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测定反应时间的反应尺

合集下载

第二节测量反应时间的仪器和方法

第二节测量反应时间的仪器和方法

第二节测量反应时的仪器和方法从反应时间研究的简史来看,随着近代科学和实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实验仪器不断得到更新,使这类研究不断得到提高。

因此,19世纪冯特时代的心理学仪器不可避免地带有深刻的机械时代的烙印(见图3-4),而现代心理学仪器则反映了电子时代和计算机时代的特征。

任何一种有效的测量反应时间的仪器都包括三个部分:刺激呈现装置,反应装置和记时装置。

这三部分装置都会影响到实验结果的精度。

因此,反应时间研究的仪器和手段要根据研究课题的要求选定。

为了粗略测量一个继续几秒钟之久的反应,一个有0.2秒刻度的停表就够精确了。

当然,为了测量小于1秒钟的反应时间,就需要精密的测量和某种自动记录的方法,此时就不能用人工停表,因为这种人工的机械停表本身就有一个0.2秒左右的反应时,从而会影响实验结果。

要使测量值达到一定的精细程度,仪器的读数就要更精细些,一般说来,比较理想的记时器要能够达到精确和自动记录两项要求。

下面我们简单介绍几种有关测定反应时间的器材和仪器。

一、刺激与反应键反应时间实验,首先是如何设计刺激和反应同时开闭的电路装置。

因而选择合适的刺激和反应键就十分重要。

一般地说,简单线路和电键大半有一定的缺点和操作不方便的毛病。

例如,用普通电键作为刺激键作视觉反应实验时,如主试、被试在同一间实验室里,刺激键在操作时发出的音响会成为一种不应有的额外刺激,影响实验结果。

如用电子仪器,除对记时要求准确外,对刺激与反应装置的构造与注能的要求也不容忽视。

因此,一个良好的电路设计,对接通和断开记时装置的刺激键与反应键的型式应加以选择。

对刺激键的基本要求是使其适合所刺激的感官。

一般机械的琴键式、电报键式或拨动式的刺激键,难免会发出一定的噪音,这种额外刺激将对视觉反应时间有影响。

假如是一个简单反应,视觉刺激器又发出声音,那么反应可能是对声音而不是对光发动的,因为对声音的反应要比光快些。

氖灯开亮或关熄不需要多大的潜伏期,同时它也没有太明显的声音。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学方案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学方案

What we are most proud of is not that we never fall, but that we can get up every time we fall.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学方案【课标要求】(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2)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四节《自由落体运动》。

落体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意义重大。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学习分成两节来讲授。

本节按照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和科学思维过程,使学生认识自由落体运动。

下一节通过演示、实验、分析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明确重力加速度的意义,使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有具体、深入的认识。

【学情分析】在前面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并用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过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同时对物理学中的理想模型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用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

【任务分析】教学问题从生活中来(通过“测反应时间”的游戏,引起学生的兴趣、质疑,引出课题)→运用合作学习方式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注意直觉经验和逻辑推理的矛盾,使学生明确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利用分组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与情景对话,学生之间协商,积极主动的建构自己的知识和逻辑思维)→讨论问题,回到生活中(利用钱毛管的演示,使学生认识到探究现象背后的实质原因是必须考虑外界因素的影响)→学生自主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对物体情景的分析,实验数据的处理,逐步引导学生探究物理情景之间的物理量的关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

反应时测量技术

反应时测量技术
第一节 反应时的性质
一、反应时
1、什么是反应时 反应时(reaction time,RT),是指刺激呈现到有机体作
出外显应答之间的时间间隔,即从接受刺激到作出反应之间的潜 伏期,所以也称为反应潜伏期。
2、反应时的组成
A、刺激-反应的过程
B、选择反应的过程
反应准备
刺激识别
反应选择
反应组织
心理 潜 伏期
反应执行
二、反应时研究简史
1、开端 1796年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公案(1816年,师心自用,不依法行事); 1820年德国天文学家Bessel,使用Brandly的眼耳法建立人差方程; 2、 ABC时期(唐德斯反应时,1850—1969 )
方法学核心为减数法 1850年Helmholtz运用反应时间来测定神经传导速度; 1868年,Donders发明分离反应时间的实验(反应时间的相减法),分离出 简单反应时、辨别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 1879年及以后,冯特及其学生对反应时间进行了系列研究。其中,Cattell揭 示了选择反应时长于简单反应时的原因——在反应的准备上不同;
反应时的测量是心理学研究技术要求最为精确的 工作之一,细微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无效的实验结果。 研究者在设计以反应时为指标的实验时,必须谨慎 地确定反应时测量的每一步骤,挑选保证最大精度 的计时系统,以策万全。
四、反应时研究的基本问题
反应时和所作反应种类数量的关系(反应时分类) 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依刺激和反应数目分类)
中村在研究蹲踞式起跑时,把从预备口令到鸣枪的时间间隔分别定为1、 1.5和 2 秒三种,结果发现间隔时间为1.5秒时,运动员从听鸣枪到手离地 的反应时间最短。
C、练习次数
练习(exercise)是一个控制变量,即一个潜在的自变量。 在一定范围内练习次数越多(上百次),反应会越快,反应时间减少的趋 势是逼近一个极限而稳定下来。 兹以洛莫夫(Lomov,1965)的实验 六名被试者对光刺激作顺序运动反应(对光作一系列简单画图动作),共 练习26天,每天练习10次共20分钟。由于被试者起先不习惯于反应的方式, 当他选定适合自己的操作方法后,练习因素开始起作用了。变异系数的值由 大到小,表明反应时间逐渐减少到一定的水平并且稳定下来,接近极限水平。

第5章_反应时法

第5章_反应时法

测试项目 的质量
识记项目 的数量
反应 类型
反应类型的 相对频率
识记 项目 编码
测试 项目 编码
顺序比 较
决策
反应组 织
反应时
加因素法反应时间实验:短时记忆信息提取
相加因素法评价
1、它的基本前提是人的信息加工是系列加工, 这一点受到很多心理学家的质疑。
2、能否应用可相加和相互制约的效应来确认信 息加工的阶段。
自变量:不同间隔时间(0s 0.5s 1s 2s) 呈现AA 和Aa
因变量:要被试者指出这一对字母是否相同并按键作 出反应,记下反应时。
读音和书写方法一样 读音相同而写法不同
同时呈现
继时呈现
AA Aa AA
Aa
实验结果
在两个字母同时呈现时,AA对的反应时小于 Aa对;
随着两个字母的时间间隔增加,AA对的反应 时急剧增加,但Aa对的反应时则没有发生大 的变化。并且AA对和Aa对的反应时的差也 逐渐缩小,当时间间隔达到2秒,这个差别 就很小。
Pachella(1974)指出,两个因素也许能以相 加的方式对同一个加工阶段起作用,也许能对不同 的加工阶段起作用并且相互发生影响。
还有人指出,加因素法反应时实验本身并不能指明 一些加工阶段的顺序,在这个方面,它极大地依赖 于一定的理论模型。
(三)、反应时间的“开窗”实验
1、什么是“开窗”实验?
3、开窗法评价
优点:清楚、直接 问题:可能在后一个加工阶段出现对前
一Hale Waihona Puke 阶段的复查,贮存阶段有时还包含对 前面字母的转换结果的提取和整合,并且 它难以与反应组织分开来。
(四)速度和准确性的平衡
人们都有这样的常识,当一个人很快去完 成某件事时,他会比慢慢地做某件事犯更 多的错误。

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1)通常取g=9.8m/s2,粗略计算时可 取g=10m/s2。 (2)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
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
(3)不同地点,g值一般不同。纬度越 高g值越大;距地面越高,g值越小
重力加速度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4. 运动规律—公式
匀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公式 位移公式
v v0 at
1 2 x v0 t at 2
探究2:把一张纸片捏成纸团,将纸团和 一张展开的纸片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
观察现象: 纸团先落地
结论: 轻重相同的物体下落得不一样快
物体从空中下落的快慢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探究3.将粉笔和纸团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
观察现象:
它们几乎同时落地
结论: 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得几乎一样快
结论:
物体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况与物体所受的重力 没有必然的联系. 为什么生活中石头比树叶下落得要快呢? 物体下落快慢到底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C.物体下落过程中,速度和加速度同时增大;
D.物体下落过程中,速度的变化率是个恒量.
2、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B A、重的物体g值大 B、同一地点,轻、重物体的g值一样大 C、g值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一样大 D、g值在赤道处大于北极处
3、甲、乙两物体在同一地点分别从4h和h高处开 始做自由落体运动,若甲的质量是乙的4倍,则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D
用打点计时器研究 自由落体运动
0 x1
1 x2
2 x3
3
x4
X1+X2
4
x5
5
x6 v/ms-1
6
V1= V0-2 =
V2= V1-3 V3= V2-4 V4= V3-5 V5= V4-6

反应时间

反应时间
应用于实际领域
– 工业生产、交通驾驶、体育运动、设备设计和科 学管理等实际部门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13
测量反应时间的仪器
自由落体直尺计时器 单摆微差计时器 时间描记器 机械钟表计时器 电子计时器 特殊摄影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14
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
1879年,Wundt及其学生以反应时间为指标进行了 一系列得实验研究。
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认知心理学兴起。1969 年 斯顿伯格(Sternberg,1969)提出了加因素法 。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5
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
简单反应时间(simple reaction time)是给 予被试者以单一的刺激,要求他作同样的反应。 被试的任务很简单,他预先已知道将有什么样 的刺激出现并需要作出什么样的反应。
反应时间的概念
反应时间(reaction time, RT)是心理实验中使用 最早、应用最广的反应变量之一。
反应时间是指刺激施于有机体之后到明显反应开始 所需要的时间 。
反应时间包括以下几个时段:
– 第一时段:刺激使感受器产生了兴奋,其冲动传递到感觉 神经元的时间;
– 第二时段:神经冲动经感觉神经传至大脑皮质的感觉中枢 和运动中枢,从那里经运动神经到效应器官的时间;
反应时间(毫秒) 117~182 120~182 150~225 150~230 180~240 210~300 308~1082 400~1000
赫葆源、张厚粲、陈舒永等, 1983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17
lgI
RT
lgI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物理教学实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物理教学实践

广东教育6年第期物理学科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具有极强的育人价值,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载体.新教材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确定为三维目标之一,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视,是教育价值的最高标准的体现.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物理课程标准给出了六个具体目标,这些目标是以情感为中心、以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为目的的,且目标定得较为具体和可操作性.在对人教版“必修1”模块的教学中,我对这方面进行了摸索,在这里与同行们交流。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兴趣的一个关键就是上好高中物理的第一节课即绪论课。

新教材的绪论以“物理学与人类文明”为题,从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入手,图文并茂地说明物理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进步,并向学生展望了物理学的未来。

在教学中我选择了三个方面进行介绍:一是从物理研究物质的运动规律入手,以“人造地球卫星”为题进行介绍,从星体运动到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从卫星运动到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最后是我国人造地球卫星和神舟飞船的发展历史;二是扣住物理研究物体的内部结构,以“信息时代”为主题,介绍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微电子技术在计算机的应用触发了第三次产业革命、电子计算机的迅猛发展使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三是扣住物理研究物体的内部结构,以“纳米技术”为题,介绍了纳米技术的应用和制成的各种纳米材料特有的性质。

“必修1”中还有很多能培养学生兴趣的地方,如“科学漫步”这一部分,介绍了一些科学技术的应用,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气轨导轨和数字计时器、用动力学方法测质量等内容。

在教学中涉及这些内容时,不能轻描淡写的带过,而应该重点加以介绍,有条件的要利用实物和多媒体材料向学生展示,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二、让学生经历艰辛,体验获得的成就感新教材的教学强调“重过程”,这就给学生体验艰辛与喜悦创造了条件。

“必修1”中设置有两个探究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简单反应时间实验

简单反应时间实验

一、简单反应时间实验(一)目的:学习对视觉与听觉简单反应时间的测定方法;比较两种简单反应时间的差别。

(二)材料:简单反应时间测定装置。

(三)程序:1、预备实验(1)接通仪器电源,主试者拨动信号发生开关,在光或声呈现的同时,计时器应立即计时。

(2)练习操作,刺激呈现器放在被试1公尺处。

被试以右手食指轻触电建。

主试者在发出“预备”口令约2秒呈现刺激。

被试者当感觉到刺激出现时,立即按压电建。

计时器停止计时,主试者记下成绩。

练习实验可坐2——3次。

(3)为防止无关刺激的干扰,主试者与被试者可分隔在两个操作室中进行试验。

2、正式试验(1)刺激呈现按视——听——听——视方式安排,每单元各作20次,总次数位80次。

(2)同预备实验。

(3)为了检查被试者有无超前反应现象,在每20次中插入一次“检验实验”。

如被试对“空白刺激”作出反应,主试者根据反馈信号灯提供的信息须宣布此单元实验结果无效,重做20次。

(四)、结果(1)视觉反应时平均数:0.3815s;0.252s听觉反应时平均数:0.2335s;0.215s视觉反应时标准差:0.140s;0.075s听觉反应时标准差:0.096s;0.062s(2)两种简单反应时有明显差别:听觉反应时较视觉反应时短(五)、讨论(1)根据实验结果说明视与听感觉道简单反应时的差别及其原因。

根据实验结果,视觉反应时较听觉反应时长,其原因可能是实验是,被试者受周围影响的因素中,视觉受到的影响较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较大;听觉受到的影响较小,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小。

(2)根据实验结果说明简单反应时是否受练习影响。

根据实验结果,不论视觉反应时还是听觉反应时的平均数,第二次都较第一次实验明显缩短,即简单反应时受练习的影响。

二、辨别反应时间实验(一)、目的:学习对视觉与听觉辨别反应时间的测定方法;比较两种辨别反应时间的差别。

(三)、材料:辨别反应时间测定装置。

(四)、程序:1、预备实验(1)接通仪器电源,主试者拨动信号发生开关,在红光呈现的同时,计时器应立即计时。

反应时间

反应时间

反应时间(毫秒) 117~182 120~182 150~225 150~230 180~240 210~300 308~1082 400~1000
赫葆源、张厚粲、陈舒永等, 1983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16
lgI
RT
(毫秒)
lgI
RT
(毫秒)
0 0.2 0.4 0.6 0.8 1 2 3
1
2
3
4
5
187
6 532
316
7 570
364
8 603
343
9 619
487
10 622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18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19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20
机体变量
机体适应水平 准备状态:觉醒状态、疲劳程度 练习次数:在一定范围内练习次数越多,反应越快 动机:附加动机(Johnson,1922)——惩罚和奖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7
反应时间实验的因变量
基本因变量:速度(speed)和准确性(accuracy) 速度-准确性权衡(speed-accuracy trade off, SAT) 研究者们注意到,被试有时会以牺牲准确率为 代价去换取反应速度,有时则会以牺牲反应速 度为代价去换取反应准确率,亦即被试能根据 不同的实验要求或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建立 一个反应速度与反应准确率的标准来指导他的 反应。这就是反应速度与准确率的权衡。
和运动中枢,从那里经运动神经到效应器官的时间; 第三时段:效应器官接受冲动后开始效应活动的时间.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高一物理组互加合买提【教材分析】内容选自人教课标版高中课程《物理》(必修1)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五节《自由落体运动》。

落体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意义重大。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学习分成两节来讲授。

本节课通过演示、探究实验、分析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明确重力加速度的意义,使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有具体、深入的认识。

下一节按照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和科学思维过程,使学生认识自由落体运动。

【学情分析】1、学生特点:作为高中学生,他们的好奇心强,积极、主动,有强烈的参和意识。

2、已学知识:在前面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并已经学习过用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过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同时对物理学中的理想模型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3、知识水平: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对“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的感性认识。

知识和技能:[1]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性质。

[2]实验探究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大小。

[3]掌握并使用自由落体运动特点及规律。

过程和方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2]引导学生养成研究的习惯,掌握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

[3]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提高对知识的迁移、类比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渗透物理学习和研究方法的教育。

[2]培养学生积极参和,勇于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1]认识物体下落的快慢和轻重无关。

[2]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性质和加速度大小。

【教学难点】对自由落体运动性质和加速度大小的探究过程。

【设计思想】在传统教学中,一般都是让学生直接从课本频闪照片量取数据,通过计算找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这样做,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理论性,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淡化了学生的学习思维性、创造性。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物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物理学习的引导者。

反应时的测定实验报告

反应时的测定实验报告

.人因工程课程设计—反应时的测量实验报告专业工业工程学号 1240408110 姓名志伟指导老师吴俊成绩2015年06月30日实验报告——反应时的测量【摘要】本次试验的目的是学习视觉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的测定方法以及仪器的使用、材料的整理计算,并比较三种反应时的时间差异以及探讨影响反应时的因素。

经过分析实验结果数据得出的结论为:被试作出反应所需时间是由刺激的复杂程度决定的。

即简单反应时所需反应时间小于选择反应时所需时间。

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关键词】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辨别反应时多项职业能力测量仪1.引言反应时是人因工程学在研究和应用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重要的心理特征指标。

人的信息处理过程,大部分活动是在体潜伏进行的,难以对信息接受、加工和传递各个阶段精确地进行实验测定。

因此,在实践中往往利用反应时指标来近似说明人对信息处理过程的效率及影响因素。

利用反应时可以分析人的感知觉、注意、识别、学习、唤醒水平、动作反应、定向运动、信号刺激量等,在此基础上,实现提高作业效率、监视水平和集中注意力等目的,合理制定作业标准,改进人机界面,改善作业条件和环境等。

反应时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明显的反应开始时所需要的时间。

刺激作用于感官引起感官的兴奋,兴奋传到大脑,并对其加工,再通过传出通路传到运动器官,运动反应器接受神经冲动,产生一定反应,这个过程可用时间作为标志来测量,这就是反应时。

本实验采用的是荷兰心理学家 F.C.唐德斯的研究结果。

测量最基本的三种反应时,即简单、选择、辨别反应时。

唐德斯将它们分别命名为:a、b、c反应时。

(1)简单反应时(RTA)在测试中呈现的刺激和要求被试做出的反应都只有一个,且固定不变。

本实验程序可测量视觉、听觉两种简单反应时。

视觉的刺激为一绿圆,听觉的刺激为773Hz纯音。

测量方式一样,被试均按绿键反应。

测30次,每次预备后间隔2秒呈现刺激。

如果测试中被试在准备阶段有抢先现象,则该次结果无效,并由计算机剔除并警告抢码被试。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实验探究 测定重力加速度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实验探究 测定重力加速度

人教(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实验探究测定重力加速度一、实验探究题1.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小明同学在家自主开展实验探究。

用手机拍摄物体自由下落的视频,得到分帧图片,利用图片中小球的位置来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实验装置如题图1所示。

(1)家中有乒乓球、小塑料球和小钢球,其中最适合用作实验中下落物体的是________。

(2)下列主要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

(填写各步骤前的序号)①把刻度尺竖直固定在墙上②捏住小球,从刻度尺旁静止释放③手机固定在三角架上,调整好手机镜头的位置④打开手机摄像功能,开始摄像(3)停止摄像,从视频中截取三帧图片,图片中的小球和刻度如题图2所示。

已知所截取的图片相邻两帧之间的时间间隔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由此测得重力加速度为________ 。

(4)在某次实验中,小明释放小球时手稍有晃动,视频显示小球下落时偏离了竖直方向。

从该视频中截取图片,________(选填“仍能”或“不能”)用(3)问中的方法测出重力加速度。

2.某活动小组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定重力加速度.钢球自由下落过程中,先后通过光电门A、B,计时装置测出钢球通过A、B的时间分别为t A、t B。

用钢球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表示钢球球心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测出两光电门间的距离为h,小球的直径d。

(1)小球通过光电门A的速度是________,通过光电门B的速是________;(2)测得重力加速度为________。

(用题中字母表示)3.丁丁同学想通过频闪照相研究小球的自由落体运动,从而计算重力加速度。

如果得到的频闪照片如图,单位是厘米。

频闪的时间间隔T=0.04 s.,利用这些数据:①根据照片可以判断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理由是________(请用文字描述);②由第一问的方法求当地重力加速度g的表达式为________;③若所得到的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值小于当地的重物加速度值,而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均无错误,写出一个你认为可能引起此误差的原因:________。

我对一中物理实验创新展览后的总结

我对一中物理实验创新展览后的总结

我对一中物理实验创新展览后的总结—一中物理实验室(2002年12月)一、物理实验创新展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2年12月11日上午8:00,我校实验创新展览在资兴市一中科教馆四楼生物实验教室开始展出,一直持续到下午2:00结束,在“湖南省课程改革交流暨湖北省中学物理学会年会”上引起了轰动效应,也在夷陵中学引起了强烈反映。

展览受到全省教改研讨会的一致好评。

全省省市县领导、教授专家、各教研中心教研员、各重点中学高中老师150多人参观了展览,听了一中物理实验室老师的精彩讲解。

参观的人们聚精会神地听着讲解,不时发出赞叹之语:“这个实验有创意”、“这个实验用现代化手段开发得好!”“这个实验用这么好的演示手段解决了实验的难点,而效果特别好!”“这个实验用简单的制作,说明了物理知识,太好了!”这些领导、专家、同行们从头到尾看完听完24个创新实验。

在参观的过程中,有很多老师作了认真记录,边记边仔细询问仪器创新的关键细节,有不少老师情不自禁的自己动手演示。

当时是参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学习研讨的气氛异常的热烈。

具体负责安排这次大会的资兴市教研中心教研员郑老师也激动了,又去把在检查教改课的专家教授、省市县领导组织前来看一中实验展览,他们兴致极高的看完实验,武汉市教研中心严主任握住我的手说:“你们搞的这个展览很好,很受启发,给全省教改研讨会增添了光彩,在全省树立了实验创新的榜样,谢谢你们市一中给我们这么好的展览。

”湖北大学教授专家讯问了双缝干涉图样的疑点后对我讲:“你们一中实验创新搞的好,确实不错,谢谢你们的展览。

”市教研中心教研员郑老师激动的多次给我讲:“没想到对实验创新展览反映这么好,引起了到会领导、专家教授、全体老师的热烈反响,你们的展览办得不错,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它是我们这次全省教改研讨会的最闪亮的一点,为资兴市、为一中争了光。

”展览也惊动了夷陵中学领导、老师和学生。

他们的杨校长、曹主任到场参观,并认真听了讲解。

反应时测试实验报告

反应时测试实验报告

反应时测定实验报告专业: 安全工程****: ***组员: 欧泽兵胡良民于清华李欣燃张琛晨王旭2014年7月20日反应时测试实验【实验目的】(1)学会测量视觉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的方法;(2)比较视觉简单平均反应时、选择平均反应时之间的差别;(3)探索简单平均反应时与练习次数的关系;【实验设备】BD-II-510A型反应时测定仪【实验方法】用反应时测定仪对本小组1女5男做视觉反应时的测量实验。

【实验结果】记录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的平均值,并制作不同类型的平均反应时的折线图;不同被试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的折线图。

【实验理论依据】反应时可以说是心理学中常用的反应变量之一,它是指刺激施与有机体之后到反应开始所需要的时间。

刺激作用于感官(如眼睛、耳朵)引起感官兴奋,兴奋传到大脑,并对其加工,再通过传出神经传到运动器官,反应器接受神经冲动,产生一定反应,这个过程可用时间作为标志来测量,这就是反应时。

通常,反应时可分为简单反应时、辨别反应时、选择反应时三类。

简单反应时是指给被试呈现单一刺激,同时要求他们只作单一的反应,这时刺激—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反应时。

简单反应时的实验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最早始于天文学家对“人差方程”的研究,赫希在1861~1865年间测量了视觉与触觉的“生理时间”,得到简单反应时的时值,光为180毫秒,声为140毫秒,触觉为140毫秒,这些数据到今天还算是相当标准的。

辨别反应时是指当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时,要求被试对某一特定的刺激作出反应,对其它刺激不做反应,被试在刺激呈现到做出辨别反应的这段时间,就是被试的辨别反应时,又称为C反应时。

选择反应时就是根据不同的刺激物,在各种可能性中选择一种符合要求的反应,并执行该反应所需要的时间。

在此过程中被试既要辨别当前出现的是哪个刺激,又要根据出现的刺激选择事先规定的反应。

这种反应更能体现人的智能和能力。

在选择反应时中,选择数越多,则选择反应时越长,选择任务越复杂,则反应时也越长。

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张惠钰 (苏州市第十中学 215006)一、背景和教学任务简介苏州市第十中学是一所四星级高级中学,生源主要是苏州市区的优秀初中毕业生,学生群体水平属全市中等偏上。

今年秋季开学后整个高一年级进入江苏省新教材课程改革实验,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一。

笔者任教的班级为教改实验小班,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属高一年级偏上。

本节课为高一必修内容“自由落体运动”,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利用前面学过的概念和研究运动学的方法来体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过程。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明确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3)理解重力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它的大小和方向,知道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是不同的;(4)会用研究运动学的方法来探究自由落体运动。

2.过程和方法(1)通过对伽利略自由落体运动研究的学习,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并感受先辈大师崇尚科学、勇于探索的人格魅力;(2)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探究,培养学生实验、观察、推理、归纳的科学意识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介绍蹦极、比快、比慢等小游戏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2)通过两人协作的实验过程及实验数据的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教学难点: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思维方法、猜想、实验与数据分析。

四、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流程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思辨过程、探究并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对于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高一学生来说,从思维、数理结合及数据处理的角度去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是有难度的。

故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呈现学生有体验的情景,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科学探究的世界,这是本课想要达到的目的之一。

本课一开始向学生播放“蹦极运动”的录像片,让学生设想落体运动的感觉;然后进行一个“比谁落得快、比谁落得慢”的小游戏,之后进入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之旅,在理解自由落体规律的基础上利用它来处理一些实际问题。

2022-2023学年山西省大同市高家店中学高一物理联考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山西省大同市高家店中学高一物理联考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山西省大同市高家店中学高一物理联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单选)人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行动经过的时间叫反应时间,甲、乙两同学做测定反应时间的小实验,甲同学的两个手指捏住直尺的上端,乙同学用一只手在直尺下部做握住直尺的准备,但手没有碰到直尺。

当乙同学看到甲同学放手后,立即捏住直尺,发现直尺下降了20cm,若取g=10 m/s2则乙同学的反应时间是()A. 0.5秒B. 0.4秒C. 0.3秒D. 0.2秒参考答案:D2. 各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近似看做圆,若地球的轨道半径取为1.5×1011m,冥王星的轨道半径取为5.9×1012m,则冥王星的公转周期接近A.4年B.40年C.150年D.250年参考答案:D3. 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圆筒,绕竖直中心轴OO′旋转,小物块a靠在圆筒的内壁上,它与圆筒内壁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要使a不下落,则圆筒转动的角速度ω至少为()A.B.C.D.参考答案:D【考点】向心力.【分析】要使a不下落,筒壁对物体的静摩擦力必须与重力相平衡,由筒壁对物体的支持力提供向心力,根据向心力公式即可求解角速度的最小值.【解答】解:要使A不下落,则小物块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有:f=mg当摩擦力正好等于最大摩擦力时,圆筒转动的角速度ω取最小值,筒壁对物体的支持力提供向心力,根据向心力公式得:N=mω2r而f=μN联立以上三式解得:ω=,故D正确.故选:D.4. 地球和金星都是围绕太阳运动的行星,设它们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1和r2,且r1>r2,运转速率分别为v1、v2,公转周期分别为T1、T2,则有 ().A.v1>v2,T1>T2 B.v1<v2,T1<T2C.v1>v2,T1<T2 D.v1<v2,T1>T2参考答案:D5. 用计算机辅助实验系统(DIS)做验证牛顿第三定律的实验,如图所示是把两个测力探头的挂钩钩在一起,向相反方向拉动,观察显示器屏上出现的结果.根据观察分析两个力传感器的相互作用力随着时间变化的曲线,得出的以下结论错误的是()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方向相反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存在,同时消失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总是相等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参考答案:D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 (填空)(2015春?长沙校级月考)电火花计时器通常的工作电压为交流220伏,实验室使用我国民用电时,每隔0.02秒打一次点;如图所示纸带是某同学练习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时得到的,纸带的左端先通过电火花计时器,从点迹的分布情况可以断定纸带的速度变化情况是速度增大(选填“速度减小”或“速度增大”).若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从打下A点到打下B点共14个点迹,历时0.26s.参考答案:交流220;0.02;速度增大;0.26解:电火花计时器通常的工作电压为交流220伏,实验室使用我国民用电时,每隔0.02秒打一次点;相等时间内纸带右侧位移大于左侧左侧位移,说明右侧的速度大于左侧的速度,即物体做速度增大的运动.又因从打下A点到打下B点共14个点迹,即A到B共有13个时间间隔,所以共用时:t=13×T=0.26s.故答案为:交流220;0.02;速度增大;0.267. 一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2m/s,加速度大小为2m/s2,运动中从某一时刻计时的1s时间内质点的位移恰为6m,那么此后质点还能运动的时间是 s,质点运动的总位移是 m。

饥饿对反应时间的影响

饥饿对反应时间的影响

一、饥饿对反应时间的影响(一)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在当前很多的事故中因为反应时间变慢造成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机械加工车间因为人的反应变慢而造成的机械伤害事故,车辆驾驶过程中导致反应不及时导致的车祸,游戏竞技及体育比赛中因为反应时间失掉一场比赛等等。

如果我们能够得出因为饥饿这个原因对反应时间造成的影响大小,便可以给人们以直观的视野,提醒人们重视饥饿这个问题,从而避免因为反应时间的变化导致的不必要的伤害甚至损失。

(二)研究的过程:1、饥饿的定义饥饿(hunger)是一种强大的动机,是由体内缺乏食物或营养引起的—种生理不平衡状态,它表现为一定程度的紧张不安,甚至是折磨和痛苦,从而形成个体内在的紧张压力,并使个体产生求食活动。

体内缺乏食物或营养是引起饥饿的基本原因。

此外,外在刺激也可以影响饥饿感和进食行为,即使在没有生理需要时,食物的气味或视觉刺激也可以引起饥饿感。

对人类来说习惯和社会风俗也会影响饥饿感和进食行为。

2、饥饿的产生原因造成饥饿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天灾、贫困、被俘虏、囚禁、绝食、特定宗教活动、进食或生理功能受限制或损害等。

更值得注意的是那些由于经济条件、文化科学素养、宗教和习俗观念以及特殊生理或病理等原因,摄食不足或偏食、异食造成的营养不平衡,这些人处于对某些营养素的半饥饿状态,体内缺乏食物或营养是引起饥饿的基本原因。

此外,外在刺激也可以影响饥饿感和进食行为,即使在没有生理需要时,食物的气味或视觉刺激也可以引起饥饿感。

对人类来说习惯和社会风俗也会影响饥饿感和进食行为。

这在广大贫穷、落后地区和阶层中并不少见。

但针对当前的经济发展及社会现状,引起饥饿的原因主要是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管理不当造成的,因此我们对其产生的原因不做深究。

3、饥饿的影响人体饥饿状态,从持续时间和发展进程看,有短期饥饿和长期饥饿;从严重程度看,有完全饥饿和不完全(半)饥饿;从内容性质看,有某种或某些营养素饥饿和全面营养缺乏性饥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作测定反应时间的反
应尺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制作测量反应时间的反应尺
---“自由落体运动的应用”研究性学习主题确定课
长春市第五中学林洁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制作测量反应时间的反应尺》,课型为主题确定性课题,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位于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五节《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节的课后“做一做”。

我选做这一课题主要有两个原因:
1.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高一物理的主要内容是运功
学,刚刚步入高中的新生面对各种各样的运动状态和大量的物理公式,很多的同学出现了心里为难情绪,有的同学甚至丧失了学习物理的兴
趣,为了不让这些学生掉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我们适时的推出了这个研究性课题.
2.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

据调
查,犹太人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而他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数却全世界最多,占所有获奖者的30%.而我国只占1%。

但我们在世界级的奥林匹克竞赛中中国学生却都很优秀,屡屡摘得大奖,分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高考,单纯的为了学习而学习,所以理论强于实践。

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学生实践能
力,培养学生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
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我们选择了这个试验课题《测量反应时间的反应尺》
3.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我们这一届的学生都是九零
以后的,基于他们的生活环境与生活背景,有很多的学生缺乏与别人沟
通的能力,有的心里甚至很自私,所以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有意识地培
养学生的分享,尊重,与合作的精神。

二.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根据国家教学改革的要求,我校于2007年才正式开始实施
新课程的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在我校还是首次,学生也是第一次接触
研究性学习,学生的热情很高,但缺少系统研究思想及方法,缺乏进行
系统研究的基本能力。

而且由于我们一贯以学科教学为主,学生缺少知
识的融会贯通能力,还有学生动手能力也很差,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来自
区属学校,由于条件有限,他们在初中的时候很少有机会做分组试验,
有的根本就没进过试验室,面对这些困难,我鼓励学生说:“只要我们
有热情,有信心,我们就一定会成功!”
2.指导方法和策略: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
性学习活动,为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我采用的指导方法是适时的分阶
段的指导,适度的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针对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
主要问题或疑难问题适当的加以指导,坚决做到指导而不指令,到位而
不越位,参谋而不代谋,充分调动全班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人尽其
才,才尽其用。

3.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策略:由于学生们是第一次进行研究性学习,
在活动中学生最可能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a,研究内容不
明确,研究方法不具体。

b,制定研究性学习计划程序性不强,可实施性
差。

C.在实施阶段,小组对外协调能力有限,阻碍研究进程。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我主要采取了如下策略。

在布置课题之前我先对学生进行了理论和案例的培训,让学生充分了解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意义,以及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程序,同时指导学生填写好《研究性学习计划申请表》,增强了学生研究方案的可实施性,在具体实施阶段,在学生去测量我们校长的反应速度的时候,我们校长和蔼的笑容,积极地配合,都给了学生很大的鼓励。

在学生的整个研究过程中我都全程跟踪,适时指导,正确处理好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依据综合实践的教学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方法和手段
教学目标:能力目标:认知与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
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思维。

操作与问题解决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会提
出有创造性的问题。

交往与社会活动,增强学生与社会的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社
会交往能力。

情意领域目标:培养学生分享,尊重与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服务
意识,奉献精神,与社会责任心
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学习中我们主要采用了调查研究法,观察研究法,试验研究法的教学方法,还运用了照相机,摄像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四.活动过程设计
我们的研究性学习过程共分为三个阶段,活动准备阶段,体验实施阶段,交流展示阶段。

活动准备阶段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确定学习主题,我们虽然是主题确定课,但关于具体的研究内容,研究方式,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明确,为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爱好与特长,我们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测定反应时间的重要意义。

2.反应尺的制作原理。

3.反应尺的制作4.反应速度的测定。

其次,确定学生的组织形式:我们采用的是常用的小组合作研究方式,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自愿组合,分为六个小组,每个小组具体分工如下:
第一小组: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材料,使人们认识到测定人的反应时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二小组:通过物理课堂学习的自由落体运动知识,寻找理论依据,并制定反应尺的标度和规格。

第三小组:到文具店寻找满足要求的刻度尺,30cm左右,两把。

第四、五两个小组:在前面小组的基础上,按自己的设计进行制作。

第六组、测定不同人的反应速度。

最后,制定活动方案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个好的活动方案的制定就标致了我们的研究性课题已经成功了一半,为了学生能更好的做好计划,我们帮助学生设计了《研究性学习计划申请表》。

其内容包括课题确认的背景,目的及意义,主要的研究内容,方法,过程,预期成果,需要指导的内容,教师指导意见等,学生可以按
上面的项目逐一落实,准备,克服了学生首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盲目性,能够使计划更具有具体性,可行性,有效性。

我在这一阶段主要帮助学生解除思想上的困惑,克服为难情绪,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协助学生审定计划,方案。

体验实施阶段:
1. 将学生分成六组,分组讨论根据公式h=1/2 gt2 制作反应尺的方案。

2.最终确定两种方案:反应尺的距离均匀---标出不同的时间
反应尺的时间刻度均匀---标出不同的距离
3.分组开始行动实施过程:
采购组搜集长约30cm的两把刻度尺。

前期制作组对尺处理
理论数据提供两组数据
制作组进行最后制作
集体讨论最后制作结果
本阶段中教师的指导任务主要是维持学生研究活动的顺利进行。

注意强化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信心,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及时了解学生研究进展情况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引导与调节或其它的帮助
展示交流阶段
首先,整理汇总。

学生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形成书面材料,完成了结题报告,然后学生利用周五班会时间召开了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会,在成果展示报告会上,学生主要采用的是多媒体演示报告的形式,其展示过程都由学生自主组织,为检验学生对这次研究性学习的掌握程度,到会的教师还对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

最后,学生和教师分别对这次研究
性学习进行了评价与反思。

,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总结出学生有如下几方面不足,1.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有限,对所学的知识不能灵活应用。

2.缺乏和社会沟通能力,在社会调查时不够大方,勇敢。

3.缺少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经验,不能象伽利略等科学家一样向已有的知识体系提出,疑问与挑战。

教师的不足之处是,指导经验不足,确切的说应该是摸着石头过河,边实践边总结,另外一个的严重不足是,由于教学这么多年来一直以学科教学为主,学科以外的知识掌握量有限,但我坚信,随着我们研究性学习的不断开展,我们一定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专家,评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