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地图是地理课堂的第二语言,具有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空间性突出等特点。近年来,黑龙江高考试卷中,地图占有较大篇幅,数量也基本稳定。一共14道题,11年大小图幅共9幅、12 年共10幅、13年共10幅。其次对地图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就要求中学地理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对图的认识和应用,掌握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1 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注意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主动学习最大的动力。现代地图信息的高容量、表现形式多样化、主题鲜明突出、外表包装精美、制图之精巧完美比起文字表述更具有其生动性、可观赏性,一图在手,众览天下,专题地图内容详实,一目了然。直观、形象、快捷,极大吸引着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这正是地图一大特色。
2 进行“文”、“图”转换训练,培养地理空间记忆能力
地图把众多的地理事物及其分布缩影在一起,能使学生一目了然。培养学生把教科书中抽象的文字知识与形象的地图联系起来,将所学的地理知识按照一定的空间方位储存在头脑中,以后只要一提到某一方面的地理事实,学生头脑中马上就会反映出地图表象,进而迅速而较为准确地表达出来。充分利用地图进行教学,进行“文”、“图”转换训练,不仅有利于学生地理空间概念的形成,而且有助于学生准确地记忆地理事物及其知识分布,进而提高学生的空间形象思维能力如学习世界的气候分布时,刚刚是文字记忆是很难完成学习任务的,但是通过地图的介入就会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验表明,充分利用地图,经过一番有意识系统加工,用一个空间结构把知识联在一起,就比较易于检索,记忆的效果就会明显提高。
3 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培养学生敏锐观察力
妙用地图,可使繁杂的地理事物变为简单、直观的图像,化抽象为具体,降低了教材难度,也容易在短时间使学生产生愉悦感。在讲述《中国地理》“长江”、“黄河”时,师生共同分析长江、黄河的走向,然后,教师板画两干流图,学生对照地图,分专题查找沿途地形单元,省、市、区,主要城市、支流、水电站等重要知识点,最后在空白地图上依次填出。整节内容浓缩在一张图上再配以不同颜色、字体,既方便观察又方便记忆,学生只需看图,便知分晓,
效果可谓事半功倍。例如,地下水与河流的补给关系时,可用等值线图来理解,能非常直观的体现出来。当然,每一类型的图都有技巧可言。在学习中不断归纳,提高读图敏感性,培养学生敏锐观察力。在以后应试中,对此类图形应试能力会大大提高。
4 加深对地理原理、规律再认识,培养学生综合归纳能力
全球“气压带风带、洋流、气候类型”这三者有着密切联系。在讲解“风海流”分布时,可让学生先绘全球气压带与风带分布图,通过观察,让学生尝试绘制风海流分布,之后与教材比对,寻找异同,再观察、思考,找出错误原因。如此反复几次,对风海流知识的畏惧心理就应该消失了。“地中海气候”一直是各级各类考试所钟情的气候类型。因为它既有特征的特殊性,也有分布的普遍性。“冬雨夏干”的特殊性,纬度相似的普遍性。若没有对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规律认识,不借助地图理解它是痴心妄想。借助世界地图绘制“地中海气候”五大分布区,但这五大区域面积、形状各不相同,这就要观察特殊地理位置,结合洋流来分析,进一步归纳“地中海气候”分布规律、形成原因。有人说“地图”是地理教育的“生命线”,我看此言不差。也正是借助地图这个载体,直观、生动、形象,许多问题才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