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高分必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语文秘籍

1.如果文章长,先看选择题,再理解文章;

2. 概括题:找区间,分层次,定条数,忌抄录。

3. 含义题:表层义+深层义+表现手法+表情达意+作用题。由浅入深!

4. 赏析句子:翻译容,注意动词和形容词,手法,还原手法,语言特色,效果,感情主旨,作用。

5. 赏析文段:分层次理脉络,手法,还原手法,语言特色,效果,感情主旨,作用。

6. 作用题:容上,结构上,语言上。

7看分值,定答案条数

8,答题模板基本是:总的概括+进一步解析说明+表达的情感或作用

阅读题部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难度4颗星)

1.先快速浏览文章把握大意,不需要句句读透,把每段大意的句子划出,方便在看选项时能迅速找到文章出处。1分钟以下大概浏览文章一下就好了,只要知道每个段落在讲什么就好了。讲真的论述类的文章每段都没什么逻辑的,认真看了也没啥用,绝对记不住的(每段画出一句你认为重要的句子或者难以理解的句子)

2.看题目,圈出题目要求,比如“正确的”“符合文意的”“符合作者观点的”“不符合文意的”等。(这个一定要的)

3.看选项,马上回归原文划出原句,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类词:①逻辑关联词——因此、由于、不仅……还、只有……才、只要……就、从而等;②修饰限制程度或围的词——大概、基本、重要、最、非常、部分、凡、全、仅仅、几乎、之一等;③年代时间、数据;④分清必然和或然、已然和未然。

4.将选项与原文比对结束,对于选项与原文的差异须心中有数,二者是信息吻合完全相同,还是表达不同实质相同。

5.无法百分之百判断选项正误时,把疑惑点圈出,比较两个选项哪个问题更明显。

6.对答案后仍存疑问,马上请教老师或和同学讨论,重点是明白自己的误区或者题目的漏洞,不要花大量时间来争辩对错,不值得。

7.每次做题前,都要温习论述类命题陷阱:偷换概念、冠戴、以偏概全、无中生有、逻辑混乱、已然未然、混淆时间、主次颠倒、过于绝对。

8.要想增加竞争力,这篇阅读最好是全对。而且每次练习一定一定一定要限时,我一般限15分钟,当然越快越准确越好。把方法熟练就能越做越顺。

9.这道题是语文为数不多的可以刷题刷上去的,虽然很难理解,但是题型单一特别好做。

10.做完题目一定要总结要总结要总结!很简单的,只要对每道题的命题陷阱都

能心中有数,且做题要有条理有分析过程,清楚自己做题的最优途径,就像我在上文列出来的那样,做题做到一定量多多思考。

总结八种题型(绝对要记这个,)

1.以偏概全

出题人通过修改表示围限制或是程度的轻重的关键词,扩大或者缩小语义围,制造错位,形成错误选项。表现形式为以下三种:以部分代整体、以整体代部分;以个别代一般,以一般代个别;以特殊代普遍,以普遍代特殊。应对策略:①注意修饰性的、限定性的副词;②注意原句中的核心对象

举例

原文:在普通法的发展历程中,衡平法从具有独立地位到整合进入

其中,很多判例直到今天仍然具有约束力。

错误:衡平法被普通法所吸收后,判例仍然都具有约束力。

2.因果混乱

出题人通过对原文的因果关系进行微调,制造错位或者颠倒,设计选项中的谬误。其中又可分成两种情况:

(1)因果颠倒,指选项在因果关系上,故意把原材料中的“因”变成了“果”,或把“果”变成“因”等;

2)强加因果,指把本没有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硬说成有因果关系。

应对策略:在复位验证的过程中,就要注意比较因果关联词,尤其是隐性的因果关系,包括令、使得、导致、而、为此、就此等可能暗含因果关系的词语。一字之差,就可能在逻辑上强加上因果关系。

举例

原文:国媒体报道这场国际会议一片火热,而相关议题却进展缓慢。

错误:国媒体报道这场国际会议一片火热,使得相关议题的进展十分缓慢。

3. 时态和模态混淆

其中,“时态混淆”即命题者故意把“尚未发生的事情”转述为“既成事实”(或者相反);“模态混淆”即把“可能是”转述为“必然是”(或者相反)。应对策略:重点关注下列词语: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似乎,可能,或将,必然等表示时间、可能性的状语

举例

原文:食品安全监管不仅要依靠行政手段,还亟待建成有效的行业

自律体系。

错误:目前,食品安全制度正是建立在行政监管与有效的行业自律

体系之上的。

4. 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看似简单,不过是命题者在选项中加入了原文没有的容。但是,许多情况下,虽然原文中没有提到并不意味着发生了“无中生有”,因为选项中的结论可能正是从原文变换说法、直接推导得到的,这一类不能称之为“无中生有”。因此,这部分运用“进路分析”的方法可能会效果更好。

举例

原文:棘轮效应,是指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即易于

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尤其是在短期消费是不可逆的,其习

惯效应较大

错误:棘轮效应,是指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在短期有不可逆性。长期看来则不然。

5. 偷换概念

偷换概念,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原文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命题者暗中将两个概念的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改变或混淆,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通过漏字,添字,改字,换序等方法扩大、缩小或转移概念。应对策略:并非所有近义词替换都不改变原意,并非所有有形式差异的替换都改变原意。只有当选项中与原文中不同的词语“指代相同,围相同,词义相近”时,才能认定该替换是合理的。

举例

原文:“蓝瘦香菇”、“喜大普奔”等网络用语的发展,体现了文化传承中旧有文化概念在竞争中的失格。人们抛弃“旧成语”,转向“网络习语”,不得不说是传统文化传播的悲哀。

错误:网络用语的发展意味着旧文化概念在竞争中资格的丧失。

(注意,日语中“失格”才是“失去资格”,在中文传统中,“失

格”只能指“失去尊严”)

6. 冠戴

冠戴,是指命题者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如把甲的观点、发明、创造说成乙的。同一事物的甲方面说成是乙方面,如将某一时间、地点说成另一时间、地点、事件。应对策略:找到信息所在的位置,梳理信息所牵扯的人、事、物、理的对应关系。

举例

原文:在手机制造中,寻找OEM(原始设备制造商)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很多品牌都打起了ODM(原始设计商)的主意。

错误:在手机制造中,厂家不仅寻找ODM,还准备找OEM进行生产。

7. 混淆是非

混淆是非,是指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的事物加以肯定。是非本身不局限于对与错,肯定与否定,还可能包括作者是否支持,是否看好其前景,是否承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