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列研究简介
第5章队列研究
第5章队列研究一、名词解释1、队列研究:又称为前瞻性研究、随访研究及纵向研究,是通过将一个范围明确的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组或队列,随访观察一段时间,比较各组人群某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疾病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2、暴露:是指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待研究的物质、具备某种特征或行为。
3、随访:实际上就是基线调查后每隔一段时间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测量,收集疾病结局资料的过程。
4、人时:就是将随访人数乘以观察时间的积和,常以人年作为单位,故又称为人年数。
5、相对危险度:是暴露组的发病率除以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是反映暴露与发病(死亡)关联强度的最有用的指标,也叫危险比或率比。
6、失访偏倚:队列研究的观察随访中,部分对象迁移、外出、死于非终点疾病或拒绝继续参加观察而退出队列而引起的偏倚即为失访偏倚。
二、是非题1、-2、-3、+4、+5、-三、选择题1、 b2、 b3、 e4、 a5、 e四、简答题1、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是在一个特定人群中选择所需的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暴露于某个待研究的因素,或其不同的暴露水平分组,随访观察一段时间,定期检查并记录各组人群预期结局的发生情况,比较各组结局的发生率,从而评价暴露因素与结局的关系。
如果暴露组某结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或低于非暴露组,则可推测暴露与结局之间可能存在因果关系。
在队列研究的研究对象必须是在研究开始时没有出现研究结局,有可能出现该结局的人群。
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必须有可比性,非暴露组必须使除了未暴露于所研究的暴露因素之外,其余各方面都尽可能与暴露组相同的一组人群。
2、累计发病率:指在一定时期内固定队列中某病新发病例数与观察开始时总人数之比。
发病密度:是指一定时间内的平均发病率,是以观察人时为分母计算发病率,这时的率带有瞬时频率性质称为发病密度。
标化比:以全人口发病(死亡)率做标准,算出该观察人群的理论发病(死亡)人数,即预期发病(死亡)人数,再计算观察人群中实际发病(死亡)人数与此预期发病人数之比即得标化发病(死亡)比。
队列研究 医学研究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队列研究医学研究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队列研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医学研究方法,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关注。
队列研究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内,以特定的目标群体为研究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筛选,并进行长期的追踪观察,以探究不同因素对人群健康状况或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
队列研究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可以用于观察人群暴露到某一特定因素(例如环境、遗传、生活方式等)与某一特定疾病之间的关系。
此外,队列研究还可以用于观察不同暴露因素组合可能对人群健康状况造成的影响,以及评估各种干预措施的效果。
在进行队列研究时,研究者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研究设计和数据收集方法。
队列研究一般包括建立研究队列、确定暴露和结果指标、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等步骤。
研究者需要严格控制各种潜在的干扰因素,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尽管队列研究具有许多优势,如能够提供较强的证据支持和较高的研究效应,但它也存在一些限制。
例如,队列研究需要长时间的追踪观察,因此会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资源。
此外,由于队列研究是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不能主动干预暴露因素,因此无法获得与干预研究相同的证据水平。
展望未来,队列研究方法仍将是医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数据管理的完善,队列研究将能够更好地应对研究过程中的挑战,提供更加可靠和全面的研究结果。
综上所述,队列研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医学研究方法,在医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科学合理的研究设计和数据收集方法,队列研究能够为我们揭示不同因素对人群健康状况或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为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结构部分可以描述文章主体内容的组织方式和各个部分的主题。
1.2 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展开对队列研究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和方法进行综述。
1. 引言部分:在引言部分,文章将简要介绍队列研究的概念和医学研究的重要性。
同时,也会明确文章的目的和意义,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框架。
队列研究-医学统计学
1
473.5
0
36.5
13337.5
73 74 467 819 57
1612
发病密度=1612/13337.5*100%=12.1%
wn
40
3.标化死亡比 (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io SMR)
研究人群中观察发病死 (亡)数 SMR 标准人口(全人口)期 预发病(死亡)数
wn
4
暴露 a+b 非暴露 c+d
前瞻性收集发病情况 病人a
比较
非病人b a /(a+b)
病人c
非病人d c /(c+d)
队列研究原理示意图
wn
5
(一)队列研究的定义
选定暴露和未暴露于某种因素的两组人群, 追踪观察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发病结局的 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素与发病有无因果关联 及关联强度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13
结论
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发生肺癌多, 吸烟与肺癌之间有剂量效应关系,吸烟量 越大,患肺癌的危险性亦越大。 重度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危险性比不吸烟者 大45倍。 吸纸烟者毕吸烟斗者患肺癌风险大。
wn
14
二、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一)确定研究因素 (二)确定研究结局 (三)确定研究现场和研究人群 (四)确定队列大小 (五)资料收集与随访 (六)质量控制
变化范围 0~∞ 适用条件
结局事件的发生率比较低,无论观察 的时间长或短,都不宜直接计算率时。
wn
41
标化死亡比 (SMR)
预期发病(死亡)数的计算
以全人口某病的发病(死亡)率乘以某单 位人口数
wn
42
意义
标化死亡比 (SMR)
流行病学 6 队列研究cohort
(6) 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一)确定设计方法的原则
2 . 历史性队列研究
(1)有足够数量完整可靠的有关暴露的记录或档案材料; (2)有可靠的的疾病诊断资料; (3)可获得有关暴露与疾病关系的混杂因素的资料。
(二)确定暴露因素
➢暴露因素:可疑的致病因素或保护因素。 ➢暴露因素通常是在描述性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
因
果
目标人群
暴露
E
代表性 样本
Ē
时间顺序
结局
Y N Y N
样本人群
暴露队列
D
E=a b D
a 发病率=a/(a+b)
b
c
D
-
E =c d D
d
比较队列
?
比较: a/(a+b) > c/(c+d)
发病率=c/(c+d)
基本原理
➢ 根据研究对象是否暴露于某研究因素或其不同水平将研 究对象分成暴露组(E)与非暴露组(Ē)
(二) 特点
⒈ 属于观察法 ⒉ 设立对照组 ⒊ 由“因”及“果”,时序合理 ⒋ 检验露因素与疾病的因果联系科学性强
(三)用途
1.检验病因假设( hypothesis)
验证某种暴露因素对某种疾病发病率或死亡率 的影响,也可同时观察某种暴露因素对人群健康 的系统影响。
2.描述疾病的自然史( natural history of disease)
二.研究实例
石棉肺与肺癌
美国和加拿大的Mount-sinai研究
• 目地:研究石棉与多种疾病的关系 • 研究对象:四个接触石棉粉尘的职业人
群 • 对照:一般人群 • 随访时间:20~30年 • 指标:SMR(标准化死亡比)
队列研究
应明确规定结局变量,并且有确定结局的可靠手段。 应有把握获得足够的观察人群,明确暴露与非暴露组。 大部分观察人群应能长期随访下去,并取得完整的可靠
资料。
XU TAN, DEPARTMENT OF EPIDEMIOLOGY
25
4
队列研究
降低研究费用
利用现有的疾病登记系统收集病例 只收集暴露人群的资料 在随访的研究人群中,再进行巢式病例对照研
XU TAN, DEPARTMENT OF EPIDEMIOLOGY
8
4
队列研究
队列的分类
一般队列
泛指有某共同特征或暴露于某事物或某因
素的一组人群,一般即称之为队列,如某 个时期进入某工厂工作的一组人群。
XU TAN, DEPARTMENT OF EPIDEMIOLOGY
9
4
队列研究
队列的分类
研究对象的确定与分组是根据研究开始时
(现时)研究对象的暴露状况而定的。此
时,研究的结局还没有出现,还需要前瞻
观暴察露组一段时间前才瞻性能收得集资到料,这样的设计模式 称为即时性(concurrent)或前瞻性队列研 究非。暴露组
现在
将来某时点
XU TAN, DEPARTMENT OF EPIDEMIOLOGY
10
4
队列研究
Fixed Cohort
Start
End
XU TAN, DEPARTMENT OF EPIDEMIOLOGY
11
4
队列的分类
队列研究 动态队列(dynamic population)
动态人群(dynamic population),是相对
固定队列而言的,即在某时期确定队列后, 原有的队列成员可以不断退出,新的观察 对象可以随时加入。
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横断面研究
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横断面研究是流行病学领域常见的研究设计,它们在不同的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下具有各自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三种研究设计的概念、特点、应用场景以及各自的优缺点,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研究设计。
一、队列研究1. 概念:队列研究又称为追踪研究或前瞻性研究,是指通过对一组暂时无疾病或暴露的个体进行跟踪观察,以确定其在随访期间发生某种特定疾病或事件的经验性研究方法。
2. 特点:队列研究具有时间上的先后性,研究对象是人群中的健康个体,通过长期的追踪观察得到相关疾病或事件的发生率和风险因素。
3. 应用场景:队列研究常用于研究疾病的发生与危险因素的关系,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病机制和预防措施。
4. 优缺点:队列研究能够明确暴露与结果的时间顺序,推断因果关系更为可靠;但需要较长的研究周期和大量的样本,且有较高的成本。
二、病例对照研究1. 概念: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回顾性研究方法,通过比较已发病者(病例组)和未发病者(对照组)的暴露史,探讨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2. 特点:病例对照研究具有高效、快速,适合研究罕见疾病和疾病的潜伏期,且成本相对较低。
3. 应用场景:病例对照研究常用于探讨疾病的危险因素,尤其是研究疾病的潜伏期和发病机制。
4. 优缺点:病例对照研究能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且适合研究罕见病;但难以确定暴露与结果的时间顺序,因果关系推断相对不确定。
三、横断面研究1. 概念:横断面研究又称为横断面调查,是指在特定时间点对人群或样本进行观察和调查,获取疾病的患病率、暴露因素的分布情况等信息的研究方法。
2. 特点:横断面研究具有研究周期短、成本低的特点,适合初步了解某种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暴露因素的分布情况。
3. 应用场景:横断面研究常用于调查特定时间段内某一地区或人群的患病率、风险因素的分布情况,为后续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提供参考。
(完整word版)Cohort study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 或panel study),又译为群组研究、定群研究、追踪研究、梯次研究等,是在医学、社会科学、精算学、生态学等领域中使用的一种纵向研究(longitudinal study).它是对风险因子的分析手段,通过对未患某一特定疾病的人群在一定时间内的观察,根据相关性来确定被观察对象患病的风险。
它是一种临床研究设计,应与横向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相互参照。
队列研究的对象大多是有特定生活经历的人群及其中的个人.队列(cohort或panel)是指一群在特定时期内有共同特征或经历的人,如在某一时期出生或在暴露于某因素(如一种药物、疫苗、污染物或经历特定的医疗过程等)的人。
那些出生于某一天或某一特定时期的人被称为出生队列(birth cohort).与其作比较的对照组可以是普通人群,也可以是没有暴露(或少量暴露)于所研究因素的人群.此外,队列中还可划分为小群以互相比较。
队列研究可以是前瞻性或回顾性的。
A cohort study is a form of longitudinal study(纵向研究)(a type of observational study)used in medicine, social science, actuarial science(精算学),business analytics(商业分析), and ecology(生态学). For instance in medicine, it is an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and follows a group of people who do not have the disease, and uses correlations(统计) to determine the absolute risk of subject contraction. It is one type of clinical(临床)study design and should be compared with a cross-sectional study(横向研究) Cohort studies are largely about the life histories of segments(片段) of populations, and the individual people who constitute these segments。
队列研究的名词解释
队列研究的名词解释队列研究是一种通过观察和分析数据队列中的顺序和时间间隔,来研究和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动态的方法论。
队列研究有着深厚的学术根基,它广泛应用于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以及其他行为科学领域中。
在队列研究中,人们可以将数据按照进入队列的时间顺序进行排列,从而获取到一种动态的信息序列。
队列中的数据可以是各种形式,比如个体的行为记录、社会事件的发生、经济交易的发展,甚至是自然界中物种的演变过程等等。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队列,我们可以揭示出许多隐藏在其背后的规律和机制。
队列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等待时间”。
在队列中,每个个体或事件都需要经历不同的等待时间才能被处理或出现下一步的行为。
队列研究通过对等待时间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大量现象,如人们等待公共交通的时间、顾客在商店排队等待购买商品的时间、用户在网络平台中排队等待获取服务的时间等等。
通过研究等待时间,我们可以找到优化队列管理、减少等待时间的策略和方法,提高人们的满意度和效率。
此外,队列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一些伦理和公平问题。
比如,在医疗领域中,通过队列研究可以分析和理解患者等待手术、检查或治疗的时间,进而优化资源分配,提高医疗服务的公平性。
在教育领域中,队列研究可以揭示学生在等待老师回答问题、分发试卷等行为中所面临的挑战,从而改善教学环节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然而,队列研究也存在一些限制性因素。
由于队列研究对数据的时空顺序有严格的要求,数据收集和整理工作可能相对复杂和繁琐。
此外,队列研究的结果也可能受到个体行为的复杂性、外界环境的变动以及数据缺失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队列研究需要在不同学科的研究者之间进行深度交流和合作,借鉴各自的研究经验和方法,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队列研究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它帮助我们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动态的规律和机制。
通过对数据队列中的顺序和时间间隔进行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揭示出许多有关等待时间、行为序列、资源分配和公平等问题的见解。
队列研究
第一节概述
固定队列
Fixed Cohort
出现结局 未出现结局
研究开始
研究结束
第一节概述
动态队列
Dynamic Cohort
出现结局
失访
研究开始
研究结束
第一节概述
时间顺序
结局(疾病) 是否暴露某个危险因子
Yes 暴露组
目标人群 代表 未患某研究 性样 疾病
AR % Ie I0 Ie 100 %
或
AR %
RR 1 100 % RR
意义
暴露人群中的发病或死亡归因于暴露的部 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百分比
人群归因危险度
population attributable risk PAR
PAR= It-I0
It:总人群率 Io:非暴露组率
意义
结果
随着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升高,其患冠心病的RR增 大,说明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选择偏倚
失访偏倚 信息偏倚
混杂偏倚
selection bias
研究人群在一些重要因素方面与一
般人群或待研究的总体人群存在的差异
选择偏倚
产生原因
选择对象的方法不当 最初选定参加研究的对象中有人拒绝参加 历史性队列研究中部分档案丢失或记录不全 志愿者队列 研究开始时未能发现早期病人等
发病密度 (incidence density)
)人数 ID 观察期内发病(或死亡 观察人时
变化范围: 0~∞ 适用条件:
观察时间长,人口不稳定,存在失访, 资料不很整齐
五 效应估计
相对危险度
归因危险度
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人群归因危险度 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剂量反应关系
流行病学中的队列研究设计与分析
流行病学中的队列研究设计与分析在流行病学研究中,队列研究是一种常用的观察性研究设计,用于探究某种特定疾病或健康结果与暴露因素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介绍队列研究的基本概念、研究设计和分析方法。
一、队列研究介绍队列研究是一种长期观察个体的疾病发生情况和暴露因素的关联性研究设计,从而推测因果关系。
研究对象可分为前瞻性队列和回顾性队列。
前瞻性队列研究则先选择一群暴露和未暴露于某种因素的个体,再随访观察他们的发病情况;而回顾性队列研究则是在已经发生的事件或疾病群体中追溯暴露因素,然后判断发病的原因。
二、队列研究设计1. 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前瞻性队列研究的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研究人群:根据研究目标选择暴露和未暴露于某种因素的个体。
(2)暴露测量:明确暴露因素的测量方法,并且定期收集相关数据。
(3)随访观察:对研究人群定期进行随访,记录他们的暴露情况和疾病发生情况。
(4)结果评估:分析和比较研究人群的发病率,进而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2. 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的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研究人群:从已知事件或疾病的个体群体中选取暴露于某种因素的个体。
(2)暴露回溯:通过回顾性的方法收集个体的暴露历史和相关数据。
(3)结果评估:分析和比较研究人群的发病率,进而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三、队列研究数据分析在队列研究中,数据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分析方法应遵循以下原则:1. 计算发病率:根据研究人群的发病情况和随访时间,计算出不同暴露组的发病率。
2. 构建生存曲线:使用卡普兰-迈尔曲线或其他相关方法构建生存曲线,比较不同暴露组的生存曲线是否有差异。
3. 风险评估:根据发病率和生存曲线,计算不同暴露组的风险比、风险差异等风险评估指标。
4. 考虑混杂因素:队列研究中可能存在多种混杂因素,需要进行控制或分层分析来减少混杂效应的影响。
5. 统计学检验:使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如卡方检验、t检验或logistic回归等,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队列研究
(暴露在研究之前就客观存在,不是人为给予的)
2.设立对照组。
3.属于由“因”到“果”的研究。 3.能验证暴露因素与结局的因果联系。
(三)研究类型
1. 前瞻性队列研究(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是队列研究的基本形式,研究开始时结局 尚未出现。 2. 历史性队列研究(historical cohort study) 又称回顾性队列研究(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研究者根据已掌握的研究对象 在过去某个时点的暴露情况进行分组,研究开始 时结局已经出现。 3. 双向性队列研究(ambispective cohort study)
①RR>1 危险因素,RR越大,联系强度越强; ②RR<1 保护因素,RR越小,联系强度越强; ③RR=1 研究因素与疾病无联系。
• RR的点估计值(样本值)
• RR的95%可信区间(总体范围):
RR U , RR L RR
11.96 / 2
2.归因危险度(attributable risk , AR)
四、队列研究的资料整理与分析
步骤: • 资料正确性和完整性检查; • 描述性分析:
– 包括: 研究对象的组成及人口学特征;随访 时间、经过、失访情况及结局发生情况;两 组的可比性及资料的可靠性(偏倚情况)等。
• 推断性分析:
– 暴露与结局的联系及其联系强度分析。
(一)率的计算
1.累积发病率 (cumulative incidence rate, CI)
图2. 队列研究类型示意图
三、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一)确定研究因素
• 在描述性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基础上确定暴露 因素。 • 对暴露因素必须明确规定,如性质、时间、频 率、强度、方式等。 最好将暴露定量。 • 应明确划分暴露与非暴露人群的界限以及暴露 因素分级标准。 • 除暴露因素外,还要同时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 学特征和可疑混杂因素资料。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
29
(2)暴露组的选择(有暴露因素值得研究)
1)医院内各种患者:不同干预措施的比较. 2)人群中的患者:结果具有代表性。观察
费用高,易失访。如:阿司匹林与冠心病复发。 3)医疗人寿保险:如:心电图正常与异常的观察。 4)有组织的人群团体:如:健康体检。 5)特殊暴露人群:如:射线 白血病。 6)职业人群
隐伏期(病因过程完成到疾病发现前时间)。如: 评价日本原子弹爆炸后幸存者发生恶性肿瘤危险时, 没必要在原子弹爆炸发生即开始随访,应根据评价 恶性肿瘤特征最短诱导期和隐伏期,在原子弹爆炸 数月后或数年后开始随访,尽量缩短观察期,节约 人力、物力、经费并减少失访。
队列研究开始前,对最短诱导期和隐伏期应做出 恰当估计,以合理确定随访观察期限。
5
常见暴露因素 2: 接触(曾接触)某可疑毒物或化学物质等; 习惯食用(曾食用)某种(些)食物; 具有某(些)行为,如:吸烟或饮酒、长期
上网,长期熬夜,滥用药物等;
从事某种职业,如:石棉工人、翻砂工人、
高空作业、司机、教师、炊事员等。
6
暴露组: 暴露于(接受)某因素的队列。
非暴露组: 未暴露于(未接受)该因素的队列。
6)大部分观察人群应能被长期随访,并取得完整 可靠的资料。
7)有足够的人、财、物力支持该项队列研究工作。
19
(2)选择历史性队列研究时,除考虑前述 1)~5)点,还应考虑是否有足够量的、 完整可靠的过去某段时间内有关研究 对象的暴露和结局的历史记录或档案 材料。 如:医院的病历、个人的医疗档案、 及工厂和车间的各种记录等。在具备条件 的情况下,可以应用历史性队列研究 设计方法。
9
临床研究中的队列研究是什么意思?
临床研究中的队列研究是什么意思?队列研究作为一种常用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在临床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通过跟踪观察一组人群,在一段时间内观察其暴露因素和发病情况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释队列研究的意义和应用,以期能够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科普知识。
一、队列研究的基本概念及特点队列研究是一种前瞻性的研究方法,通过长期的观察,可以揭示疾病发生与暴露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队列研究包括前瞻性队列研究和回顾性队列研究两种形式。
前瞻性队列研究是在研究开始时,选择一组暴露和非暴露者,持续跟踪观察研究对象,记录其发病情况和暴露因素,以此推断暴露因素对疾病的风险影响。
回顾性队列研究是在研究开始时,选择一组已暴露和未暴露者,回顾性地观察其发病情况和暴露因素,推断暴露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队列研究的特点在于其可以较好地控制时间顺序,对于揭示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非常有利。
此外,队列研究通常可以得到较准确的暴露和发病信息,提高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二、队列研究的应用领域1.慢性病研究队列研究在慢性病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揭示慢性病发生与暴露因素之间的关系,并逐步建立起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因果联系。
例如,通过对一组人群进行长期的观察,可以发现吸烟与肺癌的关系,为制定合理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2.药物安全性评估队列研究在药物安全性评估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对暴露于某种药物的人群进行观察,可以及时发现与药物使用相关的不良反应,并进行有效的安全性评估。
这对于优化药物治疗方案,减少药物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3.疫苗研究队列研究对于疫苗研究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在疫苗接种后的观察期间,可以跟踪观察接种者的发病情况,评估疫苗的效果和安全性。
这有助于指导疫苗接种策略,推动疫苗的研发和应用。
三、队列研究的局限性和挑战尽管队列研究在临床研究中有很多优势和应用价值,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挑战。
首先,队列研究需要大规模的样本和较长时间的观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队列研究设计与分析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队列研究设计与分析在流行病学研究领域,队列研究是一种常见的研究设计,用于探索人群中的疾病发病机制、风险因素和预后情况。
本文将介绍队列研究的基本概念、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队列研究。
一、队列研究概述队列研究是一种观察性研究,通过跟踪一群参与者的暴露情况和疾病发展,以评估暴露与发病之间的关联性。
这种研究设计可以分为前向队列研究和后向队列研究。
前向队列研究从未患病的人群开始观察,记录其各类暴露因素,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观察其发病情况。
而后向队列研究则是从已患病的人群开始观察,回溯其暴露历史,再通过跟踪观察其进一步的发病情况。
两者主要区别在于观察起点的不同。
二、队列研究设计1. 前向队列研究设计前向队列研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研究人群:根据研究目的,选择一个特定的人群,确保其代表性和可行性。
(2)确定暴露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和生物标本采集等方式,搜集参与者的暴露信息,如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等。
(3)询问频率:根据研究目的和预期的发病率,确定跟踪观察的时间周期和频率。
(4)记录发病情况:通过定期随访和疾病登记系统等手段,记录参与者的发病情况。
(5)数据分析: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评估暴露因素与发病之间的关联性。
2. 后向队列研究设计后向队列研究的设计比较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研究人群:根据研究目的,选择一个已经患病的人群,确保其代表性和可行性。
(2)回溯暴露历史:通过回顾性调查和医疗记录等手段,获取参与者的暴露历史信息。
(3)询问疾病发病前的暴露:通过问卷调查和个人采访等方式,获取参与者在疾病发病前的暴露情况。
(4)记录疾病发病情况:通过定期随访和疾病登记系统等手段,记录参与者进一步的发病情况。
(5)数据分析:利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评估暴露因素与发病之间的关联性。
三、队列研究数据分析队列研究的数据分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描述性分析:描述参与者的人口学特征、暴露情况和发病情况等基本信息。
队列研究简介
式干预的治疗,在疾病进展时则会改用胰岛素治疗 ● 研究中,共有30名Teen-LABS研究的参与者和63名TODAY研究的
参与者被纳入分析
队 列 研 究 的 特 点 - - 以 Te e n - L A B S 研 究 为 例
某医院计划:为所有住院 患者建立基因档案,依托 大数据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监管?伦理?
例 3 : 青 少 年 减 肥 手 术 的 纵 向 评 估 研 究 ( Te e n – L o n g i t u d i n a l Assessment of Bariatric Surgery,Teen-LABS)
经典案例2:美国妇女健康研究
● 美国妇女健康研究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临床试验与前瞻性观察研究。研究者对逾16万更年期后女 性进行了生物样本采集、生活方式和各种慢性退行性疾病的定期连续随访与跟踪(现已随访20年 以上,是世界上最大型的预防研究之一)。近年来,最新的科研技术不断地被应用到该队列研究 中。研究课题组利用该队列课题收集并长期保存的生物样本,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基于基因 调控网络与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的综合分析发现了多个与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相关的调控 途径与关键基因。作为大型随机对照试验与队列研究的经典范本,该项研究有力地证明了大型健 康队列对糖尿病及其相关疾病防控的重要价值。
49UP--观察性队列研究/真实世界研究(社会学):迈克尔.艾普 特在1964年时开始拍摄的49年的真人记录片系列,综合了多位被 访者7岁,14岁,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多年访问的精 华。曾获英国电影电视学院奖最佳真实纪录片、最佳真实系列提名。
队列研究
Cohort study队列研究概述设计原理特点目的种类选择指针步骤常见偏倚优缺点队列研究(cohort定群或群组研究。
study)概述观察性研究,观察研究对象客观存在的暴露,也称将研究对象按暴露因素的有无或多少分组,前瞻性观察疾病的结局,判断暴露因素与疾病结局是否有关联及关联强度。
队列研究不进行研究对象的随机分组,研究性质)(方向)是前瞻性,从因果关系推断角度来说,是由“因”及“果”的研究。
队列研究主要用于检验、验证病因假设,较病例对照研究能更直接、有力地检验因果关系假说。
但队列研究需要长期随访相当数量的研究对象,因而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随访期间因各种原因可形成失访,使研究实施困难。
失访率大,可降低研究价值甚至失败。
基本概念队列泛指共同接触某因素(如吸烟或从事医院放射科工作等)或者具有某种共同特征( 如居住在北京地区或血清胆固醇和血脂水平较高等) 的一组人群。
简单地说,队列即具有共同暴露特征的人群。
• 固定队列:人群都在某一个短时期内进入(1991)1991年进入) ,整个研究过程只对队列( 例如1991该人群进行随访,不再加入新成员,直到观(2001)察期终止(2001(2001年止) 。
• 动态人群:在某一时期确定队列后,在随访过程中,可以增加或减少新观察对象,直到观察期终止。
队列研究的基本设计原理设计模式前瞻性暴露组研究人群非暴露组未发病图1队列研究的一般模式图未发病发病发病(死亡)统计分析结论队列研究的特点属于观察法研究对象的暴露非人为给予,而是客观存在,有别于实验性研究。
设立对照组研究对象分为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研究者观察两组疾病结局,与描述性研究区别。
“”“”观察方向由“因”及“果”研究疾病与暴露的关系,是先有暴露,后纵向观察疾病结局,研究方向是前瞻性的。
能确证疾病与暴露的因果关系队列研究可以观察到由“暴露疾病”的“因果”的发展过程,在病因推断基础上,可以确证疾病与暴露的因果关联。
队列研究的名词解释(一)
队列研究的名词解释(一)队列研究的名词解释什么是队列研究?队列研究,又称为纵向研究或追踪研究,是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研究者通过对同一组人群进行多次测量,来观察这些人群中的变化。
队列研究常用于探索因果关系、发现规律以及预测趋势等方面。
相关名词1. 纵向研究 (Longitudinal Study)纵向研究指在一段时间内,对同一组研究对象进行多次观察或测量的研究方法。
它可以追踪研究对象的发展和变化,并发现其内在规律。
例子:一个研究团队对一组学生进行了为期五年的纵向研究,每年他们观察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习惯的变化,以了解学习成绩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2. 追踪研究 (Tracking Study)追踪研究是一种通过对同一组研究对象进行多次观察或测量的研究方法,以便了解其行为、态度或其他属性的变化趋势。
追踪研究通常持续时间较长,能够提供长期的数据记录。
例子:一家公司进行了十年的追踪研究,每年他们调查员工的满意度和离职率,以了解工作环境和离职率之间的关系。
3. 面板研究 (Panel Study)面板研究是一种队列研究方法,通过对同一组研究对象进行多次测量或观察,以获取其变化和发展的数据。
面板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个体、群体或组织在时间上的演变。
例子:一项面板研究跟踪了一个城市的居民十年,每两年进行一次调查,以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4. 重复测量设计 (Repeated Measures Design)重复测量设计是一种队列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同一组研究对象进行多次测量来观察其变化。
重复测量设计常用于观察因变量在时间上的动态变化以及探索因果关系。
例子:一项重复测量设计研究跟踪了一组心理治疗的参与者,在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分别进行了抑郁症水平的测量,以评估治疗的疗效。
5. 跨时点研究 (Cross-sectional Study)跨时点研究是一种横断面研究的方法,通过在同一时间点对不同群体或组织进行观察或测量,来比较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
队列研究名词解释
队列研究名词解释
队列研究是一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选择暴露及未暴露于某因素的两组人群或按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通过随访追踪其各自的发病结局,并比较两组发病结局的差异,从而判断发病与暴露因素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程度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暴露是指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待研究的物质或具有某种研究的
特征或行为。
是本研究需要探讨的因素。
队列研究按时间顺序分类:前瞻性队列研究、历史性队列研究、双向队列研究。
(1)前瞻性队列研究
研究开始时,暴露因素已存在,但疾病尚未发生,属于规模巨大的研究。
(2)历史性队列研究
研究开始时,暴露与疾病均已发生。
先追溯历史资料,研究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然后通过各种途径查出研究对象的发病和死亡情况。
历史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将影响到研究的可行性和结果可靠性。
(3)双向性队列研究
研究队列的确定是过去;根据研究对象过去某时刻的暴露情况分组;需要随访;部分结局可能已经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瞻性队列研究
北京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危险因
素的队列研究(CMCS),国家八五医学攻关项目。 抽样方法:整群抽样+年龄、性别分层抽样 研究地区:中国11个省市 基线调查: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 随访时间:每年年终随访一次 终点事件:WHO-MONICA方案心血管病事件的诊断标准
因不明的任何系列血细胞减少的成人患者。
基线资料:基本情况调查、临床资料、实验室资料
随访:每6个月随访一次,检查疾病转化;如病情恶
化,随时进行骨髓检查
随访起点:MDS确诊之日;
随访终点:死亡或2008.12.30
病例组和对照组的选择:到随访终点已经
转化为急性白血病的患者归入病例组,该 队列中到随访重点未转化为急性白血病的 患者归入对照组。
暴露组 非暴露组
回顾性地收集 已有的历史资料 暴露组 非暴露组
继续 收集资料
双向性 队列研究 前瞻性 队列研究
前瞻性 收集资料
过去 某时点
现在 图 队列研究类型示意图
将来 某时点
队列研究步骤
确定研究因素
研究对象的选择 样本大小的估计 收集基线资料 随访 队列研究的分析 偏倚及其控制
中可能发展成为病例
某个队列成员可能被选择作为几种疾病的对照
传统病例对照研究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固定队列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开放队列
徐小平:成人原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患者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队列
研究现场:上海中美联合白血病协作组24家医院 观察对象:2003.6.1-2007.4.30,研究现场发现的原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
病例与对照来自于同一队列,因此降低了效应估计时的 选择偏倚且可比性好;
暴露资料是在疾病诊断前收集的,如果研究结果显示暴 露与疾病存在关联,那么该关联与因果推断的时间顺序 相符合,而且回忆偏倚小或可以避免,因果联系的推断 更有力;
统计效率和检验效率高于病例对照研究,而且可以计算 疾病频率。
结果:与氢氯噻嗪比较,氯噻酮心血管事件明显减少,降低 开始随访时间:1973年 研究时间:2010年 收缩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钾水平,升高尿酸水平。
双向性队列研究
开滦医院: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对远期心脑血管事
件的影响 暴露因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 队列的选择:1976年10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在 开滦医疗集团住院分娩且参加2006年7月至2007
年10月健康体检的4630例妇女间:2~34年;随访截止时间:2010年
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的比较
病例对照研究 实验组 对照组 病人 非病人 队列研究 暴露者 非暴露者
结果测量
暴露疾病的联系 时间 花费 样本大小 适用情况
二者暴露比例
不易建立 短 价低 小 发病低暴露高
二者发病率
容易建立 长 价高 大 暴露少发病高
计算指标
应用
OR
RR
研究疾病与多种暴露因 研究一种暴露因素与多 素的关系 种疾病的关系
队列研究的衍生类型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队列研究
单纯病例研究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匹配的数量不定,一般1~5个
时间匹配是其最本质的特征
在某个时间点上作为对照的个体,在后来的随访
出现某种结局
暴露组 不出现某种结局 特定人群 范围内的 研究对象 非暴露组 暴露状况 出现某种结局
不出现某种结局
研究开始
前瞻性地收集结局事件发生的资料
队列研究的结构模式图
队列研究的类型
前瞻性队列研究 回顾性队列研究 双向性队列研究
暴露组 非暴露组
回顾性地收集 已有的历史资料
回顾性 队列研究
子研究:基线血压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回顾性队列研究
Dorsch MP:氯噻酮比氢氯噻嗪更能减少心血管事件
方法:对美国国家心脏、肺和血液研究所收集的多危险因素 干预实验(MRFIT)数据进行回顾性观察队列研究。 MRFIT: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试验,参加者为35~57岁男性, 1973年开始进行随访。每年均检查心血管事件,通过Cox回归 评估从试验开始到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时间长短。每年测定收缩 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钾、 血糖、尿酸水平。
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
所谓队列或群组是指具有共同经历、共同暴露
某一因素或共同具有某一特征的一群人。
队列研究是将特定人群分为暴露于某因素与非
暴露于某因素的两种人群或不同暴露水平的几个亚
群,追踪观察其各自的发病结局,比较两组或各组
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发病有无 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