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1对4新课教案-数学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
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实数优质课教案
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实数【教学目标】1.学习将无理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理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2.会求无理数的绝对值、相反数,会对实数进行大小比较。
3.经历探索同一数轴上两点的距离的过程,感受数形结合思想,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数轴为实数轴,掌握实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理解实数的绝对值、相反数的意义。
难点:探索同一数轴上两点的距离。
【教学过程】一、学习新课1.概念辨析(1)通过事例说明数轴为实数轴。
通过两个例子说明数轴上存在无理数对应的点。
问题1:无理数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吗? 在数轴上表示2。
在数轴上表示 。
小结:说明数轴上存在无理数对应的点,数轴为实数轴。
问题2:怎样将任一个无理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呢? 例如:在数轴上表示34:34≈1.5874011;(E )(2)用实数轴解释实数的性质:类比有理数:有理数范围内已有的绝对值、相反数等概念和大小比较方法,在实数范围内有相同的意义。
一个实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实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负数小于零;零小于正数;两个正数,绝对值大的数较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数较小。
从数轴上看,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例题分析 比较实数的大小例题1:比较下列每组数的大小: (1)65-与; (2)65与; (3)65--与; (4)10-与π; 说明:在第二小题中,是用计算器求近似值,用比较近似值的方法完成大小比较。
也可介绍面积法:面积越大的正方形的边长越长,将5、6分别看成面积为5,6的正方形的边长,然后比较大小。
在第四小题中,取15.3<π,|10|15.3-<,得到|10|-<π,这里利用“中间量”来比较大小,介绍了一种用估值的方法比较大小。
例题2:如图,已知数轴上的四点A 、B 、C 、D 所对应的实数依次是2、32-、212、5-,O 为原点,求(1)线段OA .OB .OC .OD 的长度。
初中数学 数轴的教案
初中数学数轴的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数轴的概念,能用数轴上的点准确地表示有理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实际操作,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与形结合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1.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2. 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3.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 提出问题:通过实例温度计上数字的意义,引出数学中也有像温度计一样可以用来表示数的轴,它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数轴。
二、探索新知1.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用画图的形式表示东西向马路上杨树、柳树、汽车站牌三者之间的关系。
2. 提问1:上面的问题中,“东”与“西”、“左”与“右”都具有相反意义。
我们知道,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那么,如何用数表示这些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牌的相对位置呢?3. 学生活动:画图表示后提问。
4. 提问2:0代表什么?数的符号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对照体温计进行解答。
5. 教师给出定义:在数学中,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三要素是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6. 引导学生通过数轴来表示数。
例如,让学生在数轴上表示2、-3、5等有理数。
三、巩固新知1. 例题讲解:已知数轴上A、B两点,A点表示-2,B点表示5,求AB之间的距离。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四、拓展与应用1. 让学生思考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小明从家出发向正北方向行走,每小时行走0.5公里,小华从家出发向正南方向行走,每小时行走0.6公里,请问经过2小时后,两人之间的距离是多少?2. 学生分组讨论,画出示意图,并求解距离。
五、总结与反思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数轴的概念、三要素以及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对应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请学生绘制一个数轴,标出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并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
《数轴》七年级数学教案(精选6篇)
《数轴》七年级数学教案(精选6篇)《数轴》七年级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数轴的概念和数轴的画法,掌握数轴的三要素;2.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3.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相互联系的观点。
教学建议一、重点、难点分析本节的重点是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并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难点是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
数轴的概念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二是这三个要素都是规定的。
另外应该明确的是,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用数轴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充分利用“数轴”这个工具打下基础二、知识结构有了数轴,数和形得到了初步结合,这有利于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数形结合是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
重要思想方法,本课知识要点如下表:定义三要素应用数形结合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帮助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每个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并非都是有理数比较有理数大小,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要大在理解并掌握数轴概念的基础之上,要会画出数轴,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要知道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会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数轴》七年级数学教案2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数轴的意义,理解数轴的三要素。
2、掌握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法,以及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3、理解相反数的意义及求法。
4、对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1、正确掌握数轴的画法;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求已知数的相反数。
2、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的点的对应关系。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学法指导:观察归纳概括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你会读温度计吗?完成课本43页最上面的读温度计的问题。
北京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教案3
《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正确理解数轴的意义,掌握数轴的三要素;
2.学生能学会由数轴上的已知点说出它所表示的数,能将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
3.在学习中通过作图、标点能让学生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
教学过程
课前测
1、我们昨天学的有理数由哪三种类型的数构成?
2、这三种类型的数的区别是什么?
3、请你任意写出这三种类型的数,尝试着比较大小用 < 连接
4、什么叫数轴?在定义中画出数轴的三要素.
探究新知
1、你能在射线上表示出1和2吗?
2、你认为把“射线”做怎样的改动,才能用来表示有理数呢?
3、数轴的画法
4、每个数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由此你会发现了什么规律?
5、数轴上的数有什么大小关系么?
课堂练习
1、如图所示的图形为四位同学画的数轴,其中正确的是( )
2、 画出数轴并在数轴上表示
3、-2、0、31、3
2 、+4.5 3、数轴上的A 、B 、C 、D 、E 、F 、G 各表示什么数?
10-1-2-32345 E A C F B D
2、 比较大小
(1)1 -3 (2)2 0 (3)0 -7.2
(4)31 21 (5)45 4
5 (6)-7 4 6、已知有理数a ,b 所对应的点在数轴上的如图所示,则有( ) A -a <0<b
B -b <a <0
C a <0<-b
D 0<b <-a
小结提升
预习相反数定义、两个数互为相反数的区别。
《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3.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数对与点位置之间的规律,掌握坐标变换的方法。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观点,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本节课将紧扣核心素养目标,结合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知识掌握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数对中每个数字的含义和数对与点位置的关系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数对的起始点和坐标变换,我会通过举例和实际操作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数对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描述教室内的座位分布。
本节课将围绕以上内容,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空间观念,让学生能够运用数对准确描述点的位置,提高对坐标平面内位置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2.发展学生数据分析观念,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表达信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内容,运用直观的教具、图表、实际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数对与点位置的关系,通过反复练习和实际应用,让学生透彻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
数学数轴教案(优秀4篇)
数学数轴教案(优秀4篇)篇一:初一数学数轴教案篇一教学目的使学生灵活应用解方程的一般步骤,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重点、难点1、重点:灵活应用解题步骤。
2、难点:在“灵活”二字上下功夫。
教学过程:一、一、复习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步骤。
2、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新授例1.解方程(见课本)分析:此方程的分母是小数,如果能把各分母化为整数,那么就可以用前面学过的方法求解了。
那么怎样化简呢?引导学生分析,并求出方程的解。
交流体会。
例2.解方程(见课本)例3:已知公式V=中,V=120、D=100、∏=3.14,求n的值。
(保留整数)分析:在公式中,V、D、∏都已知,只要把它们的值代入公式,就可以得到关于n的一元一次方程。
三、巩固练习。
根据公式V=V0+at,填写下列表中的空格。
V V0 a t0 2 848 3 1415 5 476 13 7四、小结。
若方程的分母是小数,应先利用分数的性质,把分子、分母同时扩大若干倍,此时分子要作为一个整体,需要补上括号,注意不是去分母,不能把方程其余的项也扩大若干倍。
五、作业。
教科书第13页第3题篇二:知识结构篇二有了数轴,数和形得到了初步结合,这有利于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数形结合是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本课知识要点如下表:定义三要素应用数形结合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帮助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每个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并非都是有理数比较有理数大小,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要大在理解并掌握数轴概念的基础之上,要会画出数轴,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要知道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会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篇三:初一数学数轴教案篇三教学目的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重点、难点1、重点: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难点: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括号时忘记变号。
七年级数学上册 《数轴》教案(高效课堂)2022年人教版数学精品(新版)新人教版
1.2.2 数轴教学目标1,掌握数轴的概念,理解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关系;2,会正确地画出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会根据数轴上的点读出所表示的有理数;3,感受在特定的条件下数与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重点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难点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教学环节导学过程学习过程二次备课自主探究教师通过实例、课件演示得到温度计读数.问题1:温度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测量温度的重要工具,你会读温度计吗?请你尝试读出图中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多媒体出示3幅图,三个温度分别为零上、零度和零下)问题2: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 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 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动手操作)教师:由上述两问题我们得到什么启发?你能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吗?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归纳出:可以表示有理数的直线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从而得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点表示数的感性认识。
点表示数的理性认识。
尝试应用做游戏:教师准备一根绳子,请8个同学走上来,把位置调整为等距离,规定第4个同学为原点,由西向东为正方向,每个同学都有一个整数编号,请大家记住,现在请第一排的同学依次发出口令,口令为数字时,该数对应的同学要回答“到”;口令为该同学的名字时,该同学要报出他对应的“数字”,如果规定第3个同学为原点,游戏还能进行吗?补偿提高问题3:1,你能举出一些在现实生活中用直线表示数的实际例子吗?2,如果给你一些数,你能相应地在数轴上找出它们的准确位置吗?如果给你数轴上的点,你能读出它所表示的数吗?3,哪些数在原点的左边,哪些数在原点的右边,由此你会发现什么规律?4,每个数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由此你会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组讨论,交流归纳)归纳出一般结论,教科书第12的归纳。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数轴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数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理解数轴的概念,能够识别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值。
- 使学生掌握在数轴上表示正数和负数的方法。
- 培养学生利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体验数轴的形成过程。
-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 数轴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 在数轴上表示正数和负数。
2. 难点:- 理解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 利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数轴模型、小木棒、白纸等。
- 学具:直尺、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数轴模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 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理解数轴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 引导学生掌握在数轴上表示正数和负数的方法。
3. 课堂讲解(15分钟):- 详细讲解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数轴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课堂练习(10分钟):- 让学生独立完成数轴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数轴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6. 课堂小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轴的重要性和应用。
7. 课后作业(5分钟):- 布置数轴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
- 在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环节,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在课后作业环节,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数轴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能够在数轴上表示正数和负数,并能够利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
《数轴》数学教案
《数轴》数学教案
标题:《数轴》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数轴的概念和作用。
2. 学习如何在数轴上表示实数,并能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数轴的概念,能在数轴上正确表示实数并进行简单运算。
难点:理解数轴的正负方向,以及数轴上的距离与数值大小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温度计、地图等引出数轴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数轴的作用。
(二)讲解新知
1. 定义数轴:数轴是一个具有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
2. 在数轴上表示实数:规定原点左边为负方向,右边为正方向;原点左边的点表示负数,原点右边的点表示正数,原点表示0。
3. 数轴上的距离与数值大小的关系:数轴上两个点的距离等于这两个点所表示的数的差的绝对值。
(三)课堂练习
设计一些数轴上的表示和计算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数轴的理解和应用。
(四)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数轴的重要性和使用方法。
(五)布置作业
设计一些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在家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四、教学反思: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
北京课改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教学设计
北京课改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是北京课改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数轴的基本概念,掌握数轴上点的表示方法,以及熟练运用数轴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入数轴,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数轴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数轴上的点的表示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概念,对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数轴的了解可能仅限于直观的图像,对数轴上点的表示方法以及数轴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可能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数轴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数轴上的点的表示方法。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数轴的概念,理解数轴上点的表示方法。
2.能够运用数轴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数轴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运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数轴的概念。
2.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动画、图片等形式展示数轴的直观形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数轴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注重练习,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数轴上的点的表示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数轴的图片或动画素材。
3.练习题及相关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数轴相关的图片或动画,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与数轴有什么关系?通过提问,让学生回顾已学的有理数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数轴的定义及基本性质,如数轴是一条直线,有一个原点,正方向和负方向等。
然后讲解数轴上点的表示方法,如一个有理数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该点的坐标就是该有理数的值。
初中数学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教案
初中数学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教案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明白得数轴的意义,把握数轴的三要素;2.使学生学会由数轴上的已知点说出它所表示的数,能将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3.使学生初步明白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初步明白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把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难点:正确明白得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1.小学里曾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你能在射线上表示出1和2吗?2.用“射线”能不能表示有理数?什么缘故?3.你认为把“射线”做如何样的改动,才能用来表示有理数呢?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确实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数轴.二、讲授新课让学生观看挂图放大的温度计,同时教师给予语言指导:利用温度计能够测量温度,在温度计上有刻度,刻度上标有读数,依照温度计的液面的不同位置就能够读出不同的数,从而得到所测的温度.在0上10个刻度,表示10℃;在0下5个刻度,表示-5℃.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能够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方法如下(边说边画):1.画一条水平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通常取适中的位置,假如所需的差不多上正数,也可偏向左边)用这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那么从原点向左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3.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提问: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在此基础上,给出数轴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进而提问学生:在数轴上,已知一点P表示数-5,假如数轴上的原点不选在原先位置,而改选在另一位置,那么P对应的数是否依旧-5?假如单位长度改变呢?假如直线的正方向改变呢?通过上述提问,向学生指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三、运用举例变式练习例1 画一个数轴,并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例2 指出数轴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课堂练习示出来.2.说出下面数轴上A,B,C,D,O,M各点表示什么数?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零用原点表示.四、小结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指出:数轴是专门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了数和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我们研究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本节课要求同学们能把握数轴的三要素,正确地画出数轴,在此还要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然而反过来不成立,即数轴上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至于数轴上的哪些点不能表示有理数,那个问题以后再研究.五、作业课堂教学设计说明观看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打算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明白得的观看内容。
2024小学数学五年级人教版下册《数轴上的点》教案
2024小学数学五年级人教版下册《数轴上的点》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数轴的概念,能够正确标记整数和分数在数轴上的位置。
2. 掌握数轴上点的表示方法,能够判断数轴上点的相对位置。
3. 运用数轴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能够解决与数轴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数轴的概念和基本标记方法。
2. 数轴上的点的表示和相对位置。
3. 利用数轴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数轴模型或投影仪上的数轴图。
2. 作业本和铅笔。
3. 教学课件和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让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回答数轴的基本概念和用途。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可以通过数轴来表达什么信息?为什么数轴有助于我们理解数学问题?二、引入新知(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2. 展示数轴模型或投影仪上的数轴图,解释数轴上的刻度和正负方向。
3. 借助教学课件,演示如何在数轴上标记整数和分数,并解释标记的方法和规则。
三、讲解与练习(20分钟)1. 通过数轴模型或投影仪上的数轴图,向学生展示几个点的位置,并让学生观察并回答:- 这些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何表示?- 这些点的相对位置怎样判断?2. 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在数轴上,两个点的相对位置与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3. 练习:根据数轴给出的两点,判断它们的相对位置,并将答案写在作业本上。
四、加深理解(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数轴完成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2. 展示数轴上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并通过教学课件演示具体的计算过程。
3. 练习:根据数轴上的点,计算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距离,并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五、拓展应用(15分钟)1. 提供一些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数轴解决问题。
2. 示例问题:- 小明家离学校的距离是3公里,小红家离学校的距离是5公里,两个家庭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从数轴上的点A走到点B需要走多远?3. 学生分组合作,利用数轴解决问题,并展示他们的解决思路和结果。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轴上的位置》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轴上的位置》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数轴的基本概念,包括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2. 学生能够在数轴上表示正数和负数,并理解它们在数轴上的相对位置。
3. 学生能够通过数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
2. 学生能够运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数轴的概念及基本要素。
2. 数轴上正负数的表示。
3. 利用数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数轴上数的相对位置。
2. 利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具1. 数轴教具。
2. 标记卡片。
3. 练题。
学具1. 数轴学具。
2. 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数轴教具,引导学生观察数轴的基本特征。
2. 向学生介绍数轴的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数轴上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2. 利用数轴教具,展示正数和负数在数轴上的相对位置。
3. 引导学生通过数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三、课堂练(10分钟)1. 分发练题,让学生在数轴学具上进行实际操作。
2. 引导学生运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数轴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
2. 向学生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完成练题,巩固数轴的知识。
2. 运用数轴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
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具准备:数轴教具、标记卡片、练题。
学具准备:数轴学具、铅笔、橡皮。
教学时长: 40分钟。
适用年级: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中班数学教案用点表示
中班数学教案用点表示一、教案背景在中班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用点表示数的概念。
这是数学教育中的基础内容,也是为后续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环节。
通过用点表示数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直观感受和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处理数量关系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用点表示数的基本方法。
2. 了解点的基本属性和特征。
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思考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动手能力。
5. 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纸、铅笔、彩色笔。
2. 教材准备:数学教材、教学课件。
3. 教学环境:整洁、安全、富有启发性的教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选取一个生活场景作为导入,如让学生想象一场变色龙的奇妙表演。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表达变色龙身上有几个颜色,应该怎么表示呢?请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 引入教师板书“点”,告诉学生,“点”是数学中用来表示数的一种方式。
请学生仔细观察一颗点,它有什么特点?可以接受什么颜色?3. 数点教师让学生拿出纸和铅笔,并告诉学生,我们可以用点表示不同的数。
教师现场演示,让学生跟随操作:在纸上画一颗点,代表数字1;接着再画一颗点,代表数字2;以此类推,画出数字3、4、5等等。
然后请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画出数字6到10。
4. 数点游戏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数点游戏。
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三颗点,让学生猜一猜代表哪个数字,然后逐渐增加点的数量,让学生更加熟悉用点表示数的方法。
5. 接龙游戏教师提醒学生,点的数量可以增加,也可以减少。
教师让学生进行接龙游戏,比如,教师或学生说出一个数字,下一个学生就要在前一个学生的点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点的数量。
游戏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如何计算。
6. 图形拼插教师引导学生将数字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形成不同的图形。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让学生通过摆放点的方式完成图形的拼插。
小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教案设计
小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小数的概念,掌握小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
(2)能够将小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理解小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体会小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
(2)运用数轴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相对位置,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小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
(2)小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2. 教学难点:(1)理解小数在数轴上的相对位置。
(2)运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小数数轴图示。
(2)实例题目。
2. 学生准备:(1)预习小数相关知识。
(2)准备好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整数的数轴表示方法。
(2)提问:小数如何在数轴上表示呢?2. 探究新知:(1)教师展示小数数轴图示,引导学生观察小数在数轴上的位置。
(2)讲解小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
(3)通过实例题目,让学生实践小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
3. 巩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目,巩固小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
(2)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目,加深对小数在数轴上表示方法的理解。
2. 运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题目,使学生掌握了小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小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维。
作业布置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对小数在数轴上表示方法的理解程度。
小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教案设计
小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小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能够正确地在数轴上表示小数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小数的兴趣,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小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
难点:理解小数在数轴上的相对位置与大小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数轴图、小数点模型、PPT等。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数轴图引导学生回顾整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环节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介绍小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数轴上的小数点。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在数轴上表示小数点,注意小数点的位置与大小关系。
3. 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类型的小数在数轴上的表示,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环节三:实践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尝试在数轴上表示给定的小数。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纠正错误。
环节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小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五、课后作业3.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
六、教学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思考小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对自己的启发。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提出疑问。
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解答,为后续教学做好调整。
七、拓展训练(1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有关小数在数轴上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2. 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八、课堂评价(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给予肯定和鼓励。
2. 学生互相评价,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九、家庭作业布置(5分钟)3.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
十、教学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强调小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的重要性。
用点来代表数字教案
用点来代表数字教案教案标题:用点来代表数字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点来代表数字的概念。
2. 学生能够通过点的数量来表示不同的数字。
3.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点数和点图解读。
教学资源:1. 黑板/白板2. 彩色粉笔/马克笔3. 学生练习册4. 点图卡片(可自制或打印)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数字概念,并提问他们是否知道如何用点来代表数字。
教学内容:2. 通过黑板/白板上的示例,向学生展示用点来代表数字的方法。
例如,用一个点表示数字1,用两个点表示数字2,以此类推。
练习活动:3. 让学生在练习册上进行点数和点图解读的练习。
提供一些简单的点图,要求学生根据点的数量写出对应的数字,并根据数字画出相应数量的点。
逐渐增加难度,让学生适应用点来表示更大的数字。
巩固活动:4. 准备一些点图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定数量的点。
将卡片分发给学生,让他们根据卡片上的点数写出对应的数字。
随机选择几名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答案,并与全班一起核对。
拓展活动:5. 引导学生思考,用点来代表数字的方法是否有其他创新的方式。
鼓励他们尝试用其他符号或形状来代表数字,并让他们展示自己的创意。
总结:6.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用点来代表数字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这一概念。
评估:7. 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家完成,以检查他们对用点来代表数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注意事项:- 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步理解点与数字的对应关系,确保学生掌握概念。
-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调整练习难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创新,提供合适的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创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生上课时间
学科数学年级课题名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
教学目标
理解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掌握实数绝对值的意义,会比较实数的大小,会用数轴上的
点表示实数,会在数轴上找出一个数的对应点.
重点难点
1.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会比较实数的大小.
2.实数绝对值的意义.
3.有理数的绝对值意义,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在数轴上找出一个有
理数的对应点,圆周长,圆周率,线段的和差.
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
一、课前回顾
1、将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圈内:
二、新课导入
实数的分类:
三、新课讲解
1、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无理数2和π。
(1)每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反之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是不是都是有理数?
(2)无理数是否也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呢?
(3)你能否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2,π…?
作出一个线段使它等于2个长度单提示:以线段AB为1个单位长度,你能否
位;用直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圆从原点沿数轴向右滚动一周,圆上的一点由原点到达点o',点o'所表示的数就是π。
A B
在数轴上表示2在数轴上表示π
小结:
每一个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出来。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即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可以表示一个实数。
全体实数所对应的点布满整条数轴。
2、求绝对值和相反数
有理数范围内已有的绝对值、相反数等概念,在实数范围内有同样的意义。
一个实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实数a的绝对值记作∣a∣。
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零的相反数是零,非零实数a的相反数是 -a。
练习:
2的相反数是;-π的相反数;0的的相反数是。
2的绝对值是;即∣2∣= ;
-π的绝对值是;即∣-π∣= ;
0的绝对值是;即∣0∣= ;
小结:
(1)数a的相反数是-a,这里的a表示非零实数,零的相反数是零。
(2)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
()
()
3、实数的大小比较
a
a
a
⎧
⎪
=⎨
⎪-
⎩
F’
-1 1
-2 2
·
···
·
F
G
H
(E)
A B
C
D
·
3
0.5
A A’
1 2 4
-0.5 B
A(O)
两个实数也可以比较大小,其大小顺序的规定同有理数一样。
负数小于零;零小于正数。
两个正数,绝对值大的数较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数较小。
从数轴上看,右边的点所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的点所表示的数大。
4、典型例题
例题1 比较下列每组数的大小: ⑴ 5与6-; ⑵5与6;
⑶5-与6-; ⑷π与∣10-∣.
例题2 如图,已知数轴上的四个点A 、B 、C 、D 所对应的实数依次为2、3
2
-、212、5-,O 为
原点。
(1)求线段OA 、OB 、OC 、OD 的长度?
(2)若线段OE 的长度为3,那么点E 所对应的实数是几? (3)请求线段BC 的长度。
(4)请求线段AC 的长度。
小结:
数轴上,如果点A 、点B 两点所对应的数分别为a 、b ,那么A 、B 两点的距离AB=∣a-b ∣ (或AB=∣b-a ∣)
四、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数轴上所有的点表示的数是( )
A 、 全体有理数
B 、全体无理数
C 、 全体实数
D 、全体正数和全体负数
2.若22a b >则( )
A 、a b >
B 、a b <
C 、a b >
D 、a b <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2-比3-小
B 、8的立方根是2±
C 、-4的平方根是2±
D 、数轴上表示4和9两点间的距离是1
二、填空题
4.一个实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到 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5.
6.比较大小:π 23 ;15- 17-
7.计算:
3
1
427
-= ;364π- = ; 8.计算:2353-+= ;10310-- = ;
9.数轴上A 、B 两点对应的数分别是2和6。
那么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 10.若()2
2x -- 是一个实数,则3x -= 三、解答题
11.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计算:
12.在数轴上点A 对应的数为1,点B 对在点A 的右侧且到点A 的距离为2,点C 到点A 的距离为3,求B 、C 两点之间的距离 。
3.在数轴上分别标出35-,5所对应的点的大致位置。
4.已知数轴上的四个点A 、B 、C 、D 所对应的实数依次为-1.2、313-、4
3
、4.3。
⑴在数轴上描出点A 、B 、C 、D ;
⑵分别求A 与B 、C 与D 、A 与C 两点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