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产目的的最终实现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09 测绘2009092503 程志山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第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要求,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第二,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是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是联系在一起的;第三,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揭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有解放生产力的历史任务。
(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第一,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搞两极分化;第二,把消灭剥削看作是一个过程,当作建设社会主义的一项长期任务,逐步进行;第三,对于将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方式和方法,对小平也做过一些原则设想。
(三)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第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原则要求;第二,共同富裕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三,从长远来看,只有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创造条件;第四,共同富裕是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一个历史过程,不是同步同等富裕,不同于平均主义。
总之,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容,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它突出强调了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又突出了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目的。
其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条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而实现共同富裕则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最终目标。
三个方面紧密配合,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共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所以,我们要完整、准确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就要看到它的三部分内容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性质,是构成社会主义社会各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和固有属性,是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和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源。
社会生产目的的最终实现
社会生产目的的最终实现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是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为此,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首先,要使每一经济主体的行为纳入社会生产目的的轨道。
社会生产活动由无数企业单位和公民个人的经济活动构成。
要让成千上万经济主体的行为纳入生产目的的轨道,必须通过树立自我负责的道德意识和笃守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等内部因素;通过建立健全如《企业法》、《公司法》、《破产法》等经济法律和完善的制度,使创造财富和改善人民生活真正一致。
其次,要让政府部门的管理与决策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政府通过运用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使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保持良好的态势。
比如通过税收等手段使社会的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更加合理,经济增长持续、稳定,污染物排放量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这样直接造福于人民群众,通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最后,要通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的协调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成果。
我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其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通过实施西部大开发等战略,使农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得更好、更快,让那里的人民更多受惠,从而实现共同富裕。
总之,坚持进一步发展生产,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最终实现社会生产的目的。
毛概辨析题
毛概辨析题1.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历史命题的是邓小平。
答:命题错误,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
答:命题错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答:命题正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在不同历史时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后的理论成果,是党的理论继承、创新和发展的具体体现,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4.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答:命题错误,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5.已有的正确理论结论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命题错误,要判断我们是不是做到了实事求是,是不是达到了真理性的认识,只能拿社会实践作标准,而且是唯一标准。
邓小平明确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6.实事求是既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答:命题正确,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终的也是实事求是。
把握了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最本质的东西。
7.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也必须要解放思想。
答:命题正确,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
在新世纪新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必须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备战2023年高考政治母题题源解密(山东卷):共同富裕(解析版)
专题01 共同富裕【母题来源】2022年山东卷【母题题文】马克思认为,在未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
习近平指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
关于共同富裕,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消除社会基本矛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B.建设高福利国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路径C.促进共同富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D.共同富裕会随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而自发实现【答案】C【试题解析】A:消除社会基本矛盾表述错误。
社会基本矛盾贯穿人类社会始终。
故A排除。
B:国家的福利水平应该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建设高福利国家如果不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反而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因此该选项的说法错误,故B排除。
C: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促进人民共同富裕,有助于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
促进共同富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
故C符合题意。
D:共同富裕的实现,离不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但不会自发实现,需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故D排除。
故本题选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于共同富裕的理解,考查新情境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原理,揭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很好的落实了政治认同、理性精神、公共参与等学科素养。
注意任何社会形态,生产关系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是解题的关键。
【命题方向】社会发展的历史是历年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考查的内容为:理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2013沪教版高一上第三节《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2011年10月26日,国务 院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 务教育学生 营养改善计 划,中央每年拨款160亿
多元按照每生每天3 元的标准为农村义 务教育阶段学生提 供营养膳食补助政 策约惠及680个县市 的2600万在校学生。
城乡收入比:中国城乡收 入比3.3倍
注:数据来自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的 《社会管理蓝皮书——中国社会管理创新报 告》)
本课总结
1.经济增长的意义
发 展 生 产 改 善 生 活
内部因素 2.社会生产的目的 ①经济主体 方法 外部条件 最终实现 ②政府部门 ③经济的协调发展
3.发展生产与改善生活的关系 4.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离不开 ①财政渠道, 社会积累 意义 ②利润留成, ③消费基金的转化 来源渠道
Hello ! Guys , try it.
发展生产与改善生活是密切联系 着的。 • 发展生产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 基础。 物质基础 • 改善人民生活则是发展生产的根 本目的。
• 根本目的
四、发展生产与改善生活 的关系
国务院实行了一系列救灾措施。 在地震发生的次日,财政部下拨 7.5亿元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 包括对应急转移安置、民房倒损恢 复重建、过渡期生活救助和死亡人 员抚慰金的发放,以保证受灾群众 的基本生活和恢复重建的顺利进行; 同时还调拨了12600顶帐篷、10000 件棉被、10000件棉大衣和5000个
2012年9月7日,云南彝良发生 5.7级地震。
五、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离不 开社会 积累
1.积累的含义:就是指把新创造的
第六章习题
概念题1.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2.社会总产品3.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4.竞争性行业和非竞争性行业5.幼稚性产业、传统性产业和支柱性产业6.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概念题答案1.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个别资本指各自独立发挥资本职能的资本;社会资本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所有单个资本所组成的总和。
2.社会总产品:又称社会总商品资本,是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年内所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3.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价值补偿指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通过商品的出售以货币形式回流,用于补偿在生产中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并且还要取得剩余价值;实物补偿是指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转化为货币以后,如何再进一步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产品。
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是社会总产品再生产运动过程中需要补偿的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4.竞争性行业和非竞争性行业:竞争性行业是指供求完全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产业;非竞争性行业是指包括提供公共产品的行业和基础产业。
竞争性行业和非竞争性行业是按照市场机制作用程度的不同对全部产业的一种划分。
5.幼稚性产业、传统性产业和支柱性产业:幼稚性产业是指发展时间不长,还没有成熟,需要政府扶植的产业;传统性产业是指曾经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将逐步弱化或需要用新技术加以改造,或被新兴产业所部分取代的产业;支柱性产业是指支撑一个国家国民经济规模和增长的主要经济生产部门,是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向前、向后和旁侧关联效应较大的产业,其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最终需求诱发系数都比较高。
幼稚性产业、传统性产业和支柱性产业是按照产业的成长阶段和竞争力对全部产业的一种划分。
6.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在一国或一地区一定时期内社会的产品、产值和劳务总量的持续增加;经济发展是指以经济增长为基础,还包括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经济结构的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生态平衡、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质的变化。
毛概期末考试题目 (3)
试卷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色社会主义16》第一题单选题 (共60 题,总分60 分)1. “三个有利于”标准回答了()的问题 A. 什么是社会主义 B.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C. 如何建设党 D. 如何建设人民军队答案( 2 )2. 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了新的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评价的是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A. 《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 《论联合政府》 C.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D. 《新民主主义论》答案( 3 )3. 我们党在新时期把对外开放确定为基本国策是 A. 1982年十二大 B.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 C. 1987年十三大 D. 1992年十四大答案( 2 )4. 党的十三大在科学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同时,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 A. 发展战略 B. 基本纲领 C. 基本路线 D. 基本目标答案( 3 )5.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A. 改革了生产关系 B. 建立了经济特区 C. 扩大了对外开放 D.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答案( 4 )6. “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的是 A. 人民生活标准 B. 综合国力标准 C. 生产力标准 D. 实践标准答案( 3 )7. 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文章是。
A. 《反对本本主义》 B.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C. 《改造我们的学习》 D. 《<共产党人>发刊词》答案( 4 )8. “实事求是”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在 A. 古田会议 B. 延安整风时期 C.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D.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答案( 2 )9. 四项基本原则为经济建设提供() A. 政治保证 B. 组织保证 C. 思想保证 D. 发展动力答案( 1 )10. 邓小平认为毛泽东对党和国家最大的贡献是() A. 提出党的建设是伟大的工程的认识 B. 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C. “三大法宝”的思想 D. 提出了抗日战争的持久战的战略思想答案( 2 )11. 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就称为 A. 发展战略 B. 发展道路 C. 发展模式 D. 发展观答案( 4 )12. 我国国有企业要以积极的姿态应对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为此:①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②国家应加大对国有企业的保护和支持力度③要积极开展提高自己的产业发展能力科技、管理的创新能力④要通过改组建立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实行规模经营,提高国际竞争力() A. 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①②③④答案( 2 )13. 江泽民对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贡献在于 A. 提出实事求是 B. 强调解放思想 C. 提出理论联系实际 D. 提出与时俱进答案( 4 )14.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 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矛盾 B. 人民大众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矛盾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帝国主义势力的矛盾 D.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答案( 4 )15. 首先对“实事求是”做出马克思主义解释的是() A. 邓小平 B. 毛泽东 C. 马克思 D. 列宁答案( 2 )16.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 A. 长期的基本国策 B. 一项特殊政策 C.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政策 D. 一项权宜之计答案( 1 )17. 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提出的正确理论之一是( )。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第四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单选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其标号填在题⼲后括号内)1.邓⼩平理论⾸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问题B.C.实现共同富裕问题D.2.建国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 )A.阶级⽃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B.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3.邓⼩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中“解放⽣产⼒,发展⽣产⼒”指的是( )A.⽣产关系的地位B.⽣产⼒的基础地位C.社会主义⽣产⽬的D.共同富裕⽬的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发展⽣产⼒B.消灭阶级和消灭剥削C.实现共产主义D.建⽴⽣产资料公有制5.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量是( )A.阶级⽃争B.物质⽣产⼒C.被压迫阶级的反抗和⽃争D.6.⼀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 )A.能否使被压迫阶级翻⾝解放B.能C.能否促进⽣产⼒的发展D.7.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盾的根本⼿段是( )A.号召⼈民⽣活节俭,抑制社会需求B.C.发展⽣产⼒D.8.解决国内和国际所有问题的关键是( )A.⾼举马列主义旗帜B.靠⾃⼰的发展C.坚持社会主义制度D.搞好国有企业改⾰9.邓⼩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 )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B.概C.明确了社会主义发展⽅向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10.邓⼩平在南⽅谈话中说:抓住时机,发展⾃⼰,关键是( )A.坚持治理整顿B.坚持改⾰开放C.发展经济D.11.衡量⼀种社会制度先进与落后的根本标准是( )A.能否解放⽣产⼒,发展⽣产⼒B.C.能否建⽴和发展市场经济D.能否提⾼综合国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盾是( )A. B.C.⽣产⼒与⽣产关系的⽭盾D.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社会⽭盾的解决最终取决于( )A.社会主义公有制程度的不断提⾼B.C. D.⽣产⼒⽔平的不断提⾼14.“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核⼼是( )A. B.C.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D.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产⼒15.社会主义的根本⽬的是( )A. B.实现C.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协调发展D.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16.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次把解放⽣产⼒,发展⽣产⼒作为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是A.马克思和恩格斯B.C.⽑泽东D.邓⼩平17.我国当前最⼤的政治是( )A. B.C. D.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争18.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最根本的途径和条件是( )A. B.C.巩固和加强⼈民民主D.发展社会⽣产⼒19.邓⼩平理论⾸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问题B.C.实现共同富裕问题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20.建国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 )A.阶级⽃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B.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2~5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标号填在题⼲后括号内) 1.邓⼩平再三强调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为了( )A.坚持社会主义,坚持马列主义⽑泽东思想B.适应时代和历史的发展,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C.正确处理改⾰和建设的关系D.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盾E.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A.解放⽣产⼒B.发展⽣产⼒C. 消除剥削D.消除两极分化E.最终实现共同富裕3.消灭贫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 )A.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B.C.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D.E.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4.任何⼀种社会制度存在下去都需要发展⽣产⼒,但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发展⽣产⼒的⽬的和⽅式却不相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产⼒具有的特点是( )A.是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发展⽣产⼒的B.是在市场条件下发展⽣产⼒C.为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D.为了满⾜⼈民⽇益增长的物质⽂化需要E.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5.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存在的两⼤问题,这两⼤问题的关系是( )A.和平是⽭盾的重要⽅⾯,要千⽅百计维护世界和平B.C.和平是发展的条件D.E.发展问题或者说经济问题是核⼼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之所以是发展⽣产⼒,是因为发展⽣产⼒是( )A.马克思主义的⼀个基本思想B.C.D. E.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7.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之所以是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要的和基本的问题,是因为( )A.B. 它关系到怎样体现社会主义C.D.8.社会主认制度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 )A. B.C. D. E.消除两极分化和消灭剥削9.把解放⽣产⼒,发展⽣产⼒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 ) A.B. C.说明了社会主义的根D. E.10.社会主义的基本⽬的是( )A.解放⽣产⼒,发展⽣产⼒B.C.不断进⾏改⾰D.E.实现按劳分配11.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体现了( )A.B.C.D.E.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与12.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纠正了( )A.B.D.E.13.“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指( )C. D.是否 E.是否有利于提⾼⼈民的⽣活⽔平( )14.A.B. C. D.它是E.它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理论贡献15.邓⼩平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主要论点有( )A.B. C.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D. E.16.现阶段发展⽣产⼒对于我国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的主要原因是( )A. B.C. D.E.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明的需要辨析对错并说明理由)1.邓⼩平再三提出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充分体现了邓⼩平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科学精神。
社会主义本质论提出的根本目的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本质特征。
所以,小平同志社会主义本质论,并没有用条条框框和模式去规范社会主义,而是从宏观上、从发展方向上,提示了社会主义是一个通过改革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通过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过程。
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越来越走向社会化、现代化,生产力已发展到高度发达的程度,但是生产资料却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这就使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与日益发展的生产力之间产生了极其尖锐的矛盾。
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有所缓解,但并没有真正消除,而且仍在逐步积累、发展着。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对生产力的阻碍,要求建立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以便解放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生产力。
因此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在于社会主义制度能够解放生产力,能够以资本主义所没有的速度发展生产力。
如果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发展得很慢,甚至停滞,就无法显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无法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只有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生产力迅速发展,在经济建设上不仅超过与我国水平差不多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且经过一段时间赶上并超过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这才是社会主义本质所要求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由于少数人垄断着生产资料,多数人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生,这样,少数资本家就可以占有多数人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
这是一种赤裸裸的剥削。
在这种剥削制度下,资本主义社会表现出极端的两极分化,一方面少数资本家积累的财富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广大劳动人民尽管生活水平也提高,但与少数资本家简直无法相比。
这种人剥削人、两极分化的制度,使资本主义社会成为最不平等、最不合理的社会。
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导地位,实行按劳分配,从而消灭了剥削制度。
两极分化是剥削制度下的产物,消灭了剥削制度,就能消除两极分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与联系?所谓市场经济,是指在商品经济已有一定发展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用以配置资源和维护人们一定经济利益关系的经济体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本质的区别。
他们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分配方式、经济活动中的相互关系、宏观调控的力度和效果、最终目的都不同。
我们说市场经济它是一种经济手段,一种方法,不具有社会制度属性,不同的社会可以选择相同的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来说就是如此。
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主要是维护资产阶级特别是垄断组织利益为目的,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维护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为目的。
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市场经济,但是他们又有一些相同点。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1.1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不同。
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基础是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而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的资本私有制的基础上的。
与此相适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主题是资本家的私有企业,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则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其他集体经济组织。
坚持公有制,就意味着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能较好的发挥作用;劳动者也能自觉地充分发挥生产积极性,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这种经济还可以防止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逐步达到共同富裕,而以私有制为主体就意味着听任从私人利益出发的自发性的支配,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不可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就会被无偿占有,使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束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过剩和经济危机容易产生。
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能也不应该实行单一的公有制,而要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制度涵盖九大部分
社会制度涵盖九大部分制度,就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就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
所以,写一部社会主义制度之前,首先要明确这部制度的主要部分,即先搞出写作的提纲。
没有这个提纲,就是乱的,信口开河,把不是社会制度范畴的东西,把根本就不是理论的东西,也塞进来,冒充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容。
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部分,也就是社会制度主要的、基本的内容。
社会,是无数人劳动生活活动的社会。
这就决定了,必须有刚性的制度规定,把人们关系起来,才能进行生产活动,分配生活物质资料,人们才能生活、活动;必须严格规定人们的行为准则,否则社会就会乱套。
不管有文字还是没有文字的表述,这些刚性的制度规定,就是社会制度。
(一)生产资料占有方式制度生产资料,就是人生产劳动创造产品的所有物质条件,它包括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和自然资源。
没有生产资料,人就不能劳动创造物质资料,它制约着人能不能生存生活。
生产资料占有方式制度,是社会制度的基础,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决定着“生产的全部社会关系”,是什么生产资料占有方式,就是什么社会制度,核心是生产资料所有权。
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制度:1、由谁以什么目的占有生产资料的制度任何一部社会制度,都必须首先明确规定,生产资料由哪些人占有,他们的占有的目的是什么,也就是说,明确这种社会制度,是以什么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
2、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制度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里写道:“给资产阶级的所有权下定义不外是把资产阶级生产的全部社会关系描述一番。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里写道:“所有权对于资本家来说,表现为占有别人无酬劳动的权利,对于工人来说,则表高粘度齿轮泵现为不能占有自己的产品,所有权和劳动的分离”。
他们的话是说,因为生产资料制约着生产,制约着人们的生存生活,故占有它就有特殊的意义,并不只是这些财产的占有,而是还有更重要的权利。
这才是核心的生产资料所有权。
它和一般财产所有权不同:它有规定的在社会生产、分配中的各种权利。
毛概答案22
毛概材料分析题答案专题一一:(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及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意义。
答:必要性: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二: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答:中国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其中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其内容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党的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经济常识复习(期中)
高一第一课
2、分析说明: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 息化,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2)节约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使有限的自然资源得 到更合理的利用,并使产品的质量更高,性能更优; (3)促进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协调,实现清洁生 产,使经济增长可持续地进行。
高一第二课
9、理解:消费的弹性和刚性 判断消费项目的弹性和刚性,要看这些消费的支出与家庭 收入的增减以及这些商品或服务本身价格的升降关系是否大: 关系大,则说明该消费弹性比较大,或该消费不具有刚性; 关系不大,说明该消费刚性比较大,或该消费不具有弹性。 消费弹性归根到底是由不同消费项目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不同决定的。在安排日常消费时,首先要保证需求具有刚性的, 也就是弹性比较小的项目。 10、评价:人们在生活中常见的消费心理 (1)攀比心理 (2)炫耀心理 (3)从众心理 (4)逆反心理 11、了解:消费者心理不成熟的表现
高一第一课
8、分析说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目的的最终实现(社会主 义社会生产目的怎样才能真正实现?) (1)要使每一经济主体的行为纳入社会生产目的的轨道。 (2)要让政府部门的管理与决策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3)要通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的协调发展,使全 体人民共享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成果。 (4)要通过必要的社会积累,实现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 和根本利益。
1、理解: (1)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总收入-(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金) (2)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 + 储蓄 2、理解:提倡艰苦朴素的现实意义: 第一,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理想; 第二,有利于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第三,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3、理解:(1)恩格尔定律:人们把这种食物消费比重随收入增加 而减少的变化趋势,称为“恩格尔定律”。 (2)恩格尔系数的意义:由于恩格尔系数随着消费水平和生活水 平的提高而降低,因此恩格尔系数大小已经被广泛地用来反映一个 国家或家庭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的高低。 (3)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公式:=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 100% 家庭消费总支出
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什么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公正、平等的社会,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和幸福。
在社会主义理论中,最终目标被称为共产主义,是指通过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逐步消除阶级和阶级对立,建立一个无阶级社会。
首先,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消除阶级和阶级对立。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分化和阶级对立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大量的人被剥削、压迫,财富和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社会划分成了富人和穷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两极分化状态。
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消除这种阶级对立,使所有人都能够平等地享受社会资源和权益。
其次,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公有制经济。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私有制导致了资源的不平等分配以及剥削的产生。
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公有制经济,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和公有化。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共同需求,实现资源和财富的公平分配。
再次,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和幸福。
社会主义追求的是人的全面发展,注重人的自由、平等和尊严。
社会主义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和条件去发展自己,不受经济地位、种族、性别等因素的影响。
社会主义力求实现人民的全面幸福,包括物质生活的富足、精神生活的丰富、社会环境的和谐等方面。
最后,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国际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追求的是全人类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社会主义在一个国家内的实践是为了推动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
当各国都实现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国家和民族的界限将逐渐消失,国际关系将以和平、友好、合作的方式发展。
全人类将共同拥有地球上的资源和财富,实现共同繁荣和进步。
总之,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公正、平等的社会。
通过消除阶级和阶级对立、实现公有制经济、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最终达到国际共产主义的目标。
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给人类带来了美好的愿景和前景,值得我们不断努力和追求。
政治:1.3.1《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最终实现》B教案
第一课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第三节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第一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最终实现审核:吴付平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知道发展生产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需要,以及这个目标是如何实现的;学会判断和分析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经济行为是否与社会生产目的相符合,同时锻炼自学技能,理解进行积累的重要性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收集相关资料,养成关注国家事身边事的习惯;通过课堂交流和讨论,培养判断和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通过网上查阅、专题研究,领悟国家的重大方针和政策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领会社会生产目的的最终实现与个人的道德自律,与社会的公平协调有关,感悟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增强公民的责任意识。
二、课前准备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我国存在的地区间、行业间、城乡收入差距的资料;2.教师:收集社会生产中一些企业和个人的具体经济行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数据以及涉及中西部地区的某些大型工程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社会生产目的的实现”在我们的周围,有着琳琅满目的商品,它们满足了我们物质生活所需;在我们的生活里,又充满着各种文体活动,它们陶冶着我们的性情,充实着我们的精神世界。
先请大家来谈一谈,这几年来我们的家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略师:这一切都是我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可喜变化。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收入上了一个大台阶,我们的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而这一切也正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即: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全体人民切切实实得到实惠,实现共同富裕.而最近在我们党的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当中,也提到了这样的问题.【展示十一五规划的文件】师:社会经济活动是由无数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构成的,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是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获得更多的收入。
但在这个过程当中,追求的手段却不尽相同.下面我们就来一次比赛, 请每一小组选择下面的任何两题,判断这样的经济行为与社会生产目的有没有产生偏离?并且说出你的理由,看哪个小组的理由合理又充分:【小组活动】材料一:04安徽、湖南等地出现了一些因食用劣质奶粉而导致的“大头娃娃”,这些产品大多在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方面过低;材料二:最近,上海警方捣毁了一个制假窝点,缴获成品盗版地图12万余册,价值人民币60余万元。
2018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教案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预测,是在科学地批判和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作出的。他们在开始投入社会斗争洪流的时候,就明确地意识到不能抽象地、随意地谈论未来社会,不应该到哲学家们的书桌里去寻找谜底,而应该首先致力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马克思明确指出:“新思潮的优点又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地预期未来,而只是想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实现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将最终实现人类在分配上的真正平等。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第一次以人的劳动而不是特权或资本作为分配的标准,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但它仍有其历史的局限性。就其用“劳动”代替资本作为分配标准而言是平等的,但就其把劳动这同一个标准运用在不同情况的人身上而言又是不平等的。一方面,它默认“劳动者的不同等的个人天赋,从而不同等的工作能力,是天然特权”,因而导致劳动能力不同的人之间在收入分配上的差距;另一方面,它撇开了人的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只把人当作“劳动者”看待,而没有把劳动者的家庭负担等方面的需要考虑进去。因此,“按劳分配”原则在某种意义上还是商品等价交换的原则。它所体现的平等权利“还是被限制在一个资产阶级的框框里”。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类社会的分配方式才能突破这个局限,根据人们的需要进行生活资料的分配,从而实现分配的真正平等。
适应高度发展的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共产主义社会在生产关系上将废除私有制,实行普遍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恩格斯指出:“废除私有制甚至是工业发展必然引起的改造整个社会制度的最简明扼要的概括。”《共产党宣言》中有一句名言:“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将实现社会直接占有。那时,自由平等的劳动者联合体共同占有和使用生产资料。至于这种联合体具有什么样的形式,有待于历史发展来说明。
正确认识和处理收入分配中的关系
正确认识和处理收入分配中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关系收入分配是生产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
正确处理收入分配中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问题。
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指出:“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
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
规范分配秩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多渠道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
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社会保障的标准和水平。
发展城乡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事业。
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同时,江泽民同志指出:“在收入分配中,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把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利益结合起来。
”十六大报告和江泽民总书记的讲话,不仅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上述三者关系指明了方向,而且对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保持稳定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因此,我们在明确三者关系的基础上,必须把握三个原则,做到两个防止,才能真正使三者利益相互有机结合,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使构建和谐社会不成为空话。
十多年来,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和分配政策的调整,实行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政策,激发了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第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要求,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第二,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是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是联系在一起的;第三,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揭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有解放生产力的历史任务。
(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第一,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搞两极分化;第二,把消灭剥削看作是一个过程,当作建设社会主义的一项长期任务,逐步进行;第三,对于将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方式和方法,对小平也做过一些原则设想。
(三)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第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原则要求;第二,共同富裕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三,从长远来看,只有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创造条件;第四,共同富裕是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一个历史过程,不是同步同等富裕,不同于平均主义。
总之,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容,是一个不能分割的有机整体。
它突出强调了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又突出了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目的。
其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条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而实现共同富裕则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最终目标。
三个方面紧密配合,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共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所以,我们要完整、准确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就要看到它的三部分内容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性质,是构成社会主义社会各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和固有属性,是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和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源。
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一般原理1.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落后的生产力与日益增长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之间的矛盾3.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与根本任务;解放与发展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5.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
以上这些一般原理告诉我们:我们的经济发展是人民的经济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这必须成为我们认识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共识与出发点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①原因:它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意义: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要求:①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②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③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4.公有制经济(1)范围: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份。
(2)地位:①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居于主体地位。
②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公有制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决定的,公有制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代表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方向③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有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不仅要有量的优势也要有质的优势。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起主导作用。
中特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
社会主义本质邓小平把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一概括精辟地表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最终目的的根本途径。
从发展生产力入手,重新界定社会主义本质,是邓小平为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而坚持的一贯思想.将生产力标准纳入社会主义范畴,赋予它以社会主义本质的含义,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内容,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突出特点。
他深刻启示我们:社会主义应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不能脱离发展生产力讲社会主义。
只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本质才能体现出来,社会主义才能得以不断巩固和发展。
邓小平的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决定论观点的发展,是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他纠正了过去忽视生产力发展的错误观点,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整个历史阶段尤其是初级阶段特别需要注重生产力发展的迫切需求,体现了在当代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条件下,社会主义为回答资本主义挑战而必须采取的战略决策。
这样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就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终于摆脱了唯心主义的束缚,将其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使我们的社会主义实践了有正确的方向和目标。
首先,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体现了解决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阶级斗争,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解决这一矛盾,最根本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其次,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需要。
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越雄厚,社会主义本身的力量就越大,来自资本主义的威胁也就越小。
社会主义要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就必须把解放生产力,特别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用的钱多了
消费的产品丰富了
• 2007年全国新车保有量850万辆,七成以 上是家庭或单位购置的乘用车 • 2003年,上海市消费品零售总额从03年 的2404.45亿元增至3360.41亿元。 • 上海城市居民家中,服务性消费支出占 消费支出的比重,由03年的30.5%增长到 06年的32.8%
如何使经济主体的行为符合生产 目的呢?
• 内部因素:道德自律、严格守法 • 外部因素:健全的法律和完善的制度
2.政府部门管理与决策更加科学化、 规范化
公 共 产 品
这样的建设有意义吗?
3.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的协调发展
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发展的喻示图
西部骑自行车 东部开奔驰 中部骑摩托
第三、居民的一部分消费基金的转化
• 当居民把消费后的余钱存入银行或者购买股票 和债券时,其中的一部分资金实际上就在一定 时期转化为社会积累基金了
总结
• 由此看来 社会积累基金是一个国家再发 展的根本。如果一个国家只有消费而没 有积累,其生产就不可能发展,经济生 活就回出现问题甚至危机。
课后思考:社会积累基金是一个国家的发展根本,那么 是不是社会积累基金越多越好?
由此看来积累基金的主要用途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2.积累基金的用途
• 第一、用于扩大再生产 • 第二、用于国家行政、科教文卫、国防 等部门的基本建设 • 第三、用于应负意外事变、自然灾害的 物质储备
中央财政拟拨款3000亿元协助四川汶川地 震灾后重建
河北拨款三亿处理三鹿毒奶粉事件
3.积累基金的来源
投资旺了
• 2007年基民总数是5000万户,是2006年 的4倍多;股民总数是1.3亿户,是05年的 2倍
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
• 2008年中国人均GDP为3315美元,位列 第106,排在伊拉克前一位,2009年中国人 均GDP已经为3600美元,2015年8280美元, 74位 •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手机市 场、国内旅游市场、宽带市场,也是第 二大黄金饰品市场和汽车市场。
想一想社会积累基金用哪些途?
用途
• ◆发展到科学发展,更多更普遍地惠及普通百姓 • ◆从先富到共同富裕,让中国每一个角落都富起来
• ◆更多的就业岗位、更健全的保障体系
• ◆看病难、看病贵,上学难、学费贵等群众切身难题将逐步解决
•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展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美好前景
• ◆环境安全、食品安全、治安安全,百姓生活的安全度将大大提 高
第三节 发展生产 改善生活
社会生产目的的最终实现
复习一下
• 经济活动过程的四个环节是什么?哪个 环节是经济活动的目的? • 生产、交换、分配、消费
一、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 经济增长的根本意义,就是满足广大人 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 要,保证社会成员享有充分的福利和得 到全面发展。在发展生产基础上逐步改 善人民生活,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 成果,实现共同富裕,这正是社会主义 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
如果全用于消费,那么厂里 机器出了故障没有钱来修理;那 些新生产出来的机器设备无人问 津,静静的躺在仓库里;当国家 突遭天灾人祸时(如大地震,洪 水、海啸等)面对灾民却无能为 力;新毕业的大学生,找不到工 作;劳动者的收入增加了,却在 市场买不到东西。这种局面谁都 不想看到。所以,一个社会不能 把一年中新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 都用于人们的生活消费,还必须 留出一部分钱,用于社会经济的 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积 累 基 金 的 意 义
1.什么是积累基金
2.积累基金的用途
3.积累基金的来源
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离不开社会积累
• 社会积累:把新创造的财富中的一部分 转化为社会未来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准备 和物质准备的过程。
1.什么是积累基金
• 当积累用一定的价值量表示出来时,称 为积累基金,而它在GDP总量中多占比 重,称为积累率。
三、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密切联系
• 发展生产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前提 • 改善人民生活是发展生产的根本目的
思考一下
• 既然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 们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那么,一个社 会能不能把一年中新创造的所有财富都 用于人们的生活消费?如果真的都用来 消费,会出现什么情况?
• “吃蛋原理” • 一户人家养了一只母鸡,每天下一个蛋。 对于这户人家来说可有3种消费 • 方案: • 一是坚持一天吃一个鸡蛋; • 二是把鸡杀了吃了; • 三是坚持在一段时期少吃鸡蛋,省出10个, 孵出小鸡。如果成活8只,有4只母鸡,4只公 鸡,过上些日子,这家人一天可吃上5个蛋, 遇上特殊的日子还能杀只公鸡改善一下生活。 • 三种方案哪一种最好?为什呢
• (可以从个体、国家、社会角度来思考)
• 1.使每一经济主体的行为符合生产目的
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和个人
议一议
• 下列经济行为与社会生产目的产生偏离 吗?(书P36操作平台)
“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山西奶业生产 受到冲击。奶牛养殖大县山阴县,几个 奶牛养殖大户此前将前一天挤的1万斤鲜 奶倾倒在河沟里。白哗哗的牛奶汇成小 河。因乳品企业停产整顿,收奶站负责 人隐匿找不到,无耐的奶农只好将牛奶 倒掉。
• 知识巩固 • 恩格斯曾经高度评价社会积累的重要性, 认为社会积累是维持社会进步的一个重 要职能。下列活动中,需要以积累基金 来支撑的有:-------------( ) • A.在国际上进行人道主义援助 • B.建立长江三峡水力发电站上海站 • C.上海宝钢集团实行跨国发展战略,去 投资创办子公司 • D.政府每年对低收入家庭实行社会救济
1.政府的财政渠道
2.企业的利润留成 3居民的一部分消费基金的转化
第一、政府的财政渠道
• 在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中,每年要有一个部分 被留做积累基金,用于建设医院,建设学校等 公共设施方面的支出以及救济物资的提供等
第二、企业的利润留成
• 一般情况下,企业每年都要把利润的一部分留 在企业,作为企业的发展基金,用于新产品, 新技术的研发和企业扩大再生产
• 知识巩固 • 恩格斯曾经高度评价社会积累的重要性, 认为社会积累是维持社会进步的一个重 要职能。下列活动中,需要以积累基金 来支撑的有:-------------( ABCD ) • A.在国际上进行人道主义援助 • B.建立长江三峡水力发电站上海站 • C.上海宝钢集团实行跨国发展战略,去 投资创办子公司 • D.政府每年对低收入家庭实行社会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