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荔枝图序优秀教案第二课时(精品)
语文教案-《荔枝图》序
语文教案-《荔枝图》序教学目标:1. 理解《荔枝图》序的背景和意义。
2. 分析作者对荔枝的描绘和表达方式。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荔枝图》序的内容和结构。
2. 分析作者的描绘手法和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1. 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分析作者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荔枝图》序的原文和注释版本。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荔枝的图片,让学生对荔枝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提问学生对荔枝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荔枝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二、介绍作者和背景(10分钟)1. 介绍作者苏轼的背景和文学成就。
2. 介绍《荔枝图》序的背景和创作意义。
三、阅读理解(15分钟)1. 让学生阅读《荔枝图》序的原文,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题。
2.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荔枝的描绘和表达方式,如形容词、比喻等。
四、文本分析(15分钟)1. 分析作者对荔枝的描绘手法和表达技巧,如顺序描写、对比描写等。
2.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如赞美、讽刺等。
五、总结和拓展(5分钟)1. 总结学生在阅读和分析中得到的收获和体会。
2. 提出与荔枝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拓展。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对《荔枝图》序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识,能够分析作者的描绘手法和表达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背景和文化内涵,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
教师也应注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深入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让学生深入分析《荔枝图》序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理解其深层含义。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荔枝图》序中的描绘和表达方式,每组挑选一个重点进行分析。
3. 小组分享:各小组向全班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大家共同讨论,深入理解文本。
七、文学鉴赏与欣赏(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欣赏《荔枝图》序,如描绘手法、修辞技巧等。
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荔枝图序》优秀教案第二课时(精品)
《荔枝图序》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序、认识荔枝。
2、过程与方法默读课文然后跟着教师一起走进课文中理解课文意思。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自学的方式,教师在旁边加以指正,深入的引导,使学生理解更深,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和勇于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条理清晰的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简洁而富于表现力的说明语言。
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扫清了阅读障碍,大姐都能流利的读下来本篇课文,并且已经心中有树——荔枝树的概念,接下来我们重点探讨一下短文写作上的正些妙处。
2、新课学习根据所划的重点字句弄清文章第一部分各句的说明对象?全文共两段第二段介绍写作目的。
第一段具体介绍荔枝,刚才划横线的重点词句就是作者的说明对象,都有哪些方面呢?根据所划的重点字句弄清说明的顺序。
在对荔枝进行介绍的时候,作者运用了高超的摄影技巧,首先是一个远镜头群山起做一片葱茏,这就是荔枝的产地。
接着镜头推进,枝叶繁茂的荔枝树开花结果。
先从整体上介绍树形,再从细处介绍树叶、花朵、果实。
同时又按照冬春秋的时间顺序。
然后一个特写镜头定格在果实上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层层剥开荔枝依次介绍了果实的朵、核、壳、膜、瓤肉、浆液的形状、颜色和味道。
最后来一个花絮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介绍了荔枝离开本枝以后的变化。
后面加点的是作者所作的比喻,闭上书填出来根据所划的重点字句弄清文章主要采用哪种方法来说明荔枝的?有什么作用?(体会语言简洁而富于表现)作者借助生活中常见的十种物体设喻。
用帷盖、桂、橘、丹、葡萄、枇杷、红缯、紫绡、冰雪、醴酪这十种可感知的美好的东西使人获得具体而形象的感受,每个比喻与荔枝本身的特点贴近,使人如见其形,如品其味。
同时这些比喻已远远地超出了画面荔枝的生长,味道,离开树枝后的变化再加上“--如--”的句式反复出现,使文章语言简洁,但极富表现力,给我们留有广阔的想象空间。
《荔枝图序》教案一等奖
《荔枝图序》教案一等奖1、《荔枝图序》教案一等奖自读要求1.进一步培养诵读的习惯。
2.培养对文言文的语言感悟力,提高阅读能力。
3.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讲述荔枝的特色及山市蜃景。
4.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句。
自读重点l.培养对文言文的语言感悟力。
2.把握文章语言简洁,说明生动、条理清楚的写作特点。
3.能准确地划分课文的层次结构。
(解说:本单元提示中明确要求“要继续练习诵读,培养文言语感”,因此“自读导言”意在使学生进一步培养诵读习惯,进而培养对文言文的语言感悟力,提高阅读能力,训练说的能力,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
)自读程序1.初读。
通过查阅工具书、看解释,解决字词问题,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速读。
结合解释快速阅读课文,用白话文讲述课文大意,理解课文内容。
3.赛读。
比赛看谁读得最流利、把握文章内容最准确。
4.精读。
读《荔枝图序》第1段,了解是如何从大到小、从外到内、层次清晰、详略得当地介绍荔枝的。
读《山市》“无何”至“遂不可见”,了解是怎样由下到上,由上到下,再从整体到局部生动地描绘变幻莫测的山市蜃景的。
5.讲述。
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描述荔枝的特色和山市蜃景。
(解说:这样安排自读程序,旨在体现读思练结合的阅读原则。
程序1意在扫清文字障碍的基础上,整体感和课文内容,培养而读习惯。
程序2.3意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对文言文的语言感悟能力。
程序4、5意在学生熟悉课文之后,学习把握文章重点,理解文章特色,培养表达能力。
)自读点拨1.《荔枝图序》。
作品简析。
本文是一篇咏物小品,是为画工所绘的荔枝图写的一篇序。
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转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但在当时,一般北方人是很难一睹荔枝芳容的。
白居易于元和十四年(819年)任忠州刺史,第2年命画工绘了一幅荔枝图,并亲自为之作序。
序文生动地介绍了荔枝的形、色、香、味等特色,为我们展示了荔枝独特的'风采。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3、荔枝图序 ▎ 长春版 (2)
《荔枝图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运用打比方来介绍荔枝特点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对文言文的语言感悟力,学习条理清晰的说明顺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荔枝的鲜美和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学会诵读文言文的方法。
学习简洁而富于表现力的说明语言。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打比方来介绍荔枝特点的方法。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思维导图、前置性学案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法、讨论交流法、思维导图等。
教学过程:一、观看微视频了解文言文,激发学习兴趣看了视频你对文言文是不是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也有了一探究竟的欲望。
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荔枝图序》共同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吧!(评析:借助优芽动画导入新课,二、了解学情,以学定教1.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了解在预习中都解决了哪些?本节课想探讨哪些?预设问题:(1)写这篇序的目的是什么?(2) 这篇序介绍荔枝的哪些方面?(3)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按照什么顺序来说明的?三、预习反馈,解文说法通过预习你了解到了哪些?用什么方法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出示句子:1.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1)重点理解:图:名词做动词用,画。
书:名词做动词写的意思。
(2)总结学法:借助注释查工具书百度结合语境揣摩。
(3)画断句并指导朗读,熟读成诵的方法试着背诵。
2.现在知道了这么多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自己用这些方法,把课前预习没解决的问题解决了吧!3.出示自学提示:a.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荔枝的?b.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c.之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4.学生学习结束后用看图猜句子的游戏方式进入汇报学习环节,教师相机点拨,对个别有难度问题,配课件讲解。
汇报的内容包括:看图猜句子、说重点词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读句子、分析说明方法和写作顺序。
语文教案-《荔枝图》序
语文教案-《荔枝图》序教学目标:1. 理解《荔枝图》序的作者、背景和内容。
2. 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
3. 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荔枝图》序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绘技巧。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古文中的特殊词汇和表达方式。
2. 分析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观点。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荔枝图》序的文本和注释。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
3. 准备黑板和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荔枝的图片,让学生对荔枝有直观的认识。
2. 提问学生对荔枝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荔枝的特点和形象。
二、作者介绍(5分钟)1. 介绍《荔枝图》序的作者苏轼,包括他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
2. 强调苏轼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三、文本阅读(15分钟)1. 教师朗读《荔枝图》序,让学生感受古文的韵律和节奏。
2.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僻字的读音和理解。
3.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要内容。
四、内容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比喻和描绘,解释其意义和效果。
2.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对文中比喻和描绘的理解和感受。
五、文学鉴赏(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绘技巧,如对比、排比等。
2. 学生分析并评价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绘技巧的效果和魅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对《荔枝图》序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识,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绘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观点。
教师也应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六、课堂互动(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对《荔枝图》序的理解和感受。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度或修辞手法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语文教案-《荔枝图》序
语文教案-《荔枝图》序教学目标:1. 理解《荔枝图》序的背景和作者;2. 分析并欣赏文中描绘荔枝的细腻笔触;3. 学习并运用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文意,感受作者对荔枝的热爱;2. 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绘技巧;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的古文词汇和句式;2. 分析并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3.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荔枝图片和相关背景资料;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荔枝图》序的作者和背景;2. 引导学生关注荔枝的特点和形象。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荔枝图》序,理解文意;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3. 学生分享对荔枝形象的感受和体会。
三、文本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2. 学生讨论并分享对文中描绘荔枝的细腻笔触的欣赏;3. 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四、文学鉴赏(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修辞手法;2. 学生运用选定的修辞手法进行荔枝的描绘;3. 各组分享自己的创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自己在本次学习中的收获;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鼓励;3.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阅读《荔枝图》序,并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绘技巧,以及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
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六、深入探讨(15分钟)1. 教师提出深入探讨的问题,如:“文中所描绘的荔枝给您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您认为文中使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它们有何效果?”;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定一个问题进行探讨;3.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荔枝图序教学设计
《荔枝图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准确掌握文中文言词的音、形、义。
2、了解白居易及其生平。
3、理解文章内容及写作目的,领略荔枝的鲜美。
4、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
5、继续培养阅读浅显文言文的水平6、培养观察周围事物的水平,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章内容及写作目的。
2、把握文章语言简洁,层次清晰、详略得当、善用比喻的写作特点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比较感悟法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1、课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想不想听?一个北方人到南方做县官,下属送来一筐荔枝,县官拿起一个连皮带核吃了下去。
送荔枝的说,这皮和核是不能吃的。
县官知道自己漏了傻,但又不好意思承认,便说:“这——你有所不知,《本草纲目》上说,荔枝连皮、核一起吃是清火的”。
那人问:“北方也有荔枝吗?”“有有有,漫山遍野都是。
”“那为什么杨贵妃吃荔枝要用驿马从南方运去呢?”“哦——,这个”县官哑口无言了。
2、同学们,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信息呢?3、事实到底是我们猜想的那样吗?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荔枝图》少写了一个“序”字,让同学们发现,并借机提问,这个字不写行不行?二、揭示题目1、介绍“序”是一种文体。
2、解题:《荔枝图序》就是作者为荔枝图作的序。
三、整体感知,了解大意1、教师范读,要求听准字音和节奏2、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3、检查预习情况:帷(wéi)缯(zēng)绡(xiāo)瓤(ráng)枇杷(pí)( pá) 醴酪(lǐ)(lào)4、结合注释和出示资料,小组内自主了解文章大意。
四、介绍作者、写作目的1、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大家,这篇文章没有给出作者,你知道作者是谁吗?2、从文中哪句话知道的?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3、这句话是什么意思?4、你了解作者白居易吗?简介作者作品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祖籍太原,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贞元十六年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翰林学士,左拾遗。
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荔枝图序》优秀学案第二课时(精品)
《荔枝图序》学案
一、学习目标
理解课文的主旨大意,知道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
二、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条理清晰的说明顺序。
难点:学习运用简洁而富于表现力的说明语言。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你可知道荔枝的产地吗?
2.荔枝有什么缺点。
四、参考资料
荔枝(学名:Litchi chinensis Sonn.)原产于中国南部,是亚热带果树,常绿乔木,高约10米。
果皮有鳞斑状突起,鲜红,紫红。
果肉产鲜时半透明凝脂状,味香美,但不耐储藏。
荔枝与香蕉、菠萝、龙眼一同号称“南国四大果品”。
荔枝因杨贵妃喜食而闻名,使得杜牧写下“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千古名句。
荔枝性热,多食易上火,并可引起“荔枝病”。
木材坚实,深红褐色,纹理雅致、耐腐,历来为上等名材。
荔枝味甘、酸、性温,入心、脾、肝经;可止呃逆,止腹泻,是顽固性呃逆及五更泻者的食疗佳品,同时有补脑健身,开胃益脾,有促进食欲之功效。
荔枝图序说课稿
《荔 枝 图 序》说 课
设计理念
教材
教法 学法
教学过程
一、说设计理念:
崔峦教授说过: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 “大道至简”,返璞归真,简简单单教语文 ──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
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努力实
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
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因此,“简简
(四)学以致用,总结全文。 本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运用所学 习的方法写一篇简短的说明文,了解 《荔枝图序》这篇文章的精妙所在以及 文人雅士对这篇文章的高度评价。
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
简简单单教语文,既是一种境界 也是一种标准,要完美地达到这个标 准和境界,并非易事,我想,作为一 个语文教师应该坚持不懈,向着这个 标准和境界而努力。
2、以读促悟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诗词导入,领略荔枝之鲜美。
以杜牧的《过华清宫》和苏轼的《惠州一绝》 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欲望,让学生初步 领略荔枝之鲜美。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自 由读文,疏通文意,并了解作者及作序的目的。
(三)精读课文,理解荔枝的特点,了解说明方 法。 这一部分的设计是本文的重点及难点所在,首 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 了荔枝的哪些方面?各有什么特点?这样的设计可 以让学生在头脑中对荔枝的介绍形成清晰的表象。 通过对荔枝特点的分析,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 能够将荔枝的色香味清晰的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从 而引出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在此基础之上,学生对 本文的朗读及背诵便水到渠成。 力图通过板书,让学生清晰的掌握本课的说明 顺序,并且运用这种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介绍自己 熟悉的一种水果。
语文教案-《荔枝图》序
语文教案-《荔枝图》序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荔枝图》序。
(2)理解文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如“荔枝”、“丹青”、“南枝”、“北枝”等。
(3)分析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文中的描述,运用想象力描绘出荔枝的形态和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荔枝图》序。
(2)理解文中描述的荔枝的形态和特点。
(3)分析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词汇理解和运用。
(2)对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对《荔枝图》序的背景和作者进行了解和研究。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参考书籍。
2. 学生准备:(1)预习《荔枝图》序,对文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进行查找和理解。
(2)观察荔枝的图片或实物,对荔枝的形态和特点有所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荔枝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对荔枝的形态和特点有所了解。
(2)简要介绍《荔枝图》序的背景和作者。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荔枝图》序,对文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进行查找和理解。
(2)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对文中的描述进行解读和分析。
3. 课堂讲解:(1)教师对《荔枝图》序进行逐句讲解,解释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2)教师对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和讲解,让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4.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提高对文言文的朗读能力。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进行拓展学习,查找相关的文学作品或资料,进一步了解和欣赏荔枝的美。
《荔枝图序》教案(五篇范例)
《荔枝图序》教案(五篇范例)第一篇:《荔枝图序》教案白居易《荔枝图序》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荔枝的习性以及特点特征2、了解作者及其小品文风格特点,体会词中作者的情感。
3、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掌握按一定顺序说明的方法教学难点准确理解并翻译文言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的这首诗脍炙人口,相信大家听到“荔枝”两个字忍不住流口水了吧,可大家对荔枝的习性、特点、特征了解多少呢?那么今天让我们随着白居易的《荔枝图序》一起品尝一下吧。
二、介绍作家作品作家: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
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
作品:《荔枝图序》是白居易为画工所绘的荔枝图写的一篇序。
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转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但在当时,一般北方人是很难一睹荔枝芳容的。
白居易于元和十四年(819年)任忠州刺史,第二年命画工绘了一幅荔枝图,并亲自为之作序。
三、诵读课文(1)、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理解文句,合作交流,让学生板书你认为重点的词语和句子,点拨释疑。
2)、各段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方面来写水之“异”的?从哪些角度来写山之“奇”的? 作者面对这“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时流露出一种怎样的情感和志趣四、背诵课文第二篇:荔枝图序教案荔枝图序白居易教学目标:1、准确掌握文中文言词的音、形、义。
2、了解白居易及其生平。
3、理解文章内容及写作目的,领略荔枝的鲜美。
4、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
荔枝图序 教案
荔枝图序【教学目的】1、学习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学习说明静物的写作方法3、培养独立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4、培养观察能力,领略荔枝的鲜美【教学重点】掌握按一定顺序说明的方法。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并翻译文言文。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准备】课前布置预习作业1.通读课文,将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试着串译课文.2.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有关介绍水果的资料。
【相关资料】《荔枝图序》是白居易为一副荔枝图写的序,图和序的目的,正如白居易所说“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而作,含有宣传荔枝的意思。
《荔枝图序》是一篇短小精悍介绍荔枝知识的文章。
教学内容不太难,但最有特色的是文章运用大量的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学生对荔枝有直观上的了解,比如“树行团团如惟盖”,更重要的是课文中还有一些句式有一定的规律可帮助学生的记忆。
如“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色香味尽去”,也可达到当堂背诵的效果。
设计方案一【教学过程】一. 导入(多媒体展示荔枝画图)关于荔枝,大家可能比较熟悉。
由于其色、香、味俱美,历来被公认为果中的珍品,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喜爱和赞美,荔枝的妙,在杨朔的《荔枝蜜》也曾有过,苏东坡的《惠州一绝》也有此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多媒体展示杜牧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历史上,杨贵妃为了吃到新鲜的荔枝,不远千里从广东快马加鞭运送荔枝。
杜牧的《过华清宫》中就是讽刺这一现象,但我们能从中可看出荔枝保鲜不易的特点。
而今天我们来学习白居易的《荔枝图序》,看看又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二. 整体感知1. 解题⑴本文是作者为荔枝图作序,其目的是什么?在原文中有答案吗?“盖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者云”(最后一段)⑵齐读最后一段,并请一名同学串译成现代汉语。
2. 检查预习⑴通读课文,给下列字注音帷wéi 枇杷 pī pa 缯 zēng 绡 xiāo 瓤 ráng 醴 lǐ酪 lào⑵四人一小组,试译课文,将不明白的字词句举手提出来,师生共同讨论。
荔枝图序PPT课件最新5上长春版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
开篇点题,告诉我们荔枝的产地和树形。“巴峡”
指的是巴郡三峡,是荔枝的产地;“帷盖”形象地说明 了荔枝树的形状圆圆如伞盖。
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
品析: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介绍了荔枝的什么特点?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介绍了荔枝的叶、花、果 实的外形特点。
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 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分别从形、色、
味等方面具体写了果实的特点。
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 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 香味尽去矣。 这句话说明荔枝的果实随着时间的推移 会迅速地发生变化。说明了它易变质,难 储存的特点。
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我会写
jú
橘
书写指导
“矛”不宜长,“口” 下部向内收。
pí
枇
书写指导
左窄右宽。“木”竖画 挺直,捺变点。
pá
杷
书写指导
左部竖画挺直;“巴” 的竖弯钩宜舒展。
mó
膜
书写指导
左部竖画挺直;“巴” 的竖弯钩宜舒展。
ráng
瓤
书写指导
“襄”笔画多,宜紧凑, 右部捺宜伸展。
2.二思:荔枝的树形、叶子、花、果实有什么特点?作者
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
树形像伞盖; 叶子像桂树叶,冬天发青;花像橘 树的花,春天开放;果实红色,夏天成熟;众多果实聚 在一起像葡萄;果核像枇杷核;果实的壳像红色丝织品; 膜像紫色的薄纱;瓤肉晶莹雪白;味道酸甜可口。在介
绍荔枝时,主要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最新整理五年级语文《荔枝图序》教学设计
最新整理五年级语文《荔枝图序》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学习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学习说明静物的写作方法3、培养独立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4、培养观察能力,领略荔枝的鲜美教学重点掌握按一定顺序说明的方法。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并翻译文言文。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准备课前布置预习作业1.通读课文,将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试着串译课文.2.上xx或到图书馆查阅有关介绍水果的资料。
相关资料《荔枝图序》是白居易为一副荔枝图写的序,图和序的目的,正如白居易所说“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而作,含有宣传荔枝的意思。
《荔枝图序》是一篇短小精悍介绍荔枝知识的文章。
教学内容不太难,但最有特色的是文章运用大量的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学生对荔枝有直观上的了解,比如“树行团团如惟盖”,更重要的是课文中还有一些句式有一定的规律可帮助学生的记忆。
如“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色香味尽去”,也可达到当堂背诵的效果。
教学过程一. 导入(多媒体展示荔枝画图)关于荔枝,大家可能比较熟悉。
由于其色、香、味俱美,历来被公认为果中的珍品,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喜爱和赞美,荔枝的妙,在杨朔的《荔枝蜜》也曾有过,苏东坡的《惠州一绝》也有此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多媒体展示杜牧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历史上,杨贵妃为了吃到新鲜的荔枝,不远千里从广东快马加鞭运送荔枝。
杜牧的《过华清宫》中就是讽刺这一现象,但我们能从中可看出荔枝保鲜不易的特点。
而今天我们来学习白居易的《荔枝图序》,看看又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二. 整体感知1. 解题⑴本文是作者为荔枝图作序,其目的是什么?在原文中有答案吗?“盖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者云”(最后一段)⑵齐读最后一段,并请一名同学串译成现代汉语。
2. 检查预习⑴通读课文,给下列字注音帷wéi 枇杷pī pa 缯zēng 绡xiāo 瓤ráng 醴lǐ酪lào⑵四人一小组,试译课文,将不明白的字词句举手提出来,师生共同讨论。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荔枝图序》最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是杜牧《过华清宫》中的诗句,杨贵妃喂吃到新鲜的荔枝,不远千里从广东快马加鞭运送荔枝到长安来,苏东坡也曾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可见荔枝从古至今就是人们所喜爱的一种水果。
(出示荔枝图片)
杨朔的《荔枝蜜》赞道“荔枝也许是世界上最鲜美的水果”但荔枝不易保鲜,在唐朝时期,一般北方人是很难一睹荔枝芳容的。白居易于元和十四年(819年)任忠州刺史,第2年命画工绘了一幅荔枝图,并亲自为之作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荔枝图序》。
3、学习运用简洁而富于表现力的说明语言是整个课程的难点。于是我安排学生们进行模仿写作,这一方面能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作者语言的准确和优美,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们的写作能力。
《荔枝图序》共用两课时,我感觉学生接受很好,大部分同学能叙述出文章主要内容并当堂背诵课文,这说明了学生真正理解了这篇文章。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荔枝图序》说课稿三
2.交流作品。
板书设计:
荔枝图序树形(帷盖)xx
xx(花)橘
实丹
朵葡萄
核枇杷
壳红缯
膜紫绡
肉冰雪
浆液醴酪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荔枝图序》说课稿二
《荔枝图序》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介绍荔枝的一篇文言文。章短小精悍,我根据教学大纲设计了以下几个目标:1、了解“序”,认识荔枝。2、夯实基础,准确掌握重点字、词、句的翻译。3、学习简洁而富于表现力的说明语言,学会赏析打比方、列数字等说明方法的作用。4、理解逻辑顺序的写作方法,学习条理清晰的说明顺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帷枇杷绡瓤醴酪
2.xx课文,同学们注意字音和停顿。
五年级语文上册荔枝图序长春版PPT教案
会计学
1
荔枝图序
白居易
你了解作者吗
白居易(772~846)
,字乐天,唐代大诗
人。曾官居太子少傅
,晚年自号香山居士
。他是新乐府运动的
倡导者,提出了“文
章合为时而著,歌诗
白 居
合为事而作”的观点易。墓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中出现的常见文 言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课文条理清晰的特点。 3. 了解荔枝的特色 4.读读背背,培养文言语感。
产地:巴峡间
形状:如帷盖
整体 树叶:如桂 花 如橘
局部:果实:如丹
朵:如葡萄 外 核:如枇杷
壳 :如红缯 膜:如红绡
瓤肉:如冰雪
浆液:如醴酪 内
仿《荔枝图序》的写法描写一 种水果或蔬菜
再见
Good-bye
你能正确读出下列字和词语吗
帷盖 wéi 缯 zēng 绡 xiāo 醴 lǐ 酪 lào 枇杷 pípá
自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 子。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
华如橘,春荣;
实如丹,夏熟
大略如彼此,其实过之
讨论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是一篇序言,作者写序的目的 是什么?
(2)作者在介绍荔枝的时候,介绍了荔 枝的哪些方面的情况?
《荔枝图序》教案
People are born for action, just like a fire always rises up, and a stone always falls.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荔枝图序》教案《荔枝图序》教案1教学目的:学习__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体会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有条理地说明事物。
教学设想:本课时教案设计力求探索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启学生的思维。
本堂课带给大家两个观念,一是方法点拨比知识教育更重要,二是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学习。
引导大家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开启学生思维。
教学过程:一、创设课堂教学环境:由杜牧《过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激趣导入。
荔枝是这样鲜美,很遗憾,今天我们不能品尝,可我们可以通过白居易为我们留下的《荔枝图序》来感受这人间美味。
二、出示板书:三、荔枝外壳有瘤状突起,果肉色白多汁,味甜美。
(摘自《学生辞海》)四、板书课题:《荔枝图序》白居易看见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研究:(1)序;(2)白居易;(3)教师讲述:顾况与白居易的故事。
(4)老师为什么知道得这么多呢?其实并不是老师记忆力强,老师只不过善于查资料。
资料的利用身边的资料:课本、字典、课外书等;向同学借资料;查图书馆资料;五、指导读课文: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的要求是:读通、读懂、读好。
六、学生读课文,抽学生点评。
教师指导读课文的要求:咬准字音。
七、指导学生读懂课文:(1)结合课文下注释读,不懂的字问同学,还不懂的划下来师生共同讨论。
(2)弄懂课文的主要内容。
(3)师生共同讨论:还有不懂的地方吗?赶快提出来,我们一起研究。
(4)大家都读懂了课文,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荔枝?(5)学生点评。
八、讨论为什么他给大家介绍得这样清楚呢?为什么他介绍得这样形象呢?学生讨论教师板书:按顺序;讲方法.九、设疑:大家反复读读,动动脑筋,有问题吗?十、同学们都喜欢吃水果,你给大家介绍一种你喜爱的水果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荔枝图序》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学习说明静物的写作方法。
2.培养独立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3.培养观察能力,领略荔枝的鲜美。
教学重点
疏通文意,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教学难点
培养观察能力,领略荔枝的鲜美。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启发法。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幻灯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课
1.课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想不想听?
一个北方人到南方做县官,下属送来一筐荔枝,县官拿起一个连皮带核吃了下去。
送荔枝的说,这皮和核是不能吃的。
县官知道自己漏了傻,但又不好意思
承认,便说:“这——你有所不知,《本草纲目》上说,荔枝连皮、核一起吃是清火的”。
那人问:“北方也有荔枝吗?”“有有有,漫山遍野都是。
”“那为什么杨贵妃吃荔枝要用驿马从南方运去呢?”“哦——,这个……唐代时还没有,就是因为贵妃娘娘爱吃,后来才到处引种。
”
2.咱们都是北方人,对荔枝都很陌生,今天就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来了解一下荔枝。
板题——《荔枝图序》播放手机典型的导学成果
二、新授
(一)赏读课文。
1.作者是如何树、叶、花、果的呢?请同学们按自学提示默读课文后完成任务。
(幻灯片出示自学提示)
学习提示:
(1)默读课文,用“单横线”划描写树形的句子;用“双横线”划出描写树叶的句子;用“虚线”划出描写花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果的句子,并读一读。
(2)从划线的内容来看,作者描写荔枝时哪部分内容是详写?
(3)你觉得那部分内容特别精彩?精彩在哪里?做好批注。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师:读一读、说一说描写荔枝树形、树叶、花朵、果实的句子。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分别用幻灯片演示荔枝树形、树叶、花朵、果实,图文对照,使学生对荔枝有更深的理解。
)
师:你觉得哪些句子特别精美?(重点指导的句子)
.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
.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生生交流补充,师相机补充,体会句子精妙之处。
如: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按一定顺序说明的方法。
)
师:齐读这几个句子。
师:如果我想在两三分钟之内把这几个句子背过,你能告诉我其中有什么诀窍?指导背诵。
(“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都是3个字加两个字,按时间顺序排列。
“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都是什么如什么,运用比喻和排比;顺序是从外到内。
“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顺序是一、二、三,色、香、味。
)
学生试背
(二)结合板书总结结说明方法
师:作者为什么能把荔枝介绍得这么生动呢?
1.(幻灯演示)
在对荔枝进行介绍的时候,作者运用了高超的摄影技巧,首先是一个远镜头
群山起做一片葱茏,这就是荔枝的产地(生长的环境)。
接着镜头推进,枝叶繁茂的荔枝树开花结果。
先从整体上介绍树形,再从细处介绍树叶、花朵、果实。
同时又按照冬春秋的时间顺序。
然后一个特写镜头定格在果实上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层层剥开荔枝依次介绍了果实的朵、核、壳、膜、瓤肉、浆液的形状、颜色和味道。
最后来一个花絮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介绍了荔枝离开本枝以后的变化
从整体到部分,从外到内,以及时间先后的顺序,遵循了荔枝的生长规律及其固有特色。
本文是一幅画上的的题词,又似一篇植物标本说明。
2.作者还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
唐代交通不发达,很多人只听说过而没有见过或品尝过荔枝,作者借助生活中常见的十种物体作比,有树形到树叶、花朵、果实;再具体详尽地重点介绍了果实的内核、外壳,果实壳内的薄膜,果实的肉质,果实的浆液等。
读者完全可以借助帷盖、桂、橘、丹、葡萄、枇杷、红缯、紫绡、冰雪、醴酪这十种可感知的东西,对荔枝获得具体而形象的感受。
使人如睹其容、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闻其香、如品其味。
真是可触可感呀!
3.再次通读全文感受一下。
三、练习
填空。
课文介绍荔枝时,按照顺序,如在介绍果实的具体情况时,先说,
再依次说到等;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如开头从
依次说到树的等。
四、总结
《荔枝图序》是一篇短小精悍介绍荔枝知识的文章。
教学内容不太难,但最有特色的是文章运用大量的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学生对荔枝有直观上的了解。
五、作业
仿效课文采用由整体到局部或由外到内的顺序,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写一种你熟悉的水果。
字数100字左右。
六、板书
荔枝图序
外形:产地、形状、叶、花(略)
果实:朵、核、壳、膜(详)由外到内
保鲜:(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