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学期语文第6课《雪》知识点归纳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雪》知识讲解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雪》知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7decc353ce2f0066f433227c.png)
《雪》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高清课堂:走进鲁迅的“雪”世界 ppt15】《雪》这篇散文,1925年1月18日写于北京。
当时鲁迅先生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中国正处于北伐革命的前夜,南方国共两党结成统一战线,革命形势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但鲁迅当时生活的北平仍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反动势力猖獗,斗争极其激烈。
就在鲁迅写这篇作品的半个多月前,1924年的12月30日,北京下了一场大雪,第二天,天气放晴,又刮起了凛冽的北风,满地的雪被风吹得漫天飞舞,在阳光下蓬勃奋飞,旋转升腾。
看到此番自然景象,作者当时就在日记中写下了“大风吹雪盈空际”这七个富有诗意的字,之后思绪在现实和回忆中翻腾,将一腔情思铸成了这篇抒情散文诗《雪》。
《雪》表面是自然景观的描述,实际上是他内心世界斗争的力作。
知识积累【高清课堂:走进鲁迅的“雪”世界 ppt3】1.暖国:指我国南方气候温暖的地区。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雪》相关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雪》相关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aa687158caaedd3382c4d32c.png)
《雪》相关知识《野草》简介本书所收散文诗23篇(包括一首打油诗和一出诗剧),最初都曾陆续发表于1924年12至1926年1月的《语丝》周刊上,《题辞》最初也曾发表于1927年7月2日出版的《语丝》第138期,发表时署名均为鲁迅。
本书于年1927年4月由作者亲自编定,同年7月由上海北新书局初版印行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
此后印行的版本,除个别字和标点有所不同外,各篇文字大都和初版相同。
《题辞》在本书最初的几次印刷都曾印入;后来被国民党政府书报检查机关抽去〔鲁迅在1935年11月23日致邱遇信和1936年2月19日致夏传经信中,均提及此事〕,至1941年上海鲁迅全集出版社出版《鲁迅三十年集》时才重新收入。
《野草》的封面画系孙福熙所作,初版封面题字署“鲁迅先生”,后按鲁迅意思改为“鲁迅著”,鲁迅在1927年12月9日夜致章廷谦信中曾提及此事。
鲁迅写作《野草》时,适值“五四”退潮,正如作者在《〈自选集〉自序》(《南腔北集》)中所说:“后来《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
”编成本书的时候,如《题辞》篇末所记,正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清党的稍后。
关于本书各篇作品,作者在1931年曾为本书的英译本写过一篇短序,作了一些说明,收在《二心集》中。
在1934年10月9日致萧军信中,鲁迅谈到《野草》时说:“我的那本《野草》,技术不算坏,但心情太颓唐了,因为那是我碰了许多钉子之后写出来的。
”。
在《华盖集续编·海上通信》中说:“至于《野草》,此后做不做很难说,大约是不见得再做了,省得人来谬托知己,舐皮论骨,什么是‘入于心’的。
”本书中《雪》、《风筝》等篇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八年级课文雪知识点
![八年级课文雪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ff41eff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5d.png)
八年级课文雪知识点雪,是一种美丽却寒冷的天然景观。
在八年级的语文课程中,学生们常常会接触到与雪有关的课文,如《雪》、《卜算子·咏梅》等。
在学习这些课文的过程中,我们既能欣赏到文学之美,又能学习到诸多与雪有关的知识点。
一、气象知识雪是由水蒸气直接凝结而成的,是固态水的一种。
因此,在学习雪的知识时,我们不得不接触一些气象知识。
在气温低于零度时,大气中的水蒸气会形成微小的冰晶,这些冰晶会在云层中互相碰撞,聚集成雪花并逐渐落下。
另外,雪的大小、形状等会受到气温、湿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雪花的外形和大小上也有许多分类方法,如柿子雪、笋尖雪、西瓜皮雪等等。
二、文学意义雪在文学中也有其独特的意义。
在《雪》这首诗中,作者在描写纷飞的雪花时,通过雪花的视觉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索。
在《卜算子·咏梅》这首诗中,作者在写梅花时,比喻梅花在雪中仍然自立风华。
这也让人们看到了雪在文学中与人性之间的关联。
三、文化传承在中国文化中,雪还有着特殊的意义。
在春节期间,南方地区经常会有“赏雪”活动。
这种活动源自于中国古代的农业文化。
在农耕社会中,雪的降临代表着农作物和水源的丰收,因此雪成为了人们的吉祥之物。
另外,在《西游记》中,孙悟空为了冒充唐僧取经路上的行人,使用了“雪橇术”。
同时,雪还与一些传统的冰雪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滑冰、雪地足球等。
四、生态环境保护在学习雪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关注雪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雪是一种天然的淡水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人们的水需求。
同时,雪也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高山、林区等地,往往会有许多的动植物依赖于雪的存在来生存。
因此,对于雪的保护迫在眉睫,任何人都应该在雪地旅行时注意环保,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综上所述,学习雪的知识不仅有利于拓展我们的知识面,更能让人们领略到雪的美丽,并且使我们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希望我们能够通过多方面的途径,加强对于雪的学习和了解。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参《雪》学习要点_0738文档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参《雪》学习要点_0738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321716a0783e0912a3162a07.png)
2020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参《雪》学习要点_0738文档EDUCATION WORD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参《雪》学习要点_0738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雪》作者及本文: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农历八月初三)。
姓周,名树人,字豫才,小名樟寿。
1918年,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在他从文的30年间,共有"述著29种,250余万言",如《呐喊》、《彷徨》、《野草》、《华盖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朝花夕拾》等脍炙人口的名作,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本文选自《野草》(《鲁迅全集》第2卷),《野草》是鲁迅作品中最值得我们阅读的一部作品,而《雪》又是《野草》中最值得我们阅读的一篇文章。
学习重点:1、学习鲁迅先生的用词手法和修辞手法,以及感情升华的方法。
2、掌握下列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1)字形及读音:隐约嗡嗡奁灼灼消释褪尽蓬勃弥漫凛冽(2)字义:暖国:指我国南方气候温暖的地区。
壶卢:葫芦。
奁:盒子。
3、注意下列加红的多音字。
模样包藏学习本文:1、关于本篇的修辞手法:本篇采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
2、通过本文,欣赏一代文豪--鲁迅笔下"江南的?的"滋润美艳"和"朔方的雪"的"如粉"、"如沙"、"旋转而且升腾"的画面。
雪知识点归纳
![雪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4e1a388f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bf.png)
雪知识点归纳雪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在冬季时出现。
它给我们的世界带来了一种美丽的景象,也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逐步思考关于雪的一些知识点。
一、雪的形成雪是由水蒸气在冷空气中凝结而成的。
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它会转化为小水滴或冰晶。
这些小水滴或冰晶在云中漂浮,当温度足够低时,它们会结合在一起形成雪花。
雪花的形状因温度和湿度而异,所以每一片雪花都是独一无二的。
二、雪的分类根据雪花的形状和结构,雪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最常见的类型是雪花、雪晶和雪球。
雪花是指那些有规则形状的小结晶,它们看起来像是由许多小六边形组成。
雪晶是指形状不规则的冰晶,通常呈现出针状或板状。
雪球则是指由一些雪花或雪晶结合在一起形成的球状物体。
三、雪的颜色我们通常认为雪是白色的,但实际上,雪的颜色可以有很多种。
这是因为雪在空气中反射和散射光线,导致我们看到的是白色。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雪的颜色可能会发生变化。
例如,当太阳低于地平线时,雪可能呈现出橙色或粉红色。
另外,当污染物或灰尘混入雪中时,雪的颜色可能变得更暗。
四、雪的影响雪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雪可以给人们带来冬季运动的机会,如滑雪、滑冰和雪橇。
其次,雪还对农业和环境有一定的作用。
雪的融化可以提供水源,滋润土壤,促进植物的生长。
此外,雪还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防止地面过度冷却。
五、雪的安全尽管雪可以给我们带来乐趣和美景,但我们也需要注意雪的安全问题。
在大雪天气中,道路可能会变得湿滑,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此外,大量积雪可能导致屋顶坍塌和滑雪场的雪崩等危险情况。
因此,在雪天出行时,我们应该注意安全,保持警惕。
六、雪的文化意义雪在许多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在一些地区,雪被视为纯洁和清新的象征,常常与圣诞节和新年等重大节日联系在一起。
同时,雪也在文学、诗歌和艺术作品中被广泛描绘和赞美,成为创作的灵感之源。
七、雪的气候影响雪对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由于雪的高反射率,它可以反射太阳的光线,减少地面的吸热量,从而降低气温。
八下第6课《雪》
![八下第6课《雪》](https://img.taocdn.com/s3/m/5d953beaf705cc175527095c.png)
用战斗来创造美好世界
研讨探究
你认为作者更倾向于赞美哪一个地方 的雪呢?说明理由。 作者称“朔方的雪”是什么? “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研讨探究
在这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中,贯穿着 鲁迅什么愿望? 江南的雪是一种温润、宁静的美,但 还需要北方的雪在孤独的境遇下独自 抗争的精神。在这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 中,贯穿着鲁迅要用战斗来创造春天一 般美好的世界的愿望。
整体感知
概括:江南雪景图有什么特点?
江南雪景图是一幅声色和谐、动静相衬、 虚实相生的雪景图。 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美?
整体感知
作者在朔方的雪景图中写了什么?
写了雪的蓬勃
“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 灿灿地生光。” “却永远如粉,如沙, 他们绝不粘连。” “如包藏火焰的大雾, 旋转而且升腾。”
雪
走近作者
鲁迅——“民族魂”!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主要作品: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 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 提》) 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
论文集:《门外文谈》
散文诗集:《野草》(含《风筝》、《雪》等
作品
了解散文诗
散文诗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 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 点。在本质上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 者美和想象;在内容上它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 节;在形式上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 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散文诗一 般表现作者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触,主要描 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这些特 点﹐决定了它题材上的丰富性﹐也决了它的形式短 小灵活。
整体感知
梳理一下描写朔方的雪的关键词。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六课《雪》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六课《雪》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6b8a577caaedd3383c4d356.png)
江南是作者的故乡,是鲁迅童年生活的地 方。在作者记忆中,对故乡有许许多多回忆。 那记忆是美好的,正如江南的雪,雪中美好的 景色,让人回味和留念。故乡永远是鲁迅温暖 的家,美好的生活是鲁迅永远的向往和追求。
江南的春—赞春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 们上前去。
问题组: 1、作者写了哪些地方的雪?
2、分别体现在哪些段落?
3、如何给文章划分层次? 作者分别写了南北方不同的雪景: 第一部分(1~3段):江南雪景 第二部分(4~6段):北国雪景
江南的雪(写景散文诗的方法)
• • • • 1、动静结合 2、虚实结合 3、借景抒情 要求:结合《春》《济南的冬天》比 较学习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 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 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 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 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 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看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 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 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 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 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 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 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3、借景抒情:对于江南的雪作者有没
有遗憾?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这为什 么是遗憾?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雪》知识点分析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雪》知识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710c92ce87101f69e319584.png)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雪》知识点
1. 作者简介
2. 相关背景
3. 主要内容
4. 句式
5. 分段及段意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先驱。
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2相关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
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正是春暖花开,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冬之中。
面对黑暗的现实与冷酷的季节,鲁迅将自己的心境写入文中,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精神,去寻求“革命的破坏者”,去争取理想的春天。
3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对江南雪景柔美和北方雪景壮美的细致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北方的雪的喜爱之情,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更加体现了作者敢于直面惨淡人生、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4句式
比喻:1、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2、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
3、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
5分段及段意
本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①~③段),描写江南的雪与雪野。
第一层(第一自然段),描写充满生机的江南柔雪。
第二层(第二至第三自然段),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情景。
第二部分(④~⑥段),描写朔方的雪。
addAd(ad_2)。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课——雪【知识拓展】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课——雪【知识拓展】](https://img.taocdn.com/s3/m/db598bb5f121dd36a32d8282.png)
4、孤舟蓑笠翁,﹍﹍﹍﹍﹍﹍。 A.冰霜正惨凄 B.独钓寒江雪 答案:B
5、﹍﹍﹍﹍﹍﹍,将登太行雪满山。 A.瀚海阑干百丈冰 B.欲渡黄河冰塞川 答案:B 6、北风卷地白草折,﹍﹍﹍﹍﹍﹍。 A.胡天八月即飞雪 B.病树前头万木春 答案:A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 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问题一:出自哪篇古文? 答案:《湖心亭看雪》 问题二: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 答案:张岱,明末清初 问题三:此文选自何处? 答案:《陶庵梦忆》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 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 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 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刘义庆《咏雪》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 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 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 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 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 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 动,叫你希望看到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 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 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昨夜,你记得,风雪在飞旋, 险恶的天空笼罩一层幽暗。 遮在乌云后发黄的月亮 像是夜空里苍白的斑点。 而你闷坐着,百无聊赖—— 可是现在……啊,请看看窗外:
在蔚蓝的天空下,像绒毯 灿烂耀目地在原野上铺展。 茫茫一片白雪闪着阳光, 只有透明的树林在发暗。 还有枞树枝子透过白霜 泛出绿色:冻结的小河晶亮。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八年级语文下《雪》笔记
![八年级语文下《雪》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0a2c404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46.png)
《雪》学习笔记
一、文章概述
《雪》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诗,通过对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的描绘,展现出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热爱。
文章中充满了诗意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二、重点内容解析
1.描绘雪的美丽:文章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如“滋润美艳之
至”、“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等,生动地描绘了江南的雪的美丽和魅力。
2.对比手法:文章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比较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的不同
特点,突出了朔方的雪的独特之处。
3.蕴含哲理: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热
爱,通过赞美雪的美好和纯洁,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敬畏和思考。
这些哲理深刻的句子需要我们认真体会。
三、个人感悟
通过学习《雪》,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生命的美好和珍贵。
鲁迅先生通过赞美雪的美好和纯洁,启示我们要珍惜生命,追求美好的事物。
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一颗纯洁的心,不被世俗所污染,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四、全文总结
《雪》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散文诗,它不仅描绘了雪的美丽和魅力,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思想。
鲁迅先生的文字功底和思想深度使得这篇文章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还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雪(共28张PPT)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雪(共28张PPT)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2722e39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ae.png)
品味语言 揣摩意蕴
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 灿烂的雪花。
分析:
三个修饰语,从温度、硬度和颜色三个 不同角度写出了雪花“冷” 、 “硬” 和“白”的特点,显示了雪花不向严 寒屈服的品格.。
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 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 皮肤。
“隐约着”说明在春天没有到的 季节里,已经闻到了春天的气 息;“极健壮”都是最富有生命力 的状态,充满着活力。
中 偷 得 胭 脂 来 涂 在 嘴 唇 上
。
眼 珠 , 又 从 谁 的 母 亲 的 脂 粉 奁
生 光 。 孩 子 们 用 龙 眼 核 给 他 做
的 滋 润 相 粘 结 , 整 个 地 闪 闪 地
然 而 很 洁 白 , 很 明 艳 , 以 自 身
花 ; 雪 下 面 还 有 冷 绿 的 杂 草
单 瓣 梅 花 , 深 黄 的 磬 口 的 蜡 梅
旋(xuàn)风 旋(xuán)转 血(xuè)红
龙眼核(hé)
阿(ā)罗汉
脂(zhī)粉奁(lián) 胭(yān)脂(zhi)
凛(lǐn)冽(liè)
朗读课文 整体感受
文章的题目是《雪》,在文中作者 写到了哪些地方的雪?分别主要体现 在文中的哪些段落? 文中写到的这些地方的雪整体上有 什么不同?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 你认为作者更喜欢哪 一 种雪景, 为什么?
2.对于江南的雪作者有没有遗憾?从文中那 句话可以看出来?这为什么是遗憾?
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 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 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江南的雪的这种美因为未经磨练,不能经 受时间的考验,不能持久,不能不说是一 个遗憾 。
第6课《雪》课件(新人教版八下)
![第6课《雪》课件(新人教版八下)](https://img.taocdn.com/s3/m/2007cbe63186bceb19e8bbf7.png)
写北方的雪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结合借景 抒情)
抒发了作者同凛冽的严冬一样的社会勇猛奋战的激情,蕴蓄 了鲁迅反抗冷酷的现实社会。
2019/3/29
10
《雪》描写了江南和北方的雪景,并在对比 中体现作者倾向,你认为作者的称赞倾向哪 方?为什么? 作者使用了对比的手法.而他的倾向似乎两者 兼而有之:江南的雪象征着将要来临的春天,充满 着生机和美丽,而朔方的雪则是坚强中见个性.但 结合鲁迅一贯的性格倾向,他似乎又更为欣赏 “朔方的雪”:因为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在鲁迅 的眼里,这种美未经磨练,并不能保持长久。鲁 迅更为看重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像 北方的雪一样,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 她的存在,那张扬的个性,像一个奔放的挑战者 和战斗者,作者的感情在对北方雪的描写中得到 11
2019/3/29
17
文章由整体到局部,由面到点的品味这一幅江南雪景图,同时也从触觉、视觉 和听觉来描述,并且加入适当的想象.而通过雪罗汉经过一晚后变得“面目全非” 又表现了江南的雪不能持久的特点。
写雪,为什么要写塑雪罗汉,写它的消释用意何在? 生活气息浓厚,写出了江南雪的可爱可亲,扩展了雪野的 意境,使江南的雪富有生命力,是美的象征。它的消释抒 发了作者对美好的事物迅即消逝的惋惜、感慨与苦闷,喊 出了对黑暗现实的抗议。 写江南的雪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8
…… 朔方的雪花在纷 飞之后,却永远如粉, 如沙,他们决不粘连, 撒在屋上,地上,枯 草上,就是这 样。 ……在晴天之下, 旋风忽来,便蓬勃的 奋飞,在日光中灿灿 的生光,如包藏火焰 的大雾,旋转而且升 腾,弥漫太空,使太 空旋转而且升腾 地 闪烁。
2019/3/29
江 南 的 雪:
在作者的眼里,江南雪景除了有着滋润美艳的特点,还有其他什么 特点呢?而这些特点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推荐学习K12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雪》
![推荐学习K12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雪》](https://img.taocdn.com/s3/m/accca9fb5fbfc77da269b15a.png)
《雪》主备人:审核人: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博识、美艳、消释、升腾”等词语。
2. 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学习重点】诵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品析两幅雪景图。
【学习难点】理解文章语言的深层含义。
一、自主预习:我的发现:我的收获:我的感悟:作者: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破落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立志改变国民精神。
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等。
背景:《野草》创作时,正是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命政变后,白色恐怖非常严重时期,现实的环境异常地严酷。
在这部散文诗集中,鲁迅表现了他对黑暗势力的反抗和斗争,也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和光明未来的憧憬与追求,热烈赞颂现实中的叛逆,不屈服的勇士。
1924年岁暮,北方降雪,鲁迅身处北国,眼前“大风吹雪盈空际”,作者萌发了创作冲动,从眼前的飞雪联想到江南的雪景,思绪在回忆和现实中不断变幻和翻腾。
二、课内探究案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品读江南的雪部分,思考:江南的雪有怎样的特点,哪些语句表现了这一特点?你能看出在这些句子中倾注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吗?3、在描写完江南的雪之后,转入到对“朔方的雪”的描述中。
中间用了“但是”一词,起到了什么作用?4、作者是怎样描写北方的雪的?作者对北方的雪是什么样的感情?5. 鲁迅从来写文章都惜墨如金,而这篇散文诗他却用较多的笔墨描写塑雪罗汉的形象,你是怎样理解的?6.作者在文中更欣赏哪一种雪?为什么?全文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7.写“雪”的诗句。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梳理:第6课《雪》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梳理:第6课《雪》](https://img.taocdn.com/s3/m/28229d57a417866fb84a8e37.png)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梳理:第
6课《雪》
一、字词
磬口(qamp;ing) 脂粉奁(liamp;an)目光灼灼(zhuamp;ozhuamp;o)
褪尽(tuamp;i) 朔方(shuamp;o) 凛冽
(lǐn)(liamp;e)
二、课文中心
《雪》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
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对北方的雪的赞颂表现出来的。
像江南的雪那种平和恬静的美固然能让人喜欢,但更崇高的美应该像北方的雪那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
江南的雪:一方面作者惋惜美好的事物不能常在,另一方面暗示如江南的雪的美好事物经不起环境外了的打击,不能过于眷恋。
北国的雪:用了一连串动词,展现出北国的雪的奋斗和向上,决不妥协的个性,以及铺天盖地、横扫千军的气势。
北国的雪的环境:“无边的旷野,凛冽的天宇”象征了当时极度黑暗和严酷的社会现实。
这篇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梳理就为大
家分享到这里了。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第1课藤野先生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参考:第2课我的母亲。
初二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雪》
![初二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雪》](https://img.taocdn.com/s3/m/05e22b27cc1755270722083a.png)
初二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雪》
1、重点:
诵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品析两幅雪景图。
2、难点:
体会文章的深邃寓意。
作者细致、生动地描写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并在比较中表现了自己的倾向,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蕴蓄了他反抗冷酷的现实社会的斗争品格,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
这篇初二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的内容,希望会对各位同学带来很大的帮助。
相关推荐
初二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藤野先生
八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海燕》。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雪》知识讲解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雪》知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825257850508763230121235.png)
《雪》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高清课堂:走进鲁迅的“雪”世界 ppt15】《雪》这篇散文,1925年1月18日写于北京。
当时鲁迅先生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中国正处于北伐革命的前夜,南方国共两党结成统一战线,革命形势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但鲁迅当时生活的北平仍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反动势力猖獗,斗争极其激烈。
就在鲁迅写这篇作品的半个多月前,1924年的12月30日,北京下了一场大雪,第二天,天气放晴,又刮起了凛冽的北风,满地的雪被风吹得漫天飞舞,在阳光下蓬勃奋飞,旋转升腾。
看到此番自然景象,作者当时就在日记中写下了“大风吹雪盈空际”这七个富有诗意的字,之后思绪在现实和回忆中翻腾,将一腔情思铸成了这篇抒情散文诗《雪》。
《雪》表面是自然景观的描述,实际上是他内心世界斗争的力作。
知识积累【高清课堂:走进鲁迅的“雪”世界 ppt3】1.暖国:指我国南方气候温暖的地区。
初二下册语文雪的知识点归纳
![初二下册语文雪的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15b070b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90.png)
初二下册语文雪的知识点归纳
初二下册语文雪的知识点归纳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磬qìng口胭脂奁lián凛lǐn冽liè朔shu方
点拨:"朔"不要误读为"sù"。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花(bàn)瓣(tuì)褪尽
目光(zhuózhuó)灼灼(kuàng)旷野
3.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2)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2.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雪》选自他的散文诗集《野草》。
2.散文诗,它既有诗歌的特点,讲究押韵和节奏,又有散文的特点,比较有气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下学期语文第6课《雪》知识点归纳
初二下学期语文第6课《雪》知识点归纳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磬qìng口胭脂奁lián凛lǐn冽liè朔shu方
点拨:"朔"不要误读为"sù"。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花(bàn)瓣(tuì)褪尽
目光(zhuózhuó)灼灼(kuàng)旷野
3.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2)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2.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雪》选自他的散文诗集《野草》。
2.散文诗,它既有诗歌的特点,讲究押韵和节奏,又有散文的特点,比较有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