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师生关系之我见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之我见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之我见沁阳市外国语中学孔小利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责任,“怎样才能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一直是大家致力研究的课题。
俗话说:情通则理通。
只有关系和谐,才能彼此理解,处事顺畅。
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才能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亲其师则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新课程的实施和教学实验改革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任务就是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
怎样才能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呢?下面是我的几点感悟。
首先,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良好形象。
教师要拥有厚实的专业知识,精心施教,赢得学生认可;教师要有健康的情绪,能自我控制好情绪,并以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和激发学生;教师要拥有新时代特质,与时俱进,积极进取。
现代科技的产物如智能手机、游戏、QQ通信、微信、等不能一概拒绝,不让学生接触,要正确引导。
我想这样的老师学生没有理由讨厌。
其次,用心爱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皮尔逊说:“为了得到教师的爱,学生可以去做任何教师喜欢的事,甚至学习他最不感兴趣科目。
”足可见“爱”的力量。
人们还说,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既然师爱如此重要,那我们就来爱学生吧。
再者,关注和尊重每个学生。
无论在课堂上,还是生活里,让每个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
比如,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学生会感觉到老师的关注和肯定。
允许学生说不,知道学生的真实想法,对症下药。
最后,研究学生,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最大限度的去观察、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心理变化等情况,因材施教。
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习是为自己学的,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学习也好,个人或集体卫生也好,班级管理也好,这些都是学生自己的事,好与坏都由学生行为来决定的,教师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我采用多个班长轮流制,班级里的事,由几个班长和大家商量决定。
学科的问题由课代表结合学生、任课老师来解决。
学生都动起来了,教师自然就“轻松自如”,结果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之我见的论文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之我见的论文•相关推荐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之我见的论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地位问题,总是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也关系到培养人的质量,从而更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因此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生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不但是开展学校工作的主要心理背景,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而且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最直接的途径。
从社会学和教育学的角度来考察,教育的基本职能就是要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将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有益的作用;反之,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违背教育的初衷。
因此,我们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学生观,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没有成功的教育。
一、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的理念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理念应该是:教师具有尊重、合作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能力并培养健全的人格;在积极参与教师主导的.活动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与人格。
新型师生关系体现在:(1)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2)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从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应试教育背景下的主从型师生关系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应当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等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师生关系!因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确立“尊重主体、发展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要做到发挥主体性,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解放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营造出一种活泼、生动、和谐、融洽的良好教育氛围。
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
师生关系,是社会关系体系中一个多因素的关系体系,既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关系,又包含有为达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关系,也有情感行为的心理关系等。
新师生关系之我见

新师生关系之我见【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师生关系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在新课程环境下,“以学生为本”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求在全部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正确看待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平等中的首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给学生以活力。
只有改变“教师主宰一切,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教师的权利大于一切”的旧观念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教师学生关系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师生关系就是简单的“管与被管”的关系,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新型的师生关系受到学生的认可,那就是:平等、相互尊重的关系,这也是实施新课改的前提条件。
我们更应该强调尊重学生,融洽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保证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呢?1.放下老师的架子,给学生以亲切感和发展个性的空间,和学生成为朋友,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知识。
要想促进学的主动学习,必须得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其发挥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我不要求学生“你应该怎样去做”而是对他说“你认为怎样做才好呢”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思考。
这样,他们就会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主动的寻找一些课外的知识,以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
另外,教师还要及时的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使学生有成就感,这样加强了学生的自我认识,从而也激发了新的自我实现的目标。
如教《娃哈哈》时,我问学生们:“你们知道新疆有哪些特产吗?”学生们踊跃发言,当有同学说出羊肉串时,我就鼓励他为大家模仿卖羊肉串的叫卖声,并对他的表现给与表扬肯定,其他的同学看到后都争相着要模仿,甚至有的同学当场就有模有样的摆起来‘烧烤摊’,卖起了羊肉串……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而且学生在心理上也很轻松自在,潜能还得到了发挥,所学知识也很容易的得到了记忆。
师生关系之我见

师生关系之我见我是一名初出茅庐的教学工作者,如今又充当了班主任这个角色,对于教师这个行业,我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的是,在此之前,我作为一名学生,享受着老师们给予的无私的爱;陌生的是,此时此刻,我要化身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给予孩子们更多的爱护与教育。
而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还有待于我慢慢摸索与学习:(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需要教师正确的观察与引导。
有的学生比较内向,课上不敢举手发言,此时需要教师给予一些表扬、鼓励,让学生慢慢打开心扉,认识自己是可以做到的,渐渐建立自信心,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
(二)、主动、经常与学生交往、了解与研究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在交往中形成的,刚开始,我与学生的关系比较生疏,学生也不敢接近我,我也不了解学生的情况,往往因为误解而造成冲突,不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导致提问学生时造成困扰,继而影响教学。
后来,我主动地与学生沟通,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去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共同的兴趣或话题,一起参加活动,慢慢增进了我们的感情,也渐渐熟悉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也开始亲近我、信任我,在课上也变得默契、协调了。
(三)、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教师的素养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着学生。
真正的教师威信不能单靠行政手段来建立,那样只能增加学生的心理反抗,拒绝与你交往,它需要的是你为人处事、细心、爱心、言传身教。
有一次,我走进班级,看到地上有纸张,我没有叫同学捡起来,而是自己弯下腰将它捡起来,同学看到了,说:“老师,我来捡。
”我的心顿时温暖多了,而此前,我总是叫同学扫,学生也是一副不情愿的去拿扫把。
教师还要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教学能力等。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之我见

浅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 叶培玉
( 青海省 互助 县丹麻镇中心学校 )
【 关键词l识 字教学
一
学习兴趣
字谜
让 学 生 在 自学 中掌 握 汉 字 的 构 字 规 律 思: 十张 口, 一颗心 , 猜猜看 , 动脑筋 。雷 : 雨 点掉 到 田地里 ……孩 子们不仅 新课程充分体现 了让学 生 自学 , 用多种 方法思 考 、 记 忆、 分析 字形 , 培 能 编 出 书 上 出 现 的 生 字 , 还 把 这种 识 字 方 法 扩 展 到 课 外 , 并 讲给家长听 , 这 养 学 生 自主 识 字 能 力 , 放 手 让 学 生 自 己思 考 , 自 己 发 现 问题 , 想 办 法 解 决 问 样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识 字兴趣 , 同时也 巩固了生字。达到 了意想不到 的 题。这样不仅激发 了学生识 字的兴趣 , 对字 形的记忆 也会 更加 扎实牢 固 , 效果。 还 可 以从 中 摸 索 体 会 汉 字 的 构 字 规 律 。 2 . 组 字 游戏 。老 师把 一 个 字 或 几 个 字 的 构 字 部 件 打 乱 顺 序 写在 卡 片
标准 的高度 , 来对待要建 立新型 师生关 系的 问题 。那么 , 在新课 改的形 势 华和智慧的机会 , 享有共同的、 等均的、 自由的权利 , 这样 的好 处 , 就是真 正 下, 我们到底要建 立一个什么样 的新型 师生关 系呢?从 以下两个方面 的关 能调动学 习课堂学 习的积极性 , 激 发学生 学 习的激情 , 从 而产生 参与学 习
部件” “ 减笔 画” … …如 学 习 “ 天” 字, 有的说 “ 大” 字加 一横就是 天 ; 有 的 说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之我见
◆ 田凤英
体育课程中新型师生关系之我见

体育课程中新型师生关系之我见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无论学生当时主观上有什么想法,必须按照教师的意愿和口令来完成教师的要求,学生完全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和再现知识的反映器,创新意识被泯灭,师生关系变得极其冷淡和紧张,直接影响师生信息的相互传递,影响教学气氛和师生情绪,影响师生工作和学习态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所以在当今的体育教学中必须重视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笔者认为应在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
一、用新颖的教学法吸引学生1.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
体育课程和教学应该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中心位置。
学生有了运动的兴趣,才会经常参与体育锻炼,才能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也才会使体育活动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首先,教师与学生要建立一种合作与互动的关系,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尽量满足绝大多学生的需求和爱好;其次,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多选择儿童化、趣味强的运动项目。
此外,教学的手段、方法和组织形式要多样化,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
2.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往的体育课堂教学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教出来的技术动作像机器生产出来的标准化产品一样,忽视了人的主动性。
而现代社会要求培养具有个性和创新意识的新一代。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用提示的方法来启发学生思维而进入学习主题,并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探索精神。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师的启发以后,通过自学、自练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在自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行设疑、教师设疑,学生自行进行解答。
以滚翻为例,首先让学生认识滚翻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意义,然后启发学生归纳出滚翻的主要特征是团身和快速。
有些学生还可能发现在不同的情景中滚翻的动作是有差异的,如从山坡上滚落适应横向滚动,并尽量减速;摔倒时应是一侧先着地,等等。
新课改下师生关系之我见

新课改下的师生关系之我见关键词:课改师生关系和谐文章摘要师生关系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关系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着教学的使命。
而现实师生关系恶化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师拥有了无限权威。
这种恶化的师生关系已严重制约着新课改的深入。
那么,为了顺应新课改的需要,必须构建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要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3、对待学生应民主、平等。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不但要求教师在思想深处具有科学的教育观、学生观,而且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勇于创新,打破课堂教学的封闭、线性流程,从而保持教学的开放性、动态性。
教师还应该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充分尊重和信任每一名学生,允许他们拥有发言权,并努力接受他们的所思所想,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支撑师生关系向着和谐、民主的方向前进、师生关系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关系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着教育的使命,正是在此关系中完成着人类文化精华的传递,实现着师生之间心灵的碰撞与精神的陶冶,达成了师生共生共长以及生成文化的双重目的。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中一切的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的设计均应指向学生。
一切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这是当前新课改的重要理念。
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就要给学生尊严,让每一个学生有一个主动探索、张扬个性的时间和空间。
因此,打破教师绝对权威的神话,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已刻不容缓。
那么,如何构建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尝试。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人的主体性是指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应具有的主动性、自主性、理智性和创造性等一系列个性品质的总和。
【1】在教学的动态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只有结成主体间性的关系,【2】才能实现教学世界下的师生心灵之间的真诚对话。
才能使教师与学生这两个主体之间相互理解与沟通,以实现认同与达成共识。
这样的师生关系才比较和谐。
8 地球上的星星——新型师生关系之我见

地球上的星星——新型师生关系之我见摘要: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颗坠落地球的星星,他们都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光芒。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灵的沟通,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得以提升的沃土,是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是真善美的统一体关键词:新型师生关系特点学生的存在感学生的闪光点同在同学正文: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生本教育”应运而生。
“生本教育”始终站在学生中心的立场,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而又不失个性的发展。
不同于以往的教育模式,“生本教育”中特别强调保持学生独立的灵魂,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中,努力构建学生独立的精神家园。
课堂,不仅仅是教师展示魅力和智慧的平台,而是学生表现能力和机敏的舞台。
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颗坠落地球的星星,他们都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光芒。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灵的沟通,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得以提升的沃土,是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是真善美的统一体。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学生在教师眼里,教师在学生心里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灵的沟通,这是一种真诚的沟通。
其实,学生们在师生交流和沟通之中往往处于被动的位置,只有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在始终关注着他的,他才“敢”于老师进行交流,学生在老师眼中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位置,有了自己独特的存在感,他在会把老师放在自己的心里,在乎老师,在意老师的言行举止,关注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和一些道理,自然而然,老师对学生的影响随之就产生了。
就像是我曾经亲身体验过得一个课堂,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有的同学可能是因为自己确实是对这堂语文课感兴趣,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而有的同学是在老师的关注之下“逼进”课堂的,无论如何,最终的结果就是所有的同学都参与到课堂中来了。
构建班级管理中新型师生关系之我见

构建班级管理中新型师生关系之我见一份关于中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当心理存在问题时只有20%的同学愿意向老师倾诉;在对待老师批评这个问题上有近三成的同学认为老师是可恨的,是有意挑自己的毛病。
一、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意义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它不仅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且影响着师生双方的心理及个性的发展。
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师对建立和维持什么样的师生关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师生关系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生活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不但是开展学校工作的主要心理背景,影响着教育和教学的效果,而且是学生最直接的日常生活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重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学生总是把对教师的情感泛化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去,“爱屋及乌”或者是“厌恶和尚恨及袈裟”。
学生觉得和蔼可亲、人格高尚、学识渊博的教师特别容易让人接受,令人钦佩,于是对他有一种积极的期待,随时准备倾听他的讲解,毫不怀疑地接受来自他的信息,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如果师生关系不良,学生对教师有疏离感,甚至反感,那些对教师怀疑甚到抗拒的学生,对他所传达的信息也不会很好地接受,更有学生还将不学习作为报复教师的手段。
这种心理障碍会使学生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在课堂活动中,师生关系好,学生认为教师是欣赏自己的,信任自己的,于是有信心,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敢于大胆想象,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营造出温馨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思想活跃。
反之,师生关系不好,学生会认为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没有地位,他们不信任教师,对教师敬而远之,便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也不敢发表自己法,害怕不正确的回答会被教师批评,甚至遭到奚落,于是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这样只会造成紧张、死板的课堂气氛,进而影响学生的智力活动,记忆力受干扰,想象力无法展开,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接受信息的能力大幅度下降。
新课改下师生关系构建之我见

新课改下师生关系构建之我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生已经逐渐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也应该在这个过程中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转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更多的是要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动地位,培养其主动的求知欲、自学能力、自我探究的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探究的主体,达到全面的素质教育目的。
所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师生关系也必须进行重新构建。
更加重视师生之间的平等和共同成长,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利和任务,让教育真正成为一种双向交流、互动式的关系。
关于师生之间的关系,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构建。
一、平等互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要以平等互动为基础,不以权威作威作福,而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主。
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方式,让教学变得更加活跃,鼓励学生不断提问、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创造更多的思考空间。
二、师生合作在实践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意义重大,通过合作可以实现双方的共同成长。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一起分享反思体验,互相了解,思想碰撞,构建深层次的师生关系。
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愉悦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自主学习在新课改下,学生应当成为课堂中主体,教师更要充当的是学生学习中的引导者和监督者。
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外独立思考并独立完成任务。
同时,教师要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更多地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教学中更多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
四、互相信任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信任关系是成功建立师生关系的基础。
教师应该以开明、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更多地倾听学生的声音,关心他们的情感需求,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信感情,建立平等、共赢的合作关系,从而达到更好的学术成果。
总之,新课改下的师生关系构建是一个长期而具有挑战性的过程,双方需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保持全新的思考方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之我见——观《师德启思录》有感

一
个性发展 的紧密联 系 ,必须 与其 他学科 相整 合。社会学科学 习的开放性 , 一方 面是指课 堂 教学要为学 生创设一个 有利 于群 体交流 的开 放的活动环境 , 引发学生进入积极研究 和 自由
探 索的状态 ; 另一方 面 , 开放性表 现在课程学
3善于给学 生 “ 子” . 面 。在课 堂上处理
一
。
社会学科本 身具有 的情感性 、开放性 , 这
就决定 了学科教学 必须 凸显 德育教育 与学生
建立这种关系最基本最有效 不想在这 里 回顾 自己以前在从教 中有多少 人之 间的关系 , 就是要经常与 失误 , 多少 “ 违法 ” 的错误 , 了下一代 的健 的途径便是交流。具体来讲 , 为 康成长 , 更为 了适 应素质教育 的需 要 , 一名 学 生个别联系 、 谈话 , 了解其兴趣爱好 , 、 喜 哀 乐 帮助学生解决学 习中遇到的具体 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静下心来 , 思考一下传统 怒 、 、 , 的教育 与现在学生需要的教育究竟有 多远 ! 困难 ,在课堂 七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意见 , 甚 至是与教师相反 的意见 , 在师生交流中寻找 今后教师该怎么做? 最 重要的就是要 冲破“ 师道尊严 ” 这个 正确的共 同的意见。 传统教师观念的桎梏 , 摒弃“ 师道尊严 ” 。我
: 关心家庭 困难 的学生 , 心有生理 缺陷 关 近 日, 学校为提 高教师敬业从教的职业 讲 : : 关心道德偏差的学生。 总之 , 给学生 道德 意识 , 使全体教 职员工 以法治 教 、 以德 的学生 ,
了解达成 对历史 、 政治 的探索 和学 习 , 使社会 学科的学习真正融人到实践 中。
界上最高 的弥勒露天大佛 , 有着 深厚 的历 史底 蕴。 这里可 以把优秀 的佛教文化和弥勒文化结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之我见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之我见摘要师生关系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师生关系通常是一种权威、单向的关系,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
然而,在当今社会,随着教育理念的变革,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探讨了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些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师生关系、新型、构建、互动、教育理念引言传统的师生关系在过去的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维持班级秩序和教学效果,老师通常被视为学生的权威人物,并且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
然而,如今的教育理念逐渐演变,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这就要求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尊重和互动,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潜能。
主体1. 平等和尊重传统的师生关系中,老师被视为权威的代表,学生往往缺乏主动参与的机会。
然而,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平等和尊重是关键要素。
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思考,并给予学生平等的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平等和尊重,师生之间的关系可以建立在互信和理解的基础上。
2. 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为了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是至关重要的。
老师应该倾听学生的需求和意见,并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
同时,老师也应该及时向学生反馈他们的学习进展和表现。
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师生之间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3. 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兴趣。
为了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并根据这些信息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通过个性化的教育,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学生也能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
4. 鼓励合作与互动新型的师生关系强调合作与互动。
老师应该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同时,老师也应该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和互动,给予学生指导和支持。
通过合作与互动,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学生也能够从中学到更多知识和技能。
师生关系之我见

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之我见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是我们每天都要扮演的一个角色,师生关系也成为我们不可逃避的一种关系,我们必须面对一群知识与与道德修养都还不曾完善,个性上有着不同差异,或者在个性上有看不同程度缺陷的人,耐心地教之,而有些人偏偏屡教不改,屡启不发,因而会令我们有刹那的灰心,愤怒与忿闷,可以说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日常情绪,继而影响着我们的教学效果与教学威信。
工作十几年,一直受到一种传统的师生关系的束缚,即:要教给孩子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
通过调查了解,我认为不但是我,在我所能接触到的所有教师中,大部分都在不同程度上受这种传统的“容器观”的束缚。
一方面是许多传统的陈旧的教育观、教学观在禁锢着我们的思想,羁绊着我们的行动;另一方面,教师的惰性作怪,自认为捧着铁饭碗,一劳永逸。
致使我们的教育改革停滞不前、困难重重。
在这种“容器观”下产生的桶与杯式的师生关系,是现在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的障碍之一,必须从教师的思想观念上彻底根除,我们的教育改革才可能真正的进行。
就现在的教育发展趋势来看,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的平等的开放式的互动式的师生关系,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师是江河湖泊,生是孱孱小溪涓涓细流。
这种师生关系与前者有本质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前者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对教师只能仰视,教师对学生有绝对的权威,不允许学生有半点的异议。
后者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可以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可以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看法,教学是在师生间的讨论中达成共识的。
这种学习师生是轻松的愉快的,师生间能相互促进教学相长。
二.前者的教学过程只能是封闭的单向的注入式的从教师到学生的教。
后者的教学过程是互注式互动式多向的开放的教与学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许多的交流,在这种交流中进行学习,共同提高。
在这种教学中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教师也会受到学生的启发产生许多新的想法、新的思路,取得更多的教学经验,也会有一种成功的感觉与体验。
新理念下师生关系培养之我见_小学作文

新理念下师生关系培养之我见本文是关于小学作文的新理念下师生关系培养之我见,感谢您的阅读!?我个人认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见笑于大方之家:??一、新时期教师育人观的改变。
??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质量观、人才观,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特别新教师应多方设法吸收他人的先进经验,真正投身到新课程标准的建设中去。
??二、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能真正实现,不成一句空话。
"两基"工作乃属重中之重,大部分教师也涌入这个行列中,但因政府行力度不够,造成教师不必要的威信下降,正常教学秩序受到影响,无心教学。
"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指的是能教育学生的所有社会环境,那教育又何尝不见效呢?我认为如果政府能象抓计生一样地抓教育,那教育怎能不兴呢?如果连普通老百姓都象申奥那样关心教育,那教育怎能不旺呢???三、媒体多作些良性的报道。
??如此认为不是说明我们理素质或心理承受能力有问题,而是媒体对教师群体的报道多从理性出发,多作冷竣的思考,多从教师"园丁"角度该怎样,不该怎样,多从智者高度的分析,少了情感般的关注,少了将心比心的理解,少了对特殊职业更多的关爱,因此,我个人认为,媒体应多从正面做些宣扬,关注生活在第一线的教师群体,关注他们是如何任劳任怨地工作,关注他们作为正常人的喜怒哀乐,试看这几年所作的报道产生了怎样负面的影响,我想指出问题所在是治病救人,不是一棍子打死所有无私工作的人们,这样,一切才能作良性发展。
??四、充分建设好学生道德法规。
??目前,国家大力提倡公民道德教育,我想学校应该利用这个大好时机,除了做好师德规范建设外,更重要的如何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开展"学德"教育,进一步促进学生道德方面的建设。
所以,我们呼吁,新时期应该重视"学德"的建设。
良好的师生关系必然带来良好的教学效益,这是无可非议的。
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教师的良好师德对学生的"言传身教",是对学生终身影响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新形势下的师生关系之我见

新形势下的师生关系之我见自古以来,老师的职责被定义为“传道受业解惑”。
在学堂里,老师是权威,学生是受教育者,师道必须尊严。
但是,在今天的新形势下,这一传统的教育模式,能否适用于今天的学生,新形势下的师生关系,究竟应当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是一名新时期的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由于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现在的学生不管从生理还是心理都要比以前的学生成长得快。
他们思维活跃,有主见,不轻信,不盲从;他们希望得到尊重与理解,希望有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但是,他们身上也存在不少弱点,如脆弱、怕挫折、怕失败,自尊与自卑共存……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怎样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怎样把教育工作真正做到位,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除了需要家长,社会的配合外,教师本身的一些做法应该有所变化。
具体地说,就是放下我们自以为的教师的架子。
走进学生的心里。
在平等的情况下做交流。
一、师生平等的意义应当是人格上的平等教师应视学生与自己一样有做人的基本尊严,任何侮辱、伤害学生的心行言语都是与教师身份不相符的。
故师生平等主要是对教师的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可偏爱某些学生而冷落另一些同学。
教师应成为“平等中的首席”。
教师应由权威变成朋友,从教育的“统治者”变成学生的引导者,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教育气氛,使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广泛的交流,互相启发,开拓思想,使学生的心灵负担彻底放下。
能够将他们的一些原来不愿意和教师长辈交流的问题能够摆上议事桌。
能够让我们去发现一些表层背后的问题,真正做到治标治本。
因此,处理好新形势下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必须放下架子,平等地对待学生。
老师除了应该为人师表教授学生课业以外,更重要的是带领指导学生走上健康的成长之路。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总是站在一个高点去俯视学生,把指责学生的错误代替教育,这是一个教育误区。
如果我们能换一个角度,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去审视这些问题,也许能找到更好的教育途径。
二、教育重在师生间相互信赖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没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新课程下师生关系之我见

新课程下师生关系之我见师生关系是学校关系的基础与核心。
从一定意义上讲,师生关系决定了学校的教学关系和教育质量的高低。
因此,建立、健全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当前教育界一项重要的任务。
我们认为现代师生关系应该包括下列三种关系。
一、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同教师一样,学生也有着人所具备的一切尊严和品格。
教师在要求学生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劳动的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这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人的基本要求。
教师要把学生视为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社会意义上的人,而不能只把学生视为未来的驯服的工具、恭敬顺从的奴仆或“后备的机器”。
长期以来,由于受以“礼”、“仁”为核心的封建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中小学中的师生关系大多属于比较典型的主仆型关系,唯师独尊,唯师独从,而学生最基本的人格却得不到尊重。
当前,不尊重学生人格的现象相当普遍,在经济、文化、教育欠发达地区更为突出。
主要表现为:体罚包括罚站、罚跑、罚干、打骂、讽刺和挖苦。
对学习上、生理上有缺陷,或服饰贫酸的学生漠不关心,甚至予以冷落,其实质也是对学生人格尊严的忽视与权力的侵犯。
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基础,离开了这一点,现代师生关系也就无从谈起。
教师是师生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关键,因而自然在建立民主、平等新型师生关系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二、师生关系是一种相互信赖的朋友关系教学过程是一种多边合作过程,只有教与学“合作”默契,才可能有高的教学效率。
教、学合作的必要条件之一是教师主动与学生建立一种相互信赖的朋友关系。
相互信任是师生建立朋友关系的前提。
其实,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信任。
这种信任,既包括社会、家长和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也包括教师对学生的信任。
学生信任教师是有条件的。
其一,教师要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
所谓奉献精神就是对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所谓敬业精神,即精益求精的精神。
只有有了这两种精神,教师才有可能成为教学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优秀教师,才能成为学生信赖的良师。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之我见

每位教师都应 相信 学生的确潜藏着巨大 的发展 能量 , 坚信
每位学生都是可 以获得成功 的。
在 我 的学 生 中 , 一个班 干部 , 方面素 质都不 错 , 对 有 各 我 他 的期 望也非常高 ,一直把他视 为学生 的榜样 。一次音乐 课 后, 任课教 师告诉我那堂课 纪律非常不好 , 还指 出几个人 的名 字 , 中就有 这位班 干部 , 其 听了之后 我 当时就气过 了头 , 气 怒 冲冲走 出教室 , 大声责 问全体 同学是怎么 回事 , 当面训斥 了 并 这位班 干部。 事后我 对 自己发那 么大的脾气很懊悔 , 更想不 到 的是我 的小题大做 给这个 学生带来 了很 大的影 响 ,本来话 就
四、 建立 “ 容 型 ” 生 关 系 宽 师
、
构 筑 “ 本 型 ” 生关 系 人 师
教 师 应 用 积极 的 乐 观 的 眼 光 和 态 度 来 估 计 学 生 的 天 性 , 多
关 注学生身上 所具有 的那 种 自我提 高和 自我完 善 的内在需要
和倾 向 , 信每个学 生都是可 以健康成长 的和造就 的 , 追求 坚 是 进步和完善 的 , 因而对教育好每个学生应充满信心。
性 , 师 生 关 系变 紧张 。 使 二 、 成 “ 识 型 ” 生关 系 形 赏 师
十全十美则是 不符合实 际的。把学生作为一 个发展 的人来对
待, 就要 理解学生身上存 在的不足 , 就要允许 学生 的进 步和发 展。 如果为人师者爱斤斤计较 , 喜欢小题大做 , 的学生又怎么 你 会是一个宽容 的人 呢?
有一个非 常熟悉 的例子 。有一位教 育家到学校做实验 , 随
意 选 一 个 班 从 中抽 出一 部 分 学 生 进 行 谈 话 , 诉 这 些 学 生 他 们 告
观《师生关系新理念》之我见师生关系之我见

观《师生关系新理念》之我见师生关系之我见
观《师生关系的新理念》之我见通过《师生关系的新理念》的视频学习,对老师的几句话感悟深刻!1、“老师要有慧根。
”
(1)眼里要有学生;“把学生装进自己的眼里乃至心里”不能成为一种口号,而是转化成自己的一种教育功力,做到眼中有学生,才会切实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这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
”
对比我们自己的课堂,学生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填塞。
只要课堂内容设置合理,重点难点把握得当,教学环节流畅,课堂练习设计科学,学生有所动,便会称其为一节好课。
(2)学生是不一样的;就像老师在视频中说的:桃有桃的芬芳,梨有梨的可贵,每个学生不一样,都有可贵之处,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的人,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搭台,让学生觉得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这样学生就比较喜欢接近你,教学效果就会显成效!(3)学生是需要帮助的;曾经看过一篇文章:一位班主任曾十分燠悔自己太粗心,以致他班的一个入学成绩不错的学生在上高一时,发生了许多变化也不知道
第 1 页共 1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中师生都把双方看成是一个有机的共存整体,双方中若有一方打破这种共存关系,就会使教学秩序无法得以保持,正常的教学活动就不能进行,教师成为了无观众的个人独白,学生成了没有教师指导的纯自学活动。
共存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平等,民主和谐,气氛融洽的关系,自己都以对方为自己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自己的活动又都制约和影响对方,使双方关系呈现出一种相互矛盾、相互斗争、对立统一的矛盾共同体,双方在矛盾不断斗争、变化的运动过程中得以不断提高。
狭义上讲,这种共存关系一直伴随此段学业的结束,而广义上而言会伴随师生的一生。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提高能力、形成思想品德的过程中,每一天都在成长和进步,可以说学生每天都站在一个新的增长点上。
然而,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猛,知识发展迅速,对人才的需求种类与程度都发生了量与质的变化,这就要求学生在完成教师规定的相应任务的前提下,还需寻找新的知识切入点、技能训练点、能力培养点和品德形成点,即找到一个适合学生自己年龄特点和实际的新的生长点,这个生长点一旦找到,便可以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迅速提高其综合素质,当然这一点的寻找除了学生个人努力外,还离不开教师的点拔和指导。
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同样在寻找自身的生长点,社会的进步和基础教育的课改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要求教师是一名文理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教师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就必须要找到自己的最佳生长点,促使自己快速提高综合素质,满足课改的需要。
教师能及时准确地找到自身的生长点,是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反思的结果,教师总结自己教学实践的得与失、优与劣,从中找寻到自己的生长点。
它也是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和未来成长思考的产物,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提炼,使之上升到理性,教师还要根据自己人生成长的走向和教育学生的需要,确定新的生长点。
只有师生共生才能使其教育教学充满生机,始终处于一种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才能萌生出更多优秀的教师和学生。
孔子的教学相长原则向我们诠释了师生关系的深刻内涵。
“学然后知不足”使学生经过反思、内省懂得了知识的浩翰,明确了人生是一个不断将社会经验、人类文化遗产内化的过程,个体是由不成熟到成熟、知之少到知之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成长过程。
“教然后知困”使教师明白了“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常流水”的道理,教师会暗下决心汲取更广泛的知识养份,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做到教学的举一反三,旁征博引,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师生的共长是互为前提的,学生的成长是自身努力和教师悉心培养的结果。
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艺术越高,学生的成长也越快。
教师的成长程度在一定领域、一定范围内也相应地受到学生的影响。
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在专业知识和研究领域方面所成长的程度有相当大的差异,便是最好的例证。
教师和学生在教育目的的引领下相互作用于一个平台上,共同完成相应的教育教学任务。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严格按照教育教学规律、科学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完成相应学段的任务。
然而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和课改的需要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能够因循守旧,教师要变单纯的知识传授过程为教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教师要重组教材,构建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新体系,要寻找和运用新且有效的教学方法,针对性强而有实效的育人方法。
这就离不开教师的创造力,教师的创新能力越强,驾驭教材与课堂的效果也就越好,其教育教学的效果也就越佳,具备创新能力是一名优秀教师必备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