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一章中国文化的起源
中国文化史第一章
(3)艺术 音乐: 《世本》载:伏羲造琴瑟,神 农造琴,女娲造笙簧,无句等 制磬,舜制箫,夔制乐,伶伦 制作律吕。
磬
笙
琴
瑟
瑟,中国古代的拨弦乐器。形状似琴,有25 根弦,弦的粗细不同。每弦瑟有一柱。按五 声音阶定弦。古时,瑟常常与琴或笙合奏。 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称“五十弦”《诗 经》中有记载"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 嘉宾,鼓瑟鼓琴"。瑟曾销声匿迹千年之久, 而今“幽兰汉乐”将传说中的声音再次呈现 于舞台之上,琴瑟合鸣,乐声如流水,如凤 鸣,如南风,如月行,引我们走进大自然深 深的芬芳里。
圭表
(2)八卦文字
《易· 系辞下》云:“古者包牺氏之王 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 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 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许慎《说文解字· 叙》载:“及神 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 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 鸟兽蹄迒(音háng,兽迹)之迹, 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氏族组织和成员仍以血缘关系为基 础组合起来,氏族公社仍有同一父亲所 生的几代人及其个体家庭,几个氏族公 社组成一个部落,后来又发展成部落联 盟。父系家族有族长,氏族有酋长,部 落和部落联盟有首领。父系大家族下家 长控制的个体家庭是当时社会的细胞。
第一讲 中国文化的起源-原始社会 一.中国文化起源的模式和自然地理 环境
二.原始先民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1.物质文化 (1)农业 (2)原始畜牧业 (3)手工业:器具制造业、纺 织缝纫业、建筑业、舟车制造业、 特技制作业
《周易· 系辞》载:“神农氏没, 黄帝、尧、舜氏作……刳木为舟, 剡木为楫,舟车之利,以济不 通”。
《中国文化的起源》课件
秦汉时期的Leabharlann 化长城的修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修建了万里长 城,这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 建筑工程之一。
兵马俑的发现
秦始皇陵中的兵马俑是世界上最伟 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展示了当时的 军事力量和文化艺术。
丝绸之路的开辟
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与西方进行贸易 往来,促进了文化、经济和科技的 交流。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起源概述
1
谷文化
谷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最早始祖之一,约始于公元前6千年,展示了早期人类社会 的生活方式。
2
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始于公元前5千年,标志着中国古代文 明的发展。
3
殷文化
殷文化出现在公元前16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王朝的起源,文化上具有重要 意义。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唐代 诗词创作达到顶峰,如杜甫、李白等 壁画、壁画雕塑等艺术形式兴盛 科技发展,包括活字印刷和飞船制造
宋代 词作成为主要的文学形式,如苏轼、辛弃疾等 绘画艺术成为重要文化表达方式 科技创新,如火药、指南针、造纸术等
1 思想家的辈出
2 文化的多样性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中众多著名思想家如孔 子、墨子、老子等才华横溢、百家争鸣的时代。
各个地区展现出丰富多样的文化特色,包括不同 的音乐、舞蹈、戏剧形式等。
3 艺术的繁荣
4 历史记载的昌盛
春秋战国时期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例如青铜 器制作、丝绸制造等。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也被广泛地记录在历史文献 中,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资料。
1
文学与艺术的繁荣
诗人、文人墨客们的创作活动达到了高峰,文学艺术成为了魏晋南北朝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
2
佛教的传入
《中国文化教案》课件
《中国文化教案》课件第一章:中国文化的概述1.1 介绍中国文化的定义和特点1.2 讲解中国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3 强调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第二章:中国传统节日2.1 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2.2 详细讲解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主要节日的习俗和庆祝方式2.3 分析传统节日对中国社会和家庭的重要性第三章:中国传统文化经典3.1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特点和意义3.2 详细讲解《论语》、《道德经》、《大学》、《中庸》等经典著作的主要内容和思想3.3 分析传统文化经典对中国社会和个人的影响第四章:中国传统艺术4.1 介绍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和形式4.2 详细讲解书法、绘画、音乐、戏曲等艺术形式的历史和代表作品4.3 分析中国传统艺术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影响第五章:中国传统哲学和宗教5.1 介绍中国传统哲学和宗教的起源和特点5.2 详细讲解儒家、道家、佛家等主要哲学和宗教思想的理论和实践5.3 分析中国传统哲学和宗教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影响第六章:中国饮食文化6.1 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和影响6.2 详细讲解中国传统食材、烹饪技巧和餐具使用6.3 分析中国饮食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七章:中国传统建筑7.1 介绍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和特点7.2 详细讲解宫殿、庙宇、园林等不同类型的建筑特点和代表实例7.3 分析中国传统建筑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影响第八章:中国历史与文化名城8.1 介绍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背景和特点8.2 详细讲解北京、西安、洛阳、南京等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8.3 分析历史文化名城对中国文化保护和发展的重要性第九章:中国传统民俗与民间信仰9.1 介绍中国传统民俗和民间信仰的起源和特点9.2 详细讲解婚礼、丧葬、生育等民俗习惯以及妈祖、城隍等民间信仰9.3 分析民俗和民间信仰对中国社会和个人的影响第十章: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与挑战10.1 介绍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趋势和特点10.2 分析中国现代文化面临的挑战和变革,如互联网、全球化等影响10.3 探讨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对策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中国文化的概述难点解析:如何准确阐述中国文化的起源,以及其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节点。
中国文化史第一讲
马 家 窑 文 化
提
梁
彩
马
陶
家
罐
窑
文
化
蛙 纹 彩 陶 瓮
齐 家 文 化
双 大 耳 彩 陶 罐
马 家 窑 文 化
旋
涡
纹
彩
陶
壶
崧
泽
文
化
彩
绘
碗
形
屈
豆
家
岭
文
化
彩
陶
壶
仰 韶 文 化
白
衣
彩
陶 钵
昙 石
山
文
化
彩 陶 壶
大 汶 口 文 化
兽
形
提
梁
陶
仰
器
韶
文
化
彩 陶 盆
仰 韶 文 化
鹤
衔
仰
鱼
韶
纹
文
彩
化
陶
人
望羲丰屏飞 舒和隆翳廉
《左传·文公六年》说:“闰以正时,时以作事,
事以厚生,生民之道于是乎在矣。”
第三节 原始先民的精神文化
❖ 二 八卦文字 ❖ 《易·系辞下》云:“古者包牺氏(即伏羲氏)之王天
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 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 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 伏羲创立八卦的目的,是“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 情”,即揭示天地化生的奥妙,类概万物的性情。 ❖ 八卦不仅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哲学意义,它还用抽象符 号代表具体事物的方式,直接启导了文字的产生。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妇女难以承担越来越沉重的 农业劳动,男子成为农业的主要劳动者。男子占据原来 由妇女从事的生产劳动,妇女的劳动更多地限制在抚养 子女、执帚持家、处理生活杂务的范围,地位渐趋卑微, 男尊女卑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章 中国文化起源
第一章中国文化起源一、生命起源学说•1924年苏联生物学家奥巴林发表<<生命起源>>专著。
1929年英国遗传学家霍尔丹也提出类似观点。
1936年奥巴林专著再版,他提出的生命起源学说引起世界重视。
按照这个学说,生命是在长时期宇宙进化过程中发生的,是宇宙进化的某一阶段无生命的物质所发生的一个进化过程,而不是在现在条件下由非生命的有机物质突然产生的。
所以,生命起源大约发生在距今45—35亿年间。
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在生物分类学中,人属于哺乳动物纲(Mammalia)真兽亚纲(Eutheria)中的灵长目(Primates)。
人科中现存的仅一属一种,即Homo sapiens。
从亲缘关系来看,人与类人猿科动物关系最近:抗原—抗体试验表明,类人猿即猩猩、大猩猩、黑猩猩的血清蛋白与人类十分接近。
人与黑猩猩的血红蛋白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而与大猩猩和猕猴分别有2和15个氨基酸不同。
人类起源于动物,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即人来源于(古)猿。
原始人类的历史•1992至1995年在埃塞俄比亚阿法低地发现地猿(为始祖亚种),距今440万年前。
•1998年在同地又发现地猿的另一个更为古老的亚种(为祖先亚种),距今520万至580万年。
•2000年,在非洲肯尼亚的土根山区发现距今600万年前的原初人(土根种),因为发现于千年之交的2000年,故俗称为千禧人。
•因此,人类的历史现已有600万年记录。
人类进化系统示意图300万年—400万年前,人类从南猿到现代人的进化历程中包括南猿阶段,能人阶段,直立人阶段和智人阶段。
三、中国文化的起源•生命起源:45—35亿年人类文化史:600万年中国文化史:170万年(元谋人)•中国文明史:4100年(前21世纪夏王朝建立,前476年战国开始进入所谓的封建社会)中国文化起源的模式1、黄河中下游文化区:一是黄河中游以中原为中心,代表文化有磁山文化、裴里岗文化、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等。
第一章 第二节中国文化的起源
小篆
隶书
草书
楷书 行书
目的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巩固知 识点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第三目:黄帝传说与中华文明
突破难点
活动:“传话”游戏
六位同学排成一行,老师用纸写好一 句话给第一位同学,第一位同学运用 手势将这句话的意思表达给第二位同 学,第二位同学又传给第三位同学, 依次类推,最后一位向大家说出他所 理解的意思,看两者之间的差别 。
(神话:在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的水 平很低,人对自然的认识是有限的,往 往借助想像去解释周围的自然现象和生 活现象,这样就产生了神话。而传说中 许多人和事件,往往也附以神话的色彩。 传说:依口耳相传所描述的远古历史时 代。在文字记载出现之前,历史靠世世 代代的讲述而流传。这些内容后被文字 记录下来,成为文献中的古史传说。)
玉器文化组
第二寻宝组
彩陶文化组
陶塑文化组 音乐文化组
第三寻宝组
第三寻宝组
目 的
以热门的“穿越”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 的兴趣,淡化历史文化知识枯燥的特点,又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重点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第一目:原始文化艺术和宗教信仰
步骤二、
★ 教师补充归 纳,弥补学生可 能出现的不足之 处,以第二小组 “半坡人面鱼纹 陶盆”的团特点 转入“图腾崇拜 的学习”
重点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第一目:原始文化艺术和宗教信仰
步骤二、
★ 教师补充归 纳,弥补学生可 能出现的不足之 处,以第二小组 “半坡人面鱼纹 陶盆”的图案特 点转入“图腾崇 拜的学习”
第一章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一章中华文明的起源第一节农业的繁荣至迟在170万年前,我国境内就有人类在活动。
云南丰禄、陕西蓝田和北京周口店都发现了丰富的古人类遗址。
大约距今1万年前,我国南北各地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最显著地标志之一,是出现了农业。
农业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是一切文明的基础。
使人类从仰赖大自然的恩赐走向开发自然、创造社会财富的道路。
我国与西亚、中美洲等地,是举世公认的世界农业的主要起源地。
我国是大米和小米的故乡,对人类文明作出了主要贡献。
具有代表性的农作物和农具及其遗址:稻米遗址:湖南澧县的彭头山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遗址、太湖流域……小米(又称粟)遗址:磁山的第一、二期文化遗址、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锄耕和犁耕:新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8000-5000年),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河姆渡文化等已经走出植物驯化和刀耕火种的阶段,进入了翻土播种、中耕锄草的锄耕农业阶段。
到新石器晚期(距今约5000-4000年),大汶口文化晚期、龙山文化、齐家文化、良渚文化、屈家岭文化晚期等,都进入了耕锄农业的发达阶段。
到龙山文化晚期,出现了木犁和石犁,开始向犁耕农业阶段迈进。
第二节金属冶铸技术的产生人类最早使用的铜是红铜。
但红铜质地软、溶点高,不适宜制作工具。
工具还是以石为主。
所以红铜时代往往被称为“铜石并用”时代。
齐家文化、龙山文化就处在这个时代。
青铜器的使用一直持续到东周时期。
春秋时期铁器已经出现,到战国铁器已经普及。
当时有“美金”与“恶金”之别。
是“铜铁并用时代”。
准确的“青铜时代”是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
历时约15个世纪之久。
早期青铜器早期青铜器的制作方法主要有锻打法和范铸法考古发掘的铜器我国目前考古所见年代最早的铜器,是仰韶文化临潼姜寨出土的经铸造而成的一块黄铜片和一根黄铜的管状物甘、青地区出土了不少铜器。
如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武威皇娘娘台(出土了年代最早的红铜器)、永靖大河庄、甘肃临夏、青海贵南朶(duǒ)马台等中原地区的龙山时代,冶铸铜器的地点明显增加,山东郊县三里河遗址、栖霞杨家圈、牟平照各庄出土了青铜锥。
《中国文化教案》课件
《中国文化教案》课件第一章:中国文化的概述1.1 介绍中国文化的定义和特点1.2 讲解中国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3 强调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第二章:中国传统节日2.1 介绍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和习俗2.2 讲解节日庆祝活动中的传统食品、服饰、民间艺术等元素2.3 分析传统节日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文化传承意义第三章:中国传统文化经典3.1 介绍《论语》、《道德经》、《庄子》、《孟子》等儒家、道家、墨家经典著作的内容和思想3.2 讲解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的故事情节和文化内涵3.3 分析传统文化经典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价值观念传递第四章:中国传统艺术4.1 介绍中国书法、绘画、音乐、戏曲等传统艺术形式的特点和历史演变4.2 讲解传统艺术在表达方式、技法、审美观念等方面的独特之处4.3 分析中国传统艺术对现代艺术的影响和传承意义第五章:中国饮食文化5.1 介绍中国菜系的起源和发展,包括川菜、粤菜、苏菜、浙菜等地方菜系的特点5.2 讲解中国传统烹饪技法和食材搭配的原则5.3 分析中国饮食文化对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和健康观念传递第六章:中国传统建筑6.1 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和风格,如宫殿、寺庙、园林等6.2 讲解建筑中的传统风水学说和建筑布局原则6.3 分析中国传统建筑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和传承意义第七章:中国哲学思想7.1 介绍儒家、道家、佛家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核心观念和代表人物7.2 讲解中国传统哲学在道德修养、人生哲学等方面的影响7.3 分析中国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和个体成长的启示第八章:中国传统服饰8.1 介绍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演变和特点,如汉服、旗袍等8.2 讲解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和社会象征意义8.3 分析中国传统服饰对现代时尚产业的影响和创新发展第九章:中国民间信仰和宗教9.1 介绍中国传统民间信仰和宗教的起源和发展,如道教、佛教、儒家等9.2 讲解民间信仰和宗教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9.3 分析中国民间信仰和宗教对现代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和传承意义第十章:中国现代文化发展10.1 介绍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趋势和特点10.2 分析中国现代文化在文学、艺术、影视等方面的创新和突破10.3 探讨中国现代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和交流互鉴的可能性重点解析本《中国文化教案》课件涵盖了十个章节,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
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精品
(1)过程:生产力的发展,部分社会成 员生产过剩,出现贫富分化。
私有制出现
社会分化加剧,一部分人从生产劳动中 脱离出来,专门从事管理,出现了掌握 政治、经济、军事和祭祀权力的王。
统治阶级出现
一、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3.早期国家的形成
阶级产生后, 出现从事管理 阶级的王。
早期国家形成
4.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中华文明的起源
约170万年
约1万年
约5000年
约前2070
年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早中期
新石器时代晚期
元谋人、郧县人 蓝田人
北京人、
良渚、陶氏文化 炎黄部落 尧舜禹时期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公社
戈:兵器、保卫疆土的兵器。 小口:人民、人 一:统一的领土,土地 大口:邦邑、疆域
一、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5.相关史事
【相关史事】 牛河梁遗址位于辽宁朝阳,属于西
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距今约58005000年。遗址中有祭坛、女神庙、和埋 葬着贵族的积石冢。
牛河梁遗址及出土文物可以反映的信息是?
牛河梁遗址的积石冢、祭坛
新石器时代,开启 了原始的农业生活。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2024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知道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等考古发现,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 家的产生。 2.知道炎帝、黄帝、尧舜禹等古史传说;能区分神话传说与历史史实 之间的区别。 3.通过对良渚、陶寺等考古发现和炎帝、黄帝等传说人物的贡献,了 解中华文明有5000多年的历史,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 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中国文化总结
中国文化史文化:一般指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人本身自然属性,使其体现出人的价值观念的一切成果或现象。
广义文化史包括人类创造的全部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及其创造的手段、规则、制度、习惯等;狭义的文化史仅指人类精神文明的建树。
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它的伦理性,不仅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以孝为核心的道德伦理体系,而且影响着中国传统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及各时代人们的心理和行为规范。
中国文化的一般特征,包括它的广泛性、连续性、平和性及独特的价值取向。
广泛性是指中国传统文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将中国各地区、各民族、各质态文化融会到一起,形成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
广泛性还表现在它对域外不同质态文化的改造、消化和吸收,如印度的佛教文化,中亚、西亚的科技文化等。
连续性指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以来,数千年间,条理又贯,即在分明,从未中辍,这在世界各文明形态中是独一无二的。
中国文化这种经久不衰的连续性,源于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哲学思想中的变易性(《易经》所概括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变易观念)。
二是中国文化有兼容并蓄的宏大气魄。
三是文化发育程度高。
平和性指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倾向,它是贵和尚中的文化基本精神在社会人际关系和个人操守上的体现。
独特的价值取向是指中国文化受其伦理道德基本精神的影响,在价值上有许多不同于西方的地方。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学为核心,以儒、释、道文化为主流,融合了各地区、各民族、各时代主要文化形式的动态文化系统。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刚健自强,贵和尚中”,源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所强调的是人,即“以人文本”或人本主义。
中国文化的发展阶段:起源阶段——原始社会、形成阶段——夏、商、西周春秋时期、初步发展——战国秦汉时期、冲突与融摄——魏晋南北朝时期、繁荣阶段——隋、唐、五代时期、高峰阶段——宋、辽、夏、金、元时期、继续延伸和转机——明、清时期、近代化阶段——鸦片战争至民国时期中国文化特质:其一,人文传统;其二,伦理中心;其三,尊君重民;其四,中庸协和;其五,延绵坚韧。
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
子贡:古者黄帝四面,信乎?
孔子:黄帝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
不计而耦,不约而成,此之谓四面。
《太平御览》引《尸子》
学习交流PPT
12
中国历史的童年
学习交流PPT
13
二、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
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
1、旧石器时代文化的谱系 2、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系 3、对中华文明起源的新认识
学习交流PPT
19
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
距今年代 万年
200
文化分期
华北地区
周口店系 匼河系统 统
西侯度
华南地区
西南
东南
元谋
100
旧石器 小长梁
50
早期
蓝田 观音洞 和县龙潭
周口店
洞
10
匼河
5
中期 许家窑 丁村 岩灰洞
东海大贤
1.5
晚期 峙峪、虎 下川 富林、穿 庄
头梁 学习交流PPT
洞
20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
学习交流PPT
河 姆 渡 文 化 猪 纹 钵
42
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
江浙文化区 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菘泽文化——良渚文化
菘泽文化的陶壶和玉琀
学习交流PPT
43
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
江浙文化区 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菘泽文化——良渚文化
琮圆方相套的形 状是中国古代 “天圆地方”观 念的体现,因此 琮是天地贯通的 象征,也是贯通 天地的一项手段 或法器。
为一国,咱们应当化除畛域的成见!” 这是谎话,却很可以匡济时
艰,使各民族间发生了同气连枝的信仰。 ……借了这种帝王系统的
谎话来收拾人心,号召统一,确是一种极有力的政治作用。但这种
中国文化概论
《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代的“文化”一词以文德来教化文治教化今天使用的“文化”一词是在19世纪末期通过日文转译从西方引进的。
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文化。
特征:人类创造;后天获得;民族共有;时间延续西汉以后,文与化开始结合成一个整词,其涵义或与天造地设的自然对举;或与无教化的“质朴”、“野蛮”对举(文明)。
文化的三个层次:物质(表层)、制度与行为(中间层)、精神(深层、内核)。
在这三个层次中,物质变化较快,制度较慢,而精神层次较为稳定。
中国当代文化的三元性传统文化:国学∕中学西方文化:新学∕西学马列文化:马学态度: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西学为体,中学为用∕马学为体,中西学为用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意义: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及当前的国情,有助于以理性态度去继承传统开创未来。
学习方法:一是注意历史梳理和逻辑分析相结合;二是典籍研习与社会考察相结合,三是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相结合。
警惕文化决定论因为原因的原因的原因就不是原因了。
复习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文化。
人类学概念:文化即生活方式。
文化——自然;文明——野蛮特征:人类创造;后天获得;民族共有;时间延续。
中国当代文化的三元第一章中国文化起源一、生命起源学说1924年苏联生物学家奥巴林发表<<生命起源>>专著。
1929年英国遗传学家霍尔丹也提出类似观点。
按照这个学说,生命是在长时期宇宙进化过程中发生的,是宇宙进化的某一阶段无生命的物质所发生的一个进化过程,而不是在现在条件下由非生命的有机物质突然产生的。
所以,生命起源大约发生在距今45—35亿年间。
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在生物分类学中,人属于哺乳动物纲,真兽亚纲中的灵长目。
人科中现存的仅一属一种,即Homo sapiens。
中国文化的起源——原始社会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起源——原始社会绵延5000年之久的中华文化诞生在东亚大陆上。
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适合于人类生存和繁衍,因此,从数百万年以前,祖国大地上就已经留下了远古先民的足迹。
继此之后,黄河上下,大江南北,东自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会合处,西至帕米尔高原,几乎无处不有原始人类的分布。
他们在广袤的大地上,绵延的历史年代里创造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和风俗习惯等文明,为中华文化的起源铺垫了丰厚的基础。
第一节中国文化起源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模式一中国文化起源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国文化赖以产生的东亚大陆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气候,规定了原始先民生活和创造文化的自然地理条件。
中国的地势,西部高而东部低。
按落差可分为三个台阶:青藏高原为第一台阶,有“世界屋脊”的称号。
这里一般高度在4000—5000米,有的山峰超过7000米,世界最高的喜马拉雅山高度在8800米以上。
青藏高原巨大山脉之间的湖泊、沼泽与万古不化的积雪,涵育了祖国的母亲河长江和黄河,她们和澜沧江等都是亚洲最大的河流。
高原东侧的横断山,由无数的高山峡谷组成。
再往东、往北,从大兴安岭到太行山、伏牛山、雪峰山一带为第二台阶。
第一、二台阶区既有神奇宏阔的盆地,如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吐鲁番盆地、四川盆地等,又有雄姿勃勃的西北和西南高原,如黄土高原、阿拉善高原、内蒙古高原、鄂尔多斯高原、云贵高原等,还有低于海平面155米的吐鲁番艾丁湖以及层出不穷的峻岭山梁、瀚海戈壁、丘陵、河谷、草地、绿洲等,地形极其复杂。
东部地区是中国台地的第三阶梯,它除台湾岛以外,地势均在海拔200米以内,包括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及江南的丘陵、盆地等。
总的来看,崇山、高原、大型内陆盆地多在西部,而丘陵、平原、山地多在东部,东南沿海,则有宽阔的大陆架,像一只巨型的手臂,缓缓地伸入海下。
中国大部分地处北温带,三面环山,或是无垠的大漠戈壁,东南一带沿海,气候类型多,有暖温、湿润、干旱、高寒、阴湿等差别。
1-3《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精品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1. 通过了解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知道中国的原 始农耕生活 课程 2. 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 标准 3. 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 4. 通过古代文献中记述的黄帝、炎帝等神话传说,了解其中蕴含 的历史信息
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是同时期 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大的墓葬往往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城内 随葬陶鼓、石磬、玉钺、陶盘等表
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 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城内还
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 出土了小件青铜器和带有书写符号
的玉礼器
的陶壶
根据材料,比较两处遗址考古发现的共同点,并概括这些考古发现 的重要意义。
基础训练 ☞知识点一: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 D ) 1. 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大致经历了“早期城市形成—社 会分化加剧—早期国家形成”的过程。推动这一过程发展的前提是
A. 打制石器的使用 B. 人工取火的掌握 C. 渔猎采集文明的继续 D. 原始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显著增长
( D ) 2. 中华文明有着5 000多年的历史。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 志是
( A ) 4. 山西省陶寺村考古发掘的1 300余座墓葬中,大型墓葬随葬品 丰富精致,有各种重要的礼器;而占墓葬总数90%的小型墓,死者身无 长物,应是社会的平民阶层。这反映出当时
A. 社会的阶级分化已经很明显 B. 山西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C. 黄河流域已经进入文明社会 D. 陶寺村先民崇尚祭祀文化
史料分类与史料信度 概念:史料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帮助我 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人类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 史料。
中国文化史 ppt课件
第二章 青铜时代
一 文明的初现
❖ “文明起源”的标志:文字的使用,城市的出现, 青铜器的使用,国家的出现等。
❖ 中华文明起源论: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中华文明 西来说”,一种是“黄河流域中心论”。(文明发 生的一元论)
❖ 根据李学勤先生的研究《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 研究》,把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国家形成划分为三大 阶段:大体平等的农耕聚落形态;含有初步分化和 不平等的中心聚落形态;都邑国家形态、
三 传说时代
❖ 2、东夷集团,在黄河下游,属大汶口文化、 山东龙山文化等分布区。(蚩尤、后羿)
三 传说时代
❖ 3、苗蛮集团,主要活动于今湖北、湖南、江 西一带,即大溪文化、河姆渡文化等。(伏 羲、女娲)
三 传说时代
❖ 三大集团之间矛盾冲突,最后华夏集团取胜。 多民族融合发展。“华夏”成为中华民族的 历史称号,“黄帝”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祭奠 的人文始祖。
三 传说时代
❖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氏族部 落的不断迁移和相互交往的扩大,各个部落 之间在某些时候、某些地方形成相反的利益, 而在另一些时候和另一些地方又形成了相同 的利益,由此引起了各个部落的分化和组合、 战争和联盟,逐渐形成为不同的民族。
——郭沫若
三 传说时代
❖ 三大文化集团 1、华夏集团,发祥于黄土高原,位于仰韶文 化、河南龙山文化分布区。内部分为两支: 姬姓的黄帝氏族,姜姓的炎帝氏族。
❖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和文 化转折时期。这一时期,铁器出现,生产力获得巨 大发展,农业生产跨上新的台阶。
❖ 此时期争霸战争、兼并战争愈演愈烈。政治上的争 权夺利,破坏了周朝的宗法礼仪制度,出现了孔子 感叹的“礼崩乐坏”的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存在着三个不同的文化区域:
•
第一个文化区:以西侯度文化为代表,包括蓝田人文
化等文化遗存,分布范围大体上包括山西西部、陕西东部
和河南西部。这数百处遗址类型以旷野遗址为基本特征,
洞穴遗址只有南海峪一处。石器类型以大石片砍斫器和大
三棱尖状器为主,石球亦属常见。
•
第二个文化区:以北京周口店为代表,包括河北阳原
•
旧石器中、晚期石器工艺进一步发展,导致装柄石斧、
梭标、骨柄石刃刀具和弓箭等复合工具以及磨制、穿孔技术
的相继发明,由此引发了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腾飞,开始 向新石器时代过渡。
• 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各地古 文化遗存存在着明显的地方差异,呈现出分区发展的态势。
•
从旧石器时代早期开始,中国各地的古文化发展,至
始终,形成了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基本特征。
•
石片和以石片制造的各种石器在全部石制品中数量最多,
以石核石器偏少;各类石器的加工方法以向背面单面加工为
主;主要器型为刮削器、尖状器和砍斫器,尤以刮削器居多。
•
这种情况与非洲和欧洲旧石器时代以砾石石器和石核石
器为主,器物类型以砍斫器和手斧为主的技术风格明显有别。
• 2.长江中下游2个文化区
• 长江中游文化区,指以江汉平原为中心,南 至洞庭湖,西尽三峡、渝东,北达豫南与黄河中 游文化区相交错的自成体系的考古学文化区。
• 代表文化有屈家岭文化、彭头山文化、城背 溪文化和石皂文化等。
• 长江下游文化区指以太湖平原为中心,南到 杭州湾,北以宁镇地区为中心,包括苏皖接壤地 的文化区。
第二节 原始先民的物质文化
• 一、农业与畜牧业 • 农业发明于原始采集业中人对自然的观察,
但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中国先民就已经在黄河流 域和长江流域创建了比较稳定的农业经济形式。 • 考古发现证明,当时黄河流域盛行的是旱地 农业,作物品种主要有黍、稷、麦、菽等。 • 长江流域则主要是水田农业,作物以稻为主。
也成为了可能。
•
目前,在中国境内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西
起青藏高原,东达台湾,北抵黑龙江漠河,南至云贵、两广,
遍及全国各地。
•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的中国各地古文化区域,由于发展的
不平衡,日益显现出鲜明的地方性差异,这便是后来我国新
石器时代文化多元发展的历史文化根源。
• 中国远古人类生活的旧石器时代,其 主要的文化成就是:
• 代表文化有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松泽 文化、良渚文化等。
• 3.燕辽和黄河上游文化区
• 指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和以甘、青 为重心的北方文化区。包括辽东、辽西和 燕山南北的新石器文化。
• 代表文化有辽西的查海(在辽宁阜新) 文化、兴隆洼(在内蒙敖汉旗)文化、赵 家沟文化、红山文化、富河文化等。
• 辽东及旅大地区,则有新乐文化、小 珠山下层文化等。
• 黄河上游陇山以西的甘、青地区,以 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为代表。
• 4.华南文化区
• 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为中心,包括今两广、 闽台、江西在内的东南沿海地区文化。
• 早期的重要遗址有江西的仙人洞、广西的豹 子头、广东的西樵山、台湾的大盆坑文化遗址等。
• 一是学会了制造工具,并在长期的生 产和生活实践中掌握了精细加工的技巧;
• 二是学会了使用火和管理火;
• 三是产生了审美观念和宗教观念,创 造了我国历史的早期精神文明。
二、新石器时代
• 有学者用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学说,将中国新 石器时代的文化划分为几个特色不同的文化区:
• 1.黄河中下游文化区 • 一是黄河中游以中原为中心,北达河套及长城
• 河北磁山遗址发现的大约8000年前原始先民 遗存的88个灰坑有稷的遗迹,据测原存可达10万 斤以上
• 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出土了整罐的黍类作物 。 甘肃东乡林家遗址的一个窖穴内发现了堆积2立方 米的黍类遗物
• 甘肃民乐东灰山遗址出土了5000年前大麦、 小麦的炭化籽粒
• 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稻类遗存,同时还发 现人工栽培的葫芦籽遗存
中国文化史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ulture
主讲:高应达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起源
• 第一节 • 中国文化起源时期的区域分布特点
一、旧石器时代
•
目前,中国南北各地发现的数百个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代表了中国旧石器时代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其基本特点是:
•
以向背面加工的石片石器为主体特色的小石器传统贯穿
相差悬殊,精细加工的传统初露端倪。
•
旧石器晚期,由于技术的进步导致社会生产水平的显著
提高。
•
其标志是:
•
弓箭、梭标和复合刀具的发明与使用,使人们猎取飞禽
和大型走兽、游鱼更富有成效,大规模的围猎也成为可能。
•
骨针和缝制技术的发明,使得人们得以穿上皮衣。
•
学会火的管理,人类走出原始的洞穴,落脚于四面八方
• 晚期遗址有江西修水山背文化、广东石峡文 化、福建昙石山文化、台湾凤头鼻文化、圆山文 化、卑南文化等。
• 云贵高原有黔西观音洞文化、云南白羊村文 化。
• 西藏昌都有卡若文化等。
• 5、北方游牧与渔猎文化区
• 指东北北部、蒙古高原、阿拉善高原 和塔里木盆地东缘等地以细石器为代表的 考古遗存。
• 以黑龙江为例,其新石器文化可分为 西部铜钵好赉文化、中部昂昂溪文化和东 部新开流文化等。
小长梁、东谷坨和辽宁营口金牛山下层文化等。分布范围
广及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和辽宁西南部带。遗址的突出特
点是以洞穴类型为主。石器类型较为复杂,个体偏小,刮
削器占绝对优势,缺乏大三棱尖状器和典型的石球。
•
Hale Waihona Puke 第三个文化区:以观音洞旧石器遗存为代表,其分布范
围位于西南地区。石器特点是类型繁多而不固定,个体大小
沿线,南接鄂西北,东至豫东,西抵黄河上游甘、 青接壤处的考古文化区。 • 代表文化有磁山文化、裴里岗文化、大地湾下 层文化、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等。 • 二是以黄河下游的泰山为中心,南至淮河,东 至大海,北至无棣即先秦时期的济水及海岱地区。 • 代表文化有后李文化、青莲岗文化、北辛文化、 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等。
• 仰韶文化半坡遗址发现芥菜和白菜籽遗存
• 原始畜牧业是受到狩猎中对较小动物 豢养的启发,从原始农业中分化出来的。
• 最早的畜牧业,所养牲畜应是多种多 样的,在长期畜牧实践中,人们才将狗、 猪、牛、羊等作为主要的畜牧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