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并发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
帕金森综合征
![帕金森综合征](https://img.taocdn.com/s3/m/5a4d731b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6c.png)
帕金森综合征
第6页
确诊MSA诊疗标准
经神经病理证实与纹状体黑质和橄榄脑桥小脑结构
神经变性改变相一致中枢神经系统α-突触共核蛋白(αsynuclein)阳性神经胶质细胞细胞质内包涵体。
大致:壳核萎缩、灰绿色着色; 脑桥、脑桥脚、小脑萎缩
帕金森综合征
少突胶质细胞胞质内包涵体
第7页
很可能MSA诊疗标准
临床很可能或可能PSP和经典PSP组织病理学证据。神经病理标 准:①以下区域最少3处有高密度神经原纤维缠结及神经毡线 (neuropil threads):苍白球、丘脑底核、黑质、脑桥;②以下区 域最少3处有低到高密度神经原纤维纤缠及神经毡线:纹状体、动眼 神经核簇、髓质、齿状核。
帕金森综合征
第25页
DLB 痴呆早于锥外症状或锥外症状后1年内出 现
PDD 痴呆在锥外症状1年后出现
帕金森综合征
第34页
病理:大脑皮质和脑干神经元胞浆内Lewy 小体和苍白体 – 新皮质型/边缘型 neocortical type/limbic type – 过渡型 transitional type – 脑干型 brainstem type
帕金森综合征
第8页
➢ 帕金森症状
★常见强直、运动降低/ 运动不能 运动降低占83% 肌强直63%
★震颤 姿势性/运动性震颤为主,占29%~40% 经典捻丸样震颤少见,仅占7~9%
★多为不对称发病,仅少数对称发生 ★对L-dopa反应差:主观印象改进 >50%者不超出
10% ★平衡障碍、姿势不稳,常跌倒 占20%,早期发
帕金森叠加综合征
Parkinson-plus syndromes
是一组病因不明神经变性疾病,多系统神经退变、以帕金森征作为附加 症状。 ➢ 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 ➢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PSP) ➢ 路易体痴呆(Dementia with Lewy body,DLB ) ➢ 皮质基底节变性(Corticobasal degeneration,CBD)
帕金森综合症
![帕金森综合症](https://img.taocdn.com/s3/m/020d1b2e680203d8cf2f2494.png)
根据英国帕金森病的临床诊断步骤,诊断帕金森综合征首先要存在运动 减少,即随意运动在始动时缓慢,重复性动作的运动速度及幅度逐渐降 低;同时至少具有以下一个症状:A 肌肉僵直;B.静止性震颤(4- 6Hz);C.直立不稳(非原发性视觉,前庭功能,小脑及本体感觉功能 障碍造成)。诊断原发性帕金森病需先除外可能造成类似症状的各种继 发性病因;诊断依赖于临床特点、病程和治疗反应,即具有帕金森病临 床三联征(震颤、运动迟缓和僵直)中的至少两项以及对于多巴胺能治 疗效果显著。在疾病早期即出现突出的语言和步态障碍,姿势不稳,中 轴肌张力明显高于四肢,无静止性震颤,突出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对 左旋多巴无反应或疗效不持续均提示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的可能。儿童或 青少年起病多提示遗传性疾病。对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头CT和MRI 无特异性发现,PET检查可早期发现患者纹状体内18F-多巴摄取减少。 头颅MRI对帕金森综合征的鉴别诊断有提示意义,如MSA可见到脑桥 “十字征”,小脑萎缩等;PSP患者可见“蜂鸟征”;血管病性帕金森 综合征可见基底节区多发性梗死灶,肝豆状核变性可见脑干、基底节区 异常信号。
临床表现:
1.帕金森病 特征性的表现是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步态和姿势障碍以及 运动迟缓。运动迟缓包括起动缓慢,冻结、小步、慌张步态, 自发动作减少,写字过小、坐位起立困难、发音困难、构音障 碍和吞咽困难等。一般姿势不稳是晚发的症状。在病程的中晚 期,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如抑郁、便秘、睡眠障碍、认知损 害等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静止性震颤、肌僵直、动作迟缓、运动减少、姿势不稳等锥体外系症状。起
病较快、进展迅速是其特点。震颤较轻微或不出现,但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 较明显,还可出现静坐不能,口、面、颈及肢体的不自主运动。
(2)血管病性帕金森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碎步,步态不稳,对称性铅管样肌 僵直,缺乏静止性震颤,半数以上患者有假性球麻痹及锥体束征;以下肢受 累为主,对左旋多巴治疗无效。
怎么治疗帕金森综合症?
![怎么治疗帕金森综合症?](https://img.taocdn.com/s3/m/68b34691a0116c175f0e4883.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怎么治疗帕金森综合症?
导语: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老年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40岁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较少见。
也就是手抖行走缓慢和静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老年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40岁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较少见。
也就是手抖行走缓慢和静止性震颤。
对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导致很多事情都做不好。
很多小辈看着自己年迈的父母变成这样很是心酸和无奈,一举无措。
那么应该如何治疗帕金森,药物能治好帕金森吗?
(一)发病原因
本病常于一次急性脑卒中或全身性低氧血症后突然发病,也可于多次脑卒中后逐渐出现。
病程呈阶梯状进展,起病时症状多不对称。
(二)发病机制
Murrow等报道一组病例,临床表现为帕金森综合征,尸检显示尾状核、内囊、苍白球、壳核和中脑等基底核区有广泛的腔隙性梗死,而两侧黑质正常。
病理资料进一步证实了VP的存在。
国内报道1例VP的病理资料,该病例有高血压及糖尿病数年,临床上有多次卒中发作,以后出现典型的帕金森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动作缓慢、面具脸、强直性肌张力增高、行动始动困难、慌张步态,但无静止性震颤,同时伴有双侧锥体束征、假性延髓性麻痹及智能减退。
1、帕金森患者的早期治疗,推荐采用理疗和体育疗法,争取患者家属配合,鼓励患者多主动运动,尽量推迟药物治疗时间。
若疾病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药物治疗。
2、帕金森患者的药物治疗,恢复纹状体DA与Ach递质系统平衡,应用抗胆碱能和改善DA递质功能药物,改善症状,不能阻止病情发展。
帕金森病的诊断指南2006
![帕金森病的诊断指南2006](https://img.taocdn.com/s3/m/1c015a53e45c3b3567ec8b8d.png)
受能力等因素 。 药物 治疗 的目 标是 延 缓疾 病进 展 、控 制症 状 , 并尽可能延长症 状控制 的年限 , 同时 尽量减 少药 物的副 作用和并发症 。
药物治疗
一 、保护性治疗 保护性治疗的 目的 是 延缓 疾病 的 发展 , 改 善 患者 的症 状 。 原则上 , PD一旦 被诊 断就应 及早 进行保 护性 治疗 。 目 前临床上作 为保 护 性治 疗 的药 物 主 要是 单 胺氧 化 酶 B型 (MAO-B)抑制 剂 司来 吉 兰 。 曾 报 道 司来 吉 兰 +维 生 素 E (即 DATATOP)治疗可延缓疾病发展 (约 9个月 ), 可推迟左 旋多巴使用的时间 [ 1] , 但事实上司来吉兰是否 具有神经保护 作用仍然悬而未决 [ 2] 。 最近 的几项 临床试验 提示多 巴胺受 体 (DR)激动剂 (详见 后述 )和 辅酶 Q10也 可能 有神 经保护 作用 。 辅酶 Q10 1200 mg/d有明 确的延 缓疾 病运 动功 能恶 化的作用 [ 3] 。 二 、症状性治疗 (一 )早期 PD治疗 (Hoehn-YahrⅠ ~ Ⅱ 级 ) 1.何时开始用药 疾病早期若病情未对患者造成心理或生理影响 , 应鼓励 患者坚持工作 , 参 与社 会活 动 和医 学体 疗 。 可 适 当暂 缓用 药 。 若疾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 则应开始症状 性治疗 。 2.首选药物原则 (图 1) (1)老年前期 (<65岁 )患者 , 且不伴认知障碍 , 可有如
4 KollerWC.HowaccuratelycanParkinson' sdiseasebediagnosed? Neurology, 1992, 42Suppl1:6-16.
帕金森综合征森综合症百度百科
![帕金森综合征森综合症百度百科](https://img.taocdn.com/s3/m/bc0b5933b90d6c85ec3ac619.png)
帕金 帕金森综合征森综合症_百度百科帕金森病友网 帕金 帕金森综合征森综合症_百度百科帕金森分析症,是发生于中年以上帕金森病症状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变性疾病。
美国APDA称年龄小于40岁便开始患病者为年老的帕金森病患者。
原发性震颤麻木的病因尚未明了,10%左右的病人有家族史;局部患者可因脑炎、脑动脉硬化、脑内伤、甲状旁腺功效减退,一氧化碳、锰、汞、氰化物、利血平、酚噻嗪类药物中毒及抗忧愁剂(甲胺氧化酶强迫剂等)作用等都可惹起类似帕金森病的浮现帕金森分析征。
该病起病缓慢,呈举行性减轻,浮现有:(1)姿势与步态面容死板,形若假面具;头部前倾,躯干向前倾屈曲,肘关节、膝关节微屈;走路步距小,初行缓慢,越走越快,呈焦虑步态,两上肢不作前后摆动。
(2)震颤多见于头部和四肢,以手部最昭彰,手指浮现为粗大的节律性震颤(呈搓丸样运动)。
震颤早期常在运动时出现,作恣意运动和睡眠中消灭,心思激动时减轻,早期震颤可呈持续性。
(3)肌肉生硬伸肌、屈肌张力均增高,主动运动时有齿轮样或铅管样阻力感,分别称为齿轮样强直或铅管样强直。
(4)运动障碍与肌肉生硬相关,如发音肌生硬惹起发音穷困,手指肌生硬使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如生活起居、洗漱、进食等都感穷困)。
(5)其他易激动,偶有阵发性鼓动感动行为;出汗、唾液、皮脂腺液等分泌增多;脑脊液、尿中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消沉。
由于该病与脑组织中多巴胺含量淘汰,乙酰胆碱功效绝对亢进相关,故应补充多巴胺含量和消沉胆碱能功效,用法如下:(1)多巴胺替代休养选用左旋多巴,开始500毫克/天,分2次饭后口服,以还每隔3-5天增加250-500毫克/天,直到获得最大疗效且反作用尚轻为度。
一般最适宜剂量为2-4.5克/天,最大剂量不应跨越5克/天;金刚烷胺适用于较轻病例,可服100毫克,1日3次。
(2)抗胆碱能药物常用安坦2-4毫克,1日3次;东莨菪碱0.2-0.4毫克,1日3次;开马君5-10毫克,1日3次。
帕金森病(整理临床及相关病例内容)
![帕金森病(整理临床及相关病例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ba29f03e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0b.png)
步骤1-帕金森症状的诊断
运动减少: 随意运动在始动时缓慢,疾 病进展后,重复性动作的运动速度及幅 度均降低。 至少符合下述一项: 肌肉强直 静止性震颤4-6Hz 姿势不稳(非原发性视觉,前庭功能, 脑功能及本体感受功能障碍造成)
步骤2-排除非帕金森病的诊断
无不典型的体征
(Rajput,et al. 1991)
病理检查确认 临床误诊为PD的原因
病理
Only SND
SND & Pos Hypot
Profound SN cell loss, no inclusions AD only
Drug-induced
Only NFT pathology
例数
2 2 2
1 1 2
发病至未访(年)
3
CJD
2
3
O th er
2
3
疑似特发性帕金森病的 主要的特发性帕金森综合症
诊断
多系统萎缩 进行性核上性眼肌麻痹 小脑基底结变性 路易小体病
误诊为 PD%
10%~45% 10%~33%
1%~57% 4%~40%
来自 143 例帕金森症,10 年来的病理检查结果 brain,2002;125:861
单侧起病 静止性震颤 逐渐进展 发病后多为持续性的不对称性受累 对左旋多巴的治疗反应非常好(70-100%) 严重的左旋多巴导致的异动症 左旋多巴的治疗效果持续5年以上(含5年) 临床病程10年以上(含10年)
Proposed diagnostic criteria
Criteria A Resting Tre., Rigid., Brady., Asymm. Criteria B (Suggestive of alternative Diagnoses) Atypical signs at onset (1st 3 years) Supranuclear gaze palsy, slowing of vertical saccades Severe symptomatic dysautonomia unrelated medication Criteria C Substantial and sustained L-dopa or Dopamine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2717951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d9.png)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
谈世东;陈先文
【期刊名称】《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年(卷),期】2010()2
【摘要】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临床表现以肌强直、少动为主,静止性震颤少见,常伴有智能障碍、假性球麻痹、尿失禁等,多数患者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及脑卒中史,影像学以基底节区和脑室周围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为主,常伴脑萎缩、白质疏松。
VP患者临床特点有锥体系和锥体束损害的表现,影像学有脑缺血的改变,嗅觉功能无异常。
VP与帕金森病在神经病理学、症状学神经影像都有所不同,本文就该病的病理、影像与临床特征进行综述。
【总页数】5页(P131-135)
【关键词】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帕金森病;神经影像;临床特点
【作者】谈世东;陈先文
【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2.5
【相关文献】
1.核磁共振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应用的研究进展 [J], 彭嘉昕;彭蓉
2.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J], 郭姗姗;陈红霞;武一平;林杰
3.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病因、病理、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J], 李涛;侯媛媛;王豆;
闫咏梅
4.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J], 王垚; 陈路; 李楠楠; 任珊; 郭冰玉; 李茜; 陈志刚
5.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 [J], 罗倩;彭思佳;王笑瑗;唐宇凤;吴云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卒中并发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
![脑卒中并发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24e90d833d4b14e852468d5.png)
病史 者 1 5例 。 冠心 病史 者 2 2例 , 有 脑卒 中病 史 , 中脑血 均 其 管病 发生 1 2 次 8例 , 2次 1 3例 , 及 以上 4例 。 3次
3讨 论
随着 中国人 口老龄 化 的到 来 ,脑 卒 中发病 率 逐年 增 加 。
脑 卒 中后 帕金 森综 合 征 ( 称血 管性 帕 金 森综 合 征 ) 病 率 亦 发
也在 逐年 增加 。 期 诊断 及治 疗 可 明显改 善 脑卒 中并 发 帕金 早 森综 合征 患 者 的预 后 。现将 本 院 2 0 年 3月~ 0 7年 3月 01 20 住院治 疗 的脑卒 中患者 并 发 帕金森 综 合征 患 者 4 5例 的临床
主 , 止 性震 颤相 对少 见 。 有 局 限性 神经 系统 定位 体 征 , 静 ② 如 锥 体束 征 、 性球 麻痹 等 。 常伴 有不 同程 度智 能 障碍 、 失 假 ③ 尿
禁 。 影像 学方 面 , 组 患者 异常 改 变主要 表现 在 基底 节 、 在 本 脑 室 周 围 多发 腔 隙 性 脑梗 死 , 伴 有 额 、 叶脑 萎缩 和 白质 疏 多 颞 松. 且病 灶 多位 于双 侧 。 目前 认为基 底节 的多 发梗 死灶使 纹 状体 多 巴胺 受体遭 到
进行 性 。 以动作 迟缓 、 均 主动 运 动减 少起病 。 主要 表现 为起 坐 困难 、 翻身 困难 、 管 样 肌强 直 4 铅 5例 , 中 , 侧 1 其 偏 3例 , 双侧 3 2例 ;5例 有 腕 部 齿 轮样 肌 强 直 ;姿 势 步 态 异 常 3 3 4例 , 其 中 . 冲步 态 2 前 2例 , 动 、 止 困难 2 启 停 8例 ; 床 7例 , 中 , 卧 其 因偏瘫 卧床 6例 , 四肢肌 强 直 卧 床 1例 ; 走 时上 肢 摆 动 因 行 减少 3 8例 , 中 , 其 单侧 1 2例 , 双侧 2 6例 ; 单侧 上 肢轻 度静 止 性 震 颤 2例 ; 面具 脸 ” 4例 j锥 体 束征 3 “ 3 3例 ;语 言 障碍 l l 例 : 性球 麻 痹 1 假 8例 ; 能 障碍 2 智 3例 ; 便失 禁 1 。 尿
分析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特点及临床疗效
![分析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特点及临床疗效](https://img.taocdn.com/s3/m/c7ba1fdac1c708a1284a44ec.png)
V P组 的患者 中,存在 高血 压和动脉 硬化史 的有 1 5 例 ,脑
缺血发作 的有 1 例 ,有脑卒 中病史 的有 2 0 例 。P D组 的患者 中,
特点 脚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 , 脑血 管病 的发病率 明显上升 ,
曾有短暂性 脑缺血的患者有 2例 。V P组病史存在现象 高于对 照 血管 性帕金 森 的发病 率也 随着不断 的升高 。掌 握血管性 帕金森 组 f P < 0 . 0 5 ) 。 的特 点能够 帮助 医师在临床更 快更好 的区别血 管性 帕金 森与原 2 . 3 MR I 检查 结果 比较 发性 帕金森 的区别 ,从 而更好 的进行 对症治疗 。 目前在 我 国关 上 的血管性 帕金森 患者 的临床资料 的 回顾性 的分析 ,探 究该病
组 别 静 肌 皇 强 步 智 鸯 障 语 尿 失 禁延
V P组 ( n = 3 o ) 1 2 ( 4 0 . o ) 2 7 ( 9 0 . o )8 ( 2 6 . 7 )1 4 ( 4 6 . 7 )8 ( 2 6 . 7 )1 1 ( 3 6 . 7 )l o ( 3 3 - 3 ) P D组 ( n = 3 0 )2 1 ( 7 0 . O ) 2 1 ( 7 o . o )2 ( 6 . 7 ) 3 ( 1 o . o ) 2 ( 6 . 7 ) 0 1 ( 3 . 3 )
( 3 ) 姿势无稳定性 。( 4 ) 运动变少 。当患者具 备其 中两项时可视为
2 . 5 两个研究组患者 的临床特征 的对 比情况
V P组 各项临床特 征发生例数 和 V P组各项 临床特征发生例
P D 。除了具备以上四条标准之外,还伴有 : ( 1 ) 不同程度的智障 数 比较见表 1 。结果表 明,V P 组 以肌 肉强直为主要 的临床特征 , 以及锥体束征 ; ( 2 ) 存在高血压 、脑卒 中以及动 脉硬 化的病史 ; ( 3 ) 多伴 有延髓 麻痹 、尿失禁 以及步 态异 常等 ,两 组 比较差异有 统
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
![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0b7640e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f5.png)
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及周围神经系统的各类疾病。
这些疾病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危害,包括身体运动、感知、思维、情绪等方面的功能障碍。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面对这些疾病。
一、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以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硬、运动迟缓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
临床上常见的特征包括手部震颤、肌肉僵硬、动作迟缓、姿势不稳等。
该病的发病机制与多巴胺神经元的功能障碍相关,因此治疗主要以增加多巴胺的效应为目标,如使用多巴胺类药物或其他辅助治疗方法。
二、脑卒中脑卒中是指脑血管破裂或阻塞导致脑组织供血不足而引起的急性神经系统疾病。
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包括突然发生的半身不遂、言语障碍、意识丧失等。
根据脑卒中的类型不同,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早期溶栓治疗或血管成形术可能是有效的;而对于出血性脑卒中,则需要手术治疗或药物辅助治疗。
三、阿尔茨海默病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进行性脑退化疾病,主要症状为记忆力逐渐减退和认知功能下降。
临床上常见的特征包括短期记忆力受损、言语障碍、人格改变等。
目前,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主要以缓解症状和延缓疾病进展为目标。
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和谢唑嗪类药物。
四、帕金森综合征帕金森综合征是一组类似于帕金森病的症状,但其病因与帕金森病不同。
与帕金森病相比,帕金森综合征的运动症状更严重,且伴随其他神经系统异常。
治疗方法也与帕金森病有所不同,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胆碱药物、抗精神病药物等。
对于某些特殊原因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可能需要特殊的治疗方法,如手术或物理疗法。
五、癫痫癫痫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脑部电活动异常引起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常伴随意识丧失和抽搐等症状。
癫痫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是常用的方法,可通过控制癫痫发作来达到病情控制的目的。
但对于某些难以控制的癫痫病例,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如切除癫痫病灶部分。
帕金森综合征症状
![帕金森综合征症状](https://img.taocdn.com/s3/m/98ca36b002d276a201292e2f.png)
帕金森综合征症状文章目录*一、帕金森综合征症状*二、如何预防帕金森病*三、帕金森症的危害帕金森综合征症状1、帕金森综合征症状是什么1.1、静止性震颤:当伴有旋转的成分参与时,可出现拇指,示指搓丸样震颤,震颤频率一般在4~8Hz,静止时出现,大力动作时停止,紧张时加剧,睡眠时消失,经数年后累及到同侧上下肢或对侧,严重者可出现头部、下颌、口唇、舌、咽喉部以及四肢震颤,令患者活动一侧肢体如握拳或松拳,可引起另侧肢体出现震颤。
1.2、肌强直:肌强直最早发生在患侧的腕、踝,特别是患者劳累后,轻缓的被动运动腕、踝关节时可感到齿轮样肌张力增高,由于肌张力的增高,可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的异常症状,如瞬目、咀嚼、吞咽、行走等动作减少。
1.3、运动迟缓:表现随意动作减少,包括始动困难和运动迟缓,因肌张力增高、姿势反射障碍出现一系列特征性运动障碍症状。
2、什么是帕金森综合征帕金森综合征是临床上神经科医生常用的诊断概念,特指各种原因(脑血管病、脑动脉硬化、感染、中毒、外伤、药物以及遗传变性等)造成的以运动迟缓为主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主要表现为震颤、肌僵直、运动迟缓和姿势不稳等。
包括原发性帕金森病、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和遗传变性病性帕金森综合征。
3、帕金森综合征的病因帕金森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是原发性帕金森病,该病因黑质纹状体变性、脑内多巴胺含量显着减少所致,对左旋多巴治疗有效,约占帕金森综合征的80%。
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的表现类似帕金森病,但程度重,病变广,对左旋多巴治疗反应不佳,包括多系统萎缩(MSA)、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和皮质基底节变性(CBD)、路易体痴呆(DLB)等。
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多是由药物、感染、中毒、脑卒中、外伤等明确病因所致。
用于治疗精神疾病的神经安定剂(吩噻嗪类和丁酰苯类)是最常见的致病药物。
遗传性帕金森综合征可见于肝豆状核变性、Fahr病、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RD)等。
如何预防帕金森病1、吸烟和非吸烟者相比,吸烟者患帕金森病的风险较小,可减少约50%。
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42例临床分析
![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42例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9091d074a7302768f99390d.png)
侧 病损为主 , 分别 占相应部位 的 7 % 和 9 % 。 8 0
16 抗 P 药 物 疗 效 . D 4 2例 单 用 或 联 用 多 巴 丝肼 、 坦 、 安 金
刚烷胺 、 左旋多 岜类 等抗 P D药 物治 疗 , 以症 状 ( 颤 、 震 肌强
直 、 动迟 缓 等 ) 轻 为 准 , 1 例 有 效 , 效 率 为 2 % 。 运 减 仅 1 有 6
血管 源性 帕金森综合征以震颤 、 肌强直 、 运动减少 、 姿势 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 , 常伴有假
性球 麻痹 、 锥体束征 、 情感障碍 、 痴呆与尿失禁 , 以多发脑梗死最为常见。早期诊治 、 强护理 、 时控制并发症 , 加 及 是延 长患者生命 的最有效手段 。
【 关键词 】 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 ; C ; M I 腔隙性脑梗死 ; 鉴别诊 断 T R;
年 ;2例有脑梗死病史 ;7例有糖尿病病 史。 3 1
12 初 始 表 现 . 3 4例 以 肌 强 直 、 动 减 少 起 病 , 运 5例 以 无
力 、 情 呆 板 、 语起 病 , 以 吞 咽 障 碍 起 病 。 表 少 2例 13 临 床 表 现 . 起 动 困难 2 4例 , 作 迟 缓 4 动 2例 , 情 减 少 表
帕金森综 合 征是 因脑 炎 、 动脉 硬化 、 血 管 病 、 外 脑 脑 脑 伤、 甲状 旁 腺 功 能 减 退 , 氧 化 碳 、 、 、 化 物 、 血 平 、 一 锰 汞 氰 利 酚
15 智 能 障碍 与脑影 像学 异 常 1 . 7例 有智 能障 碍。其 中
7 % 为 基 底 节 腔 梗 ,8 脑 室 周 围 腔 梗 ,2 脑 萎 缩 。 以 双 8 5% 5%
帕金森
![帕金森](https://img.taocdn.com/s3/m/3fde26b128ea81c758f578ba.png)
药物治疗
根据临床症状严重度的不同,可以将帕金森病的病程分为早期和中晚期,即将H-Y1-2.5级定义为早期,H-
Y 3-5级定义为中晚期。 以下我们分别对早期和中晚期帕金森病提出具体的治疗意见。
一
、
早
期
帕
金
森
病
的
治
疗
疾
病
一旦发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进性加重,有证据提示在疾病早期阶段的病程进展较后期阶段要快。因此,
帕金森病
阿拉尔医院中医科 丁风霞
概述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 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以黑质多巴 胺能神经元进行性退变和路易小体形成的病理变化, 纹状体区多巴胺递质降低、多巴胺与乙酰胆碱递质失平衡的生化 改变,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姿势平衡障碍的运动症状和嗅 觉减退、便秘、睡眠行为异常和抑郁等非运动症状的临床表现为 显著特征。
(3)药物:抗精神病药物、利血平、氟桂利嗪等
(4)毒物:MPTP、一氧化碳、锰/杀虫剂、除草剂、鱼藤酮、
三氯乙烯等环境毒物的暴露可以增加患PD的风险等
(5)外伤:脑外伤等
(6)遗传
(7)其他:脑积水、脑瘤等
流行病学
患病率存在种族差异,白人最高,黄种人次之,黑人最低。 年龄越大,患PD的风险越高。 绝大多数的研究认为男性的患病率较女性稍高。 多数研究证实: (1)吸烟与PD呈负相关,即吸烟者患PD的风险显著减少。 其机制可能与吸烟可降低人脑中MAO-B的活力相关。 (2)饮食与PD发生风险有一定关联,咖啡、绿茶、烟酸、 坚果类和土豆可减少患PD的风险,高嘌呤食物可以增加血 尿酸水平,可减低PD风险及进展;动物脂肪可能会增加患 PD的风险。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101e209bed5b9f3f90f1c21.png)
St i g Sc e a d M MSE c ess o d n t tsi al i nfc n ifr n e e o e te t n , t e e fe r ame n g a n a n l sor h we o saitc y sg iia t dfe e c s b f r r a me t hr e we ks atr te t nta d l
・
临床 诊 疗 提 示 ・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与磁共振成像研究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与磁共振成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ecfa855804d2b160b4ec0f7.png)
基 底 节 区 、 室 周 围 多发 性 腔 隙 性梗 死 。 脑 关键词 : 帕金 森 病 ; 共振 成像 ; 强 直 ; 颤 ; 梗 塞 ; 管 磁 肌 震 脑 血
VP的 临床 表 现 以肌 强 直 、 少动 为 主 , 止 性 震 颤 少 见 ; I 要 为 静 MR 主
Ab ta tObe t e To e po e t eciia e t r sa d t ei gn h n e fv s ua a kn sr c : j ci v x lr h l c lfa u e n h ma ig c a g so a c lrp r i— n
s im ( P) M e h d Cl c 1m a ie t to nd M R Ic a e e e r tos c i e y i e tga e on s V 。 to s i a ni n f s a insa h ng sw r e r pe tv 1 nv s i t d i a in s w ih V P。 s ls M o toft te s ha h s or pe t n i n 41 p te t t Re u t s hepa int d t e hit y ofhy r e son。 t e o ce a h r s l— r ss o t o . o i rs r ke Thepa i n sw ih V P w e e m o e lk l o pr s n r dy i sa rg d t a h rt a te t t r r i e y t e e tb a k ne i i i iy r t e h n r s r m o 。 n a ii e tt e r I dd ton, h y w e e l l o h v e e ta, ul a e o a a y i n i r n t e r i y t a e d m n i b b rps ud p r 1 ss a d urna y i — ke c ntne c 。 RIc n e a n y d s l y d m uli e l c o i ne M ha g s m i l i p a e tpl a una n a c s i s lga la a rv n r i f r t n ba a ng i nd pe i e — t iulr c r b a w h t m a t r, r qu nty c o p n e w ih e e a a r ph o l u a aoss rc a e e r l ie t e f e e l a c m a i d t c r br l t o y r e ko r i i。 Co c u ins The l c l a f s a i n of V P s m anl b a k ne i rg diy a h r h n e t n l so ci a m nie t to ni i i y r dy i sa i i t r t e t a r s t e or M u tpl a un ri f r t n b s lg n i nd pe i e t i u a e e r lw hie m a t ra e t rm 。 li e l c a n a c si a a a gla a rv n rc 1 rc r b a t te r he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c33f93b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05.png)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佚名
【期刊名称】《上海针灸杂志》
【年(卷),期】2011(30)11
【摘要】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VP)是由脑血管及相关因素引起的一类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有别于原发性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
VP是在1929年首先被Critchle提出的,他认为基底节多灶性梗死与此病存在病因学上的联系,该病具有起病隐匿,表情呆板,肌强直,动作迟缓的特征,但震颤常缺如且多巴胺疗效较差,这一观点很长时间不被认同。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及尸体解剖病理的深入研究,证实多发性脑梗可以导致VP。
【总页数】1页(P771-771)
【关键词】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临床特点;原发性帕金森病;相关因素;解剖病理;影像技术;继发性;脑血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2.5
【相关文献】
1.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与帕金森病的临床特点与影像学特征比较 [J], 齐江彤;查曹兵;陈伟良;金海加;徐雷
2.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分析 [J], 刘静
3.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对比原发性帕金森病临床特点及MR差异分析 [J], 张慧;苏培燕;李斌可
4.老年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 [J], 王丹; 于海华; 冯凯
5.老年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 [J], 辛虹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神经内科常见病例分析与讨论
![神经内科常见病例分析与讨论](https://img.taocdn.com/s3/m/86ebbf6f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61.png)
神经内科常见病例分析与讨论在神经内科领域,存在着许多常见的病例,这些病例涵盖了多种不同类型的神经系统疾病。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神经内科病例进行分析和讨论,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些疾病的特征、病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
一、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的神经系统疾病,临床上表现为运动障碍、肌肉僵直、震颤等症状。
它的主要特征是多巴胺神经元的损失,导致多巴胺水平下降。
帕金森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以及氧化应激等因素有关。
临床上,帕金森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和神经影像学检查。
目前,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的主要方法,其中包括多巴胺激动剂、抗胆碱药物等。
此外,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也可以作为辅助手段。
帕金森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合作,以最大程度地减轻症状并改善生活质量。
二、脑卒中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血液供应中断,导致脑组织损伤。
脑卒中的病因多样,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
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脑卒中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病人通常会出现突发性头痛、意识障碍、肢体无力、言语困难等症状。
对于急性期的脑卒中,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影像学检查如脑CT、脑MRI等可用于诊断脑卒中及确定其类型和范围。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主要包括溶栓治疗和机械取栓等介入治疗,旨在恢复脑灌注。
对于出血性脑卒中,一般需要手术干预或保守治疗,以减少脑组织的损伤。
三、癫痫癫痫是一种以癫痫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脑部疾病。
癫痫发作是由脑部神经元突发异常放电引起的。
癫痫的病因复杂,可能与遗传、脑外伤、感染、肿瘤等因素有关。
癫痫的临床特点是反复发作的癫痫发作,发作时病人可能出现意识丧失、肢体抽搐、口吐白沫等症状。
神经系统检查和脑电图检查是癫痫的重要诊断手段。
对于大部分癫痫病例,药物治疗是首选方法,常用的抗癫痫药物有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
对于难治性癫痫病例,考虑手术治疗或植入神经刺激装置。
表现为帕金森综合征的青年脑干脑炎临床特点分析
![表现为帕金森综合征的青年脑干脑炎临床特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7a1443577232f60dccca128.png)
脑干脑炎是指病变局限于脑干的一种特殊类型脑炎,其发病机制未明,但多数认为与病毒感染或炎性脱髓鞘有关[1]。
该病前驱(脑干功能障碍发作前7~10d)主要表现包括呼吸道或胃肠道症状,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共济失调、眼部功能障碍、延髓功能障碍、肢体无力等,病情来势凶猛但预后良好[2]。
而脑炎后帕金森综合征(postencephalitic parkinsonism,PEP),是一种少见的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常累及基底节、丘脑和/或中脑。
我们报道2例我院收治的表现为脑炎后帕金森综合征的脑干脑炎患者诊断、治疗过程,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论著·表现为帕金森综合征的青年脑干脑炎临床特点分析江娇美*张明*漆学良*○☆【摘要】目的分析表现为帕金森综合征的脑干脑炎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
方法回顾2例以帕金森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脑干脑炎患者临床、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特点,结合相关文献复习进行讨论分析。
结果2例患者3h视频脑电图正常。
1例患者脑脊液细胞数正常,1例增多。
2例脑脊液蛋白均升高。
脑脊液病毒筛查、血清及脑脊液抗NMO抗体IgG均阴性,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均阴性。
2例患者颅脑MRI均表现为双侧中脑对称性异常信号伴软脑膜增多强化。
2例患者经激素或丙种球蛋白治疗及美多芭等治疗后,帕金森综合征症状均明显好转。
结论脑干脑炎可致对称性中脑病变,表现为帕金森综合征,经激素或丙种球蛋白治疗联合抗帕金森药治疗有效。
【关键词】脑炎脑干脑炎帕金森综合征【中图分类号】R512.3【文献标识码】AAnalysis of clinical features of brainstem encephalitis manifested as Parkinson syndrome.JIANG Jiaomei, ZHANG Ming,QI Xueliang.Department of Neurology,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to Nanchang University.1st Minde Road,Nanchang,330006,China.Tel:0791-********.【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imaging features of human brainstem encephalitis with Parkinson syndrome as the main manifestations.Methods Combined with related literature,the clinical,laboratory and imaging features of three patients with brainstem encephalitis,which were mainly manifested as Parkinson syndrome,were analyzed.Results The3-hour video EEG showed normal in2cases and abnormal in one case with more delta wave in each leads.Cerebrospinal fluid examination revealed normal cell numbers in one case, increased cell numbers in2case and elevated cerebrospinal fluid proteins in all3cases.serum and CSF IgG anti-NMO antibodies as well as autoimmune encephalitis antibodies were negative in3cases.Brain MRI showed symmetrical abnormal signal in bilateral midbrain and pia mater enhancement increased in3cases.After hormone, and madopar treatment,Parkinson syndrome symptom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two patients.Conclusion Brainstem encephalitis-induced symmetrical midbrain lesion can manifest as Parkinson syndrome.The laboratory tests reveal an involvement of immune system and hormone therapy may be effective.【Key words】Brainstem encephalitis Symmetric midbrain lesions Postencephalitic Parkinsonismdoi:10.3969/j.issn.1002-0152.2018.05.004*南昌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南昌330006)○☆通信作者(E-mail:qixueliang766@)特点及发病机制进行分析,希望在临床上引起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卒中并发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孙蜀宁李乐义刘力平
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第13期
[摘要] 目的:探讨脑卒中并发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脑卒中并发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
结果:45例脑卒中并发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临床以缓慢进展的少动-强直为主;病变性质以腔隙性脑梗死为主,病变部位以基底结区、脑室周围为主,多伴有额叶、颞叶脑萎缩和白质疏松,病灶多位于双侧;大部分患者经过抗凝和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有效。
结论:脑卒中并发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应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进行综合性分析,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脑卒中;帕金森综合征;MRI;CT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a)-154-02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增加,脑卒中后帕金森综合征(亦称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早期诊断及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并发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预后。
现将本院2001年3月~2007年3月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并发帕金森综合征患者4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45例脑卒中后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诊断参照户村则昭等[1]提出的标准:①老年起病,多巴胺替代治疗效果差。
②既往有脑卒中或脑血管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③以步态姿势障碍、强直少动为主要表现而缺乏静止性震颤。
④伴有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碍及锥体束征。
⑤头部CT或MRI主要表现为双侧基底节区多发梗死。
⑥除外帕金森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
其中,男31例,女14例;年龄55~80岁,平均67.5岁。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6例,糖尿病病史者15例,冠心病史者22例,均有脑卒中病史,其中脑血管病发生1次28例,2次13例,3次及以上4例。
1.2临床表现
全部病例亚急性或慢性起病,病程1个月~2年,呈慢性进行性。
均以动作迟缓、主动运动减少起病。
主要表现为起坐困难、翻身困难、铅管样肌强直45例,其中,偏侧13例,双侧32例;35例有腕部齿轮样肌强直;姿势步态异常34例,其中,前冲步态22例,启动、停止困难28例;卧床7例,其中,因偏瘫卧床6例,因四肢肌强直卧床1例;行走时上肢摆动减少38例,其中,单侧12例,双侧26例;单侧上肢轻度静止性震颤2例;“面具脸”34例;锥体束征33例;语言障碍11例;假性球麻痹18例;智能障碍23例;尿便失禁12例。
1.3影像学检查
45例患者中20例行头颅MRI,31例行头颅CT,6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
检出多发性脑梗死33例,单发脑梗死12例,病灶大多为腔隙性,主要位于基底节区30例,脑室周围24例,且多为双侧,其次见于丘脑、脑干、小脑。
不同程度脑萎缩39例,其中双侧31例,主要位于额叶和颞叶,其次为顶叶、枕叶及小脑。
脑白质疏松17例。
2结果
本组45例患者均采用脑卒中常规治疗,如合理的饮食结构、稳定情绪、调节血压、控制血糖、调节血脂,同时降低血液黏稠度、抗血小板聚集,辅以脑细胞活化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自由基清除剂,房颤患者控制心室率等治疗,个别病例辅以左旋多巴、安坦治疗。
其中,31例患者经过治疗症状完全缓解,11例患者症状有不同程度缓解,3例患者治疗效果不明显,美多巴治疗效果不明显。
3讨论
随着影像学及临床病理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与原发性帕金森病不同,帕金森综合征可由药物、毒素、脑血管病、脑炎、外伤等所致[2]。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多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脑卒中史,发病年龄较晚。
本组45例脑卒中并发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中,均有脑卒中病史,且绝大多数伴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动脉硬化等,说明脑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是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发病的主要原因。
本组病例的临床表现具有以下特点:①锥体外系表现以强直性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动作迟缓、表情呆滞为主,静止性震颤相对少见。
②有局限性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如锥体束征、假性球麻痹等。
③常伴有不同程度智能障碍、尿失禁。
在影像学方面,本组患者异常改变主要表现在基底节、脑室周围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多伴有额、颞叶脑萎缩和白质疏松,且病灶多位于双侧。
目前认为基底节的多发梗死灶使纹状体多巴胺受体遭到破坏,是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发生的主要机制[3]。
国外有研究者在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尸检时发现,其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持良好,而基底节和广泛的额叶白质受损,表明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发病并非黑质病变所致[4]。
另外,脑室周围梗死灶阻断了黑质纹状体通路或基底节与皮质的联络,可能是其发病的另一重要机制[5]。
基底节结构与复杂的认知功能有关,而边缘系统,特别是额叶前部、皮
质和脑干区与记忆密切相关,由于上述结构的严重损害,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智能障碍较为突出,表现为反应迟钝、计算力下降、记忆减退等。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病变部位以基底节区血管性损害为主,即以黑质神经元突触后结构损害为主,而突触前结构损害不明显,故应用左旋多巴治疗效果不佳,但对存在功能障碍的患者仍可给予试用。
对卒中危险因素应积极干预,治疗以改善基底节区微循环,应用脑保护剂为主,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抗血小板活化因子药物治疗,以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户村则昭,玉川芳春,加藤敏朗,等.Vascular parkinsonism の computedtomography所见[J].脑と神经,1985,37(10):1007-1012.
[2]卢华毓.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与帕金森病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华临床新医学,2003,3(2):118-119.
[3]魏岗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病理报告[J].中华内科杂志,1994,33(3):474-476.
[4]Yamanouchi H, Nagura H. Neurological signs and frontal white matter lesions in vascular parkinsonism:A clinicopathologic study[J].Stroke, 1997,28(5):965-969.
[5]赵德强.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与帕金森病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的对比研究[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25(7):868-870.
(收稿日期:2007-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