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环保乙蒜素缓释剂的开发
大蒜素的制备及产品开发的研究进展
大蒜素的制备及产品开发的研究进展林金杏1,曾宪成2,李国强1(1.宁波市振宁牧业有限公司,宁波 315600;2.国家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上海 201203)摘要:大蒜素是大蒜提取物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医疗、保健和畜牧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作者主要阐述大蒜素的制备及相关产品开发的动态。
关键词:大蒜素;大蒜;制备;产品开发中图分类号:S81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7236(2008)0520021204 大蒜素(allicin )是大蒜(allium sativum L.)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强烈刺激性和蒜所特有的辛辣味。
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结果证明,大蒜素具有多方面的医疗和保健作用。
它对多种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及肿瘤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或杀灭作用。
另外,它还具有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增强机体免疫力及抗氧化等药理活性。
正是由于大蒜素的上述生物活性,它在临床医学及畜牧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作者将主要介绍它的制备及产品开发的动态。
1 大蒜素的来源和制备大蒜素是由蒜氨酸(alliin )在蒜酶(allinase )作用下生成,其分子式为C 6H 10S 3,结构式为C H 2=CH -CH 2-S -S -S -C H 2-C H =C H 2,化学名称为二烯丙基三硫醚(diallyl disulfides ,DADS )。
大蒜素呈油状液体,不稳定,可继续分解成一系列具有难闻气味的含硫化合物。
生产中使用的大蒜素实际上是由大蒜素单体及其它含硫化合物的混合物,又称大蒜精油(garlic oil ,GO ),经适当加工和包装制成。
大蒜素可经生物提取和化学合成2种途径生成和制备。
1.1 生物提取 采用适当的溶剂和条件直接从大蒜中提取获得,常用方法为水蒸气蒸馏法,有机溶剂提取及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
魏金凤等(1998)的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延长收获期,发酵温度控制在50~55℃,发酵时间在2~3h ,蒜泥按1∶4左右加水,蒸馏1.5~2h ,可大幅度提高出油率。
一种低含量杂质的乙蒜素原药、制备方法及其用途[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1024391.X(22)申请日 2019.10.25(71)申请人 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地址 571924 海南省澄迈县老城开发区富昌村(72)发明人 薛照先 何昆明 林光东 (51)Int.Cl.C07C 381/04(2006.01)A01P 21/00(2006.01)A01P 3/00(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低含量杂质的乙蒜素原药、制备方法及其用途(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低含量杂质的乙蒜素原药、制备方法及其用途,所述乙蒜素原药中有效成分乙蒜素的重量含量≥95%,所述乙蒜素原药中杂质二乙基二硫醚的重量含量小于等于1%。
所述乙蒜素原药可以通过将二乙基二硫醚溶液、冰醋酸和氧化性原料输入到微反应器制备得到。
本发明的乙蒜素原药中有效成分乙蒜素的含量提高,其中的杂质二乙基二硫醚降低,杂质二乙基二硫醚是对植物有药害或者是增加药剂毒性的物质,该杂质的降低提高了乙蒜素原药对作物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乙蒜素原药由于纯度高和杂质含量低,所以使得其能够有效提高其防治效果和显著降低其对敏感作物或作物的敏感生长期的药害。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CN 110804006 A 2020.02.18C N 110804006A1.一种乙蒜素原药,所述乙蒜素原药中有效成分乙蒜素的重量含量≥95%,所述乙蒜素原药中杂质二乙基二硫醚的重量含量小于等于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蒜素原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乙蒜素原药中有效成分乙蒜素的重量含量≥98%,乙蒜素原药中杂质二乙基二硫醚的重量含量小于等于0.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乙蒜素原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乙蒜素原药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将二乙基二硫醚溶液、冰醋酸和氧化性原料输入到微反应器,通过微反应器反应后生成的气液混合物输入到气液分离器,气液混合物在气液分离器中进行气液分离后,将液体输入到分液罐,分离水相后得到的油相即为乙蒜素原药;或在气液分离器中分离气体的同时继续进行反应,继续反应后将液体输入到分液罐,分离水相后得到的油相即为乙蒜素原药,或在气液分离器中分离气体后,将液体输入到盘管反应器或微反应器继续进行反应,反应后将气液混合物输入到气液分离器,将分离了气体的液体输入到分液罐,分离水相后得到的油相即为乙蒜素原药。
乙蒜素:复配杀菌剂农药的首选原料
乙蒜素,ISO通用名:Ethylicin,中文别名:抗菌剂402,CAS号:682-91-7,分子式:C4H10O2S2,分子量:154.25,化学名称:乙烷硫代磺酸乙酯;结构式如图1,属有机硫杀菌剂。
图1 乙蒜素结构式乙蒜素属于一种广谱植物仿生杀菌剂,是大蒜素的乙基同系物,是我国20世纪60年代开发的抗生素衍生物。
以保护作用为主,兼有一定的铲除作用和内吸性。
对多种病原菌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杀菌谱广。
在农业生产上主要用于种子的处理和茎叶喷雾。
乙蒜素是复配杀菌剂农药的首选原料。
01、作用机理乙蒜素的作用机制为:其分子结构中的 (S-S=O=O)基团与菌体分子中含-SH基的物质反应,从而抑制菌体正常代谢。
另外乙蒜素对植物生长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经它处理过的种子出苗快,幼苗生长健壮。
02、应用乙蒜素是广谱性的杀菌剂。
具有抑制病原菌的代谢功能的作用,对多种作物的细菌、真菌病害都有非常好的防治效果。
低浓度的乙蒜素还有提高发芽率,刺激作物的生长,能够防治红薯的黑斑病,水稻的烂秧,稻瘟病,恶苗病,小麦的腥黑穗病,棉花的许多病害。
乙蒜素还可以用作种子的处理剂,叶面喷施或者灌根,经过处理的稻种、棉种,薯块等等种子,具有出苗快,出苗早,生长健壮,死苗烂苗少等等优点好处。
03、作用特点适用范围非常广泛。
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以及蔬菜、果树均可使用;速效性高。
温度在25℃以上,24小时见效,72小时控制病害。
无残留。
喷施在作物上,比如在黄瓜中最多停留4天、草莓2天、小麦3天。
活性高,用量少。
经测定在50--260ppm浓度范围,可有效抑制棉花立枯病、枯萎病、黄萎病;水稻稻瘟病、白叶枯病、恶苗病、烂秧病、纹枯病;玉米大小斑病,黄叶;小麦赤霉病、条纹病、腥黑穗病;西瓜慢枯病、西瓜苗期病害;黄瓜苗期绵疫病、枯萎病、灰霉病、黑星病、霜霉病;白菜软腐病;姜瘟病;番茄灰霉病、青枯病;辣椒疫病及草莓、白术、人参、香蕉、苹果、葡萄、梨树、茶叶、马蹄、花卉、花生、大豆、芝麻等作物上的多种病害,效果显著;混配能力良好。
关于乙蒜素的配方!
关于乙蒜素的配方!关于乙蒜素的配方!乙蒜素作为本土开发的一个古老的杀菌剂品种有其独特的杀菌功效。
作为有机硫仿生杀菌剂,其特点是,强烈,速效,内吸。
对真菌和细菌性病害都有较好效果。
缺点是持效时间短,过量使用烧苗。
根据这一特性,我们做了许多的复配实验,以达到速效和长效结合,解除烧苗现象,更安全,更彻底。
以下是可供参考的配方。
1,乙蒜素+三唑酮乙蒜素为30-40% 三唑酮2-5%白粉病2,乙蒜素+氯霉素乙蒜素为40-50% 氯霉素1-3% 细菌性病害3,乙蒜素+腈菌唑乙蒜素为40-60% 睛菌唑为10-12% 白粉病,锈病,纹枯病,4, 乙蒜素+丙环唑乙蒜素为50-70% 丙环唑为10%-15% 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黑穗病,叶斑病5。
乙蒜素+胺鲜酯乙蒜素为70-80% 胺鲜酯为2-5% 真菌性及细菌性病害,更安全。
6.乙蒜素+啶酰菌胺乙蒜素为60% 啶酰菌胺为15%防治灰霉病等真菌性病害7乙蒜素+吡唑醚菌酯乙蒜素为60% 吡唑醚菌酯为10% 防治霜霉病等真菌性病害以上配方的实验结果表明:复配制剂的效果明显优于单剂。
对于唑类,可以克服其抑制作物生长的缺点。
发挥唑类持效期长的优势。
使得持效期可以延长到20天以上。
以下是乙蒜素在各种作物病害上的配方:作物病害名称配方1 配方2水稻纹枯病乙蒜素+丙环唑乙蒜素为50-70% 丙环唑为10%-16%稻曲病乙蒜素+丙环唑乙蒜素为50-70% 丙环唑为10%-17%稻瘟病乙蒜素+丙环唑乙蒜素为50-70% 丙环唑为10%-18% 用80%乳油7000-9000倍液浸种,籼稻浸2-3天,粳稻浸3-4天,可减少烂秧,促进壮苗。
在稻瘟病发生初期,用80%乳油5000-8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显著。
黑穗病乙蒜素+丙环唑乙蒜素为50-70% 丙环唑为10%-19%叶斑病乙蒜素+丙环唑乙蒜素为50-70% 丙环唑为10%-20%苹果腐烂病乙蒜素+苯醚甲环唑用80%乙蒜素,对果树的病害防治:切开树皮,60倍-200倍和白乳胶混合涂抹,轮纹病用80%乙蒜素,对果树的病害防治:切开树皮,60倍-200倍和白乳胶混合涂抹,套袋黑点病喷药预防。
乙蒜素杀菌剂,杀菌、除病毒一次完成!_乙蒜素杀菌剂
乙蒜素杀菌剂,杀菌、除病毒一次完成!_乙蒜素杀菌剂乙蒜素杀菌剂,杀菌、除病毒一次完成!_乙蒜素杀菌剂乙蒜素杀菌剂是一种具有环保作用的杀菌剂产品,能够有用杀灭各种真菌、细菌和病毒。
因此,了解使用乙蒜素杀菌剂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了乙蒜素杀菌剂的作用、使用措施和堤防事项,帮助农户们更好的预防治疗各种作物病害。
乙蒜素杀菌剂的作用:乙蒜素杀菌剂在蔬菜病害的防治上经常使用。
如防治蔬菜疫病、青枯病、蔓枯病、枯萎病、炭疽病等。
另外、乙蒜素杀菌剂还能够作为种子处理剂使用。
作为种子处理剂可有用防治水稻烂秧病、水稻恶苗病、棉花苗前病害、苜炭瘟病,对于这些病害通常使用80%乳油5000-8000倍液浸种。
还有就是乙蒜素杀菌剂所具有的植物调节作用,由于杀菌机制的差异导致其能刺激植物的成长,促使萌芽、提高发芽率、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这也让乙蒜素成为复配杀菌剂农药的首选原料。
乙蒜素杀菌剂如何使用:1、浸拌种:棉花播种前,用乙蒜素500-800倍液浸种8-12(或拌种)。
小麦用乙蒜素1000倍液拌种,晾干播种;水稻800-1000浸种2-3天,催芽播种;瓜菜稀释1000 倍液,浸种20 分钟,催芽播种。
2、喷雾:作物发病初期,稀释1500-2000倍液(苗期稀释2000-3000倍液),均匀喷雾,间隔7-10 天再喷一次,连续2-3次。
3、淋根:适用于经济作物。
根据作物植株大小,用乙蒜素1500-2000倍液,调大喷头出水量顺杆喷淋,堤防作物茎基部要淋湿。
4、灌根:适应于移栽作物枯黄萎病等维管束病害,用乙蒜素2000倍液,根据植株大小,每株灌药液 150-200 毫升(2-4两);也可拔掉喷头用喷管直接灌药,结合一次全田喷雾成效更好。
5、蘸根:适应于移栽作物土传病害的防治,用乙蒜素2000细土混在一起成泥浆蘸根,或直接用稀释液蘸根。
6、涂抹:针对作物枝干病害的防治,小作物用毛笔涂抹病斑,果树应根据病情,先刮除病斑再涂抹,稀释液以200-500 倍为宜。
蒜素作为生物农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蒜素作为生物农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张欢欢;郭天璐;王长彪;孙毅【摘要】大蒜中的风味物质蒜素具有广谱抗菌性,对植物致病菌有很好的抗性,是一种环保型的植物源杀菌剂.此外,蒜素独有的气味,也是良好的驱虫剂.蒜素良好的杀菌、驱虫作用,在生物农药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期刊名称】《山西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44)004【总页数】3页(P557-559)【关键词】大蒜;蒜素;蒜氨酸;蒜氨酸酶;生物农药【作者】张欢欢;郭天璐;王长彪;孙毅【作者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山西太原030031;山西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06;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山西太原03003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山西太原03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82大蒜(Allium sativum L.)属于百合科(Liliacaea)葱属(Allium)多年生草本植物,栽培历史悠久,主要以鳞茎、花茎、嫩叶为产品。
大蒜既可食用,也可药用,是我国最主要的蔬菜出口品种[1]。
大蒜鳞茎富含多种蛋白质、低聚糖、多糖以及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具有杀菌、抑菌、抗癌、抗衰老等医疗保健功能[2]。
大蒜的有效成分就是蒜素(Allicin),又称为大蒜辣素,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机硫化合物,化学名为二烯丙基硫代亚磺酸酯(Diallylthiosulfinate),是大蒜中主要的杀菌成分[3-4]。
纯品大蒜素为无色油状物,具有大蒜异味;密度1.112g/cm3(20℃),折射率1.561,无旋光性,稍溶于水,溶于乙醇、苯、乙醚等有机溶剂;对热和碱不稳定,对酸较稳定;对皮肤有刺激性,对许多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及真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5]。
大蒜中的蒜素是以前体的形式存在的,叫蒜氨酸(Alliin(S)-allyl-L-cysteine-sulfoxide,ACSO)。
在大蒜鳞茎中,蒜氨酸与蒜氨酸酶(Alliinase或者Alliin lysase)分别位于细胞质与液泡中,只有当细胞破裂后蒜氨酸酶才能催化蒜氨酸合成蒜素[6]。
水产用药物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水产用药物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作者:戴瑜来,许宝青,林启存,刘凯,蔡丽娟,朱丽敏来源:《河北渔业》 2013年第11期戴瑜来,许宝青,林启存,刘凯,蔡丽娟,朱丽敏(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24)摘要:现今水产养殖业追求优质高产,但在人为控温、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情况下,病害频发,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常规药物因受不同施药个体、环境的影响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疗效,尤其对于水产动物及其特殊的生活环境。
缓释制剂以其拥有优越于常规药物的释药优势而获得广泛的研究与开发,并已开始应用于水产。
本文就缓释制剂较常规制剂的优越性、水产领域的研究应用现状及展望等作一综述,为缓释制剂更好地应用于水产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缓释制剂;水产;研究进展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加大,水产养殖规模也随之扩大。
人为控温、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情况十分普遍,常伴随着养殖环境恶化、疾病频发,从而导致水产养殖业遭受惨重的损失,成为制约该行业健康发展的一种重要因素。
常规药物用来控制疾病往往受限于不同施药个体、环境而无法达到其预期疗效,尤其因水产动物特殊的生活环境。
水体环境中药物易发生化学反应而失去原有药效,用药量往往需要加大;药物拌饵投喂会改变饵料的适口性而影响到正常给药;药物的大量使用同时会带来残留问题,且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此外,常规药物还存在首过效应的缺陷,在未进入体内循环前已有部分被代谢转化,且无法达到长时间持续给药。
针对常规药物在使用上的缺陷,许多新型制剂经研制并开始得到广泛应用。
其中,缓释制剂自开发以来,因其具有给药次数少,峰谷血药浓度波动小,胃肠道刺激轻,疗效持久、安全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1]。
如今,药物缓释制剂不但广泛应用于人畜药物,在水产药物上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就缓释制剂较常规药物的优越性及近些年来在水产领域的研究应用现状等进行综述,并展望其发展趋势。
1缓释制剂相比常规制剂的优越性缓释制剂系指将常规药物与载体、辅料相结合,制成持续稳定释放的长效型制剂。
农药缓释剂研究进展
农药缓释剂研究进展农药是一类特殊的商品,其原药大多数需要加工成不同的剂型后才能被应用。
因此,农药剂型的研究一直是农药开发应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但常规农药剂型利用率只有20%~30%,而且存在有效成分释放速度快、药效持效时间短、生态污染严重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对农药剂型提出了更高的科学要求。
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农药缓释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农药活性制剂释放速度快、有效作用时间短的问题,减少或避免农药的不良影响,以延长农药的使用寿命[1- 2]。
1 缓释缓释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手段,使农药贮存于农药的加工品种中,然后又使之缓慢地释放出来,该制剂就称为缓释剂。
按农药有效成分的释放特性分类,农药缓释剂型可分为自由释放的常规型和控制释放剂型两大类。
自由释放包括匀速释放和非匀速“S”曲线释放,匀速释放指的是农药活性成分在相同时间从缓释材料释放到环境中的浓度相同;非匀速“S”曲线释放指的是农药活性成分从缓释材料释放到环境中的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到了最大值后又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减少,释放呈“S”型。
缓释的技术有物理法和化学法,或者二者兼备。
缓释和控释的原理是利用渗透、扩散、析出和解聚而实现。
2 农药缓释剂的特点农药缓释剂主要是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特点及环境条件,通过农药加工手段使农药按照需要的剂量、特定的时间持续稳定地释放,以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2]。
其主要优点为:(1)药剂释放量和时间得到了控制,使施药到位、到时,原药的功效得到提高;(2)有效降低了环境中光、空气、水和微生物对原药的分解,减少了挥发、流失的可能性,从而使残效期延长,用药量和用药次数减少;(3)同时使高毒农药低毒化,降低了毒性,减少了农药的漂移,减轻了环境污染和对作物的药害;(4)改善了药剂的物理性能,液体农药固型化,贮存、运输、使用和后处理都很简便。
3 农药缓释剂型缓释剂可以控制原药在适当长的时间内缓杨淑珍:农药缓释剂研究进展慢释放出来,属于发展迅速的新兴领域[3]。
杀菌剂乙蒜素的防治病害对象以及注意事项
杀菌剂乙蒜素的防治病害对象以及注意事项
杀菌剂乙蒜素是一种植物源仿生型杀菌剂,具有很好的环保作用,而且效果非常显着,在使用乙蒜素的时候不易产生抗药性,还能刺激作物生长,实现增产。
目前市场上主要有40.2%、70%、80%乳油,20%高渗乳油,90%乙蒜素原油这几种剂型。
杀菌剂乙蒜素主要用于种子处理,及防治蔬菜疫病、青枯病、蔓枯病、枯萎病、炭疽病,苗期立枯病、猝倒病、烂根病等。
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杀菌剂或杀虫剂复配,增加防治效果。
用乙蒜素辣椒专用型2500~3000倍液叶面喷洒可预防辣椒病毒病、猝倒病、立枯病、疫病等多种病害。
用1500~2000倍液于发病初期均匀喷雾,重病区隔5~7天再喷一次,可有效控制辣椒病害的发展,并恢复正常生长。
80%乙蒜素乳油药液熏窑法防治鲜甘薯黑斑病效果为60%~80%,用3000倍药液浸种薯10分钟,或用3000倍液浸种薯苗基部10分钟能有效防治苗期病害。
用1500倍药液大田喷洒的防治效果为100%。
在葱黑斑病发病初期,可用70%乙蒜素乳油(群科)2000倍液喷雾防治。
在白菜(油菜)霜霉病发病初期,可用80%乳油5000~6000倍液喷雾防治。
用80%乳油5000~6000倍液浸泡豆种1小时,晾干后播种,可防治大豆紫斑病。
杀菌剂乙蒜素使用的时候应注意的是:
乙蒜素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经处理过的种子不能食用或作饲料。
浸过药液的种子不得与草木灰一起播种,以免影响药效。
中国成功研制低毒环保的新型缓控释农药
龙源期刊网
中国成功研制低毒环保的新型缓控释农药
作者: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2013年第30期
本刊讯日前,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胡树文带领的团队,成功研制出一种新
型绿色环保缓/控释农药。
它具有低毒、环保、长效等特点,是一种能在减少农药向环境散失的同时,保持足够长药效时间的农药新剂型,它的有效成分能逐步释放,杀灭害虫、抑制杂草生长,将其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
研发团队在中国水稻研究所试验基地功能田进行了缓/控释农药高效益除草的田间药效试验。
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缓/控释农药在施用70天后,对几种主要稻田杂草均有良好防效。
水稻的测产结果显示,缓/控释农药处理的水稻亩产高达519.90千克/亩,增产25.7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环保乙蒜素缓释剂的开发郭兵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重庆400715摘要:介绍了乙蒜素防治病害的良好效果及其杀菌机制,论述了符合乙蒜素开发利用的农药缓释剂型,同时分析了农药缓释剂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乙蒜素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乙蒜素;缓释剂;微胶囊烟草根茎病害是威胁烟草生产的毁灭性病害。
在我国南方烟区普遍发生,其中以福建、湖南、四川及广西危害严重。
然而对根茎病害的防治长期依赖化学防治,导致用药量不断增加即病原抗药性不断增强的恶性循环。
它们严重影响着烟叶的产质量,是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1-3]。
而植物源农药因具有无残留、低毒、不易产生抗药性,且易与其他药剂混配等优点,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
许多研究发现,大蒜(Allium sativum L.)对多种病原微生物具有较好的抑制或毒杀作用[4-8]。
虽然,邓正平等[9]。
利用捣碎的大蒜浸液对烟草青枯病进行了防效试验,发现10%大蒜浸液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但经过大田实践发现大蒜素的乙基同系物——乙蒜素的药效并不能有效地控制后期根茎病害的发生,因此本文针对乙蒜素缓释剂的开发与应用展开初步探讨。
1. 乙蒜素产品简介乙蒜素,是我国五十年代自主开发的老产品,当时主要用于种子处理,由于其PH值偏低,对植物种子、枝叶及人体皮肤刺激强,易出现烧种烧苗和烧伤皮肤,导致乙蒜素面临绝迹,而经过我们历时十几年的潜心研究,1994年以来成功将乙蒜素用于多种作物叶面喷施的多种配方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并申请获得了多项发明专利,在我们这些成果的带动下,由原来国内生产乙蒜素的一家发展到今天的数十家,使这个沉睡三十多年面临绝迹的乙蒜素老产品成为目前国内杀菌剂市场的主导产品。
商品名有抗菌剂402、菌无菌、正萎舒、康稼、断菌、群科、木春三号等,主要剂型有40.2%、70%、80%乳油,20%高渗乳油,90%乙蒜素原油,30%乙蒜素可湿性粉剂,乙蒜素辣椒专用型等。
乙蒜素是大蒜素的乙基同系物,属于植物源仿生型杀菌剂。
其杀菌效果优越,易被吸收和降解,不易产生抗药性,还能刺激作物生长,实现增产。
1.1理化性质及其作用特点工业品原油为微黄色透明液体,有大蒜臭味,PH值2-4,酸性介质中稳定,易溶于乙醚、氯仿、乙醇、甲醇、醋酸等有机溶剂,中等毒性,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无致畸、致癌和致突变作用,使用安全。
作用特点,本品属内吸性有机硫类杀菌剂,具备预防、治疗作物由真菌、细菌引起的各类常见病害,其分子结构中的二硫氧基团与菌体分子中含-SH基团的物质反应,从而抑制菌体正常代谢,达到杀菌目的。
对植物因真菌、细菌引起多种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尤其对防治土传性病害效果突出。
可广泛用于棉花枯、黄萎病、立枯病、水稻稻瘟病、白叶枯、恶苗病、瓜菜枯萎病、霜霉病、青枯病、根腐病;果树叶斑病、炭疽病、麦类赤霉病、条纹病、玉米叶斑病等多种作物的多种病害防治,并能促进作物生长。
环保农药剂型目前,剂型加工的主要方向是制造具有下列功能的环保型农药制剂:降低毒性。
提高安全性;减少污染;减轻对作物的药害;对使用者更安全;便于利用,节约劳动力;节约能源.降低价格;提高生物利用率;向着水性化方向发展[10]。
与传统剂型相比,环保制剂主要通过两方面改进而达到环保的目的:1)水基化,利用水代替大量的有机溶剂,减少了因有机溶剂释放而引起的环境污染,代表剂型有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等;2)粒剂化,解决了粉剂产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易飘移、计量不准的缺点,减少了对环境中的过量排放,代表剂型有水分散粒剂等:3)缓释化,延长农药的持效期,如微胶囊剂。
环保型农药制剂的发展,符合国内外农药制剂的发展趋势,符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1 环保缓释剂缓释剂可以分为微胶囊剂、包结化合物、多层制品、空心纤维等十多个类型。
农药缓释剂适应了化学农药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安全、合理、经济、有效地使用农药的理想剂型。
它有效地降低了环境中的光、空气、水和微生物对原药的分解,减少了挥发、流失的可能性,并改变了释放性能,从而使残效期延长,用药量和用药次数减少;同时使高毒农药低毒化,降低了农药的急性毒性,减少了农药的漂移,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作物的药害。
从总体上看,将农药加工成缓释剂可能会提高一些生产成本,但由此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是无法估量的。
随着高分子化合物及其制造技术的发展,缓释剂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除了它本身的制作和测试方法还不完全成熟定型之外,它们所适用的农药品种和环境条件等都已经取得实际的应用效果。
农药缓释剂作为崭新的加工技术,必将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途。
2.1.1 微胶囊(microencapsulate)是以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作为囊壁,通过化学法、物理法或物理化学法将活性物质包裹起来形成具有半透性或密封性囊膜的微型胶囊[11]。
微胶囊剂由于具备控制释放技术,其优势有提高农药稳定性,降低农药对人畜的毒性,延长持效期,提高药效,扩大农药的使用范围。
此外,在自然条件下有些农药极易光解,采用微胶囊剂进行加工,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此外.可使用环保型的壁材,以减少环境污染[12-13]。
微胶囊化方法很多,大致将其分为物理法、物理机械法和物理化学法。
选择依据主要是微胶囊的芯料和壁材的理化性质应用场所、粒子的平均粒径、生产规模和成本、控制释放的机理等[14],应用于农药微囊化的技术,主要为化学法,而物理化学法在医药中应用较多,农药微囊化可以借用医药领域的有关原理和方法,复凝聚法[15]、溶剂挥发法[16,17]等.均已在农药领域应用。
农药上商品化的微胶囊剂产品大都采用界面聚合法和原位聚合法制得微胶囊悬浮剂来制备的。
界面聚合法,工艺流程复杂,聚合周期长,设备投资大,操作条件相对苛刻;原位聚合法囊壁材料单体反应活性高,有成成分的活性基团可能参加反应,所以对分子上有活性基团的有效成分没法成囊,因此适应的有效成分少,囊壁材料容易老化变色,成本相对较高,高分子单体容易残存于囊中,造成有效成分的不稳定。
2.1.2 吸附型缓释剂是将原药吸附于无机、有机等吸附性载体中,作为贮存体,如凹凸棒土、膨润土、海泡石、硅藻土、沸石、氧化铝、树脂等[18]。
黏土矿物内部可以进行离子交换作用,所以,其经常被用作吸附性载体,制成性能优良的缓释剂。
Hermosin等[19]将除草剂2,4一D吸附于有机改性黏土中,制备了吸附型农药缓释剂,有效地延长了除草剂的药效期,还减少了使用过程中农药的大量损失。
含有有机和无机阳离子的黏土可以作为吸附载体,制成持效期长、化学稳定性好的缓释剂。
吸附型缓释剂制备工艺简单、周期短、成本较低,但载药量有限,并且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变化,正好利用青枯病发生时期的烟草根际变化来释放乙蒜素,达到抑制病原菌的目的。
2.1.3 农药与高分子化合物通过架桥剂间接结合架桥剂通常是指连接农药与高分子化合物,起到桥梁作用的化学性质较活泼的物质。
例如,Martin等[20]用氯乙酸作为交联剂,让萘乙酸与纤维素间接结合,制得了农药缓释剂,进行了释放动力学试验,研究发现,萘乙酸活性组分的释放速度是由介质环境的pH值和高分子骨架的亲水性所决定的。
由于烟草青枯病的发生前与发生后土壤pH值的变化,可以利用土壤自身pH值的变化来控制乙蒜素的释放。
农药缓释剂存在的问题和乙蒜素发展前景农药缓释剂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与该剂型的优点和功能相比,其发展速度是极不相称的,主要原因有3种:一是缓释制剂有较高的技术难度,生产成本较高;二是人们对农药剂型的认识和要求还未达到足够的高度;三是对制剂方法、释放机理和质量检测等还处于早期研究阶段,技术不够成熟。
尽管如此,缓释技术已引起越来越多有关农业领域专家的重视,并且正在形成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
未来乙蒜素缓释剂的研究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1)简化工艺,提高性能,降低成本。
(2)剂型由乳油型向控制释放型、功能型方向转化,按照使用的剂量、时间和作用点严格控制释放。
(3)释放材料向环保方向发展。
释放材料选用能够生物降解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和部分的高分子合成材料,这些材料的残留物和分解物对环境友好无毒。
参考文献[1]朱贤朝,王彦亭,王智发.中国烟草病害[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2]赖荣泉,赖碧添,黄光伟,等.烟草病虫害预警防灾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C]//卓成敏.植物保护与现代农业.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808—810.[3]上官克攀,林祥永,曾文龙,等.闽西烟区主要病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体系[J].中国烟草科学,2006,27(1):20—23.[4]杨风娟,刘世琦.大蒜素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3,31(6):1034—1037,1051.[5]王云帆,王刚,杨生玉,等.大蒜提取物防治黄瓜黑星病的初步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10):7一10.[6]陈启建.抗烟草花叶病毒植物源活性物质的筛选及其作用机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3.[7]陈启建,刘国坤,吴祖建,等.26种植物提取物抗烟草花叶病毒的活性[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3(3):300—303.[8]陈启建,刘国坤,吴祖建,等.大蒜精油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抑制作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34(1):30—33.[9]邓正平,匡传富,罗宽.植物性药剂防治烟草青枯病的田间试验[J].作物研究,2003,17(3):142—143.[10]刘建飞,夏红英,唐衍玲.我国农药新剂型的研究进展[J],江西化工,2000,(3)41-44-15.[11]游红,镇达,陈大松,等.微生物农药剂型与微胶囊技术[J].湖北植保,2007 1:27.29.[12]黄彬彬,黄榕.蔡晓娟,单世斌,吴刚.多杀菌素微球制备关键工艺研究:Ӏ.农药学学报.201 l,13(3):314.318.[13]黄彬彬。
黄榕,蔡晓娟,单世斌,吴刚.多杀菌素微球制备关键工艺研究:Ⅱ.农药学学报.2011,13(4):402-408.[14]梁治齐.微胶囊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1.20.[15]黄彬彬,骆桂红,童小钰,吴刚.复凝聚法制备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囊.农药学学报.2009,ll:493-498.[16]郭瑞峰,黄彬彬.吴祖建.吴剐.毒死蜱和聚乳酸含量变化对毒死蜱.聚乳酸微球性质的影响.农药学学报[J]201l,13(4);409-414.黄彬彬,杨丰梅,张旭溪,石劲立,吴刚.:芯壁材比对多杀菌素微球质量的影响川.农药,2011,50(10)714.717.[18]杨蕾,叶非.农药缓释剂的研究进展们.农业科学与管理,2009,30(10):36--39.[19] Henmosin MC,Celis R,Facenda G,eta1.Bioavailability of the herbicide 2,4-D formulated with organoclays [J].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2006,38(8):2117—2124.[20]Martin A I,Sanchez—Chaves M.Arrant F.Synthesis,characterization and controlled release behaviour of adducts from chloroacetylated cellulose and a-naphthylacetic acid [J].Reactive and Functional Polymers,1999,39(2):179—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