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下中信银行的利率敏感性分析

合集下载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戴炜;王颖【摘要】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is one of the reform in ourcountry.China's commercial banks have to improve their competitiveness in order to cope with the challenges.This paper hopes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on the performance of commercial bank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ommercial banks to adapt to the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index and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about this problem.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and the increase of interest spreads will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commercial banks,while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increase of real interest will help commercial banks to improve business performance.%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之一.中国的商业银行可以借此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此来应对经济新常态下各种可能的挑战.鉴于此,本文希望通过分析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为商业银行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进行转型升级提供参考.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利率市场化指数,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绩效评价体系,最后进行实证检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和管制利差增大会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造成负面影响,而实际经济增长率和市场利率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提高.【期刊名称】《上海管理科学》【年(卷),期】2017(039)004【总页数】7页(P97-103)【关键词】利率市场化;经营绩效;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作者】戴炜;王颖【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13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0.3从20世纪60年代起,利率市场化的相关研究逐步展开,其中,麦金农等[1]的金融抑制理论,爱德华·Shaw等[2]的金融深化理论是利率市场化问题的理论基础。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测度分析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测度分析

栏目编辑:梁春丽E-mail:********************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测度分析■ 江西银行 彭瑛琪摘要:本文选取2015-2018年22家上市商业银行表征流动性的变量进行实证测度分析。

分析结果得出,存贷比、流动性比率、流动性覆盖率、同业负债占计息负债比均对商业银行流动性产生影响,且各指标在不同年份表现出大小不等的影响程度,中间业务发展还未改善商业银行流动性。

其中,城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较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较差,大型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居中。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流动性;测度一、引言利率市场化以后,银行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既不利于其盈利能力的提升,又增加了其经营的难度。

挤兑现象会随着竞争程度的增大而加大其发生的概率,从而增加了银行流动性风险,本文主要对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情况进行测度研究。

二、研究设计(一)流动性风险测度指标结合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存贷比(Dlr)、流动性比率(Lr )、流动性覆盖率(Lc )、非利息收入占比(Nii)、同业负债占计息负债比(Ibr )等指标来测度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见表1所列。

存贷比和同业负债占计息负债比是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的负向指标,本文所指的这两项指标是已经对传统指标取倒数处理后的变量,因此5个指标均为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正向指标。

(二)方法及模型选择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流动性风险测度。

作者简介: 彭瑛琪(1985-),女,江西吉安人,统计学博士,供职于江西银行,研究方向:金融统计。

收稿日期: 2021-01-13变量名称符号指标解释存贷比Dlr 存款余额/贷款余额流动性比率Lr 流动性资产余额/流动性负债余额流动性覆盖率Lc 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未来30天现金净流出量非利息收入占比Nii非利息收入/营业净收入同业负债占计息负债比Ibr计息负债/同业负债表1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测度指标及释义栏目编辑:梁春丽E-mail:********************主成分分析法是将多个具有一定相关性的指标x1,x2,…,x p,重新组合成一组数量较少且互不相关的综合指标z1,z2,…,z m(m≤p),对原有指标进行替代,提取对这些综合指标中能够最大程度反映原变量指标所代表的信息。

《金融风险管理》复习资料-答案

《金融风险管理》复习资料-答案

《金融风险管理》复习资料一、单选题1.(D)是指管理者通过承担各种性质不同的风险,利用它们之间的相关程度来取得最优风险组合,使加总后的总体风险水平最低。

D。

分散策略2。

流动性比率是流动性资产与(B)之间的商B.流动性负债3.资本乘数等于(D)除以总资本后所获得的数值D。

总资产4.狭义的信用风险是指银行信用风险,也就是由于(B)主观违约或客观上还款出现困难,而给放款银行带来本息损失的风险。

B. 借款人5.(C)理论认为,银行不仅可以通过增加资产和改善资产结构来降低流动性风险,而且可以通过向外借钱提供流动性,只要银行的借款市场广大,它的流动性就有一定保证。

C. 资产负债管理6.所谓的“存贷款比例”是指_(A).A。

贷款/存款7.当银行的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时,市场利率的上升会(A)银行利润;反之,则会减少银行利润。

A. 增加银行的8“(B)",又称为会计风险,是指对财务报表会计处理,将功能货币转为记账货币时,因汇率变动而蒙受账面损失的可能性。

B。

折算风险9.为了解决一笔贷款从贷前调查到贷后检查完全由一个信贷员负责而导致的决策失误或以权谋私问题,我国银行都开始实行了(D)制度,以降低信贷风险。

D。

审贷分离10证券承销的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为,在证券承销完成之后,证券的(D)不按时向证券公司支付承销费用,给证券公司带来相应的损失.D.发行人11。

(C)是以追求长期资本利得为主要目标的互助基金。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它主要投资于未来具有潜在高速增长前景公司的股票。

C. 成长型基金12.融资租赁一般包括租赁和(D)两个合同.D。

购货13“(A)”是在交易所内集中交易的、标准化的远期合约.由于合约的履行由交易所保证,所以不存在违约的问题。

A期货合约14。

目前,互换类(Swap)金融衍生工具一般分为(B)和利率互换两大类。

B. 货币互换15。

上世纪50年代,马柯维茨的_(C)理论和莫迪里亚尼-米勒的MM定理为现代金融理论的定量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商业银行利率敏感性缺口与利率风险防范_基于上市银行的实证分析_谢四美

商业银行利率敏感性缺口与利率风险防范_基于上市银行的实证分析_谢四美

[收稿日期]2013年12月26日[作者简介]谢四美,女,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硕士生(南京,210023),E-mail :xsm1027@ 。

商业银行利率敏感性缺口与利率风险防范———基于上市银行的实证分析谢四美[摘要]本文以利率市场化进程为背景,分析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类型及其表现。

研究表明,不同规模的商业银行在管理利率风险的能力上存在差异,中小规模银行在资产负债表结构调整上的灵活性优于大规模商业银行;多数商业银行中长期资产与负债匹配失衡,面临着较大的中长期利率风险;存贷利率发生非对称性变化时,商业银行可能面临较大风险,现阶段中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尚处于较低水平。

为此,商业银行应构建高效的利率风险内部防范体系,营造良好的利率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提高管理利率风险的能力。

[关键词]上市银行;利率风险;利率市场化;利率敏感性;敏感性压力测试[文章编号]1009-9190(2014)02-0011-09[JEL 分类号]G21[文献标志码]AInterest Rate Sensitivity Gap and Risk Prevention of Commercial Banks———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Listed Banks XIE Si -mei[Abstract ]Combining the context of the liberalization of interest rate,this paper analyses the type and performance of the in -terest rate risks that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face.The results of the paper show that commercial banks with different scales differ in their abilities to manage interest rate risk,and small and medium-sized banks have more flexibility in balance sheet re -structuring than large-scale commercial banks;the medium-and long-term assets of most commercial banks can not match their liabilities,so these banks face great medium-and long-term interest rate risks;when the deposit and loan interest rates asymmetrically change,commercial banks may face great risks;at this stage,the level of the interest rate risk management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is low.Therefore,commercial banks should construct efficient internal systems to prevent interest rate risks,create a favorable external environment for the management of interest rate risks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to manage interest rate risks.[Key words ]listed bank;interest rate risk;liberalization of interest rate;interest rate sensitivity;sensitivity stress test一、引言中国曾长期实行利率管制政策,利率变动相对稳定,比较容易预测,因此,利率风险不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商业银行没有对利率风险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

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商业银行利率定价现状及能力分析论文

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商业银行利率定价现状及能力分析论文

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商业银行利率定价现状及能力分析论文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商业银行利率定价现状及能力分析论文【摘要】2012年来央行多次降息并扩大利率浮动区间,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速。

利率市场化会赋予商业银行更大的自主定价权,但利率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加深下的利率定价现状,包括利率定价机制建设情况、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定价方法、内部利率定价机制,并就商业银行当前的利率定价能力进行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利率定价一、我国商业银行利率定价现状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商业银行利率定价能力的差别也逐渐凸显。

大型商业银行和部分股份制银行,在定价组织架构、制度建设和管理方式等方面都相对健全。

而一些中小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机构的定价方法则较为粗放,目前基本上是简单参照央行公布的基准利率进行上下浮动,并未科学制定和使用定价模型。

(一)利率定价机制中国银监会发放的同业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利率定价管理主要以资产负债部或财务会计部门为核心,制定统一的利率管理办法,日常定价管理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授权相结合,业务部门和分支机构在总行利率授权范围内执行利率定价政策,管理制度比较健全。

以招商、中信为代表的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建立了以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计划财务部门为核心的利率定价管理组织体系,统一制定产品定价政策。

以浙江稠州银行、河北武强农村信用社为代表的小型金融机构,主要由总部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贷款基准利率和市场竞争情况,制定利率政策,分支机构负责贯彻执行,并未建立完善的利率管理办法、内部授权制度及相应的利率定价模型。

(二)人民币存贷款定价方法(1)贷款定价方法。

由于我国贷款利率放开上限较早,大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形成了自身的贷款定价机制。

国有商业银行中,工商银行开发了RAROC定价模型;建设银行开发了EVA定价模型,采用标准化定价与综合定价相结合的定价策略;中国银行以成本加成为基础开发贷款定价模型,公司贷款和贸易融资已实现依照定价模型计算出的参考价格对外报价。

银行业务操作风险案例精解2013年4月

银行业务操作风险案例精解2013年4月

>>2013年04月本期目录第一篇:核心案例详解 (3)一、中信银行副行长“公权私用”,客户4000万资金难追回 (3)第二篇:业务风险案例 (7)二、钢贸诉讼升级,探究行业背后银行困局 (7)三、银行揽储出新招,内保外贷变身理财计划 (11)第三篇:内控合规案例 (14)四、银行员工卷入4亿非法集资案 (14)五、柜员失误400存款变4000,银行为追款冻结账户 (17)六、涉嫌虚假出资银行被判败诉 (20)第四篇:企业授信风险案例 (24)七、广西2亿元虚假报表骗贷案,银行1.5亿难追还 (24)八、温州担保大王高利贷王朝覆灭 (26)第五篇:贷后案例 (29)九、1.9亿还贷被拒收,民生与房企背后鲜为人知的秘密 (29)十、信用社假造死亡名单核销贷款背后的内控问题 (33)十一、虚假剥离影响恶劣,银行须全面加强合规风险防控 (36)十二、40亿韩STX大连造船贷款逾期“被续贷”的启示 (40)十三、债权银行定期解冻质押股权实现双赢 (43)第六篇:其他领域案例 (47)十四、塞浦路斯的银行危机及启示 (47)十五、债市风暴波及银行:国开行工行被约谈,浦发暂代持 (51)第七篇:本月金融风险事件快报 (54)一、银行代销高风险理财产品需设犹豫期 (54)二、银行职员买卖客户信息入刑 (54)三、国有银行搭售商品被处罚 (54)四、银监会要求特别注意防控三类风险 (55)五、银监会:商业银行今年不得新增平台贷款规模 (55)六、央行主导研究债市内控,代持交易或出新规 (56)第一篇:核心案例详解一、中信银行副行长“公权私用”,客户4000万资金难追回自2011年起,中信郑州分行黄河路支行副行长郭文雅等人以超过银行同期利率数十倍的高额回报,向多位中信银行客户销售“理财产品”数千万元,再将吸纳到的资金通过“高利贷”谋取暴利,最终资金链断裂,被监管部门调查。

据统计,共有约110多名银行客户的4000万元资金无法追回。

商业银行收益的利率缺口分析

商业银行收益的利率缺口分析

商业银行收益的利率缺口分析作者:郭英柳琨来源:《金融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04期摘要:在西方商业银行主要使用的四种利率风险度量模型,即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持续期缺口模型、VaR模型和动态模拟模型中,由于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简单易用,其测量对象、计算手段和数据等外部条件要求,都对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利率风险管理有较好的适用性。

我国商业银行对净利息收入存在着强烈的依赖性,其利率风险大多来自于存贷款利差的变动,这一特点更适合使用利率敏感型缺口来度量利率风险。

关键词:利率风险;度量;利率缺口模型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544(2010)04-0026-03近年来,在全球性金融动荡频繁发生的环境下,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率风险在不断加剧,同时随着国内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率风险也在增大。

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如何应对现实环境、加强利率风险管理是一个重要课题。

一、利率风险计量模型及数据选取(一)我国银行对于利率风险计量方法的选择西方商业银行主要有四种利率风险度量模型,即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持续期缺口模型、VaR模型和动态模拟模型。

作为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最经常使用的工具之一,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的优点是:假设条件少,计算方便,所需数据的复杂程度低,操作简单,清晰易懂。

通过增量缺口和累积缺口,银行管理人员可以很快地确定利率风险的头寸,使用成本小,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

同时,它的缺点也是有目共睹的:敏感性缺口模型作为一种静态分析法,采用的是账面分析法,它忽视了基金的市场价值,没有考虑到利率变化对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头寸现值的影响。

因此,敏感性缺口模型无法表示出利率变动对商业银行市场价值的影响。

事实上,由于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仅仅考虑了重新定价风险,所以它只能对利率风险进行简单、粗略的计算。

持续期缺口模型对商业银行的数据要求没有VaR模型和动态模型那么高,但是模型在实证检验时的折现率水平的确定目前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还比较困难。

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趋势分析

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趋势分析

Finance 金融, 2019, 9(3), 170-180Published Online May 2019 in Hans. /journal/finhttps:///10.12677/fin.2019.93020The Analysis of Commercial Bank Depositand Lending Spreads Trend Analysis under the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Chenxi Wang, Yuexin Dong, Xu Zhang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usiness School, Dalian LiaoningReceived: Apr. 8th, 2019; accepted: Apr. 23rd, 2019; published: Apr. 30th, 2019Abstract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epening of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process in China, this pa-per constructs indicators for the measurement of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process with refer-ence to relevant literatures, and analyzes the variation trend and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n-terest rate spread of commercial banks with the panel data of 50 commercial banks from 2008 to 2016. On this basis, the sensitivity of different types of banks to the changes of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is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gradual deepening of the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process, the spread of commercial banks gradually narrowed. In addition, profitability of intermediary business and quality of bank management a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Interest Rate Spread of commercial banks. The degree of risk aversion, credit risk and transaction size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Interest Rate Spread of commercial banks. Compared with large state-owned and joint-stock banks, local banks are more sensitive to the changes of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Finally, this paper gives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commercial banks should face the trend of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Keywords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Spreads, Commercial Banks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趋势分析王晨曦,董月新,张旭大连理工大学商学院,辽宁大连收稿日期:2019年4月8日;录用日期:2019年4月23日;发布日期:2019年4月30日王晨曦 等摘 要本文基于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深化的背景,参照有关文献对利率市场化进程测度进行指标构建,使用50家商业银行2008~2016年的面板数据对商业银行利差的变动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中国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与对策

中国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与对策
【关键词】 利率 风险 管理 商业银行 一、商业银行存在利率风险 2010 年 10 月 20 日人民银行加息 0.25%,目的是收紧资本 市场过剩的流动性,对抗高企的通胀率与严重的房地产泡沫, 显示了利率已经成为调节经济运行的主要手段之一。利率是非 常重要的资金价格,它反映资源配置优化的效果。利率市场化 是宏观调控的需要,起着调节市场,实现资源配置优化的作用。 利率市场化下,利率的变化影响到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和表外 工具的内在价值,利率的不利变动给商业银行财务状况带来的 风险即是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利率市场化的核心是定价权, 反映客户的选择权,对差异性、多样性的要求以及对风险的判 断,商业银行必须进一步增强风险定价的能力。下面论述了商 业银行利率风险的主要形式,包括重新定价的风险、定价能力 的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基准风险等。 1、重新定价风险 (1)商业银行利率变动后的重新定价,存贷款重新定价进 度差异,期限结构错配带来了净利息收益率降幅显著的风险。 商业银行最主要、最常见的利率风险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和 表外业务中到期日与重新定价的实施时间差。例如,2009 年上 半年建设银行的财务报告中,由于央行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基点 数大于存款基准利率基点数,存款的重定价一般相对滞后于贷 款,集团存款平均成本率降幅低于贷款平均收益率降幅;同时, 受自 2008 年以来资本市场深度调整等因素影响,定期存款占 比有所增加,付息率相对较高的定期存款平均余额在付息负债 平均余额中的占比较上年同期上升 6.42 个百分点。在上述因素 影响下,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下降幅度高于计息负债平均成本 率下降幅度,使得净利差较上年同期下降 82 个基点至 2.34%。 由于利息净收入下降 7.75%,而生息资产平均余额上升 23.46%, 使得净利息收益率较上年同期收窄 83 个基点至 2.46%。 从 1992 年至 2010 年,我国间接融资比重平均超过 80%。 2009 年上半年信贷投放 7.36 万亿,同比多增 4.9 万亿元,占整 个融资市场的 86.9%,相比较而言,企业债券、国债及股票 2009 年上半年累计仅占融资市场的 13.1%。由此,在全社会的中长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控_曹国华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控_曹国华

金融论坛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控
为市场诟病。统计显示,我国大中型企业数量占比仅为 1% ,但占有金融资源的达 65% , 银行 业对规模或限额以下企业的贷款覆盖率不及 5% ,不仅明显低于发达国家 54% 的水平,而且低 于规模以上企业覆盖率约 25 个百分点,以大型化、 集中化为表现特征的银行资源供给结构与 小型化、分散化的民营经济出现了严重的不相匹配 ,严重阻碍经济质量和效益的发挥。 5. 同业竞争压力和综合经营能力提升压力 。 当前, 银行业市场竞争压力增大, 互联网金 融、民间借贷、资本市场、民营银行等市场主体逐步分流了商业银行客户和业务 ,金融脱媒问 题日益严峻,在社会融资规模总量变化趋于稳定的情况下 ( 见图 3 ) , 社会融资多元化趋势明 显 ( 见表 1 ) 。同时,实体经济金融服务需求更加丰富多样, 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趋势明显加 快 ( 见表 2 ) ,已经直面资本补充、核心人才、 业务来源等的能力的考验。 另外, 当前商业银 行流动性和利率风险管理难度加大 ,负债成本上升,资本管理能力也面临考验。
[3 ] [4 ] Laeven and Valencia 的研究认为,银行危机前经常出现信贷快速扩张 。 Reinhart and Rogo[6 ] ff,Kindleberger 等认为,过度举债易诱发系统性风险, 进而导致银行危机; [5] 另一些国外学 [2 ] [1 ]
者从经济增长的视角提出了银行风险的原因 , 认为经济增长速度与不良贷款具有正向相关关 系。例如,Clair 对部分地区经济增长与信贷质量的分析就表明了这一点 。 国内部分学者研究 了金融自由化的国际样本,有些认为自由化将加快银行的风险投资并加大经营风险 ,比如尹雷 等的实证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会加大危机概率, 有些则认为受 “风险转移效应 ” 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整体经营风险影响的深度和广度有限 。 在对利率市场化风险与银行风险研 究的基础上,很多学者进一步考察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化解问题 。唐兴国等从预算软约束的角 度分析了我国高额不良贷款的原因 ,认为不良贷款化解的关键是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不断完 善金融市场环境,做到预防与化解并重。 王恕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与金融资产管理的国际经 验进行了总结,认为国内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将面临资产质量管理的重大挑战 ,必须 要进一步创新风险防控和不良贷款处置手段 。

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_赵清辉

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_赵清辉

2015年1月第40卷 第1期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Jan.2015Vol.40 No.1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赵清辉1,2(1.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100872;2.河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 050011)摘 要:我国利率市场化已经持续进行了18年,目前只剩下存款利率上限还未完全放开。

通过以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实际为例,在分析评估利率风险、信用风险主要表现和变化趋势基础上,对利率市场化下银行风险管理提出了健全利率风险管理体系、提升利率风险管理技术、提高定价能力和发展中间业务等建议,将利率风险降至最低,不断完善银行风险管理。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378(2015)01-0086-05DOI:10.3969/j.issn.1005-6378.2015.01.017利率市场化改革指政府应放弃信贷资金价格管制,而要充分发挥市场价格调节机制达到信贷资金供求双方均衡,最终实现稀缺信贷资源的最优配置。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利率市场化的浪潮,经过近20年的改革,基本已经完成。

期间,利率作为货币资金价格在引导资金流向和改变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结构上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同时它也成为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有效价格性工具。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将发生改变,这对银行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以1996年银行拆借利率放开为标志,总体思路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改革目标,这确定了利率市场化改革方向。

经济学毕业论文《浅谈利率市场化在我国的发展进程及前景展望》

经济学毕业论文《浅谈利率市场化在我国的发展进程及前景展望》

浅谈利率市场化在我国的发展进程及前景展望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市场上绝大多数的商品都不再完全受制于国家的宏观调控,而实现了价格市场化,因此,“利率”这一专属于金融机构的“商品”在中国的市场化势必是时代的需求,它的出现是经济发展之必然。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而传统的利率管制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对其造成严重的制约。

在这一背景下,利率市场化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以及经济市场发展中必然的趋势。

通过近几年的工作努力,我国利率市场化发展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制约因素。

本文首先介绍了利率以及利率市场化的基本概念,然后对我国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实施分析,随后通过对国外发达国家或地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介绍与分析,并结合我国具体现状阐述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优良契机和未来的改革路径,供有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发展进程前景展望IIThe development of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and itsprospect in our countryABSTRACT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hanging times, the market most of the goods are no longer fully subject to the country's macro-control,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market price, so the "rate" the exclusive financial institution "commodity" in China's market is bound to demand of the times, it appears inevit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s market economic reform deepening, largely contributed to our financial markets made it, and the traditional rate regulation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market development, to a certain extent, also inflicting severe constraints. In this context, the interest rate market to become China's market economy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and the inevitable trend. Through hard work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terest rate market has made certain achievements, but compared with the advanced countries there is still a gap, bring some constraints to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s of the interest rate and the interest rate market, and the necessity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market-oriented reform of interest rate analysis, followed by the market-oriented reform of interest rate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or regions introduced and analyzed, and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status quo elaborate excellent opportunity for China's market-oriented reform of interest rates and the future path of reform, for the relevant officers.KEY WORDS:interest rate market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prospects浅谈利率市场化在我国的发展进程及前景展望目录绪论 (1)1.利率及利率市场化基本理论 (2)1.1利率 (2)1.2利率市场化 (2)2.中国利率市场化发展进程及意义 (3)2.1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发展进程 (3)2.2我国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意义.......................................... 3.外国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6)3.1外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6)3.2外国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11)4.利率市场化在我国的前景展望和几点建议 (12)4.1利率市场化在我国发展的前景展望 (12)4.2利率市场化在我国发展的风险防范建议 (12)结论........................ .. (15)参考文献 (17)谢辞 (18)The development of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and itsprospect in our countryContentsIntroduction.............. .............. .............. .............. .............. .............. .............. .............. .. (1)1. The interest rate and the basic theory of interest rate market (2)1.1Interest rate (2)1.2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2)2.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3)2.1 Significance of market-oriented reform of interest rate (3)2.2 China’s market-oriented interest rat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5)3. Foreign interest rate market’s inspiration and guidance to our country (6)3.1 Foreign interest rate market process (6)3.2 The change of foreign country after rate marketization (9)3.3The inspiration and guidance to our country (11)4. The prospects and suggestions of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to our country (12)4.1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development prospect in our country…………………….12.4.2 The risk prevention advice of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development in ourcountry (12)Conclusions (15)References (17)Acknowledgements (18)V绪论本文在查阅许多文献的基础上,对利率和利率市场化理论进行论述;结合中国目前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进程,分析其发展意义;同时,对国外利率市场化经验进行分析对比,在别国经验分析的基础上寻求规律性的经验。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孙静【摘要】The reform of China's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began in 1996 ,by October 2015 ,the central bank had liberalized the deposit interest rate cap .This means that the reform of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has made a decisive progress , which has a great impact on China's financial institutions ,especially commercial banks .Firstly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credit risk ,interest rate risk and liquidity risk faced by commercial banks under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and puts forward research hypotheses . Secondly , through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on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the panel data model is constructed .This paper selects Z-SCORE and NPL as the explained variables which are used respectively to measure the bankruptcy risk and credit risk ,and the net interest margin as explanatory variable .The result is that the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has no obvious effect on the bankruptcy of large commercial banks ,but it will increase the risk of bankruptcy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mmercial banks ;the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has intensified the credit risk of commercial banks ,and the impact of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on credit risk of large commercial banks is larger than tha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mmercial banks . Finally ,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commercial banks to deal with interest rates liberalization.%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始于1996年,至2015年10月,央行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管制,意味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对中国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产生了较大影响.首先,阐释在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并提出研究假设.然后,通过实证分析利率市场化对中国商业银行风险影响,构建面板数据模型,选取Z-SCORE和NPL作为被解释变量,分别衡量破产风险和信用风险,净利差作为解释变量.研究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对大型商业银行发生破产的作用不明显,但会增加中小商业银行发生破产的风险;利率市场化加剧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同时利率市场化对大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大于中小型商业银行.最后,提出了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建议.【期刊名称】《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8(036)003【总页数】7页(P251-257)【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破产风险;信用风险【作者】孙静【作者单位】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沈阳 1101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02;O213在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风险可表述为因某些因素影响而造成利润损失的可能性。

新形势下中国银行业的机遇和挑战

新形势下中国银行业的机遇和挑战

最耀眼的是网联网金融的发展。
一种是金融的网络化。越来越多的传统人工金融交易和服务因互联网技术得以升级和替代, 互联网提供了几乎全部类型的银行信贷、证券交易、保险理财等服务。
另一种是网络金融化。以第三方支付为突破口,一种既不同于间接融资、也不同于直接融资 的第三种融资模式,即互联网金融悄然出现。
第二集团军的十二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资产24万亿,占比17%。
第三集团军的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银行类金融机构总资产38%。
• 利润保持稳步增长
商业银行全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24万亿元,同比增长18.9%。
平均资产利润率为1.3%;平均资本利润率19.8%;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13.3%;加权 平均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0.6%。
消费
城镇化
自贸区
伴随着经济转型步伐的推进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一些传 统的社会需求如大企业间接融资需求逐渐趋于萎缩,市场 不断被侵蚀,但与此同时一些新的需求又以超出预料的速 度持续增长。
10
第二部分 中型商业银行的优势和劣势
11
一、效益增长明显放缓
净利润增速回落
• 近三年各银行的净利 润增速逐年下滑变化 。股份制银行利润增 速 在 2011 年 还 明 显 高于国有大行,但差 距 逐 年 缩 小 , 2013 年上半年利润同比增 速与国有大行已不够 明显。
从短期融资券市场的建立,到债券市场的不断升温;从股票市场的设立,到企业的竞相上市; 从信托业的代人理财,到银信合作理财;从银行存款产品单一,到银行负债产品层出不穷, 无一不标志着金融脱媒的不断演进。
2011年“社会融资总量”的出现,本身就是对金融脱媒尤其是资本脱媒的最好阐释。在社会 融资结构变动中,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直接融资比重快速扩张,间接融资比重逐年下降,商 业银行间接融资占主导地位的现象正在日渐改变。

存款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的影响及加强利率风险监测的调研报告

存款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的影响及加强利率风险监测的调研报告

关于存款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的影响及加强利率风险监测的调研报告中国人民银行近期决定自2015年6月2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随着年内连续降息降准,以及大额存单的出台,新型理财产品诸如余额宝、理财通等规模不断增长,存款资金流动继续加剧,银行眼下不得不面对存款持续搬家的现状。

国家出台的种种政策和金融市场改革化措施,加速了放开利率市场化的步伐。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

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

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结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金融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核心问题。

自2013年人民银行宣布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后,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也逐渐破冰,从历史上看,存款利率市场化是利率市场化改革、金融体制改革中最为关键、风险最大的阶段。

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中小银行可能面临的负面影响更大,这不仅与银行自身的资产规模相关,还与中小银行业务的结构和盈利特征相关,风险管理能力较弱也是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对中小银行冲击严重的考验之一。

随着黄山市近几年经济的高速发展,金融业也在发展中迸发出发展的活力,农村信用社的股份制改造的完成进一步为服务和支持三农经济提供了坚实的支撑,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进入丰富了金融市场的服务环境,国有商业银行继续发挥着金融市场主力军的作用。

但地域性的限制,各金融机构为争夺市场,势必会造成业务发展的交叉,竞争本来就加剧的情况下,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推出,给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考验。

中小银行相比大型银行在业务的品种、产品的创新上本来就存在的很大的差距,中小银行目前的发展基本上还是依靠传统的存贷款业务赚取利差,一旦大型银行动用利率决定权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使得存贷款利率出现逆向走势,将会降低整个行业整体的利差水平,中小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将会受到必然的冲击,在生存和发展的道路上必须做出区别于大型银行的发展策略,利用自身区域特征明显、从业人员本土化等降低信息不对称而具有信息成本的优势,加快经营方式的转型,走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

商业银行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

商业银行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

商业银行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中,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利率敏感性缺口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时间点的资产与负债之间的利率敏感性差额,它反映了银行未来在利率变动下的风险敞口。

对利率敏感性缺口的管理是为了降低银行在利率波动下的风险,为银行的稳健经营提供保障。

一、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的意义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及进行利率敏感的信用中介业务。

银行资产和负债中存在着大量的利率敏感性,当利率变动时,资产和负债的市值会发生变化,从而对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产生影响。

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1、风险管理2、盈利能力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也对银行的盈利能力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当市场利率上升时,银行的负债成本会上升,而资产收益未必跟随上升,这将对银行的盈利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合理管理利率敏感性缺口,可以帮助银行更好地保持盈利能力。

3、资产负债匹配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也是资产负债匹配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管理利率敏感性缺口,银行可以更好地实现资产和负债的匹配,降低利率风险,提高资产负债的稳定性。

利率敏感性缺口的计算是商业银行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的基础。

利率敏感性缺口可以分为2种类型:正向利率敏感性缺口和负向利率敏感性缺口。

正向利率敏感性缺口是指当市场利率上升时,银行的资产敏感性大于负债敏感性,从而对盈利能力产生正面影响。

负向利率敏感性缺口是指当市场利率上升时,银行的负债敏感性大于资产敏感性,从而对盈利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正向利率敏感性缺口=资产敏感性-负债敏感性负向利率敏感性缺口=负债敏感性-资产敏感性利率敏感性缺口的计算可以帮助银行更好地评估在不同市场利率变动下的风险敞口。

利率敏感性缺口的管理方法可以分为静态管理方法和动态管理方法。

静态管理方法是指通过优化资产和负债结构,使利率敏感性缺口长期呈现正向或负向态势,从而规避市场利率波动风险。

动态管理方法是指通过交易市场利率敏感性产品或进行利率敏感性对冲,调整利率敏感性缺口,从而降低市场利率波动带来的影响。

基于利率敏感性缺口的利率风险度量管理———以A农商行存款和贷款为例

基于利率敏感性缺口的利率风险度量管理———以A农商行存款和贷款为例

基于利率敏感性缺口的利率风险度量管理———以A农商行存款和贷款为例-金融银行论文基于利率敏感性缺口的利率风险度量管理———以A农商行存款和贷款为例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广东广州510120)摘要:本文基于人民银行总行存贷款综合抽样统计系统,以广东省佛山市某农商行为研究样本,深度挖掘数据资源,并应用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对存款和贷款利率风险缺口进行实证分析,对其未来的变化情况作出预判断。

关键词:利率敏感性缺口;存款;贷款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31(2015)06-0041-06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5.06.09 收稿日期:2015-04-28课题组组长:邹炜课题组成员:杨钧,梅坚颖,梁伟,安康,邱全山,叫婷婷,宋丹兵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和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利率风险成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

本文尝试基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存贷款综合抽样统计系统,从实践角度深度挖掘数据资源,应用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对存款和贷款利率风险缺口进行分析,并预测未来利率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

同时,期望通过存款和贷款两项金融工具的利率风险缺口监测分析,为其它金融工具的风险监测提供参考。

一、引言对于利率风险,巴塞尔委员会给出了较为权威的定义,即“当利率波动时,会导致商业银行的实际收益偏离预期收益,也就是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银行可能遭受损失”。

根据利率风险成因可将其分为基准风险、缺口风险、内涵选择权风险及其它风险等。

利率风险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外部因素,即市场利率出现波动;二是内部因素,银行自身资产负债结构失衡,即总量结构和期限结构上的失衡所导致的利率敏感性缺口。

回顾相关文献,国外学者对利率风险的研究由来已久,在利率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方面先后提出了期限结构、有效久期、敏感性缺口、久期缺口、凸性以及期权调整利差等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机遇、影响和挑战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机遇、影响和挑战

围绕 中小 企业 贷款需求 ,从 非正规金 融领域争夺
利润 。
( 五 )提前 完善利 率风 险管控体 系 ,加 强信 用风险管理 随着我 国利率 的市场化 ,中小商业银行应加
( 二 )有 效提 高信贷 资金 使用效 率 ,不断增 强产品和资金 的定价能力 存贷款定价是 产品定价 的主要 内容 。中小商
身资产负债 比例管理
充分 的价格竞争有利 于中小 商业银行提升市 场 占有率 。利率市场化 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整个行 业利润率 的下 降。以价格竞争为核心 ,扩大市场
准 ,确定合理 的中小企业 贷款定价模式 。在此基 础上 ,根据企 业不 同发展 阶段 的风 险管理水平 、
资金成本 、信用等级 、保证措施等 ,采用差别利 率定价 。另外 ,随着利率市场化逐步推进 ,正规
1 0 3 4 3 8 2 亿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我 国中小 商业银 行业务种类 比较单一 ,对利 息收入具有很高 的依赖性 。中小商业银行利息收
入 占比接 近 9 0 %,高 于 4 家国有商业 银行 8 0 %的 平 均水 平 ( 图3 ) 。根 据 5 家 上 市 中小商 业银 行 2 0 1 1 年报 ,5 家上市 中小商业银行 的净利息/ 营业
利 率 ,有效控制存贷款规模 。价格策略 以优质优
价 、风 险收 益对 等 、批 发 优 惠等 差异 化定 价 为 主。在分析不 同客户资金需求 时可 以配合相应的
险 ,这对 中小 商业 银行 的敏 感 性 资产 负债 冲击 更 大 。 比
图1 银行 业金融机构 总资产情况表 ( 2 0 1 1 年)
数据来源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 员会年报 ( 2 0 1 1 ) 。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基金项目]青海民族大学金融专硕创新项目(65M 2021040)收稿日期:2021-09-09;修回日期:2021-10-20作者简介:白渝(1996—),女,山西阳泉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研究,E-m ai l :944061809@ 。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白渝文章编号:1674-9146(2021)11-068-03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反映了银行的经营效率以及管理效果,通过对银行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能找出银行盈利的路径和影响盈利的因素,发现、解决当前银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下一步决策作出正确的判断。

顾铭轩[1]根据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9—2018年的面板数据,分别建立了混合、固定、随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进行了分析,得出影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最大的因素是净息差和银行规模大小。

陈振宇[2]通过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年报数据,分析利率市场化对其盈利能力的影响,得出利率市场化对3种不同类型银行的影响不尽相同,并据此提出建议。

蔡寿松和顾晓敏[3]定量分析了资本结构如何影响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并提出银行第一大股东性质的影响最为重大。

张兴等[4]利用我国上市银行披露的风险治理特征指标构建银行风险治理指数,进一步实证检验银行内部激励视角下风险治理对其风险承担及绩效的影响,发现风险治理能显著减少银行的被动风险承担行为,从而有效降低银行的总体风险承担,有助于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

1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1.1数据来源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选取的银行要具有代表性,本文选取了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作为样本,分别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主要数据来源为16家银行2020年年度报告。

1.2变量选取及模型建立1)被解释变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率市场化下中信银行的利率敏感性分析中国要实现金融自由化少不了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将资产的定价权交还到了金融机构的手中,让市场的价格不再被政府的直接管控压制。

中国从1996年开始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这段时间利率进行了频繁的调整,每次调整给银行带来了利率风险,过去不在意的存贷款的期限错配问题变得更加突出,银行的重定价风险在利率变动频繁的时候让银行受到的损失更大。

因此银行加强对利率风险的管理,从监测、预防和预测三个方面管理利率风险,增加银行经营的安全性和主动性。

本文先介绍了利率市场化的理论,并对中国的利率市场化的意义、进程和近况进行了细致的描述,接着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对市场利率的影响,以及对利率的分类进行了概述,并介绍了四种现今流行的度量利率风险的方法:敏感性缺口分析发、久期分析法和Va R分析法、压力测试分析法,将其原型和拓展都分别进行了介绍分析。

最后是论文的主体,对中信银行的利率风险的敏感性专题研究。

在这部分,本文首先对中信银行进行了简单的背景介绍,并参照历年的存贷款利率的变动对中信银行的利率风险进行阶段性分析,第二步是针对中信银行的重定价风险用敏感性缺口分析法进行了测量和研究,并且讨论了中信银行面对利率风险下是否具备充足的应对能力,第三步是对中信银行未来面对的风险结合国情进行剖析,为中信银行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

希望其他银行或者金融机构能够从中信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中找到有利于自身机构发展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