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以人为中心疗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二、咨询和治疗过程
从当事人的角度来看看治疗过程的情形: 在咨询的起始阶段当事人经常表现出这祥一些态度、情 感和特点: ①对咨询者、咨询本身有疑虑,不放心,对接受咨询不 能断定是否明智; ②对自己生活中的经验的感受要么没有有意识地省察过, 要么没有表达出来。换句话说,来访者对经验的感受没有 自知之明; ③经验事物的方式受习以为常的价值条件倾向的束缚, 个人对这种方式从没有反思过。换句话说,他们习惯性地 根据社会规范、外在的道德标准或别人的价值观来评价自 己的态度、行为和情感;
14
失调不等于心理适应不良。在许多时候,当个体预 感(指对经验没有完全的意识,而是某种模糊的觉察)到 某个经验与自我不一致时,虽然也会产生焦虑、紧张, 但通过防御过程,他能够成功地掩盖这种不一致或失调, 不使自我结构受到真正威胁,从而使自我的价值条件得 以维护,他的焦虑会降低或消除,因而不出现很严重的 烦恼。
④不再从外部的标准、外在的眼光来评价自己的思想、 情感和行为,而代之以内部的、自己的评价,并无条件地体 验到价值感, ⑤消极态度、自我怀疑、焦虑以及责难他人的倾向逐渐 减少,变得越来越乐观、平静、自我接纳,以建设性的、现 实的态度对待他人的所作所为; ⑥接受对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负责的处世原则,不再感到 须对别人的行动和选择负责,对此越来越坦然 ⑦变得能够清楚地区分对象和经验,感受和事实,外在 情境和自己的信念。
10
儿童反复地从自己的行为后果体验这些价值条件,迟早会 懂得什么是好行为,什么是不好的行为;怎样想,怎样做 是好孩子,怎样想,怎样做是坏孩子(实际上这是大人的 标准)。然后孩子会把这些价值观念内化,将它们变成自 我结构的一部分.当这种内化了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标准形 成以后,儿童人格发展中的一个重大事件——罗杰斯常把 —— 它看成是一个可悲的事件——就发生了:儿童的行为不再 受机体估价过程的指导,而是受内化了的社会价值规范的 指导。或者更准确一点地说:儿童被迫逐渐放弃按机体估 价过程去评价经验,而依据自我中内化了的社会的价值规 范去评价经验。这意味着儿童的自我和经验之间发生了异 化。
13
在罗杰斯看来,只要经验与自我之间存在不一致和冲 突,只要个体否认或歪曲经验,这个人就存在心理失调。因 此,几乎一切人都会体验到失调,只是程度轻重有差别罢了。 失调程度较轻的人对经验较为开放,否认、歪曲经验的比重 较小,客观、准确地知觉经验的比重较大。失调程度严重的 人则相反。
所有障碍的根源都由于自我概念与经验 之间的不一致或 失调 .
11
四、心理失调和心理适应问题 当一个人的自我和经验之间出现了不一致、异 化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个体首先考虑的是设法保护自我,保护“我是 个好人”、“我是个有德行的人”以及诸如此类的 自我信念或意象。其做法是:
12
①选择性知觉——只允许那些与自我价值感(价值 条件)相一致的经验被意识到;②歪曲经验——将 与自我不一致的经验从认知上予以歪曲,使之与自 我一致;③否认——否定经验的真实性。例如,一 个在学习能力方面自我概念很差的学生,会对考试 得了一个好分数这个经验看成“瞎猫碰上死者鼠” 或“老师改卷搞错了”(歪曲),一个在性观念上受 到很深的封建道德观影响的妇女会否认自已有任何 性欲要求(否认)。这些心理活动被称作防御过程。
19
④表现出或公开或隐蔽的消极态度,焦虑,自 疑,责难他人; ⑤很难接受对自己负责任、为自己活着的想法, 相反,总是力图使自己相信,自己对别人负有责任, ⑥看待事物的方式机械刻板,难以在对象与经 验、感受与事实、外在情境与自己对情境的信念之 间做出区分; ⑦觉得向人谈论自己的情感、困难和情绪体验 很难开口,视为畏途。
以人为中心治疗的特点 1.基本理念的人本主义色彩 基本理念的人本主义色彩: 基本理念的人本主义色彩 以人为中心疗法的人本主义精神主要可归纳为这样几点: 以人为中心疗法的人本主义精神主要可归纳为这样几点: ①相信人本质上是好的,有“善根”; 相信人本质上是好的, 善根” ②相信人有向好的、强的、完善的方向发展的强大潜力; 相信人有向好的、强的、完善的方向发展的强大潜力; ③相信人能够自我指导,自主自立; 相信人能够自我指导,自主自立; ④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价值和尊严,咨询和心理治疗应 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价值和尊严, 该为恢复和提高人的价值、尊严作贡献。 该为恢复和提高人的价值、尊严作贡献。 2.重视当事人的主观经验世界 现象场 重视当事人的主观经验世界(现象场 重视当事人的主观经验世界 现象场) 3.反对教育的、行为控制的治疗倾向 反对教育的、 反对教育的 4.由来访者主导治疗过程 由来访者主导治疗过程 5.咨询者做来访者的“朋友”和“伙伴” 咨询者做来访者的“朋友” 咨询者做来访者的 伙伴”
22
从咨询者的角度来看治疗过程的情形: (1)设法建立一种理想的咨访关系; (2)营造一种特殊的交流气氛 ; (3) 做到共感理解、真诚一致和无条件的 积极关注。
23
三、Hale Waihona Puke Baidu询过程中的重点
来访者对情感或感受的体验 。 对感受的探索可以包括触及、体验、识别、接受和表 达等不同环节 。触及是隐隐约约、模模糊糊地觉得自己 心有所感这样一种状态,体验是让这种感受清晰地从心 头流过,明确地意识到它,品味它的过程;识别是了解 这是一种什么感受;接受可以说是一个态度改变过程, 包括承认这是我的感受,反思为什么我以前不能接受它, 以及其它更广泛的改变;表达就是向有关的人、生活中 重要的人表露这种感受。
20
在咨询逐渐推进的过程中 :咨询者以支持、参与的态 度加入咨访关系,设法创造一种使来访者能够自由、自主 地进行自我探索的条件和气氛(见后)。在这种气氛和条件下, 来访者逐渐对进行自我心灵“探险’变得积极起来。在这 种充满惶恐、喜悦、疑惑、痛苦、顿悟的探险历程中,沿 着积极的方向,在态度、情感和认知等各方面取得进步。 这些进步的主要方面有: ①对咨询和咨询者,对接受咨询的担心和疑虑逐渐消 除,代之以积极的态度和情感; ②逐渐能够识别和表达先前否认的情感体验,能够越 来越坦诚地交流这些体验; ③逐渐能够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内部的体验,对整个机体 自然产生的感受能够意识到并认可、接纳它们。总之,对 随时随地流过心头的一切,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 更开放,更坦然,有一种挣脱束缚的解放感; 21
7
2、自我的形成 在幼儿最初的经验世界——现象场中,一切事件都 是混沌一片的,孩子并没有“我”的概念。随着儿童与 环境、他人的相互作用他开始慢慢能把自己与“非自己” 区分开来。有关自己的种种经验就在现象场中分化出来, 形成了他的最初的自我。 在儿童开始有了初步的自我概念后,人的实现趋向开 始转变为自我实现趋向。孩子在自我实现这种基本动力 的驱动下,在环境中进行各种活动,与他人发生相互作 用。在这种活动和相互作用过程中,孩子会产生大量的 经验(孩子知觉、感受到的一切事件)。
16
第三节 治疗过程和策论
一、治疗的目标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的基本目标可以说是“去 伪 存真” 。“伪”就是一个人身上的那些与其价值条 件化了的自我概念相一致的,或者说由这些自我概 念衍生出来的生活方式,思想、行动和体验的方式。 “真”就是一个人身上那些代表着他的本性,属于 他的真正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动方式。罗杰斯常 用“变成自己”,“从面具后面走出来”这样的话 来表达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目标。
9
3、价值条件和自我的异化 在孩子寻求的积极经验中,有一种是受到他人的 关怀(尤其是父母的关怀)而产生的体验,还有一种受 到他人尊重而产生的体验。换句话说,孩子有了关怀 和尊重的需要。不幸的是,这些需要的满足取决于他 人。大多数父母总是根据孩子的“表现”,即孩子的 行为是否符合父母的价值标准、行为标准,来决定是 否给予孩子关怀和尊重。
6
三、自我 罗杰斯的自我理论是其人格理论的核心,自我理论又 是他关于心理失调的理论的基础 。 1、自我的结构和内容 (1)个人对自己的知觉及与之相关的评价。例如: “我是个坏男孩”。“男孩”是知觉认识,“坏”是评 价。 (2)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知觉和评价。例如, “人们都不喜欢我”(知觉)。潜隐的评价可能是,“我 不好”,“这很令人伤心”等 (3)个人对环境各方面的知觉及自己与环境关系的评 价。如,“这个公司能发挥我的才干”。
4
第二节 基本理论
一、罗杰斯眼里的人 1、人的本性:人本主义者都承认人有本性 。人要顺从自己 的本性去生存 。 2、实现趋向: 罗杰斯假定人身上有一种最基本的、统御人 的生命活动的驱动力量。他把它称作“实现趋向”。实 现趋向包括两个方面:①生物学方面,指一切生物共有 的成长、成熟趋势;②心理方面,表现为人独有的自我 实现趋向。这种实现趋向赋予人强大的生存动力,顽强 地追求发展。例如,刚开始学步的孩子,一次次跌倒, 很痛,按行为学习的解释,这孩子会不再尝试,然而事 实是孩子想走的愿望反而增强了。因为行走是他的实现 趋向所要求的 。 3、机体智慧和机体估价过程 4、人性基本可以信赖
5
二、人的主观世界 人的主观世界——现象场 人的主观世界 现象场 在罗杰斯看来,与其说个体生活在一个客观现实的环境 中,不如说他生活在自己的主观经验世界之中。这个主观 的经验世界称作“现象场”。一个人在现实世界中如何观 察,观察到什么,有什么感受,是因人而异的 。因此,每 个人的现象场都是独一无二的。而这个主观的现象世界才 是这个人的真正的现实,因为他的行为、思想、感受直接 由这个主观世界来决定。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使得不同 的人对同样的刺激、同样的事件会做出不同的反应。 由此罗杰斯做出了一个重要推论:只有个人自己才能真 正地、完善地了解自己的经验世界。旁人(包括治疗者)永 远不可能像当事人自己那样好地了解当事人。 这就是为什么治疗过程要由当事人来主导的原因。 [影片:美丽心灵]
15
只当他的防御手段失效,不能成功地歪曲或否认经 验和体验,才会出现烦恼和紊乱,出现“神经症性” 的适应问题。因为在这种情况下①个体因预感到经 验和自我失调的威胁而产生焦虑;②因防御失败而 致经验和体验得到完全、明确的意识,个体不得不 面对这些他力图否认的经验;③自我和经验的对立 非常明显,而个体又无法使之协调,完全失去控制 局面的能力。总之,当一个人意识到“我是怎样”, 同时又认为“我不该这样”的时候,内部的紊乱就 不可避免。
17
一旦去伪存真的工作得以完成,来访者似乎变成了 一个新人,一个“充分发挥机能的人”。充分发挥机能 的人起码在以下几方面有根本的变化: 1.他对任何经验都较为开放,也就是说,他不再对 经验进行取舍,歪曲和否认某些经验。 2.他的自我结构变得能与其经验相协调,并能够不 断变化以便同化新的经验。[自己的眼去看待一切,而不 再寻求他人的赞同或否认] 3.他变得更信任自己的机体,充分利用机体估价过 程而不是价值条件来评价经验。 4.他愿意成为一个变化的过程,而不是追求达到一 种理想、满意然而固定不变的状况。
8
通过机体估价过程的自动作用,有些经验使孩子 感到满足、愉快;有些经验使孩子体验到不满足、不 愉快。孩子逐渐便在意识中赋予那些感到好受的经验 以积极的评价,赋予那些感到难受的经验以消极评价。 由于有了这种有意识的评价的指导.孩子就在今后的 活动中倾向于寻找、保持那些积极经验,回避那些消 极经验。应该说,这样的发展是最理想的发展,因为 孩子寻找的那些经验恰恰是有助自我实现的经验。但 是,一个特殊的情况使得这种理想的发展常常受到干 扰。
第十章 以人为中心疗法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说出以人为中心疗法的特点; 2.掌握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基本理论; 3.掌握以人为中心疗法的治疗过程和策略; 5.能用该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6.全面了解人性特点。
1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基本理论; 2.治疗过程和策略;
2
第一节
概观
1.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发展过程 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以罗杰斯1942年出版《咨询和心 理治疗》一书为标志。[非指导性治疗] 第二阶段以《当事人为中心疗法》的出版 (1951年)为标志。[当事人为中心疗法] 第三阶段称为“经验阶段” [伙伴关系] 第四阶段,也就是现在称为“以人为中心 治疗”的阶段,约始于70年代初。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