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转型国家
国际政治经济学(IPE)
国际政治经济学(IPE)IPE重点整理⼀、名词解释:1.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是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出现在西欧封建制度向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反映这个时期商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
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两个阶段。
其主要代表⼈物有亚历⼭⼤.汉密尔顿、李斯特等。
其主要的理论观点有:⽣产⼒是国家经济的基础、⼯业是国家经济的⽀柱、关税是保护国内⼯业的主要⼿段;其主要的经济政策主张包括货币即财富、国际⼲预经济两⼤点。
2.相互依存:随着全球范围内各国经济联系加强,⾮国家⾏为体的发展,相互依存理论应运⽽⽣。
它是指跨国界的货币、商品、⼈员和信息流动所导致的国家之间或不同国家的⾏为体之间相互影响为特征的情形。
相互依存并不意味着互利、“⾮零和”和完全平等。
其主要特性是敏感性与脆弱性。
相互依存是⾃由主义者在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提出的有⼴泛影响的三种学说之⼀。
3.国际机制:指导国际⾏为的明⽰的和含蓄的原则、规范、规则和程序,国际机制在某个国际关系领域内,⾏为体围绕机制形成相互预期。
这⾥⾯的⾏为体是指国际关系中各种政府和⾮政府⾏为主体。
它们既是机制的创造者,也受到机制的制约。
机制中的原则反映了⾏为体的观念和信仰。
规范是指以权利和义务⽅式确⽴的⾏为标准,规则是指对某些⾏为的专门禁⽌,决策程序是指决定和执⾏共同政策的习惯做法。
4.结构性权⼒和联系性权⼒:苏珊斯特兰奇的“结构性权⼒分析法”把权⼒分为结构性和联系性两种。
联系性权⼒是指甲国依靠权⼒让⼄国去做本来不愿做的事情的能⼒,经典现实主义主要集中在对这种权⼒的研究上。
结构性权⼒⽐联系性权⼒更加重要,结构性权⼒的核⼼是国家,它包括四个⽅⾯:安全结构、⾦融结构、⽣产结构、知识结构。
5.新依附P205⼆战后,出现了以跨国公司投资为基础的“新依附”。
代表⼈是多斯桑托斯。
特征是:(1)⼯业发展主要依靠出⼝产业,因为出⼝能赚取外汇来购买资本货物。
(2)⼯业发展为国际收⽀的波动所左右,这往往导致附属国在国际收⽀上出现⾚字。
中国经济改革与其他转型国家的经济改革有什么区别
中国经济改革与其他转型国家的经济改革有什么区别摘要:分析中国与俄罗斯两国过去经济改革前者成功后者失败的原因,树立从国情出发制定经济改革战略的重要性,回顾两国针对两国经济改革成功与失败所做总结经验与反思失败举措,继而为实现经济发展所做努力与成果。
要探究中国与其他转型国家的经济改革的区别,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转型国家。
转型国家,又称为转轨国家,是指前苏联解体之后形成的国家和东欧国家,这是冷战结束、苏联解体的产物。
1998年,转型国家占世界人口总数的7%,占世界GNP约2%。
像中国及俄罗斯、波兰、乌克兰、匈牙利、白俄罗斯等等前苏联成员国及前东欧国家,以前是计划经济,如今都发展市场经济,如同"改弦更张",转变了发展轨迹,遂得此名。
在看题目中的“经济改革”,我首先查了各种百科上面的定义,查到的都是将它作为一个历史事件关键词来记录的,即为将经济改革定义为指前苏联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自1987年6月起推行的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
它与当时的政治改革开放性共同构成了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国内政策的关键词。
经济改革在俄语中对应词的俄语字面意义即为“重建”,意为其意图为改变苏联陷入僵局的经济状况。
但是对于经济转型的定义,则没有什么统一标准了,有的资料上面在广义意义上定义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制度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根本变化。
具体地讲,经济转型是经济体制的更新,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经济结构的提升,是支柱产业的替换,是国民经济体制和结构发生的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经济转型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现象,任何一个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都会面临经济转型的问题。
即使是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经济非常发达的西方国家,其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也并非尽善尽美,也存在着现存经济制度向更合理、更完善经济制度转型的过程,也存在着从某种经济结构向另一种经济结构过渡的过程;而又有一种狭义上的解释为经济转型指的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第六章 代议制度(提纲)
第六章代议制度段和森前言⏹代议制是西方民主制的核心,议会是民主制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西方民主制的载体和标志。
议会的产生、发展对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宪政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要了解西方的政治制度,就必须了解西方的代议机构_议会。
第一节代议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一、代议制的萌芽⏹二、传统议会向现代议会的转型⏹三、现代议会的基础和功能一、代议制的萌芽⏹(一)、议会议会制度⏹议会:又称国会,是现代西方国家的代议机构。
西方国家宪法对议会的法律地位的表达不尽相同,但一般都明文规定议会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
⏹议会制度:是指由法律规定的以议会作为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的制度,是西方民主制度的核心和标志,是资产阶级统治的最好政治形式。
一、代议制的萌芽(二)、代议制的萌芽英国是议会制度的首倡国,作为一种具有普遍社会政治经济价值的事物,议会制得到现代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认可、采用和借鉴,成为现代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之一。
因而有英国的议会制被称为“议会之母”的说法。
英国的议会最早来源于英国的封建等级会议-御前会议,13世纪以前是封建专制制度体制下的一个机构,分为大会议和小会议,兼有司法、立法、行政的功能。
一、代议制的萌芽(二)、代议制的萌芽⏹由于其中贵族力量的增强和贵族与君主的矛盾,到亨利二世(12世纪后期),大会议已经具备了未来议会的一些特征(讨论问题,制定法规,主持司法)。
到13世纪初,由于贵族和王权的斗争与妥协,封建等级会议在职能上完成了向早期议会的转变,转变的标志就是<<大宪章>>的产生。
一、代议制的萌芽⏹(二)、代议制的萌芽自由大宪章⏹失地王约翰(1199 ~1216 年)时,约翰对内无视封建契约,向附庸和城市征收额外捐税,对外则由于教皇支持法王腓力二世而向教皇纳贡称臣,对法战争又一再失利,丢掉了英国在大陆的大部领地,这就使他与市民、骑士和大封建主都处于对立地位,1215 年 6 月15 日,大封建主联合骑士与城市上层以武力迫使约翰签署“自由大宪章”.大宪章共六十三条,具有封建契约性质,主要是保证大封建主在经济、司法和政治上的特权,同时也涉及骑士和市民等级的权利.若国王破坏大宪章,封建主有武装反抗之权.大宪章把王权放在封建契约约束之下,充分反映了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有人认为它是君主立宪政体的起源.自由大宪章意义重大:190-191页一、代议制的萌芽⏹(二)、代议制的萌芽⏹从13世纪中叶起,大会议的构成发生了重要变化,平民代表先后进入,但它还是贵族和国王争权夺利的场所,“牛津条例”的制订和废止反映了这一点。
企业数字化转型国家政策
企业数字化转型国家政策国家政策中关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部分有:1.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充分发挥国有企业新基建主力军优势,积极开展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
2.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通过联合攻关、产业合作、并购重组等方式,加快攻克核心电子元器件、高端芯片、基础软件、核心工业软件等关键短板,围绕企业实际应用场景,加速突破先进传感、新型网络、大数据分析等数字化共性技术及5G、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挛生等前沿技术,打造形成国际先进、安全可控的数字化转型技术体系。
3.加快发展数字产业。
结合企业实际,合理布局数字产业,聚焦能源互联网、车联网等新领域,着力推动电子商务、数据资产运营、共享服务、平台服务、新零售等数字业务发展,打造规模化数字创新体,培育新业务增长点。
面向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加强资源整合优化,创新体制机制,培育行业领先的数字化服务龙头企业,研发和输出数字化转型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
此外,《意见》还从四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一是建立保障权益、合规使用的数据产权制度;二是建立合规高效、场内外结合的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三是建立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四是建立安全可控、弹性包容的数据要素治理制度。
除此之外,国家政策中还有其他关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容:1.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
推动国有企业率先进行数字化转型,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
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数字化转型,推动中小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提高数字化转型的意识和能力。
2.加强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
推动高校和企业合作,培养具有数字化转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加强数字化转型培训,提高数字化转型人才的素质和技能。
3.强化数字化转型政策支持。
加大对数字化转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制定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和财政扶持政策。
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数字化转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降低融资成本。
4.优化数字化转型营商环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数字化转型领域的市场准入环境,降低数字化转型企业的经营成本。
经济社会学第六章市场转型
2、现代化理论或多元群体理论的研究范式
在革命取得胜利后,社会主义社会就必须致力于经济增 长,这种增长要求实现工业化和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 而工业化和现代化又要求一套相应的现代价值观和制度。 这与革命热情、自上而下的动员以及全面性的控制是不 相容的。因而社会主义面临着两难问题,即乌托邦式的 革命目标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由此,西方学者在研 究社会主义社会时,把趋同论视为描述社会主义社会的 制度和结构变迁的逻辑。
第一节 市场转型研究的渊源
市场转型研究的兴起有着深层原因 1、世界政治格局变化 2、生产力的迅速提高,人口急剧增加 3、大学系统在世界各国的发展
• 区域研究(英语:area studies)是主要以国家规模的 区域为对象,在注意各地区的共时性的同时,注意地区 的特色并比较其他地区,广泛研究该地区的政治、经济、 产业、法律制度、社会、文化、民俗的学科。通常认为 区域研究的发祥地是美国。战后美国与世界全体的关系 加强,但之前美国因门罗主义的影响,美国对中南美以 外的第三世界的了解较为有限。因此美国为推进其世界 战略需要大量的知识和信息,美国也因此投入巨资培养 亚洲问题和非洲问题的专家。因这些地区的情况无法简 单的西洋知识来分析,因此除了旧有的经济学、法学、 历史学之外,也常用人类学和民族学的成果及手法等学 际性手法分析。
(一)市场和不平等 1、不平等最初下降的原因
一种假设是将这一现象归于更公平的国家再分配 政策(边燕杰等);一种是是将这一现象归于新 的市场机会(倪志伟等)。瑟伦伊(1978)和倪 志伟(1989)认为不平等的最初下降是市场渗透 的结果。 边燕杰和洛根(1995)却表明1977年 之后中国的 平等主义是国家再分配的结果,因为 国家企图通过提高最 低收入水平以获得市场改革 的稳定环境。
转型国家(俄罗斯、波兰、匈牙利)基础教育改革讲稿
俄罗斯梅德韦杰夫:识,还要帮助学生发挥个人能力,为其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做好准备,最终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理想。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成为一个政体、版图和社会性质全新的国家,为应对新的社会需要,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各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20世纪末的最后十年里,俄罗斯普通教育改革侧重于教育结构的调整、教育形式的分化等。
进入新世纪,俄罗斯社会趋向相对稳定后,普通教育转向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的更新,实现教育现代化成为普京政府教育改革的主题思想。
教育现代化是把教育作为全民事业优先发展,提高教育内容、教育手段以及管理模式的质量,使教育成为振兴俄罗斯经济和实现国家富强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种国家发展战略。
教育现代化构想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从而发挥教育在振兴俄罗斯社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俄罗斯20世纪90年代通过颁布《教育法》、《俄罗斯普通教育基础计划》、《俄罗斯教育必修内容最低限度》和《普通基础教育国家教育标准(草案)》,实现了课程管理由高度统一向三级管理的转变,普通基础教育实行了人文化、个性化和区别化教学,但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90年代制定的课程计划和标准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诸如学生负担过重等现象。
新世纪的俄罗斯基础教育仍需要在不断的改革中发展。
一、基础教育现存问题(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各级各类教育经费只占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3.4%,占财政预算的7.4%~7.6%,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数字,甚至落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且不说,教育经费的年增长额根本抵偿不了物价上涨因素带来的实际损失,就是既定的款额也因种种原因,有一部分不能及时到位或根本没法到位。
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教育财政预算平均只能满足普通学校世纪需要量的70%~75%;90年代初,国家财政预算仅仅能满足教育实际需要的47%。
1992年的教育经费缺口为1520亿卢布,约合人民币100亿元,这只能满足实际需要的30%,这样一个比例尚不能满足事业经费中的人员经费一项开支的需求。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2部第6章好词好句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2部第6章好词好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之一,它描绘了20世纪前半叶苏联的工业化过程。
第2部第6章是这一过程中关键的一步,它描述了苏联钢铁工业的发展和巨大的挑战。
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好词好句,以及对它们的解释,以展现这一章节的深度和广度。
1. "依靠着科学技术和广大职工的辛勤劳动,苏联的钢铁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句话展示了一个有所有必要因素的成功故事:科学技术的引导和不懈劳动。
科学和技术是实现钢铁工业现代化的核心,而广大职工的辛勤劳动则是不可或缺的保障。
2. "虽然规模不大的一家工厂,但仍然是实施钢铁工业化、解放劳动者的又一块砖石。
"这句话提到了钢铁工业的重要意义,它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活动,更是解放工人、发展国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手段。
3. "钢铁工业是生产力的命脉,它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和国际地位。
"这句话直观地说明了钢铁工业的战略意义,是一个国家发展工业的重中之重,也是衡量国家实力和地位的标准之一。
4. "在我们这个国家,人力资源是最丰富的,但科技资源却相对不足。
"这句话揭示了苏联钢铁工业面临的一个关键难题:如何在科技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实现钢铁工业的现代化。
这个问题不仅在苏联,也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存在。
5. "要实现钢铁工业现代化,关键在于不断技术革新和自主创新。
"这句话强调了在当前科技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技术创新和自主创新是实现钢铁工业现代化的核心。
只有通过不断自主创新,才能走出国际竞争的困境,获得核心竞争力。
6. "钢铁工业正处于转型期,关键在于加强国际合作,从全球化的角度出发,利用全球资源优势,共同推动钢铁工业向着高端发展。
"这句话强调了如今钢铁工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和利用全球资源优势,才能使钢铁工业朝着高端发展,实现产业升级。
国际贸易: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考点及强化练习)
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考点及强化练习)第一节对外贸易政策概述一、对外贸易政策的含义与目的1.对外贸易政策的含义对外贸易政策是一国政府在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总目标下,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对对外贸易活动进行管理和调节的行为。
它体现了一国对外经济和政治关系的总政策,属于上层建筑的一部分。
2.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1)促进经济发展与稳定。
具体内容包括: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经济增长;达到外部均衡;稳定经济,增强适应能力。
(2)加强和完善经济体制。
(3)改善国际经济与政治环境。
二、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演变及成因1.自由贸易政策(1)自由贸易政策的含义。
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贸易活动不加以直接干预,既不鼓励出口,也不限制进口,使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国与国之间自由流动,在国内外市场进行自由竞争。
(2)自由贸易政策的演变。
自由贸易政策产生于18世纪初的英国,然后向其他国家扩散自由贸易政策在19世纪到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成为对外贸易政策的主流。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下,自由贸易政策被英国放弃。
二战后,随着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贸易自由化政策成为发达国家起主导作用的贸易政策。
2.保护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是指政府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服务和投资的竞争,并对本国商品、服务出口和对外投资给予优惠和补贴。
3.贸易政策转换的原因从世界经济贸易发展史来看,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受制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和经济贸易大国竞争力的变化。
三、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与执行1.影响对外贸易政策制定的因素各国在制定贸易政策的过程中,通常要考虑以下因素:政治和经济安全:经济发展阶段,经济结构与比较优势;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与他国经济和投资方面的合作:国内物价和就业状况:与他国的政治关系;本国在世界经济、贸易组织中享受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领导人信奉的经济和贸易理论;政治和社会因素;利益集团和社会阶层的集体行动和游说等。
政府经济学—复习讲义
政府经济学第一章绪论一、政府经济学研究对象1、政府的定义:广义:government 区别于司法、立法机关狭义:administration 指中央与地方的行政机关2、政府的四个层次:(1)中央政府及组成中央政府的各部委办及其内部的各厅局及其附属机构;(2)省、市、县各级地方政府及其附属机构;(3)中央和地方政府出资兴办的各种企、事业单位;例如:教育、卫生、铁道、电信、电办(4)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口银行、中国发展银行)二、政府经济学和公共经济学的关系1、联系:公共经济学是政府经济学的前身,政府经济学是建立在公共经济学的基础上。
2、区别:(1)研究对象范围不同公共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是公共部门或公共组织,不仅包括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而政府经济学研究对象是政府及其管理部门。
(2)理论分析的侧重点不同公共经济学注重对公共物品的投入与产出的经济效益的分析;而政府经济学注重对公共物品的制约条件的分析。
(3)学科性质定位有区别尽管两者在许多知识原理有重叠和相同的方面,但公共经济学的学科定位是经济学;政府经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是综合性学科,它的学科定位是公共管理学。
第二章政府介入经济的理由一、资源配置与经济体制1、资源配置2、资源配置的基本问题3、经济体制:对资源配置基本问题的不同解答方式。
现代经济学以决策结构、信息结构和动力结构作为划分标准,把经济体制归纳为自然经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三种类型。
自然经济:以自然和习俗、传统来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
(1)决策结构:一切基本问题都是由家长参照习俗和个人经验来作出决策。
(2)信息结构:由祖传的或经验的代际传承。
(3)动力结构:自给自足概括:它是一种低风险的,与落后生产方式相适应的资源配置方式,社会进步十分缓慢。
计划经济:是一种以政府的行政命令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体制。
(1)决策结构:经济决策权集中于最高行政当局。
(2)信息结构:经济信息纵向传输。
(3)动力结构:以行政奖惩和精神激励为主要动力机制。
比较政治制度复习资料
• 权力分立: 分权学说提出政府的三种功能(立法、执行、 判决)应分别赋予三个分立的政府机关(立 法、行政、司法)。其目的在于分割政府权 力以便保护自由并控制专制。它在形式上要 求独立,各部门不能有人员的重合。但它还 意味着相互依赖,以分享权力的形式保证制 约与平衡。 总统制建立在严格的权力分立的基础上。
第四章 政治与社会:政治参与
• 政治参与的含义: 是指普通公民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 其含义包括: 1、政治参与包括活动而不包括态度。 2、政治参与特指与政治职业者相区别的公民的 政治活动。 3、政治参与只是指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 4、政治参与包括试图影响政府的所有活动,而 不管这些活动是否产生实际效果。
• 政治参与的具体形式: 选举活动:投票行为、竞选捐款、选举组织工 作、为候选人游说或其他影响选举过程结果的 活动。 院外活动 政治结社:主要有集会和参加社团组织两种形 式。 接触:通常为谋求单个人或很小一部分人的利 益而指向政府官员的个人活动。“个别接触”。 暴力:骚乱、叛乱、动乱、政变等 革命 网络政治参与
第一章 社会经济与政治制度
• “威权主义” 威权主义政权是指二次大战后一些发展中国家和 地区出现的军人政权或由非军人统治 (一般是一 党执政 )的具有高度压制性的政权 。 • “极权主义” 是以极少数人独裁统治为特征 ,主要通过强制和 镇压 ,对社会和个人生活各方面都进行严格控制 , 迫使其服从领导人和政府的意志。这种体制可以 分为传统的极权主义和现代极权主义。前者 ,在 封建社会普遍实行 ,一般称为“暴君统治”、 “封建专制主义”等。后者 ,一般是指 2 0世纪 30年代出现的德、日、意等法西斯政权。
• 官僚威权主义:
指的是60、70年代拉美国家广泛出现的政治制度,主 要是一种官僚政治,政府在军人或军事集团的支持 下,通过控制各种形式的选举来限制各种政治组织 和利益团体的活动,镇压反政府的示威、游行、集 会、罢工等群众运动,在经济上采取压制工资水平 的紧缩政策以推动经济发展。 • 新威权主义: 是指一种政治权力集中于少数寡头集团,借助代议 制形式以及其他国家工具严格控制各种利益表达和 政治参与,以现代化和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意识 形态或政权形态。新威权主义二战后在发展中国家 出现,是威权主义政权的最近形态。
现代国家形态理论及其对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作者: 钱周伟[1]
作者机构: [1]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西安710129
出版物刊名: 社科纵横
页码: 11-19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6期
主题词: 国家形态;国家治理;现代化
摘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国家转型的必然之举。
当前,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面临五方面关系的结构性挑战,包括政府与市场关系、制度与正义关系、官员与商人关系、国家与社会关系及中央与地方关系。
现代国家形态理论将转型国家形态划分为发展型、俘获型、勾结型、掠夺型与失败型。
为了化解国家转型过程中的失轨与失范,我们需要创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立场、纯洁政商关系、施行社会保护与理顺央地关系。
关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读书笔记
新制度经济学读书笔记(一)顾自安(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361005)提示:仅供交流参考,请勿转载或引用。
制度与转型: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题记:任何党派的政客都深信,制度转型是经济发展的源泉,这并不令人感到奇怪,因为正是合理的制度安排才引起了经济的发展。
——Matthews (1986,p917)1、概述引言:制度经济学共识:制度是重要的分歧:什么是制度,及其理解。
主流经济学:既有的经济理论和发展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发展无涉与制度。
新制度经济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首先必须用制度因素来解释。
(奥尔森1996,诺斯1998)东欧巨变和转轨10年的结果:华盛顿共识逐渐失去吸引力,经济发展中出现新的变数。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这些变数应该用各国的制度质量的差异来解释。
2、理论内容:2.1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新的意义在于区别与传统的制度主义(范伯仑、康芒斯)旧制度主义的缺陷:非理性和描述性,对德国李斯特历史学派的偏爱导致其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分裂。
新制度经济学的两种理论思路:1。
侧重于特定制度下私人部门的治理结构不同选择。
试图解决的问题:何时市场交易成本最低?何时企业内部交易会替代市场。
(内涵了市场企业的二分法)2.制度是可变的,不同制度安排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效果,以及制度变动的内部因素。
新制度经济学的问题:是继承了主流的范式,还是只是在研究主流所忽视的问题,并采用了全新的范式?前者观点的主张者:假设制度既定,以及在此基础上分析人的理性行为,把制度作为经济学的主题。
后者的主张者:新制度经济学必须完全否定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范式。
2.2基本假设共同的假设:个人主义假设(个人主义的方法意味着所有的经济绩效最后都必须由个人行为来解释,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可观测的社会经济继续都是个人行为的可预期结果。
法经济学认为:经济绩效的产生不仅来源于个人行为,而且来源于那些人们行为之间的相互互动所形成的共识【如果存在的话】以及被合法化的制度。
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国家政策梳理
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国家政策梳理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国家政策梳理1. 背景介绍银行业作为金融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在不断地进行数字化转型。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金融行业的需求日益增长,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在这一过程中,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对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国家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并探讨其对于银行业发展的影响。
2. 政策框架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框架主要包括国家层面的宏观政策和监管政策。
在宏观政策方面,国家鼓励银行业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提高金融科技水平,加强金融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国家也鼓励银行积极拥抱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打造数字化银行,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在监管政策方面,国家加强对互联网金融和数字化银行的监管,保障金融消费者的权益,防范金融风险,推动金融科技健康发展。
3. 主要政策措施国家在金融科技领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以支持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首先是加强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政策,鼓励银行业吸引和培养金融科技人才,提高金融科技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其次是促进金融科技创新政策,国家支持银行业开展金融科技创新实践,鼓励金融科技企业和银行开展科技合作,加速金融科技创新。
国家还出台了支持数字化银行发展的政策,鼓励银行加大技术投入,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满足消费者的金融需求。
4. 政策影响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国家政策对于银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是推动了银行业的技术升级和服务创新,促进了银行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其次是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强化了金融风险的防控能力,促进了金融业的稳健发展。
国家政策的支持也为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推动了金融科技创新和发展。
5.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国家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为银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为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促进了银行业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
《新制度经济学》第1章新制度经济学的起源
• 正是在这一时期,西方经济学界的产权理论研究方兴未艾。1973 年,道格拉斯·诺斯与罗伯特·托马斯合著的《西方世界的兴起》一 书中,将产权理论运用于欧洲经济史的研究,探索欧洲兴起的原 因。
1.1.1 制度是如何被经济学家所重视的?
2.经济学家发现制度的重要性
• 诺思和托马斯认为,有效率的组织需要在制度上作出安排和确 立所有权以便造成一种刺激,将个人的经济努力变成私人收益 率接近社会收益率的活动。
2.什么是制度?
• 在案例1-1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制度安排所产生的制 度绩效是不一样的,好的制度自然会改善并提高制度绩效: 制度的产生既可以是外生的(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五)也 可以是内生的(方法三、方法四、方法五);不管制度如何 产生、运行和演化,制度都是与人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心分不 开的,都是制度参与人(或制度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策略互 动的博弈均衡。
• 兰卡斯特指出:“最优条件不包括任何意识形态上的含义, 而是仅仅作为一种技术上的要求。它们既适用于资本主义, 也适用于社会主义,或者任何其他‘主义’。无论一个国家的 政治意识是什么,只要让生产和资源配置满足于最优条件, 它就可以使得所有国民的处境变得更好。”
1.1.1 制度是如何被经济学家所重视的?
1.1.1 制度是如何被经济学家所重视的?
1.“黑板经济学”的先天不足
(3)完全理性假设。市场上的信息是完备和对称的,经济人 因能够从市场上获取完备的信息,其必然也是完全理性的。
(4)不存在外部性假设。经济人的所有市场行为不仅可以在 无摩擦、无成本的状况下进行,而且也不会对他人的福利产生 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第六章 全球化
专题:全球化下的中国国家安全
• 以国防为主导的传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 支柱
• 以经济为中心的非传统安全是国家安全 … 的基石 • 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必须坚守的精神阵 地
2 、澄清全球化的概念
在西方理论界中关于全球化的确切定义众说纷纭。纵观现 有的理论,全球化概念大致有如下几种代表性的界定: 从信息通讯角度,全球化被认为是地球上的人类可以利用先 进的通信技术,克服自然地理因素的限制进行信息的自由传 递。马歇尔•麦克卢汉 从经济角度,全球化被视为经济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相互依 赖,特别是形成了世界性的市场,资本超越了民族国家的界 限,在全球自由流动,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 从危及人类共同命运的全球性问题角度,全球化被视为人类 在环境恶化、核威胁等共同问题下,达成了共识。著名的罗 马俱乐部是这方面的突出代表。
会学则反对经济人的行为假设,认为市场成员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结构中,
是受社会环境影响的社会行动者,他们总处于与他人的持续互动中,并深 深嵌入社会关系网络中,并不存在绝对的理性行动
2、关于市场的运行机制。经济学把一定供给-需求条件下的价格机制视为市场
得以良好运行的最重要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市场能充分发挥其配置资 源和实现分配的功能。而社会学家则借用经济学的一系列概念,诸如人力
二、市场化的社会效应
(一)正面效应 1、契约化过程加速 2、个体化进程深入 3、国家与社会的分离
4、社会阶层的分化
5、社会关系的重组
(二)负面效应
1、共同体的衰落 2、弱势群体的凸显 3、地方主义的勃兴
4、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的背离
第五章 全球化
• 一、全球化定义
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 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 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 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全球化”可概括为 科技、经济、政治、法治、管理、组织、文化、思想 观念、人际交往、国际关系十个方面的全球化。
2023智慧树知到国家安全教育章节测试题库及答案
2023智慧树知到国家安全教育章节测试题库及答案2023才智树知到"国家平安教育"章节测试题库及答案第一章单元测试1、我国全民国家平安教育日是每年的()。
A、4月15日B、4月10日C、5月10日D、12月4日答案:4月15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平安法是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正式施行。
A、2015年7月1日B、2000年1月1日C、2014年4月15日D、2014年7月1日答案:2015年7月1日3、市民王大妈、王大妈所在街道办、王大妈参加的太极拳社团、王大妈儿子所在的公司,都有维护()的责任和义务。
A、文化平安B、国家平安C、经济平安D、社会平安答案:国家平安4、我国国家平安机关全国统一的受理举报电话为()A、12389B、12345C、12339D、12119答案:123395、国家利益依据重要程度,又可以分为()。
A、核心利益B、重要利益C、次要利益D、一般利益答案:核心利益重要利益一般利益6、总体国家平安观必需坚持以国家利益至上,以()为宗旨,以政治平安为根本。
A、人民平安B、政治平安C、国土平安D、经济平安答案:人民平安7、坚持总体国家平安观,需要统筹好四对平安,即()。
A、外部关系和内部关系B、国土平安和国民平安C、传统平安和非传统平安D、自身平安和共同平安答案:外部关系和内部关系国土平安和国民平安传统平安和非传统平安自身平安和共同平安8、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
()A、对B、错答案:A9、人民平安是国家平安最核心的部分,其他平安都应统一于人民平安。
()A、对B、错答案:A10、企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不具有维护国家平安的责任和义务。
()A、对B、错答案:B11、苏联解体的缘由是多方面的,其中,特别重要的一点在于放松了政治平安防线,放弃了党的领导,背离和背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A、对B、错答案:A其次章单元测试1、政治平安的主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发展较好的波兰、匈牙利、捷克等中东欧国家已经 恢复到剧变前的最高水平。但是这些国家要想赶上西方 发达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专家认为,以欧盟平均年增长率为 2%、中欧各国年增长5%~6%这样的速度来看,中欧 国家还需要20年才能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倍,这 些国家大约要用35年的时间才能赶上欧盟的平均水平。 俄罗斯经济从1999年开始好转,并出现了较快的增长, 但至今尚未恢复到剧变前的水平。俄罗斯在新世纪的头 十年内必须保持年均4.9%的增长速度才能在2010年恢 复到自己1989年的水平。
(三)经济转型的结果
经过十多年的大力推进,东欧中亚国家的经济转型基本完成, 主要表现为: 1.大规模的私有化运动已基本结束,初步形成了以私有制为主体 的混合所有制结构。 2.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建成。 但各国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主要表现在: 1.生产大幅度下降 2.通货膨胀恶性发展 3.居民生活水平下降,失业急剧增加,社会两极分化严重 4.对外贸易恶化,外债负担加重
第六章 转型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1 2 3 4
经济制度的转型
政治制度的转轨 外交政策的转变 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形势
要论提示
● 改造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建立以私 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 ● 建立以多党制、三权分立和自由选举为特征 的西方民主政治体制。 ● 东欧国家外交力求回归欧洲;俄罗斯外交从 向西“一边倒”到灵活务实,力求彰显大国 影响。
2. 着手修复同东欧国家的关系
俄罗斯通过外交努力缓和了与东欧各国因此而产生的对 立情绪,并保持了良好关系。
3. 进一步发展同亚洲及其他地区国家间的联 系
俄罗斯积极推行新亚太政策,积极谋求发展同亚太大国 的关系和加入亚太地区政治经济组织及地区一体化进程。
4. 积极倡导和推进世界多极化,实施“积极参与”的 外交政策
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经 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效率普遍较高,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和控制作 用不断扩大,起着一定的推动和示范作用。另外,在吸引国内外投 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还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但大型集团也导 致地区和部门经济垄断的发展,妨碍竞争和经济效率;金融工业集 团还加速了国有资产流失和资金的外流,加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 强大的金融工业集团还通过直接进入政府担任要职、控制媒体掌握 舆论导向、资助政党和政治势力等多种方式干预俄罗斯政治。1996 年的总统大选就明显地展示了金融工业集团左右国家政治局势的能 力。普京执政以后,金融工业集团的政治影响有所削弱,但仍是俄 罗斯政治和经济生活中一支不可小看的力量。
俄军事实力仅次于美国,相当于苏联时期的80%。普京执政以来, 俄罗斯围绕重振昔日大国的目标,不断进行军事改革,俄军建设得 到了实质性发展。俄军又重新活跃在世界舞台上,不仅在本土和境 外、近海和远洋频繁举行军事演习,而且还恢复了战略核潜艇的全 球巡逻。一批新型的世界一流的装备也将陆续问世,交付俄军使用。 《洛杉矶时报》评论说,尽管现在世界上只有美国一个超级大国, 但是俄罗斯仍有实力将美国摧毁好几次。俄罗斯拥有惊人的技术资 源,科技水平也是其实力恢复的重要倚重力量。 资料来源:《环球时报》,2006-02-23。
经济转型的基本内容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通过私有化改造所有制结构,转换基本经 济制度; 通过自由化废除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市场 经济体制,实行经济运行机制的转型; 改变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手段和方法,调 整经济政策,通过财政和货币紧缩政策稳 定宏观经济。
(二)私有化是经济转型的核心与关键 苏联东欧国家经济转轨的方向,决定了它们 必然选择私有化的道路。 这些国家的私有化,严格地讲,都是指财产 所有权的转变,即把公有财产转变为各种形 式的私有财产,其中以股份制为主的法人私 有形式居多。其最终目标,是要把以公有制 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改造成以私有制为主体 的所有制结构,使社会制度变迁不可逆转。
何谓“颜色革命”
“颜色革命”是近几年来国际政治中出现的一个新名词,频见于各 种文章中,它专指以某种花卉或物品颜色为代表,亲西方特别是亲 美国的政治派别利用大选机会夺取政权的政权变更行动。 多数国际问题专家给“颜色革命”下的定义是:美欧国家通过慈善 机构、基金会等非政府组织,在独联体国家进行渗透,培育“政治 精英”、扶持“反对派”、支持民众以“街头革命”方式夺权,建 立亲美疏俄的政权。如格鲁吉亚反对党的夺权行动被称为“玫瑰革 命”,是因为反对党领袖萨卡什维利在冲入议会大厦时,手中高举 玫瑰花。乌克兰反对党的行动被称为“橙色革命”,其支持者以橙 色为标志。在吉尔吉斯斯坦政局变动中,反对派来自不同城市,却 用同一个手势——握拳表达意愿,握拳形似郁金香花,因此被称为 “郁金香革命”。 ——资料来源:魏宾:《何谓“颜色革命”》, 载《北京日报》,2006-02-06。
私有化的分类: 1.如果按资产分配方式来说,可分为有偿私有化、无偿私有化和重 新私有化(退还原主)三种。 2.私有化按私有化对象的规模可划分为“大私有化”和“小私有化” 两种。 俄罗斯的私有化可以分为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是证券私有化阶段,从1992年1月至1994年6月30日, 以无偿私有化为主。
关键词
制度转型 休克疗法 私有化 多党制
“转型国家”
指的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了由社会主义制度到资 本主义制度历史性剧变的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这些转型国家: 在政治上,从过去的以一党执政和党政融合为特征的传统政治模 式向以多党制、三权分立和自由选举为特征的西方式民主政治体 制过渡; 在经济上,从以公有制为基础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以私有制 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转轨; 在对外关系上也进行了全面深刻的政策调整。
就这一地区的社会政治思潮来看,马克思列宁主义已 不再是指导和主导思想,社会思潮呈现了多元化的局 面,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西方自由主义思潮、民族主义 思潮和社会民主主义思潮。
三、外交政策的转变
(一)俄罗斯的外交政策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为苏联的继承国,以独立国家身 份在国际社会中进行了重新定位。最初俄罗斯为了尽快 加入西方大国俱乐部和保持世界大国地位,选择了“亲 西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但是,西方大国出于传统的戒备心理和战略利益的考虑, 并没有把俄罗斯视为可靠的合作伙伴,反而趁机向俄罗 斯的传统势力范围大举推进,挤压俄罗斯的国际发展空 间,削弱俄罗斯的国际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护 民族利益和大国利益,俄罗斯从1993年起摒弃了唯西 方马首是瞻的外交路线,代之以东西方兼顾的务实的全 方位外交政策。
俄罗斯实力恢复了多少?
继2003年美国高盛集团首次提出“俄罗斯重新崛起”的说法后,西 方评估俄罗斯实力的文章近两年来越来越多: 美国“尼克松和平与自由中心”主任迪米特里· 赛姆斯在详细研究了俄罗 斯近年来的发展后指出,俄罗斯仍然是“一只熊”,美国现在与俄罗斯 对话时必须开始把它作为一个重新崛起的大国,而不是“一个像叶利钦 时代那样需要更多理解和耐心的病弱大国”。 日本京都大学教授中西辉政还给俄罗斯重新崛起确定了时间表,他认为, 2013年左右,俄罗斯将东山再起,具备强大的实力。许多媒体在分析俄 罗斯近来频频表现强硬的原因时,都提到了这一切的基础就是俄罗斯实 力的恢复。 那么,俄罗斯实力恢复了多少?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综合国力下降最直接的体现和最主要原因也是经济 全面滑坡,目前俄罗斯经济实力已经恢复七成。2005年,俄GDP(国 内生产总值)已达21 67万亿卢布,约合7 700亿美元,其人均GDP 也超过5 300美元。
在全方位外交当中,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仍然是俄 罗斯外交政策的重点。俄罗斯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基本 政策目标是,政治上建立“平等伙伴关系”,经济上争 取援助,军事上谈判削减核武器,从而得到实际利益, 保住世界大国的地位。
普京时期全方位外交政策新的特点:
第一,突出强国意识和大国地位,把“捍卫大国地位” 作为外交的主要方针。 第二,突出国家现实的经济利益,实用主义色彩浓重。 第三,积极推动多边外交,强调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 第四,加强与西欧的合作,力争融入欧洲。
1.重视独联体一体化进程
俄罗斯是独联体的中心和主导力量,但苏联解体初期,俄 罗斯对独联体的发展并不十分重视。在亲西方外交政策受 挫后,才开始意识到独联体对俄的重要意义。俄罗斯通过 推动独联体一体化进程来确保这一传统势力范围,并抵制 西方大国对这一地区的渗透及其所造成的离心倾向,从而 确立俄罗斯在独联体地区的主导地位,并以独联体为依托 增加俄罗斯在国际事务中与西方抗衡的砝码。 近两年,由于美式民主的强劲渗透,“颜色革命”在独联 体国家迅速蔓延,目前独联体前景更是岌岌可危。 俄罗斯已开始调整对独联体国家的外交政策。
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
俄罗斯政府组建金融工业集团主要是仿效西方跨国公司的 经营运作方式,在金融资本和工业资本一体化的基础上, 对现有经济进行重新设置和结构改革。金融工业集团在其 他经济转型国家并不多见,它不是私有化的一般产物,而 是具有俄罗斯特色的私有化产物。 从所有制和经济行为的角度看,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具有 “官方”或“半官方”性质,许多金融工业集团都是在政 府的指令下组建的,许多集团的领导人现在或曾经是政府 要人,或者同政府有着政治经济利益联系。金融工业集团 组建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国家垄断资本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 的过程。因此,很大程度上显示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性 质。
二、政治制度的转轨
(一)政治体制 东欧中亚国家经过十多年的政治制度转轨,已经初 步确立了以多党制、三权分立和自由选举等原则为 基础的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基本上形成了两种类型 的政治体制,一种是总统制,一种是议会制。独联 体各国大都选择了总统制,东欧国家则建立了议会 制。 由于社会历史等原因,独联体国家的总统制虽以西 方民主制度为蓝本,但却不完全等同于西方国家的 总统制,其突出特点就是总统权力过大,议会权力 很小,三权分立名不副实。
经济转型之所以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其主 要原因大致有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