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案例1资料讲解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一题
微观经济教事例剖析一题事例 : 小安是个乡村青年,今年 22 岁,高考落榜后,他决定到城里经商闯一番事业。
怀着壮心壮志的小安经过观察,决定开一家服饰店。
第一次进货,他找了个专家,精心精选时髦流行的样式,谁知衣服挂出来十多天就只卖了二三件。
小安一下急了,差不多样式我的价钱还略低点怎么就销量不好呢以后在他人的指导下,他对服饰店进行了从头装饰,取了英文名字,全部服饰都挂上印有Made in HonKong 生产的吊牌,服饰店配上音响,制作大幅广告加以宣传,本来标价70的服饰都变为了288,298。
对外宣称香港着名品牌服饰独家代理,开业时期一律不打折。
结果来他服饰店的人纷至沓来,从头开张的第一天就卖了几十件,随后几日买卖也是相当火爆。
为何衣服廉价反尔不好卖,价钱提高了去买卖红火剖析:70 元一件的衣服,与取了英文名字,全部服饰都挂上印有Made in HonKong 生产的吊牌,价位在 300 左右的服饰对比,在花费者眼中就是低档和中档两种层次的差异,服饰价位品牌等同时是身份的象征,比方说,花费者喜爱某个品牌的产品,他感觉这个品牌的产品在设计能表现出自己的品尝,能代表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和花费观。
此外,它还可使自己感觉到相应的身份、地位、荣誉和自信,进而获取心理上的某种知足与体验,提高花费功效。
这就是花费者对品牌的一种价值认可和文化认可,花费者最后在这类品牌上找到了归宿感。
因此,即便这件物件的订价再高,他也会选择这类品牌的物件。
好多服饰花费者对看似高端的服饰有激烈的花费偏好,花费服饰的功效较高因此 , 即便是质量同样的衣服,花费者很难判断它们质量能否同样,他们只好通过价钱来权衡商品的利害,经过高价来买到好的商品。
这类并不是由产质量量而是由其余要素惹起的排挤现象,就被称为经济领域的鄙视。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资料24页PPT
案例2 ❀问题❀
1、运用弹性知识,分析如何选择促销商品? 2、促销期间,包括很多国内甚至国际知名品牌都已五折销
品缺乏弹性。
P
图1中, D1为衣服类商品的需求曲线,
D2
D2为电脑类产品的需求曲线。当价格从
D1
P1降到P2时,D1的需求从Q1升到Q4, 而D2的需求从Q2升至Q3。虽然两种商品
P1
随着价格的下降需求都在有所上升,但明显 P2
可以看出D1需求上升幅度要远远高于D2。 这就是商家在促销时选择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 原因。
Q1 Q2 Q3 Q4 图1
分析:
2、促销利润分析
促销期间,包括很多国内甚至国际知名品牌都已五折销售,难道真像
商家那样说的“赔本赚吆喝”吗?实则其销售利润来源于薄利多销和规
模效益,具体分析如下:
P
D2
同样从图1中可以得出对于商品D1,当价格
D1
从P1降到P2时,其需求从Q1快速升到Q4, P1
需求上升的幅度高于价格下降的幅度,由此 可以得出Q4 P2 >D1 P1,很好地解释了商家 P2
大力开展促销的原因。另外随着销量的上升库租赁、物流运送等成本, 图1
同样增加了商家的收益。
分析:
3、影响需求的因素分析
总体而言,消费受收入、个人需求、价格、商家供给、销售环境、服 务态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iphone的消费很大程度上是供给创 造了消费,如果没有苹果公司的创造,消费者根本就想不到去消费 iphone,当然在iphone投入当市场之后,它的销售又会受到收入、价 格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双十一促销”更多体现的是价格和从众心理对消费的影响。从众心理 是指在一个组织或团队里多数人的意见往往会改变和左右少数持不同 意见和观点的人,少数人趋于一种无形的从众压力而改变自己的观点 和行为。双十一本身作为一种民间节日的戏谑和商家的各种折扣营造 了浓厚的消费环境,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往往会该买的多买,可买可 不买的买下了,不买的东西也想买甚至也买下了。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一-十一 章)案例分析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案例分析亚当.斯密的悖论在1776年的《国富论》中,亚当·斯密断言:当人们尽量为自己获得更多的物质利益,并且这样做不受阻碍时,他们最终共同使社会受益,即使那不是他们的目的。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这是亚当·斯密(1723~1790)在《国富论》中提出的重要论题。
亚当·斯密写道:"个体生产者只想达到自己的目标,他这样做时,像其他许多情况下一样,由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结果出现,而这个结果并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
"亚当·斯密悖论一直是经济学的核心矛盾,200多年来它一直推动着经济学的发展。
这一理论的效力不断受到宗教权威、经济学之外的理论思想家和经济学家自身的挑战。
虽然如此,"看不见的手"这一悖论使人类行为合理化,且在20世纪越来越多地指导西方甚至非西方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生活。
另外,斯密更一般的见解,即总体收益的结果也许有别于创造收益的个体意向,已经被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肯尼斯·阿罗称为"使经济思想注入对社会进程一般理解的最重要、最具智慧的贡献"。
这个重要的极具智慧的想法是正确的吗?亚当·斯密与其他启蒙思想家(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后期)一道尝试着将人们从教会教条束缚和诸如骄傲、嫉妒之类的情感中解放出来,而这些在历史上曾使人类行为被扭曲。
通过强调无私和来世相对于世俗生活的重要性,教会教义遏制了人类状况的暂时进步。
僧侣们看到了社会底层和普通的人们为这种需要被束缚的情感左右。
斯密相信,教会教义也维系一个上流社会,而该社会无助于商业活动。
使牧师和其他人忧心的激情除傲慢和嫉妒外还包括愤怒,以及对荣誉或报复的欲望。
他们的担忧是有根据的,因为历史上这种激情已经导致损坏政治经济稳定的争战杀伐。
自从中世纪以来,商业活动就遭受僧侣和智者们的诋毁,但却受到下等人的推崇,并且这种态度在欧洲创国阶段广为流传。
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供求理论案例分析
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供求理论案例分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供求关系无处不在,它影响着商品的价格、数量以及市场的运行。
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理论为我们理解这些经济现象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下面,让我们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深入探讨供求理论的实际应用。
案例一:苹果市场的供求波动假设在一个小镇上,苹果是当地居民喜爱的水果之一。
在某个丰收的季节,苹果的产量大幅增加。
根据供求理论,供给的增加会导致价格下降。
因为果农们收获了大量的苹果,市场上的苹果供应充足,为了吸引消费者购买,果农们不得不降低价格。
与此同时,由于苹果价格下降,消费者的需求会增加。
原本可能觉得苹果价格有点贵而减少购买的消费者,现在会因为价格实惠而购买更多的苹果。
这就是供求理论中的需求法则:价格下降,需求增加。
然而,如果连续几个季节苹果都丰收,导致市场上的苹果供过于求,价格持续下跌。
一些果农可能会因为利润减少而减少苹果树的种植,或者改种其他水果。
随着苹果的供给逐渐减少,价格又会开始回升,直到达到一个新的平衡。
案例二: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变化在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中,供求关系的影响也十分显著。
当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增多,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时,对住房的需求就会增加。
如果此时房地产开发商没有及时增加住房的供应,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导致房价上涨。
高房价可能会让一些购房者望而却步,但对于那些有强烈购房需求和经济实力的人来说,他们仍然会购买,从而进一步推高房价。
相反,如果城市的经济发展放缓,人口流出,对住房的需求减少。
而房地产开发商在之前的繁荣期建造了过多的房屋,就会导致供大于求。
为了尽快出售房屋,开发商可能会降低价格,引发房价的下跌。
案例三:石油市场的供求冲击全球石油市场是一个复杂但又典型的供求关系案例。
当国际政治局势紧张,或者某些主要产油国的石油产量下降时,石油的供给减少。
这会导致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
例如,中东地区的战乱可能会影响石油的生产和运输,从而减少全球石油的供应。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1-4章)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案例1:公园门票降价或涨价的启示2001年夏,苏州乐园门票从六十元降到十元。
一时间趋之者众,十天该园日均接待游客量创下历史之最,累计实现营业收入四百万元以上。
10元门票引来25万人盛夏的苏州乐园,十分过瘾地火了一把。
"火",是自7月20日傍晚5时点起来的。
这是该园举办"2001年仲夏狂欢夜"的首日,门票从60元降至10元。
是夜,到此一乐的游客竟达7万之多,大大出乎主办者顶多“3万人”的预测这个数字,更是平时该园日均游客数的15至20倍,创下开园4年以来的历史之最。
到7月29日,为期10天的“狂欢夜”活动落下了帷幕。
园方坐下来一算,喜不自禁:这天累计接待游客25万余人,实现营业收入400万元以上,净利润250万余元。
正常情况下,苏州乐园的门票每人每张60元,每天的游客总数在3000-4000人之间,营业时间从上午9时到下午5时。
而“狂欢夜”是在“业余”时间进行,即从每天下午5时到晚上10时,门票却降到10元。
就是说,“狂欢夜”这10天,这家乐园在不影响白天正常营业的情况下,每天延长了5小时的营业时间,营业额和利润就翻了一番以上。
“狂欢夜”与该园举办的“第四届啤酒节”是同时进行的。
42个相关厂家到乐园助兴--其实,厂家是乘机宣传和推销自己的产品。
据园方介绍,以往搞啤酒节,乐园是要收取厂家一定的“机会”费用的,但是,这次却基本不收或少收些许,而厂家须向游客免费提供一些“小恩小惠”--企业的广告宣传品等。
减免了货币的支付,厂家岂有不乐的?园方也承认,众厂家的参与,带来大笔场地费,降低了乐园搞“狂欢夜”活动的风险,不过,它并非这次活动最后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火”一把的关键,是原先60元一张的门票陡降到10元钱。
非但如此,每位到乐园过“狂欢夜”的,凭门票,还可以领到与10元门票同等价值的啤酒、饮料和广告衫等。
需要说明的是,白天购60元门票入园后,园内的多数活动项目就不再收费;而购10元门票入园后,高科技项目和水上娱乐项目等仍要适当收取一点费用。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教学案例
目录上篇—-微观经济学经济学基础案例1:关于大学生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案例2:对房租的限制有利于解决住房问题吗?案例3:莫斯科歌剧院的票价。
案例4:美国农产品的价格保护.消费者理论案例1:为什么水要比钻石便宜?案例2:买“黄牛票”案例3:吉芬商品: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是例外吗?案例4:利息所得税如何影响家庭储蓄?生产者理论案例1:美国啤酒行业的适者生存测试.案例2:“无花边费用"业务模式。
案例3:服装店的张老板是盈利了,还是亏损了?案例4:如何确定企业的最佳批量规模?市场结构理论案例1: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西方经济学中不同市场结构的区别.案例2:企业的定价策略。
案例3:方便面市场竞争案例。
分配理论案例1:天津丑女“张静事件"及美国经济学家的调查报告.案例2:美国大型企业CEO的薪水报告。
案例3:华为的神话。
总体均衡与福利经济学案例1:经济学家的赌博。
案例2:苏联解体与其经济状况。
案例3:中国改革中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
微观经济政策案例1:农村改革第一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案例2:沱江特大污染事故。
案例3:楼道安装防盗门的事件。
下篇——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核算理论案例1:部分国家的GDP比较。
案例2: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的比较。
案例3:“绿色GDP"警示中国经济.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案例1:利用AD—AS模型分析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具体问题。
案例2: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的衰退。
案例3:石油危机与滞胀。
宏观经济政策(一)货币政策案例1:“治大国如烹小鲜”。
案例2: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与通货膨胀。
案例3:宽松货币政策刺激内需,推动英国经济增长.案例4:稳健货币政策中的“适度从紧”.(二)财政政策案例1:政府增加政治支出,大选因素刺激亚洲经济增长。
案例2:增税反而促进经济增长?—-克林顿政府财政政策评析。
案例3:中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宏观经济问题(一)就业与失业理论案例1: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案例2:严峻的中国就业形势。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资料全
分析思路—— Iphone6s需求变动因素
第三,相关商品的价格。相关商品包括替代品和互补品。对于iphone6s来讲,
•
问题: 1、从需求变动因素出发,分析为什 么iphone6s的需求量如此大? 2、从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弹性决定 因素出发,对iphone6s的弹性进行 分析。
分析思路:
1、销售火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产品因素:产品功能齐全,掌握核心竞争力 3DTouch核心技术、拍照质量提升、A9+M9芯片组合、机身更轻更坚硬 竞争对手分析 由于iPhone 6s系列上市,iPhone 6与6 Plus的价格也随之下调。降价将令他们的 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甚至直接影响到新发布的iPhone6s。苹果于高阶手机 市场具压倒优势,加上中国厂商不断推出高规低价手机,三星唯有透过其装置 特有的应用程式、内容及服务所构筑的完整生态体系,才能在高阶市场保有更 高的品牌忠诚度与长期差异化。 顾客分析 (1)消费者的求新动机 对于新产品,追求时尚和高科技,最先尝试者很有兴趣购买。 (2)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爱与归属的需要,有一部分目标顾客希望得到更高地位人 的认可。所以,他们愿意出高价来购买这一产品。再加之iphone6s的饥饿营销 策略,制造供不应求假象,所以导致消费者争相购买。
但事实上对iphone6s这种高档品而言一部分人确实是以一种观望的态度等待价格下降后再购买但还有一部分人由于为了满足个人的虚荣和炫耀心理刚上市就购买了以显示自己的地位而等待价格降低的人群又少于有炫耀心理的人所以导致iphone6s刚开始就是供不应求的
案例分析
案例1:“猪肉价格上涨”
• 人们说 2007 年是个“火爆”的年份,从年初的楼市上涨 ,到股市全线飘红,这个火爆的“金猪年”给人们的神经 带来了足够的刺激。进入 5 月份,猪肉似乎又成了“金猪 肉”,全国多数省区市猪肉价格同比大幅上涨,有些城市 的猪肉价格已经达到历史最高点。根据商务部市场运行司 的统计,2007 年 5 月上中旬,全国 36 个中心城市猪肉平 均批发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 4.4 元,涨幅 43.1%。在北京 市,5 月份市场的猪肉价格已经密集地出现了 14 次上涨 。这次猪肉价格的大涨,可以说是近 10 年罕见。猪肉是 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问题,它既影响人们的一日三餐,又 导致 CPI 的上涨,甚至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它既关系 到农民收入的提高,又关系到与其相关的上下游企业的发 展。
2024版微观经济学教学案例精选[1]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9
27
01
垄断市场的特征
垄断市场是指只有一个卖者而买者众多的市场结构,垄断者具有控制市
场价格和产量的能力。
02
垄断者的定价策略
垄断者通常采用歧视定价、捆绑销售等策略,以最大化自身利润。同时,
垄断者也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提高价格等手段来维护自身利益。
2024/1/29
03
垄断市场的效率问题
垄断市场可能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社会福利损失等问题。因此,政
6
02
竞争与垄断市场分析
Chapter
2024/1/29
7
案例分析:谷歌与欧盟反垄断诉讼
2024/搜索引擎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份额超过 90%,具有强大的市场影响力。
欧盟对谷歌的反垄断调查 欧盟委员会对谷歌展开反垄断调查,指控其滥用市场支配 地位,通过操纵搜索结果和广告排名等手段,限制竞争对 手的发展。
研究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在NBA收入分配中的作用,以
及这些要素价格如何影响球员和球队的收入。
14
04
消费者行为理论与实践
Chapter
2024/1/29
15
案例分析:亚马逊Prime会员制度
会员特权与消费者忠诚度
亚马逊Prime会员制度通过提供快速配送、免费试用、独家优惠等特权,成功吸引了大量忠 诚会员,提升了消费者黏性。
根据购买量进行不同定价,多买 多送或折扣等销售策略。
可能提高销售量和市场份额,但 也可能引起消费者不满和公平竞 争问题。
2024/1/29
一级价格歧视 二级价格歧视 三级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的影响
完全根据每个消费者的保留价格 进行定价,实现消费者剩余的最 大攫取。
微观经济学的应用案例与问题解决讲解
微观经济学的应用案例与问题解决讲解微观经济学是对个体经济行为、市场交易、资源配置等微观层面进行研究的学科。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面临着各种经济问题和决策,微观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这些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的应用案例,介绍微观经济学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方法和思路。
案例一:需求与供给的平衡假设某市场上有一种商品,其需求和供给都存在变化。
需求方变化是指市场上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发生变化,供给方变化则表示供给该商品的生产者数量发生变化。
微观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需求与供给的平衡点,即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均衡。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方程。
需求曲线通常呈现负斜率,表示价格越高,需求量越低。
供给曲线通常呈现正斜率,表示价格越高,供给量越高。
通过将两个方程相等,我们可以求解出市场均衡的价格和数量。
此外,当需求或供给发生变化时,市场会重新达到新的均衡。
如果需求增加,曲线向右移动,导致价格上涨和数量增加;而如果供给增加,曲线向右移动,导致价格下跌和数量增加。
通过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我们可以评估不同变化对市场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案例二:弹性与税收弹性是指经济变量对价格、收入或其他因素的反应程度。
在税收问题中,弹性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税收对市场行为的影响,从而更好地制定税收政策。
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弹性。
如果商品的需求弹性高,意味着需求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税收对市场行为的影响也较大。
反之,如果商品的需求弹性低,税收对市场行为的影响相对较小。
微观经济学可以通过计算价格弹性或收入弹性等指标,来评估税收政策的效果。
如果税收对市场影响较大,政府可以采取相应措施来平衡供求关系。
而如果税收对市场影响较小,政府则需要寻找其他政策工具来实现经济调控的目标。
案例三:市场垄断与公平竞争市场垄断是指某个供应商在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可以通过控制价格和产量来获得额外利润。
微观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市场垄断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大一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案例1:柠檬市场问题(次品市场问题)举一个例子:二手车市场,由于买家卖家信息不对称,显然卖家比买家拥有更多的信息,两者之间的信息是非对称的。
买者肯定不会相信卖者的话,即使卖家说的天花乱坠。
买者惟一的办法就是压低价格以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损失(既买家更倾向于用更低的价格去买车,以避免买到的车并没有卖家所说的那么好)。
买方提供过低的价格也使得卖车者不愿意提供高质量的产品。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卖家由于很难得到好价格(在二手车市场信息不对称情况以及买家心理情况决定下),对于高质量的车的在二手市场需求逐渐减少,低价格质量一般的车却比较受欢迎。
从而低质品充斥市场,高质品被逐出市场。
然而,存在这样一种矛盾现象,低质品充斥市场,是买方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买方倾向于用较低价格购买较高质量。
而卖方倾向于高价格卖低质量,于是,买方尽量避免进入二手车市场,于是最后导致二手车市场萎缩。
此个概念对我国股市或者人才市场都受用。
人才市场中:个人倾向去工资高环境好的企业,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企业为了避免聘请的人才不符合要求,而希望以更低工资聘用员工,而员工趋向利用最大化的选择,使得员工减少应聘工资低的公司。
在我国股市中,从“郑百文”、“ST猴王”,到“银广夏”无一不是踩着信息不对称的钢丝在跳舞,一旦不知情的股民最终发现了那枚光闪闪的硬币的另一面时,市场开始逆向选择,钢丝断裂,股价大跌,股民丧失信心。
所以证监会才会加大监管力度,清除股市中的“柠檬”,重塑股民信心。
案例2:价格到底谁说了算2003年7月15日,民航国内航空运输价格改革方案听证会在北京举行。
虽然此次听证会受非典影响延期两个多月,但社会对它的关注丝毫没减。
值得回味的是,中国的改革就是从价格改革入手的。
问题是,为什么改革这些多年,我们还停留在要由政府出面,为民航这样的垄断行业扩价格听证会的阶段,而不能由市场来决定价格呢?实事求是地说,这些年政府为了把垄断行业推向竞争的市场,是做了不少工作的。
微观经济学案例1
微观经济学案例1微观经济学案例1:供求关系与价格波动在微观经济学中,供求关系是一个关键概念,它对于市场的价格波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来探讨供求关系如何影响价格的波动。
案例背景:某个小镇的居民对某种特殊品牌的咖啡情有独钟,每天都会排队购买。
咖啡店老板意识到这种情况后,决定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咖啡价格。
供求关系的变化:随着咖啡价格的上涨,居民对咖啡的需求开始下降。
一部分居民开始寻找替代品或者减少咖啡的消费量。
这导致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供应量增加,需求量减少。
价格波动的影响:当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时,价格也会随之波动。
在这个案例中,咖啡价格上涨导致需求量下降,供应量增加。
这将导致咖啡店老板面临两个选择:降低价格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或者保持较高的价格以维持较高的利润。
供求关系的调整:咖啡店老板决定降低价格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随着价格的下降,需求量开始回升。
居民们发现咖啡价格变得更加合理,重新开始购买咖啡。
这导致供需关系再次发生变化,供应量减少,需求量增加。
价格稳定的影响:随着供求关系的再次调整,咖啡店老板决定保持价格稳定。
供应量和需求量逐渐趋于平衡,价格波动逐渐减小。
居民们逐渐适应了新的价格水平,并且愿意为这种特殊品牌的咖啡支付合理的价格。
结论:这个案例展示了供求关系如何影响价格的波动。
当供需关系发生变化时,价格也会随之波动。
供应量和需求量之间的平衡是价格稳定的基础。
咖啡店老板通过调整价格来适应市场需求,最终实现了供需关系的平衡,价格波动逐渐减小。
这个案例也告诉我们,市场经济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引起价格的波动。
了解供求关系对于企业和消费者来说都非常重要。
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价格和供应量,以保持竞争力和利润。
消费者则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来做出购买决策。
总而言之,供求关系是微观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对于价格的波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通过了解供求关系的变化和调整,企业和消费者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实现供需关系的平衡,从而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微观经济学均衡价格案例
一、东方市的汽油供给这是80年代初期的事。
当时东方市只有十几万人口,除了应该设立的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该市还有十来家中小型国营工业企业和一些商业服务企业。
该市的汽油供给主要就是由这些单位的公务用车和大小运输车辆所消费的。
为了保证这些机构和企业享有较低的办公和运输费用开支,该市长期以来实行了对汽油限价供应的政策,规定70号汽油每公升1〃50元的限制价格。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该市汽油的计划供应渠道逐步为市场供应渠道所取代,但该市市政府仍然坚持每公升1〃50元的限制供应价。
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市的汽油供给变得越来越紧张。
为了缓解市属各机构和企业在汽油供给分配上日益尖锐的矛盾,市政府决定实行配给票证制。
即根据各单位的车辆数和吨位大小配发相应的汽油票,各单位司机凭汽油票购买每公升1〃50元的70号汽油。
但此办法实施后,该市汽油紧缺和供不应求的状况不仅末得到缓解,反而出现了一些司机相互买卖汽油票的黑市现象,每公升汽油票的黑市价格竟然达到2〃00元。
这使主管该项工作的刘副市长感到十分困惑。
适逢在省城某大学讲授经济学的张教授回乡探亲。
于是,刘副市长登门拜访,请张教授为家乡的经济工作出出主意。
张教授欣然受命。
在进行了一周多时间的调查研究,收集了该市汽油供求的大量历史数据,并进行了简单的统计处理和回归分析后,张教授得出了两个简单的式子:Q d =6-0.8P,Qs=2.4P-0.4。
张教授告诉刘副市长,前者是目前该市汽油的需求曲线,后者则是其供给曲线,它们的数量Q的单位均为万公升,而P则是每公升汽油的价格。
张教授进一步给出两条曲线的图形,并对它们的特点和相互关系进行了一番洋洋洒洒的分析,最后提出建议:该市政府应放开对汽油价格的限制,让市场自由调节它的供给和需求。
刘副市长凝视着小黑板上那一大片公式和图形,思考良久,终于下定决心采纳张教授的意见。
你知道张教授是如何分析的吗?按张教授的意见办,该市的汽油供给将会出现怎样的状况?二、雪花酸奶的降价销售雪花食品公司新建成了一条酸奶加工生产线,于三月份开始向本市及邻近郊县市场供应纸盒保鲜包装的酸牛奶,每盒250毫升。
微观经济学 教学案例
微观经济学教学案例选编管理学院微观经济学网络课程建设组2008年3月案例(一)1.案例名称:大炮与黄油2.案例适用:资源的稀缺性及由此引起的选择性3.运用到的知识点:稀缺性问题、选择问题、机会成本问题、资源配置方式问题4.按理内容:经济学家们常常爱议论“大炮与黄油”问题。
大炮代表军用品,是保卫一个国家的国防所必不可少的。
黄油代表民用品,是提高一国国民生活水平所必须的。
“大炮与黄油”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如何配置自己的稀缺资源的问题。
任何一个国家都希望有无限多的大炮与黄油,这就是欲望的无限性。
但任何一个社会用于生产大炮与黄油的资源总是有限的,这就是社会所面临的稀缺性。
因此,任何一个社会都要决定生产多少大炮与黄油。
这就是社会所面临的选择问题。
作出选择并不是无代价的。
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多生产一单位大炮,就要少生产若干单位黄油。
为多生产一单位大炮所放弃的黄油数量就是生产大炮的机会成本。
“大炮与黄油”问题概括了经济学的内容。
各个社会都要解决“大炮与黄油”问题。
纳粹德国时期,希特勒叫嚣“要大炮不要黄油”,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前苏联为了和美国争夺霸权,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大炮-----军事装备与火箭的生产等,使得人民生活水平长期低下,长期缺乏黄油-----匈牙利经济学家称之为“短缺经济”。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作为“民主的兵工厂”(美国总统罗斯福名言),向反法西斯国家提供武器,也把相当多的资源用于生产“大炮”。
大炮增加,黄油减少,因此,美国战时对许多物品实行管制。
无论出于什么目的而生产更多的大炮,都要求经济的集中决策——希特勒的法西斯独裁,前苏联的计划经济,或美国的战时经济管制。
这些体制都可以集中资源不计成本地达到某种目的——法西斯德国的侵略,苏联的霸权,以及美国的反法西斯。
但代价是黄油的减少,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
在正常的经济中,政府与市场共同决定大炮与黄油的生产,以使社会福利达到最大。
整个经济学都是解决大炮与黄油问题。
岭院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价格歧视案例分析1
价格歧视的案例分析价格歧视是指同一物品对不同的消费者或同一消费者购买不同数量的商品收取不同价格。
而三级价格歧视则是指把消费者按某一标准分为不同的人群,而对不同的群体收取不同价格的一种定价策略。
比如美国的民航业的机票价格的不相同,就是一个运用价格歧视原理的例子。
它的机票按收入高低的不同把消费者往返美国时间的不同而售出的机票的价格不同,这与“巴黎地铁”方案的经营道理是一样的。
A对双休日返美的顾客实行高价格,因为这类顾客一般都是因公出差的顾客或者是为了周末赶回来和家人团聚的收入较高的顾客。
因此可对这时段的顾客征收一个高价格。
B而对周一至周五返回的顾客则实行一个低价格,因为这部分顾客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最佳时段,因此会在非休息时间的机票价格相对更低些,因为此时的顾客收入相对更低。
类似地,我们可以根据此原理将三级价格歧视的原理运用于其它事物上。
比如一些旅游景点如庐山,井冈山等地,则会在“五一”“十一”黄金周的价格会更高一些,因为可把消费者区分为“假期消费者”和“非假期消费者”,考虑到此时消费者的人数很多,消费者的假期较多,因此此时可提高价格,是个缺乏弹性的商品,提高价格会使厂商收益增加,这其实都是价格歧视例子的运用。
我们可以引申出按不同时间段给同一消费者出售产品,其价格是不一样的,如鲜鱼,新款的衣服,时新的电器产品等都可以运用三级价格歧视。
因为这时候出来的产品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好奇心理,可以制定出一个更高的价格,使厂商收益增加,而时新的产品则可以制定出一个相对较低的价格以满足一般收入人群的需求,因为由于此时的竞争的厂商较多,盗版产品的出现,并且时令已过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追求喜庆的心理,属富有弹性的商品。
再如下面这个例子语音通话比宽带价格高,从占用带宽角度来看,语音通话比宽带高,属于三级价格歧视。
因为宽带一向都是512K、1M、2M,可以包月,甚至更便宜。
但是电话话音是窄带信号,充其量不过是64K,比那个差一两个数量级,所以,如果从占用带角度说电话的语通话显得费用就非常低。
微观经济学案例
微观经济学案例案例名称:手机市场竞争背景描述:手机市场是一个充满竞争的行业,许多公司竞相推出新产品来吸引消费者。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将讨论两家主要的手机制造商:公司A和公司B。
情景设定:公司A和公司B都是知名的手机制造商,它们在市场上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两家公司都试图通过不同的策略来增加销售和市场份额。
公司A的策略:公司A决定通过价格战来吸引消费者。
他们将手机的价格降低到较低水平,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他们的产品。
他们认为,通过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他们可以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并实现更高的销售量。
公司B的策略:公司B采取了不同的策略,他们决定通过创新和差异化来吸引消费者。
他们将大部分资源投入到研发和设计中,以推出具有独特功能和特点的手机。
他们相信,通过提供独特的价值和体验,他们可以吸引高端消费者,并在市场上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
结果和影响:这两种不同的策略对公司A和公司B产生了不同的结果和影响。
公司A通过降低价格吸引了一大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销售量增加,但利润率下降。
然而,由于价格战的持续,公司A可能面临着较低的盈利能力和财务压力。
公司B通过创新和差异化吸引了一批追求高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消费者。
虽然他们的销售量可能没有公司A那么高,但他们在高端市场上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并且可以保持较高的利润率。
结论:这个案例说明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不同的策略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通过价格战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但可能面临利润率下降的风险。
而通过创新和差异化可以吸引追求高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消费者,但可能需要更高的投入和研发成本。
在现实生活中,手机市场上的竞争就是一个微观经济学的案例,各家手机制造商通过不同的策略来争夺市场份额和消费者的青睐。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在制定经营策略时,需要考虑市场的竞争环境、消费者需求以及企业的资源和能力,以找到最合适的策略来实现商业目标。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名称:高性能低价格——小米手机热销的原因一、案例适用:供求决定价格二、运用知识点:价格决定理论四、案例内容: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的流行已成为手机市场的一大趋势。
消费者不再满足于手机的外观和基本功能的使用,而开始追求手机强大的操作系统带来的更多、更强、更具个性的社交化服务。
所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经将购机目标定位在智能手机身上。
与非智能机相比,智能手机以其便携、智能等的特点,使其在娱乐、商务、时讯及服务等应用功能上能更好的满足消费者对移动互联的体验。
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各大手机品牌已相继推出了自己的智能机系列。
但不容忽视的一点是,智能机在拥有高性能的同时价格也十分高,很多想拥有一部好智能机的消费者就会因高价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价格便宜一些的。
而小米手机打着“高性能低价格”的口号冲进市场,无疑给智能机市场带来了不小的震动。
小米手机发布于2011年8月,采用线上销售模式,是世界上首款双核1.5GHz的智能手机,并宣称其搭载的Scorpion双核引擎比其它单核1GHz处理器手机的性能提升了200%,和双核智能手机相比也提升了25%。
经过系统优化后还能提高30%的性能,而售价仅1999元。
因为性价比极高,小米手机也引发了一轮销售热潮,根据小米官网发布的消息称,小米手机在12月18日开放销售后的三小时内10万台手机就已售罄。
也有最新称小米手机供货有压力,有供不应求的趋势。
虽然许多已购买使用小米手机的消费者反应,手机并没有宣传的那么好,小问题不断,比如按键不灵、掉漆等质量问题,有时会自动关机,死机,通电话时会自动挂断等等,但消费者也会因为小米手机的低价格而接受这些缺陷。
对于为何定下如此震撼的低价,小米手机研发公司(即北京小米科技有限公司)的老总雷军的说法是“小米是互联网公司,互联网公司最终盈利点是通过服务赚钱,不是通过硬件,我关心的是消费者是否满意”(消息源于2011年12月16日小米手机发布会,易网科技报道)。
微观经济学经典案例分析
案例: 谁在消费昂贵? 奢侈品消费群调查1. 使用范围: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2. 要考核的知识点:决定消费者选择的因素;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偏好的改变与需求规律;奢侈品消费与需求规律。
3.思考题:(1)就你目前的状况,对你自己来说,什么样的东西会是奢侈品?你用的是什么标准来定义奢侈品的?(2)你能否总结一下目前我国影响奢侈品消费的因素有哪些?其表现如何?(3)用你学习过的理论来分析奢侈品消费问题?(4)在我国目前情况下,人们奢侈品消费对经济发展有何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在女生张茜的想像中,一个标准的“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存在两种分裂的形象:平时穿着amarni中规中矩的套装、在北京CBD林立的高档写字楼中有一间自己的办公室、英语流利、每年去欧洲度假一个月;或者——另一种“可怕”的情况:穿着皮尔卡丹的西装、系着金利来皮带,用带有浓重乡音的普通话告诉香港的某位售货小姐“要买一块劳力士金表”。
根据中国品牌战略协会杨清山秘书长的研究,中国目前的奢侈品消费人群已经达到总人口的13%,并且还在迅速的增长中。
迅速富起来的中国人正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实现着自己心目中的奢侈梦想。
一、奢侈品的消费增长与GDP增长仅仅在数年之前,全世界奢侈品牌关注的还不是中国,而是台湾、香港等亚洲的几条“小龙”,再往前追溯,日本人在欧美一度就是有钱人的代名词。
杨清山对此做出了解释:一个国家奢侈品的消费增长大概应该是其GDP增长的两倍左右。
因此,当亚洲人面对自己突然增加的财富时,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富贵的标志”——奢侈品来表明自己新的经济和社会地位,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心理需求。
他谈到自己曾经到过的一个中国内地小城,那里的人们在不知道“比萨”为何物的情况下,对奢侈的憧憬就是“等我有钱了,一定要吃一顿比萨”。
对于在上海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的高小姐来说,她的“比萨”是一个标价5700元的Ferragamo白色挎包,在买这个包之前,她犹豫了很长时间。
微观经济学案例 微观-成本理论
还没考虑学历高所带来的名誉、地位等其它效应
案例 1:上大学值吗?
但对一些特殊的人,情况就不是这样了 比如,一个有足球天才的青年,如果在高中毕业
大学生上大学经济学概念的成本是11万
PS:这还没算上在未进大学校门前,家长为了让
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从小学到中学的择校费用。
案例 1:上大学值吗?
上大学成本如此之高,为什么家长还选择让孩子
上大学?因为这种选择符合经济学理论,收益的 最大化原则
算一下上大学与不上大学一生的成本与收益
不上大学 18 岁工作,工作到 60 岁,共 42 年, 平均每年收入是 4万,共 168 万
我买走了这双鞋。
案例 2:让顾客自行定价的鞋城老板
鞋的实际成本包括鞋的进价,租用鞋城的场地租
金,水电费,税收及雇佣店员等销售费用
假定实际成本支出是 15 万
机会成本是当把资源用于选择以外的其他用途时
,可能得到的收入
鞋的机会成本包括,开鞋城需要投资20万元,如 果不用来开鞋城这20万元放在银行的利息1万
如果顾客一分钱不加,鞋城老板把该赚的钱都赚 到手了
如果顾客高于公开的成本价买鞋,假如一年顾客 高于成本价累加起来是5万,对鞋城老板来说,这 5万是超额利润
案例 2:让顾客自行定价的鞋城老板
鞋城老板为什么放弃原来稳定的工作而开鞋城?
我们还是用机会成本来判断
鞋城老板作为一个人力资源,他不开鞋城一年工 资收入是3万,开鞋城获利是5万。不开鞋城的机 会成本是5万,开鞋城的机会成本是3万。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10篇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10篇1. 垄断市场下的价格歧视案例分析该案例分析了垄断市场中价格歧视的策略和影响。
通过比较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弹性和支付意愿,垄断者可以巧妙地对不同群体设定不同的价格,从而提高市场利润。
然而,这也引发了一些公平和效率问题,需要政府监管来平衡利益。
2. 外部性对公共物品供给的影响案例分析本案例分析了外部性对公共物品供给的影响。
外部性是指某些经济活动对非参与者产生的影响。
通过研究公共物品供给的外部性,我们可以理解市场机制在解决公共物品供给问题方面的局限性,并探讨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3. 价格弹性与供需关系案例分析该案例分析了价格弹性与供需关系之间的关联。
价格弹性是指市场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供需关系则说明了价格对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影响。
通过研究不同产品和市场的价格弹性与供需关系,我们可以了解市场机制的灵活性和弹性。
4. 景气循环与经济衰退案例分析本案例分析了景气循环与经济衰退之间的关系。
景气循环是指经济活动周期性波动的现象,而经济衰退是指经济活动下滑的阶段。
通过分析景气循环与经济衰退的原因和影响,我们可以了解经济波动的动态和应对策略。
5. 市场失灵与公共政策案例分析该案例分析了市场失灵与公共政策之间的相互关系。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需要政府通过公共政策来纠正。
通过研究市场失灵的原因和不同类型的公共政策,我们可以评估政府干预的效果和限制。
6. 竞争市场下的价格竞争案例分析本案例分析了竞争市场下的价格竞争策略。
在竞争市场中,企业通过调整价格来吸引消费者和与竞争对手竞争。
通过研究不同的价格竞争策略和其对市场竞争的影响,我们可以了解竞争市场的运作机制和企业策略。
7. 垄断与垄断定价案例分析该案例分析了垄断市场和垄断定价策略。
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主要供应商或卖家的情况。
通过研究垄断者的定价策略和市场影响,我们可以了解垄断市场的运作机制和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
8. 非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定价案例分析本案例分析了非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定价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观经济学》案例6:灯塔的故事
在一个靠海的渔港村落里住了两三百个人,大部分的人都是靠出海捕鱼维生。
港口附近礁石险恶,船只一不小心就可能触礁沉没而人财两失。
如果这些村民都觉得该盖一座灯塔,好在雾里夜里指引迷津;如果大家对于灯塔的位置、高度、材料、维护也都毫无异议,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怎么样把钱找出来,分摊盖灯塔的费用?村民们怎么样分摊这些费用比较好呢?
既然灯塔是让渔船趋福避祸,就依船只数平均分摊好了!可是,船只有大有小;船只大的船员往往比较多,享受到的好处比较多。
所以,依船员人数分摊可能比较好!可是,船员多少不一定是好的指标,该看渔获量。
捞得的鱼多,收入较多,自然能负担比较多的费用。
所以,依渔获量来分摊比较好!可是,以哪一段时间的渔获量为准呢?要算出渔获量还得有人秤重和记录,谁来做呢?而且,不打渔的村民也间接地享受到美味的海鲜,也应该负担一部分的成本。
所以,依全村人口数平均分摊最公平!可是,如果有人是素食主义者,不吃鱼;难道也应该出钱吗?可是,即使素食主义者自己不吃鱼,他的妻子儿女还是会吃鱼啊。
所以还是该按全村人口平均分摊。
可是,如果这个素食主义者同时也是个独身主义者,没有妻子儿女,怎么办?还是船只数为准比较好;船只数明确可循,不会有争议!可是,如果有人反对:虽然家里有两艘船,却只有在白天出海捕鱼,傍晚之前就回到港里。
所以,根本用不上灯塔,为什么要分摊?或者,有人表示:即使是按正
常时段出海,入夜之后才回港,但是,因为是讨海老手,所以港里港外哪里有礁石,早就一清二楚,闭上眼睛就能把船开回港里,当然也就用不上灯塔!
好了,不管用哪一种方式,如果大家都(勉强)同意,都好(也许决定是自由乐捐)!可是,由谁来收钱呢?在这个没有乡公所和村长的村落里,谁来负责挨家挨户地收钱保管呢?好吧,如果有人自告奋勇,或有人众望所归、勉为其难地出面为大家服务,总算可以把问题解决了!可是,即使当初大家说好各自负担多少,如果有人事后赖皮,或有意无意地拖延时日,就是不付钱,怎么办?大家是不是愿意赋予这个“公仆”某些像纠举、惩罚等的“公权力”呢?
分析
灯塔的例子很具体而深刻地反映了一个社会在处理“公共财”这个问题上所面临的困难。
灯塔所绽放的光芒让过往的船只均蒙其利。
可是,其他的东西像面包牛奶一个人享用了之后别人就不能再享用;灯塔的光线却不是这样,多一艘船享用不会使光芒减少一丝一毫。
而且,你在杂货店里付了钱才能得到牛奶面包;可是,即使你不付钱,还是可以享有灯塔的指引,别人很难因为你不付钱而把你排除在灯塔的普照之外。
和牛奶面包相比,像灯塔这种财货就比较容易由公共部门来解决。
因此,由灯塔的例子,可以具体入微地联想到“政府”存在的理由:透过大家认可的方式,大家决定要有哪些像灯塔之类的公共财,也决定要怎么样分摊提供这些公共财的成本。
而且,为了能有效地处
理“支出”和“收入”这两方面的问题,大家也愿意让政府拥有某些司法和制裁的权力。
对一般人来说,也许灯塔和实际生活的经验有一段距离,不太能体会里面的曲折。
但是,类似的例子多得很。
每一个人都可以自问,如果要在自己家附近的巷子里设一盏路灯,钱要由街坊邻居一起分摊、地点要由大家商量决定;那么,你认为怎么做比较好,或者你觉得走夜路没有什么不好,何必劳民伤财……
传统上经济学者一直认为,灯塔非由政府兴建不可。
因为,灯塔散发的光芒虽然功德无量,可是船只可以否认自己真的要靠灯塔指引,或者过港不入;所以,民营的灯塔可能收不到钱。
而且,灯塔照明的成本是固定的,和多一艘船或少一艘船无关。
因此,灯塔不应该收费,而应该由政府经营。
科斯引述史料,说明在十七八世纪时,英国境内大部分的灯塔都不是政府经营,而是由英皇特许,私人经营,或者是由一个港务公会负责兴建经营。
这些“非公营”的灯塔订有费率,向所有进港的船只收费。
科斯引用的史料很生动。
譬如说,他在文章里面提到有一商人花了四十万英镑,在一处险恶的礁石上翻修了一座新的灯塔。
但是,在暴风雨中,人和灯塔都被扫入海里。
灾难过后,英国政府付给商人遗孀慰问金二百镑和年金一百镑。
即使英国历史上曾经有过私人的灯塔,并不表示私人灯塔是常态;放眼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试问世界上有几座灯塔不是公营的?
请用经济学原理讨论:
1、为什么灯塔大多数是公营的? 科斯为什么认为灯塔可以私营?
2、灯塔的故事有什么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因为每个船长都有搭便车的激励,即利用灯塔航行而不为这种服务付费。
由于这个搭便车问题,私人市场通常不能提供船长所需要的灯塔。
灯塔这种财货比较容易由公共部门来解决。
因为当私营灯塔不打算向船长收费,而向附近港口所有者收费时,灯塔私营者就可以经营。
如果港口不付费,灯塔所有者就关掉灯,而船只也不可以到这个港口。
2启示:公共物品存在的必然性,政府存在的必要性。
因为有公共物品,要是没有政府去组织管理,单靠市场配置,就始终不能有效率的利用好这些公共物品,而且产生出很多不必要的纠纷。
透过大家认可的方式,大家决定要有哪些像灯塔之类的公共财,也决定要怎么样分摊提供这些公共财的成本。
而且,为了能有效地处理“支出”和“收入”这两方面的问题,大家也愿意让政府拥有某些司法和制裁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