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故都的秋》实用课件1
合集下载
《故都的秋》课件(共34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2.秋果胜景中,为何又出现了北风黄尘? 用北风黄尘反衬秋果奇景,在对故都金秋的热爱眷恋中还表达出一种 悲凉感:因为红枣之后,风来冬到,好景不长。(悲凉之感)
【活动7】综合阅读第3-11段,思考:故都的秋景可谓色彩丰富,作者为 什么只赞美清、静、悲凉的故都之秋呢?试从主客观原因加以评析。
客观方面:这是景物本身固有的特征,是北京秋天的自然色彩。 主观方面,有三个因素:第一,跟旧中国时代环境的黑暗有关,这导 致他思想苦闷,逃避现实;第二,也跟作家个人气质的抑郁善感有关。郁 达夫早年(三岁)丧父,在日本十年的异地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第 三,还跟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有关。郁达夫提倡“静”的文学,“一 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 文中的景物表面看都是秋的真实色彩,实际是 北国的秋在作者心中的投影。是自然界的客观色彩与作者内心的主观色彩 的自然融合。五幅画面都染了冷色调,表现作者心中的悲凉,也体现了作 者对整个人生和时代的感悟。
作者这样收笔,就如同一条舒缓的小溪,经 过长久的蓄积后,达到了喷涌而出的飞瀑之 势,炽热的感情如波浪滔滔的万里江河奔涌 而出,情感的潮水势不可当地奔腾而出,这 是何等的眷恋,何等的激情,仿佛我们眼前 站立着这位沉醉于故都之秋的率真而感伤的 主人公。
任务二 探究文章的感情基调
【活动11】关于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解:有人 认为是颂秋,也有人认为是悲秋,你认为呢?说说你的理由。
2.“秋雨图”当中除了雨还有什么? 还写了雨后都市闲人的衣着、活动背景、动作、 神态、对话语调。 3.为什么在“秋雨图”里加入“都市闲人”? 这里的“都市闲人”指的是平民,他们的形象更 有故都的地方特点,这样悠然闲适的互答,更能 感悟生活的淡泊,而用这样“落寞和感伤”的京 腔京调的社会人物来丰富自然的风物,也能更好 地烘托北国秋味“清、静、悲凉”的特点。
14.1《故都的秋》课件(共3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D ) A.《故都的秋》的作者郁达夫是浙江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 因在南洋从事抗日工作,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苏门答 腊。 B.郁达夫是创造社的主要成员之一。他的小说作品主要有《沉沦》 《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部分小说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并 对封建道德作大胆挑战,但带有颓废情绪。 C.《故都的秋》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故都”两字指明描写的 地点,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秋”字确定了描写的内容,题目明 确而又深沉。 D.用“故都”而不用“北平”,表明作者对封建王朝怀有眷念之情。
作者简介
抗日救国的爱国主义作家——郁达夫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1913年留 学日本,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 陶。1922年回国,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著名的新文 学团体“创造社”。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战 爆发后,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并到新加坡积极宣传 抗日。后流亡到苏门答腊。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杀害。 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
课后作业
选择你喜欢的一处秋景,运用情景交融的 手法写一段话,要求80字左右。
感谢观看
主题归纳
本文通过作者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 自然风物,抒发了向往、赞美及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 表达了作者对故都、对祖国深沉而炽热的爱,同时也 流露出作者在旧社会颠沛流离、饱尝人间愁苦的忧郁、 孤独的心情。
故故故 都都都 忧的美的深的 伤秋丽秋沉秋 而是而像而像 又一又一又一 苍支落幅含首 凉歌寞画蓄诗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 《薄奠》《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茫茫夜》等。
代表作: 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 《迟桂花》 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出奔》等 散文《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
14.1 《故都的秋》 课件(共6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走近作者
郁达夫的小说多以失意落魄的青年知识分 子为描写对象,往往大胆地进行自我揭露,富于 浪漫主义的感伤气息,笔调洒脱自然,语言清新 优美,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他的散文则直 抒胸臆,表现了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 里的苦闷心情,具有率真、明丽、酣畅的风格。
文艺观:他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是“静止 如水似的文学。”
意象: 破屋、高天、破壁腰中、 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 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 草……
驯鸽的飞声
蓝色或白色的牵牛花
明确: ①“清闲”——静坐、泡、细数、静对等动词的使用上;
“清澈”——从色彩(视觉);碧空(碧)牵牛花(蓝) ②“静”——驯鸽的飞声(听觉:环境之静);
“细数”(心之静) ③“悲凉”——“破屋”“破壁腰”“漏”“疏疏落落的 秋草”。
秋蝉残鸣图
秋蝉残鸣
“衰弱” “残声” “啼唱”
听觉 以声衬静
蝉躁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 (清、静、悲凉)
赏析:蝉鸣吹响了秋的号角,同时也 唱响了生命的挽歌。柳永有“寒蝉凄 切,对长亭晚”的句子,可见秋天的 蝉鸣并不似盛夏般激烈,多少有些生 命将终的凄婉,没落。蝉到了秋天生 命已经走到尽头,那么联想到人,人 生的短暂,自然有种悲凉的感觉。
唉,天可真凉了 啊,天终于凉了
悲观 乐观
33
赏析: 文中的“灰沉沉”的天空,“息列索落”的秋雨,“著着很厚的青 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以及“缓慢悠闲”的语调都会给人 一种凉意。在秋天,下秋雨,天气就会转凉,一年将尽,人到中年, 光阴几何,那种凄凉和无奈是难以言表的。就像辛弃疾在词中所言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 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里的天 凉好个秋是不是与那声“哎,天可真凉了”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故都的秋》ppt课件35张
“故都”表明作者写作的地点,指“北平”, 但是作者不说北平的秋天,说“故都”,是要表达深切的眷恋之意。
“秋”是作者全文描写的内容,描写的核心。
“故都”与“秋”结合在一起, 题目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
题目明确而又深沉。
故都 的秋
请用文章语言概括北国秋天与南国秋天的特点
☆北国之秋:来得清,来 得静,来得悲凉。
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凉”已不仅 是故都赏景的心态,更是对整个人生的感受。
折去( zhé ) 落蕊( ruǐ ) 平仄( zè ) 嘶叫( sī ) 陪衬( chèn ) 廿四桥( niàn )
一椽(chuán ) 落寞( luò ) 岐韵( qí ) 橄榄( lǎn ) 夹袄( ǎo ) 潭柘寺( zhè )
灰沉沉的天(灰色) • 青布单衣 • 枣树(淡绿微黄)
冷色
(冷色调给人以冷清、 萧瑟、落寞之感。)
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 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 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为了形象地说明南国之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的特点 。“黄酒之与白干”比喻南国之秋秋味平淡,北
向往
秋晨院落 秋槐落蕊
观秋色:清
故
记叙
秋蝉残鸣 听秋声:静
品味
都 的 秋
分写 (3—11段)
秋雨话凉 秋日胜果 人皆感秋
品秋味:悲凉
议论
中国文人尤甚
赞美
非到北方不可
总写
南国之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12—13段) 北国之秋:色彩浓,回味永
眷恋
☆南国的秋:草木凋得慢, 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
14.1《故都的秋》课件 (共3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急雨凉风
秋雨话凉图
思考:在“秋雨图”里加入“都市闲人”有怎样
的作用?
这里的“都市闲人”指的是普 通百姓,他们的形象更具故都的 地方特点,这样悠然闲适的互答, 更能感悟生活的淡泊。
作者向往这种北平的悠闲,希 望保住这悠闲;用这样的京腔京 调的社会人物来丰富自然的风物, 用这“落寞和感伤”的京味来烘 托“清、静、悲凉”的北国的秋 味 ,反衬出时局的危急。
①因其叫声凄惨,可借其表现凄楚哀婉之情,
蝉也象征着季节的更替和岁月的流逝。
刘禹锡《答白刑部闻新蝉》蝉声未发前,已自 感流年。一入凄凉耳,如闻断续弦。
②寄托家国覆亡之恨,或表达悲凉、忧愁之情。 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③古人认为蝉居枝头,食干净的露水,不食人 间烟火,常用来象征高洁的人品。如唐代虞世
秋果奇景图
“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 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
思考:秋果胜景中,为何又出现了北风 黄尘?
用北风黄尘反衬秋果奇景,在对故 都金秋的热爱眷恋中还表达出一种悲凉 感:因为红枣之后,风来冬到,好景不 长,盛极而衰。“秋的全盛时期”正面 临着凋零的结局,所谓的“胜景”是终 结前的狂欢,是短暂的,是以衰亡为背 景的。
(5)
秋雨话凉图 (7-10)
秋果奇景图
(11)
小院秋晨图
1.该图中有哪些意象? 这些意象又有何作用?
小院秋晨图
1. 该 图 中 有 哪 些 意 象 ? 这些 意 象 又 有 何 作 用 ?
意象 一椽破屋
作用 荒凉、衰败、沧桑
—碗浓茶
清闲、耐人回味
很高很高的碧绿的 视觉,高远清爽 天色
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听觉,以声衬静
第12段的大段议论写了什么内容?其作用是什么?
秋雨话凉图
思考:在“秋雨图”里加入“都市闲人”有怎样
的作用?
这里的“都市闲人”指的是普 通百姓,他们的形象更具故都的 地方特点,这样悠然闲适的互答, 更能感悟生活的淡泊。
作者向往这种北平的悠闲,希 望保住这悠闲;用这样的京腔京 调的社会人物来丰富自然的风物, 用这“落寞和感伤”的京味来烘 托“清、静、悲凉”的北国的秋 味 ,反衬出时局的危急。
①因其叫声凄惨,可借其表现凄楚哀婉之情,
蝉也象征着季节的更替和岁月的流逝。
刘禹锡《答白刑部闻新蝉》蝉声未发前,已自 感流年。一入凄凉耳,如闻断续弦。
②寄托家国覆亡之恨,或表达悲凉、忧愁之情。 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③古人认为蝉居枝头,食干净的露水,不食人 间烟火,常用来象征高洁的人品。如唐代虞世
秋果奇景图
“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 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
思考:秋果胜景中,为何又出现了北风 黄尘?
用北风黄尘反衬秋果奇景,在对故 都金秋的热爱眷恋中还表达出一种悲凉 感:因为红枣之后,风来冬到,好景不 长,盛极而衰。“秋的全盛时期”正面 临着凋零的结局,所谓的“胜景”是终 结前的狂欢,是短暂的,是以衰亡为背 景的。
(5)
秋雨话凉图 (7-10)
秋果奇景图
(11)
小院秋晨图
1.该图中有哪些意象? 这些意象又有何作用?
小院秋晨图
1. 该 图 中 有 哪 些 意 象 ? 这些 意 象 又 有 何 作 用 ?
意象 一椽破屋
作用 荒凉、衰败、沧桑
—碗浓茶
清闲、耐人回味
很高很高的碧绿的 视觉,高远清爽 天色
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听觉,以声衬静
第12段的大段议论写了什么内容?其作用是什么?
(统编版)高中语文故都的秋优质教学ppt1
(统编版)高中语文故都的秋优质教 学ppt1 【PPT教 研课件 】
(统编版)高中语文故都的秋优质教 学ppt1 【PPT教 研课件 】
悲凉的“秋味”,为什么在郁达夫笔下具有特别的美?
秋草的衰飒、落蕊的凋谢、秋蝉的残 鸣正是生命盛放后的谢幕,对这种衰败 的欣赏,正是郁达夫的审美情趣。欣赏 生命的欣欣向荣是美,欣赏生命的衰败、 悲凉也是一种美。郁达夫的悲凉并不是 悲苦,而是一种人生积极享受,这是一 种高雅的审美情趣。
悲凉
铺得满地的秋槐的
“落蕊”,“灰土上留 下来的扫帚的丝纹”
落寞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 忽而来一阵凉风,便
凄凉
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
了”
(统编版)高中语文故都的秋优质教 学ppt1 【PPT教 研课件 】
(统编版)高中语文故都的秋优质教 学ppt1 【PPT教 研课件 】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故都的秋
——郁达夫
解题:能否换成北平的秋?
“故都”二字表明描写的 地点,作者用“故都”而不用 北平或北京,更带有一种文化 底蕴和历史沧桑感,也包含有 深切的眷恋之情。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郁达夫笔下的故都的秋有着怎样 的特点?(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对比
“清”、“静”、“悲凉”
赞美
向往
2,南国之秋又有何特点?
现在去北京远了,去龙儿更远了,自家只一个人,只是孤零 零一个人。在这里继续此生中大约是完不了的漂泊。
——郁达夫《一个人在途上》
(统编版)高中语文故都的秋优质教 学ppt1 【PPT教 研 学ppt1 【PPT教 研课件 】
故都北京,即使在郁达夫这个时代,秋天里,明艳之 色有,繁闹之境在,作者为什么避而不写?
(统编版)高中语文故都的秋优质教 学ppt1 【PPT教 研课件 】
悲凉的“秋味”,为什么在郁达夫笔下具有特别的美?
秋草的衰飒、落蕊的凋谢、秋蝉的残 鸣正是生命盛放后的谢幕,对这种衰败 的欣赏,正是郁达夫的审美情趣。欣赏 生命的欣欣向荣是美,欣赏生命的衰败、 悲凉也是一种美。郁达夫的悲凉并不是 悲苦,而是一种人生积极享受,这是一 种高雅的审美情趣。
悲凉
铺得满地的秋槐的
“落蕊”,“灰土上留 下来的扫帚的丝纹”
落寞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 忽而来一阵凉风,便
凄凉
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
了”
(统编版)高中语文故都的秋优质教 学ppt1 【PPT教 研课件 】
(统编版)高中语文故都的秋优质教 学ppt1 【PPT教 研课件 】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故都的秋
——郁达夫
解题:能否换成北平的秋?
“故都”二字表明描写的 地点,作者用“故都”而不用 北平或北京,更带有一种文化 底蕴和历史沧桑感,也包含有 深切的眷恋之情。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郁达夫笔下的故都的秋有着怎样 的特点?(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对比
“清”、“静”、“悲凉”
赞美
向往
2,南国之秋又有何特点?
现在去北京远了,去龙儿更远了,自家只一个人,只是孤零 零一个人。在这里继续此生中大约是完不了的漂泊。
——郁达夫《一个人在途上》
(统编版)高中语文故都的秋优质教 学ppt1 【PPT教 研 学ppt1 【PPT教 研课件 】
故都北京,即使在郁达夫这个时代,秋天里,明艳之 色有,繁闹之境在,作者为什么避而不写?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4.1《故都的秋》(共29张ppt)
?
沉痛的话语,民族的无奈
云散雨霁谁点缀,桥头斜影叹秋凉。
学习任务二:披沙捡金,细赏秋韵
秋果胜景图
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 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 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 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 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 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 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 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 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 Golden Days。
——刘海粟
学习任务一:提纲聚神,初尝秋味
郁达夫对故都秋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可是呀,故都的秋,却特别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清
静
悲凉
郁达夫为故都画了几幅 秋景图?
故都的秋
秋院静观图 秋槐落蕊图 秋蝉残鸣图 秋雨话凉图 秋日胜果图
01
02
03
04
05
原来小品文字所以可爱的地方,就在它的 细、清、真三点。(郁达夫)
学习任务二:披沙捡金,细赏秋韵
郁达夫:秋槐落蕊
杜甫:无边落木
温柔而细腻
苍阔而宏大
世间大美,各有不同,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学习任务二:披沙捡金,细赏秋韵
秋蝉残鸣图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 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 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 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 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 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 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易中天《读城记》 秋高气爽,风日晴和的早晨,你且骑着一匹驴子,上 西山八大处或玉泉山碧云寺去走走看;山上的红柿,远处 的烟树人家,郊野里的芦苇黍稷,以及在驴背上驮着生果 进城来卖的农户佃家,包管你看一个月也不会看厌。
《故都的秋》课件(共3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秋院晨景秋槐落蕊秋蝉残鸣秋雨话凉秋日胜果
冷色调(清)
以动衬静(静)
主观感受(悲凉)
秋色:青天(蓝绿)蓝朵(蓝色)秋草(黄色)落蕊(灰白)树影(暗灰)灰土(灰色)灰沉沉的天(灰色)青布(蓝绿)枣树(淡绿微黄)
秋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息列索落”的雨声,“缓慢悠闲”的人声
“细数”“静对”,(透露出悠闲、惬意)自然而然地也能感到十分的秋意
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课件创作组
时间:2024年9月1日
南国的秋
本体
北国的秋
甘甜可口
黄酒
喻体
白干
清香、后劲足
回味不永
不浓易饿
稀饭
馍馍
有味耐饥
味淡
鲈鱼
大蟹
味浓
玲珑如意
黄犬
骆驼
跋涉千万里
逗玩邀宠
这五种景物彼此有无什么顺序可寻?
体现了散文的哪一个重要的特点?
蝉
凄苦哀痛”的意境格调不符?
14.1《故都的秋》课件(共3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小院秋晨图
本图里描写了哪些景物,具有 怎样的特点?从中体现了作者 怎样的情感?
小院秋晨图
一椽破屋 很高很高碧绿的天色 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细数一丝一丝漏下来 的日光 破壁腰 静对牵牛花的蓝朵 秋草
衰败沧桑感 清爽 静谧
悠闲
残破 清闲 落寞 萧索
所描绘的景物无一不显示 出环境清幽、萧瑟,透露 出作者悠闲中的孤寂、落 寞。从视觉、听觉两个角 度,写出了观赏景物时的 心态、动作,表现了作者 对故都之秋的热爱之情。
秋日盛果图
作者为什么不写果子成熟时,而写 “淡绿微黄”的将熟未熟的秋果景色
“淡绿微黄”所呈现出的是一种清、 静的淡色,它与作者对故都的秋的 清、静、悲凉的独特情感体验相一 致的,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文中的景物表面看都是秋的真实色彩,实际是北国的秋在作者心中 的投影。是自然界的客观色彩与作者内心的主观色彩的自然融合。 五幅画面都染了冷色调,表现作者心中的悲凉,也体现了作者对整 个人生和时代的感悟。
回顾上节所总结的五幅秋景画面,品味故都的秋。
示例: 我从小院的秋草中品出了秋的萧索; 我从秋槐的落蕊中品出了秋的凄清; 我从秋蝉的残鸣声中品出了秋的寂静; 我从秋雨的忽来忽去中品出了秋的凄凉; 我从都市闲人的互答中品出了秋的清闲; ……
构
总括 南国之秋的色味比不上北国之秋
13-14 直抒对故都之秋的无比眷恋
• 作业
将书中情景仿写成一首小令。
断夕古小枯
肠阳道桥藤
人西西流老
在下风水树
天,瘦人昏
涯
马家鸦
。
。,,
马 致
天
远净
沙
秋 思
·
作业
将书中情景仿写成一首小令。
孤 寂 人 在
14.1《故都的秋》课件(共3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现作者对北国之秋的思念与向往之情。 D .文中"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的比喻生动形象地突出了
北国秋蝉之多,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第四部分
思考讨论
思考讨论 你认为郁达夫在文中是颂秋还是悲秋?
思考讨论
故都的秋景可谓色彩丰富,作者为什么只赞美清、静、悲凉的故 都之秋呢?试从主客观原因加以评析。
课内训练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写了"鸽声""蝉声""雨声""人声",这些以声衬静,借助细小的
声音充分体现了北平清静的特点。 B .第⑥段中描写北方的秋雨的排比句,既具有口语的生动性,又兼
有语势连贯性,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C .文中多次运用对比手法,如用江南的秋与北国的秋作对比,来表
湘南中学 黄楚雪
故都的秋
知识回忆
在你的印象中,秋天是什么样的?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知识回忆
在你的印象中,秋天是什么样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登高》
客观方面:这是景物本身固有的特征,是北京秋天的自然色彩。
主观方面:有三个因素,第一,跟旧中国时代环境的黑暗有关,这 导致他思想苦闷,逃避现实;第二,也跟作家个人气质的抑郁善感 有关。郁达夫早年(三岁)丧父,在日本十年的异地生活使他饱受 屈辱和歧视;第三,还跟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有关。郁达夫提 倡“静”的文学,“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北国秋蝉之多,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第四部分
思考讨论
思考讨论 你认为郁达夫在文中是颂秋还是悲秋?
思考讨论
故都的秋景可谓色彩丰富,作者为什么只赞美清、静、悲凉的故 都之秋呢?试从主客观原因加以评析。
课内训练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写了"鸽声""蝉声""雨声""人声",这些以声衬静,借助细小的
声音充分体现了北平清静的特点。 B .第⑥段中描写北方的秋雨的排比句,既具有口语的生动性,又兼
有语势连贯性,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C .文中多次运用对比手法,如用江南的秋与北国的秋作对比,来表
湘南中学 黄楚雪
故都的秋
知识回忆
在你的印象中,秋天是什么样的?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知识回忆
在你的印象中,秋天是什么样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登高》
客观方面:这是景物本身固有的特征,是北京秋天的自然色彩。
主观方面:有三个因素,第一,跟旧中国时代环境的黑暗有关,这 导致他思想苦闷,逃避现实;第二,也跟作家个人气质的抑郁善感 有关。郁达夫早年(三岁)丧父,在日本十年的异地生活使他饱受 屈辱和歧视;第三,还跟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有关。郁达夫提 倡“静”的文学,“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14.1《故都的秋》课件(共3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08 思考探究
郁达夫为什么会把北国的秋景写得如此之“清、静、悲凉”?
• 客观方面:这是景物本身固有的特征,是北京秋天的自然色彩。 • 主观方面:
抑郁善感
审美追求
家国情怀
三岁时失去了父亲, 十七岁便踏上了赴日 留学的旅程,在异国 他乡度过了充满艰辛 与屈辱的十年。
郁达夫倡导“宁 静之文学”,其 作品常常由自然 景观引发对人生 的哀愁沉思。
都,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历史悠久显而易见 。那时南京为都城,“故”字含有“往昔”、“昔日”之意。人们对于“ 往昔”、“昔日”的往事常常怀有怀念与眷恋之情。 • “秋”字揭示了文章的描写主题。因此,这是一篇描绘景色的抒情 散文,作者追忆起故都北平的秋日风光和色彩,流露出对故都秋 季的向往与深情眷恋。
行动——清闲 语调——平静 感叹——悲秋
07 深度品味
【小结】:写景技巧
在选择材料方面:精心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 展现秋日的独特风貌。
在创作角度上:从声音、形态、色彩、氛围等多 个维度入手;同时,通过视觉、听觉、味觉、触 觉等多种感官体验来描绘。
在艺术效果上:分别从色彩、形态、声音、味道 、实质等方面,共同体现“清”、“静”、“悲凉”这一 主题,彰显散文形散神不散的艺术特质。其中,“ 形”指的是五幅描绘故都秋景的画卷,“神”则是指 渗透其中的“清”、“静”、“悲凉”氛围。
文中描绘的秋色不仅融入了作者对故都秋季的深情眷恋与向往,更蕴含着作 者的主观情感。这份情感中既有秋日的孤寂与凄凉,也弥漫着全文忧伤而悲 凉的基调。因此,这篇作品可谓是对故都秋天的一首悲怆而深情的赞歌。文 中的秋景融入了对故都秋的眷恋与向往,作者的主观情感包含秋的寂寥与悲 凉,全文基调是忧伤且悲凉的。作品是对故都秋的一曲悲凉颂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故都的秋》课件(47张PPT)
“大醉三千日,微吟又 十年。只愁亡国后,营 墓更无田。”
“万一国破家亡后,对 花洒泪岂成诗”
解题
“都”:京城,千年古都,经济、文 化、政治中心,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故”:过去的,消逝在时间深处的, 有一种物是人非、沧海桑田的沉重感。
“故都”:1.过去的都城,历史文化积淀; 2.北平有成为“故国”的危险;3.中国有成 为“故国”的危险:国土沦陷,文化消亡。
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 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斜阳千万树,无处避螳螂。
秋雨话凉图
那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 风,便息列索落的下起雨来。一层 雨过,云渐渐卷向了西去,天又晴 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 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 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 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 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 着地说: “唉,天可真凉了----” 。“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 了!”
将下面句子加横线的部分变换成四 个“是”字句。(可适当增减词语,保 留全部信息,语意连贯)
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有碧湛 湛的海和青郁郁的山。
[答案]是海,是山;海是碧湛湛的, 山是青郁郁的。
把下面这段话改写成一组排比句。 成功不是现成的图纸和大厦,而是
一张白纸、一块砖头,需要你去描绘和 建造。成功是一片荒地,而不是碧绿的 菜畦,需要你去开垦它。
[答案]成功不是现成的图纸,而是 一张白纸,需要你去描绘;成功不是现 成的大厦,而是一块砖头,需要你去建 造;成功不是碧绿的菜畦,而是一块荒 地,需要你去开垦。
14.1《故都的秋》第1课时课件 (共2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细数着……日光”、“静对着……牵牛花”
“一椽破屋”、“在破壁腰中” “脚踏上去……极细极柔软的触觉。” “扫街的……还觉得有点儿落寞。”
静
心的宁静
悲凉
静
静
悲凉
“衰弱的残声”
本身就是一种悲凉
“息列索落”、“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 “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
静、 悲凉
“淡绿微黄” 即使是写“红”也是“红完”。
秋色
碧绿、淡淡、 蓝白、枯黄
秋声 飞声
秋形
破屋、破壁腰、 秋草
冷色调:清 以动衬静:静 景物萧瑟:悲凉
细数、静对,我以为……为佳——融入个人感受
合作探究 5.槐树落蕊图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 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 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 的触觉。 …… 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 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 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合作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探究第二部分描绘了哪些景 物,组成了什么图景,寄寓了作者什么感情?
合作探究
1.在文章的第二部分写到了哪些景物?
芦花
柳影
虫唱
月夜
钟声
碧天 牵牛花
槐树
秋蝉 秋雨
秋果
合作探究 2.第二部分哪几段描绘了景色?共有几幅图景? 请分别起个名字吧!
第3段 第4段 第5段 第7-10段 第11段
合作探究 9.佳日秋果图中写了哪些景物,具有什么特点?
枣子树:屋期。 清冷
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 要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 界。
悲凉:鼎盛之后就是萧索
合作探究 10.总结五幅图如何体现“清、静、悲凉”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4-1《故都的秋》课件(共42张PPT).ppt
了解散文
“形散”是说散文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空的限制,表现手法 也不拘一格,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不散”,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通 过一定的艺术手法,表达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 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贰
解读题目;梳理内容;赏析秋景
订正字音
混混沌沌(dùn) 潭柘寺( zhè ) 槐树( huái ) 扫帚(sào zhou) 落蕊( ruǐ ) 一椽破屋(chuán) 廿四桥( niàn) 蟋蟀( xī shuài ) 嘶叫( sī ) 房檩( lǐn ) 平平仄仄( zè ) 普陀寺( tuó ) 譬如( pì ) 颓废( tuí ) 鲈鱼( lú )
强调欣赏暮秋,从反面下喻,增强了语言的新意 (2)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 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以形象之味品味抽象之味,再次突出北国秋味之浓
行文结构
总写
北国的秋:清、静、悲凉
南国的秋:慢、润、淡
(1~2段)
记叙 五幅秋景图
向往 品味
故都的秋
分写 (3~12段) 议论
思考讨论 你认为郁达夫在文中是颂秋还是悲秋?
一曲悲凉的颂歌
文中的秋景中融入了作家对故都秋的眷恋,对故都秋的 向往;而作家的主观情感中又有秋的寂廖、悲凉,而且全文的 基调是忧伤的、悲凉的,因此可以说是作者对故都的秋的一曲 悲凉的颂歌。
品析句子
(1)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 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应。
【思考4】分析手法 1.鉴赏前两段的手法及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觉: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
触觉:
2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
秋 槐 落
有。只能感觉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 的触觉。
(景的 清、静)
蕊 感受:
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
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
(心的 悲凉)
【 新 教 材 】 14.1《 故都的 秋》课 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上 册
【 新 教 材 】 14.1《 故都的 秋》课 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上 册
【 新 教 材 】 14.1《 故都的 秋》课 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上 册
【细读感悟】
【 新 教 材 】 14.1《 故都的 秋》课 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上 册
秋果图(9段)
【细读感悟】
3.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
院子一座,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
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
1
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 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
秋 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花 晨 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 院 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景 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
秋
蝉 残 鸣
景物 衰弱的残声——特产 特点 啼唱、嘶叫——入耳
家里的家虫——熟悉
衬托北国之秋的 悲 凉
【 新 教 材 】 14.1《 故都的 秋》课 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上 册
【细读感悟】
4 秋 雨 话 凉
【 新 教 材 】 14.1《 故都的 秋》课 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上 册
6.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 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 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 太阳又露出脸来了;著着很厚的青布单 衣或夹袄曲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 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 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 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阅读课文第1段,说说郁达夫心中对“故都的秋”有 怎样的一种独特的感受?
“ 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故都的秋------清、静、悲凉
阅读课文3--9段,
思考:本文描绘了哪几幅故都秋景的画面,试用自己的 语言加以概括?
秋晨图 (3段) 故 秋槐图(4段) 都 秋蝉图(5段) 的 秋雨图(6-8段)
萧瑟悲凉
独立寒秋,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生机勃发
可见秋的色彩不同与感受不同在于人的不同心境!
【创作背景】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旧中国,战乱连年,民生凋敝,连 读书人也衣食无所安,居无定所。为了谋生,1934年郁达夫 经青岛辗转千里,又回到了故都北平。多年来颠沛流离 的生 活,以及饱受人生愁苦与哀痛,使得郁达夫对眼前的“故都 的秋”感受很特别,因而写下此文。
代表作品有: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 、 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散文《故都的秋》。
夏衍先生曾说“达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是他毕 生的精神支柱。”
不同文人眼中“秋”的色彩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
【细读感悟】
【 新 教 材 】 14.1《 故都的 秋》课 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上 册
5.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
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
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
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
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
3 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
象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
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
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
的秋草,使作陪衬。
【解读本段写景的艺术】
1 秋 晨 院 景
视觉:
看得到……碧绿的天色
听觉:
听得到……驯鸽的飞声
心境:
细数着……漏下来的日光 静对着……牵牛花的蓝朵
感受:
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秋景的特点:
境的清、静
心的悲凉
【 新 教 材 】 14.1《 故都的 秋》课 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上 册
【细读感悟】
【 新 教 材 】 14.1《 故都的 秋》课 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上 册
4.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
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
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
2
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 气味也没有,只能感觉出一点点极
故都的秋
郁达夫
现代经典散文赏读
【了解作者】
郁达夫(1896-1945)字达夫,浙江人。1913年赴日本留学, 1921与郭沫若、成仿吾等人成立新文学团体创造社。 1928 年加入太阳社,并在鲁迅支持下,主编《大众文艺》。 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1942年, 日军进逼新加坡,与胡愈之、王任叔等人撤退至苏门答腊 的巴爷公务,化名赵廉。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军宪兵杀 害。
秋 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
槐 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
落 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
蕊 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
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
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
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 新 教 材 】 14.1《 故都的 秋》课 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上 册
【解读本段写景的艺术】
【解读】 一般来说,都市生活的节奏是紧张的,身在都市而 “闲”的人,就显出了一种情调。一场秋雨它触动了人们内心隐 秘的伤痛:天气转凉,一年将近,人到中年,光阴几何,尘满面 ,鬓如霜,一切还在飘零之中。字里行间透出的那种沧桑,那种 凄凉,那种无奈,都在秋风秋雨、凉意萧疏的氛围中。
【 新 教 材 】 14.1《 故都的 秋》课 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上 册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 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象是层字,平平 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 新 教 材 】 14.1《 故都的 秋》课 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上 册
秋雨—— 下得奇 、有味 、更像样。 闲人—— 着重描写人们的“穿着、神态,语调 人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