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故都的秋》实用课件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境的清、静
心的悲凉
【 新 教 材 】 14.1《 故都的 秋》课 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上 册
【细读感悟】
【 新 教 材 】 14.1《 故都的 秋》课 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上 册
4.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
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
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
2
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 气味也没有,只能感觉出一点点极
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
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
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
的秋草,使作陪衬。
【解读本段写景的艺术】
1 秋 晨 院 景
视觉:
看得到……碧绿的天色
听觉:
听得到……驯鸽的飞声
心境:
细数着……漏下来的日光 静对着……牵牛花的蓝朵
感受:
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秋景的特点:
代表作品有: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 、 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散文《故都的秋》。
夏衍先生曾说“达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是他毕 生的精神支柱。”
不同文人眼中“秋”的色彩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
视觉: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
触觉:
2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
秋 槐 落
有。只能感觉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 的触觉。
(景的 清、静)
蕊 感受:
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
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
(心的 悲凉)Fra Baidu bibliotek
【 新 教 材 】 14.1《 故都的 秋》课 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上 册
【 新 教 材 】 14.1《 故都的 秋》课 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上 册
【细读感悟】
【 新 教 材 】 14.1《 故都的 秋》课 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上 册
5.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
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
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
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
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
3 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
象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蝉 残 鸣
景物 衰弱的残声——特产 特点 啼唱、嘶叫——入耳
家里的家虫——熟悉
衬托北国之秋的 悲 凉
【 新 教 材 】 14.1《 故都的 秋》课 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上 册
【细读感悟】
4 秋 雨 话 凉
【 新 教 材 】 14.1《 故都的 秋》课 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上 册
6.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 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 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 太阳又露出脸来了;著着很厚的青布单 衣或夹袄曲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 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 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 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秋果图(9段)
【细读感悟】
3.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
院子一座,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
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
1
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 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
秋 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花 晨 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 院 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景 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 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象是层字,平平 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 新 教 材 】 14.1《 故都的 秋》课 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上 册
秋雨—— 下得奇 、有味 、更像样。 闲人—— 着重描写人们的“穿着、神态,语调 ” 侧重突出秋雨带给人们心中的秋之悲凉。 【思考】秋雨图中,为何要写都市闲人的对话?
阅读课文第1段,说说郁达夫心中对“故都的秋”有 怎样的一种独特的感受?
“ 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故都的秋------清、静、悲凉
阅读课文3--9段,
思考:本文描绘了哪几幅故都秋景的画面,试用自己的 语言加以概括?
秋晨图 (3段) 故 秋槐图(4段) 都 秋蝉图(5段) 的 秋雨图(6-8段)
【 新 教 材 】 14.1《 故都的 秋》课 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上 册
【细读感悟】
【 新 教 材 】 14.1《 故都的 秋》课 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上 册
故都的秋
郁达夫
现代经典散文赏读
【了解作者】
郁达夫(1896-1945)字达夫,浙江人。1913年赴日本留学, 1921与郭沫若、成仿吾等人成立新文学团体创造社。 1928 年加入太阳社,并在鲁迅支持下,主编《大众文艺》。 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1942年, 日军进逼新加坡,与胡愈之、王任叔等人撤退至苏门答腊 的巴爷公务,化名赵廉。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军宪兵杀 害。
秋 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
槐 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
落 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
蕊 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
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
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
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 新 教 材 】 14.1《 故都的 秋》课 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上 册
【解读本段写景的艺术】
【解读】 一般来说,都市生活的节奏是紧张的,身在都市而 “闲”的人,就显出了一种情调。一场秋雨它触动了人们内心隐 秘的伤痛:天气转凉,一年将近,人到中年,光阴几何,尘满面 ,鬓如霜,一切还在飘零之中。字里行间透出的那种沧桑,那种 凄凉,那种无奈,都在秋风秋雨、凉意萧疏的氛围中。
【 新 教 材 】 14.1《 故都的 秋》课 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上 册
萧瑟悲凉
独立寒秋,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生机勃发
可见秋的色彩不同与感受不同在于人的不同心境!
【创作背景】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旧中国,战乱连年,民生凋敝,连 读书人也衣食无所安,居无定所。为了谋生,1934年郁达夫 经青岛辗转千里,又回到了故都北平。多年来颠沛流离 的生 活,以及饱受人生愁苦与哀痛,使得郁达夫对眼前的“故都 的秋”感受很特别,因而写下此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