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政治制度的创新(教案)

中西政治制度的创新安丰中学高三历史教研组

中西政治制度的创新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21年)

一个“主体”:先秦时期

两个“角度”:一个是纵向比较中国先秦时期与封建社会时期政治制度的异同,二是横向比较中国先秦时期与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异同。

三个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的结合;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四大制度:

1、王位世袭制:启创立,“公天下”成为“私天下”。

2、分封制:

①分封的对象是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②特点:以宗法血缘关系的主要基础;层层封受;地方分权。

3、宗法制:

①规定宗族内部嫡庶关系的制度,由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主要内容是嫡长子继承,余子分封;嫡长子为大宗,余子为小宗。

②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嫡长子继承,在同姓宗族中实行;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具有政治制度性质。

③作用:保证了贵族的政治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4、礼乐制度: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制定的一些规则和仪式,是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中央集权制度

(1)皇帝制度:秦始皇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分管行政、监察和军事等事务。

2.地方政治制度:郡县制

(1)内容:全国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郡下设县。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2)作用: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巩固了国家统一,贵族政治被官僚政治取代。

3.影响

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制度创新:汉代中外朝机构,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代“二府三司”,元朝中书省。

2.地方制度变革:汉代郡国并行制、刺史(后改称州牧)制度,唐朝设置节度使,北宋派文臣做地方官,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3.两个结果:

①皇帝与丞相矛盾凸显,相权不断被削弱,皇权逐步加强;

②自北宋后,地方势力已无力改变国家一统局面,中央和地方的权力之争告一段落,中央集权制度的消极作用日益明显。

(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重大举措:

(1)明代废除丞相制度,创立内阁制度;

(2)清朝设置军机处。

2.最终结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1.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1)开始于秦朝: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2)发展于两汉

①西汉:汉武帝设刺史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

②东汉:刺史增加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

③东汉末年:刺史成为州的最高长官。

(3)完善于北宋:各州设通判,监督知州,各州的公文必须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才生效,使知州和通判互相牵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强化于明朝:设厂卫特务机构,其中,明太祖设立的锦衣卫负责监察官民的不法行为,直接由皇帝指挥,东厂、西厂直接由皇帝控制。

2.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1)世官制: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族子弟继承祖上的权位。

(2)察举制:

①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

②在当时看来比较完善,但具有封闭的特征。

(3)科举制:

①隋唐以后,科举制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

②方式:是考试选官的制度

③评价: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行政效率。实质上是一种文化专制,明清时实行八股取士,束缚了士人的思想。

古代西方的政治制度:

(一)雅典民主政治

1.形成条件

(1)地理:面临大海,山峦分割。

(2)政治:小国寡民的城邦。

2.发展过程

(1)奠基: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2)确立: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里)斯提尼改革,使地区部落代替血缘部落,打破了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

(3)顶峰:伯利(里)克里(利)执政时,是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3.历史评价

积极性:

①创造了法治基础上的民主运作方式,促进了雅典奴隶制文明的繁荣。

②对后世民主政治的实施和民主思想的传播起了推动作用。

局限性:

①民主只属于成年男性公民,是少数人的民主。

②是小国寡民体制下的产物,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拓展升华】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1)经历了民主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梭伦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轨道,克利(里)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民主制,伯利(里)克里(利)改革使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经历了民主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由血缘世袭到以财产、地域为主,由财产等级限制到逐步取消,由贵族共和到公民广泛参与、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3)民主制度不断创新:抽签选举、差额选举制,立法、行政、司法分权制的尝试(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五百人议事会和十将军委员会为行政机关,陪审法庭为司法机关)。

(4)少数人的民主:以城邦制为基础,适合小国寡民,只属于雅典少数有一定经济能力的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经济条件差的男性公民则无法享受。

(二)罗马法

1.发展历程

(1)习惯法: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贵族可以随意解释法律。

(2)《十二铜表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颁布,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3)万民法取代公民法

①公民法仅适用于罗马公民,有其狭隘性。

②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的一切自由民,使法律有了更大的适用范围。

(4)《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时汇编而成,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2.基本内容

(1)承认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2)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历史作用

(1)维系帝国,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罗马帝国的繁荣与发展。

(2)成为近现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法律的先驱。

【热点领悟】

1.古代希腊、罗马的民主制度,对当今民主政治建设的借鉴意义。

(1)西方人对古希腊罗马文明怀着无法释怀的感念,奉它们为西方文明之源,为人类政治文明留下了宝贵遗产。

(2)在2010年3月召开的两会上,五千多名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审议和讨论报告,辩论国事,成为全世界的媒体焦点;而会场之外,千百万海内外网民跟踪两会,大会堂内的辩论在互联网上一次又一次地掀起更大波澜。“我说话,也让别人说话,两会由此展现出和谐、民主的浓厚氛围。”

(3)从公民法到万民法体现了罗马法不断完善的过程,罗马法的制定与实施,激发了国民的爱国热情和参政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稳定。罗马法对今天加强法治建设的启示。

2.以文明史观看待古代希腊、罗马的民主政治。

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方面,古代雅典在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建设了民主政治制度,为公民生活提供了自由与安全的空间。雅典民主政治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世界近代政治文明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

1.内容

(1)确立:《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议会掌握立法权和财政权。

(2)发展

①18世纪前期,内阁制开始形成,首相和内阁须从多数党中选出,行政权转移到内阁手中。

②1832年议会改革,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的席位。

2.特点

(1)保留了君主,但统而不治,仅是国家统一的象征。

(2)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掌握立法权。

(3)责任制内阁是核心,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轻巧识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确立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一条主线:议会的发展演变。

两个趋势:国王权力逐渐削弱和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三个转移:立法权力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力由国王转移到内阁;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

(二)、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确立

1.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民主原则等。

2.联邦制的权力结构

(1)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国家立法权归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国会;行政权由民选总统掌管;司法权归最高法院。

(2)确立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权力结构。

【轻巧识记】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确立

确立标志:1787年宪法的颁布。

促使了一个转变:邦联制转变为联邦制。

规定了三大权力: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体现了三项原则:中央集权(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民主原则。

【拓展升华】英国的代议制和美国的共和政体

(1)英国的代议制

①国王“统而不治”

②国王与责任制内阁

英国议会包括上院和下院,上院议员由国王任命,下院掌握实权。英国议会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即为首相。首相通过国王形式上的任命即可组阁。内阁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内阁对议会负责,议会监督内阁。

(2)美国的共和政体

从上图中可以提取的有效的信息主要有:一是美国根据1787年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二是根据1787年宪法,国家权力一分为三,国会、总统、联邦法院分别执掌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是美国实行的是总统制共和制(中央集权)。

(三)、法国共和制

1.背景:法国大革命后,君主制与共和制进行长期的斗争;普法战争后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2.确立:1875年法国议会以一票优势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3.内容:立法权属于议会,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行政权由总统掌握,总统由参众联席会议选举产生。

4.影响: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轻巧识记】法国共和制确立

确立标志: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或1875年宪法)的颁布。

确立了一项制度:共和制度。

明确了两大权力:行政权力和立法权力。

明确了三种职责:总统、参议院和众议院。

(四)、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1.背景:分裂状况阻碍德意志资本主义的发展,普鲁士在俾斯麦领导下,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德国。

2.确立:1871年德国制定《德意志帝国宪法》。

3.内容:皇帝掌握国家大权,内阁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议会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实行联邦制。

4.评价:促进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德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但改革保守和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军国主义和封建残余。

【轻巧识记】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确立

确立标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

特点:不彻底、不完善。

权力中心:皇帝和宰相。

1.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演进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保证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美国总统奥巴马说,美国仍然是年轻的国家,但在这个时代受到挑战,我们必须凝聚力量,重新塑造美国。并在题为“美国人需要的行动”的文章中,奥巴马呼吁国会议员们不要让“华盛顿的坏习性”阻挡了进步的道路,要携手努力,大胆地行动,将危机转变成机遇,书写“我们历史上又一个伟大的篇章”。

3.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法制的思想与实践对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借鉴意义。

4.德意志的统一,促进了德意志民族的振兴,其对当前我国的统一及中华民族复兴具有重要的启示。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一)马克思主义诞生

3.内容:①肯定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②阐明社会发展规律;③揭示无产阶级历史使命;④号召无产阶级联合。

4.意义

(1)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国际无产阶级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

(2)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巴黎公社

1.两个措施:政权建设——废除旧的国家机器,建立工人阶级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机构,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社会经济——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实行八小时工作日。

2.两个失败原因:主观——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没有同外省革命者取得联系,没有发动农民;客观——临时政府力量强大,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发展阶段,无产阶级革命条件不成熟(根本原因)。

3.两大经验:坚持暴力斗争;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4.两个教训:必须由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领导;必须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争取广大人民的支持。

【拓展升华】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1)由空想到科学

①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的社会提出一些天才的设想。

②19世纪三四十年代,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创立了科学理论——《共产党宣言》。从此,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2)由理论到现实

①《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自己的统治,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

②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③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

(3)由一国到多国

二战后,在苏联的帮助和影响下,东欧和亚洲成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4)由苏联模式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苏联模式失败,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出现

挫折,中国共产党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原因: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一战激化了国内矛盾;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巩固的工农联盟。

2.三大文件:《四月提纲》《和平法令》《土地法令》。

3.四件大事:二月革命、七月事件、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

4.意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指明了一条道路。

【拓展升华】俄国革命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2)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期间俄国社会的变化

①政权:沙皇专制⇒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苏维埃政权

②革命任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③革命策略:和平夺权⇒武装起义

④国家性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1.中共十七大高度评价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提出并贯彻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了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2.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欧美各国匆忙救市时,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即对资本主义进行过无情鞭挞的马克思,却在欧洲重新风行起来。马克思“重新风行起来主要是因为马克思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认识到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引发的,是不可避免的”。

现代的中国和世界

中国现代政治文明——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成就

(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初步确立:人民政协的召开。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会议进行了选举并决定了新中国的首都、国旗、国歌和纪年等重要事项。

(2)正式确立:1954年一届人大后政协代行人大的职能结束,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3)八字方针:1956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1)创立: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

(2)内容: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民族原则:新中国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2)含义: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

(3)确立:1949年《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都作了规定。

(4)概况: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来,新中国又成立了四个自治区,共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

(5)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4.“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1)宪法和法律遭破坏:无政府思潮泛滥,严重践踏人权。

(2)党组织的破坏:党的规章制度被践踏,党内政治生活无法正常进行。

(3)政治制度的破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5.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法制建设

(1).民主制度的建设

①恢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进一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②更加重视民族工作,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③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

(2).法律制度的健全:颁布了1982年宪法等法律法规,建成完备的法律体系。

【拓展升华】我国现代民主政治的本质和特点

(1)本质: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2)特点

①具有中国特色。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以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发展起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符合国情的政党制度;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并将此作为保障中国公民直接、充分行使自己政治权利的重要途径。

②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包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

③以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为基础。苏维埃政权和“三三制”政权的探索与创造;建国后宪法的几次修改等。

④以始终保持先进性的共产党为领导力量。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政治制度保证。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促进党和人民群众以及执政党和参政党、中央与地方、各民族之间关系的和谐。

(二)祖国统一大业和新中国的外交

1.“一国两制”构想与祖国统一大业

(1).理论形成: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政府对台湾政策的重大转变;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并全面阐述;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提供宪法保证,“一国两制”正式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2).成功实践:中国对香港、澳门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正式恢复行使主权。(3).现实意义: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发展;为解决台湾问题昭示了光明的前景;也为国际社会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成功范例。

【拓展升华】“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特点

(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2)实行“两种制度”。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相互支援,共同发展。

(3)高度自治。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宪法规定在港、澳、台设置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台湾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4)和平谈判。通过接触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5)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具有稳定性。

2.新中国的外交

(1).一个政策和宗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两大杰出贡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形成万隆精神。

(3).三个时期和特点

①奠基时期(建国初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边倒”,步入国际舞台。

②拓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一大片”,改善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打开外交新局面。

③创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外交,真正全面走向世界。

(4).四个具体表现:三大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善同美国等国家的关系;不结盟政策。

(5).主要成就

①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参加日内瓦、万隆会议。

②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

③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

【拓展升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1)建国初期:“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因为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拒绝承认新中国,并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孤立,在两大阵营之中,中国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2)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中国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原因是中美仍处于敌对状态,中苏关系恶化。

(3)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取得重大突破,中美、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原因是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急于改善同中国的关系,而中国的发展也需要发展对外交往。

(4)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增强,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中国主张不与任何大国结盟,也不与任何大国集团结盟,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一切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走向了全方位外交时代。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原因:直接原因——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双方争霸、扩张产生矛盾;根本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

2.过程:雅尔塔体系确立——奠定基础;两大阵营出现——初步形成;“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正式开始;北约、华约两大组织建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3.“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靠苏联的局面;造成部分国家分裂(德国、朝鲜);导致国际局势紧张(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

【拓展升华】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两极格局形成:从战后雅尔塔体系确立到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形成,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世界政治由战后初期美苏合作转向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全面对抗,世界形势由缓和转向“冷战”。

(2)美苏争霸:从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由于苏联推行霸权政策,社会主义阵营到60年代解体,资本主义阵营也出现了分化。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所代替,第三世界崛起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3)走向多极化:从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美苏争霸激烈。

(4)两极格局解体:从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美苏矛盾缓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约解散,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终结。

(5)多极化趋势加强: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加强。

(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欧共体

(1)背景:二战后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西欧各国战后经济联系加强,开始了一体化进程。

(2)过程:“舒曼计划”建议经济联合→签订《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签订《罗马条约》,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共同体(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共体)。

(3)影响:促进欧洲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2.日本崛起

(1)原因:推行民主化改革;美国扶持;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政府投资和重视教育;重视科技和对外贸易。

(2)结果:1956~1973年,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3)影响: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出现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3.中国振兴

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重要的国际政治力量。

4.不结盟运动兴起

(1)原因:二战后,诞生了许多民族独立国家,为摆脱美苏控制和维护民族独立,新独立的广大亚非国家主张团结合作。

(2)形成: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3)意义: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

1.标志: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2.原因: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经济发展缓慢;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民主化改革;西方“和平演变”战略。

3.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四)、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表现:欧洲进一步走向联合(欧盟成立及扩大);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俄罗斯的军事可与美国相抗衡;中国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提高。

2.影响: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于民族国家经济的振兴。

【拓展升华】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特点和原因

①特点: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②原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并极力构建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多个国家或国家联盟力量中心的出现。

(2)影响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主要力量

①欧洲联盟:“冷战”结束后,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主要表现在:1991年底,欧洲共同体各国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目的是使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和成立政治及经济货币联盟。1993年底,欧洲联盟正式成立。规模不断扩大。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标志着欧盟内部合作进一步加强。欧盟还决定建立欧洲快速反应部队,增强军事实力,提高国际地位。这些举措都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②日本:“冷战”结束后,日本主动参与国际事务,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

③俄罗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并拥有与美国相匹敌的军事武器。随着国内经济形势不断好转,国际地位也有了很大改善。

④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实力迅速增长,国际地位与影响日益提高。中国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热点领悟】

1.两极格局下的世界既有美苏的争夺,又使世界局势相对缓和,这对今天重视科技创新,提高综合国力以制约战争、维护和平有着深刻的启示。

2.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的主流,但是局部战争、地区冲突、宗教问题和恐怖主义仍然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这是当今国际关系的热点。

3.世界格局的形成和变动一直是高考的热点,在历年的高考题中均有所体现。

渐进的制度创新教案

第8课渐进的制度创新教案 一、教学目标: 熟悉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民主政体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脉络,记忆重要历史人物、重要政治文件的名称及主要内容。 认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特点和渐进式政治改革的特征。 了解英国代议制形成的历史原因和经济原因。 正确分析英国代议制在其政治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和普选权的广泛性。 难点:英国代议制的形成与发展。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英国是现代西方的资本主义强国之一,同学们知道现在是谁在统治着英国吗?,为什么英国是由女王和首相共同掌权?英国究竟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其实英国的这种政治制度在近代已经确立,并沿用至今。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追溯英国这种政治制度是如何确立、发展、完善的。 讲授新课: 一、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 投影:《大宪章》签署的背景——中世纪的英国是一个

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英国国王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国王把国家的土地分赐给贵族,贵族必须向国王提供劳役和赋役。13世纪初,英国国王在对法兰西的战争中失利,为了夺回失地,英王向贵族进一步征税征兵,加重了贵族的负担,如果有贵族拒绝的,就会遭到国王的秘密杀害。在这种背景下,1215年,贵族起兵,迫使英王签署了《大宪章》。 让学生阅读课本32页有关《大宪章》片段内容,结合背景,分析《大宪章》主要表达的思想,教师强调这是英国次明确国王也必须服从法律,没有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这是后来《权利法案》的先声。 教师讲述:17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逐渐形成并壮大。英国处在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之下,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信奉“君权神授”,厉行君主专制,经常触犯资产阶级的利益。英国议会中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对国王推行的政策和专横行为不断进行指责,在议会中形成了反对派,他们支持《大宪章》,积极要求限制王权。从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1688年的“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国王是被议会“邀请“来的,国王权力的已不是上帝而是议会了,并制定了《权利法案》作为国王登基的条件。 让学生看《权利法案》部分内容,完成53页思考题:《权利法案》吸取了《大宪章》的什么思想?

2020版高考历史(新课标)一轮复习模块1第二单元西方的政治制度单元高效整合教学案含解析

第二单元西方的政治制度 [纵向梳理] 一、古希腊与古罗马两种文明的差异 1.(2018·长沙市一中月考)古代雅典城邦主要机构包括执政官、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古代罗马共和国的主要机构包括执政官、公民大会、元老院、保民官。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 ) A.民主政治与贵族政治的不同 B.执政官数量不同 C.古雅典更重视法律建设 D.古罗马更重视平民利益 A[结合史实可知,古代雅典的政治机构中以公民大会为核心,体现了民主政治,而古罗马共和国的主要机构以元老院为核心,体现了贵族政治,故A项正确。] 二、全面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 1.特点

(1)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议会由议员组成,议员由选举产生,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 (2)一般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原则。 (3)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也就是必须由在议会选举或大选中获胜的政党领袖来出任总统或总理(首相),并以本党人员组成内阁。 (4)政府在执政期间都坚决推行本党倡导的意志,总统或总理拥有巨大的权力,不但领导内阁,而且还控制议会或干预立法。 2.统一性 (1)一个核心,即代议制民主。代议制民主是在直接民主难以实现的情况下的一种选择,其实现的主要途径是完善普选制。 (2)两种政体,即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政体均以防止专制统治、限制王权为目的。 (3)三种原则,即民主化、法制化和制度化原则。 3.多样性 (1)法、美共和制的差异:法国是议会制共和制,议会是权力中心;美国是总统制共和制,权力中心在总统。 (2)英、德君主立宪制的差异: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议会是权力中心;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皇帝是权力中心。 4.在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1)否定专制制度,避免少数人独裁,保证民主利益,具有先进性的民主精神,对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有重要作用。 (2)有利于调整资产阶级内部关系,缓和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矛盾。 (3)在这一制度下,无产阶级也可以利用它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斗争,有助于维护无产阶级的合法权益,推动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4)消极方面: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的民主,行政权扩张,议会立法权削弱。 [对点训练] 2.(2018·太原高三期末)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一书指出,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几乎指的已不是古代的“直接民主”,而是西方近代的“间接民主”。促成民主概念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资产阶级反教会反王权斗争的需要 B.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C.主张精英政治的美国革命取得胜利 D.民主政治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与完善 D[近代民主的实现方式,是资产阶级在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的结果,而不是一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示范教案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教学方案 课标要求 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 教材分析 自古及今,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古希腊城邦政治大兴,诞 生了以雅典为代表的民主制和以斯巴达为代表的寡头制,雅典民主制在奴隶制基础之上发展 出了辉煌的政治文明,为近代西方政治制度提供了思想传统和一系列原则机制。 古罗马历经共和国到帝国,发展出了独特的混合政体模式以及元首制,浓厚的贵族寡头 特征成为近代精英政治的渊源,为近代西方政治制度提供了机构组织形式。中古西欧的封建 制度中诞生出以等级代表会议为特征的新君主国,为资产阶级革命和政权建设提供了基础。 在汇集西方古代政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近代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和改革确立了西方资本主义 政治制度,之后经过不断发展完善,逐渐走向稳定和成熟。 教学目标 1.结合《中外历史纲要下》相关内容并综合地图、文献等史料,巩固对英、法、美等国 典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特征的掌握,梳理西方自古及今政治制度演变发展的线索和脉络。 2.在已掌握世界史内容的基础上,学会通过比较法来分析两种或几种政治制度差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体制的演变过程。 教学难点:古代和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特征的比较。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材料“美国对古罗马的继承”及《美国国玺“天佑基业” 图案》图片

作为罗马主神殿的卡皮托山(Capitol Hill),被挪作美国国会山的官方名称,脱胎于古罗马元老院(Senatus)的参议院(Senate),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能否摆脱罗马共和国的盛衰循环,成为一个“永久性的联邦”(perpetual Union)?被立国者们视为自己肩负的“昭昭天命”(Manifest Destiny),罗马人的未竟事业将在美利坚人这里最终完成。国玺正面两则拉丁铭文:“Annuit Coeptis”(神助吾业)、“千秋伟业新秩序”(Novus Ordo Seclorum),脱胎于罗马大诗人维吉尔《埃涅阿斯记》和《牧歌》中的诗句。 ——《美国秩序的根基》作者:(美)拉塞尔·柯克 提出问题:美国立国之初,似以罗马的继承者自居,以罗马为代表的西方古代政治制度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近代政治制度又有怎样的联系和传承?引出本课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美国立国一系列模仿古罗马的举动,引起学生对于古罗马所代表的古代西方和美国为代表的近现代西方间联系的兴趣,促使学生思考西方自古及今政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导入本课的教学。 【讲授新课】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 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教师出示地图“古代希腊世界地形图”和材料 希腊……没有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在希腊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只有连绵不绝的山脉,这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且把农村隔成了互不相连的小块。……许多城邦就是这样形成的,相对隔绝且极其独立。

邬劲军彭光青【历史教案】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第 8 课英国的制度创新

【教案】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四个重点】 一是英国的《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近代民主制度的完善; 二是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基本原则、联邦制的特点; 三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四是德意志帝国宪法。 【一个观点】 即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是近代西方最基本的政治体制,都是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1、英国王室全体成员2、英国国家大权掌握在谁手中? 必修一第8 课英国的制度创新(教案) 解释课题:(创新的表现)资产阶级代议制、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政党政治。 【学习目标】 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的背景、内容、影响 2、了解责任内阁制形成的过程。 3、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概念阐释】 君主立宪制是一种现代政体。在这种政体下,国家元首(由君主担任)通常是世袭的,拥有某些最高权力,但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行使(君主的权力受到宪法的制约)。 【课堂探究1】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含义是什么? 第一条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行为。第四条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皆为非法。 第六条除经议会同意之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请回答:1、以上三条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利? 立法权、司法权、财政权、军事权 第八条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第九条议会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受到弹劾或询问。 第十三条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国会应时常集会。请回答:2、上述条文保障了议会的哪些权利? 选举自由、言论自由、定时集会 思考:颁布前后国王和议会的权力各有什么变化? 国王的权力大大削弱,议会权力大大增强,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立法权转移:由国王到议会 【课堂探究2】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教案: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教学目标: 1.了解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的政治制度演变; 2.掌握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核心概念和发展过程; 3.分析比较不同的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劣。 教学重点: 1.古代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演变; 2.近代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发展; 3.考察和评价不同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缺点。 教学难点: 1.整理古代和近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过程; 2.分析和评价不同政治制度的优缺点。

教学准备: 1.教材: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 2.多媒体设备:计算机、投影仪等; 3.教学辅助工具:PPT幻灯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15分钟) 1.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图片和视频,介绍古代和近代西方国 家的政治制度,并引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对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了解和认知,引导学生对政治 制度进行思考和讨论; 3.引导学生提出对政治制度演变的相关问题,如为什么会出现不 同的政治制度等。 二、古代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演变(30分钟) 1.分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收集和整理古代希腊、罗马、封建制度等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

2.学生进行展示并讨论,教师梳理相关知识点和融入平时的案例,展示不同政治制度的特点; 3.对比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古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优缺点,培 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近代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发展(30分钟) 1.利用多媒体设备,介绍近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包括启 蒙运动、君主立宪、共和制度等; 2.列举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案例,如英国的议会民主制、美国的 总统制等,并对比讨论其优劣; 3.分析近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发展的动因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 政治制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四、政治制度的优劣评价(30分钟) 1.分小组进行讨论,以小组为单位,从实用性、公平性、司法独 立性等角度评价不同政治制度; 2.设计小组竞赛,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案例进行辩论比拼,展示分析和论证能力;

历史教案: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与文化

历史教案: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与文化 一、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多元化的体系 1.1 民主制度的发展与变革 民主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制度形态,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各国的民主制度却有着各自的特点和演变路径。以美国为例,其实行的是总统制和两党制,具有选举制度、言论自由、司法独立等核心要素。而欧洲国家则以议会制度为主,强调政党多样性和协商合作。亚洲的一些国家则有着特殊的政治制度,如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1.2 社会主义政体的探索与实践 除了民主制度,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探索和实践着其他类型的政治制度,其中 较为突出的是社会主义政体。以中国为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自治制度等多个方面构成。这一制度体系强调了人民当家作主和社会公平正义,并通过党的领导来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 1.3 各国政治制度的优劣与前景展望 各种政治制度都有其优势和劣势,没有完美的政治制度。民主制度可以保障公 民权利和自由,但在决策效率和治理能力上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社会主义制度注重社会公平与发展,但也面临着权力集中和腐败等挑战。未来,各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将继续受到国内外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二、世界各国的文化:多样性与传承 2.1 文化多样性的背景与特点

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传统。这种多样性是由地理、历史、民族等因素共同塑造的。例如,亚洲国家的文化注重传统价值观念和家族关系,而欧洲国家则更加注重个人自由和人权。这些文化多样性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和交流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2.2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 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都非常重视对本国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在这方面,世界各国都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和措施。例如,中国通过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扶持传统手工艺等方式来传承中华文化;日本通过保护和传承传统艺术形式如茶道、歌舞伎等来弘扬和传统文化;英国则通过建立博物馆和图书馆等措施,将本土文化与世界文化进行深度交流和对比。 2.3 文化交流与世界和谐的构建 文化交流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各国通过举办国际文化节、交流学术研讨会等方式加强文化交流。例如,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和对话,创造了更多的合作机会。同时,各国在跨文化交流中还需要尊重差异、分享共同价值观,以构建更加包容和谐的世界。 结语 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与文化是各国民众共同的关注点。各国在政治制度的选择上展现出多样性和创新性,既有民主制度的追求,也有社会主义政体的实践。各国文化的多样性和传承与创新,既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也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共享。在各国共同的努力下,我们可以期待一个更加和平、繁荣和多元的世界。

山东教师全员远程研修优秀作业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教案 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29

姓名李明明单位山东省实验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英国的制度创新》 一、教材分析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历史Ⅰ》对本课的要求是“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按照课标要求应将英美两国政体进行对比,但由于美国的政体建立是在英国这一课之后的内容,因此,本课内无法比较,重点自然落在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其特点上,这也是本节课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2、这一单元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分为英美法德四个国家来讲述,英国作为率先迈入近代的国家,首先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君主立宪制,因此它的特点该立足于创新,但历史又是一个渐进的动态过程。基于此,本节课主要处理的是两块内容:一、渐进的过程(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二、制度的创新(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运行机制)。 二、学生分析 本课既要涉及到制度建立的过程,大约跨度为七百多年的历史。作为高一的学生缺乏相关知识储备,如果按课本重点讲解,将形不成连贯的知识体系,所以此处将教材和相关历史整合,力图给学生一个清晰地历史脉络。另外,本课另一大问题,是政治制度的运行原则,学生缺乏相关的政治概念,如议会、政党、内阁等,这就要求在讲解中还要兼顾政治概念,并提醒学生注意不能用今天的政治运行状况来理解当时的运行。 三、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权利法案》的内容和意义、责任内阁制的构成和运行原则、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影响。 (二)能力与方法 1、培养学生甄别、阅读史料的能力,从而树立“论从史出”的史学研究精神。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同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知识生成的能力,从而进一步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2、培养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历史的、客观的看待事物,认识和理解资产阶级代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程标准】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 【教学主题】梳理从古代到近代西方的主要政体,并选取雅典、罗马政体作为切入点,探寻各政体的演变,分析近代西方政体对古代的学习与创新。 【教学目标】 1.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斯巴达的寡头政治、罗马共和国贵族共和制、罗马帝国君主制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2.中古时期英法两国制度的发展变化及对后世的影响 3.近代英法美三国政治制度的内容、渊源、特点以及影响 1.简单了解欧美国家在制度建设方面的重要成就及其历史渊源(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通过学习,能够认识到制度会随着社会变迁而变化,任何一种制度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制度,应当在坚持自身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从社会实际状况出发,互相取长补短,臻于完善(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教学过程】 〖导入〗 〖正式授课〗 四、课前预习 (一)名词解释 一、时空观念 本节主要是将课文涉及的时间跨度做一个基础认识,从上古时期到近代时期,有一个基本认识。 二、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政治 (1)认识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2)材料补充 史料1:在雅典,凡公民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其权利通过公民直接参与和管理城邦事务的方式来实现。公民参政的最高民主机构是公民大会。……雅典国家机构权限相互交叉,公职人员的权限也部分交叉,因此,恩格斯说:“在雅典没有总揽执行权力的最高官员。” ——据蒋云芳、胡长林《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 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如何理解“雅典民主政治为近代民主提供了渊源”? 2.罗马共和国制度(1)认识罗马这个政体的特点 (2)补充史料 执政官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为了防止专制独裁,执政官一年一任,两位执政官拥有同等权力,具有协议性质,彼此具有否决权。每逢危机发生时,两位执政官通过协商或由抽签决定其中一人作为独裁官,全权解决处理危机事件,称为狄克推多。独裁官拥有最高统制权,但在危机结束后即卸职,任职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 ---施治生《古代民主与管理》根据材料结合课文,谈谈罗马共和国政治制度给后对后世的借鉴意义? 三、近代西方政治制度 本节主要是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找寻古代民主因素在近代的传承与创新,以此为依托,分析政体的演变以及近代西方政体的特点。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西方的政治制度单元高效整合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2单元西方的政治制度 (对应学生用书第28页) [纵向梳理] 一、古希腊与古罗马两种文明的差异 1.(2018·长沙市一中月考)古代雅典城邦主要机构包括执政官、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古代罗马共和国的主要机构包括执政官、公民大会、元老院、保民官。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 ) A.民主政治与贵族政治的不同 B.执政官数量不同 C.古雅典更重视法律建设 D.古罗马更重视平民利益 A[结合史实可知,古代雅典的政治机构中以公民大会为核心,体现了民主政治,而古罗马共和国的主要机构以元老院为核心,体现了贵族政治,故A项正确。] 二、全面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 1.特点 (1)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议会由议员组成,议员由选举产生,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 (2)一般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原则。 (3)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也就是必须由在议会选举或大选中获胜的政党领袖来出任总统或总理(首相),并以本党人员组成内阁。 (4)政府在执政期间都坚决推行本党倡导的意志,总统或总理拥有巨大的权力,不但领导

内阁,而且还控制议会或干预立法。 2.统一性 (1)一个核心,即代议制民主。代议制民主是在直接民主难以实现的情况下的一种选择,其实现的主要途径是完善普选制。 (2)两种政体,即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政体均以防止专制统治、限制王权为目的。 (3)三种原则,即民主化、法制化和制度化原则。 3.多样性 (1)法、美共和制的差异:法国是议会制共和制,议会是权力中心;美国是总统制共和制,权力中心在总统。 (2)英、德君主立宪制的差异: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议会是权力中心;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皇帝是权力中心。 4.在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1)否定专制制度,避免少数人独裁,保证民主利益,具有先进性的民主精神,对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有重要作用。 (2)有利于调整资产阶级内部关系,缓和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矛盾。 (3)在这一制度下,无产阶级也可以利用它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斗争,有助于维护无产阶级的合法权益,推动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4)消极方面: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的民主,行政权扩张,议会立法权削弱。 [对点训练] 2.(2018·太原高三期末)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一书指出,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几乎指的已不是古代的“直接民主”,而是西方近代的“间接民主”。促成民主概念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资产阶级反教会反王权斗争的需要 B.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C.主张精英政治的美国革命取得胜利 D.民主政治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与完善 D[近代民主的实现方式,是资产阶级在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的结果,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故A、B、C三项错误,D项正确。] [中外关联] 一、古代罗马与古代中国法制的区别 1.法律观念:中国古代法律深受宗法观念及儒家思想影响,罗马法从法律上确认公民个人权利。 2.法律地位:中国古代法律是君主专制的工具,体现了明显的人治色彩,古罗马法律是

历史教案: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与发展 (2)

历史教案: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与发展 世界上各个国家拥有不同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这些制度和模式的出现和演变,被认为是国家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不同国家政治制度与发展情况,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格局以及各国之间的联系与差异至关重要。 一、民主制度 1. 民主概述 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强调人民作为国家的统治者以及保障人权和基本自由。在民主制度下,公众可以参与政府决策过程,在选举中行使选举权,并享受平等待遇。 2. 美国的民主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现代民主制度的国家之一。其特点包括三权分立、选举人团体选举总统以及公众广泛参与政治活动等。 3. 英国的议会制度 英国则采用议会制度,其中议会由上下两院组成。英国政府首相由下议院成员选举产生,是欧洲追求议会民主发展较早的范例之一。 二、社会主义制度 1. 社会主义概述 社会主义是指追求社会财富公有化,并通过国家控制实现公平和分配的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国家与市场的关系较为密切,强调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2. 中国的社会主义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理念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经济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三、专制制度 1. 专制概述 专制制度通常指由少数统治者或一方集团独揽政权而不受广泛民意监督限制的形式。这些统治者往往以权威或暴力手段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 2. 俄罗斯的沙皇时代 历史上,俄罗斯曾存在沙皇时代,即封建尊王制度。沙皇独揽大权,致力于扩张并维护自身权威地位。 四、君主立宪制 1. 君主立宪概述 君主立宪是一种君主和议会共同行使政治权力并接受基本法规范的政治体制。君主通常作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存在,议会则负责实施行政和立法职能。 2. 日本的君主立宪制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采用现代君主立宪制度的东方国家。天皇作为象征性元首,政府首相由议会选举产生并负责日本政治事务。 五、混合制度 1. 混合制度概述 混合制度通常指在一个国家中运用不同政治制度元素的体系。这些制度元素可以包括民主、共和、议会等组成部分。 2. 法国的混合制度

第7课 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教案-2020-2021学年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7课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的新成就。 【学习目标】 唯物史观: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经济发展与政治制度的关系,了解隋唐政治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时空观念:立足秦汉到隋唐这一段时空,了解选官制度的演变和发展 史料实证:通过史料实证认识两税法相对于之前的赋税制度的创新之处,分析认识两税法是根据当时形势作出的决策。 历史解释:立足于历史观念,多角度对科举制的作用作出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封建经济、政治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所起到的历史作用。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三省六部制的确立、租调制的进步作用和两税法的特点。 学习难点:赋税制度的变化。 【时空定位】 【阶段特征】 1.政治:从秦汉到隋唐时期,中央的政权组织形式、选官制度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制的确立,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使得古代封建政治制度走向成熟。 2.经济:隋唐继续实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瓦解使原来租庸调税收制度无法实行下去,改行两税法,简化了税收项目,是税收的一大进步。 【名词解释】 ▲察举制:是汉武帝时期设立的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察举制不同于以前先秦时期的世官制和从隋唐时建立的科举制,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其选官标准为“品德”,其中要的是“孝廉”,因此“举孝廉”也成为察举制的代名词。▲均田令:北魏至唐前期实行的一种土地制度,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措施之一。由于北方战乱,土地大量荒芜,北魏政府把掌握的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土地的主要部分不准买卖,只准使用。受田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这一制度对限制土地兼并、巩固封建统治,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有着积极的作用。 ▲租庸调制:与均田制配套的赋役制度。租庸调制规定: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谷物,叫作“租”;缴纳定量的绢或布,叫作“调”;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作“庸”。到了唐代,庸不再有年龄限制。租庸调制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减轻了赋役负担,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知识链接】

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教学目标: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 教学重点: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难点: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提问: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1、了解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及其对后世制度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2、理解并掌握中古西欧的封建贵族等级制度; 3、理解并掌握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三、学生自学,独立思考 学生认真读书、独立思考,找出知识点、重难点、困惑疑难点、。 四、自学指导,紧扣教材 (一)自学指导一 阅读第二目,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3分钟后比谁能准确作答。 1、中古西欧典型的政治制度有哪些? 2、中古西欧国家制度的重要特征是什么? 3、法国等级君主制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三级会议确立了什么原则、具体内容有什么? 4、英国《大宪章》出现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5、英国议会君主制是如何确立的? (二)自学指导二 阅读课本第三目,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3分钟 1、典型的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有哪些? 2、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背景是什么?确立过程如何? 3、美国联邦制共和制形成背景是什么?具体内容有哪些? 4、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过程如何?具体内容有哪些? 5、评价近代西方政治制度。 五、自学展示,精讲点拨 (一)自学指导一 1、封君封臣制度、法国的等级君主制、英国的议会君主制 2、中古西欧国家制度的重要特征: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长期并立。国王依靠教会支持获得政权的合法性;教会依靠王权扩展基督教维护教会权威。在走向统一国家的过程中,王权与教会多次发生冲突。 3、三级会议的召开: 原则: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 具体内容:由教士、贵族、城市市民代表组成; 国王与贵族、教会、市民通过三级会议相互合作,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王权4、作用:《大宪章》肯定了国王的合法地位与人身的神圣不可侵犯,同时保障封建主的特权,并适当照顾骑士和市民的利益。 5、过程:①开端:1265年,在贵族与国王的冲突中,英国召开由僧侣、大贵族、骑士和

高二历史教案:《历史二维思维视野下的——英国的制度创新》

高二历史教案:《历史二维思维视野下的——英国的 制度创新》 一、教学理念 在新教育理论和新课程改革精神指导下,我在本课教学中力求贯彻以下教学理念: 1、大视野的课程观 2、生本位的学生观 3、探究式的学习观 4、对话式的学法观 5、引领式的教师观 6、快乐式的课堂观 7、过程性的评价观 二、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了解《权利法案》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本课地位及主题: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是以英、美、法、德四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为主线,展示了近代西方政治文明发展的历程。《英国的制度创新》是本单元第一课。本课从《大宪章》和议会传统,到《权利法案》的颁布,再到责任内阁制的确立和议会改革,清晰地再现了英国人追求、确立和完善政治民主化的全过程。作为一个原发型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政治模式的独特性,意义在于以最小的社会动荡换取国家的长足进步,成为近代世界的典范。同时,英国政治模式的普适性也是令人瞩目的。作为英国政治制度核心的君

主立宪制,是资本主义代议制的两种主要形式之一,在当今世界仍然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因此,我把本节课的主题定为: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独特性和普适性。 三、学情分析 西工大附中高一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有很强的独立性和创新性。但历史知识储备还不够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需要老师对本课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化繁为间,深入浅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权利法案》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等基本史实。熟悉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民主政体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脉络;认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特点。认识英国政治文明的独特性和普适性。 2.过程与方法: 布置学生提前预习,探究本课的知识要点;阅读《权利法案》的内容,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权利分配情况和实质;绘制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运行图,分析其特点;师生对话,感悟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启示。 3.情感与价值观: 根据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基本史实,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培养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能够历史的、客观的看待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让学生认识到适合本国国情的制度才是最好的政治制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高中历史教案:探讨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

高中历史教案:探讨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和 经济发展 一、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多元化与发展趋势 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拥有各种形式和特点的政治制度。这些政治制度反映 了社会结构、文化背景以及国家历史演进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本文将重点探讨世界各国主要的政治制度,并以民主制度与专制制度为例进行较为具体的分析。 A. 民主制度 1. 民主制度概述 民主制度是指通过选举产生领导人、实行多党竞争和言论自由等基本权利保障,并借助司法独立、宪法约束等机制实现公众参与决策和监督政府运作的政治体系。西方国家如美国、英国等一直被视为民主制度的代表。 2. 典型案例:美国民主制度 美国是一个具有较长历史及广泛参与的民主体系。它采用总统制,选举出总统 和议员,并在宪法中确立了公民自由权利。“三权分立”是其核心原则之一,即行使立法、执行和司法职权互相独立,相互抑制和平衡。 3. 民主制度的优势 民主制度注重公民的参与、权力制约和政府责任,有助于保障人权、维护社会 稳定以及促进经济发展。而且,通过竞选和政策协商等方式,较为有效地解决了社会矛盾和利益分歧。 B. 专制制度 1. 专制制度概述

专制制度是指由个人或集团通过独裁手段实施权力集中和限制公众参与的政治体系。这种政治体系下,个人或集团可以任意扩大权力范围、压制异议声音,并对社会进行强力控制。过去苏联时期的共产主义国家就是典型的例子。 2. 典型案例:朝鲜专制政权 朝鲜由金氏家族建立的专制政权长期统治,并对公民进行广泛管控。在该体系下,集权行使、媒体控制和言论封锁等成为支撑国家运作的关键因素。 3. 专制制度的挑战 专制政权容易导致人权侵害、社会不公平以及腐败等问题。此外,权力过于集中也可能导致政策失误和社会动荡。 二、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多样化与挑战 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模式也呈现出多样性。本文将探讨全球范围内主要的经济制度,并聚焦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两种较为典型的类型。 A. 市场经济 1. 市场经济的特点 市场经济是指通过自由竞争,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资源配置并实行私有财产制度的一种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下,个人与企业享有自主决策权,价格反映了供需关系。 2. 典型案例:美国市场经济 美国是最具代表性的市场经济国家之一。其基于私有产权保护、公平竞争规则以及开放合作等原则推动着其强大的资本主义体系。 3. 市场经济的优势

历史ⅰ岳麓版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集体备课教案

历史ⅰ岳麓版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教学对象:时间: 课题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 课程标准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权利法案》的内容的分析,了解《权利法案》的的意义和影响。通过内容分析其实质。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比明朝的内阁制和英国的责任内阁制的异同。掌握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历史现象,深入比较历史现象反映的本质。从中获得对历史的完整的认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采取学、思、论、导四步教学法。即自学,深思,讨论,点评诱导。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再到1832年议会改革的内容直至女子普选权的获得这一过程的学习,认识到民主的取得是经过漫长的斗争过程的。这其中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明白经济基础才是上层建筑的根本。 重点难点重点: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 难点:英国政体运作过程,并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教学方法比较法、资料收集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案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集体教案个性化教案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回忆明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教学过程】 A各组合作按照学案提纲完成本课基本内容。〔25分钟〕 【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背景:①历史传统:13世纪初,大贵族迫使英王签署限制王权的《大宪章》,以后 逐渐形成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 ②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最终推翻了 君主专制。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 2、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3、意义: ①《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②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③实行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 ④英国社会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 【二】发展——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内阁出现:光荣革命前,国王的内阁 2、内阁制形成:内阁仍对国王负责 “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退出内阁,“统而不治”;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内阁制由此形成〔1721年,沃波尔,最高行政机关〕

九年级历史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与制度创新教案 川教版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与制度创新

第(1)课时 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 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 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 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 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

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 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姿势正确) 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 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总第(2)课时 课题:书写练习1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 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3、书写教学“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杏:上大下小,上面要写得大,大在哪里?(大在撇捺)写的时候撇捺要舒展,象燕子张开的翅膀;下面的“口”要写得小,左右两竖要内斜,稍扁;“木”的竖写在竖中线上。 花:也是上下结构,草字头两竖要内斜;下面单人旁起笔对准上面的左竖,竖弯钩起笔对准上面的右竖;竖弯钩要舒展,(用红笔描竖弯钩,并在旁边书写一个大的竖弯钩)

《比较政治制度》授课教案(全套)

《比较政治制度》授课教案 导论 在导论部分,我们主要讲述比较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并通过介绍当代西方学者研究政治制度的方法,吸收有效的研究经验,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理解,改进我们传统的研究方法,开创东西方政治制度比较研究的新模式. 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对象 政治制度,通常是指与一国社会性质相适应的国家权力机构和基本制度.马克思主义学说认为,政治制度的基本含义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其阶级统治而采取的统治方式和方法的总和.它包括国家政权的阶级实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的结构形式,国家机关的体 系和为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而采取的一系列具体制度.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中,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内容包括:各国的政治制度的模式,政治形式,一些主要国家的政 治制度史和现行政府体制,政党制度,政治过程,政治文化,精英人物,一些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发展,政治稳定,政治变迁及其各种模式以及地区研究和国家研究等. 综合上述一些概念,本书把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对象主要分为以下几项内容: (1)国家政权的根本性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国体问题,其重点是研究哪个阶级在国家政权中占统治地位.换句话说,就是研究一个国家中谁统治谁的问题. (2)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政体问题.主要研究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因为没有按照一定形式组织起来的政权机关,统治阶级就不可能对国家进行有效的统治和管理.因此,所谓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就是指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按照本阶级统治的需要,根据一定的原则设立国家权力机构,规定这些机构之间的权力关系,并确定这些机构的工作人员的产生方法.在人类历史上,曾存在过种类繁多的政体形式,许多政治思想家研究过政体的分类,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类:一是三分法,另一种是二分法. (3)国家结构形式.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形式,重点研究的是中央政权机关与地方政权机关之间的关系.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两种类型.单一制是指由若干行政区域构成单一主权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复合制是指由若干个具有较大自主性的政治实体联合组成各种联盟的国家结构形式. (4)国家机关体系.主要是指统治阶级为行使国家权力而设立的整个国家机关的总称.一般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