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合集下载

免疫治疗不良反应护理

免疫治疗不良反应护理

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的护理
早期预防:介绍如何在免疫治疗开始前、治疗中和治疗后 采取措施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如适当的药物预防、饮食 注意等。
临床护理:介绍如何在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给予及时的临 床护理,如观察症状变化、监测生命体征、调整治疗计划 等。
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的护理
药物治疗:介绍如何根据不良反应的类型和程度,采取适 当的药物治疗,如解热镇痛药、抗过敏药、激素类药物等。
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类型:介绍免疫治疗不良反应 是指在接受免疫治疗时患者出现的各种副作用,这些副作用 的发生率和类型各异,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 果。
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的分类
01
神经系统毒性反应:介绍因免疫治疗引起的神经系统不良反 应,如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抽搐等。
02
肝脏毒性反应:介绍因免疫治疗引起的肝脏不良反应,如肝功能异常、黄疸等。
患者教育:介绍如何向患者和家属进行不良反应的教育, 包括告知不良反应的症状、处理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的处理
停止免疫治疗:介绍
在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时,应该立即停止免
疫治疗,避免进一步
1
加重患者的病情。
监测患者病情:介绍 如何严密监测患者的
4
病情变化,包括观察
不良反应的症状、监
测生命体征等。
严密的监测和及时的护理可以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和程度: 强调在免疫治疗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监测和护理, 及时处理不良反应,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
介绍如何根据患者不
良反应的类型和程度,
2
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 如激素类药物、抗生素 Nhomakorabea。3

肺癌患者的免疫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

肺癌患者的免疫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

肺癌患者的免疫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极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近年来,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方法,为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细胞,其疗效和不良反应与传统的治疗方式有所不同。

免疫治疗在肺癌治疗中的疗效是令人瞩目的。

对于一些晚期肺癌患者,特别是那些肿瘤细胞表达特定生物标志物(如 PDL1 高表达)的患者,免疫治疗可以显著延长生存期。

临床试验数据显示,部分患者在接受免疫治疗后,肿瘤得到了明显的控制,甚至出现了完全缓解的情况。

这种长期的疾病控制和生存获益是以往治疗方法难以实现的。

免疫治疗的作用机制独特。

它不是直接攻击肿瘤细胞,而是解除肿瘤细胞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使免疫系统能够重新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

这意味着免疫治疗有可能产生持久的抗肿瘤反应,即使在治疗结束后,免疫系统仍能保持对肿瘤的监视和攻击能力。

然而,免疫治疗也并非毫无风险,它可能会带来一些不良反应。

常见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包括皮肤反应、胃肠道反应、内分泌系统异常等。

皮肤反应可能表现为皮疹、瘙痒;胃肠道反应可能有腹泻、结肠炎;内分泌系统异常则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

由于免疫系统被激活后,可能会对正常组织产生过度的免疫反应,从而导致各种器官和系统的损伤。

但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都会出现不良反应,而且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也因人而异。

对于免疫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早期识别和及时处理至关重要。

医生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会密切监测各项指标,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等,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

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治疗方案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例如,对于轻度的皮肤反应,可能会使用外用药物和抗组胺药;对于严重的免疫相关结肠炎,则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甚至免疫抑制剂来治疗。

在决定是否采用免疫治疗时,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风险。

肿瘤免疫疗法的副作用与安全性评估

肿瘤免疫疗法的副作用与安全性评估

肿瘤免疫疗法的副作用与安全性评估肿瘤免疫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肿瘤的方式,近年来备受关注。

然而,如何评估免疫疗法的副作用和安全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肿瘤免疫疗法的副作用,并介绍目前的安全性评估方法。

一、副作用的分类肿瘤免疫疗法常见的副作用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免疫过度激活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二是由于免疫抑制引发的感染和风险;三是治疗过程中的非特异性副反应。

1. 自身免疫反应免疫疗法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但有时机体免疫系统会被过度激活,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的发生。

这种自身免疫反应可能表现为炎症反应、免疫相关性的溶解性综合征等症状。

2. 感染和风险肿瘤免疫疗法常常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使得机体易于感染。

感染是免疫疗法的一种常见副作用,严重的感染可能导致患者的生命危险。

此外,在使用某些免疫抑制药物进行肿瘤免疫治疗时,如不严格掌握用药剂量、频率和时间,也会增加药物导致感染的风险。

3. 非特异性副反应非特异性副反应是指与免疫治疗本身无关的副作用。

例如,使用靶向免疫疗法可能导致皮肤不良反应,如干燥、瘙痒、皮疹等。

此外,免疫治疗还可能引发胃肠道反应、肝毒性和肺损伤等不良反应。

二、安全性评估方法为了评估肿瘤免疫疗法的安全性,严谨的评估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安全性评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临床试验免疫疗法的临床试验是评估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临床试验,可以观察和记录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根据不同的免疫疗法和患者人群,临床试验采用不同的研究设计,如随机对照试验和单盲、双盲试验等。

2. 监测和记录副作用在免疫疗法治疗过程中,及时监测和记录副作用是必要的。

医生和病人应密切关注治疗后的不适感和症状变化,及时报告和处理副作用。

3. 安全性数据库建立安全性数据库是对肿瘤免疫疗法进行长期监测和评估的重要手段。

将免疫疗法的副作用和安全性信息记录在数据库中,有助于累积数据、观察和分析副作用的发生规律和风险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肿瘤免疫治疗的不良反应管理

肿瘤免疫治疗的不良反应管理

肿瘤免疫治疗的不良反应管理肿瘤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为许多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然而,就像任何治疗方法一样,免疫治疗也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

这些不良反应的管理对于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免疫治疗的作用机制与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法有所不同。

它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但在这个过程中,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可能会导致正常组织受到损伤,从而引发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皮肤反应、胃肠道反应、内分泌系统异常、肝脏毒性、肺部炎症等。

皮肤反应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可能表现为皮疹、瘙痒、皮肤干燥等。

对于轻度的皮肤反应,保持皮肤清洁、使用温和的护肤品以及局部涂抹糖皮质激素软膏通常可以缓解症状。

如果症状较为严重,可能需要口服抗组胺药物或者系统性使用糖皮质激素。

胃肠道反应如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也较为多见。

轻度的腹泻可以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来处理。

但如果腹泻严重,可能需要使用止泻药物,甚至暂停免疫治疗。

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肠道菌群变化,必要时进行调整,有助于恢复肠道功能。

内分泌系统的异常也是免疫治疗不容忽视的不良反应之一。

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垂体炎、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

对于这些患者,需要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激素水平等指标。

一旦发现异常,及时给予相应的激素替代治疗,以维持患者的内分泌平衡。

肝脏毒性表现为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等。

在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肝功能是必要的。

对于轻度的肝脏损伤,可以先观察并给予保肝药物。

若肝脏损伤严重,需要停用免疫治疗,并进行积极的保肝治疗。

肺部炎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

一旦怀疑有肺部炎症,应立即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轻度的炎症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严重的情况可能需要联合免疫抑制剂,并考虑停止免疫治疗。

在管理免疫治疗的不良反应时,早期发现和准确评估是关键。

这需要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密切的观察和定期的检查,包括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相关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

免疫治疗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免疫治疗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续3天, 若症状缓解逐渐减量至1mg/ (kg.d) 维持,后逐步减量,6周
左右减至停药
皮肤毒性(斑丘疹/皮疹)的处理
是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 通常发生在治疗的早期,治疗后几天或几周后都有可能出现 多数可以通过适当的干预而不会影响ICIs的继续使用
分级
G1
描述
I级推荐
斑疹 / 丘疹区域 <10% 全身体表面积(BSA), 伴或不伴症状(例如: 瘙痒、灼痛或紧绷)
鉴别诊断:应排除活动性病毒性肝炎、其他疾病导致的肝脏损伤(如脂肪肝、酒 精肝等)、其他药物导致的肝损伤等
肝癌合并病毒性肝炎的患者: 可以安全使用ICIs,在首次ICIs使用前开始抗病毒治疗,定期监测HBV-DNA和HBV表面抗原和抗体
分级
G1 G2 G3
G4
描述
I级推荐
II级推荐
AST 或 ALT<3 倍正常值 上 限(ULN)
治疗
每 3 天检测 1 次肝功能
AST 或 ALT 5~20 倍 ULN 总 胆红素 3~10 倍 ULN
AST 或 ALT >20 倍 ULN 总 胆红素 >10 倍 ULN
G4: 建议永久停用 ICIs 治疗 静脉使用甲基泼尼松龙, 1~2mg/kg,待肝脏毒性降至2级后,可等效改换口
服的泼尼松并继续缓慢减量,总疗程至少4周 3 天后如肝功能无好转, 考虑加用麦考酚酯(500~
继续 ICIs 治疗 局部使用润肤剂 口 服抗组胺药物 使用中等强度的糖皮
质激素(局部外用)
II级推荐
III级推荐
必要时进行血常规、肝肾功 能检查
斑疹 / 丘疹区域占 10%~ 30% 全身 BSA,伴 局部使用润肤剂 口服抗组胺药 使用

免疫治疗,出现不良反应怎么办

免疫治疗,出现不良反应怎么办

16预防与治疗·专家门诊免疫治疗,出现不良反应怎么办□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 黄 华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如派姆单抗(商品名可瑞达)、信迪利单抗(商品名达伯舒)等在各类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irAEs)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其在发生时间上与传统抗肿瘤药物有着显著差异,通常可于给药后数周至数年内发生,故密切观察并随访患者在治疗中和治疗后可能出现的相关不良反应十分重要。

一般而言,不同部位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皮肤毒性>胃肠道毒性>肝脏毒性>肾毒性>肺毒性>内分泌毒性。

研究发现,ICIs相关皮肤毒性的发生率为34%~45%,其临床表现为斑丘疹和瘙痒,严重的皮肤不良反应包括Stevens-Johnson综合征(史-约综合征,一种累及皮肤和黏膜的急性水疱病变)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懈症等。

ICIs相关消化系统毒性,如腹泻发生率为12.1%~35.4%;结肠炎发生率为0.7%~9.1%,可伴有腹痛、便血、发热或其他胃肠道症状。

ICIs相关肝脏毒性的发生率为5%~10%,临床表现大多数为小叶性肝炎。

ICIs相关肾脏毒性的发生率为9.9%~29%,绝大多数表现为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ICIs相关肺毒性的发生率为2%~5%,早期症状为非特异性,如咳嗽、呼吸困难、低氧血症。

ICIs相关内分泌毒性,其中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发生率分别为5%~8%和3%;垂体炎的发生率为1%~17%;1型糖尿病是相对少见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目前缺乏大规模的队列研究报道,尚无明确的发病率或患病率报道。

近年来随着关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究不断深入,在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相关治疗等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

对此笔者特进行了整理,希望能帮助大家对免疫治疗有更多了解。

对于ICIs相关肺毒性的治疗时机和手段,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ICIs相关肺炎分类依据,包括停止ICIs治疗、对症治疗和皮质类固醇激素。

肿瘤免疫治疗的不良反应处理与护理

肿瘤免疫治疗的不良反应处理与护理

肿瘤免疫治疗的不良反应处理与护理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方法,通过激发身体自身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

然而,与传统的放化疗相比,肿瘤免疫治疗也会引发不良反应。

在接受肿瘤免疫治疗的患者中,合理的处理和护理不良反应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肿瘤免疫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并提供相应的处理和护理建议。

肿瘤免疫治疗的不良反应主要可以分为两类:早期不良反应和晚期不良反应。

早期不良反应通常发生在治疗开始后的最初几周内,而晚期不良反应则在治疗后数个月或更长时间内发生。

早期不良反应可能包括疲劳、发热、寒战、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皮疹、恶心等症状。

处理这些早期不良反应的关键是提供支持性护理和缓解症状。

患者应得到充分的休息和保持良好的饮食,如果发热较高,可以使用退热药物。

对于肌肉酸痛和关节疼痛,可以使用止痛药缓解疼痛。

皮疹可能需要使用皮肤护理剂来缓解瘙痒和不适感。

另外,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和血液常规,以及进行其他适当的实验室检查也是必要的。

晚期不良反应可能更为严重,包括胃肠道不适、肝功能异常、肺炎、甲状腺功能异常、心脏毒性等。

处理这些晚期不良反应需要更加细致和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对于胃肠道不适,建议患者采取低脂、低糖饮食,并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物。

对于肝功能异常,需要密切监测肝功能指标,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停药或调整剂量。

对于肺炎,患者可能需要接受抗生素治疗,并进行相关的肺部检查。

甲状腺功能异常需要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并在有必要的情况下给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心脏毒性是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患者需要进行心电图监测和心脏功能评估,必要时可以采用心血管支持治疗。

另外,对于免疫治疗引起的免疫相关毒性,如免疫介导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肾功能异常等,需要密切监测和及时干预。

治疗不良反应的关键是提早发现并积极处理。

医务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对于患者,及时报告任何异常症状和体征至关重要。

此外,在处理和护理肿瘤免疫治疗的不良反应时,心理支持也非常重要。

肿瘤免疫治疗技术的不良反应与治疗策略

肿瘤免疫治疗技术的不良反应与治疗策略

肿瘤免疫治疗技术的不良反应与治疗策略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肿瘤免疫治疗技术已经成为一种越来越受关注的治疗手段。

免疫治疗技术的治疗效果非常的好,但是由于不了解技术的不良反应,可能会对患者造成很大的伤害。

本文将对肿瘤免疫治疗技术的不良反应与治疗策略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 肿瘤免疫治疗技术的不良反应1. 自身免疫系统过度不足引发的免疫抑制现象在治疗肿瘤时,免疫系统会被激活以攻击癌细胞。

但是,有些患者可能会因免疫系统兴奋而引发严重和潜在的自身免疫疾病,例如肺炎和炎症性肠病。

2. 免疫过度反应免疫过度反应是免疫治疗的最常见不良反应之一。

免疫过度反应可能会导致过度激活的T淋巴细胞,在整个身体中释放大量细胞因子,这可能导致感染、发热、低血压和脱水等症状。

3.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反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中的一些类型对身体的正常组织非常敏感,因此在攻击癌细胞时,它们可能会误认正常细胞为癌细胞从而导致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

4. 肝和肾损伤肿瘤免疫治疗药物也可能导致肝脏和肾脏损伤。

这主要是因为药物的过度刺激引起的,可能表现为肌肉酸痛、黄疸等症状。

二. 肿瘤免疫治疗技术的治疗策略在患者接受肿瘤免疫治疗治疗期间,需要定期进行体检,以检测疾病的进展和不良反应的出现。

如果患者出现新的不良反应,治疗方案也需要及时调整。

1. 对免疫功能进行评估在开始肿瘤免疫治疗前,需要进行全面的免疫功能评估,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的测量。

这有助于评估患者的免疫系统状态和预测患者是否容易产生不良反应。

2. 监测肌酸激酶等生化指标由于免疫治疗可能会导致肌肉疼痛和乏力等不适。

这在某些药物治疗特别是细胞治疗之后较常见。

因此应当定期进行肌酸激酶的监测,以了解肌肉损伤的程度。

3. 应用适当的药物虽然现有的肿瘤免疫治疗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但治疗过程中仍然需要使用一些调节剂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轻不良反应。

例如,葡萄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物等都可以缓解某些免疫过度反应。

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培训ppt课件

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培训ppt课件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鼓励患者及其家属与医护人员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反馈治疗过程中的 问题和疑虑,共同应对不良反应的挑战。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培训重点内容回顾
免疫治疗原理及机制
深入讲解了免疫治疗的基本原理,包括激活 免疫系统、增强免疫应答等机制。
不良反应评估与监测
阐述了不良反应的评估标准、监测方法以及 应对策略。
免疫相关性结肠炎、内分泌疾 病反应,如过敏性休克
03
不良反应发生机制及 危险因素
发生机制
免疫激活
01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但同时也可能导
致正常组织受损,引发不良反应。
炎症反应
02
免疫治疗可能引发过度的炎症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
轻度
症状轻微,不影响日常生 活,无需特殊处理。
中度
症状较明显,影响日常生 活,需要采取相应治疗措 施。
重度
症状严重,危及生命,需 要立即停药并采取紧急救 治措施。
05
预防措施与应对策略
预防措施建议
01
严格掌握免疫治疗适应症和禁忌症
确保患者符合免疫治疗条件,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02
完善的治疗前评估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评估免疫系统的状态和潜在的风险因素。
02
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 应类型
局部反应
注射部位疼痛、发红 、肿胀、发热
局部淋巴结肿大、压 痛
局部皮疹、瘙痒、脱 屑
系统性反应
01
02
03
04
发热、寒战、头痛、恶 心、呕吐
关节疼痛、肌痛、乏力
血压升高、心悸、呼吸 困难
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 常
特殊反应

免疫系统与免疫治疗副作用

免疫系统与免疫治疗副作用

免疫系统与免疫治疗副作用免疫系统是人体防御外界病原体入侵的重要系统,它通过产生免疫反应来识别并消灭外来病原体。

然而,与免疫系统相关的免疫治疗也常常带来一些副作用。

免疫治疗是一种利用免疫系统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它可以通过加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来增强疾病的抵抗力,也可以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来减少炎症和过敏反应。

免疫治疗在治疗一些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感染等疾病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然而,免疫治疗也常常伴随一些副作用。

首先,免疫治疗可能导致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引发自身免疫疾病。

这是因为免疫治疗刺激了免疫系统,使其对正常组织产生攻击性反应,导致疾病的发生。

这种副作用在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肿瘤时尤为常见,如抗CTLA-4和抗PD-1抗体等。

虽然这些药物可以激活免疫细胞攻击肿瘤细胞,但也可能使免疫细胞攻击正常组织,导致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如肺炎、胃肠道炎症等。

其次,免疫治疗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增加感染的风险。

免疫治疗通常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以减少炎症和过敏反应。

然而,这也使得病人的免疫系统无法有效地识别和消灭外来病原体,导致感染的风险增加。

例如,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人可能会出现严重的感染,如肺炎和尿路感染等。

此外,免疫治疗还可能导致过敏反应。

免疫治疗中使用的药物或治疗方法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如药物过敏、过敏性休克等。

这是因为免疫系统对某些药物或治疗方法产生过敏反应,导致炎症和组织损伤。

这种副作用在使用免疫抗体治疗肿瘤时尤为常见。

此外,免疫治疗还可能导致其他一些不良反应,如疲劳、发热、恶心和呕吐等。

这些不良反应是免疫治疗中常见的副作用,在使用免疫抗体和其他免疫调节剂时尤为明显。

总之,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带来了希望,但也伴随着一些副作用。

免疫治疗可能导致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过敏反应和其他一些不良反应。

针对这些副作用,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监测和调整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并提高疗效。

《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管理的临床诊疗建议》要点

《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管理的临床诊疗建议》要点

《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管理的临床诊疗建议》要点近年来,随着免疫治疗的快速发展,非小细胞肺癌(NSCLC)围手术期免疫治疗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然而,免疫治疗也伴随着一系列的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产生严重影响。

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些不良反应,制定了《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管理的临床诊疗建议》。

首先,对于免疫治疗引起的肠道反应,建议在治疗开始前进行胃肠道评估,并根据患者的症状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轻度的腹泻和腹痛,可以通过饮食调整和口服止泻药进行缓解。

而对于严重的腹泻和水电解质紊乱,需要立即停药,并予以积极的支持治疗。

其次,免疫治疗还可能引起免疫相关性肝炎。

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应定期进行肝功能监测,并避免饮酒和使用其他肝脏有毒药物。

对于轻度肝炎,可以根据症状给予肝保护治疗和停药观察。

而对于严重的肝炎,需要立即停药并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此外,免疫治疗还可能导致肾损伤和免疫相关性甲状腺炎。

对于肾损伤,需要定期监测肾功能,并减轻患者的体内负荷,积极纠正液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对于甲状腺炎,应监测甲状腺激素水平,并根据需要进行替代治疗。

此外,免疫治疗还可能导致免疫相关性皮肤反应。

在治疗开始之前,应对患者进行皮肤评估,并告知患者保持皮肤清洁和使用保湿剂。

对于轻度皮肤反应,可以使用局部皮质类固醇和非类固醇类抗炎药进行治疗。

而对于严重的皮肤反应,需要立即停药并使用全身性皮质类固醇进行治疗。

最后,免疫治疗还可能引起胸腺炎和神经毒性反应。

对于胸腺炎,应进行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评估,并根据症状进行治疗。

对于神经毒性反应,应进行神经系统评估,并根据症状进行对症治疗。

总之,《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管理的临床诊疗建议》提供了对于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的管理指导。

这些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控制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并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需要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密切合作,以及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调整。

免疫(ICIs)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免疫(ICIs)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查点抑制剂治疗,用激素冲击治疗及激素替代治疗。
胰岛功能异常。
肝毒性:最常出现在首次用药后8~12 周
轻度 (1级) 中度(2级)
ALT升高< 3倍
ALT升高35倍
➢继续免疫治疗 ➢增加评估转氨酶及胆红素的频率
➢暂停免疫治疗 ➢每3-5天复查肝功能,如继续恶化,考虑给予泼尼松0.5-1mg/kg/天
重度(3级)
肌酐升高>3倍或 >4mg/dl
危及生命(4级)肌酐升高>6倍, 有透析指征
➢考虑暂停免疫治疗 ➢每3-7天复查肌酐及尿蛋白
➢暂停免疫治疗 ➢每3-7天复查肌酐及尿蛋白 ➢给予泼尼松0.5-1mg/kg/天 ➢超过1周无改善者给予甲泼尼龙/泼尼 松1-2mg/kg/天
➢永久停用免疫治疗 ➢甲泼尼龙/泼尼 松1-2mg/kg/天 ➢如接受类固醇治疗1周后毒性>2级,考虑以下任一治疗:
一经检查确诊心脏损伤后,均需立刻停用免疫治疗,尽早给予甲强龙每日1 g冲击治疗,持续3 -5 d直到病情开始好转后减量。如24 h内病情无缓解可加 用人免疫球蛋白以及抗人胸腺免疫球蛋白或英夫利西单抗。
ICIs相关心肌炎分级及治疗
任何程度的ICIs相关心肌炎在未彻底治愈前,都不能重启ICIs治疗;现阶段临床数据尚不明确 治愈后能否重启ICIs治疗,但是对于G2级以上心肌炎通常建议永久性停止免疫治疗。
重度(3级)
ALT升高5- ➢永久停用免疫治疗
20倍
➢给予泼尼松1-2mg/kg/天,3天后无改善考虑给予麦考酚酯
危及生命(4级)ALT升高> ➢永久停用免疫治疗
20倍
➢给予甲泼尼龙/泼尼松2mg/kg/天,天后无改善考虑给予麦考酚酯
➢每日监测肝酶水平
肾毒性:主要表现为肌酐的升高

肿瘤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管理

肿瘤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管理

肿瘤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管理肿瘤免疫治疗的主要基础是改善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的识别和攻击能力。

然而,这种治疗方法在激活机体免疫系统的同时,也可能刺激机体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

根据发生的时间和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肿瘤免疫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可以分为早期不良反应和晚期不良反应两种。

早期不良反应是在治疗开始后的数天内发生的不良反应。

最常见的早期不良反应包括发热、寒战、乏力、头痛、低血压等症状。

这些症状通常是由于治疗后机体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分泌的介质导致。

对于轻度早期不良反应,可以通过调整治疗剂量或给予抗感染药物等对症处理。

对于严重的早期不良反应,如休克和呼吸窘迫,需要立即停药并给予抢救治疗。

晚期不良反应是在治疗开始后的数周内或数周后发生的不良反应。

最常见的晚期不良反应是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包括免疫性肺炎、肝炎、胃肠道炎症等。

严重的晚期不良反应可以导致器官功能衰竭和生命威胁。

对于晚期不良反应的管理,首先需要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包括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对于轻度的晚期不良反应,可以考虑减小治疗剂量或给予抗炎药物等对症治疗。

对于严重的晚期不良反应,可能需要停药并给予免疫抑制剂或其他免疫调控药物的治疗。

除了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外,肿瘤免疫治疗还可能导致一些其他的不良反应。

例如,治疗过程中可能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肾炎等。

此外,治疗还可能导致免疫相关毒性,例如过敏反应、血小板减少、神经系统毒性等。

对于这些不良反应的管理,需要根据具体的病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总之,肿瘤免疫治疗是一种有希望的肿瘤治疗方法,但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

对于早期不良反应,可以通过调整治疗剂量或对症处理来进行管理。

对于晚期不良反应和其他更严重的不良反应,则需要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

与其他治疗方法一样,肿瘤免疫治疗的不良反应管理也需要个体化的处理。

同时,还需要不断深入研究,以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新型抗肿瘤药物常见毒性及其管理课程答题测试

新型抗肿瘤药物常见毒性及其管理课程答题测试

新型抗肿瘤药物常见毒性及其管理课程答题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哪种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irAEs需要永久停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D)A.1级irAEB.2级irAEC.3级irAED.4级irAE2、下列关于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irAE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A.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开始前,需进行基线评估B.一旦发生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均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C.在停止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后仍可能发生irAED.irAE一般出现在免疫相关的机制方面,常发生于于皮肤、结肠、内分泌器官、肝脏和肺等3、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典型不良反应不包括(A)A.血液学毒性B.高血压C.蛋白尿D.出血E.血栓栓塞4、EGFR抑制剂相关皮肤反应不包括(C)A.皮疹B.瘙痒C.手足综合征甲D.沟炎5、PARP抑制剂常见的血液学不良反应不包括(D)A.贫血B.血小板减少C.中性粒细胞减少D.白血病6、PARP抑制剂血液学毒性的一般管理原则不包括(B)A.患者在既往化疗导致的血液学毒性未充分恢复前(血红蛋白、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水平恢复至≤1级),不应开始PARP抑制剂的治疗B.使用PARP抑制剂期间,可预防性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促血小板生成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PARP抑制剂治疗的前3个月应每周监测全血细胞计数,之后每月定期监测D.如发生3~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首先应暂停给药,给予对症治疗直至血象情况恢复至<2级,并下调一个剂量水平给药二、不定项选择题7、抗血管生成药物相关高血压的管理措施包括(ABCD)A.对治疗前伴高血压者,血压应稳定控制在150/100mmHg以下;对于已有高血压并发症的患者(如脑血管意外、肾病等)需谨慎,建议专科医生会诊B.用药期间动态监测血压,并建议进行生活方式干预C.若治疗期间出现高血压,或血压较基线明显升高,按照高血压治疗原则处理,予以适当降压药物D.若患者发生中度以上高血压(收缩压高于160mmHg/舒张压高于100mmHg),应暂停抗血管药物并给予降压治疗,直至血压恢复到低于150/100mmHg方可恢复抗血管治疗E.若高血压经治疗1个月后仍未控制,或者出现高血压危象或高血压脑病,应永久停用抗血管生成药物8、下列哪些患者需永久停用抗血管药物?(ABCD)A.肾病综合征24h蛋白尿水平>3.5g的患者,且经治疗难以恢复B.3级及以上出血事件C.任何级别的动脉血栓事件D.发生4级静脉血栓栓塞,经治疗疗效不佳9、EGFR小分子酪氨酸酶抑制剂需要关注的不良反应包括(ABC)A.腹泻B.皮肤毒性C.肝损伤D.出血E.间质性肺病10、对于PARP抑制剂相关血小板减少症,促血小板生成治疗药物包括(ABC)A.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B.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C.TPO受体激动剂(TPO-RA)D.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肿瘤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管理课件

肿瘤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管理课件
排除irAEs
不能排除irAEs
治疗肿瘤/感染
irAEs+抗感染
合并用药?
超进展、进展、合并用药、合并症
.
irAE的处理原则:1度不用激素、2度口服激素,3度静脉激素,4度静脉激素(必要时冲击治疗)+ICU支持
分级
糖皮质激素
其他免疫抑制剂
免疫治疗
G1-轻度
不推荐
不推荐
推荐继续使用
G2-中度
KeytrudaPembrolizumab
MSD
PD-1抗体
黑色素瘤、无驱动基因突变非小细胞肺癌、头颈鳞癌、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头颈鳞癌、膀胱癌、肝细胞癌、胃癌、携带微卫星不稳定或错配修复基因缺陷的实体瘤、宫颈癌、食管癌
Libtayo cemiplimab-rwlc
Sanofi
PD-1抗体
癌症治疗的支柱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O):癌症治疗的支柱之一
手术
放疗
化疗
靶向
免疫
IO
.
IO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刹车理论”
.
国外获批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及其适应症
药物/商品名
公司
分类
已批准的适应症
Opdivo Nivolumab
BMS
PD-1抗体
黑色素瘤、无驱动基因突变非小细胞肺癌、肾细胞癌、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头颈鳞癌、膀胱癌、胃癌、肝细胞癌、携带微卫星不稳定或错配修复基因缺陷的大肠癌
定义1
免疫抑制剂阻断T细胞负性调控信号解除免疫抑制,增强T细胞抗肿瘤效应的同时,也可能异常增强自身正常的免疫反应,导致免疫耐受失衡,累及到正常组织时表现出自身免疫样的炎症反应,称为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 irAEs)。

谈一谈肿瘤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护理方法

谈一谈肿瘤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护理方法

谈一谈肿瘤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护理方法免疫治疗作为新型治疗方式之一,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复发性或难治性肿瘤中,并且获得显著成果。

然而,研究资料显示,免疫治疗在激活免疫系统的同时,还会导致特别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降低免疫治疗效果,甚至被迫终止免疫治疗。

由此看来,必须提高对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重视度,加大诊治和护理力度。

对于肿瘤患者而言,免疫药物同样具有双面性,虽然可以帮助患者提高预后成效,但是,难免会发生不良反应,包括心肌炎、肺炎、肝炎等,甚至会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

基于此,本文详细谈谈肿瘤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

一、概述免疫疗法免疫疗法是一种运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药物抵抗肿瘤的方法,其效果十分显著。

不同于传统抗肿瘤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借助对自身免疫功能的优化,更改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的原有关系,将癌细胞的微环境全部破坏,使免疫细胞潜能得以激发出来,通过对自身免疫系统优势的运用,将肿瘤消灭。

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良好,很少发生不良反应,已经救治数以万计肿瘤患者的性命。

二、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护理方法(一)皮肤反应对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而言,首先发生且常见的不良反应就是皮肤反应,主要症状表现为皮疹、荨麻疹、红斑、皮炎、皮肤瘙痒等。

经过免疫抑制剂治疗后,若患者出现皮肤反应,可应用无刺激性护肤品,同时身着宽松、柔软的衣物,禁止擦洗或将皮肤划伤,严禁在太阳光线强烈时开展户外运动,减少皮肤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

(二)胃肠道反应胃肠道反应同样是常见不良反应之一,临床症状包括腹痛、腹泻、肛门肿痛、发热、呕吐等。

若患者被确诊为免疫性相关胃肠道反应,则应该以严重程度为依据,实施有针对性的处理操作。

针对1级腹泻或结肠炎患者,没有必要停止应用免疫抑制剂,仅仅需要给予对症治疗。

针对2、3级胃肠道反应患者而言,需要停止使用免疫抑制剂,同时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在7-14天内能够逐渐缓解相应症状。

针对4级腹泻或结肠炎患者,在应用上述方法治疗的基础上,还要对胃肠道穿孔进行预防,并且停止应用免疫抑制剂。

肿瘤免疫治疗的不良反应与应对策略

肿瘤免疫治疗的不良反应与应对策略

肿瘤免疫治疗的不良反应与应对策略肿瘤免疫治疗是一种在肿瘤治疗领域备受关注的新兴疗法,它通过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来攻击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然而,与其他治疗方式一样,肿瘤免疫治疗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因此,对于肿瘤免疫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其应对策略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肿瘤免疫治疗的不良反应肿瘤免疫治疗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和其他常见不良反应两大类。

irAEs是由于治疗药物激活了患者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系统攻击正常组织或器官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常见的irAEs包括皮肤反应、胃肠道症状、肝功能异常、内分泌紊乱、神经系统症状等。

而其他常见不良反应则包括疼痛、疲劳、发热、感染等症状。

二、肿瘤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的应对策略1.预防性管理有效的预防性管理对于减少肿瘤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至关重要。

在治疗之前,医生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检测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全血细胞计数、肝功能、肾功能等。

同时,医生还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过敏史,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2.及时处理不良反应即使进行了有效的预防性管理,肿瘤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仍然是难以避免的。

因此,及时处理不良反应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旦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医生应立即停止治疗并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

对于轻度的不良反应,可以通过调整治疗方案或给予对症治疗等方式来缓解症状。

而对于严重的不良反应,医生则需要迅速采取紧急处理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

3.个体化治疗肿瘤免疫治疗的不良反应在不同患者之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这与患者的个体差异、病情严重程度、治疗药物种类等因素有关。

因此,个体化治疗也是应对肿瘤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的一种重要策略。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特定情况和不良反应类型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处理与护理方案

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处理与护理方案

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处理与护理方案肿瘤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肿瘤的方法,通过激活和增强机体免疫系统,帮助身体抵抗癌细胞。

然而,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肿瘤免疫治疗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了解和正确处理这些不良反应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肿瘤免疫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并提供相应的护理方案。

1. 免疫相关性副作用(irAEs)肿瘤免疫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免疫相关性副作用(immunotherapy-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

这些副作用可以影响多个器官系统,包括皮肤、胃肠道、肝脏、肺部和内分泌系统等。

常见的irAEs包括皮疹、恶心、呕吐、腹泻、肝功能异常、咳嗽、气促、甲状腺功能异常等。

在处理irAEs时,首先需要及时识别和评估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

对于轻度的irAEs,可以通过调整剂量、暂停治疗或对症治疗来缓解症状。

对于严重的irAEs,可能需要停用免疫治疗并给予具体的治疗,如使用类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剂。

此外,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的指标,如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症状评估等,也非常重要。

2. 发热反应在接受肿瘤免疫治疗的患者中,发热反应是一种常见的不良反应。

发热可能是由炎症反应、激活免疫细胞或感染等引起的。

处理发热反应的关键是要进行全面的评估,以确定其原因。

如果是由感染引起的发热,则需要进行细菌和病毒的相应检查,并采取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对于与免疫治疗相关的发热反应,适当的处理包括物理降温、补液维持水电解负平衡、使用非甾体类退热药等。

如果发热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可能需要调整免疫治疗剂量或停止治疗。

3. 胃肠道反应肿瘤免疫治疗也常伴随着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和消化道出血等。

这些不良反应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导致水电解负平衡和营养不良。

处理胃肠道反应的关键是保持水电解负平衡和适当的营养支持。

对于轻度的症状,可以通过饮食调整、口服止吐药物、调整免疫治疗剂量等进行处理。

恶性肿瘤研究中的肿瘤免疫治疗副作用

恶性肿瘤研究中的肿瘤免疫治疗副作用

恶性肿瘤研究中的肿瘤免疫治疗副作用肿瘤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型的癌症治疗方法,它通过激活和增强机体免疫系统,以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效果。

然而,肿瘤免疫治疗并非没有副作用,尽管这些副作用相对较轻,但仍然不能忽视。

本文将详细探讨肿瘤免疫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并提供相关的解决方案。

1. 免疫性炎症反应肿瘤免疫治疗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会导致患者出现免疫性炎症反应。

这种反应通常表现为发热、疲劳、食欲减退等。

有时,患者可能还会出现关节痛、肌肉痛等不适症状。

这些不良反应源于免疫细胞释放的促炎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6(IL-6)。

为了缓解这些不适症状,医生通常会给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如布洛芬,以减轻炎症反应。

此外,充足的休息和补充足够的水分也是很重要的。

2. 免疫相关的毒性肿瘤免疫治疗可以刺激机体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但有时也会导致误伤正常组织和器官。

比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能会导致免疫相关性的甲状腺炎或甲亢,并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

此外,免疫细胞也可能攻击肺部、肝脏和肠道等器官,产生免疫性肺炎、免疫性肝炎和免疫相关性结肠炎等副作用。

在出现这些免疫相关的毒性时,治疗方案通常是暂停免疫治疗,给予患者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龙,以减轻免疫反应。

在一些情况下,患者可能需要接受其他免疫抑制剂的治疗,以控制过度的免疫反应。

3. 免疫相关的毒性和患者基因型的关联研究发现,不同的基因型与肿瘤免疫治疗相关的毒性风险有关。

例如,与某些HLA型相关的肿瘤免疫治疗毒性风险增加有关。

此外,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也可能影响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反应以及副作用的发生。

了解患者的基因型和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评估患者对免疫治疗的适应性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风险。

因此,与基因型相关的副作用风险评估对于个体化的肿瘤免疫治疗至关重要。

4. 免疫逃逸的副作用肿瘤免疫治疗的目标是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以攻击肿瘤细胞,但有时肿瘤细胞可通过不同的途径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疗效
个人史
家族遗传史
01
生于长沙,无外地及疫
03
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区居住史。无吸烟饮酒
既往史
史及其他不良嗜好。
月经史
既往高血压2级中危,
自服“吲达帕胺”,
HPV39 ( + ) 否 认 “冠心病、糖尿病”
02
等慢性疾病史、“肝
炎,结核”等传染病
17岁初潮,未绝经,
平素月经量中等,色
红,无血块及痛经史。
现病史
患者于2018年6月因“咳嗽2月、气促1月”就诊于湘雅三医院,行示右肺门占位(4.8*3.8m),考虑中央型肺癌并右侧胸 膜、右肺门及纵膈内淋巴结多发转移可能,继发右肺中叶阻塞性肺不张,右肺胸腔大量积液,右肺下叶膨胀不全。行 胸腔穿刺引流,于2018.6.29行胸腔镜脏层及壁层胸膜结节活检提示转移性中低分化腺癌。于2018.7.13开始盲服吉非替 尼,2018.8.7湘雅三医院复查提示占位(2.2*2.7)及淋巴结较前缩小,右肺下叶新发病灶(3.4*2),转移灶可能。基 因检测:野生型。患者继续口服吉非替尼。于2018.11.14至湘雅三医院复查右肺病灶较前增大,右肺多发结节,考虑 转移。于2018.11.19会诊病理切片意见:(脏层及壁层胸膜结节)检材见纤维肌肉组织中少量分化差的腺癌浸润,结 合外院免疫组化检查所见考虑肺来源的转移癌。于2018.11.27-12.21予以培美曲塞750卡铂450化疗2周期,于2019.1.14 行示:1.右肺癌综合治疗后,右下肺多发肿块影部分较前增大,右下肺多发结节影较前缩小减少,纵隔内及右肺门多 发淋巴结大致同前,双侧胸腔少量积液较前减少。2.双肺多发淡薄小结节,性质待定,建议追踪观察。3.左下肺小钙 化灶同前。4.头部、上下腹部扫描未见明显异常。于2019.1.23行肺部肿块穿刺活检,病理诊断:(肺肿块穿刺)结合 免疫组化标记结果,符合腺癌,大致中分化。免疫组化:1+,7+,20-,,2-,。患者疾病进展,符合“重组全人抗1 单克隆抗体注射液治疗晚期实体瘤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及抗肿瘤疗效的I期临床研究”方案所有的入组 标准,不符合所有排除标准。于2019.1.28按临床试验方案用药;静脉滴注010,240,于2019.1.28出院。于2018.2.11再 次入院,按临床试验方案用药;静脉滴注010,240,患者治疗结束,于2019.2.12出院。
04
20 岁 结 婚 , 37 岁 再
婚,未育,配偶体健。
病史、手术、外伤史、
输血史。否认有食物
药物过敏史。预防接
种史不详。
05
现用药史
吲达帕胺片 2.5mg Bid 口服
专科检查
体格检查
一般情况可,双侧锁骨上未扪及肿大淋巴结,唇无发绀,颈静 脉不充盈,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无畸形,胸壁无压
痛及反跳痛,征阴性,未触及包 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无叩 痛,双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
结节,性质待定,建议追踪观察。3.左下肺小钙化灶同前。4.头 部、上下腹部扫描未见明显异常。 2019.1.23行肺部肿块穿刺活检,病理诊断:(肺肿块穿刺)结合 免疫组化标记结果,符合腺癌,大致中分化。免疫组化:1+,7+,
发育正常,营养良好,胸廓对称 无畸形,双肺语颤传导正常,叩 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
痛,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90次/分钟,律齐, 无杂音,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扪及,双肾区无叩 痛,双下肢无水肿。
及干、湿性啰音,无胸膜摩擦音。 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第
辅助检查
Ⅴ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处,未触 2018.6.29湘雅三医院胸腔镜脏层及壁层胸膜结节活检示:转移性
化学药物治疗史
化疗疗程 2
化疗日期 2018.7.13-11.14 2018.11.27-12.21
1
2019.1.28
1
2019.2.11
医院 外院 本院
本院
本院
方案 吉非替尼 250 2周期培美曲塞750卡铂450
010 240 010 240
010 240:重组全人抗1单克隆抗体注射液 240 (广州誉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编号为001-01)
阴性,肠鸣音约3次/分。
20-,,2-,。
入院诊断
1.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中央型 腺癌 T4N3M1a 期 胸腔积液 (-) 2.高血压2级中危组
出院诊断
1.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中央型 腺癌 T4N3M1a 期 胸腔积液 (-) 2.高血压2级中危组 3.甲状腺功能亢进 4.肝功能损伤
02 治疗进展
患者因确诊肺腺癌靶向治疗后半年耐药,第四周期化疗后14天入院。患 者诉感乏力,伴有右侧胸背痛不适,偶有咳嗽、咳痰,无胸闷、气促等不 适,精神、食纳、睡眠可,大小便正常,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 血生化、尿沉渣、凝血功能、甲测五项、心电图等。
一例1抑制剂治疗肺癌所致
汇 报 人:袁 燕 指导老师:符一岚
01 病史介绍

02 治疗进展

03 讨论分析
01 病史介绍
基本信息
病历号:417740
患者:女,47岁,58,汉族
主诉:肺腺癌靶向治疗后半年耐药,第 四周期化疗后14天
入院日期: 2019年02月25日
出院日期: 2019年03月13日
大多数irAE是轻至中度的,偶尔会发生危及生命的irAEs; 皮肤、肠、内分泌、肺和肌肉骨骼不良反应相对常见; 心血管、血液、肾脏、神经和眼部副作用也可发生,但相对少见。
S, . . 2016 ;27(4):559-74. I, . J . 2017 21;5(1):95.
治疗进展
2.26(D2)
及震颤,心界叩诊不大,心率90 中低分化腺癌;2018.08.10基因检测:(-)
次/分,律齐,无杂音。腹部平坦,
2019.1.14示:1.右肺癌综合治疗后,右下肺多发肿块影部分较前 增大,右下肺多发结节影较前缩小减少,纵隔内及右肺门多发淋
腹式呼吸存在,腹软,全腹无压 巴结大致同前,双侧胸腔少量积液较前减少。2.双肺多发淡薄小
初始治疗方案
药物 010 240 吲达帕胺片
给药方法 静脉滴注Biblioteka 口服用法用量 240(D1)
2.5 口服 (既往高血压病史合并用药)
• 010 240:重组全人抗1单克隆抗体注射液 240 (广州誉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编号为001-01)
评价 合理 合理
初始治疗药学监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可能引起一系列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 这些irAEs可累及眼、呼吸道、心血管、消化道、肝脏、内分泌、生 殖、皮肤、神经、血液、骨骼肌肉等多个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