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烧伤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指导意见
《一例重度烧伤患者的创面护理与康复个案》
《一例重度烧伤患者的创面护理与康复个案》一、疾病概述烧伤是指由热力、化学物质、电流或放射线等引起的组织损伤。
重度烧伤通常是指烧伤总面积在 31%~50%或Ⅲ度烧伤面积在 11%~20%,或烧伤面积虽未达到上述标准,但伴有休克、复合伤、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等情况。
烧伤不仅会对皮肤造成严重损害,还可能影响全身多个器官系统的功能,治疗和护理难度较大。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病因1. 热液烫伤:如沸水、热油等。
2. 火焰烧伤:由明火引起。
3. 电烧伤:包括高压电和低压电烧伤。
4. 化学烧伤:如强酸、强碱等化学物质接触皮肤。
(二)发病机制当热力、化学物质等作用于皮肤时,会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导致组织细胞受损。
烧伤后,局部组织会出现炎症反应,释放多种炎性介质,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水肿等。
严重烧伤还可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影响心、肺、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
三、临床表现(一)局部表现1. 疼痛:烧伤后局部疼痛明显,尤其是浅度烧伤。
2. 水疱:浅Ⅱ度烧伤时,局部可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疱壁较薄,内含淡黄色澄清液体。
3. 创面:根据烧伤深度不同,创面表现各异。
Ⅰ度烧伤创面红润、干燥,无水疱;浅Ⅱ度烧伤创面潮红、潮湿,疼痛剧烈;深Ⅱ度烧伤创面红白相间,痛觉迟钝;Ⅲ度烧伤创面苍白或焦痂样,痛觉消失。
(二)全身表现1. 休克:大面积烧伤后,由于体液大量渗出,可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
患者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
2. 感染:烧伤创面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容易发生感染。
患者可出现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创面脓性分泌物增多等表现。
3. 吸入性损伤:火焰烧伤时,患者可能同时伴有吸入性损伤,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
四、治疗要点(一)早期处理1. 迅速脱离致伤源,如脱去燃烧的衣物、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等。
2. 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有吸入性损伤的患者及时行气管切开。
3. 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液,纠正休克。
(二)创面处理1. 清创:清除创面的异物和坏死组织。
大面积烧伤的诊断及治疗
精品课件
七、烧伤休克期脏器功能损害的防治: (一)肾功能损害的防治:尿少是肾功能损害的常见早期 临床症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烧伤早期最常见的原因是 血液灌流不足,而非肾功能损害,经补液后多可纠正, 不必应用利尿药物。但有下列情况者,为防止和减轻肾 功能损害,可选用利尿剂: 1.大面积烧伤或Ⅲ度烧伤面积超过30%以上,特别是有 血红蛋白尿者; 2. 严重电烧伤,组织损害重,肌红பைடு நூலகம்白分解较多者; 3. 某些有损害肝、肾功能的化学烧伤,如磷、苯等;
精品课件
(二)Benaim烧伤严重程度分类法:阿根廷学者F.Benaim主
张用A型、AB型和B型表示烧伤的深度。A型相当于Ⅰ度和浅Ⅱ度烧伤;AB 型相当于深Ⅱ度烧伤;B型相当于Ⅲ度烧伤。每一型按烧伤面积大小再分 四组,以此表示烧伤的严重性,见下表:
Benaim烧伤严重程度分类
轻度
中度
重度
特重
A型
0~10%
(4)单纯依靠补液防治休克。 2.补液治疗:一般烧伤面积成人在20%以下,小儿在10% 以下的轻度烧伤,可口服含盐饮料。反之,则按补液公式 进行补液。常用的补液公式有Evan公式、Brooke公式、南 京公式、Parkland公式、第三军医大学公式。
精品课件
第三军医大学公式: (1)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
10%~30%
30%~60%
>60%
AB型
0~5%
5%~15%
15%~45%
>45%
B型
0~1%
1%~5%
5%~20%
>20%
精品课件
四、 烧伤的临床过程:分四期
烧伤科如何处理十度烧伤感染
根据患者烧伤严重程度和胃肠道功能 ,选择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肠内营 养更符合生理需求,可优先选用。
免疫调节剂应用前景
免疫调节剂作用
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有助 于控制烧伤感染。
常用免疫调节剂
包括免疫增强剂(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和免疫抑制 剂(如环孢素、他克莫司等)。根据患者病情和免疫状态 ,选择合适的免疫调节剂进行治疗。
生长因子类药物
注意事项
在使用外用药物时,需遵循医嘱,注 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同时,避 免长期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以免产生 耐药性。
为促进创面愈合,可使用生长因子类 药物,如表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 生长因子等。
04
全身性抗感染治疗策略
抗生素使用时机和选择依据
早期使用
在烧伤后尽早使用抗生素,可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降低并发症风险。
烧伤原因
烧伤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包 括火焰、热液、热蒸汽、高温气 体、化学物质(如酸、碱、磷等 )、电流、紫外线、放射线等。
烧伤程度与分类
烧伤程度
根据烧伤的严重程度,可分为一度、二度、三度和特重度烧伤。一度烧伤仅伤及 表皮浅层,二度烧伤伤及表皮的生发层和真皮乳头层,三度烧伤伤及皮肤全层或 更深,特重度烧伤则伴有严重的吸入性损伤或复合伤。
加感染风险。
早期感染识别方法
01
02
03
观察伤口
注意伤口的颜色、气味和 渗出物的变化,如出现发 黑、恶臭、脓性渗出等可 能为感染迹象。
监测生命体征
感染可能导致发热、心率 加快、呼吸急促等全身症 状。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液检查(如白细胞 计数、C反应蛋白等)和 伤口分泌物培养等方法辅 助诊断感染。
重度烧伤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
中5 2例发生医院感染的一般资料 。现报告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1 临床资料 .
7 9例患 者 中男 5 2例 , 2 7例 ; 8 6 女 2 年龄 4—
8 2岁。其 中烧伤 面积 Ⅱ 一Ⅲ度 >5 % 的 占 4 5例 , ~Ⅲ度 0 4 Ⅱ 烧伤伴 吸人性损伤 2 7例 , 重度 烧伤伴 骨折 气胸 5例 , 行气 管
葡 萄球 菌 、 皮 葡 萄 球 菌 、 球 菌链 球 菌 、 绿 假 单 孢 菌 、 动 表 肠 铜 不
方式之一 , 也是 医院感染 传播 耐药 病原菌的主要方 式 , 更是烧
伤领域 中感染病原菌 的主要传播方式 。手是传 播病原菌 的主
要媒介 。家属及陪护人 员的生 活照顾 , 同样构 成重要 传播媒
所致 。④ 吸人性损伤破 坏 呼吸道黏 膜及 肺组织 , 坏呼 吸系 破
统 的屏 障作用 , 构成 呼吸道及 肺部感 染 的基本 条件。特别 是 吸人性损伤 , 为保 证 呼吸 道通 畅 , 治 呼吸道 堵塞 造成 的窒 防
切开 1 , 6例 应用 呼 吸机辅 助 呼吸 4例 。5 2例感 染 患者 中男 3 8例 , 1 ; 女 4例 以老年人及 小孩居多。
12 方 法 . 回顾 性 调 查 5 2例 医 院感 染 病 例 相 关 因 素 并 进 行
息, 而行气管切开 , 在发 挥治疗 作用 中, 会受 到周 围烧伤创 面
感染 的威胁 , 不可避免地伴有切 口感染 , 至导致呼吸道及 肺 甚
部 感 染 。在 防 治 呼 吸 衰 竭 中 , 使 用 呼 吸 机 , 然 相 关 性 感 染 需 虽
道 细 菌 易 位 , 成 内 源性 感染 机会 。 形
烧伤深部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烧伤深部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衢州市中医院(324000)杨顺江许盈严重烧伤病人由于存在开放性创面,全身免疫功能低下,或因吸入性损伤,长期广谱抗生素使用等因素,极易导致获得性深部真菌感染。
另外,由于某些真菌对烧伤创面的特殊嗜好,或不恰当的治疗等原因,有时一些小面积烧伤病人也可并发严重的真菌感染。
一、常见的真菌病原菌自然界真菌约有30余万种,引起人类疾病的致病真菌及条件致病真菌近300种。
临床常见的真菌病原菌有:1 念珠菌属:包括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耐氟康唑)和其它念珠菌为主要致病菌,约占80%医院真菌感染中以白色念珠菌最为多见。
白色念珠菌可寄居于健康人的皮肤、口腔、胃肠道及阴道等处,为条件致病菌,侵入途径除了创面直接侵入血管和静脉插管直接导入以外,多数情况下是患者的常驻菌的部位出现念珠菌过度增长,很容易经肠道移位并播散全身,即全身播散性白色念珠菌病。
白色念珠菌病只有在发育菌丝相时才致病,侵入组织后酵母型即可转变为菌丝型,菌丝型抗吞噬作用较酵母型强。
因此对于痰液、尿液和粪便等临床标本,镜检查找到菌丝比培养阳性更有意义。
近年来,由于氟康唑的大量使用,出现了许多耐氟康唑的白色念珠菌,并且其他类型的念珠菌感染也明显增加。
瑞金医院烧伤科一组20例病人有46%的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菌,且其他念珠菌检出率几乎与白色念珠菌一致。
2 曲菌:曲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繁殖能力极强,在室温及37℃皆能生长,烧伤病房环境中曲霉菌污染现象很普遍。
在病房空调和通风管道中常能检出曲霉菌。
有报道认为曲霉菌感染与病房通气不好有关。
侵袭性曲菌感染具有很高的病死率。
烟曲菌为最常见的致病菌,黄曲菌次之。
通常情况下曲菌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一般初期多感染肺,可形成坏死、空调,也可通过副鼻窦向脑部及全身散播。
烧伤病人中曲霉菌污染创面可发生侵袭性感染,甚至发展成全身散播性曲霉菌病,曲霉菌在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病的病原体中占第二位。
医院患者烫伤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规范医院患者烫伤管理,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烫伤患者的分类与处理1.烫伤患者的分类根据烫伤面积和深度,将烫伤患者分为以下四类:(1)轻度烫伤:烫伤面积小于10%,深度为表皮或真皮浅层。
(2)中度烫伤:烫伤面积在10%-30%,深度为真皮深层。
(3)重度烫伤:烫伤面积在30%-50%,深度为全层皮肤。
(4)特重度烫伤:烫伤面积超过50%,深度为全层皮肤及以下。
2.烫伤患者的处理(1)轻度烫伤:由门诊医生进行初步处理,如清洗、消毒、包扎等,并给予口服或外用药物。
(2)中度烫伤:由烧伤科医生进行专业处理,如清洗、消毒、清创、换药等,并根据病情给予抗感染、止痛等治疗。
(3)重度烫伤:由烧伤科医生进行专业处理,包括烧伤创面处理、抗感染、营养支持、抗休克等治疗,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4)特重度烫伤:由烧伤科医生进行专业处理,包括烧伤创面处理、抗感染、营养支持、抗休克等治疗,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三、烫伤患者的护理1.观察病情:密切观察烫伤患者的生命体征、创面情况、疼痛程度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创面护理:保持创面清洁、干燥,按时更换敷料,防止感染。
3.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疼痛程度,给予相应的止痛药物,如口服、外用或静脉注射。
4.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营养摄入。
5.心理护理:关注患者心理变化,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提高患者治疗信心。
四、烫伤患者的转诊1.根据患者病情,如需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应及时办理转诊手续。
2.转诊前,应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病情、治疗方案、转诊原因及注意事项。
3.转诊过程中,确保患者安全,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途中护理。
五、烫伤患者的健康教育1.加强烫伤预防知识宣传,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意识。
2.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烫伤事故发生。
3.讲解烫伤后的康复知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面部烧伤的治疗方法
面部烧伤的治疗方法面部烧伤是指面部皮肤接触高温或火焰、化学药物等导致的损伤。
由于面部烧伤部位特殊、功能重要,治疗方法需要综合考虑伤情程度、损伤面积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面部烧伤治疗方法。
首先,对于轻度烧伤(一度或部分二度烧伤),可以使用冷水冲洗伤口并消毒,然后使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乳液或软膏进行保湿。
这有助于减轻疼痛、预防感染并促进伤口愈合。
同时,可以口服非处方止痛药物(如布洛芬)缓解疼痛,避免触碰或摩擦伤口。
对于中度和重度烧伤(二度深度及三度烧伤),治疗方法包括局部处理、系统支持和康复治疗。
局部处理主要是清创、消毒并固定伤口。
清创时应注意保护残存健康皮肤,避免伤口进一步扩大。
消毒时应选择适当的消毒药物,如酒精搽剂或碘伏,并避免用过浓或刺激性的溶液。
对于较大面积的烧伤,可以使用肉眼显微镜或放大镜辅助判断伤情,有需要时进行手术清创。
系统支持是指针对烧伤所引起的生理反应进行治疗,包括补液、营养支持、抗感染、止痛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补液是烧伤早期最重要的措施,通过静脉输液补充体液和电解质,维持循环稳定。
营养支持可以通过静脉或胃肠内途径提供充足的热量和营养,促进伤口愈合和恢复。
抗感染药物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常用的有头孢菌素类、庆大霉素、氟康唑等。
止痛药物可以根据疼痛程度选用,选择剂量合适的药物,如吗啡、哌替啶等。
同时,密切观察烧伤的感染、循环、呼吸等情况,做好相应的处理。
康复治疗是面部烧伤患者恢复功能和外貌重建的重要手段。
早期可进行被动功能锻炼,促进患者关节活动,避免关节僵硬。
适当的功能训练和功能重建可以帮助患者恢复面部表情、咀嚼、说话和吞咽等功能。
若面部烧伤导致了较严重的畸形,可以考虑面部整形手术进行修复和重建。
此外,面部烧伤治疗还需要重视伤后的皮肤保护和预防并发症。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磨擦和感染。
面部烧伤后易出现瘢痕、肥厚、色素沉着等并发症,常需采用瘢痕抚平疗法、放射疗法、激光治疗等手段进行干预。
烧伤科如何处理五度深度烧伤
严重并发症
长期康复
五度深度烧伤患者易出现休克、感染、脓 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五度深度烧伤患者即使经过积极治疗,也 往往需要长期康复和功能锻炼,以恢复生 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
02
急救处理与转运
现场急救措施
迅速脱离火源
立即将患者从火源中救出,避免继续受到 烧伤。
组织家属参加互助小组, 分享经验和心得,相互支 持和鼓励,共同应对烧伤 带来的挑战。
06
康复训练与回归社会指导
功能锻炼方法介绍
关节活动度训练
通过主动或被动的方式,对烧伤 部位及周围关节进行屈伸、内收 外展、旋转等运动,以维持和增 加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僵硬和
肌肉萎缩。
肌力训练
针对烧伤部位的肌肉进行力量训 练,如使用哑铃、沙袋等重物进 行抗阻训练,以增强肌肉力量和
不足的情况。需配合免疫抑制剂使用以降低排斥反应风险。
03
人工皮肤移植
应用生物工程和组织工程技术制备的人工皮肤进行移植,具有与天然皮
肤相似的结构和功能,可促进创面愈合和减少疤痕形成。目前仍处于研
究和临床试验阶段。
04
并发症预防与治疗策略
感染防控措施
严格无菌操作
在处理五度深度烧伤时,医护人员需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包括穿戴无 菌手套、口罩和帽子,使用无菌敷料 和器械等。
去除衣物
迅速去除患者身上的衣物,特别是紧身或 易燃的衣物,以减少烧伤面积和深度。
冷水冲洗
用大量冷水冲洗烧伤部位,以降低皮肤温 度、减轻疼痛和减少组织损伤。
创面保护
用干净的纱布或床单等物品覆盖烧伤创面 ,避免污染和进一步损伤。
转运过程中注意事项
大面积烧伤健康教育处方
**市**区人民医院健康教育处方大面积烧伤健康宣教烧伤泛指由热力、电流、化学物质、激光、放射线等所造成的组织损伤。
通常所称的烧伤一般指由热力所造成的。
一、现场急救:1.迅速脱离热源如火焰烧伤应尽快脱离火场,脱去燃烧物,就地打滚或者跳入水池灭火,小面积烧伤立即用冷水连续冲洗或者浸泡。
2.保护创面剪开取下伤处的衣裤,不可剥脱,创面用干燥的敷料或者布类简单包扎后送往医院。
3.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放置通气管或者行气管切开。
4.其他救治尽快建立静脉输液通路,给予补液治疗,避免过多饮水,可适量口服淡盐水,保持情绪稳定,疼痛剧烈可酌情使用镇痛药。
二、护理措施:1.注意患者意识状态、面色变化、烦渴症状,记录24小时出、入量;如出现脉率快、面色苍白或发绀、皮肤湿冷、尿量减少、烦躁不安、呼吸困难、高热或体温不升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2.遵医嘱给氧。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病室禁烟火。
3.做好患者创面护理,保持创面及敷料干燥;注意保持肢体各关节功能位。
4.控制感染,定时消毒,限制探视。
5.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必要时禁食,遵医嘱用鼻饲或胃肠外营养。
6.做好康复护理,指导功能锻炼,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僵硬;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清洗,水温不宜过高,勿搔抓创面。
三、出院指导:1.自我监测:若烧伤处出现破损、渗液等及时就诊。
2.饮食指导: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食物。
3.活动与休息:烧伤部位在1年内避免暴晒,晴天尽量少出门或出门打伞,涂防晒霜。
祝您健康!地址:**市**区**路文卫巷38号邮编:334100电话:- 转9012。
抗生素在烧伤感染中的应用指南
抗生素在烧伤感染中的应用指南烧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由于其特殊的伤口性质和易感染的特点,经常出现感染并导致严重并发症。
抗生素的应用在烧伤感染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抗生素在烧伤感染中的应用指南,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抗生素,从而有效治疗烧伤感染。
一、抗生素的选择原则在烧伤感染的治疗中,正确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十分重要。
以下是抗生素选择的原则:1. 根据致病菌特点进行选择:常见的烧伤感染细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
根据感染部位、临床症状以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对致病菌有较好杀菌作用的抗生素。
2. 宽谱抗生素与定向抗生素的搭配应用:治疗初期可使用宽谱抗生素,以覆盖多种致病菌。
待病原菌明确后,应尽早调整为定向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3. 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和病原菌的耐药情况,确定合适的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
二、常用抗生素的应用以下是在烧伤感染治疗中常用的抗生素及其应用指南:1. 青霉素类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常用的包括苯唑西林、卡那霉素等。
剂量方面,通常成人每次静脉注射1~2克,每日3~4次。
2.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适用于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菌感染。
常用的包括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
剂量方面,成人每次静脉注射2~5毫克/公斤,每日2~3次。
3.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对多种细菌有良好的杀菌作用。
适用于治疗广谱感染,如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等。
常用的有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
剂量方面,成人每次口服250~500毫克,每日2次。
4.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适用于多种细菌引起的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
常用的包括头孢呋辛、头孢哌酮等。
剂量方面,成人每次静脉注射1~2克,每日2~3次。
5. 抗生素联合应用:对于烧伤感染严重且病原菌复杂的患者,可联合应用多种抗生素,以提高治疗效果。
严重烧伤患者合理用药分析
严重烧伤患者合理用药分析摘要】大面积严重烧伤病人存在诸多的易感因素,主要有:(l)创面面积大,存在时间长;(2)免疫力明显下降;(3)肠源性感染的可能性增大;(4) 营养物质大量丢失等。
上述问题为伤后的合理用药带来很大困难。
治疗严重烧伤患者,初期必须坚持正确的治疗原则先盐后糖、先胶后晶,先快后缓,早给利尿剂,早给碱性药,早给制酸解痉药,预防肾功能衰竭,消除水肿,以达到尽快补足液体、钠盐,纠正酸碱平衡,纠正休克,干燥创面的目的。
及时有效的抗休克、抗感染,防止败血症。
【关键词】严重烧伤患者合理用药抗生素1 早期积极补液防休克保证在规定时间内输入足够量的胶晶体水份,有吸入性损伤应增加胶体量比例,适当控制总入量,合理分配液体,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2 合理使用抗生素感染一直是严重烧伤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1],临床上大部分病例的死亡直接或间接与感染相关。
感染是烧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烧伤感染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主要依靠抗生素的使用,果断而又合理的使用抗菌素是防止烧伤感染、败血症的重要环节。
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时正确处理创面是防治烧伤感染的有效方法。
如果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将引发更严重的耐药菌感染甚至二重感染,最终会产生不良后果。
2.1抗生素滥用危害目前烧伤临床使用抗生素存在不少问题:(1)过度依赖抗生素,细菌耐药性增强,易发生菌群交替症,使抗生素使用寿命逐渐缩短;(2)长时间滥用,可引发合并症或二重感染,例如,从患者入院开始长时间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一般在用药7-15天发生药物热,表现为张弛热或稽留热,需要与烧伤感染相鉴别;二重感染表现为真菌和条件致病菌感染,如口腔、肠道白色念珠菌感染;(3)产生院内感染,如葡萄球菌可引起烧伤患者的创面、尿路、呼吸道、消化道、血液的感染;感染的菌株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为主,而且大多数菌株呈多重耐药,对于烧伤感染的两大优势菌绿脓杆菌、金葡菌(主要是MRS)泰能对绿脓杆菌的敏感率已下降到50.5%,对绿脓杆菌强力有效的环丙沙星也仅达到60•6%的敏感率[2],创面的大小与烧伤的深度、第三代头孢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以及住院时间,是引起烧伤患者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3];(4)没有针对G-杆菌及G+球菌选择抗生素。
烧伤科的烧伤后肺部感染的处理方法
烧伤科的烧伤后肺部 感染的处理方法
汇PORTING
• 烧伤后肺部感染概述 • 抗感染治疗策略 • 呼吸道管理技巧 • 营养支持与免疫调节治疗 • 并发症防范与处理措施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
目录
XX
PART 01
烧伤后肺部感染概述
REPORTING
定义与发病机制
探讨
在免疫调节治疗过程中,需要关注患者的免疫状态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注意免疫调节 治疗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和风险,如过敏反应、感染加重等。
患者心理干预与康复指导
心理干预
烧伤后肺部感染患者往往面临较大的心 理压力和情绪波动,需要进行心理干预 和治疗。包括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 、家庭支持等,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 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信心。
XX
PART 03
呼吸道管理技巧
REPORTING
保持呼吸道通畅方法论述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通过吸痰、拍背等方式,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床头抬高
将床头抬高30-45度,有 利于减少误吸和肺部感染 的发生。
早期活动
鼓励患者进行早期活动, 促进肺部通气和血液循环 ,减少肺部感染的风险。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和展望
精准医疗在烧伤后肺部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随着精准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我们将更加注重对烧伤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个性化治疗 ,通过基因检测、蛋白质组学等技术手段,为患者量身定制最佳治疗方案。
人工智能在烧伤后肺部感染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未来我们将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烧伤后 肺部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率。
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重度烧伤患者的护理
重度烧伤患者的护理烧伤是一种严重的外伤,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而重度烧伤患者的护理则需要更加专业和细致的处理,以确保患者能够尽快康复。
本文将探讨重度烧伤患者的护理需求,并提供相应的护理指导。
1. 前期急救重度烧伤患者在事故发生后的前期急救非常关键。
在救护人员到达之前,我们要迅速将患者从火源附近转移至安全地带,并迅速熄灭身上的火源。
若患者已经处于昏迷状态,应检查呼吸和心跳,并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术。
2. 伤情评估一旦患者得到迅速的急救处理后,我们需要对其伤情进行评估。
这包括测量烧伤面积、深度和范围。
常用的评估方法有“九大面积法”和“兰威尔通道法”。
同时,应及时记录和报告患者的伤情,以便后续的治疗和护理。
3. 伤口处理重度烧伤患者的伤口处理非常重要。
伤口应该及时清洁,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患者的烧伤面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然后使用适当的抗感染药物覆盖伤口,加快伤口愈合。
在此过程中,我们应掌握好清创的力度,避免进一步损伤到健康组织。
4. 液体复苏重度烧伤患者在烧伤发生后会出现大量的液体丧失,因此及时的液体复苏至关重要。
复苏的目标是维持患者的血容量,预防休克的发生。
液体复苏的选择通常是静脉输液,根据患者的情况和需要,使用晶体液或胶体液进行补充。
5. 保持体温重度烧伤患者由于大面积的皮肤受损,会导致体温的异常下降。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持患者的体温。
这可以通过给予暖气毯、人工保温和温暖饮食等方式来实现。
6. 疼痛管理重度烧伤患者普遍存在疼痛问题,而疼痛会对患者康复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进行有效的疼痛管理。
这包括使用合适的药物来缓解疼痛,如镇痛剂和止痛药。
同时,我们还可以采用物理疗法,如冷敷和按摩等,来减轻疼痛。
7. 心理支持重度烧伤患者不仅需要身体上的护理,还需要心理上的支持。
烧伤会给患者带来许多心理压力和困扰。
因此,我们需要与患者进行密切的沟通,并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这有助于患者积极面对康复过程,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完整版)大面积烧伤护理感染期护理健康指导
一、休克期护理:(一)严密观察病情,生命体征及精神症状。
(二)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在交替原则下进行输液。
(三)立即采取血、尿标本送检。
(四)观察尿量并详细记录。
二、感染期护理(一)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二)做好健康皮肤护理,范围创面周围4厘米内,日提供二次用0.5%洗必泰擦试。
(三)保持床铺清洁,定时翻身,防止褥疮。
(四)保持病室空气清新,6小时一次紫外线照射。
大面积烧伤健康宣教计划一、讲解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正常温湿度取消陪护人员的重要性。
1、病室每日通风四次,每次30分钟,每日紫外线照射4次,每次1小时。
2、病室内正常温度28—32度,相对湿度50—60度。
3、烧伤病人全身暴露,皮肤障碍破坏机体抵抗力下降医学全在。
线提供,为防止交叉感染,实行保护性隔离,无陪护人员。
二、口渴为什么不能饮白开水?及禁食的重要性。
1、口渴是休克期症状之一,只有通过各类液体交叉输入才能从根本上纠正,大量口服白开水只能造成白细胞外液稀释性低渗,水中毒,引起脑水肿或提供胃肠道功能紊乱。
提供2、休克期要禁食,必要时胃肠减压。
是为防止呕吐,急性胃水肿,胃十二指肠溃疡等并发症。
3、口渴严重时可饮少量烧伤饮料。
口唇覆盖湿纱。
三、说明营养支持疗法的重要性:烧伤时机体处于代谢增加,组织不断消耗超高代谢状态。
营养不良使病人创面修复延迟,对感染免疫力降低,感染不易控制,易产生各种病发症。
因此应进高蛋白,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富含维生素食物。
每日4—5次餐。
如肉、鱼类,及巧克力、奶类、豆类。
头、面部烧伤的护理常规一、头部抬高30度。
二、常规五官护理,用生理盐水棉球,禁用洗必泰。
三、有耳部烧伤垫以耳圈,防止受压。
四、颈部烧伤采取过伸位,充分暴露创面。
五、戴帽或剃去毛发。
六、有呼吸道烧伤备气管切开包。
颜面部烧伤健康宣教计划一、说明半卧位的重要性:1、面部组织疏松、血运丰富、烧伤后水肿明显,在全身情况允许可采取半卧位、医学教育网.利水肿消退。
2、同时颈部烧伤时应予过伸位、充分暴露创面,以减少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度烧伤患者的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导意见烧伤总面积超过30%或者Ⅲo烧伤面积超过10%为重度烧伤,总面积超过50%或者Ⅲo烧伤面积超过20%为特重度烧伤。
烧伤分为休克期、感染期和修复期。
感染是重度烧伤患者严重的临床挑战,休克期合并感染的机会较少,少数延迟复苏的患者,可早期发生爆发性感染。
烧伤后2-3天进入感染期,而且一直持续到创面完全修复。
文献报道,死于严重烧伤的患者中70%以上是感染导致的。
因此,控制感染是重症烧伤患者治疗的难题和挑战,有效控制感染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一、感染来源创面是烧伤患者最常见的感染来源。
由于血管导管常经过创面穿刺置入,或者经创面周围皮肤穿刺置入,血管导管也易发生感染。
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患者,以及气管切开、返流误吸、长期卧床,易发生肺部感染。
由于烧伤患者肠道粘膜屏障破坏,有可能发生肠道菌群易位。
长期留置导尿管亦可能成为感染来源,但很少引起严重感染。
二、常见病原微生物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氏菌等。
随着抗菌药物的逐步使用,耐药细菌株增加。
真菌:念珠菌、曲霉菌、毛霉。
临床合并真菌感染并不常见。
三、感染的诊断(一)创面感染:创面脓性分泌物、创缘红肿、焦痂提前溶解或出现虫咬样变化、痂下积脓、生物敷料或异体皮下积脓、创面出现灰暗或黑色坏死斑。
(二)烧伤合并脓毒症:在证实有明确感染存在(主要依据:存在局部感染灶、病理组织学变化和微生物阳性培养证据)的基础上,符合以下标准中的3项:1、高热,体温>39℃。
2、体温过低,体温<℃。
3、持续性心动过速,心率>130次/分4、持续呼吸窘迫。
未行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频率>25次/分;行机械通气患者:分钟通气量>12升/分;5、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105/升。
6、高血糖症。
有糖尿病基础的患者,未治疗时血糖>200 mg/dl,或静脉使用胰岛素剂量>7 U/h,或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24小时内使用的胰岛素总量增加值较前一日增加25%)。
7、不能耐受肠内营养,且持续时间>24小时。
主要表现为:腹胀、腹内压升高、胃储留(储留量大于两倍的每小时输注速度)、难以控制的腹泻(腹泻量>2500ml/天)。
此外,临床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均提示烧伤合并脓毒症:1、为维持基本的血流动力学稳定,补液量需求明显增加。
2、新发的原因不明的器官衰竭。
3、意识状态的突然改变。
4、持续难以纠正的高钠血症。
(三)导管相关性感染1、导管出口部位感染:指出口部位2cm内的红斑、硬结和(或)触痛;或导管出口部位的渗出物培养出微生物,可伴有其他感染征象和症状,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
2、导管相关血行感染:指留置血管内装置的患者出现菌血症,经外周静脉抽取血液培养至少一次结果阳性,同时伴有感染的临床表现,且除导管外无其他明确的血行感染源。
在明确血管内导管相关血行感染时应注意区别感染是直接源于导管还是因其他感染部位导致的血行感染。
导管相关的血行感染仅限于导管感染导致的血行感染,能够排除其他部位感染,且导管尖端培养与血培养为同一致病菌。
(四)肺部感染诊断符合以下条件:1、有明确的肺部感染的症状和体征,如:发热、咳嗽、咯脓痰、肺部啰音等。
2、肺部影像学检查有新发的片状或斑片状阴影。
3、其他支持肺部感染诊断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如CRP、PCT、G实验、GM实验、气道分泌物病原学检查或病原学相关抗体。
(五)其他1、肠源性感染:由于肠道缺血等引起肠道粘膜屏障破坏,继而肠道菌群易位,细菌入血和毒素吸收的感染表现。
2、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h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
四.感染的防治(一)积极创面处理:1、去除坏死组织2、植皮覆盖创面3、换药引流,特别注意植皮区生物敷料及异体皮下的积脓。
4、暂时未切痂的创面积极保痂并避免创面受压5、保持创面干燥6导管区的焦痂应及时去除、自体皮或异体皮移植6、创面局部用药:根据细菌种类和药敏结果,选用以下药物:磺胺嘧啶银、复方莫匹罗星(百多邦)、复合溶葡萄球菌酶消毒剂(百克瑞)、多粘菌素软膏或喷剂、银离子制剂或敷料、普朗特敷料、抗真菌制剂等。
(二)全身应用抗感染药物的原则1、经验性抗感染治疗⑴早期建议单药治疗,可考虑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进行抗感染治疗,无证据时则不建议联合抗阳性菌以及抗真菌药物治疗。
⑵对于感染所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可以考虑覆盖抗阳性和阴性细菌药物。
⑶依据临床特点,并结合本地病原微生物流行病学数据进行病原学判断。
早期经验性治疗主要考虑覆盖革兰氏阴性菌,如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对呼吸道感染需要经验性覆盖: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对于怀疑血流感染患者需要警惕阳性球菌的感染。
2、目标性抗感染治疗依据可靠的病原学监测及药敏结果,足量、足疗程使用相应抗菌药物(对混合感染、多耐药菌常需联合用药)。
耐药致病原微生物的抗菌药物使用推荐:⑴耐药球菌(MRSA、MRCNS、肠球菌):可选用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达托霉素(不适用于肺部感染)等。
⑵鲍曼不动杆菌:足量、联合使用抗生素。
②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根据药敏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或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联用应用氨基糖苷类或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等。
③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常采用两药联合方案Ⅰ、以舒巴坦或含舒巴坦的复合制剂为基础,联合以下一种:米诺环素(或多西环素)、多粘菌素E、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等。
Ⅱ、以替加环素为基础的联合,联合以下一种:含舒巴坦的复合制剂(或舒巴坦)、碳青霉烯类、多粘菌素E、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
Ⅲ、以多粘菌素E为基础的联合,联合以下一种:含舒巴坦的复合制剂(或舒巴坦)、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三药联合方案有:含舒巴坦的复合制剂(或舒巴坦)+多西环素+碳青霉烯类或碳青霉烯类+利福平+多粘菌素或妥布霉素等。
④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常需联合药敏试验筛选有效药物联合治疗方案。
推荐的方案:多粘菌素联合β内酰胺类抗生素或替加环素。
也可结合抗菌药物PK/PD参数要求,尝试通过增加给药剂量、增加给药次数、延长给药时间等方法设计给药方案。
⑶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可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抗假单胞菌碳青霉烯类(美罗培南, 亚胺培南, 帕尼培南、比阿培南)、环丙沙星(或左氧氟沙星)、氨曲南、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等。
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可选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联合环丙沙星或氨基糖苷类。
⑷产ESBL的阴性杆菌推荐使用碳青酶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β酰胺类抗菌药复方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吡肟、头霉素类。
产AmpC酶的阴性杆菌推荐使用碳青酶烯类、头孢吡肟或联合氨基糖苷类。
⑸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可选用SMZ-TMP、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氟喹诺酮类(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四环素类(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甘氨酰环素类(替加环素)、黏菌素等。
⑹真菌:念珠菌感染推荐选用卡泊芬净、米卡芬净、泊沙康唑等,若明确为白色念珠菌感染可首选氟康唑;曲霉感染推荐选用伏立康唑、泊沙康唑等;毛霉菌感染推荐选用二性霉素B、泊沙康唑。
3、抗感染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⑴使用或更换抗生素后48-72小时需要进行及时再评估,明确抗感染治疗效果以及相关附加损害,以便及时调整。
⑵原则上,不建议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
⑶抗菌药物使用方法及剂量调整参考肌酐清除率、PK/PD等。
必要时监测血药浓度,注意血液净化过程中的剂量调整。
由于烧伤患者,尤其是合并重症感染者,抗感染药物的分布容积明显增加,使用抗感染药物时,可考虑增加剂量(说明书中的允许最高剂量)。
⑷加强创面处理,对明确创面的感染需要及时进行外科干预,外科清创优于全身抗菌药物的使用。
⑹动态病原微生物监测,根据检查结果及病情演变调整治疗方案。
⑹出现多部位多种微生物培养阳性结果时,应及时甄别主要致病微生物。
依据参考:优先考虑血培养、重视导管培养、参考创面及呼吸道分泌培养结果。
(7)由于烧伤患者血培养极容易污染,血培养阳性需要结合患者是否存在脓毒症的全身性表现,再决定是否给予抗菌药物治疗。
4、停用抗感染药物的参考标准⑴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但仍联合使用抗感染药物时,建议停用或者降级使用某一药物,依据主要为最近的病原微生物检查结果和当地流行病学数据。
⑵临床已无感染征象,反复病原微生物检查结果提示未检出某一类病原微生物时,建议停用相应的抗感染药物。
⑶出现明确的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应及时考虑更换。
(三)加强呼吸道管理尽早气管切开、早期积极给予呼吸支持、监测并保持气囊内压力,有条件的情况下,可行声门下吸引、严格预防误吸和返流、确实固定好气管切开套管、及时合理的气道内吸引、监测并维护好人工气道的湿度和温度、适时调整呼吸机参数、有条件可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四)加强血管内导管管理1、尽量减少血管内导管的使用、保护并管理好现有的导管、制定可行的导管更换计划。
2、做好血管内导管的综合管理:留置导管术时采用大手术铺巾、洗必泰皮肤消毒、尽量使用锁骨下静脉部位穿刺、严格执行手卫生规则、每天评估是否需要继续留置导管、采用抗菌导管、重视插管后的护理、敷贴使用困难时可考虑碘伏湿敷等。
(五) 肠道营养首选肠内营养,早期在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改善后即可进行,起始总量<500ml/天,逐步增加肠内营养量,肠内营养制剂可首先考虑短肽营养液,逐步改用整蛋白制剂和高蛋白肠内营养制剂。
监测胃残留量和胃肠道耐受程度,若胃潴留明显,可考虑使用空肠内营养。
对于肠内营养不耐受,或不能达到患者目标热量时,可考虑静脉营养治疗。
静脉营养治疗需监测血脂水平,一般应保持甘油三酯<L,并注意监测血糖,血糖应<10~12mmol/L。
营养支持的初始目标热卡25Kcal/kg/d,热氮比100~120kcal:1g氮。
当应激状态明显改善时,目标热卡应增加到35 Kcal/kg/d以上,热氮比150kcal:1g氮。
建议早期开始使用谷氨酰胺20-30g/d(静脉或肠道补充均可);生长激素可以促进蛋白合成,但不建议在休克期、严重全身感染或严重应激状态下使用。
(六)其他可以考虑使用免疫增强剂。
五.院内感染的控制(一)重点做好保护性隔离。
包括:环境管理、人数控制、人员培训、流程规范。
(二)突出手卫生的重要性。
严格执行手卫生及无菌操作技术,各诊疗、护理、环境清洁操作均应遵循从未感染病人感染病人耐药菌感染病人的顺序,各病人之间严格手卫生。
(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运用翻身床和悬浮床的患者,由于体位限制,应尽量避免胃肠道返流和误吸;建议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小时一次;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早期下床活动;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对气管切开患者,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