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教案第三课时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18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3

1.通过概括总结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常用的方法,从而掌握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抓手”。
2.筛选文中描写宝玉、黛玉、王熙凤的相关语段,运用所学方法,分析概括他们各自的形象特点。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试着用一个词形容黛玉,并说说你为什么选择这个词语。
(美丽:外貌描写的相关语段;柔弱:多病;敏感:在意别人的看法,怕被人耻笑……
王夫人处择座、两次作答“读书”问题:细心多虑周到
总结:美貌多情,体弱多病,聪慧机敏,自尊敏感,行事小心谨慎。
(3)王熙凤
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宠爱有地位、泼辣
肖像:丹凤三角眼、柳叶吊梢眉;美丽而又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刁钻、狡黠
见黛玉:笑-拭泪-忙转悲为喜机变逢迎、
一系列的发问虚伪圆滑
回王夫人:我先料着了、我已预备了;八面玲珑、
出场前的侧面描写
王夫人:孽根祸胎 混世魔王 疯疯傻傻
黛玉母:顽劣异常 极恶读书 内帷厮混与世俗常情格格不入(离经叛道)
黛 玉:惫懒人物 懵懂顽童 蠢物
出场后的肖像描写、动作语言描写
衣饰:光彩夺目 打扮整齐 风流倜傥
肖像:面如秋月 眉如墨画 唇若施脂 目若秋波富贵公子,眉清目秀,英俊多情
动作语言:赠字、摔玉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
教师总结:同学们用了不同的词语来形容黛玉,都十分贴切,可见小说中的人物既是千人千面,各不相同,也是一人多面,丰富立体的。)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2.小说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1)想写好一个人,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运笔呢?从你的写作和阅读经验方面来做个概括总结吧。
正面描写:外貌、心理、动作、语言、神态
侧面描写:环境烘托、他人评价、对比
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设计《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是中华文化的奇葩,有其深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审美底蕴。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设计,希望大家喜欢!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设计一共1课时1 林黛玉进贾府?高中语文 ? ? ? 人教2003课标版1教学目标1、初步归纳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掌握小说刻画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2、认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没落,理解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
3、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培养文本细读的习惯。
2学情分析课前调查显示,全班43位同学,通读原著《红楼梦》的有20人:女生占多数,男生较低。
男学生普遍感觉书本比较难读,感到繁缛,缺少激烈情节故事,阅读兴趣不高。
女学生也都追求看宝黛的情节故事,不注重细节欣赏。
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较好,平常有小组研究讨论的习惯。
3重点难点1、训练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培养文本细读的习惯。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课文导入师生一起观看《林黛玉进贾府》视频片段。
老师: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直观看到:林黛玉是一个柔弱,美丽,知礼节的女子。
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除了以上性格特点外,还有哪些性格特点呢?今天,我们就可以从《林黛玉进贾府》找到答案。
活动2【讲授】二、明确学习任务方法1、画出体现人物性格的词句2、初步归纳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3、研究学习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
活动3【讲授】三、教师示范分析林黛玉性格特征教师:认真研读课文,找出描写林黛玉的词句,说说你眼中的林黛玉是怎样的?1.林黛玉的风采(外貌)试从以下三方面初步分析林黛玉的性格特征。
(1)众人眼中的林黛玉明确: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林黛玉进贾府优秀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优秀教案【知识目标】一、初步了解《红楼梦》、曹雪芹及其创作概况。
二、学习刻画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王熙风的性*格特点的艺术手法及作用。
三、掌握重点词语【能力目标】一、结合社会背景理解环境描写的对刻画人物性*格与表现主题的作用。
二、能结合个人的理解初步独立鉴赏分析人物个性*,并且能比较准确地表述。
【情感目标】一、能正确评价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个性*特点,并且正确认识宝、黛的爱情观及伦理价值观。
【课时】三课时【教学方法】速读法评鉴法(配合多媒体电一影观赏教学、文学评价写作)【重点与难点】一、学习刻画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王熙风的性*格特点的艺术手法及作用是重点。
二、结合社会背景理解环境描写的对刻画人物性*格与表现主题的作用,结合个人的理解初步独立鉴赏分析人物个性*,并且能比较准确地表述是难点。
第一课时一、结合《导学》指导学生了解作品背景与基本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略)1、引导学生从《导学》提一供的材料中捕捉筛选自己需要掌握的重点信息,适当扩展补充明清小说的承前启后的历史影响2、重点词语:敕造阜盛绾着内帏盥沐两靥忖度宫绦嗔视纨绔阜盛乖张纨挎杜撰顾盼神飞雕梁画栋孽根祸胎不经之谈敛声屏气二、导入新课〖章回小说〗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古典长篇小说惟一形式。
每回都有能概括全回内容的标题,故事连接、段落整齐。
元末明初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等。
到明清出现如《西游记》《金一瓶梅》《红楼梦》等以“神魔”“世情”为题材的作品,故事情节更为复杂,描写更细腻,人物更鲜明,章回小说艺术也更为成熟。
(明清四大古典小说、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明朝《金一瓶梅》)〖作者〗曹雪芹,名露,字梦阮,别号雪芹、芹溪、芹圃。
康熙时曹家为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
雍正时,因受宫廷争权牵连,曹家从此败落。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落的过程,早年为豪华的贵公子,中年贫居北京西郊,靠卖画和朋友接济度日。
在贫困潦倒中创作《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据说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哭成此书。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教案第三课时1.知识目标:通过鉴赏了解林黛玉、贾宝玉的性格特征;2.技能目标:通过鉴赏掌握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1.10分钟课前独立完成导学案.2.20分钟讨论、交流、质疑,老师点拔.3.10分钟当堂训练.4.5分钟巩固、记诵、小结.阅读《西江月》二词,完成下列问题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诋毁!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孝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1.对两首词中某些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纵然生得……草莽”一句中,“草莽”指丛生的杂草,比喻没有学问,这里的学问当然是借统治阶级的眼光来看的。
B.“行为偏僻性乖张”是指宝玉要求独立不羁、个性解放,正表现了他对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孔孟之道的大胆挑战与批判。
C.“愚顽怕读文章”指宝玉只知在内帏中厮混,所有文章他都厌恶,包括《四书》、《西厢记》、《牡丹亭》等都怕读,也是他厌恶功名利禄的表现。
D.“那管世人诋毁”则更是对他叛逆性格的赞扬。
2.文中写道“《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恰”字则体现在该词所采用的手法上,其手法是A.似贬实褒 B.似褒实贬 C.似褒似贬 D.反面衬托3.下面关于《西江月》二词内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二词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宝玉,实际上却是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
B.二词对宝玉的不谙世务、不喜读书、不思进取的不肖行为作了批判。
C.二词预示了作为封建贵族家庭里的富贵闲人的不幸结局——富贵分散,家道败落。
D.《红楼梦》续书的结尾,宝玉高中乡魁,荣受朝封,光耀祖上,又生贵子,继承祖业,与“天下无能第一”相矛盾,继续写违背了曹雪芹写贾宝玉的原意。
参考答案:1.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察词中语句的理解。
答案:C C项中“所有文章他都厌恶,包括《四书》、《西厢记》、《牡丹亭》等都怕读”一句有错误,首先贾宝玉并非讨厌所有文章,他只是厌恶用作敲门砖求取功名利禄的四书五经,而对于《西厢记》、《牡丹亭》等追求个性解放,追求美好爱情的书,他是爱不释手的。
林黛玉进贾府[第3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48fd083f01dc281e43af02c.png)
林黛玉进贾府[第3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冰冰课时第3课时累计课时授课时间 2oo4 年 3 月30 日第 8 周星期二第 7 节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总结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性格特点;2、能力目标:分析古代人物描写艺术;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代小说的阅读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对比、赏析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难点总结人物描写艺术特征。
课型新授教学方法启发、质疑、教具无课后简记可以把他们两个人的性格特点结合在一起对比分析。
缺课学生无板书设计林黛玉进贾府林黛玉:谨慎从事,冷静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应对有度,举止有礼。
贾宝玉:不愿顺从封建家长的意志,抗拒他们强加给自己的枷锁。
阶段与目标内容与过程方法与手段学生活动一、组织教学二、复习提问三、新授分析林黛玉的性格特点重点分析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四、练习五、小结六、作业复述王熙凤的性格特点。
(一)分析人物形象。
(1)引言:林黛玉和贾宝玉是书中的两位主角。
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他们为什么一见如故、心灵相通?这都是读者急于知道的,也都在课文中得到了初步表现。
林黛玉、宝玉什么样的感情? (1)林黛玉研读课文,摘要分析课文初步表现了林黛玉的什么性格特征?提示:林黛玉由于丧母来外婆家,过去常听她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今至其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尽管贾母念及亡女怜爱她,但她自知寄人篱下,反表现出孤高自尊。
她谨慎从事,冷静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应对有度,举止有礼。
这表现在她辞谢邢夫人留饭,在王夫人和贾母处择座,反映出她聪慧而又有良好的教养。
在众人眼里,她“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
“颦颦”二字,准确地勾画出她的神情,也透露出她与这个等级森严,礼仪繁多的封建贵族家庭很不投合。
(2)贾宝玉要求同学结合注解理解《西江月》二词的深层含义,然后谈课文初步表现了贾宝玉的什么性格特征?提示:贾宝玉“衔玉”而生,“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命根子”,而贾宝玉则是贾母的心尖儿宝贝,王夫人的唯一儿子,贾氏家族光宗耀祖的希望,是他们的命根子。
(完整)林黛玉进贾府公开课教案

《红楼梦》之“林黛玉进贾府”优秀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红楼梦》的背景及主要人物,掌握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理解其中的寓意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培育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红楼梦》的背景及主要人物介绍2. 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梗概3. 文本分析:重点解析林黛玉进贾府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人物关系、寓意等。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文本的深入解读。
2. 教学难点:对文本中的寓意和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阅读引导: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相关章节,了解背景及情节。
2.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文本内容进行讨论,促进思考。
3. 分析讲解: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讲解其中的寓意和写作意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红楼梦》的背景及主要人物,引起学生兴趣。
2. 阅读引导:请学生阅读林黛玉进贾府的相关章节,了解情节。
3.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引导讨论文本中的重要事件、人物关系等。
4. 文本分析:教师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讲解其中的寓意和作者写作意图。
5. 总结拓展:学生总结课堂收获,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阅读《红楼梦》。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以及对文本的分析能力和思考深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课后对《红楼梦》的自主阅读和思考。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协作能力和对文本的深入分析能力。
七、教学资源1. 《红楼梦》原著:为学生提供原著文本,以便他们能够深入阅读和理解故事情节。
2. 相关研究资料:提供关于《红楼梦》的学术论文、评论等资源,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文本。
3. 影像资料:如有条件,可以为学生播放与《红楼梦》相关的影视作品,增强学生对故事背景和人物形象的认识。
2024最新-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优秀6篇)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优秀6篇)《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3回,本文描写林黛玉第一次进入贾府的情景,这里是可爱的小编午夜给大家找到的《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优秀6篇】,欢迎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林黛玉进贾府》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利用教材中有限的名著片断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
教学设想:以《红楼梦》歌曲(王立平作曲)的欣赏作为贯穿文学欣赏的红线,以曲调的风格来体会其悲剧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公开课)教学流程:一、由《红楼梦序曲》交代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
二、读课文宝黛相会,参译木石前盟(关于贾宝玉的性格暂且按下不提)。
三、如此一对有情人该成眷属吧,而结果却是枉凝眉(欣赏词曲《枉凝眉》)。
四、为什么会如此呢?要从贾宝玉的叛逆性格谈起。
(分析归纳课文中侧面、正面及《西江月》二词展示的宝玉性格。
)林黛玉支持贾宝玉,薛宝钗规劝贾宝玉,于是悲剧就产生了。
五、且悲剧是那样的深沉与惊心动魄,欣赏词曲《葬花吟》。
六、悲剧还不仅仅是木石前盟成镜花水月,金玉良缘也是美中不足(欣赏词《终身误》)。
于是共同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板书:附歌词:1、红楼梦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2、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3、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扌不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优秀7篇)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优秀7篇)《林黛玉进贾府》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中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外貌、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3.通过对中国古典文学巅峰之作《红楼梦》的一些常识性了解,增加个人文化积累。
4.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作者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
【教学重点】1.了解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主要描写方法。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1.理解本文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2.理解《西江月》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教学方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可以从人物出场描写入手,研究描写人物的方法。
同时结合运用鉴赏分析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枉凝眉》。
导语:《枉凝眉》。
是大家熟悉的曲子。
歌中唱道:“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结果呢?一个是整天为他哭泣(林),一个是整天为她牵挂(贾)。
“水中月”、“镜中花”这两个形象的比喻对造成爱情悲剧的现实提出了质问。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的《林黛玉进贾府》,走进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走近黛玉,走近宝玉,走近贾府中的其他人物。
二、简介作者及《红楼梦》创作《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
它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
他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绔”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
当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
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的背景和意义;(2)能够分析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和她在贾府中的地位;(3)能够概括林黛玉与贾宝玉、王熙凤等主要人物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原著,了解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2)通过讨论分析,探究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和她在贾府中的角色;(3)通过比较分析,探讨林黛玉与贾宝玉、王熙凤等人物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阅读能力;(2)培养学生对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的理解和欣赏能力;(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家庭伦理的价值观念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林黛玉进贾府的背景和意义;2.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和她在贾府中的地位;3. 林黛玉与贾宝玉、王熙凤等主要人物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林黛玉复杂的性格特点的把握;2. 林黛玉与贾宝玉、王熙凤等人物关系的理解和分析;3. 古典文学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的解读。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红楼梦》原著;2. 参考资料:相关的研究资料和评论文章;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红楼梦》的电视剧片段,引起学生对林黛玉进贾府情节的兴趣;2. 阅读原著:学生阅读《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的相关章节,理解情节和人物关系;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和她在贾府中的地位,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4. 分析人物关系:学生分析林黛玉与贾宝玉、王熙凤等人物的关系,探讨他们的互动和影响;5.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自己在阅读和讨论中的收获,反思自己对古典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阅读笔记、讨论参与和课堂表现来评价学生对林黛玉进贾府情节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通过学生的总结和反思,评价他们对古典文学的价值观念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六、教学延伸活动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等角色,进行场景再现,增强对人物性格和关系的理解;2.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编写自己的故事续写,培养写作能力和创造力;3. 学术研究:学生选择一个与林黛玉进贾府相关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如林黛玉与贾府家族的命运关系等,培养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定稿)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定稿)章节一:课程导入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以及作品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红楼梦》的阅读兴趣。
教学内容: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作品的历史背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
章节二:情节梳理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林黛玉进贾府》的故事情节,掌握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梳理《林黛玉进贾府》的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
章节三:人物分析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其性格特点和命运。
教学内容:分析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和命运,探讨其与其他人物的关系。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
章节四:主题探讨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红楼梦》中的主要主题,如爱情、家族、权力等。
教学内容:探讨《红楼梦》中的主要主题,如爱情、家族、权力等,以及其在《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体现。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章节五:拓展阅读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进一步理解《红楼梦》的思想内涵。
教学内容:推荐与《红楼梦》相关的阅读材料,如学者评论、相关小说等。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推荐的方式进行教学。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定稿)章节六:文学手法分析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红楼梦》的文学手法,如象征、暗示等。
教学内容:分析《红楼梦》中的文学手法,如象征、暗示等,以及其在《林黛玉进贾府》中的运用。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分析的方式进行教学。
章节七:人物关系解析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了解其对情节发展的影响。
教学内容:解析《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关系,分析其对情节发展的作用。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分析的方式进行教学。
章节八:文化背景探讨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红楼梦》所处的文化背景,理解其对社会风俗的反映。
教学内容:探讨《红楼梦》所处的文化背景,分析其对社会风俗的反映,以及其在《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体现。
高二语文林黛玉进贾府教案3

高二语文林黛玉进贾府教案3导读:目的: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及其反封建意义了解旧社会豪门贵族生活的骄奢淫逸。
了解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的不同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要点:《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作者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
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主要方法。
难点: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古典小说中常用的古今义不同的一些词语的含义。
方法:解析、点拨、探讨过程:一、总结主题思想本文通过记叙林黛玉初进贾府的见闻感受,展现了封建大家族贾府的富贵豪华,生动地描写了贾府这一“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的奢侈生活,初步揭示了《红楼梦》中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贾母等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二、探究写作特点(一)、围绕中心事件描写人物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
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
同辈姊妹也都要见见面。
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
黛玉进入贾府,通过她一路目中所见,耳中所闻,不仅详尽描写了荣宁二府的格局布置,亦即人物的活动环境,而且第一次生动刻画了贾母、贾氏三姐妹、凤姐、邢王二夫人、宝玉和黛玉等好几个主要人物,因此可以说“这方是正文起头处,此后笔墨与前两回不同”(甲戌本脂批)。
从艺术结构来看,此回情节的设计同样体现了作者的匠心。
如果说第二回“演说荣府”仅仅只是通过冷子兴的口头叙述,使读者对荣宁二府的主要成员及其相互关系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那么此回则是通过具体生动的艺术描写,使几个主要人物以各自不同的声音笑貌,栩栩如生地走到了读者的面前。
这也就是上引脂批所云“画家三染法”中的第二次皱染,经过这次皱染,几个主要人物便耀然于读者心中眼中了。
在艺术描写上,此回情节也有着许多成功之笔。
如写黛玉初见贾母一段: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黛玉方进入房时,来,黛玉便知是她外祖母。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3篇)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3篇)《林黛玉进贾府》教案篇一《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
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这节课我设置的学习重点是林黛玉人物形象的分析,欣赏精彩的人物语言。
学习的难点是如何体会作品如何根据人物外貌描写来概括性格特点,同时要注意一些古今词义的变化。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引导学生:《红楼梦》写人物已经改变了以往古代小说人物类型化单一化的写法,塑造出成群性格鲜明的人物,其中林黛玉就是一个典型。
这样的引导不仅能使学生明白《红楼梦》在人物描写上的成就,还能让学生更易理解林黛玉的性格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和深刻的。
很多教师喜欢用电视剧《红楼梦》中的人物剧照或电视剧片段来活跃调节课堂气氛。
但这样做容易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片中人物的外在形象上,而忽略了对名著语言的品味鉴赏,这与语文教学的宗旨是相悖的。
语文课就是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充分利用语言文字的间接性,通过“点评式读书法”的介绍和运用,再加上对欣赏方法的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尽可能地贴近文字,走进文字,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从而领略文字所蕴涵的丰富内容,从文字中感受形象,感受文学大师运用文字的高超技艺,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我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说出自己对文中林黛玉的理解。
在指导理解的过程中,我让学生把众人眼里的黛玉、王熙凤眼里的黛玉、宝玉眼里的黛玉,三处描写放在一起,加以比较。
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不同人物眼中不同的林黛玉,不同的描写多角度、有层次地层现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写意和工笔两种手法交替使用,既有朦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
对《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我具体的抓住了以下几个重点:1、关于王熙凤这个人物的分析,可从语言、容貌入手,学生一般也能理解这个人的性格特征,“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
2、优美的语言可以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3篇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3篇《林黛玉进贾府》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贾府这一典型环境及折射出的社会背景。
2.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典型环境和主要人物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的性格特征。
教学方法:以点拨为主,引导学生逐步领会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如果从中国古典小说中找出一部能像“百科全书”一样充分表现封建社会历史、能被誉为“金字塔”式的作品,你会首选什么?(生各抒己见,师引领学生说出《红楼梦》)二.了解作者及背景1.《红楼梦》的作者是谁?——曹雪芹。
你看过《红楼梦》吗?你了解曹雪芹吗?(生各抒己见,师补充。
)2.《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的节选部分,林黛玉是谁?她与贾府里的主要人物有怎样的关系?(生可能知道一些,师补充带领学生了解贾府人物关系)3.林黛玉为何进贾府?:林黛玉母亲去世后“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在外祖母一再致意下,才去投奔外祖母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母姐妹”。
三.整体感知1.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线索――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2.林黛玉进贾府主要看到了贾府的哪两个方面?环境、人物四.文本研习贾府环境描写:课文交代,未进府之前,“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这“不同”就是通过林黛玉的一双慧眼一层层铺陈开来。
文章主要表现在哪里?体现贾府环境怎样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外观宏伟。
处于繁华街市、阜盛人烟中的贾府建筑,在黛玉的眼中,仅就外观,就突出地感觉到它“大”:门前蹲着两个大狮子;门是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书写着五个大字。
三个“大”字不但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外观,而且也暗示了贾府显豁高贵的社会地位。
2.布局讲究。
例如贾母的正房大院,就设置了一个垂花门、两边抄手游廊和一个安放着大理石插屏的穿堂做掩映,既庄严肃穆,又表现出豪门贵族气派。
就贾赦住处,虽不似贾母的正房那样,却也有仪门和厢庑游廊。
至于“荣禧堂”的五间大正房,仪门、耳房、穿堂、甬道簇拥着,更是轩昂壮丽。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6篇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林黛玉进贾府》教案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林黛玉进贾府》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学生分析通过人物的外表、语言、行动和心态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学习课文用肖像描写反映人物特征的写作技巧。
(3)区分、了解、并应用小说的相关写作手法。
2、能力目标(1)分析形象,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习惯和知识迁移地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提高分析、归纳、评价、写作等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研读小说过程中,培养审美眼光,领会人物的美感。
(2)正确理解《红楼梦》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认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没落,理解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典型的环境描写,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刻画人物的写作手法,体会作品如何根据人物外貌描写来体现性格特点。
2.难点:提高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教学策略】1、教法:讨论法、提问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还原法等综合运用2、教学对象分析及策略:现在高一文科班学生课外阅读量小面窄,本着巩固基础、迁移知识、加强能力的原则,强调突出重点、分散突破难点,补充延伸教材内容,采用设疑激趣、启发调动的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3、用具媒体组合运用:多媒体平台、学生搜集的资料等。
4、资源开发利用:语文教材、《红楼梦》以及学生搜集、整理的各种资料等。
【课时安排】:三课时课前预习【预习提示】现存的《红楼梦》有甲戌本、乙卯本、庚辰本、舒序本,这四个版本。
而评定《红楼梦》的除了大家所熟知的脂砚斋之外,还有一个名叫畸芴叟。
中职语文教案:林黛玉进贾府(全3课时)

第二回 ——贾府人物 上下关系
第三回 ——黛玉进府 典型环境
第四回 ——贾史王薛 社会背景
第五回 ——太虚梦游 隐喻结局
教后札记
教研组长签字
检查日期
江苏省XY中等专业学校2021-2022-2教案编号:
备课组别
语文
上课
日期
主备教师
授课教师
课题:
林黛玉进贾府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分析文章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描写人物的写法。
二、知人论世(8分钟)
1.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康熙皇帝时,曹雪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皇帝即位之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被罢官抄家,曹家从此败落了。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画度日,生活于贫困
第二部分( 2— 14段):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其中:2—4段是第1层,写林黛玉拜见贾母与王夫人、邢夫人等。5—6段写林黛玉见王熙凤,是第2层。7—11段写林黛玉见贾赦、贾政,王夫人介绍贾宝玉。这是第3层。12—14段写林黛玉初次见到贾宝玉,是第4层。)
林黛玉进贾府(公开课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红楼梦》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激发学生对《红楼梦》的阅读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分析《红楼梦》的艺术特点,如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安排等。
1.3 教学活动:教师简要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学生分享对《红楼梦》的阅读体验或了解。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红楼梦》的艺术特点,如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安排等。
第二章:人物介绍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
2.2 教学内容:分析林黛玉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及其在作品中的地位。
2.3 教学活动:教师简要介绍林黛玉的家庭背景及其在作品中的地位。
学生分享对林黛玉性格特点的认识。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及其在作品中的表现。
第三章:情节梳理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发展及其意义。
3.2 教学内容:梳理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发展,分析其中的重要事件和冲突。
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发展。
学生分享对情节中重要事件和冲突的理解。
教师分析情节发展对林黛玉人物形象的影响。
第四章:主题探讨4.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思考林黛玉进贾府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4.2 教学内容:分析林黛玉进贾府所反映的封建社会中的女性地位问题。
4.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林黛玉进贾府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学生分享对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问题的看法。
第五章:创意表达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表达能力。
5.2 教学内容:学生以小组形式,创作一段关于林黛玉进贾府的短剧。
5.3 教学活动:教师布置创作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创作一段关于林黛玉进贾府的短剧。
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创作短剧。
各小组展示创作成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林黛玉进贾府(公开课教案)第六章:角色分析6.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贾府中的主要人物。
【精品】《林黛玉进贾府》教案4篇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精品】《林黛玉进贾府》教案4篇《林黛玉进贾府》教案篇1林黛玉进贾府教案(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鉴赏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红楼梦》教案。
2、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1、如何鉴赏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2、如何刻画人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看当代小说,总会有一种共同的感觉,那就是作者笔下的美女个个都是如花似玉,真是千人一面。
《红楼梦》涉及人物四百有余,但曹雪芹却能做到各具情态。
今天我们就以王熙凤和林黛玉为例,来感受曹雪芹浓妆淡抹各相宜的人物描写。
二、出示学习目标1、鉴赏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2、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三、鉴赏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一)王熙凤:后人在提到王熙凤时说: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
你认为这句话是否有道理?结合文中对王熙凤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谈谈你的看法。
首先我们找到描写王熙凤的段落(5、6段)。
描写王熙凤的段落比较集中,都在这两段。
我先找位同学读王熙凤的出场。
在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出场是刻画人物的起点,是在读者空白的脑海中打下的第一个烙印,所以文学大师历来都十分讲究人物的'出场描写。
我们上节课所讲的贾宝玉的出场就采用了预先铺垫、设置悬念的方法。
我们刚刚所读到的王熙凤又是怎样出场的呢?设想:此时尊亲长辈在堂,远客初到,贾府上下个个循规蹈矩。
突然,屋外传来旁若无人的笑声,王熙凤如众星捧月般出场了。
这样的出场方式体现出怎样的人物性格?——张扬。
这属于人物描写中的那种描写?——细节描写。
接下来是什么描写?——外貌。
记得读王熙凤的穿戴时,有同学在下面小声嘀咕:这么多,她怎么穿戴呀?作者为什么要对王熙凤施以浓妆?——突出她的贪婪与俗气。
再往后是对王熙凤肖像的刻画。
应该说,王熙凤是美丽的,因为她的眼是丹凤眼,眉是柳叶眉,可为什么曹雪芹在给她美丽的同时,又说她的眼是三角眼,眉是吊梢眉呢?结合后面那几句话分析一下。
俗话说:三角眼,吊梢眉,不是小偷就是贼。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精选8篇)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精选8篇)林黛玉进贾府教案(精选8篇)林黛玉进贾府教案篇1[教学要点]1.鉴赏《红楼梦》各不相同的人物出场。
2.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一、鉴赏人物的出场1.研究贾母的出场①学生朗读贾母出场的描写(“黛玉方进入房时……方略略止住”)。
②多媒体显示贾母出场的片断。
③提问:为什么贾母要第一个出场,又为什么要显示她的气派和礼仪?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指定若干名学生分析,教师点拨。
明确:《红楼梦》无论是作为反映四大家族的衰亡史或宝黛爱情的悲剧,都离不开荣、宁二府这个生活舞台。
而作为一个庞大复杂的贵族宗法之家,荣国府这位“老祖宗”(贾母)是祖辈硕果仅存的宝塔尖儿。
荣、宁二府上下几百人都会环绕在她的周围。
她虽不是贾府家政、财政大权的掌握者,但却是这一家族的无上威权的偶像。
因此贾母第一个出场可以引出贾府一大批人物出场,如邢、王两夫人、李纨、迎春三姊妹等,也为后面的王熙凤、贾宝玉出场作好了铺垫。
第一个介绍贾母,一方面因为她是贾府的“老祖宗”,地位最高,同时她又是黛玉最亲的人。
黛玉进贾府,第一个应该拜见的当然是外祖母。
贾母和黛玉相见时搂抱痛哭的描写,写出黛玉初入荣府时受到贾母的疼爱。
2.研究王熙凤的出场(1)指定一名学生有表情地朗读王熙凤出场的描写(“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让他们去歇歇”)。
(2)多媒体显示王熙凤出场的片断。
(3)提问:试分析凤姐出场的时机、方式和出场后的活动。
师生共同讨论后明确:她的出场为最佳时机。
因为王熙凤是王夫人的侄女,邢夫人的儿媳妇,贾母的孙媳妇,却独揽着贾府的家政大权。
按她的身份,她应常在贾母身边随侍,应该和李纨等人一样随贾母一起出场。
但那样安排难以显出王熙凤的特殊地位和她的性格。
因此,经过精心构思,作者把她的出场安排在黛玉与外祖母等人见面叙谈之后,使她能单独出场、单独活动来自我表现,显示其地位的重要以及她的与众不同的性格和才干。
先闻其声,后见其人的出场方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1林黛玉进贾府 第三课时 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目的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3.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设想构成本单元的讲读课文和课内自读课文均属我国古代长篇小说节选,拟增加单元阅读导言,阐明两点:①阅读我国古代小说的意义和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以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
②就小说而言,根据课文特点,《林黛玉进贾府》重在研讨环境、人物;《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重在研讨故事情节;《明湖居听书》重在鉴赏;以做到学前心中有数。
本课,首先介绍《红楼梦》及其作者,使学生对这部古曲名著及曹雪芹这位文学巨匠有初步了解,引发他们读全书愿望。
其次根据课文特点,重点学习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难点则在于准确地把握黛玉和宝玉的性格特点。
至于教学方法有两种选择:如果课前能组织学生看《红楼梦》电影、《红楼梦》电视连续剧或有关章节的录像,则采取专题讨论的方法,集中解决两个重点;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则以教师引导、讲授为主,适当组织课堂讨论,通过教学全过程达到教学目的。
教案按后一种情况设计编写。
第三课时教学要点1.分析贾母、王夫人、王熙凤、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
2.学习古代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引言: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
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见面。
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
作者安排人物出场与环境描写交错进行,详略得体,虚实兼用。
详写的人物有王熙凤、贾宝玉(当然也包括林黛玉),略写的人物有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姊妹;对贾母、王熙凤等出场人物是实写,而对贾赦、贾政等未出场的人物则属虚写;对王熙凤、贾宝玉的出场是单独写,而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探春、惜春的出场只作集体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第三课时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鉴赏了解林黛玉、贾宝玉的性格特征;2.技能目标:通过鉴赏掌握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使用说明】1.10分钟课前独立完成导学案.2.20分钟讨论、交流、质疑,老师点拔.3.10分钟当堂训练.4.5分钟巩固、记诵、小结.【预习热身】阅读《西江月》二词,完成下列问题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孝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1.对两首词中某些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纵然生得……草莽”一句中,“草莽”指丛生的杂草,比喻没有学问,这里的学问当然是借统治阶级的眼光来看的。
B.“行为偏僻性乖张”是指宝玉要求独立不羁、个性解放,正表现了他对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孔孟之道的大胆挑战与批判。
C.“愚顽怕读文章”指宝玉只知在内帏中厮混,所有文章他都厌恶,包括《四书》、《西厢记》、《牡丹亭》等都怕读,也是他厌恶功名利禄的表现。
D.“那管世人诽谤”则更是对他叛逆性格的赞扬。
2.文中写道“《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恰”字则体现在该词所采用的手法上,其手法是()A.似贬实褒B.似褒实贬C.似褒似贬D.反面衬托3.下面关于《西江月》二词内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二词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宝玉,实际上却是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
B.二词对宝玉的不谙世务、不喜读书、不思进取的不肖行为作了批判。
C.二词预示了作为封建贵族家庭里的富贵闲人的不幸结局——富贵分散,家道败落。
D.《红楼梦》续书的结尾,宝玉高中乡魁,荣受朝封,光耀祖上,又生贵子,继承祖业,与“天下无能第一”相矛盾,继续写违背了曹雪芹写贾宝玉的原意。
参考答案:1.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察词中语句的理解。
答案:C C项中“所有文章他都厌恶,包括《四书》、《西厢记》、《牡丹亭》等都怕读”一句有错误,首先贾宝玉并非讨厌所有文章,他只是厌恶用作敲门砖求取功名利禄的四书五经,而对于《西厢记》、《牡丹亭》等追求个性解放,追求美好爱情的书,他是爱不释手的。
2.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察词作所用手法。
答案:A3.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察词的内容的概括评价。
答案:B B项概括有错误。
二词并非“对宝玉的不谙世务、不喜读书、不思进取的不肖行为作了批判”,从第二题我们可以知道该词运用了似贬实褒的手法,因此我们可以作出判断,二词不仅没有对进行批判,反倒对他进行了不遗余力的赞扬。
(1)选出对“膏粱”理解正确的一项()A.膏药和高粱B.肥肉和精米C.膏药和高粱,指身体不好的人。
D.肥肉和精米,借指富贵子弟。
(2)选出对“可怜辜负好韵光,于国于家无望”解释正确的一项()A.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真是可怜,对国家对家庭都没有希望。
B.对不起大好时光真是可怜,对国家对家庭都不存在什么希望。
C.可惜对不起大好时光,对国家对家庭无指望。
D.可惜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对国家对家庭都无希望。
(没有大用处)(3)对《西江月》二词理解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西江月》二词和对贾宝玉出场前的侧面勾勒、出场后的肖像描写,是课文中对贾宝玉性格描写的三个重点。
B.《西江月》似贬实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
C.贾宝玉是封建贵族子弟的一个代表,这两首词采用幽默含蓄的手法,揭露封建大家庭后继无人的事实,暗示封建社会必然灭亡。
D.所谓“似傻如狂”,“草莽”,“不通世务”,“偏僻乖张”,实际上是贾宝玉卓然独立,与世俗传统相背离的表现。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A.对比B.对偶C.反语D.借代参考答案:(1)D(2)D(3)C(4)B【焦点讲练】一.试分析作者描写贾宝玉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特点?(一)描写方法1.出场前的侧面描写:介绍了一般人对宝玉看法和他在贾府中的地位。
许多人对宝玉持贬斥态度:(1)王夫人:是个“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2)黛玉:曾听母亲说“衔玉而诞”的表哥“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
这些贬斥说明贾宝玉所作所为与封建正统观念相抵触,与世俗常情格格不入,他是封建阶级的叛逆。
(3)两首《西江月》:表明贾宝玉作为封建统治阶级逆子贰臣。
2.外貌描写(出场后的侧面描写):课文中对宝玉的外貌描写是通过黛玉的眼睛写出的,在黛玉看来宝玉却是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不但看不出有什么惫懒与懵懂,而且感到非常眼熟,产生亲热感。
使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3.行为描写:“通灵宝玉”在别人看来是他的命根子,但他并不看重。
现在黛玉也没有,更增加了他的反感。
“摔玉”表现了宝玉对所谓天命的反抗,对世俗的否定,对封建礼教的蔑视,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他追求人人平等的思想。
4.语言描写:初见黛玉,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送完字,又问“可也有玉没有?”,……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二)人物形象小结:1.强烈的叛逆性格;2.追求平等自由;3.尊重欣赏女子(女尊); 4.追求爱情自由。
二.试分析作者描写林黛玉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特点?(一)描写方法1.侧面描写(1)宝玉眼中的黛玉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似蹙非蹙:多愁善感;罥烟眉:眉黛如一抹轻烟,清、淡、秀;含情目:多情;愁情生妩媚(风韵),病体生娇怯(情态)。
两靥愁、一身病:体弱多病;闲静……行动……:姣花照水——柔情媚态,弱柳扶风——婀娜之美。
超尘脱俗的空灵。
心较比干多一窍:脂砚斋评:多一窍固是好,然则未免偏僻了,所谓过犹不及是也。
心思细密,想的太多。
性格决定命运(悲剧之源)。
病如西子胜三分:美比西施;病态美(清新脱俗、铅华洗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表现其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
)(2)众人眼中的黛玉……言谈举止不俗,身体面庞怯懦不胜……(3)熙凤眼中的黛玉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这通身的气派……2.黛玉的心理描写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3.语言描写邢夫人“苦留吃过饭去”黛玉回答“舅母爱惜辞饭,原不应辞……”贾母和宝玉问其读何书的不同回答(“刚念了四书”“不曾读……些须认得几个字”),充分表现了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的敏感、谨慎、细心、多疑的性格特点。
4.行动描写吃饭时“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拜访时“曲曲折折走了很多路”(二)人物形象小结1.气质脱俗,美貌多情;2.弱不禁风,多愁善感;3.孤高自尊,行为谨慎;4.敏感细心,生性多疑。
【当堂练习】下面是《红楼梦》里的最精彩情节之一“宝黛初会”,读后回答问题。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
”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1.宝黛初会时,黛玉“便大吃一惊”,宝玉是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这与原著中的那一情节相照应?【解析】这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的运用。
第一回中写到过“木石前盟”,也就是跛足道人和癞头和尚所说的前世“未了的孽缘”。
【答案】木石前盟。
2.“宝黛初会”这一细节,栩栩如生地展示了人物性格。
对与宝黛的描写,所用手法有何不同?体现了人物的什么不同特点?【解析】高明的作家,采用什么样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是与要表现的人物身份性格特点相契合的。
抓住宝黛的不同身份和性格特点,这道题就不难破解。
【答案】(1)写黛玉侧重写心理活动,写动作是“见”,这对于羞涩的少女,这是得体的,与黛玉的性格身份特点相同特点。
而写宝玉是侧重语言和动作,“笑”,“看罢”“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
这符合宝玉无拘无束,率真人性的性格。
3.宝玉、黛玉相见时,作者对黛玉的服饰只字未提,原因是( C )A.为了行文简洁,突出人物形象特点。
B.黛玉服饰平常,没有什么特别。
C.在宝玉眼中,服饰是不屑之物,所以视而不见。
D.宝玉是个懵懂顽童,不注意服饰细节。
【解析】在这一节中,黛玉的形象是从宝玉的观察角度去写的。
宝玉的性格特征之一就是纯真任性,C项与宝玉性格特点最吻合。
【答案】(1)写黛玉侧重写心理活动,写动作是“见”,这对于羞涩的少女,这是得体的,与黛玉的性格身份特点相同特点。
而写宝玉是侧重语言和动作,“笑”,“看罢”“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
这符合宝玉无拘无束,率真人性的性格。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
宝玉又问表字。
黛玉道:“无字。
”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
”探春便问何出。
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
’况这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
”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
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
”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
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1.在宝黛初会这段文字中,主要从四点写了宝玉的言行,请各用两个字分别概括(1)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4)___________2.宝玉为何给黛玉取字“颦颦”(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前文贾母问及黛玉念何书时,黛玉回答:“只刚念了《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