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派引火汤加味治疗便秘医案案例
火神派名家医案选8
・壶天漫笔・82・火神派名家医案选(8)张存悌1,吕海婴2(11沈阳市大东区医院,辽宁沈阳110042;21青岛科技大学校医院,山东青岛266042)关键词:曾辅民;医案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1719(2009)02-0276-02收稿日期:2008-09-17作者简介:张存悌(1947-),男,辽宁沈阳人,主任医师,学士,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肿瘤和疑难病症。
271杜某,女,54岁。
心烦,情绪低落,叹息不止。
胸闷,整夜不眠,时有汗。
神差,手足麻木颤抖,舌淡、脉数大。
2周前因受刺激后而现此症。
症属阳气虚极,心阳危急之症。
用桂枝甘草汤加味处之。
又防其奔豚发作,加山茱萸以防脱,可谓大包围了:桂枝50g,炙甘草50g,龙骨30g,牡蛎30g,茯苓40g,五味子15g,山茱萸30g,大枣15g,4剂。
药后稍有好转,守方加大剂量。
以心为主,加附片,免得大剂量桂枝伤及心阳。
为防脱用茯苓五味收敛肺气,使肝肺升降不失控。
处方:桂枝50g,炙甘草50g,山萸肉40g,附片(先煎)100g,龙骨30g,牡蛎30g,茯苓30g,五味20g,大枣20g,4剂。
药后,心烦、失眠、多汗陆续好转,精神食欲转佳,舌淡,脉大无力明显改变。
守方:桂枝100g,炙甘草60g,枣皮50g,茯苓50g,大枣20g,附片(先煎)100g,4剂。
2个月后随访药尽而愈。
28.马某,男,25岁。
眼痛,自述遇寒冷则眼痛。
据遇寒而痛,当属阳气不足,用桂枝甘草汤补阳,取桂枝温肝,生姜散寒,升麻升提阳气。
药用:桂枝30g,炙甘草30g,生姜20g,升麻4g,2剂。
药后无效,当改弦易辙!细问不是遇寒而痛,而是风吹则痛,则与恶风者无异,舌淡,脉沉细。
改投调和营卫试之。
加当归配桂芍意在从肝血治之,药后已愈。
处方:桂枝30g,白芍20g,生姜30g,炙甘草30g,大枣20g,当归30g,3剂。
291邓某,女,84岁。
便秘,口苦食少,尿热,神差欲寐,舌淡,脉沉细尺不显。
引火汤应用医案
引火汤应用医案引火汤应用医案引火汤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方剂,由黄芩、黄连、栀子、赤芍、生地黄、山药等多种中药组成。
它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热毒病证和出血等症状。
下面将介绍引火汤在临床应用中的医案,以便更好地了解它的作用和效果。
一、治疗口腔溃疡患者:男性,33岁。
主诉:口腔溃疡已经持续了一个星期,感觉非常难受。
口腔溃疡部位位于右侧颊粘膜内侧,大小约为1厘米左右。
诊断:口腔溃疡。
治疗方案:引火汤加减。
组成:黄芩15克,黄连10克,栀子10克,赤芍10克,生地黄15克,山药15克。
服法:水煎服3次/日。
治疗过程:患者每天服用引火汤3次/日,在3天后出现明显好转。
7天后完全恢复正常。
二、治疗痤疮患者:女性,22岁。
主诉:脸上长了很多痘痘,感觉非常难受。
已经使用了不少的护肤品和药膏,但都没有效果。
治疗方案:引火汤加减。
组成:黄芩15克,黄连10克,栀子10克,赤芍10克,生地黄15克,山药15克。
加减:加地骨皮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白术10克、苍耳子15克。
服法:水煎服3次/日。
治疗过程:患者每天服用引火汤3次/日,在1周后出现明显好转。
2周后脸上的痘痘已经消失了大部分。
4周后完全恢复正常。
三、治疗口腔出血患者:男性,40岁。
主诉:口腔出血已经持续了2天,并且伴有牙龈肿胀和发红的情况。
感觉非常难受。
诊断:口腔出血。
治疗方案:引火汤加减。
组成:黄芩15克,黄连10克,栀子10克,赤芍10克,生地黄15克,山药15克。
加减:加丹参10克、桃仁10克、龙胆草15克。
服法:水煎服3次/日。
治疗过程:患者每天服用引火汤3次/日,在2天后出现明显好转。
5天后口腔出血完全停止,并且牙龈肿胀和发红的情况也得到了缓解。
四、治疗便血患者:女性,45岁。
主诉:便血已经持续了1周,并且伴有腹泻和腹痛的情况。
感觉非常难受。
治疗方案:引火汤加减。
组成:黄芩15克,黄连10克,栀子10克,赤芍10克,生地黄15克,山药15克。
火汤+火不归元“引火汤
火汤+火不归元“引火汤2014-10-23 10:35:02引火汤别名处方来源《外科医镜》。
药物组成怀熟地3两,山萸肉1两,麦冬5钱(去心),北五味2钱,上猺桂2钱(或嫌味辣,改用附子亦可),淮牛膝3钱,车前子3钱。
加减功效主治阴火喉痹。
制备方法用法用量水煎,冷服。
倘证纯系虚寒,而无假阳之候,不必冷服,恐促亡阳。
用药禁忌临床应用药理作用各家论述备注火不归元“引火汤”1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临床疑难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
临床上常规的止痛剂对于缠绵难愈的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疗效一般,即使有效也产生依赖性,难以撤药,远期疗效不稳定。
患者迫切就诊的主要症状就是难以忍受的剧烈头痛,对于患者来说,当务之急就是止痛。
寻求起效快,远期疗效好的治疗方法是临床急需的。
山西临床大家李可老中医善用重剂治疗急危重症,在他的著作中多次应用引火汤加减治疗各种疾患,其中应用重剂引火汤加减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每起沉疴,并疗效稳固。
受此启迪,本文近三年应用引火汤加减并采用重剂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积累了30例患者,进行了针对性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其疗效卓著稳定。
并就其产生临床疗效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但愿对临床能有所裨益,以飧于同道。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属临床疑难性的发作性疾病。
尤其是顽固性三叉神经痛其病势不呈发作性的特点,呈持续性,缠绵不愈。
有的患者在痛苦中要煎熬几年时间。
该病病因不明确,现代医学对此病尚无特效疗法。
中医对此病的认识当属头痛、头风、雷头风等范畴。
王肯堂在《证治准绳》曾描述:“发之处则上连头,下至喉內及牙跟,皆如針刺火灼,不可手触,乃至口不得开,言语饮食並废,自觉火光如閃电,寻常涎唾,稠粘如丝不断。
”这是对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最贴切的描述。
临床上中医治疗该病针对病证不同,遣方用药亦有独钟,临床疗效各有千秋。
本文应用重剂引火汤加减,治疗肾水亏乏,虚火上扰证的三叉神经痛的患者,结果显示临床疗效卓著。
该汤剂的特点:起效快,常一剂知,二、三剂缓,效如浮鼓;远期疗效稳定,本文治疗30患者中21例痊愈,半年追访未复发。
(火神派)彭重善治病模式例举
(火神派)彭重善治病模式例举反复晕倒案石某某,女,50岁。
2014年3月10日初诊。
自述病史经过:从小怕冷。
结婚生孩子月子里受过寒,怄过气。
产后二十几年,常皮肤痒,手无力,吐清口水,经常心慌,有复发性口腔溃疡,并有痔疮多年,伴轻微脱肛,走路都不舒服。
每天下午头晕,若劳累或着急就会眼黑晕倒,上楼梯气喘,心跳加快,曾上到8楼时晕倒过,还曾追赶公交车而晕倒。
因为这个原因,二十多年不敢单独出门。
最近一次晕倒是去年年初,几分钟后醒来,脚手粑软,半小时后能平复。
西药吃得少,看过很多中医,都说阴虚,吃过很多中药,但至今未能解决问题。
现症见:头晕,头胀,头顶闷,怕冷。
吃了燥性食物就口腔溃疡,吃硬食会胃痛,食量小,喜吃菜。
久坐腰酸,长有痔疮,大便每天2~3次,每当口腔溃疡发作时,就会出现大便干燥,小便偶黄。
睡眠一般,停经一年。
【舌象】润,苔薄白,有齿痕。
【脉象】左手轻取:膀胱脉滞短微微紧;沉取稍紧稍滞;气滞带湿滞短,左尺脉微紧无力无神;心包脉沉弱稍紧稍滞;心脉沉弱滞短;胆脉滞短微紧欠洪:肝脉稍紧稍滞细。
右手轻取:肺脉稍洪大滞短微紧;胃脉稍滞微紧;脾脉稍滞微紧:大肠脉滞短微紧;命门脉紧。
沉取沉滞微紧。
【辨析】从脉象可以得知,左手膀胱脉微微紧带滞,太阳膀胱有寒气未解,而沉取也有稍紧,提示目前是表里有寒,左尺部肾脉无力神,肾气不足、阳气虚弱。
肝脉滞细、心脉短、心包稍滞弱,提示与肾气不足、阳气不升有直接关系。
右手肺脉微紧,胃紧、大肠微紧都提示外寒在表,脾胃脉紧与命门脉也紧,显示沉取微紧表明里外均为寒气困扰而阳气不足。
整体分析脉象可得出:表里俱寒,太阳在表,肾气不足,肝气不畅,脾胃不健。
治疗思路是,先开太阳之表寒,再温少阴肾里寒。
治法是先用桂枝法,拨开太阳表寒,再用附子桂枝法,开表温里,兼以疏肝健脾之品。
【处方】处方一:桂枝30g,贡术15g,茯神15g,法半夏20g,生楂肉20g,石菖蒲20g,天麻15g,生陈皮15g,香白芷20g,砂仁15g,炙甘草15g,生姜60g。
火神派附子理中汤加味治疗腹痛医案案例
火神派附子理中汤加味治疗腹痛医案案例
(1)邵兄,素有中寒痰证,数日腹中微痛,渐次痛甚。
先医者已用炮姜附子苍朴温消,继用六君子加香砂,作太阴寒治而痛益甚。
迎余往诊,其脉沉细而紧,汗出沾衣,面赤腹痛,腹形胀大,干呕欲吐,小便频数,大便下利,少阴证全。
此因前之苍朴耗气,继用白术闭气,是以不效也。
但久痛伤气,须急扶阳,不宜疏气。
以附子、干姜为君,肉桂、人参为臣,吴茱萸、甘草为佐:
用生附子9 g,人参、干姜各6 g,肉桂、吴茱萸、甘草各3 g,日3剂。
3日后减1剂,又3日痛止而愈。
(郑素圃治案)
点评:此案腹痛乃系“少阴证全”,“前之苍朴耗气,继用白术闭气,是以不效也”。
虽见腹形胀大,因“久痛伤气,须急扶阳,不宜疏气”,屏除理气之品,果收良效,可资玩味。
(2)岩镇江某,患伤寒,呕吐,下腹痛极。
吴氏诊称“此太阴证伤寒也。
痛在脐下,乃厥阴部位,阴证之至狠者”。
立方用附子理中汤,服药2剂,手足温,呕吐止,腹痛减而未尽除。
告曰:“此腹痛,必要下利方止。
”“凡阴证下腹痛甚者,其浊阴之气必要从大便中去,伤寒书所谓秽腐当去是也。
秽腐不去,腹痛何由止?”又服2剂,晚间果作利,一昼夜共七八次。
仍照前药,每日2剂,又服4日,利3日自止而痛亦全却。
(吴天士治案)点评:本案看点在于,吴氏认为“凡阴证下腹痛甚者,其浊阴之气必要从大便中去,伤寒书所谓秽腐当去是
也”。
因此,服药后“必要下利方止”。
已而果验。
火神派理中汤加味治疗腹泻泄泻医案案例
火神派理中汤加味治疗腹泻泄泻医案案例刘某,女,26岁。
从幼儿时起常年腹泻,迁延20余载,北京某医院诊为慢性肠炎,中西医长期治疗未愈,1978年8月初来诊:腹部时痛,喜温喜按。
下利稀薄,口不渴,不思饮食。
神疲体弱,面色苍黄无泽。
舌淡,苔白厚腻。
触诊肢冷甚。
证属太阴虚寒泄泻,(伤及少阴),法宜祛寒除湿,实脾固肾。
先以四逆汤,继以理中汤加味主之:(腹部时痛,喜温喜按。
小肠周围毛细血管痉挛,以防止吸收中间产物,进而导致腹部肌肉痉挛,稍一刺激引起腹痛。
温能使代谢充分,按缓解肌肉血管痉挛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空气的排放。
)处方一:制附子60 g(久煎),干姜、炙甘草各30 g。
处方二:制附子60 g(久煎),干姜18 g,炒白术24 g,茯苓15 g,炙甘草30 g,上肉桂6 g,红枣30 g。
各5剂。
二诊:药后腹泻已止,精神、睡眠均好转,食量增加。
面色略转红润,舌淡红,白腻苔减。
多年陈疾,初获显效。
但久病脾肾阳虚,不能骤复,宜继守原法,加减再进:制附片60 g(久煎),炒白术24 g,干姜18 g,炙甘草15 g,红枣30 g,上肉桂6 g(冲服),茯苓15 g。
三诊:半月来大便趋于正常。
上方续服一段时间,并注意忌食生冷,防止受凉,以资巩固。
(范中林治案)原按:《伤寒论》曰:“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患者肢冷,口不渴,舌质淡,苔白而厚腻,皆湿寒阻滞之象,为太阴虚寒之证。
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谷),后天失调,故不思饮食。
必须指出,长期泄泻,不可单责之于脾。
所谓“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患者神疲恶寒,面色苍黄,显系下元亏损,命门火衰,肾阳不振。
故一诊即投之以四逆、理中相继为治。
点评:慢性肠炎迁延20余载,中西医长期治疗未愈,恐怕是未从扶阳层面着眼所致。
此老虽用理中汤,却一直回避人参不用,嫌其阴柔碍温也。
火神派温脾汤加味治疗便秘医案案例
火神派温脾汤加味治疗便秘医案案例张某,男,32岁。
便秘年余,初起大便难解,二三日一行,干结不爽。
头昏食少,脘腹痞闷不适,时常哕气上逆。
医者以为阴虚肠燥,胃腑有热,治以清热苦寒、滋润通下之剂。
每服1剂,大便通泻1次,其后又复秘结如故,脘腹痞闷终不见减。
如此往复数月之久愈见便秘,甚者六七日始一行。
口苦咽干,纳呆食减,体瘦面黄,精神倦怠。
脉沉迟而弱,舌苔厚腻,色黄少津,口气微臭,思饮不多。
如此并非肠胃燥热之证,乃是气虚之便秘。
长期服用苦寒通下之品,脾肾之阳受戕,脾气虚弱,无力运化,肾气不足,难以化气生津,气机壅滞,胃肠传化失司,遂成便秘。
当以温下之法,务使枢机运转,腑气自能通达,方用温脾汤加味:附片45 g,干姜12 g,大黄9 g(后下),党参15 g,厚朴、杏仁各9 g(捣),甘草6 g。
煎服1次,腹中肠鸣,气窜胸胁,自觉欲转矢气而不得。
再服2次,则矢气频作,便意迫肛,旋即解出大便许多,黑硬结如栗,其臭无比。
顿觉腹中舒缓,如释重负,呕哕已不再作。
连服2剂后,大便隔日可解。
口苦咽干已愈,食思转佳,腹中痞胀消去。
厚腻黄苔已退,呈现薄白润苔,脉仍沉缓。
遂照原方加肉桂9 g,增其温化运转之力。
连服4剂后,大便通调如常,精神、饮食明显好转,面色呈润泽。
为巩固疗效,继以吴茱萸汤加肉桂、甘松温中健胃,调理20余日,嘱其常服桂附理中丸。
3年后相遇,迄未复发。
(吴佩衡治案)点评:此案便秘年余,干结不爽,口苦咽干,似乎燥热之象,难怪前“医者以为阴虚肠燥,胃腑有热,治以清热苦寒、滋润通下之剂”。
然而每服1剂,虽然便泻,其后又复秘结如故,“如此往复数月之久愈见便秘”,可知辨治有误。
吴氏从思饮不多,精神倦怠,脉沉迟而弱着眼,认为长期服用苦寒,脾肾之阳受戕,无力运化,传化失司,遂成便秘,“并非肠胃燥热之证,乃是气虚之便秘”。
当以温下之法,使枢机运转,腑气通达,方用温脾汤,连服4剂,大便通调如常,确显功力。
另加厚朴降气,杏仁润导,皆为的药。
大便秘结医案
按∶此症乃阴虚阳越,亦类中之轻者。一跌而病,良有以也。不知阴症二字,何以插入。其生平见解,大可知矣。
李士材治蒋少宰,服五加皮酒,遂患大便秘结。四日以来,腹中胀闷,服大黄一钱,通后复结。李曰∶肾气衰少,津液不充,误行疏利,(疏字不妥。)是助其火矣。以八味丸料,煎成加人乳一钟,白蜜五钱,二剂后即通,十日而愈。
龚子才治一男子,年六十七,因怒,左边上中下三块,时动而胀痛,揉之则散去,心痞作嘈,食则胃口觉滞,夜卧不宁,小便涩,大便八日不通。一医以大承气汤,一医以化滞丸,一用猪胆导法,一用蜜导,俱不效。诊之,六脉弦数有力,此血不足,气有余,积滞壅实。大黄末三钱,皮硝五钱,热烧酒调服,下黑粪如石数十枚。如前再进,下粪弹盆许遂安。后以四物汤加桃仁、红花、酒蒸大黄、黄连、栀子、三棱、莪术、枳壳、青皮、木通、甘草,十数剂而愈。
外甥柳乔,素多酒色,病下极胀痛,二便不通,不能坐卧,立哭呻吟者昼夜。医用通利药不效,遣人叩李。李思此乃湿热之邪在精道,壅胀隧路,病在二阴之间,故前阻小便,后阻大便,病不在大肠膀胱也。乃用楝实、茴香、穿山甲诸药,入牵牛加倍,水煎服,一服而减,三服而平。(同上。)
张景岳治一壮年,素好火酒,适夏月醉则露卧,不畏风寒,此其食性脏气,皆有大过人者,因致热结三焦,二便俱闭。先以大承气汤,用大黄五七钱如石投水。又用神佑丸及导法,俱不能通,且前后俱闭,危益甚。遂仍以大承气汤加生大黄二两,芒硝三钱,又加牙皂二钱煎服,黄昏进药,四鼓始通,大便通而后小便渐利。此所谓盘根错节,有非斧斤不可者。若优柔不断,鲜不害矣。
一男子因出痘,大便秘结不通。儿医云:便实为佳兆。自病至痘疮愈后,不如厕者凡二十五日,肛门连大肠痛甚,叫号声彻四邻。用皂角末及蜜煎导法,内服大小承气汤,及枳实导滞丸、备急丸,皆不效。计无所出。虞曰:此痘疮余毒郁热,结滞于大小肠之间而然。以香油一大盏令饮,自朝至暮亦不效。乃令婢者口含香油,以小竹筒一个套入肛门,以油吹入过半时许,病者自云:其油入肠内,如蚯蚓渐渐上行。再过片时许,下黑粪一二升,困睡而安。
火神派四逆汤加味治疗便秘医案案例
火神派四逆汤加味治疗便秘医案案例(1)从叔多昌,40余岁时,初患大便不利,医者以滋润药服之。
久之小便亦不利,肚腹饱胀渐上,胸膈亦痞满不舒,饮食不入,时时欲呕,前后服药已数月,疾益剧。
后有一医谓当重用硝、黄大下,连进3剂,大小便益闭塞不通,身体益困疲不支。
余见其面色惨晦,骨瘦,起居甚艰,舌苔厚而灰白,切脉沉迟而紧。
余曰:此症药与病反,诸医无一知者,病虽危险,尚有方救。
但恐老叔不能坚信,摇于旁议,中道变更,反使余代他人受过,故不敢举方,以于事无济也。
多叔曰:吾自分死矣,他医之方,试之殆遍,今尔为吾立方,不论何药,死亦甘休。
遂疏方:乌附45 g,北姜45 g,老生姜30 g,粉甘草45 g。
嘱其煎成冷服,每日当尽3剂,少必2剂,切勿疑畏自误。
嘱用大罐多汲清水,1次煎好,候冷分3次进服。
究以疑畏不敢频进,至夜仅服完1剂,次早呕稍止,膈略舒,可进糜粥,是日服药始敢频进,尽2剂。
其明日,呕已止,胸膈顿宽,索糜粥,食如常人。
余因语之曰:今日当不复疑余药矣。
又于原方外加半硫丸2两,每日清晨用淡姜汤送下3钱,分3日服完。
第4日,天未明而腹中作响,似欲更衣,扶如厕,小便先至,大便随出,先硬后溏,稠黏不断,顷刻约半桶,病如失矣。
为疏通脉四逆加人参汤善后。
(萧琢如治案)原按:多叔问余:“此症缘何致之,前此许多医药,何以日剧?贤侄方何以如此神效?”余曰:“此理深奥,即粗知医者亦难悟此。
人身肠胃,犹人家之阴沟,胸膈犹堂室然,疾系内脏阳气式微,犹之天寒地冻也。
试观冬月,阴沟冰结,水道不通,求通之法,必候赤日当空,自然冰释,此理妇孺咸知,医者反茫然不觉。
初以润药,是益之霜露,则阴沟冰结愈固,无怪二便不通,肚腹满胀也;继进硝、黄,是重以霰雪,阴沟即不通,层累而上,势必漫延堂室,是即阴霾上逼,由肚腹而累及胸膈,遂至咽喉亦形闭塞,时而作呕也。
今余以辛温大剂频服,使重阴中复现阳光,坚冰立消,获效所以神速。
”点评:此案大便不利,并非便秘,当属大便涩滞不畅之证,古人多称“便结”。
火神派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便秘医案案例
火神派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便秘医案案例
陈某,男,53岁。
平素大便偏秘,今已未排便5天,肠鸣。
4天前曾服用芦荟胶囊、三黄丸,不效,又用8支开寒露亦未效,十分紧张,求治于肛肠专科。
直肠镜检查:直肠黏膜松弛堆积。
动员手术,心怀惧怕,求治于中医。
舌淡胖润有齿痕,脉沉缓寸弱,余无异常。
辨为中气不足,大肠传导不利,经云:
“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
”正指此症也。
补中益气汤加味:
附子、生黄芪、党参、白术各30 g,陈皮、升麻、柴胡各10 g,干姜15 g,肉苁蓉30 g,当归、炙甘草各10 g。
4剂。
服后便即通畅,以补中益气丸善后。
(张存悌治案)
原按:肛肠科医生容易犯一种毛病,即只见树木,不见树林,只看到专科局部那点儿症状,却忽略患者的整体状况,不知局部症状乃由整体失调引起,像本案只看见镜检显示直肠黏膜堆积,张口就要手术,不知是由中气下陷引起,升提中气即可解决问题,免除了一刀之苦。
不只肛肠科,像五官科、皮肤科、外科等专科都容易犯这种“只重局部,忽视整体”的毛病。
引火汤治疗疑难杂症医案
引火汤治疗疑难杂症医案
引火汤是一种古代中医疗法,已经有几千年历史了。
它是由多种中草药组成的汤剂,主要用于治疗一些顽固性的病症。
下面是我所见过的一例引火汤治疗疑难杂症的医案:
患者为一名42岁的男性,患有颈椎病和胃炎,已经尝试多种治疗方法均无效。
他的症状包括颈部疼痛、胃部胀气、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
他经过检查发现,他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有可能会影响到他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为了治疗他的病症,医师决定给他使用引火汤。
这个汤剂包括了多种中草药,包括炮姜、黄芩、黄连、茵陈等。
这些草药可以帮助改善患者的肝气郁结,促进脾胃消化,缓解疼痛和胀气等症状。
患者每天服用一次引火汤,连续服用了10天。
在第5天时,他开始感觉到颈部和胃部的症状有所缓解,能够正常进食和工作。
而在第10天的最后一次检查中,他的病情已经完全得到了控制。
总的来说,引火汤是一种有效的中药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治疗一些顽固性的病症。
但是,在使用中药治疗时,还是需要遵循医师的建议,确保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引火汤应用医案
引火汤应用医案
《引火汤应用医案》是一本关于中医方剂的书籍,它记录了许多医案,介绍了引火汤的应用。
引火汤是一种治疗内热症状的方剂,由黄芪、甘草、炙甘草、人参、麦冬、阿胶、枸杞子、桂枝、生姜、大枣等多种药材组成。
它可以清热解毒、滋阴降火、益气养血,对于治疗内热症状,如口渴、口干、咽喉疼痛、口疮、牙龈肿痛等有显著的疗效。
在临床实践中,引火汤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内热症状。
例如,对于口渴、口干、咽喉疼痛等症状,可以使用引火汤加减治疗。
对于牙龈肿痛、口疮等症状,也可以使用引火汤进行治疗。
引火汤还可以用于治疗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引火汤应用医案》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中医方剂书籍,它记录了许多实际应用的医案,对于临床医生和患者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李可:火不归原——引火汤(下)
李可:火不归原——引火汤(下)火不归原——引火汤接上文:通阳之法按 本案每晚8时准时发病,双腿震颤,舌根麻辣,寒战嘎齿,不能自制。
证由5年前暴崩欲死,损及于肾,八脉失养。
故以温氏奔豚汤壮命门之火,龟鹿胶填充八脉,芪归阿胶益气养血,3剂而愈。
5 火不归原证的特点李可认为,龙雷之火是脏腑内生虚火,与六淫外感实火大不相同。
龙火上奔,多见种种上热见证,如头痛、头晕、耳痛、齿浮、齿衄、目赤如鸠、面赤如醉、心悸暴喘,耳鸣如潮、口舌生疮、咽痛如灼等(240页)。
现根据其医案,归纳以下内容:5.1 火不归原发病特点:龙火上燔有两大特点:①交节病作、遇阳则动:李可指出,龙雷之火随阴阳盛衰之年节律、日节律演变,如冬至阳生则病,春令阳升转重,夏至阴生渐缓;日出病作,日中病甚,日落病缓,入夜自愈(240页)。
如“鼻衄奇案”,病发冬至时节,清晨4时突然鼻衄出血(279页)。
②来势暴急、顷刻突变:李可说,龙火上燔往往来势暴急跋扈,如迅雷闪电,顷刻突变(241页)。
如“白塞氏综合症案”,其口腔、外阴溃疡,每逢冬至当日立刻发病,一两分钟即令人不能忍耐(291页)。
5.2 火不归原证候特点 火不归原证候,可以这样概括:头面五官赤痛衄,上热下寒热上攻,尿多不渴膝独冷,舌红无苔脉大洪。
下面分别论述:①头面五官赤痛衄:证见头痛、头晕、面赤如醉、耳鸣如潮、鼻衄、咽痛如灼、舌衄、口舌生疮,齿痛、齿浮、目赤如鸠、白睛溢血、心悸暴喘等(241页)。
②上热下寒热上攻:热势轰轰,或由脚底,或由脐下,上攻头面,按火不归原治速效。
外感无此现象,误用苦寒直折则危(241页)。
③尿多不渴膝独冷:下寒常见膝冷、尿多不渴,还见腰困、足膝软弱等肾虚之证。
全书火不归原案约20例,其中膝冷者12人,多尿者5人,不渴者3人。
从中可见“膝冷”在辨证中的重要位置。
笔者还注意到“膝冷”有轻重之别,轻者为自觉膝冷,重则膝扪如冰(280页),或足膝扪之如冰(288页)。
④舌红无苔脉大洪:全书火不归原案,舌红无苔者12人,脉洪、或大、或洪大者12人。
中医火神派医案新选
中医火神派医案新选中医流派众多,火神派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显著的疗效在中医领域独树一帜。
本文将为您呈现一些新选的火神派医案,带您领略这一中医流派的魅力。
医案一:阳虚畏寒患者_____,女,45 岁。
自述近一年来特别怕冷,即使在夏季也需要穿厚衣服,手脚常年冰凉,稍微受点风就会感冒。
平日里精神萎靡,总是觉得疲惫不堪,食欲也不佳。
经过详细的诊断,发现患者脉象沉细无力,舌淡苔白。
火神派医生认为这是典型的阳虚之证。
于是,开出了以附子、肉桂、干姜等为主的方剂。
其中附子用量较大,以温补肾阳。
患者服用一段时间后,怕冷的症状明显减轻,精神状态也有了很大的改善,食欲逐渐恢复。
医案二:宫寒不孕_____女士,32 岁,结婚多年未孕。
每次月经期间都会出现小腹冷痛,经量少且有血块,颜色暗淡。
平时也经常感到腰膝酸软,小腹发凉。
经过诊断,判定为宫寒不孕。
火神派医生以温阳散寒、活血化瘀为治则,方剂中重用附子、艾叶、吴茱萸等药物。
经过几个疗程的调理,患者月经逐渐正常,小腹冷痛的症状消失。
不久之后,传来了怀孕的好消息。
医案三:慢性腹泻_____先生,50 岁,慢性腹泻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
每天大便次数多达四五次,大便不成形,腹部总是隐隐作痛,喜温喜按。
医生通过诊断,发现其脉象沉弱,舌苔白腻。
认为是脾肾阳虚导致的腹泻。
开具了包含附子、白术、茯苓、肉豆蔻等的药方。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腹泻的次数逐渐减少,大便逐渐成形,腹痛也得到了缓解。
这些医案充分展示了火神派在治疗阳虚、虚寒病症方面的独特优势。
火神派强调阳气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万病皆损于一元阳气”,治病重在扶阳。
在用药上,常常大胆使用附子、肉桂、干姜等大辛大热之品,以回阳救逆、温阳散寒。
然而,火神派的用药并非盲目大胆,而是建立在准确的辨证论治基础之上。
医生需要通过仔细的望、闻、问、切,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是否属于阳虚范畴,以及阳虚的程度,从而合理调整药物的用量和配伍。
同时,使用大剂量的温热药物也需要谨慎,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服药反应,避免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
火神派前真武汤加味治疗列腺增生(淋证)医案案例
火神派前真武汤加味治疗列腺增生(淋证)医案案例(1)江藤,58岁,日本人。
患前列腺增生,小便频急、排泄困难已有6年,近两三年来加重。
尤其下午憋不住,频繁如厕,夜间十五六次,尿线细小无力,尿等待,每次小便,起码三五分钟,小腹鼓胀。
卢氏接诊,从舌、苔、脉三点上看,舌质淡,舌胖,舌边有明显齿痕,舌苔白滑腻。
脉沉缓,重取无力。
认为肾阳虚衰,水湿留滞。
治疗方法,温阳利水,选用真武汤:制附片75g(先煎2小时),生白术15g,茯苓25g,淫羊藿20g,生姜60g。
1剂后,尿量增加,次数减少,排尿通畅一些。
3剂后,排尿很通利,夜尿已2次,仍然感到排尿力度欠佳。
二诊,在原方基础上加用桂枝25g,排尿力度增加。
三诊加砂仁15g,纳五脏之气归肾,一共30剂,病情完全改善,排尿正常,夜尿1次,精力旺盛。
(卢崇汉治案)点评:前列腺增生多出现在中老年,阳气衰减,气化不及,导致水湿停滞,下注前阴而潴留,最终导致前列腺增生、肿大,造成小便困难,严重者闭塞不通。
肾阳虚衰,气化不足是本;尿路受压,阻塞不通为标。
所以要治本温阳化气,利水泄浊。
真武汤治本病效果理想,卢氏改白芍而用仙灵脾,以引阳入阴,通利血脉,从而达到畅通水道之目的。
(2)范某,男,82岁。
患前列腺增生2年,排尿慢,尿等待,夜尿三四次,晨起口黏口苦口干,腰酸痛,形胖。
舌淡胖润,脉左弦浮寸弱,右弦数。
此肾虚阳用衰减、气化不力所致,当予温肾以助气化,少佐疏肝,真武汤合四逆散加味:附子25g,茯苓30g,白术15g,白芍30g,淫羊藿25g,牛膝30g,乳香5g,炮姜30g,柴胡15g,枳实、炙甘草、桔梗各10g,生姜10片。
7剂。
药后鼻流清涕较多,此为阳药运行,寒湿从上窍化去之象,乃祛病吉兆。
果见尿已大为顺畅,腰酸痛已止,口黏、口苦、口干消失。
上方附子加至30g,另加桂枝20g,再服7剂,基本告愈。
(张存悌治案) 原按:患者高龄,排尿慢,尿等待,脉证俱属阳衰,用真武汤扶阳以利气化,当为正选。
引火汤临证加减应用心得
巴戟天水火并补 ;淫羊 藿扶 阳益 肾, 体现 “ 善补阴者, 必于 阳中 求 阴, 则阴得阳生而泉源不竭 ”, 以纠正 “ 无阳则阴无 以生”之 弊 ;五味子酸敛, 使所补 之阴固封 而不耗;茯苓 补土制水以防 壅滞 之弊;肉桂引火 归元 以潜浮游之 “ 相火 ”而祛溃疡之 因。 “ 久病 必虚、虚久多瘀 ”, 故加没 药活 血止痛 ;延胡索 “ 能行 血 中气 滞, 气 中血滞 , 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 ”, 以达祛瘀止痛之
案例 3 :患 者 , 7 8岁 , 2 0 1 0年 1 1月 3日就诊 。患 者 舌 面 灼
膜或 灰 白色坏 死组织, 舌红, 少苔, 脉细数无力 。中医诊 断: 口
疮, 证属 阴阳两虚, 火不归元, 虚火 内扰 。治以滋 阴温 阳、引火 归元, 兼 以活血 。处方 :生地黄 9 0 g , 巴戟天 3 0 g , 天冬、麦冬 各 3 0 g , 茯苓 1 5 g , 五味子 1 0 g , 肉桂 ( 研末 空腹冲服) 3 g , 没
阳 明, 引 发 口腔 溃 疡 ,“ 虚 火不 息 ” 则可 致 “ 死 灰 复燃 ”, 故 而
反复发作 。 方 中以大剂 生地黄 易熟地黄 以滋 肾阴而填 。 肾水 ; 天
冬 、麦 冬 培 补 肺 胃 肾 阴 以奏 “ 培土生金 ” 、“ 金 水 相 生 ”之 功 ;
热、 疼痛 2年余 , 曾在某医院活检排除癌症 可能, 反复采用抗生
两) 、巴戟天 ( 一两) 、茯苓 ( 五钱) 、麦 门冬 ( 一两) 、北五味 ( 二
钱) 组成, 具有大补 肾水 、引火归藏真元之效, 主治咽喉肿痛属 阴蛾者 。笔者用该方加减治疗 阴阳两虚所致临床疑难杂症, 收 效颇佳, 现 结合案例介绍如下, 与 同仁商榷 。 1 复发性 口腔溃疡
李可:火不归原的治疗法则——引火汤
李可:火不归原的治疗法则——引火汤火不归原——引火汤引火归原是用温药治疗龙火上燔的一种方法,属于从治法。
王冰在《内经》“甚者从之”句下注解中指出:“病之大甚者,犹龙火也,得湿而焰,遇水而燔。
不知其性,以水湿折之,适足以光焰诣天,物穷方止矣。
识其性者,反常其理,以火逐之,则燔灼自消,焰光扑灭”。
明清温补医家根据上述理论,将引火归原广泛用于临床。
但由于离原之火理论上的不确定,造成了诸多认识上的混乱,不少医家陷于相互矛盾之中。
如既称阴虚之火,又称阳虚之火;既指有根之火,又指无根之火;既包括格阳,又涵盖戴阳。
李可对引火归原治疗,喜用傅青主之引火汤,原方组成为熟地 90g,巴戟、天冬、麦冬各30g,茯苓15-20g,五味子6g,升阳之法主治阴虚乳蛾。
(出处引火汤原用于咽喉肿痛属阴蛾者)。
据陈士铎《辨证奇闻》卷三“咽喉门”载:“咽喉肿痛,日轻夜重,亦成蛾如阳症,但不甚痛,自觉咽喉燥极,水咽少快,人腹又不安,吐涎如水,将涎投水中,即散化为水。
人谓喉痛生蛾,用泄火药反重,亦有勺水不能下咽者。
盖日轻夜重,阴蛾也,阳蛾则日重夜轻。
此火因水亏,火无可藏,上冲咽喉。
宜大补肾水,加补火,以引火归藏,上热自愈。
现根据其医案40余则,整理出以下内容:1 水浅不养龙龙火离位上奔李可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内寄命门之火,为水火之脏。
肾中水火,共处一宅。
水火相抱,阴平阳密。
水足则火藏于下,温煦脏腑,统领一身气化,是为健康无病。
若因外感内伤,致水亏于下,则火失其制,古人喻为火浅不养龙,于是离位上奔(240页)。
下面看一则水浅不养龙案:血管神经性头痛李某,女,38岁。
患者因剧烈右偏头痛7日入院,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经用安络痛、当归注射液穴位封闭不能控制,邀李氏会诊。
自冬至近1个月以来,每到太阳出山便觉有热流上攻头面,面赤如醉,轰热难忍。
一周前拂晓,突觉热流攻冲不止,右下颌角突然如电击、火灼,阵阵剧痛窜至右太阳,约3~5分钟发作1次。
每日如此反复发作10余次,5时痛起,日中痛剧,下午5时渐松,太阳落山痛止,入夜则如常人。
火神派真武汤加味治疗咳嗽哮喘医案案例
火神派真武汤加味治疗咳嗽哮喘医案案例(1)刘某,年过六旬。
病已月余,咳嗽哮喘而多痰。
腹胀且痛,不思食,大便秘结20日不更衣,小便赤而长,喜热饮,夜难入寐,精神极弱。
六脉沉迟无力,舌苔白腻。
查前所服方药,均以清热消食降气为主,且以硝、黄峻剂通下之,仍不能便,其势较危。
此系脾肾阳虚,中土失运,痰湿水饮阻逆于肺,清肃不降,致痰喘咳嗽,传导失司,无力输送。
加之阳虚则气不化津,无以滋润肠道,致成气虚寒凝之便秘不通。
宜扶阳温化主之,拟真武汤加味:附片100 g,茯苓30 g,白术20 g,杭白芍10 g,干姜30 g,北细辛6 g,五味子5 g。
1剂见效,2剂后喘、咳去十之六七,3剂照原方去杭芍,服后痰喘咳嗽若失,略进饮食。
第三日以四逆汤加茯苓、上肉桂、砂仁、北黄芪:附片100 g,干姜、茯苓各50 g,砂仁、上肉桂各10 g(研末,泡水兑入),北黄芪60 g。
上方服1剂后,是晚便意迫肛,解出干结黑色粪便半痰盂许,腹中顿觉舒缓。
然因年老气虚,解便时用力过盛,旋即昏晕不省人事。
急诊之,气短欲绝,脉沉迟无力,但见白苔已退,唇舌已转红润,此乃气虚下陷之故。
当即以煎好之汤药喂服,俄顷人事已省,脉转有神。
原方连服3剂,食增神健,咳喘不作,二便通达。
(吴佩衡治案) 点评:此证咳喘而兼便秘,用真武汤加姜辛五味,自是仲景成法。
唯虽见便秘“20日不更衣”,仍未予硝黄攻下,是因其属寒凝便结,故予大剂姜附温通化结,治病求本,1剂而“解出干结黑色粪便半痰盂许,腹中顿觉舒缓”。
确显火神心法。
(2)安某,女,54岁。
1966年因受风寒,咳嗽迁延12年。
每年入秋则发,冬季加剧,甚则不能平卧,某医院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
1978年8月初诊:阵发性剧咳,痰清稀量多,头晕心累,气短,昼夜不能平卧。
畏寒恶风,面足水肿,脸色萎黄。
舌质淡暗有瘀斑,舌体胖嫩而边缘多齿痕,苔白滑,根部厚腻。
辨为少阴阳虚水泛,寒痰阻肺咳嗽,法宜温阳化气行水,以真武汤加减:制附片60g(久煎),茯苓24g,生姜30g,白术20g,桂枝10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神派引火汤加味治疗便秘医案案例
吴某,女,36岁。
便秘、便干如羊矢,左少腹反复疼痛7年,其疼痛每于凌晨3点发作,少腹疼痛而发胀,肛门灼热疼痛,伴有面部发烧,反复发作,甚者每日均发。
肠鸣,乏力,形瘦,面色青黑。
尿清,纳可,晨起口苦,有时渴饮无度。
舌淡润,右脉寸浮尺沉,左手反关脉。
宿有混合痔。
患者本以便秘求治,诊为肾阴不足,所谓水浅不能载舟而行,故而便秘、便干;虚火上燔,因见面部发烧,时发渴饮。
当以增液行舟法治之,以引火汤为主:
熟地60 g,天门冬、麦门冬、巴戟天各30 g,五味子10 g,茯苓15 g,肉桂10 g,牡蛎50 g,紫菀30 g。
3剂后少腹疼痛显减,大便已经不再干秘,5剂后诸症消失,再服3剂,迄未发作。
(张存悌治案)
原按:本案舌脉似显阳虚之象,但少腹疼痛每于凌晨发作,伴有面部发烧,则有疑义。
下半夜乃阳气渐生之际,此时发烧应属阴虚不能敛阳而作;同时综合便干、渴饮之象,判为阴虚,火神派并非凡病皆阳虚也。
此中奥理,博涉识病才得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