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德兴铜厂斑岩铜矿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床学第六次实习江西铜厂斑岩铜矿床

姓名:

班级:

学号:

目录

一.区域地质背景 3

二.矿区地质 4

§2.1地层 4

§2.2构造 4

§2.3岩浆岩 4

三.矿床地质特征 5

§3.1矿体特征 5

§3.2矿石特征 5

§3.3成矿期和成矿阶段 7

四.成矿条件和成因分析 8

一.区域地质背景

本区地层主要是前震旦纪九岭群浅变质岩系,分布在德兴矿区及其北西部的江南古陆之内,构成沿北东、北东东向展布的复式背斜。矿区南东部属钱塘坳陷区,分布着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层。早元古代古陆中部由于地壳下降形成地槽,并沉积了巨厚的类复理石建造岩层。本区燕山期岩浆活动特别强烈。德兴铜矿花岗闪长斑岩小侵人体,正是在燕山中晚期的岩浆活动中,沿复式背斜轴部与北西向张裂构造带交汇部位,侵人到元古代地层的上部,定位于江南古陆南东边缘与钱塘坳陷过渡地带(如下图) 。

二.矿区地质

§2.1地层

江西德兴铜厂矿区出露地层属震旦亚界,系由双桥山群上部第三、四岩性段泥质、粉砂质及火山凝灰质沉积经区域变质而成的浅变质岩系,由千枚岩和变质沉凝灰岩的互层所组成。

§2.2构造

矿区内断裂发育。NNE向断裂(向西倾)与E——W向挤压带(向北倾)的交会部位形成破碎带,构成岩株入侵的通道。岩株的接触带控制了矿体的展布。多组裂隙与节理控制了不同规模的矿脉,其中以走向3300-3450, S W倾的一组最为重要,它们控制了矿区内的大多数矿脉。

§2.3岩浆岩

矿区内岩浆活动频繁,与德兴铜厂斑岩铜矿床有成因联系者属燕山运动早期(经长春地院K-Ar法测定,绝对年龄为170百万年,属中侏罗世),形成了中酸性深源浅成小型侵入体,其主体为花岗闪长斑岩,其余均为成矿作用中、后期的脉岩。

花岗闪长斑岩体呈似筒状的岩株,向北西方向的深部下插(倾角450至500),在地表略呈三角形,NW向长1300米,NE向宽300-800米,面积0.7平方公里。岩体与围岩呈侵入接触,无明显的同化与混染。

3.矿床地质特征

§3.1矿体特征

矿体围绕斑岩岩株成空心筒状,多数位于接触带的外侧,而岩株的中心部位矿化微弱。

矿床分带现象显著,以接触带为中心的对称分带为主,以岩体为中心的环状侧向分带为辅。金属矿物自接触带向内、向外依如下次序呈带状分布:辉铂矿一黄铜矿一镜铁矿一闪锌矿和方铅矿。矿化的产状也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在内带,矿化以浸染状为主,在外带,不同规模钓矿脉发育f而在接触带则网脉与浸染占主导地位。

矿床中巳知矿物达80余种。原生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与黄铜矿,次要的有辉铂矿、砷黝铜矿一黝铜矿和镜铁矿,少最的有方铅矿、闪锌矿、斑铜矿和磁铁矿,还有微量其它矿物。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绢云母、水白云母、伊利石和绿泥石,次要的有方解石、自云石、白云母、硬石禽和正长石,还有微量其它矿物。

§3.2矿石特征

实习中观察到的矿石如下:

脉石矿物

TC-1 弱蚀变千枚岩:墨黑色,主要成分为泥质,含量大于90%,表面有许多绢云母,丝绢光泽。变余泥质结构,千枚状构造。见图片TC-1

TC-2 中蚀变千枚岩:绿色,主要成分为泥质,含量大于90%;含较多的黄铜矿(8%),铜黄色,自形,颗粒较大,粒径为2mm左右。花岗鳞片变晶结构,千枚状构造。见图片TC-2

TC-3 强蚀变千枚岩:灰白色,主要成分为白云母、绿泥石、绿帘石,少量的石英,含较极少量的黄铜矿。白云母含量约为50%,绿泥石和绿帘石含量为40%,均为他形。石英无色,粒度小,他形,油脂光泽。黄铜矿为自形,粒度小于1mm。微鳞片结构,千枚状构造。见图片TC-3

TC-4 强蚀变花岗闪长斑岩:灰白—浅绿色,主要成分为硅化石英、白云母和绿泥石。硅化石英为无色,他形,含量大于20%,油脂光泽;白云母片状,含量为40%,晶体细小;绿泥石为他形,浅绿色,含量为30%。花岗变晶结构,块状构

造。岩石中发育有一个石英脉,脉较直、粗细均匀,在脉的中间部位生长有黄铜矿,构成了一个黄铜矿带,黄铜矿颗粒细小,结晶程度较好,铜黄色。见图片TC-4

TC-5 中蚀变花岗闪长斑岩:灰绿色,主要矿物为绿泥石、绿帘石、石英等。原岩的暗色矿物全部被绿泥石化,石英未蚀变,斜长石部分被绿帘石化。绿泥石、绿帘石和石英均为他形,矿物颗粒不可分辨。有少量的黄铜矿,铜黄色,颗粒细小,自形,呈浸染状分布于其中。岩石为变余斑状结构,块状构造。见图片TC-5

TC-6 弱蚀变花岗闪长斑岩:墨绿色,主要成分为石英(25%)、绿泥石(50%)和绢云母(20%)。斜长石被部分交代为绢云母,表面为绢云母,玻璃光泽,内部硬度大,小刀不可刻动。岩石中发育有一石英脉,脉边无晕边,可推测其为充填作用形成。岩石为变余斑状结构,块状构造。见图片TC-6

DX-2 火山角砾岩:灰绿色,主要成分为火山凝灰岩,火山角砾等,由于蚀变严重,含有较多的绿泥石、绿帘石等,而使岩石呈现绿色。矿物均为他形,不成粒状。岩石为变余结构,块状构造。见图片DX-2

矿石矿物

TC-7 铜矿石:灰绿色,主要成分为黄铜矿、黄铁矿和硅质,浸染状结构,带状构造。硅质带分布在中间,两侧的黄铜矿和黄铁矿颗粒大小不一样,变现为一侧的颗粒明显大于另一侧,硅质带中也有少量的黄铜矿和黄铁矿,颗粒有大有小。推测在原岩形成后,发生了硅质交代作用形成硅质带,然后岩浆热液交到岩体形成了黄铜矿和黄铁矿,靠近热液一端晶体的颗粒大,逐渐远离热液,颗粒减小。见图片TC-7

TC-8 浸染状铜矿石:灰绿色,浸染状结构,致密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绿泥石(25%)、绿柱石(20%)、石英(20%)、黄铜矿(5%)和斜长石(30%)。绿泥石、绿柱石均为他形矿物,粒度不可分辨;斜长石为自形,因蚀变,表面呈现绿色,小刀可刻动。

岩石内有一石英带,带上分布有较多的黄铜矿,黄铜矿为自形,铜黄色,颗粒较大。推测石英带和黄铜矿均为后期热液交代原岩的产物。见图片TC-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