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20中考数学专项复习】:特殊三角形
2020新北师大中考数学,数与式+热点题型攻略+不等式+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
考点二 整式的运算 1.整式的加减 (1)同类项与合并同类项 所含的__字__母_相同,并且___相__同__字__母__的__指__数__也分别相同的单项式叫 做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合并的法则 是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合并后的系数,字母和字母的__指__数__不变. (2)去括号与添括号 ①括号前是“+”号,去掉括号和它前面的“+”号,括号里的各项 都不改变符号;括号前是“-”号,去掉括号和它前面的“-”号,括号里 的各项__都__改__变__符__号_.
同分分式的母运的算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即ac±bc=_a_±c__b_. 异分a母d±的b分c 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相加减,即ab±cd =____b_d___.
2.分式的乘除法 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做积的分子,分母的积做积的分母,即
a c ac b·d=__b_d__.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 式相乘,即ab÷cd=__ab_·__dc__=__ab_dc__.
考点三 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的定义及与整式乘法的关系 (1)_把__一__个__多__项__式__化__为__几__个__整__式__的__积__的__形__式_,这种运算就是因式分解. (2)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互逆运算. 2.因式分解的常用方法 (1)提公因式法 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都含有一个相同的因式,那么这个相同的因 式,就叫做公因式.
(3)约分的关键是确定分式的分子与分母中的_最__大__公__因__式__.确定最大 公因式的一般步骤是:当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先_因__式__分__解__,取系数 的_最__大__公__因__式__,相同字母(因式)的_最__低__次__幂______的积为最大公因式.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27特殊三角形(解析版)
特殊三角形考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2021·江苏苏州市)如图.在Rt ABC △中.90C ∠=︒.AF EF =.若72CFE ∠=︒.则B ∠=______.【答案】54°【分析】首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 =∠AEF .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得出∠A +∠AEF =∠CFE .求出∠A 的度数.最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B 的度数即可.【详解】∠ AF =EF .∠ ∠A =∠AEF .∠∠A +∠AEF =∠CFE=72°.∠ ∠A =36°.∠ ∠C =90°.∠A +∠B +∠C =180°.∠ ∠B =180°-∠A -∠C =54°.故答案为:54°.2.(2021·江苏南京市·中考真题)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BC BD ==.设ABC α∠=.则ADC ∠=______(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答案】11802α︒-【分析】由等腰的性质可得:∠ADB =1902ABD ︒-∠.∠BDC =1902CBD ︒-∠.两角相加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在∠ABD 中.AB =BD∠∠A =∠ADB =11(180)9022ABD ABD ︒-∠=︒-∠ 在∠BCD 中.BC =BD∠∠C =∠BDC =11(180)9022CBD CBD ︒-∠=︒-∠ ∠ABC ABD CBD α∠=∠+∠=∠ADC ADB CBD ∠=∠+∠ =11909022ABD CBD ︒-∠+︒-∠ =1180()2ABD CBD ︒-∠+∠ =11802ABC ︒-∠ =11802α︒- 故答案为:11802α︒-.3.(2021·四川资阳市·中考真题)将一张圆形纸片(圆心为点O )沿直径MN 对折后.按图1分成六等份折叠得到图2.将图2沿虚线AB 剪开.再将AOB 展开得到如图3的一个六角星.若75CDE ∠=︒.则OBA ∠的度数为______.【答案】135°【分析】利用折叠的性质.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详解】解:连接OC.EO由折叠性质可得:∠EOC=3603012︒=︒.EC=DC.OC平分∠ECD∠∠ECO=11(180275)15 22ECD∠=︒-⨯︒=︒∠∠OEC=180°-∠ECO-∠EOC=135°即OBA∠的度数为135°故答案为:135°4.(2021·山东中考真题)如图.在ABC中.ABC∠的平分线交AC于点D.过点D作//DE BC;交AB于点E.(1)求证:BE DE =;(2)若80,40A C ∠=︒∠=︒.求BDE ∠的度数.【答案】(1)见详解;(2)30BDE ∠=︒【分析】(1)由题意易得,ABD CBD CBD EDB ∠=∠∠=∠.则有ABD EDB ∠=∠.然后问题可求证; (2)由题意易得60ABC ∠=︒.则有30ABD CBD ∠=∠=︒.然后由(1)可求解.【详解】(1)证明:∠BD 平分ABC ∠.∠ABD CBD ∠=∠.∠//DE BC .∠CBD EDB ∠=∠.∠ABD EDB ∠=∠.∠BE DE =;(2)解:∠80,40A C ∠=︒∠=︒.∠18060ABC A C ∠=︒-∠-∠=︒.由(1)可得30ABD CBD BDE ∠=∠=∠=︒.5.(2020•台州)如图.已知AB =AC .AD =AE .BD 和CE 相交于点O .(1)求证:∠ABD ∠∠ACE ;(2)判断∠BO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分析】(1)由“SAS ”可证∠ABD ∠∠ACE ;(2)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D =∠ACE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C =∠ACB .可求∠OBC =∠OCB .可得BO =CO .即可得结论.【解答】证明:(1)∠AB =AC .∠BAD =∠CAE .AD =AE .∠∠ABD∠∠ACE(SAS);(2)∠BOC是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ABD∠∠ACE.∠∠ABD=∠ACE.∠AB=AC.∠∠ABC=∠ACB.∠∠ABC﹣∠ABD=∠ACB﹣∠ACE.∠∠OBC=∠OCB.∠BO=CO.∠∠BOC是等腰三角形.考点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6.(2021·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中考真题)如图.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4.C的半3P为AB边上一动点.过点P作C的切线PQ.切点为Q.则PQ的最小值为________.【答案】3【分析】连接OC和PC.利用切线的性质得到CQ∠PQ.可得当CP最小时.PQ最小.此时CP∠AB.再求出CP.利用勾股定理求出PQ即可.【详解】解:连接QC和PC.∠PQ和圆C相切.∠CQ∠PQ.即∠CPQ始终为直角三角形.CQ为定值.∠当CP最小时.PQ最小.∠∠ABC是等边三角形.∠当CP∠AB时.CP最小.此时CP∠AB.∠AB=BC=AC=4.∠AP=BP=2.∠CP22-3AC AP∠圆C的半径CQ3∠PQ22-=3.CP CQ故答案为:3.7.(2020•台州)如图.等边三角形纸片ABC的边长为6.E.F是边BC上的三等分点.分别过点E.F沿着平行于BA.CA方向各剪一刀.则剪下的∠DEF的周长是.【分析】根据三等分点的定义可求EF的长.再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即可求解.【解析】∠等边三角形纸片ABC的边长为6.E.F是边BC上的三等分点.∠EF=2.∠DE∠AB.DF∠AC.∠∠DEF是等边三角形.∠剪下的∠DEF的周长是2×3=6.故答案为:6.8.(2020•凉山州)如图.点P、Q分别是等边∠ABC边AB、BC上的动点(端点除外).点P、点Q以相同的速度.同时从点A、点B出发.(1)如图1.连接AQ、CP.求证:∠ABQ∠∠CAP;(2)如图1.当点P、Q分别在AB、BC边上运动时.AQ、CP相交于点M.∠QMC的大小是否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它的度数;(3)如图2.当点P、Q在AB、BC的延长线上运动时.直线AQ、CP相交于M.∠QMC的大小是否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它的度数.【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利用SAS 证明∠ABQ ∠∠CAP 即可;(2)先判定∠ABQ ∠∠CAP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AQ =∠ACP .从而得到∠QMC =60°;(3)先判定∠ABQ ∠∠CAP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AQ =∠ACP .从而得到∠QMC =120°.【解析】(1)证明:如图1.∠∠ABC 是等边三角形∠∠ABQ =∠CAP =60°.AB =CA .又∠点P 、Q 运动速度相同.∠AP =BQ .在∠ABQ 与∠CAP 中.{AB =CA∠ABQ =∠CPA AP =BQ. ∠∠ABQ ∠∠CAP (SAS );(2)点P 、Q 在AB 、BC 边上运动的过程中.∠QMC 不变.理由:∠∠ABQ ∠∠CAP .∠∠BAQ =∠ACP .∠∠QMC 是∠ACM 的外角.∠∠QMC =∠ACP +∠MAC =∠BAQ +∠MAC =∠BAC∠∠BAC =60°.∠∠QMC =60°;(3)如图2.点P 、Q 在运动到终点后继续在射线AB 、BC 上运动时.∠QMC 不变 理由:同理可得.∠ABQ ∠∠CAP .∠∠BAQ =∠ACP .∠∠QMC 是∠APM 的外角.∠∠QMC =∠BAQ +∠APM .∠∠QMC =∠ACP +∠APM =180°﹣∠P AC =180°﹣60°=120°.即若点P 、Q 在运动到终点后继续在射线AB 、BC 上运动.∠QMC 的度数为120°.考点3:直角三角形的性质9.(2020•衡阳)如图.在∠ABC 中.∠B =∠C .过BC 的中点D 作DE ∠AB .DF ∠AC .垂足分别为点E 、F .(1)求证:DE =DF ;(2)若∠BDE =40°.求∠BAC 的度数.【分析】(1)根据DE ∠AB .DF ∠AC 可得∠BED =∠CFD =90°.由于∠B =∠C .D 是BC 的中点.AAS 求证∠BED ∠∠CFD 即可得出结论.(2)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 =50°.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解答】(1)证明:∠DE ∠AB .DF ∠AC .∠∠BED =∠CFD =90°.∠D 是BC 的中点.∠BD =CD .在∠BED 与∠CFD 中.{∠BED =∠CFD∠B =∠CBD =CD. ∠∠BED ∠∠CFD (AAS ).∠DE =DF ;(2)解:∠∠BDE =40°.∠∠B=50°.∠∠C=50°.∠∠BAC=80°.10.(2020•泰安)小明将两个直角三角形纸片如图(1)那样拼放在同一平面上.抽象出如图(2)的平面图形.∠ACB与∠ECD恰好为对顶角.∠ABC=∠CDE=90°.连接BD.AB =BD.点F是线段CE上一点.探究发现:(1)当点F为线段CE的中点时.连接DF(如图(2)).小明经过探究.得到结论:BD∠DF.你认为此结论是否成立?.(填“是”或“否”)拓展延伸:(2)将(1)中的条件与结论互换.即:BD∠DF.则点F为线段CE的中点.请判断此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问题解决:(3)若AB=6.CE=9.求AD的长.【分析】(1)证明∠FDC+∠BDC=90°可得结论.(2)结论成立:利用等角的余角相等证明∠E=∠EDF.推出EF=FD.再证明FD=FC 即可解决问题.(3)如图3中.取EC的中点G.连接GD.则GD∠BD.利用(1)中即可以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解析】(1)如图(2)中.∠∠EDC=90°.EF=CF.∠DF=CF.∠∠FCD=∠FDC.∠∠ABC=90°.∠∠A+∠ACB=90°.∠BA=BD.∠∠A=∠ADB.∠∠ACB=∠FCD=∠FDC.∠∠ADB+∠FDC=90°.∠∠FDB=90°.∠BD∠DF.故答案为是.(2)结论成立:理由:∠BD∠DF.ED∠AD.∠∠BDC+∠CDF=90°.∠EDF+∠CDF=90°.∠∠BDC=∠EDF.∠AB=BD.∠∠A=∠BDC.∠∠A=∠EDF.∠∠A+∠ACB=90°.∠E+∠ECD=90°.∠ACB=∠ECD.∠∠A=∠E.∠∠E=∠EDF.∠EF=FD.∠∠E+∠ECD=90°.∠EDF+∠FDC=90°.∠FD =FC .∠EF =FC .∠点F 是EC 的中点.(3)如图3中.取EC 的中点G .连接GD .则GD ∠BD .∠DG =12EC =92. ∠BD =AB =6.在Rt∠BDG 中.BG =√DG 2+BD 2=√(92)2+62=152. ∠CB =152−92=3.在Rt∠ABC 中.AC =√AB 2+BC 2=√62+32=3√5.∠∠ACB =∠ECD .∠ABC =∠EDC .∠∠ABC ∠∠EDC .∠AC EC =BC CD. ∠3√59=3CD. ∠CD =9√55. ∠AD =AC +CD =3√5+9√55=24√55. 11.(2020•常德)已知D 是Rt∠ABC 斜边AB 的中点.∠ACB =90°.∠ABC =30°.过点D 作Rt∠DEF 使∠DEF =90°.∠DFE =30°.连接CE 并延长CE 到P .使EP =CE .连接BE .FP .BP .设BC 与DE 交于M .PB 与EF 交于N .(1)如图1.当D .B .F 共线时.求证:∠EB =EP ;(2)如图2.当D .B .F 不共线时.连接BF .求证:∠BFD +∠EFP =30°.【分析】(1)∠证明∠CBP 是直角三角形.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可得结论; ∠根据同位角相等可得BC ∠EF .由平行线的性质得BP ∠EF .可得EF 是线段BP 的垂直平分线.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PFE =∠BFE =30°;(2)如图2.延长DE 到Q .使EQ =DE .连接CD .PQ .FQ .证明∠QEP ∠∠DEC (SAS ).则PQ =DC =DB .由QE =DE .∠DEF =90°.知EF 是DQ 的垂直平分线.证明∠FQP ∠∠FDB (SAS ).再由EF 是DQ 的垂直平分线.可得结论.【解答】证明(1)∠∠∠ACB =90°.∠ABC =30°.∠∠A =90°﹣30°=60°.同理∠EDF =60°.∠∠A =∠EDF =60°.∠AC ∠DE .∠∠DMB =∠ACB =90°.∠D 是Rt∠ABC 斜边AB 的中点.AC ∠DM .∠BM BC =BD AB =12. 即M 是BC 的中点.∠EP =CE .即E 是PC 的中点.∠ED ∠BP .∠∠CBP =∠DMB =90°.∠∠CBP 是直角三角形.∠BE =12PC =EP ; ∠∠∠ABC =∠DFE =30°.∠BC ∠EF .由∠知:∠CBP =90°.∠BP ∠EF .∠EB=EP.∠EF是线段BP的垂直平分线.∠PF=BF.∠∠PFE=∠BFE=30°;(2)如图2.延长DE到Q.使EQ=DE.连接CD.PQ.FQ.∠EC=EP.∠DEC=∠QEP.∠∠QEP∠∠DEC(SAS).则PQ=DC=DB.∠QE=DE.∠DEF=90°∠EF是DQ的垂直平分线.∠QF=DF.∠CD=AD.∠∠CDA=∠A=60°.∠∠CDB=120°.∠∠FDB=120°﹣∠FDC=120°﹣(60°+∠EDC)=60°﹣∠EDC=60°﹣∠EQP=∠FQP.∠∠FQP∠∠FDB(SAS).∠∠QFP=∠BFD.∠EF是DQ的垂直平分线.∠∠QFE=∠EFD=30°.∠∠QFP+∠EFP=30°.∠∠BFD+∠EFP=30°.考点4: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12.(2021·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中考真题)如图.ABC中.∠=︒==.将ADE沿DE翻折.使点A与点B重合.则CE的长为90,8,6ACB AC BC()A.198B.2C.254D.74【答案】D【分析】先在RtABC中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B=10.再利用折叠的性质得到AE=BE.AD=BD=5.设AE=x.则CE=AC-AE=8-x.BE=x.在Rt∠BCE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到x2=62+(8-x)2.解得x.可得CE.【详解】解:∠∠ACB=90°.AC=8.BC=6.∠AB22AC BC+∠∠ADE沿DE翻折.使点A与点B重合.∠AE=BE.AD=BD=12AB=5.设AE=x.则CE=AC-AE=8-x.BE=x.在Rt∠BCE中∠BE2=BC2+CE2.∠x2=62+(8-x)2.解得x=25 4.∠CE=2584-=74.故选:D.。
中考复习特殊三角形
中考复习特殊三角形中考对于每一位初中生来说都是一次重要的挑战,而数学中的特殊三角形更是考点中的重点。
特殊三角形包括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复习这些特殊三角形的知识。
一、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是指至少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
相等的两条边称为这个三角形的腰,另一边称为底边。
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1、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
(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3)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
2、判定(1)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2)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在解题中,我们常常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来求解角度、边长等问题。
例如,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80°,那么底角的度数就可以通过“(180°顶角)÷ 2”来计算,即(180° 80°)÷ 2 = 50°。
二、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又称正三角形,为三边相等的三角形,其三个内角相等,均为 60°。
1、性质(1)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
(2)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且均为 60°。
(3)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三条对称轴。
2、判定(1)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有一个角是 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建筑设计中,利用等边三角形的稳定性可以增强结构的牢固性。
三、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是一个角为直角的三角形。
直角所对的边称为斜边,其余两边称为直角边。
1、性质(1)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
(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
【数学】初中数学中的特殊三角形、特殊四边形中重要知识点总结
【数学】初中数学中的特殊三角形、特殊四边形中重要知识点总结01特殊三角形一、等腰三角形1、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的重合(“三线合一”)(3)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
(两条腰上的中线相等,两条腰上的高相等)(4)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两条腰的距离相等。
(5)等腰三角形的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等于顶角的一半(6)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可用等面积法证)(7)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3、判定:在同一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等角对等边)。
二、等边三角形1、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又叫做正三角形。
(注意:若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则说这个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而一般不称这个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2、性质:⑴等边三角形的内角都相等,且均为60度。
⑵等边三角形每一条边上的中线、高线和每个角的角平分线互相重合。
⑶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对称轴是每条边上的中线、高线或所对角的平分线所在直线。
3、判定:⑴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⑵三个内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⑶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⑷有两个角等于60度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三、直角三角形全等1、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有5种:(1)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2)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3)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4)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5)斜边及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HL)2、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有一个内角等于30o,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4、垂直平分线: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
北师大版初二 数学 第一单元 三角形中特殊三角形的性质 复习
教学目标 要求熟悉并掌握第一章三角形及线段、角平分线的性质,并会灵活应用教学重点 第一章的直角三角形,等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的性质 教学难点三角形性质与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的综合应用教学准备 讲义教学过程课前回顾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3、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4、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5、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画图方法、角平分线的画图方法 错题重现2、(2013初二上期中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A 为第一象限内一点,线段OA 与x 轴正半轴的夹角为30度,点B 在坐标轴上,且使得△AOB 为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点B 有 ( )A .4个B .5个C .6个D .7个4、(2012初一下期中人大附中)在等腰ABC ∆中,AB AC =,一腰中线BD 将三角形周长分为15和21两部分,则这个三角形的底边长为__________知识详解一、主要知识点1、 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SS,SAS,ASA,AAS,证直角三角形全等除上述外还有HL)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等腰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点。
等边对等角;等角对等边;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三线合一)3、等边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点。
判定: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两个叫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边相等,三个角都是60°。
4、反证法: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推导出与定义、公理、已证定理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从而证明命题的结论一定成立。
这种证明方法称为反证法二、重点例题分析例1:如下图,在△ABC中,∠B=90°,M是AC上任意一点(M与A不重合)MD⊥BC,交∠ABC的平分线于点D,求证:MD=M A.例2 如右图,已知△ABC和△BDE都是等边三角形,求证:AE=CD.例3:如图:已知AB=AE,BC=ED,∠B=∠E,AF⊥CD,F为垂足,求证: ① AC=AD;②CF=DF。
北师大版数学[中考总复习: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北师大版数学中考总复习重难点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中考总复习:全等三角形—知识讲解【考纲要求】1.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3. 善于发现和利用隐含的等量元素,如公共角、公共边、对顶角等,灵活选择适当的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基本概念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要点诠释: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相等;对应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2)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4)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考点二、灵活运用定理三角形全等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这不仅因为全等三角形有很多重要的角相等、线段相等的特征,还在于全等三角形能把已知的线段相等、角相等与未知的结论联系起来.应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别方法注意以下几点:1. 条件充足时直接应用判定定理要点诠释:在证明与线段或角相等的有关问题时,常常需要先证明线段或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种情况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比较充分,只要认真观察图形,结合已知条件分析寻找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即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2. 条件不足,会增加条件用判定定理要点诠释:此类问题实际是指条件开放题,即指题中没有确定的已知条件或已知条件不充分,需要补充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解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执果索因,逆向思维,即从求证入手,逐步分析,探索结论成立的条件,从而得出答案.3. 条件比较隐蔽时,可通过添加辅助线用判定定理要点诠释:在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当边或角的关系不明显时,可通过添加辅助线作为桥梁,沟通边或角的关系,使条件由隐变显,从而顺利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别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常见的几种辅助线添加:①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②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③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④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⑤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使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之类的题目.【典型例题】类型一、全等三角形1.如图,BD、CE分别是△ABC的边AC和AB上的高,点P在BD的延长线上,BP=AC,点Q在CE 上,CQ=AB.求证:(1)AP=AQ;(2)AP⊥AQ.【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问题.【答案与解析】证明:(1)∵BD、CE分别是△ABC的边AC和AB上的高,∴∠1+∠CAE=90°,∠2+∠CAE=90°.∴∠1=∠2,∵在△AQC和△PAB中,∴△AQC≌△PAB.∴ AP=AQ.(2)∵ AP=AQ,∠QAC=∠P,∵∠PAD+∠P=90°,∴∠PAD+∠QAC=90°,即∠PAQ=90°.∴AP⊥AQ.【总结升华】在确定全等条件时,注意隐含条件的寻找.举一反三:【变式】(2015•永州)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90°,BC=DC.延长AD到E点,使DE=AB.(1)求证:∠ABC=∠EDC;(2)求证:△ABC≌△EDC.【答案与解析】(1)证明:在四边形ABCD中,∵∠BAD=∠BCD=90°,∴90°+∠B+90°+∠ADC=360°,∴∠B+∠ADC=180°,又∵∠CDE+∠ADC=180°,∴∠ABC=∠CDE,(2)连接AC,由(1)证得∠ABC=∠CDE,在△ABC和△EDC中,,∴△ABC≌△EDC(SAS).类型二、灵活运用定理2.如图,已知AD为△ABC的中线,且∠1=∠2,∠3=∠4,求证:BE+CF>EF.【思路点拨】将所求的线段转移到同一个或相关联的三角形中进行求解.【答案与解析】证明:延长ED至M,使DM=DE,连接 CM,MF,在△BDE和△CDM中,∴△BDE≌△CDM(SAS).∴BE=CM.又∵∠1=∠2,∠3=∠4 ,∠1+∠2+∠3+∠4=180°,∴∠3+∠2=90°,即∠EDF=90°,∴∠FDM=∠EDF =90°.在△EDF和△MDF中∴△EDF≌△MDF(SAS),∴EF=MF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在△CMF中,CF+CM>MF(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BE+CF>EF.【总结升华】当涉及到有以线段中点为端点的线段时,可通过延长加倍此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使题中分散的条件集中.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AD是△ABC的中线,BE交AC于E,交AD于F,且AE=EF. 求证:AC=BF.【答案】证明:延长AD到H,使得DH=AD,连结BH,∵ D为BC中点,∴ BD=DC,在△ADC和△HDB中,∴△ADC≌△HDB(SAS),∴ AC=BH, ∠H=∠HAC,∵ EA=EF,∴∠HAE=∠AFE,又∵∠BFH=∠AFE,∴ BH=BF,∴ BF=AC.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平分∠BAD,AB>AD,试判断AB-AD与CD-CB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三角形中大边对应大角的关系.【答案与解析】AB-AD>CD-CB;证明:在AB上取一点E,使得AE=AD,连结CE.∵AC平分∠BAD,∴∠1=∠2.∵在△ACE和△ACD中,∴△ACE≌△ACD.∴CD=CE.∵在△BCE中,BE>CE-CB,即AB-AE>CE-CB,∴AB-AD>CD-CB.【总结升华】本题也可以延长AD到E,使得AE=AB,连结CE.涉及几条线段的大小关系时,用“截长补短”法构造全等三角形是常用的方法.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B>AC,AD是∠BAC的平分线,M是AD上任意一点,求证:MB-MC<AB-AC.【答案】证明:∵AB>AC,在AB上截取AE=AC,连接ME.在△MBE中,MB-ME<BE(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在△AMC和△AME中,∴△AMC≌△AME(SAS).∴MC=M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又∵BE=AB-AE,∴BE=AB-AC,∴MB-MC<AB-AC.4.如图,在△ABC中,∠ABC=60°,AD、CE分别平分∠BAC、∠ACB,求证:AC=AE+CD.【思路点拨】在AC上取AF=AE,连接OF,即可证得△AEO≌△AFO,得∠AOE=∠AOF;再证得∠COF=∠COD,则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AAS 即可证△FOC ≌△DOC ,可得DC=FC ,即可得结论.【答案与解析】在AC 上取AF=AE ,连接OF ,∵AD 平分∠BAC 、 ∴∠EAO=∠FAO ,在△AEO 与△AFO 中,∵AE AF EAO FAO AO AO =⎧⎪=⎨⎪=⎩∠∠类型三、综合运用5 (2015•泰安)如图,△ABC 是直角三角形,且∠ABC=90°,四边形BCDE 是平行四边形,E 为AC 中点,BD 平分∠ABC ,点F 在AB 上,且BF=BC .求证:(1)DF=AE ;(2)DF ⊥AC .【思路点拨】(1)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写出结论.(2)要证明以上结论,需创造一些条件,首先可从△ABC中分出一部分使得与△ACF的面积相等,则过A作AM∥FC交BC于M,连接DM、EM,就可创造出这样的条件,然后再证其它的面积也相等即可.【答案与解析】证明:(1)延长DE交AB于点G,连接AD.∵四边形BCDE是平行四边形,∴ED∥BC,ED=BC.∵点E是AC的中点,∠ABC=90°,∴AG=BG,DG⊥AB.∴AD=BD,∴∠BAD=∠ABD.∵BD平分∠ABC,∴∠ABD=∠BAD=45°,即∠BDE=∠ADE=45°.又BF=BC,∴BF=DE.∴在△AED与△DFB中,,∴△AED≌△DFB(SAS),∴AE=DF,即DF=AE;(2)设AC与FD交于点O.∵由(1)知,△AED≌△DFB,∴∠AED=∠DFB,∴∠DEO=∠DFG.∵∠DFG+∠FDG=90°,∴∠DEO+∠EDO=90°,∴∠EOD=90°,即DF⊥AC.【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在判定三角形全等时,关键是选择恰当的判定条件. 举一反三:【变式】如图,△ABC 和△A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DAE=90°,四边形ACDE 是平行四边形,连结CE 交AD 于点F ,连结BD 交CE 于点G ,连结BE. 下列结论中:① CE=BD ; ② △AD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③ ∠ADB=∠AEB ; ④ CD·AE=EF·CG;一定正确的结论有(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D.6.如图,已知△ABC.(1)请你在BC 边上分别取两点D 、E(BC 的中点除外),连结AD 、AE ,写出使此图中只存在两对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的相应条件,并表示出面积相等的三角形;(2)请你根据使(1)成立的相应条件,证明AB+AC >AD+AE .【思路点拨】考查了三角形面积的求法,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以及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本题(2)中通过构建全等三角形将已知和所求条件转化到相关的三角形中是解题的关键.【答案与解析】 A B C D EF G(1)令BD=CE≠DE,有△ABD和△ACE,△ABE和△ACD面积相等.(2)取DE的中点O,连结AO并延长到F点,使得FO=AO,连结EF,CF.在△AD0和△FEO中,又∠AOD=∠FOE,DO=EO,可证△ADO≌△FEO.所以AD=FE.因为BD=CE,DO=EO,所以BO=CO.同理可证△ABD≌△FCO,所以AB=FC.延长AE交CF于G点,在△ACG中,AC+CG>AE+EG,在△EFG中,EG+FG>EF,可推得AC+CG+EG+FG>AE+EG+EF,即AC+CF>AE+EF,所以AB+AC>AD+AE.【总结升华】正确构造全等和利用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是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①的位置时,求证:DE=AD+BE;(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②的位置时,求证:DE=AD-BE;(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③的位置时,试问:DE、AD、BE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答案】(1)证明:∵∠ACD+∠BCE=90°∠DAC+∠ACD=90°,精品文档用心整理∴∠DAC=∠BCE.又AC=BC,∠ADC=∠BEC=90°,∴△ADC≌△CEB.∴CD=BE,AD=CE.∴DE=CE+CD=AD+BE.(2)证明:∵∠ACD+∠BCE=90°∠DAC+∠ACD=90°,∴∠DAC=∠BCE.又AC=BC,∠ADC=∠BEC=90°,∴△ADC≌△CEB.∴CD=BE,AD=CE.∴DE=AD-BE.(3)证明:∵∠ACD+∠BCE=90°∠DAC+∠ACD=90°,∴∠DAC=∠BCE.又AC=BC,∠ADC=∠BEC=90°,∴△ADC≌△CEB.∴CD=BE,AD=CE.∴DE=BE-AD.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中考数学一轮教材梳理复习课件:第20课特殊三角形
首页
下一页
(1)如图 1,求证:AD=AE;
证明:∵AB=AC,∴∠B=∠C.
AB=AC, 在△ABD 和△ACE 中,∠B=∠C,
BD=CE,
∴△ABD≌△ACE(SAS). ∴AD=AE.
首页
下一页
(2)如图 2,当∠DAE=∠C=45°时,过点 B 作 BF∥AC
交 AD 的延长线于点 F,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
首页
下一页
3.(2020·甘孜)如图,等腰△ABC 中,点 D,E 分别在
腰 AB,AC 上,添加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BE≌△ACD
的是( B )
A.AD=AE
B.BE=CD
C.∠ADC=∠AEB D.∠DCB=∠EBC
首页
下一页
二、填空题 4.(2020·岳阳)如图,在 Rt△ABC 中,CD 是斜边 AB 上的中线,∠A=20°,则∠BCD=___7_0___°.
△ABE,△ACD,△DAE,△DBF.
首页
下一页
பைடு நூலகம்
(3)判定:
①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③有一个 60°角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首页
下一页
2.(1)如图,在等边三角形 ABC 中,若 AB=2,则等 边三角形 ABC 的面积是_____3___.
(2)下列条件中,不能得到等边三角形的是( B ) A.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 B.有两外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C.两内角是 60°的三角形 D.一内角为 60°的等腰三角形
首页
下一页
3.(1)如图,在 Rt△ABC 中,∠ACB=90°,若 AC=
4,BC=3,则 AB=__5___.若∠A=30°,且 CD⊥AB,
2020北师大版数学中考知识点梳理 第16讲 等腰、等边及直角三角形
第16讲等腰、等边及直角三角形知识点一:等腰和等边三角形关键点拨与对应举例1.等腰三角形(1)性质①等边对等角:两腰相等,底角相等,即AB=AC ∠B=∠C;②三线合一: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③对称性: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直线AD是对称轴.(2)判定①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②等角对等边:即若∠B=∠C,则△ABC是等腰三角形.(1)三角形中“垂线、角平分线、中线、等腰”四个条件中,只要满足其中两个,其余均成立. 如:如左图,已知AD⊥BC,D为BC的中点,则三角形的形状是等腰三角形.失分点警示:当等腰三角形的腰和底不明确时,需分类讨论. 如若等腰三角形ABC的一个内角为30°,则另外两个角的度数为30°、120°或75°、75°.2.等边三角形(1)性质①边角关系:三边相等,三角都相等且都等于60°.即AB=BC=AC,∠BAC=∠B=∠C=60°;②对称性: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三条高线(或角平分线或中线)所在的直线是对称轴.(2)判定①定义: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三个角都相等(均为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任一内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即若AB=AC,且∠B=60°,则△ABC是等边三角形.(1)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所以等边三角形也满足“三线合一”的性质.(2)等边三角形有一个特殊的角60°,所以当等边三角形出现高时,会结合直角三角形30°角的性质,即BD=1/2AB.例:△ABC中,∠B=60°,AB=AC,BC=3,则△ABC的周长为9.知识点二:角平分线和垂直平分线3.角平分线(1)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即若∠1 =∠2,PA⊥OA,PB⊥OB,则PA=PB.(2)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角平分线上.例:如图,△ABC中,∠C=90°,∠A=3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交AB于E,CD=2,则AC=6.4.垂直平分线图形(1)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端点距离相等.即若OP垂直且平分AB,则PA=PB.(2)判定:到一条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知识点三: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5.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两锐角互余.即∠A+∠B=90°;(2) 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若∠B=30°则AC=12AB;(3)斜边上的中线长等于斜边长的一半.即若CD是中线,则CD=12AB.(4)勾股定理: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1)直角三角形的面积S=1/2ch=1/2ab(其中a,b为直角边,c为斜边,h是斜边上的高),可以利用这一公式借助面积这个中间量解决与高相关的求长度问题.(2)已知两边,利用勾股定理求21P COBAPCO BADABC abc6.直角三角形的判定(1)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即若∠C=90°,则△ABC是Rt△;(2) 如果三角形一条边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即若AD=BD=CD,则△ABC是Rt△(3)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若a2+b2=c2,则△ABC是Rt△.长度,若斜边不明确,应分类讨论.(3)在折叠问题中,求长度,往往需要结合勾股定理来列方程解决.DABC abc。
2023年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题复习-特殊三角形问题(二次函数综合)【有答案】
2023年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题复习-特殊三角形问题(二次函数综合)1.综合与探究如图,抛物线2y ax bx c =++经过()1,0A -,()3,0B ,()0,3C 三点,与y 轴交于点C ,作直线BC .(1)求抛物线和直线BC 的函数解析式.(2)D 是直线BC 上方抛物线上一点,求BDC 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点D 的坐标.(3)在抛物线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以点P ,B ,C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2y ax x m =++(a ≠0)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C 两点,与y 轴交于点B ,其中点B 坐标为(0,-4),点C 坐标为(2,0).(1)求此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2)点D 是直线AB 下方抛物线上一个动点,连接AD 、BD ,探究是否存在点D ,使得△ABD 的面积最大?若存在,请求出点D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点P 为该抛物线对称轴上的动点,使得△P AB 为直角三角形,请求出点P 的坐标.3.已知,如图,抛物线2y x bx c =-++经过直线3y x =-+与坐标轴的两个交点A ,B ,此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C ,抛物线的顶点为D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设点Q 是线段AB 上的动点,作QM x ⊥轴交抛物线于点M ,求线段QM 长度的最大值;(3)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N 使ADN △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确定点N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已知抛物线2y ax bx c =++与x 轴交于()2,0A -、()6,0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0,3C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点P 在直线BC 下方的抛物线上,连接AP 交BC 于点M ,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l ,垂线l 交BC 于点E ,AD ∥垂线l ,求证ADM PEM ∽;当PM AM 最大时,求点P 的坐标及PM AM的最大值; (3)在(2)的条件下,在l 上是否存在点D ,使BCD 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D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如图,已知抛物线2y x bx c =++与x 轴交于点1,0A 和点()3,0B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M 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点Q 在x 轴下方的抛物线上,当MAQ 是以AQ 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时,求点M 的坐标.6.如图,抛物线223y ax x =++与x 轴的一个交点是()3,0A ,与y 轴交于B 点,点P 在拋物线上.(1)求a 的值;(2)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交直线AB 于点E ,设点P 的横坐标为(03)m m <<,PE l =,求l 关于m 的函数关系式;(3)当PAB 是直角三角形时,求点P 的坐标.7.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2143y x bx =-++经过()13A -,,与y 轴交于点C ,经过点C 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另一点()6,E m ,点M 为抛物线的顶点,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 轴交于点D .(1)求直线CE的解析式;(2)如图2,点P为直线CE上方抛物线上一动点,连接PC,PE,当PCE的面积最大时,求点P的坐标以及PCE 面积的最大值;(3)如图3,将点D右移一个单位到点N,连接AN,将(1)中抛物线沿射线NA平移得到新抛物线y',y'经过点N,y'的顶点为点G,在新抛物线y'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H,使得MGH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H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0,,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2=-++的图象与坐标轴相交于A、B、C三点,其中A点坐标为()y x bx cB 点坐标为10,,连接AC、BC.动点P从点A出发,在线段AC个单位长度向点C做匀速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B出发,在线段BA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向点A做匀速运动,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随之停止运动,连接PQ,设运动时间为t秒.(1)求b、c的值.(2)在P、Q运动的过程中,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BCPQ的面积最小,最小值为多少?(3)在线段AC上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M,使MPQ是以点P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9.如图,已知直线y =x +3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B ,抛物线2y x bx c =-++经过A 、B 两点,与x 轴交于另一个点C ,对称轴与直线AB 交于点E ,抛物线顶点为D .(1)点A 的坐标为 ,点B 的坐标为 .(2)①求抛物线的解析式;② 点M 是抛物线在第二象限图象上的动点,是否存在点M ,使得△MAB 的面积最大?若存在,请求这个最大值并求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点P 从点D 出发,沿对称轴向下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当t 为何值时,以P 、B 、C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t 值.10.如图,抛物线1C :()2120y ax ax a =+>与x 轴交于点A ,顶点为点P .(1)直接写出抛物线1C 的对称轴是______,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顶点P 的坐标______;(2)把抛物线1C 绕点(),0M m 旋转180°得到抛物线2C (其中0m >),抛物线2C 与x 轴右侧的交点为点B ,顶点为点Q .②在①的条件下,是否存在ABP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a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1.如图,关于x 的二次函数y =x 2+bx +c 的图象与x 轴交于点A (1,0)和点B ,与y 轴交于点C (0,3),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 轴交于点D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有一个点M 从点A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在AB 上向点B 运动,另一个点N 从点D 与点M 同时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运动,当点M 到达点B 时,点M 、N 同时停止运动,问点M 、N 运动到何处时,△MNB 面积最大,试求出最大面积.(3)在y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PBC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2.如图,抛物线212y ax x c =-+的图象与x 轴交点为A 和B ,与y 轴交点为()0,3D ,与直线23y x =--交点为A 和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在直线23y x =--上是否存在一点M ,使得ABM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如果存在,求出点M 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若点E 是x 轴上一个动点,把点E 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点F ,点F 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点G ,点G 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点H ,若四边形EFGH 与抛物线有公共点,请直接写出点E 的横坐标E x 的取值范围.。
九年及数学中考专题(数与代数)-第七讲《三角形(三)》课件(北师大版)-202004
BC=10米,AC=6 10 米; 3、提示:延长AD交BC于点M. 4、△ADE为等边三角形.
第七讲 三角形(三)
一.复习目标
•复习等腰(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以及底边上的高、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三 线合一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二.知识要点
1.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腰、底边、等腰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 (2)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 (3)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和顶角
三.典型例题
例3 如图,在等腰直角△ABC中,AD为斜边E、F点, 连结EF与AD相交于G,试问:你能确定∠AED和∠AGF的
大小关系吗?
分析与结论:依题意有△ADE≌ △FDC,△EDF为等腰直角 三角形,又∵∠AED=∠AEF+∠DEG,∠AGF=∠AEF+ ∠EAG,事实上∠EAG与∠DEG都等于450,故∠AED= ∠AGF.
三.典型例题
例2 如图,在△ABC中,AC=BC,∠ACB=90 °,
D=是1ABCD上,一求点证,:ABED⊥是B∠DA的B延C的长角线平于分E,线又. AE 2
分析:∠ABC的角平分线与AE边上的高重合,故可
作辅助线补全图形,构造出全等三角形.
A
ED
F
C
B
三.典型例题
证明:∵ AE⊥BD ∴ ∠EAD+∠EDA=90° ∵ ∠ACB=90° ∴ ∠BDC+∠BEC=90 ° ∵ ∠ADE=∠BDC ∴ ∠EAD=∠CBD ∵ AC=BC,∠ACF=∠ACB=90 ° ∴ △ACF≌ △BCD 1 ∴ AF=BD ∵ AE=2 BD, ∴ AE=EF ∵ ∠AEB=∠BEF=90 °,BE=BE ∴ △BEA≌ △BEF ∴ ∠ABE=∠FBE 即BD是∠ABC的角平分线
2020数学中考备考-第17讲 特殊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例2]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C上,DE∥AB,过点E作 EF⊥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 (1)求∠F的度数;
在Rt△ADC中,∠ADC=90°,CD=AB=3,AD=1.5π,
∴ AC= 32 ( 3 π)2 = 3 4 π2 ,
2
2
故选C.
5.(2019广安)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 cm,13 cm,其周长为 32 cm.
解 析 : 由 题 意 , 知 应 分 两 种 情 况 :(1) 当 腰 长 为 6 cm 时 , 三 角 形 三 边 长 为 6,6,13,6+6<13,不能构成三角形;(2)当腰长为13 cm时,三角形三边长为 6,13,13, ∴周长为2×13+6=32 cm.
思路点拨:(1)根据平行线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质可得∠EDC=∠B=6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 理即可求解; 解:(1)∵△ABC是等边三角形,∴∠B=60°, ∵DE∥AB,∴∠EDC=∠B=60°, ∵EF⊥DE,∴∠DEF=90°, ∴∠F=90°-∠EDC=30°.
(2)若CD=2,求DF的长. 思路点拨:(2)易证△EDC是等边三角形,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 解:(2)∵∠ACB=60°,∠EDC=60°, ∴△EDC是等边三角形. ∴ED=DC=2, ∵∠DEF=90°,∠F=30°, ∴DF=2DE=4.
规范解答:
证明:∵AD∥BC, ∴∠EAO=∠FCO,
【北师大版2020中考数学专项复习】:几何综合题
【北师大版2020中考数学专项复习】:几何综合问题【中考展望】几何综合题是中考试卷中常见的题型,大致可分为几何计算型综合题与几何论证型综合题,它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几何知识的能力.这类题型在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试卷中占有相当的分量,不仅有选择题、填空题、几何推理计算题以及代数与几何的综合计算题,还有更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探究性的问题、方案设计的问题等等.主要特点是图形较复杂,覆盖面广、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题设和结论之间的关系较隐蔽,常常需要添加辅助线来解答.几何综合题的呈现形式多样,如折叠类型、探究型、开放型、运动型、情景型等,背景鲜活,具有实用性和创造性,考查方式偏重于考查考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几何为主的综合题常常在一定的图形背景下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证明线段、角的数量关系(包括相等、和、差、倍、分及比例关系等);2、证明图形的位置关系(如点与线、线与线、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3、几何计算问题;4、动态几何问题等.【方法点拨】一、几何计算型综合问题,常常涉及到以下各部分的知识:1、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2、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的性质;3、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函数;4、平行四边形的性质;5、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6、垂径定理,切线的性质,与正多边形有关的计算;7、弧长公式与扇形面积公式.二、几何论证型综合题的解答过程,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图形的直观提示,注意观察、分析图形,把复杂的图形分解成几个基本图形,通过添加辅助线补全或构造基本图形;2、注意分析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发展条件,为解题创造条件打好基础,要由已知联想经验,由未知联想需要,不断转化条件和结论来探求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3、要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几何证明问题,运用方程的思想解决几何计算问题,还要灵活运用 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方程等思想来解决问题.【典型例题】类型一、动态几何型问题1.已知正方形中,为对角线上一点,过点作交于,连接,为中点,连接.(1)直接写出线段与的数量关系;(2)将图1中绕点逆时针旋转,如图2所示,取中点,连接,你在(1)中得到的结论是否发生变化?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3)将图1中绕点旋转任意角度,如图3所示,再连接相应的线段,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不要求证明)【思路点拨】本题的核心条件就是G 是中点,中点往往暗示很多的全等关系,如何构建一对我们想要的全等三角形就成为了分析的关键所在.连接AG 之后,抛开其他条件,单看G 点所在的四边形ADFE ,我们会发现这是一个梯形,于是根据我们在第一讲专题中所讨论的方法,自然想到过G 点做AD,EF 的垂线.于是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出现了.第三问在△BEF 的旋转过程中,始终不变的依然是G 点是FD 的中点.可以延长一倍EG 到H ,从而构造一个和EFG 全等的三角形,利用BE=EF 这一条件将全等过渡.要想办法证明三角形ECH 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就需要证明三角形EBC 和三角形CGH 全等,利用角度变换关系就可以得证了.【答案与解析】ABCD E BD E EF BD ⊥BC F DF G DF EG CG ,EG CG BEF ∆B 45︒DF G EG CG ,BEF ∆B 图3图2 图1F EA B C D A B C D E FG GF E DC BA(1)(2)(1)中结论没有发生变化,即.证明:连接,过点作于,与的延长线交于点.在与中,∵,∴.∴.在与中,∵, ∴.∴在矩形中,在与中,∵, ∴.∴.∴(3)(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CG EG =CG EG =AG G MN AD ⊥M EF N DAG ∆DCG ∆AD CD ADG CDG DG DG =∠=∠=,,DAG DCG ∆∆≌AG CG =DMG ∆FNG ∆DGM FGN FG DG MDG NFG ∠=∠=∠=∠,,DMG FNG ∆∆≌MG NG =AENM AM EN =Rt AMG ∆Rt ENG ∆AM EN MG NG ==,AMG ENG ∆∆≌AG EG =EG CG =MN图2A BC D E F G【总结升华】本题是一道典型的从特殊到一般的图形旋转题.从旋转45°到旋转任意角度,要求讨论其中的不变关系.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如图(1),射线射线,是它们的公垂线,点、分别在、 上运动(点与点不重合、点与点不重合),是边上的动点(点与、不重合), 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且.(1)求证:∽;(2)如图(2),当点为边的中点时,求证:;(3)设,请探究:的周长是否与值有关?若有关,请用含有的代数式表示 的周长;若无关,请说明理由.【答案】 (1)证明:∵,∴.∴.又∵,∴.∴.∴∽.(2)证明:如图,过点作,交于点,G图3F E ABCD//AM BN AB D C AM BN D A C B E AB E A B EC DE ⊥a AB DE AD ==+ADE ∆BEC ∆E AB CD BC AD =+m AE =BEC ∆m m BEC∆EC DE ⊥︒=∠90DEC ︒=∠+∠90BEC AED ︒=∠=∠90B A ︒=∠+∠90EDA AED EDA BEC ∠=∠ADE ∆BEC ∆E EF BC //CD F∵是的中点,容易证明. 在中,∵ ,∴ . ∴ . ∴ .(3)解:的周长,.设,则.∵ ,∴ .即.∴ . 由(1)知∽,∴ . ∴ 的周长的周长. ∴ 的周长与值无关.2.在△ABC 中,∠ACB=45º.点D (与点B 、C 不重合)为射线BC 上一动点,连接AD ,以AD为一E AB )(21BC AD EF +=DEC Rt ∆CF DF =CD EF 21=)(21BC AD +CD 21=CD BC AD =+AED ∆DE AD AE ++=m a +=m a BE -=x AD =x a DE -=︒=∠90A 222AD AE DE +=22222x m x ax a +=+-am a x 222-=ADE ∆BEC ∆的周长的周长BEC ∆∆ADE BEAD =m a a m a --=222a m a 2+=BEC ∆⋅+=m a a 2ADE ∆a 2=BEC ∆m边且在AD 的右侧作正方形ADEF .(1)如果AB=AC .如图①,且点D 在线段BC 上运动.试判断线段CF 与BD 之间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如果AB ≠AC ,如图②,且点D 在线段BC 上运动.(1)中结论是否成立,为什么?(3)若正方形ADEF 的边DE 所在直线与线段CF 所在直线相交于点P ,设AC =,,CD=,求线段CP 的长.(用含的式子表示)【思路点拨】(1)由题干可以发现,正方形中四条边的垂直关系是不动的,于是利用角度的互余关系进行传递,就可以得解.(2)是典型的从特殊到一般的问法,那么思路很简单,就是从一般中构筑一个特殊的条件就行,和上题一样找AC 的垂线,就可以变成第一问的条件,然后一样求解.(3)D 在BC 之间运动和它在BC 延长线上运动时的位置是不一样的,所以已给的线段长度就需要分情况去考虑到底是4+X 还是4-X.分类讨论之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即可求出CP.【答案与解析】(1)结论:CF ⊥BD ;证明如下:AB=AC ,∠ACB =45º,∴∠ABC=45º.由正方形ADEF 得 AD=AF ,∵∠DAF=∠BAC =90º,∴∠DAB=∠FAC ,∴△DAB ≌△FAC , ∴∠ACF=∠ABD .∴∠BCF=∠ACB+∠ACF= 90º.即 CF ⊥BD .(2)CF ⊥BD .(1)中结论仍成立.理由是:过点A 作AG ⊥AC 交BC 于点G ,∴AC=AG可证:△GAD ≌△CAF ∴∠ACF=∠AGD=45º∠BCF=∠ACB+∠ACF= 90º. 即CF ⊥BD3 BC xx(3)过点A 作AQ ⊥BC 交CB 的延长线于点Q ,①点D 在线段BC 上运动时,∵∠BCA=45º,可求出AQ= CQ=4.∴DQ=4-x ,易证△AQD ∽△DCP ,∴ ,∴, .②点D 在线段BC 延长线上运动时,∵∠BCA=45°,∴AQ=CQ=4,∴DQ=4+x .过A 作AQ ⊥BC ,∴∠Q=∠FQC=90°,∠ADQ=∠AFC ,则△AQD ∽△ACF .∴CF ⊥BD ,∴△AQD ∽△DCP ,∴, ∴, CP CD DQ AQ =44CP x x =-24x CP x ∴=-+CD DQ AQ 4+4x x =. 【总结升华】此题综合性强,需要综合运用全等、相似、正方形等知识点,属能力拔高性的题目.3.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6cm ,点E 是射线BC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E 交射线DC 于点F ,将△ABE 沿直线AE 翻折,点B 落在点B′ 处.(1)当=1 时,CF=______cm , (2)当=2 时,求sin∠DAB′ 的值; (3)当= x 时(点C 与点E 不重合),请写出△ABE 翻折后与正方形ABCD 公共部分的面积y 与x 的关系式,(只要写出结论,不要解题过程).【思路点拨】动态问题未必只有点的平移、图形的旋转,翻折(即轴对称)也是一大热点.(1)给出比例为1,(2)比例为2,(3)比例任意,所以也是一道很明显的从一般到特殊的递进式题目.需要仔细把握翻折过程中哪些条件发生了变化,哪些条件没有发生变化.一般说来,翻折中,角,边都是不变的,所以轴对称图形也意味着大量全等或者相似关系,所以要利用这些来获得线段之间的比例关系.尤其要注意的是,本题中给定的比例都是有两种情况的,E 在BC 上和E 在延长线上都是可能的,所以需要分类讨论,不要遗漏.【答案与解析】(1)CF=6cm ;(2)① 如图1,当点E 在BC 上时,延长AB ′交DC 于点M ,24x CP x ∴=+CE BE CE BE CEBE 图1∵ AB ∥CF ,∴ △ABE ∽△FCE ,∴ . ∵ =2, ∴ CF=3. ∵ AB ∥CF ,∴∠BAE=∠F .又∠BAE=∠B ′ AE , ∴ ∠B ′ AE=∠F .∴ MA=MF .设MA=MF=k ,则MC=k -3,DM=9-k .在Rt △ADM 中,由勾股定理得:k 2=(9-k)2+62, 解得 k=MA=. ∴ DM=. ∴ sin ∠DAB ′=; ②如图2,当点E 在BC 延长线上时,延长AD 交B ′ E 于点N ,FCAB CE BE =CE BE 13252135=AM DM图2同①可得NA=NE .设NA=NE=m ,则B ′ N=12-m .在Rt △AB ′ N 中,由勾股定理,得m 2=(12-m)2+62, 解得 m=AN=. ∴ B ′N=. ∴ sin ∠DAB ′=. (3)①当点E 在BC 上时,y=; ②当点E 在BC 延长线上时,y=. 【总结升华】动态几何问题当中有点动,线动,乃至整体图形动几种可能的方式,动态几何问题往往作为压轴题出现,所以难度不言而喻,但是拿到题后不要慌张,因为无论是题目以哪种形式出现,始终把握的都是在变化过程中那些不变的量.只要一个个将条件抽出来,将大问题化成若干个小问题去解决,就很轻松了.类型二、几何计算型问题4.已知如图,在梯形中,点是的中点,是等边三角形.(1)求证:梯形是等腰梯形;(2)动点、分别在线段和上运动,且保持不变.设 求与的函数关系式;(3)在(2)中,当取最小值时,判断的形状,并说明理由.【思路点拨】(1)属于纯静态问题,只要证两边的三角形全等就可以了.(2)是双动点问题,所以就需要研究在P,Q 运动过程中什么东西是不变的.题目给定∠MPQ=60°,其实就1529253='AN N B 18x x 1+18x 18x -ABCD 24AD BC AD BC ==∥,,,M AD MBC △ABCD P Q BC MC 60MPQ =︒∠PC x MQ y ==,,y x y PQC△是将静态的那个等边三角形与动态条件联系了起来.因为最终求两条线段的关系,所以很自然想到要通过相似三角形找比例关系.(3)条件又回归了当动点静止时的问题,由第二问所得的二次函数,很轻易就可以求出当x 取对称轴的值时y 有最小值,接下来就变成了“给定PC=2,求△PQC 形状”的问题了,由已知的BC=4,自然看出P 是中点,于是问题轻松求解.【答案与解析】(1)证明:∵是等边三角形∴∵是中点∴∵∴∴∴∴梯形是等腰梯形.(2)解:在等边中, ∴ ∴∴∴ ∵ ∴∴ ∴MBC △60MB MC MBC MCB ===︒,∠∠M AD AM MD =AD BC ∥60AMB MBC ==︒∠∠,60DMC MCB ==︒∠∠AMB DMC △≌△AB DC =ABCD MBC △4MB MC BC ===,60MBC MCB ==︒∠∠,60MPQ =︒∠120BMP BPM BPM QPC +=+=︒∠∠∠∠BMP QPC =∠∠BMP CQP △∽△PC CQ BM BP=PC x MQ y ==,44BP x QC y =-=-,444x y x -=-2144y x x =-+(3)解:为直角三角形,∵ ∴当取最小值时,∴是的中点,而∴∴∴为直角三角形.【总结升华】以上题目是动点问题,这一类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当动点移动中出现特殊条件,例如某边相等,某角固定时,将动态问题化为静态问题去求解.如果没有特殊条件,那么就需要研究在动点移动中哪些条件是保持不变的.举一反三:【高清课堂:几何综合问题 例3】【变式】已知:如图,N 、M 是以O 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的两点,B 是上一动点(B 不与点M 、N 重合),∠MON=90°,BA ⊥OM 于点A ,BC ⊥ON 于点C ,点D 、E 、F 、G 分别是线段OA 、AB 、BC 、CO 的中点,GF 与CE 相交于点P ,DE 与AG 相交于点Q .(1)四边形EPGQ (填“是”或者“不是”)平行四边形;(2)若四边形EPGQ 是矩形,求OA 的值.PQC △()21234y x =-+y 2x PC ==P BC MP BC ⊥,60MPQ =︒∠,30CPQ =︒∠,90PQC =︒∠PQC △MN【答案】(1)是.证明:连接OB,如图①,∵BA⊥OM,BC⊥ON,∴∠BAO=∠BCO=90°,∵∠AOC=90°,∴四边形OABC是矩形.∴AB∥OC,AB=OC,∵E、G分别是AB、CO的中点,∴AE∥GC,AE=GC,∴四边形AECG为平行四边形.∴CE∥AG,∵点D、E、F、G分别是线段OA、AB、BC、CO的中点,∴GF∥OB,DE∥OB,∴PG∥EQ,∴四边形EPGQ是平行四边形;(2)解:如图②,∵口EPGQ 是矩形. ∴∠AED+∠CEB=90°.又∵∠DAE=∠EBC=90°,∴∠AED=∠BCE .∴△AED ∽△BCE ,∴, 设OA=x ,AB=y ,则 得y 2=2x 2,又∵OA 2+AB 2=OB 2, 即x 2+y 2=12.∴x 2+2x 2=1,解得:x=. 即当四边形EPGQ 是矩形时,OA 的长度为. 5.在中,过点C 作CE ⊥CD 交AD 于点E,将线段EC 绕点E 逆时针旋转得到线段EF (如图1)(1)在图1中画图探究:①当P 为射线CD 上任意一点(P 1不与C 重合)时,连结EP 1绕点E 逆时针旋转 得到线段EC 1.判断直线FC 1与直线CD 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②当P 2为线段DC 的延长线上任意一点时,连结EP 2,将线段EP 2绕点E 逆时针旋转得到线段EC 2.判断直线C 1C 2与直线CD 的位置关系,画出图形并直接写出你的结论.AD AE BE BC=::222x y y x =3333ABCD 909090(2)若AD=6,tanB=,AE=1,在①的条件下,设CP 1=,S =,求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图1 备用图【思路点拨】(1)本题在于如何把握这个旋转90°的条件.旋转90°自然就是垂直关系,于是出现了一系列直角三角形,于是证角、证线就手到擒来了.(2)是利用平行关系建立函数式,但是不要忘记分类讨论.【答案与解析】(1)①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为互相垂直.证明:如图1,设直线与直线的交点为.∵线段分别绕点逆时针旋转90°依次得到线段,∴.∵,, ∴. 43x 11P FC y y xx 1FG CD 1FG CD H 1EC EP 、E 1EF EG 、111190PEG CEF EG EP EF EC ∠=∠===°,,1190G EF PEF ∠=-∠°1190PEC PEF ∠=-∠°11G EF PEC ∠=∠FDC BAE 图1 G 2 G 1P 1 H P 2∴. ∴. ∵,∴, ∴.∴.∴.∴.②按题目要求所画图形见图1,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为互相垂直.(2)∵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可得.由(1)可得四边形为正方形.∴.①如图2,当点在线段的延长线上时,11G EF PEC △≌△11G FE PCE ∠=∠EC CD ⊥190PCE ∠=°190G FE ∠=°90EFH ∠=°90FHC ∠=°1FG CD ⊥12G G CD ABCD B ADC ∠=∠461tan 3AD AE B ===,,45tan tan 3DE EBC B =∠==,4CE =EFCH 4CH CE ==1P CH∵, ∴. ∴. ②如图3,当点在线段上(不与两点重合)时,∵, ∴. ∴. ③当点与点重合时,即时,不存在.1114FG CP x PH x ===-,11111(4)22P FG x x S FG PH -=⨯⨯=△212(4)2y x x x =->1P CH C H 、1114FG CP x PH x ===-,11111(4)22P FG x x S FG PH -=⨯=△212(04)2y x x x =-+<<1P H 4x =11PFG △综上所述,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或. 【总结升华】本题着重考查了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图形的旋转变换、三角形全等、探究垂直的构成情况等重要知识点,综合性强,能力要求较高.考查学生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举一反三:【变式】已知,点P 是∠MON 的平分线上的一动点,射线PA 交射线OM 于点A ,将射线PA 绕点P 逆时针旋转交射线ON 于点B ,且使∠APB+∠MON=180°.(1)利用图1,求证:PA=PB ;(2)如图2,若点C 是AB 与OP 的交点,当S △POB =3S △PCB 时,求PB 与PC 的比值;(3)若∠MON=60°,OB=2,射线AP 交ON 于点D ,且满足且∠PBD=∠ABO ,请借助图3补全图形,并求OP 的长.【答案】(1)作PE ⊥OM,PF ⊥ON ,垂足为E 、F∵四边形OEPF 中,∠OEP=∠OFP=90°,∴∠EPF+∠MON=180°,已知∠APB+∠MON=180°,∴∠EPF=∠APB ,即∠EPA+∠APF=∠APF+∠FPB ,∴∠EPA=∠FPB ,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PE=PF ,∴△EPA ≌△FPB ,即PA=PB ;y x x 212(4)2y x x x =->212(04)2y x x x =-+<<(2)∵S △POB =3S △PCB ,∴PO=3PC ,又∵∠BPC=∠OPB (公共角),∴△PBC ∽△POB ,即PB 2=PO •PC=3PC 2,(3)作BH ⊥OT ,垂足为H ,当∠MON=60°时,∠APB=120°,又∵∠PBD=∠ABO ,∠PBD+∠PBA+∠ABO=180°,在△OBP 中,∵∠BOP=30°,∴∠BPO=45°,在Rt △PBH 中,PH=BH=1,中考冲刺:几何综合问题—巩固练习(提高)【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如图,直角三角板ABC 的斜边AB=12cm ,∠A=30°,将三角板ABC 绕C 顺时针旋转90°至三角板A ′B ′C ′的位置后,再沿CB 方向向左平移,使点B ′落在原三角板ABC 的斜边AB 上,则三角板A ′B ′C ′平移的距离为( )A.6cmB.4cmC.cmD.cm2.如图,△ABC 和△D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F=90°,AB=2,DE=4.点B 与点D 重合,点A ,B (D ),E 在同一条直线上,将△ABC 沿DE 方向平移,至点A 与点E 重合时停止.设点B ,D 之间的距离为x ,△ABC 与△DEF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则准确反映y 与x 之间对应关系的图象是( )A B C D二、填空题3.如图,将两块直角三角板的斜边重合,E 是两直角三角形公共斜边AC 的中点.D 、B 分别为直角顶点,连接DE 、BE 、DB ,∠DAC=60°,∠BAC=45°.则∠EDB 的度数为_______.4.如图,一块直角三角形木板△ABC ,将其在水平面上沿斜边AB 所在直线按顺时针方向翻滚,使它滚动(6-()6cm .三、解答题5.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E ,AF 平分∠BAC ,交BD 于点F.(1)EF+AC =AB ; (2)点C 1从点C 出发,沿着线段CB 向点B 运动(不与点B 重合),同时点A 1从点A 出发,沿着BA 的延长线运动,点C 1与点A 1运动速度相同,当动点C 1停止运动时,另一动点A 1也随之停止运动.如图,AF 1平分∠B A 1 C 1,交BD 于F 1,过F 1作F 1E 1⊥A 1 C 1,垂足为E 1,试猜想F 1E 1,A 1 C 1与AB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3)在(2)的条件下,当A 1 E 1=3,C 1 E 1=2时,求BD 的长.21216.如图,等腰Rt△ABC 中,∠C=90°,AC=6,动点P 、Q 分别从A 、B 两点同时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按顺时针方向沿△ABC 的边运动,当Q 运动到A 点时,P 、Q 停止运动.设Q 点运动时间为t 秒,点P 运动的轨迹与PQ 、AQ 围成图形的面积为S.求S 关于t 的函数解析式.7.正方形ABCD中,点F 为正方形ABCD 内的点,△BFC 绕着点B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与△BEA 重合.(1)如图1,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BE=1,FC=,求证:AE ∥BF ;(2)如图2,若点F 为正方形ABCD 对角线AC 上的点,且AF :FC=3:1,BC=2,求BF 的长.8.将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BEFG 如图1摆放,连DF .3∠DMC=_____;∠DMC的值,并证明你的结论;∠DMC=_________.请画出图形,并直接写出你的结论(不用证明).9.已知△ABC≌△ADE,∠BAC=∠DAE=90°.(1)如图(1)当C、A、D在同一直线上时,连CE、BD,判断CE和BD位置关系,填空:CE_____BD.(2)如图(2)把△ADE绕点A旋转到如图所示的位置,试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3)如图(3)在图2的基础上,将△ACE绕点A旋转一个角度到如图所示的△AC′E′的位置,连接10.将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CGEF 如图1摆放,使D 点在CF 边上,M 为AE 中点,(1)连接MD 、MF ,则容易发现MD 、MF 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2)操作:把正方形CGEF 绕C 点旋转,使对角线CE 放在正方形ABCD 的边BC 的延长线上(CG >BC ),取线段AE 的中点M ,探究线段MD 、MF 的关系,并加以说明;(3)将正方形CGEF 绕点C 旋转任意角度后(如图3),其他条件不变,(2)中的结论是否仍成立?直接写出猜想,不需要证明.图3D E C F GM B A 图2CF MA B D E G 图1A B G MF ED C【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C.2.【答案】B.二、填空题3.【答案】15°.4.三、解答题5.【答案与解析】 (1)证明:如图1,过点F 作FM ⊥AB于点M ,在正方形ABCD 中,AC ⊥BD 于点E . ∴AE=AC ,∠ABD=∠CBD=45°, ∵AF 平分∠BAC ,∴EF=MF ,又∵AF=AF ,∴Rt △AMF ≌Rt △AEF ,∴AE=AM ,∵∠MFB=∠ABF=45°,∴MF=MB ,MB=EF ,∴EF+AC=MB+AE=MB+AM=AB .1212证明:如图2,连接F1C1,过点F1作F1P⊥A1B于点P,F1Q⊥BC于点Q,∵A1F1平分∠BA1C1,∴E1F1=PF1;同理QF1=PF1,∴E1F1=PF1=QF1,又∵A1F1=A1F1,∴Rt△A1E1F1≌Rt△A1PF1,∴A1E1=A1P,同理Rt△QF1C1≌Rt△E1F1C1,∴C1Q=C1E1,由题意:A1A=C1C,∴A1B+BC1=AB+A1A+BC-C1C=AB+BC=2AB,∵PB=PF1=QF1=QB,∴A1B+BC1=A1P+PB+QB+C1Q=A1P+C1Q+2E1F1,即2AB=A1E1+C1E1+2E1F1=A1C1+2E1F1,(3)解:设PB=x,则QB=x,∵A1E1=3,QC1=C1E1=2,Rt△A1BC1中,A1B2+BC12=A1C12,即(3+x)2+(2+x)2=52,∴x1=1,x2=-6(舍去),∴PB=1,∴E1F1=1,又∵A1C1=5,6.【答案与解析】当P运动到C点时:t=6当Q运动到A点:t=∴分两种情况讨论(1)当0≤t≤6时,如图:作PH⊥AB于H,则△APH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此时AP=t,BQ=t,则AQ=-tPH=APsin45°=t∴S△AQP=AQ·PH=·(-t)·t=t2+3t(2)当6<t≤时,如图:过P过PH⊥AB于H,此时△PBH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CP=t,BQ=t∴BP=AC+CB-(AC+CP)=12-t∴PH=BPsin45°=(12-t)∴S四边形AQPC=S△ABC-S△BPQ=AC·BC-BQ·PH=·6·6-·t·(12-t)=18-t+t 2=t 2-t+18.综上,.7.【答案与解析】(1)证明:∵△BFC 绕着点B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与△BEA 重合∴BE=BF=1,∠EBF=∠ABC=90°,∠AEB=∠BFC在△BFC 中,BC2=22=4∴BF 2+FC 2=BC 2∴∠BFC=90°…(3分)∴∠AEB+∠EBF=180°∴AE ∥BF …(4分)(2)解:∵Rt △ABC 中,AB=BC=2,由勾股定理,得∵AF :FC=3:1,∵△BFC 绕着点B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与△BEA 重合∵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C=90°∴∠BAC+∠ACB=90°∴∠EAB+∠BAC=90°即∠EAF=90°在Rt△EBF中,EF2=BE2+BF2∵BE=BF8.【答案与解析】(1)如图2,连接BF,∵四边形ABCD、四边形BEFG是正方形,∴∠FBC=∠CBD=45°,∴∠CBD=∠GBC=90°,而BF=BG,BD=BC,∴△BFD∽△BGC,∴∠BCG=∠BDF,=而∠DMC=180°-∠BCG-∠BCD-∠CDF=180°-∠BDF-∠BCD-∠CDF=180-45°-90°=45°,∴=,∠DMC=45°;(2)如图3,∵将图1中的正方形BEFG绕B点顺时针旋转45°,DF的延长线交CG于M,∴B、E、D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22DFCGBFBGDFCG2而四边形ABCD 、四边形BEFG 是正方形,∴△BFD ∽△BGC, 而∠DMC=180°-∠BCG-∠BCD-∠CDF=180°-∠BDF-∠BCD-∠CDF=180-45°-90° =45°,即∠DMC=45°;9.【答案与解析】(1)CE ⊥BD .(2)延长CE 交BD 于M ,设AB 与EM 交于点F .∵∠BAC=∠DAE=90°,∴∠CAE=∠BAD .又∵△ABC ≌△ADE ,∴AC=AE ,AB=AD ,∴∠ACE=,∠ABD=, ∴∠ACE=∠ABD .又∵∠AFC=∠BFM ,∠AFC+∠ACE=90°, ∴∠ABD+∠BFM=90°,∴∠BMC=90°,∴CE ⊥BD .(3)过C ′作C ′G ⊥AM 于G ,过D 作DH ⊥AM 交延长线于点H . 01802CAE -∠01802BAD -∠∵∠∠E ′NA=∠AGC ′=90°,∴∠NE ′A+∠NAE ′=90°,∠NAE ′+∠C ′AG=90°,∴∠NE ′A=∠C ′AG , ∵AE ′=AC ′∴△ANE ′≌△C ′GA (AAS ),∴AN=C ′G .同理可证△BNA ≌△AHD ,AN=DH .∴C ′G=DH .在△C ′GM 与△DHM 中,∠C ′GM=∠DHM=90°,∠C ′MG=∠DMH ,C ′G=DH ,∴△C ′GM ≌△DHM ,∴C ′M=DM ,∴. 10.【答案与解析】如图1,延长DM 交FE 于N ,图1∵正方形ABCD 、CGEF ,∴CF=EF ,AD=DC ,∠CFE=90°,AD ∥FE ,∴∠1=∠2,又∵MA=ME ,∠3=∠4,∴△AMD ≌△EMN ,∴MD=MN ,AD=EN .∵AD=DC ,12DM DC ='∴DC=NE.又∵FC=FE,∴FD=FN.又∵∠DFN=90°,∴FM⊥MD,MF=MD;(2)MD=MF,MD⊥MF.如图2,延长DM交CE于N,连接FD、FN.∵正方形ABCD,∴AD∥BE,AD=DC,∴∠1=∠2.又∵AM=EM,∠3=∠4,∴△ADM≌△ENM,∴AD=EN,MD=MN.∵AD=DC,∴DC=NE.又∵正方形CGEF,∴∠FCE=∠NEF=45°,FC=FE,∠CFE=90°.又∵正方形ABCD,∴∠BCD=90°,∴∠DCF=∠NEF=45°,∴△FDC≌△FNE,∴FD=FN,∠5=∠6,∠DFN=∠5+∠CFN=∠6+∠CFN=90°,∴△DF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FM为斜边DN上的中线,∴MD=MF,MD⊥MF;(3)FM⊥MD,MF=MD.如图3,过点E作AD的平行线分别交DM、DC的延长线于N、H,连接DF、FN.∴∠ADC=∠H,AD∥EH,∴∠3=∠4.∵AM=ME,∠1=∠2,∴△AMD≌△EMN,∴DM=NM,AD=EN.∵正方形ABCD、CGEF,∴AD=DC,FC=FE,∠ADC=∠FCG=∠CFE=90°.∴∠H=90°,∠5=∠NEF,DC=NE.∴∠DCF+∠7=∠5+∠7=90°,∴∠DCF=∠5=∠NEF.∵FC=FE,∴△DCF≌△NEF.∴FD=FN,∠DFC=∠NFE.∵∠CFE=90°,∴∠DFN=90°.∴FM⊥MD,MF=M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中考数学专项复习】:特殊三角形【考纲要求】【高清课堂: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考纲要求】1.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概念,会识别这三种图形;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2. 能用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简单问题.3. 会运用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2.性质:(1)具有三角形的一切性质;(2)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3)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4)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且都等于60°.要点诠释:等边三角形中高线,中线,角平分线三线合一,共有三条.3.判定:(1)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要点诠释:(1)腰、底、顶角、底角是等腰三角形特有的概念;(2)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考点二、直角三角形1.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2.性质:(1)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互余;(2)直角三角形中,30°锐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锐角等于30°;(4)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5)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6)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要点诠释:(1)直角三角形中,S Rt△ABC=ch=ab,其中a、b为两直角边,c为斜边,h为斜边上的高;(2)圆内接三角形,当一条边为直径时,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判定:(1)两内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一条边上的中线等于该边的一半,则这条边所对的角是直角,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第三边为斜边.【典型例题】类型一、等腰三角形1.六边形ABCDEF的每个内角都为120°,且AB=1,BC=9,CD=6,DE=8.求六边形ABCDEF的周长.【思路点拨】考虑到每个内角为120°,则每个外角均为60°,可通过构造等边三角形来求边长及面积.【答案与解析】延长BC、ED交于M,DE、AF交于N,FA、CB交于P.∵∠EDC=∠DCB=120°∴∠DCM=∠CDM=60°,∴△MDC为等边三角形∠M=60°,同理△BAP,△EFN均为等边三角形.∠M=∠N=60°∴△MNP为等边三角形,MD=MC=6,PB=PA=1,NE=NF=EF,MP=6+9+1=16=MN=NP,EF=NF=NE=MN-ME=16-(6+8)=2.FA=NP-NF-PA=16-1-2=13,∴周长为1+9+6+8+2+13=39.【总结升华】考点是多边形外角和内角的关系.举一反三:【变式】把腰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折叠两次后,得到的一个小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答案】.2.已知: 如图, 菱形ABCD中, E、F分别是CB、CD上的点,BE=DF.(1)求证:AE=AF.(2)若AE垂直平分BC,AF垂直平分CD,求证:△AEF为等边三角形.【思路点拨】菱形的定义和性质.【答案与解析】(1)∵四边形ABCD是菱形,∴AB=AD,∠B=∠D ,又∵BE=DF,∴≌.∴AE=AF.(2)连接AC, ∵AE垂直平分BC,AF垂直平分CD,∴AB=AC=AD,∵AB=BC=CD=DA ,∴△ABC和△ACD都是等边三角形.∴, .∴.又∵AE=AF ∴是等边三角形.【总结升华】此题涉及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举一反三:【高清课堂: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例4】【变式】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延长BC到D,延长BA到E,使AE=BD,连接CE、DE.求证:CE=DE.【答案】延长BD到F,使DF=BC,连接EF,∵等边△ABC,∴AB=BC=AC,∠B=60.∵BF=BD+DF,BE=AB+AE,AE=BD,BC=DF,∴BF=BE,∴等边△BEF,∴EF=BE,∠F=∠B,∴△BCE≌△FDE(SAS).∴CE=DE.类型二、直角三角形3.△ABC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为AB边上一点.求证:(1)△ACE≌△BCD; (2).【思路点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首先要根据条件判断运用哪个判定定理.【答案与解析】(1) ∵,∴,即.∵,∴△BCD≌△ACE.(2) ∵,∴.∵△BCD≌△ACE,∴,∴.∴.【总结升华】该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勾股定理.4.如图,△ACD和△BC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D=∠BCE=90°,AE交DC于F,BD分别交CE,AE于点G、H.试猜测线段AE和BD的位置和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思路点拨】△ACD和△BC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为证明全等提供了等线段的条件.【答案与解析】猜测 AE=BD,AE⊥BD.理由如下:∵∠ACD=∠BCE=90°,∴∠ACD+∠DCE=∠BCE+∠DCE,即∠ACE=∠DCB.∵△ACD和△BC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CD,CE=CB.∴△ACE≌△DCB(SAS).∴AE=BD,∠CAE=∠CDB.∵∠AFC=∠DFH,∴∠DHF=∠ACD=90°,∴AE⊥BD.【总结升华】两条线段的关系包括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两种.举一反三:【变式】 .以等腰三角形AOB的斜边为直角边向外作第2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BA1,再以等腰直角三角形ABA1的斜边为直角边向外作第3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1BB1,……,如此作下去,若OA=OB=1,则第n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S n=________.【答案】.类型三、综合运用5 .(2019•牡丹江)如图①,△ABC中.AB=AC,P为底边BC上一点,PE⊥AB,PF⊥AC,CH⊥AB,垂足分别为E、F、H.易证PE+PF=CH.证明过程如下:如图①,连接AP.∵PE⊥AB,PF⊥AC,CH⊥AB,∴ABP S △=12AB•PE,ACP S △=12AC•PF,ABC S △=12AB•CH. 又∵ABP ACP ABC S S S +=△△△,∴12AB•PE+12AC•PF=12AB•CH.∵AB=AC,∴PE+PF=CH. (1)如图②,P 为BC 延长线上的点时,其它条件不变,PE 、PF 、CH 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2)填空:若∠A=30°,△ABC 的面积为49,点P 在直线BC 上,且P 到直线AC 的距离为PF ,当PF=3时,则AB 边上的高CH=______.点P 到AB 边的距离PE=________.【思路点拨】运用面积证明可使问题简便,(2)中分情况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答案与解析】(1)如图②,PE=PF+CH .证明如下: ∵PE⊥AB,PF⊥AC,CH⊥AB, ∴ABP S △=12AB•PE,ACP S △=12AC•PF,ABC S △=12AB•CH, ∵ABP S △=ACP S △+ABC S △,∴12AB•PE=12AC•PF+12AB•CH, 又∵AB=AC, ∴PE=PF+CH;(2)∵在△ACH 中,∠A=30°,∴AC=2CH.∵ABC S △=12AB•CH,AB=AC , ∴12×2CH•CH=49, ∴CH=7. 分两种情况:①P 为底边BC 上一点,如图①. ∵PE+PF=CH, ∴PE=CH -PF=7-3=4;②P 为BC 延长线上的点时,如图②. ∵PE=PF+CH, ∴PE=3+7=10. 故答案为7;4或10.【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形的面积,难度适中.6.在△ABC中,AC=BC ,,点D 为AC 的中点.(1)如图1,E 为线段DC 上任意一点,将线段DE 绕点D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DF ,连结CF ,过点F 作,交直线AB 于点H .判断FH 与FC 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2)如图2,若E 为线段DC 的延长线上任意一点,(1)中的其他条件不变,你在(1)中得出的结论是否发生改变,直接写出你的结论,不必证明.【思路点拨】根据条件判断FH=FC,要证FH=FC 一般就要证三角形全等.【答案与解析】(1)FH与FC的数量关系是:.延长交于点G,由题意,知∠EDF=∠ACB=90°,DE=DF.∴DG∥CB.∵点D为AC的中点,∴点G为AB的中点,且.∴DG为的中位线.∴.∵AC=BC,∴DC=DG.∴DC- DE =DG- DF.即EC =FG.∵∠EDF =90°,,∴∠1+∠CFD =90°,∠2+∠CFD=90°.∴∠1 =∠2.∵与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EF =∠DGA = 45°.∴∠CEF =∠FGH = 135°.∴△CEF ≌△FGH.∴ FH=FC.(2)FH 与FC 仍然相等.【总结升华】对于特殊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要记住并能灵活运用,注重积累解题思路和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举一反三:【高清课堂: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 例7】【变式】如图, △ABC 和△CDE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点B,C,D 在一条直线上,点M 是AE 的中点,下列结论:①tan ∠AEC=; ②S ⊿ABC +S ⊿CDE ≥S ⊿ACE ; ③BM ⊥DM;④BM=DM.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答案】D.中考总复习:全等三角形—巩固练习(提高)【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 已知等边△ABC 的边长为a ,则它的面积是( )A .a 2B .a 2C .a 2D .a 2CDBC M E DC B AA .(1)和(2)B .(2)和(3)C .(3)和(4)D .(1)和(4)3.如图,等腰三角形ABC 中,∠BAC=90°,在底边BC 上截取BD=AB ,过D 作DE ⊥BC 交AC 于E ,连接AD ,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4.如图,三角形纸片ABC 中,∠B=2∠C ,把三角形纸片沿直线AD 折叠,点B 落在AC 边上的E 处,那么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A .AC=AD+BD B .AC=AB+BD C .AC=AD+CD D .AC=AB+ CD5.(2019•镇江)边长为a 的等边三角形,记为第1个等边三角形,取其各边的三等分点,顺次连接得到一个正六边形,记为第1个正六边形,取这个正六边形不相邻的三边中点,顺次连接又得到一个等边三角形,记为第2个等边三角形,取其各边的三等分点,顺次连接又得到一个正六边形,记为第2个正六边形(如图),…,按此方式依次操作,则第6个正六边形的边长为( )A.511()32a ⨯ B .511()23a ⨯ C .611()32a ⨯ D. 611()23a ⨯ 6. 用含30°角的两块同样大小的直角三角板拼图形,下列四种图形:①平行四边形,②菱形,③矩形,④直角梯形,其中可以被拼成的图形是( )A .①②B .①③C .③④D .①②③二、填空题7.如图,C 为线段AE 上一动点(不与点A ,E 重合),在AE 同侧分别作正三角形ABC 和正三角形CDE ,AD 与BE 交于点O ,AD 与BC 交于点P ,BE 与CD 交于点Q ,连结PQ.以下五个结论:① AD=BE ;② PQ ∥AE ;③ AP=BQ ;④ DE=DP ; ⑤ ∠AOB=60°.恒成立的有______________(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8.如图,小量角器的零度线在大量角器的零度线上,且小量角器的中心在大量角器的外缘边上.如果它们外缘边上的公共点在小量角器上对应的度数为,那么在大量角器上对应的度数为_____(只需写出~的角度).9.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和为3,斜边上的高为,则斜边的长为 .510.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BPC是等边三角形,则△CDP的面积是_________;△BPD 的面积是_________.11.如图,P是正三角形ABC 内的一点,且PA=6,PB=8,PC=10.若将△PAC绕点A逆时针旋转后,得到△P′AB ,则点P与点P′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APB=_________.12..以等腰三角形AOB的斜边为直角边向外作第2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BA1,再以等腰直角三角形ABA1的斜边为直角边向外作第3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1BB1,……,如此作下去,若OA=OB=1,则第n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S n=________.三、解答题13. 已知:在△ABC中,∠ABC=90°,点E在直线AB上,ED与直线AC垂直,垂足为D,且点M为EC中点,连接BM,DM.(1)如图1,若点E在线段AB上,探究线段BM与DM及∠BMD与∠BCD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并直接写出你得到的结论;(2)如图2,若点E在BA延长线上,你在(1)中得到的结论是否发生变化?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3)若点E在AB延长线上,请你根据条件画出相应的图形,并直接写出线段BM与DM及∠BMD与∠BCD所满足的数量关系.14. (1) 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BC,CD上,AE,BF交于点O,∠AOF=90°.求证:BE=CF.图1(2) 如图2,在正方形ABCD中,点E,H,F,G分别在边AB,BC,CD,DA上,EF,GH交于点O,∠FOH=90°,EF=4.求GH的长.图2(3) 已知点E,H,F,G分别在矩形ABCD的边AB,BC,CD,DA上,EF,GH交于点O,∠FOH=90°,EF=4.直接写出下列两题的答案:①如图3,矩形ABCD由2个全等的正方形组成,求GH的长;②如图4,矩形ABCD由n个全等的正方形组成,求GH的长(用n的代数式表示).图3图415.①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M是BC边(不含端点B、C)上任意一点,P是BC延长线上一点,N是∠DCP的平分线上一点.若∠AMN=90°,求证:AM=MN.下面给出一种证明的思路,你可以按这一思路证明,也可以选择另外的方法证明.证明:在边AB上截取AE=MC,连ME.正方形ABCD中,∠B=∠BCD=90°,AB=BC.∴∠NMC=180°—∠AMN—∠AMB=180°—∠B—∠AMB=∠MAB=∠MAE.(下面请你完成余下的证明过程)②若将①中的“正方形ABCD”改为“正三角形ABC”(如图2),N是∠ACP的平分线上一点,则当∠AMN=60°时,结论AM=MN是否还成立?请说明理由.③若将①中的“正方形ABCD”改为“正边形ABCD…X”,请你做出猜想:当∠AMN=_____________°时,结论AM=MN仍然成立.(直接写出答案,不需要证明)16.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E是等边三角形,M为对角线BD(不含B点)上任意一点,将BM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BN,连接EN、AM、CM.⑴求证:△AMB≌△ENB;⑵①当M点在何处时,AM+CM的值最小;②当M点在何处时,AM+BM+CM的值最小,并说明理由;⑶当AM+BM+CM的最小值为时,求正方形的边长.【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D.2.【答案】B.【解析】此题采取排除法做.(1)AB=AE,所以△ABE是等腰的,等腰三角形底角∠AEB不可能90°,所以AC⊥BD不成立.排除A,D;(2)∵AC平分∠DAB,AB=AE,AC=AD.∴△DAE≌△CAB,∴BC=DE成立,排除C.3.【答案】D.【解析】三角形ABC是等腰三角形,且∠BAC=90°,所以∠B=∠C=45°,又DE⊥BC,所以∠DEC=∠C= 45°,所以△EDC是等腰三角形,BD=AB,所以△ABD是等腰三角形,∠BAD=∠BDA,而∠EAD=90°-∠BAD,∠EDA=90°-∠BDA,所以∠EAD=∠EDA,所以△EAD是等腰三角形,因此图中等腰三角形共4个.4.【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证得AB=AE,BD=DE,DE=EC.据此可以对以下选项进行一一判定.选B.5.【答案】A.6.【答案】B.【解析】当把完全重合的含有30°角的两块三角板拼成的图形有三种情况:(1)当把60度角对的边重合,且两个直角的顶角也重合时,所成的图形是等边三角形;(2)当把30度角对的边重合,且两个直角的顶角也重合时,所成的图形是等腰三角形;(3)当斜边重合,且一个三角形的30度角的顶点与另一个三角形60度角的顶点重合时,所成的图形是矩形,矩形也是平行四边形.选B二、填空题7.【答案】①②③⑤.【解析】提示:证△ACD ≌△BCE, △ACP ≌△BCQ.8.【答案】50°.9【解析】设直角边为a,b,斜边为c ,则a +b =3,222a b c +=,1122ab c =⨯,代入即可. 10.【答案】1,.【解析】∵△BPC 是等边三角形,∴∠PCD=30°做PE ⊥CD,得PE=1,即△CDP 的面积是=12×2×1=1; 根据即可推得BCD BPD BPC PCDSS S S +=+. 11.【答案】6 ,150°.12.【答案】. 三、解答题13.【答案与解析】 (1)结论:BM=DM ,∠BMD=2∠BCD .理由:∵BM 、DM 分别是Rt △DEC 、Rt △EBC 的斜边上的中线,∴BM=DM=12 CE;又∵BM=MC,∴∠MCB=∠MBC,即∠BME=2∠BCM;同理可得∠DME=2∠DCM;∴∠BME+∠DME=2(∠BCM+∠DCM),即∠BMD=2∠BCD.(2)在(1)中得到的结论仍然成立.即BM=DM,∠BMD=2∠BCD 证法一:∵点M是Rt△BEC的斜边EC的中点,∴BM=12EC=MC,又点M是Rt△BEC的斜边EC的中点,∴DM=12EC=MC,∴BM=DM;∵BM=MC,DM=MC,∴∠CBM=∠BCM,∠DCM=∠CDM,∴∠BMD=∠EMB+∠EMD=2∠BCM+2∠DCM=2(∠BCM+∠DCM)=2∠BCD,即∠BMD=2∠BCD.证法二:∵点M是Rt△BEC的斜边EC的中点,∴BM=12EC=ME;又点M是Rt△DEC的斜边EC的中点,∴DM=12EC=MC,∴BM=DM;∵BM=ME,DM=MC,∴∠BEC=∠EBM,∠MCD=∠MDC,∴∠BEM+∠MCD=∠BAC=90°-∠BCD,∴∠BMD=180°-(∠BMC+∠DME),=180°-2(∠BEM+∠MCD)=180°-2(90°-∠BCD)=2∠BCD,即∠BMD=2∠BCD.(3)所画图形如图所示:图1中有BM=DM,∠BMD=2∠BCD;图2中∠BCD不存在,有BM=DM;图3中有BM=DM,∠BMD=360°-2∠BCD.解法同(2).14.【答案与解析】(1) 证明:如图1,∵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B=BC,∠ABC=∠BCD=90°,∴∠EAB+∠AEB=90°.∵∠EOB=∠AOF=90°,∴∠FBC+∠AEB=90°,∴∠EAB=∠FBC,∴△ABE≌△BCF,∴BE=CF.(2) 解:如图2,过点A作AM//GH交BC于M,过点B作BN//EF交CD于N,AM与BN交于点O/,则四边形AMHG和四边形BNFE均为平行四边形,∴EF=BN,GH=AM,∵∠FOH=90°, AM//GH,EF//BN, ∴∠NO/A=90°,故由(1)得, △ABM≌△BCN,∴AM=BN,∴GH=EF=4.(3) ①8.②4n.15.【答案与解析】(1)∵AE=MC,∴BE=BM, ∴∠BEM=∠EMB=45°,∴∠AEM=1355°,∵CN平分∠DCP,∴∠PCN=45°,∴∠AEM=∠MCN=135°在△AEM和△MCN中:∵∴△AEM≌△MCN,∴AM=MN(2)仍然成立.在边AB上截取AE=MC,连接ME∵△ABC是等边三角形,∴AB=BC,∠B=∠ACB=60°,∴∠ACP=120°.∵AE=MC,∴BE=BM∴∠BEM=∠EMB=60°∴∠AEM=120°.∵CN平分∠ACP,∴∠PCN=60°,∴∠AEM=∠MCN=120°∵∠CMN=180°—∠AMN—∠AMB=180°—∠B—∠AMB=∠BAM∴△AEM≌△MCN,∴AM=MN(3)16.【答案与解析】⑴∵△ABE是等边三角形,∴BA=BE,∠ABE=60°.∵∠MBN=60°,∴∠MBN-∠ABN=∠ABE-∠ABN.即∠BMA=∠NBE.又∵MB=NB,∴△AMB≌△ENB(SAS).⑵①当M点落在BD的中点时,AM+CM的值最小.②如图,连接CE,当M点位于BD与CE的交点处时,AM+BM+CM的值最小.理由如下:连接MN.由⑴知,△AMB≌△ENB,∴AM=EN.∵∠MBN=60°,MB=NB,∴△BMN是等边三角形.∴BM=MN.∴AM+BM+CM=EN+MN+CM.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EN+MN+CM=EC最短∴当M点位于BD与CE的交点处时,AM+BM+CM的值最小,即等于EC的长.⑶过E点作EF⊥BC交CB的延长线于F,∴∠EBF=90°-60°=30°.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则BF=x,EF=.在Rt△EFC中,∵EF2+FC2=EC2,∴()2+(x+x)2=. 解得,x=(舍去负值).∴正方形的边长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