产的产品,如墙纸、灯具等,曾经是当时流行一时的畅销产品。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艺术设计工作室,是一种开放的、具备企业或设计公司基本特征的、在硬件设备和环境上符合
生产要求的一个场所,它直接与社会接轨,同时还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
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逐步认识到了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利用“工作室制”平台是开展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纷纷推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常规的做法是学校把现有的专业教师根据专业研究方向与领域进行整合,成立若干个工作室,每个工作室有一定的专业方向的定位。学生通过两年的基础平台训练后,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和社会需求,选择进入各专业方向工作室学习。以小班化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方法,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纵向上交替进行,横向上互相渗透,逐步形成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教师采用大量的实际案例和工作室承接的具体项目来进行教与学,从心理上、技术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目前,国内一些高职院校如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等尝试以“工作室制”为基础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成为许多兄弟院校的良好示范。以苏工艺环艺专业为例,近年来建立了具有企业运行模式又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的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引进了多家合作企业,分设了多个事务所,每个事务所都有定向的项目课题和课程内容,由相关专业带头人或者骨干教师主要负责。通过双向选择,学生进入各个事务所,在真实的环境和真实项目中学习专业知识,直接参与真实项目的设计投标、设计实践和工程实践,从而做到做中学,学中做,将学习和工作融为一体,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
果。
二、环艺专业构建“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积极意义
随着我国城镇建设不断深入,环艺专业体现了很好的专业前景,生源队伍不断壮大。相反,这两年环艺专业的就业形势却不容乐观,随着就业竞争的加剧,企业越来越注重招收具有实践经验的优秀设计人才,而传统培养模式下的应届毕业生往往不能具备应有实践操作能力,缺乏就业的信心。这不得不令我们对自身人才培养模式引起反思。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显然是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上的有效探索。
首先,工作室课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创业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力更强、专业更专”。此外,学生自己选导师,也接受导师的挑选,亲身体验行业的运作,进一步提升了就业的自信心,锻炼了实践能力,促进了高职教学与就业的自然衔接,缩短了就业磨合期,提高了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同时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开放与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创造了培养创新意识的外部条件,营造出师生间的良性
互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其次,“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对师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企业工作经历,有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独立承接业务
的能力,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一定的科技开发服务能力。除了引进行业、企业兼职人才外,学校必须多方面促进自身“双师”队伍建设,诸如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派教师出国培训,鼓励教师下设计公司实践等。
再次,“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推动了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搭建起教学与实践、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是学校面向社会的窗口。通过承接各类设计任务,师生共同研发项目,共同开展科研活动,参与设计竞赛或者面向社会开展技能培训、鉴定,都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学生在参与设计项目的实践中,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资料汇总等工作,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信息、专业和课程设置建议反馈给学校,使学校及时把握市场脉搏,在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中找到准确定位。
三、如何构建环艺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1.工作室的建立
首先,环艺专业应在设立工作室前理顺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建设是“工作室制”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组织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企业骨干,分析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所对应岗位的工作职责和所需知识和技能及一线生产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构建以本专业岗位能力为主线,以岗位职业要求为标准的课程体系与课程结构。
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发建设课程模块,通过课程模块的开发建设和完全学分制的推行,学生可在各专业课程模块间自由选课(选模块),打破专业壁垒,以课程模块为内容建立工作室。如环艺专业可建立的工作室有室内设计工作室、景观与园林设计工作室、展示设计工作室、家具设计工作室、公共艺术工作室以及效果图表现工作室等。工作室可以是校内实训基地,也可以是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或具有一定资质和知名度的公司。
2.工作室的管理
有效,创新的管理是“工作室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成功的关键。一般采用院系领导下的相对自主的管理方式,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对项目建设的管理、绩效评估、奖惩等方面进行细化,对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度、教科研考核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与修订,明确工作职责,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为专业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3.工作室师资构建
环艺工作室师资的要求必须是“双师”,基本应达到如下四种能力:即项目承接和研发能力、教学资料和实训指导书的编写能力、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与评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与教学实施能力。这对双师建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另外,选择一些具有教师基本能力和素质的行业从业人员,聘请其为兼职教师,进行专业课程的讲授。他们一般随时都有自己的设计项目用于项目教学,并且他们的行业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市场意识、社会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及创新能力,都能使学生受益良多;同时他们在和学校教师的共同教学活动中,促进学校教师向“双师型”转化。
4.工作室的教学组织形式
一般环艺工作室课程可以设置在高职第三学年或顶岗实习阶段。每个工作室配置10个左右的学生。工作室的教学可以实行专业带头人负责制,形成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骨干教师、企业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