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学案5:第3课 囚绿记(含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学案高一语文必修2习题:第一单元3囚绿记 -含解析

人教版学案高一语文必修2习题:第一单元3囚绿记 -含解析

3 *囚绿记绿色象征着希望,给人一种生机勃勃、奋发向上的力量。

当我们的生命之绿被囚住时,我们不能失去生机,更不能枯萎和凋落!要永远向着阳光生长!勇敢地追逐生命的美丽和辉煌。

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也是渴望“绿”的,他以一株常春藤为线索,牵出无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绿色生命之歌。

巴金回忆说,陆蠡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课内挖掘】陆蠡巧妙地借爱恋绿色,抒写了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还展示了人心灵中最真实、最永恒的一面,那就是和平安宁、优美诗意的生活才是人真正的需要,但当一种东西侮辱你的自由的时候,人会为了自由而反抗,甚至牺牲,正如那常春藤一般。

同时本文还揭示出一个哲理:美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地点、角度、心境下才能完美呈现。

作者欣赏绿藤,不是走在外面,而是透过一个小圆洞,这个特殊的角度使得绿藤朦胧而美丽。

[运用角度] “爱国”“抗争”“追求自由”“坚贞”等。

【课外运用】示例一:心灵的选择如果是朱自清,选择写“绿”不稀奇,因为他是一个古典的文人,多愁善感,喜欢花花草草。

然而把你的人生历程和“绿”放在一起看,就会引发很多的联想。

你是一名烈士,一名为了自由和民族而惨遭日寇屠杀的烈士。

照我们普通人的想法,烈士、战士都该是铁血汉子,粗犷,充满豪气,而不该有朱自清似的“温柔”。

而你却选择了写“绿”,这也许正是映照你血性男儿心灵中真实的另一面:你的生活中不但有斗争,还有和睦,还有对美的热爱。

战斗是你无可奈何的选择,和平安逸才是你内心真正的需要。

在绿叶身上,你是一个具有诗人气质的人。

看,多么细腻,多么温柔,“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

这是一种真正的爱,只有诗人才能写出。

一个人的高贵之处就在于:当一种东西侮辱了他的精神的时候,他的内心会逼他去抗争,他为精神自由而死,死而无憾。

高中语文3囚绿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推荐5篇)

高中语文3囚绿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推荐5篇)

高中语文3囚绿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推荐5篇)第一篇:高中语文 3 囚绿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囚绿记》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学习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读文方法。

2.过程与方法:探究赏析法,能找出作者抒写绿的形象的语句,探究绿的内涵;能通过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说出绿的新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2、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味关键句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

难点: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

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当代著名诗人顾城有诗云:“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一双慧眼来欣赏一组有关绿地图片。

欣赏完图片,相信同学们对绿都有自己的理解吧!在你的心中绿是什么呢?学生阐述对绿的理解。

师总结:绿是生命,是希望,是青春,是快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可是现在却有人要将它囚禁起来,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陆蠡的《囚绿记》,去体味他对绿那份独特的情感吧。

二、解题“囚”的含义是什么?明确:人居斗室为“囚”,在我们的理解里,“囚”的对象往往是人,而本文中囚禁的对象是常春藤的绿枝条。

这里的“囚绿”是把绿拟人化了。

三、读“绿”——品读悟情,感受绿之形象1.作者为什么要囚住绿色?请以作者口吻用一句话或一段话向“绿”表白。

(请选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注意赏析表现作者爱绿的句子)我囚禁你,因为你。

过渡:一句句真情告白,让我们读到作者对绿的深深喜爱。

那常春藤在作者的这份浓浓爱意的滋养下一定会茁壮成长吗?或者:作者为什么要囚住绿色?第8段从这段中你感受到作者对绿具有怎样的感情?喜爱你还能从文章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对绿的喜爱之情,请找出来并分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3课 囚绿记 Word版含答案(已审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3课 囚绿记 Word版含答案(已审阅)

一篇__________散文。

文章以__________为线索,情节跌宕多姿。

散文家翻译家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对绿的感情分钟满分:(4×答案:海里'竹刀'囚绿记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嵌.着(qiàn) 孔隙.(xì)瞥.见(piē) 揠.苗助长(yà)B.移徙.(xǐ) 蕈.菌(tán)淅沥..(xī lì) 偃.旗息鼓(yǎn)C.涸.辙(gù) 婆娑.(s uō)纤.绳(qiàn) 大笔如椽.(yuán)D.不禁.(jìn) 烽.烟(fēng)囚系.(xì) 急不暇.择(xiá)答案:A解析:B项,“蕈”应读“xùn”。

C项,“涸”应读“hé”,“椽”应读“chuán”。

D 项,“禁”应读“jīn”。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繁蜜困倦简陋毫不犹疑B.脉络绿州猗郁了截爽直C.攀缘珍重绳索繁茂苍绿D.葱笼公寓娇弱烽烟四逼答案:C解析:A项,蜜—密。

B项,州—洲。

D项,笼—茏。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囚绿记”写于抗战前期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作者当时身在沦为“孤岛”的上海,他怀念起一年前暂住在北京时,窗外的一棵常春藤。

B.陆蠡的《海星》中几乎全部是散文诗似的篇章,文字清新纯朴,文中笼罩着孤独和空虚的情绪,表现了一个青年知识分子的回忆、幻想、沉思……等。

C.出版社被抄的时候,陆蠡完全可以从容趋避,但他为了负责,自愿向捕房“投案”,他的正直最终使他在苟活与成仁中选取了后一条艰难的路。

这就是陆蠡,一个淳朴,道地的山乡人!D.陆蠡在散文诗《黑夜》中,曾表示要“怀着无限的希望,从心灵一点的光辉中开始进取”。

答案:D解析:A项,“囚绿记”应加书名号。

B项,省略号与“等”不能连用,可删掉省略号。

人教版高中语文版必修二学案:第一单元 第3课 囚绿记 Word版含答案(已审阅)

人教版高中语文版必修二学案:第一单元 第3课 囚绿记 Word版含答案(已审阅)

第3课*囚绿记绿色之美我爱绿色,绿色对我的生活是一种补助,如果在某个夜晚,摘一片绿叶,倾听天穹和大地的声音,内心是多么笃定而恬静。

绿色蕴藏着生命的源泉,净化着空气的魂魄,多少生命依赖绿色而生存繁衍。

当春天来临时,所有的绿色植物,无论处在何方,哪怕是高山坡边、戈壁沙滩、石缝岩缝、树下草丛、田野乡径……都绽放着可爱的象征生命的绿叶,迎着料峭春寒,顽强地撑破束缚着它的芽苞,骄傲地昂着头,似乎在向人们展示它强劲的生命力,竭尽全力用自己的生命的本色装点着春天。

古朴的山村、荒凉的沙漠、一望无边的戈壁、雄伟的高山、幽静的湖泊……在绿色的热情渲染下,变得温馨而富有情趣。

因为绿“恩泽”人间,人类多了一些心灵藤萝的牵绊,多了一些情感的认同与默契。

我们可以像绿色一样轻松地蔓延着快乐、友善、惬意,像绿色那样欢乐地编织着美丽的梦想和期望,在平凡中展示美好的情怀。

大自然赋予绿色的神韵是神奇无限的,它是我们梦幻的天堂!绿色美在朴实无华的外表。

它没有表层的妩媚炫耀,而是透着骨子里的强硬和浩然正气!它天然去雕饰,素面朝天,面对骄阳、面对暴雨、面对风雪,依然执着坚定;如清水出芙蓉,一如初装,淡雅的氤氲之气,如雾如露,一如仙尘;它不依恋繁华,也不需要衬托,不怕抛弃和遗忘,坚守着自己的家园和理想,坚守着一生与之共存的追求。

一、学习目标1.体会本文咏物抒情的写法,了解本文的构思,体会它结构精巧、变化多姿的特点。

2.了解有关语句的深刻含意和表现手法,感受本文语言含蓄优美的特点。

3.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事迹的介绍,深入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

二、作者连线大义凛然的爱国作家——陆蠡陆蠡(1908—1942),原名陆考原,字圣泉。

1931年大学毕业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

1935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业余从事散文创作和翻译。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1942年4月被捕,数月后惨遭杀害。

作品主要有散文诗集:《海星》《竹刀》《囚绿记》。

2019-2020人教版语文必修2学案:第3课 囚绿记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人教版语文必修2学案:第3课 囚绿记 Word版含答案

第3课囚绿记一张发黄的旧照片,记录着一个曾经鲜活但却永远定格在34岁的年轻的生命——陆蠡,那个时候的他衣着整洁,面貌清秀,眼睛、嘴角带着羞涩的微笑。

当年,陆蠡经常眺望山水,相对无言,除了陶醉,还有渴望在宁静中放飞心灵的憧憬。

当一抹绿色出现在沙漠中时,我们仿佛看到生命的奇迹;当一叶绿芽冲破障碍,破土而出时,我们仿佛看到生命的顽强。

而陆蠡也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写下了《囚绿记》,让我们仿佛看到生命的追求。

陆蠡(1908~1942),浙江天台人,资质聪颖,童年即通诗文,有“神童”之称。

我国著名的散文家、翻译家。

1933年开始散文创作,前后共出版了《海星》《竹刀》《囚绿记》三部散文集。

曾翻译英国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等。

陆蠡是一位坚贞的爱国者。

抗战爆发后留守“孤岛”上海,在“受异族的侵凌,祖国蒙受极大的耻辱”的年代继续从事编辑、写作和翻译的工作。

1942年4月不幸被日伪宪兵拘捕,他大义凛然,坚贞不屈,不久惨遭杀害,年仅34岁。

巴金认为他是一位真诚、勇敢、文如其人的作家。

本文写于1938年秋,当时正是“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作者陆蠡留守在沦为“孤岛”的上海。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把他与广大文化战士隔离了开来,这使他感到“孤独”。

但作为一个永不屈服于黑暗,强烈追求光明的战士,他是不会感到“孤独”的。

他怀念起一年前在北平时所住公寓窗外的一株常春藤——固执地朝着窗外阳光的常春藤,这是我们坚韧不拔的民族的象征。

作者在常春藤身上寄寓了一个正直爱国者的情感和愿望。

1.孤岛文学“孤岛”指1937年11月至1941年12月被沦陷区包围的上海租界。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一部分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在日本侵略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至1941年12月日军侵入租界止,历时四年零一个月,此时产生的文学作品被称为“孤岛文学”。

2.象征手法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的艺术手法。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二高中语文第3课 囚绿记过关习题及答案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二高中语文第3课 囚绿记过关习题及答案

散文家翻译家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B.纤.细(qiān) 嫩.芽(nèn)婆.娑(pó) 蕈.菌(xùn)C.幽囚.(qiú) 固执.(zhí)葱茏.(lóng) 猗.郁(yī)D.娇.弱(jiāo) 触.动(zhù)攀.缘(pān) 烽.烟(fēng)答案:C解析:A项中的“涸”应读hé,B项中的“纤”应读xiān,D 项中的“触”应读chù。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苍绿沧桑攀缘淅淅沥沥B.镶嵌猗郁婆娑欢渡佳节C.繁密烦燥瞥见急不暇择D.抑郁黯淡留恋流恋忘返答案:A解析:B项渡—度;C项燥—躁;D项流恋忘返—流连忘返。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B.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

C.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D.可是每天在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答案:B解析:破折号多余。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________于这片绿色。

②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________开车的消息。

③临行时我________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A.眷念留心郑重 B.眷念关心珍重C.留恋留心珍重 D.留恋关心郑重答案:C解析: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眷念:想念。

留心:注意;关心:重视和爱护。

珍重:爱惜,珍爱;郑重:严肃认真。

5.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北方的夏季天亮得快,早晨五点钟左右我的小屋便照进太阳,把可畏的光线射个满室,直到十一点半才退出,令人感到炎热。

B. 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向这病损的枝叶可怜。

高中语文 第03课 囚绿记(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第03课 囚绿记(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第03课囚绿记1.作者简介陆蠡,原名。

不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翻译家,而且是宁死不屈的。

他的处女作是《》,主要散文集有《》《》《》。

作家曾评价他说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

2.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瞥见()涸辙()茎叶()婆娑()猗郁()蕈菌()淅沥()孔隙()揠苗助长()1.陆圣泉抗日烈士海星海星竹刀囚绿记巴金2.piēhéjīng suōyīxùn lìxìyà1.课文的题目叫“囚绿记”,却不仅仅写囚绿,此前此后都写了些什么呢?请用“绿”的形式概括文章各个部分。

①寻(得)绿(1—4段)。

从窗户写起,交代绿的由来,其实是在绿枝条出现之前交代一下背景。

这背景是很寒伧的,但有了绿枝条,就顿然有了生气和活力。

②观(赏)绿(5—7段)。

开始对绿枝条直接描写。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伸须、攀缘、舒叶、凋谢。

这一部分是以写心理活动为主,所谓“观”的对象和“观”的行为倒成为其次,成为抒情的依托。

③囚绿(8—12段)。

这五段是文章的主体,与文章标题呼应,写出了绿枝条生命变化的五个阶段:引绿入室,发现生的欢喜,绿条执意向外,绿条渐瘦渐弱,打算放绿出“牢”。

囚绿至此结束,情感回到原来的喜绿状态。

④放(释)绿(13段)。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是文章背景,既是作者活动的背景,也是绿枝生存的背景。

对绿枝条的关心和照看突然暂停,变成求生的谋划。

最后“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绿枝条获得新生。

⑤怀(忆)绿(14段)。

一年后仍旧怀念“圆窗和绿友’,设想再度见面时的情景。

2.作者在各个阶段的情感是不断变化的,仔细感受并用词语来概括。

寻(得)绿——喜悦满足观(赏)绿——欢喜留恋囚绿——生的欢喜、不快、恼怒放(释)绿——诚意祝福怀(忆)绿——真挚怀念3.“我”“囚绿”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最后“我”又让“绿囚”恢复了自由?为了让绿色与自己“更接近”“更亲密”,“我”要囚住这绿色,“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比喻猗郁的年华”,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练习:第3课+囚绿记+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练习:第3课+囚绿记+Word版含答案

第3课囚绿记(一)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此时钱塘江不再平静,它掀起了三米多高的巨浪,飞溅起的无数朵浪花发出_____的响声,犹如万马奔腾,势不可当。

②严复心系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撰写发表一系列政论文章,猛烈抨击封建专制主义,引介西方思想文化,_______,唤醒国人。

③意大利菜或许没有法国菜那样_______,但它讲究直接利用原料自身的鲜美味道,常用番茄酱、橄榄油、罗勒、番红花等调味,也别有风味。

A.如雷贯耳振聋发聩震耳欲聋B.震耳欲聋振聋发聩如雷贯耳C.振聋发聩震耳欲聋如雷贯耳D.震耳欲聋如雷贯耳振聋发聩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民国时期,声名显赫的银行家群体一度是国家和社会的中坚力量,然而这个曾经创造过辉煌的银行家群体不知何故很快便_______了。

②丰收的秋天远去,萧瑟的冬日降临了,曾经活跃在田野里的各种动物都已_________,雪花满天飞舞着,为大地披上了一身银白色的服装。

③正如伟人所说,一切稳固的东西都会______,一切神圣都将会遭到亵渎。

很多企业早已明白,在这个时代不可能有一劳永逸的生意。

A.烟消云散销声匿迹风流云散B.风流云散烟消云散销声匿迹C.风流云散销声匿迹烟消云散D.烟消云散风流云散销声匿迹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为了解决电脑使用者经常忘记密码的问题,科学家推出操作者皮下植入射频识别芯片的方法,这对于电脑爱好老师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B.吸烟产生的烟雾中含有上百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使机体发生病变,会引发心血管、肺癌等严重疾病。

C.消费者建议,对一次性餐具要采取措施,从生产、流通到消费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管,从而保证其质量合格,使用安全。

D.针对我国有些地方不惜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的现象,有关专家指出,我们一定要吸取发达国家有过的经济教训,避免重蹈其覆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近年来,政府在户籍管理、土地流转、劳动报酬等方面开始了有利于改善进城务工人员境遇的改革,但从社会基本方面观察,国家现行体制还没有为进城务工人员平等的产业工人地位做好全面准备。

(完整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3课《囚绿记》导学案及答案

(完整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3课《囚绿记》导学案及答案

第 3课《囚绿记》导学案1.品读关键语句,把握文章写作思路,体会作者情感。

2.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爱绿之情中所寄寓的象征意义。

金句银段:仰望天空,仰望这线执著的绿色,总令我心旷神怡,思绪万端,无以言说的沟通感拓展着我,也分解着我。

它与我们一样,也向往自由,追逐光明,真心热爱脚下的一方水土和苦乐生活呀。

有谁能说自然是冷漠的、无情的?江水奔流不息,倾诉的是自己澎湃的波涛;树木傲雪参天,挺拔的是自己无边的苍翠。

而我一直相信在宇宙规律的作用下,世间万物都有生命有情感有思维,你无法评说谁更伟大谁更渺小谁更益于对方。

就像今晚,秋空如洗,夜凉如水,银河横波,一盘银月垂至天幕中央,说不出是欲升欲沉还是欲远欲近,最主要的是我无法忽略窗台前的这线绿色,它笼在迷人的夜色里,梯次排开的豆荚和瓜纽如同披上了一身轻纱,轮廓分明地在秋风下回忆曾经汗流浃背的夏天的火热,算计着丰硕的收成,说不定一声秋虫的低吟浅唱就成全了豆荚们瓜纽们酝酿了整夏的爱情,刚刚坠入甜蜜的小生命于是急不可待的地探出绿色的小手敲打窗子,要把一肚子的幸福与快乐说给你听。

满分作文善之行处,步步生花先哲孟子有言:“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人性本善尽管经过时间的洗礼和世事的打磨,难免有些沧桑,但我相信人的灵魂深处是不忘初心的。

拥有初心的人,会沿善之路走下去,踏出的每一步,都能开出一朵香满人间的花。

或许近来社会有不少恶性事件,人们心中也对善起了疑虑。

但从医院为老王开“绿色通道”,默许他欠钱出院,老板主动送钱等事情中,不难发现善的痕迹布满社会。

而他们的善行给老王带来了健康和感动,更消融了人们心中凝结的冰雪。

善之行处,留下温暖,犹如寒冬腊月里的一个暖炉。

莫言曾讲述一个关于他母亲的故事。

莫言家中十分贫困,每年过年时母亲才会煮一碗香喷喷的饺子。

但有一年一个乞丐到他家中乞讨,母亲毫不犹豫地将手中的半碗饺子递给了乞丐。

这件事给莫言留下了深刻印象。

高考语文一轮课时精品学案《囚绿记》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Word版含答.doc

高考语文一轮课时精品学案《囚绿记》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Word版含答.doc

《囚绿记》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学习目标】1.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主旨。

2.赏析作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3.体味作者行文曲折生动地表达出的向往光明、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作者由“爱绿”到“囚绿”再到“释绿”的情感的变化。

了解借物抒情,托物寄意散文的鉴赏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结合作家的经历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绿”的象征意义,达到思想上的升华。

【学习内容】一、预习任务1.基础知识:1.字音字形急不暇.()择移徙.()揠.()苗助长淅沥..()猗.()郁..()涸辙婆娑..( ) 囚系.( ) 蕈.( )菌2.词语注释⑴了截:⑵涸辙:⑶急不暇择:⑷婆娑:⑸猗郁:3.同义词辨析固执顽固2.作者相关:陆蠡,(1908—1942),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散文家和翻译家。

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大学,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

1933年到1934年在泉州中学教书,同时开始写散文。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在1942年被捕,不久由巡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死于日寇酷刑之下,年仅34岁。

主要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巴金老人在回忆陆蠡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般的心”, 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 , 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作家李健吾评价他的散文时说:“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灵。

”3.有关背景: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烽烟四逼中的旧都时值日寇入侵,华北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国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虑烦恼,不能不生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在“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他怀念起一年前暂住北京时,窗外的一棵常春藤。

于是写下了《囚绿记》(抗战前期1938年)。

4.课前思考:(1)标题“囚绿”是什么意思?这里的“绿”指什么?从全文看,“囚绿"是怎么一回事? (2)本文围绕哪个字来展开的?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二、设问导学(一)整体感知理清情节结构,分析情感。

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教学设计:囚绿记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教学设计:囚绿记含答案

囚绿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散文。

b.指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关键语句,明确对“绿”的感受和理解。

c.了解象征手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深刻的思想内涵。

2.能力目标
a.品味关键句,理解文中“绿”的象征意义。

b.了解背景,明确作者的情感以及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精神的赞颂。

3.情感目标
领悟作者的情感以及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精神的赞颂。

二、教学要点
品味关键句,理解文中“绿”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的情感以及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精神的赞颂。

四 教学流程。

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2):第3课 囚绿记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2):第3课 囚绿记 Word版含答案

第3课*囚绿记绿1.春风吹拂着大地,万物复苏,带来绿色,带来了生机。

春天不能没有绿,春天放眼皆是绿。

在这个春风荡漾、桃花盛开的季节里,走出闹市,徜徉在田间小路上,扑入视野的是绿色无垠的麦田。

布谷鸟清脆的叫声在麦田上空和农田防护林里回荡,似一位舞蹈家在春的舞台上尽情表演。

麦苗正拔节长高,由嫩绿到翠绿到苍绿,在丰满,在成熟,在延续生命。

生活便在生命的延续里旋转起来,不断变幻着色彩,粉绿、苍绿……我知道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没有绿色就不会有生命,就没有梦想。

我感谢生命的绿色,是你博大的胸怀拥抱着整个大地,让生命的绿色在春天发芽。

2.伊人曰:生命失去绿意,便是一派寂寞。

我想,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绿色希望的延续,纵使寂寞将至,那也只是绿的另一种形式罢了。

曾经,在一灯如画的幽静里,我写下:生命有绿意,绿藤攀缘而上,便有无数的希望点缀其中,那份美丽,只能用花粉来形容。

信念之下,我似乎看见绿色的精灵扑打着她如纱的花翅,抚开了心泉的低语,在我的心灵深处植下了一颗微小却有着无数美丽的希望的种子。

于是我流着泪微笑,任凭窗外风声呼啸,因为我知道我重拾了曾经丢失的梦,那里荡漾着阳光与鲜草的交谈,弥散着嫦娥与桂树千年的企盼。

我想从那一刻起,我生命里绿的沉沦、绿的哀伤、绿的幽怨该是一去不复返了,我看见我的指缝甚至都流淌着温暖的绿意。

于是我想,我生命中的那份绿意该是何其珍贵,那份生命存在的高贵,该是无语言说的。

坚贞的爱国者——陆蠡陆蠡(1908—1942),现代散文家、翻译家。

学名陆圣泉,原名陆考原。

1926年考入之江大学,1930年任教于杭州中学。

1934年,陆蠡到上海南翔立达学园农村教育科任数理教员。

1935年,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工作。

1938年,应老友朱洗的邀请,到临海琳山农校任教,翌年返回出版社。

几年中,在敌机轰炸中出版的书籍竟达数百种,还有十几种丛书。

期刊《少年读物》因有抗日内容被强令停刊,他又先后主编了《少年读物小丛书》和《少年科学》。

高中语文必修2《囚绿记》金牌学案(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2《囚绿记》金牌学案(含答案)

囚绿记陆蠡是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散文作家。

他以散文诗集《海星》步入文坛,崭露头角。

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和《囚绿记》。

他的散文从琐细的生活情节中,挖掘出某种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透出了作者真诚、淳朴心灵的闪光。

作品大都瞩目现实社会和下层人民的贫穷疾苦,通过对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淳朴的优良品质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颂赞,表现出作家爱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和可贵品格。

在艺术上,以乡野泥土的气息、忧郁动人的故事情调、优美清丽的文笔、严谨的构思,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课内挖掘】英勇就义1942年3月初,陆蠡和张宛若女士喜结良缘。

正值新婚宴尔,新人还沉浸在蜜月的愉悦之中,灾祸突从天降。

4月13日,卢家湾捕房查抄文生社,声称要找负责人,并砸开书库大门,劫走存书数万册。

当天陆蠡正好外出,得知此事后,友朋家人劝他先躲一躲;但他却不以为然,认为自己身为负责人,社里有难不能逃避,理应前去据理抗辩,追回被抢图书,为社里讨个公道。

他孤身来到捕房,落入虎口,当即被戴上手铐。

第二天,朋友索非等到捕房打探,告知已被移解到四马路市警察局;到了市局,又说那是日本宪兵队要抓的人,早就押送到江湾宪兵司令部了。

索非等又通过一个懂日语的熟人,找到宪兵司令部“相当高级的负责人”,那人证实:陆蠡确实关押在这里,因为“他是共产党”。

由此看来敌人查封文生社、抓捕陆蠡是蓄谋已久的了。

又过了些日子,据怀玖介绍,有个陌生人来到陆蠡家,一进门就交还一件陆蠡被捕那天身穿的大衣。

那人解释说,他也是被抓进宪兵队的,与陆蠡关在同一牢房,彼此很熟。

日本人曾提审陆蠡,问:“你爱国吗?”“爱国。

”“赞成南京政府(按:指汪伪政权)么?”“不赞成。

”“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绝对不能征服!”明知凶多吉少,人们还是心存侥幸,希冀有一天他会突然归复。

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至抗战胜利后的第二年,仍然音讯全无。

只有在这个时候,人们才不由得不相信,陆蠡是永远也不会回来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囚绿记》优秀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囚绿记》优秀导学案(含答案)

《囚绿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作者与绿藤的故事片段2、能比较熟练地运用种种符号给文章作批注学习重点、难点1、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作者与绿藤的故事片段2、批注课前准备让学生查找陆蠡的有关资料学习过程知识链接:与陆蠡相识组织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对作家作品的了解,并评价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态度。

学生谈完后,教师强调本文中所蕴藏的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谈作家作品,但是不能照本宣读,回答精要,不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

学生可以带有关的资料课文梳理:一、课文线索学生整体阅读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线索。

1、作者为什么要囚绿?2、他把绿“囚”牢了吗?3、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学生归纳线索:二、分层梳理(一)研读“恋绿”的部分(第1-7小节)。

1、速读课文。

指明学生找出表现作者爱绿感情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现作者爱绿感情的语句:(二)、研读“囚绿”部分。

(第8-11小节)1“囚绿”的含义是什么?2、作者因为爱绿而囚绿,课文那些语句写出了他绿友的爱之深?3、作者得到“绿”了吗?找出文中的有关语句来说明。

【难点分析】1理解下列句子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内容。

①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②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③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的喜悦。

2关于文章主题的理解。

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有几种不完全一致的说法,你赞同哪一种说法,说出理由。

①以常春藤来象征作家以至整个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暴、追求光明的形象,从而表达自己渴求民族解放的执著的爱国主义情怀。

②因为爱一样东西至于极点,便想把它牢牢占据,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这是人类的共性,可爱而愚蠢。

对于那些有生命的东西来说,让它生活在最适合的环境,即是一种真爱、最爱,这也许就是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吧。

③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

语文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3课 囚绿记 Word版含解析

语文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3课 囚绿记 Word版含解析

第3课 囚绿记学案1 文本研读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 ①镶嵌..( ) ②孔隙.( ) ③瞥.见( ) ④涸.辙( ) ⑤急不暇.择( ) ⑥移徙.( ) ⑦揠.苗助长( ) ⑧淅沥..( ) ⑨婆娑.( ) ⑩葱茏.( ) ○11嫩.绿( ) ○12猗.郁( ) ○13蕈.菌( ) (2)多音字①纤⎩⎪⎨⎪⎧ 纤.细( )纤.绳( ) ②禁⎩⎪⎨⎪⎧ 不禁.( )禁.令( )③度⎩⎪⎨⎪⎧度.假( )度.德量力( )④提⎩⎪⎨⎪⎧提.防( )提.醒( )2.辨形组词 ①⎩⎪⎨⎪⎧ 暇( )瑕( )遐( ) ②⎩⎪⎨⎪⎧ 揠( )偃( )堰( ) ③⎩⎪⎨⎪⎧ 猗( )漪( )绮( ) ④⎩⎪⎨⎪⎧瞥( )蹩( )弊( )蔽( )⑤⎩⎪⎨⎪⎧淅( )渐( )惭( )⑥⎩⎪⎨⎪⎧徙( )徒( )陡( )⑦⎩⎪⎨⎪⎧缘( )椽( )喙( )3.词语释义 ①涸辙的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急不暇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至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缘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揠苗助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淅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婆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抑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⑨葱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⑩猗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攀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留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烽烟四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近义词辨析(1)留恋·留连“留恋”是动词,指不忍舍弃或离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囚绿记
作家作品
陆蠡(1908—1942),原名陆考原,学名陆圣泉。

陆蠡是他的笔名。

天台平镇岩头下村人。

1924年升入之江大学机械系。

1927年,转国立劳动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二年后毕业。

1928年转学到上海劳动大学机械系。

1930年任教于杭州中学。

1932年开始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编辑。

1934年,陆蠡到上海南翔立达学院农村教育科任数理教员。

1938年,应老友朱洗的邀请,到临海琳山农校任教,翌年仍回出版社。

在此期间,经常与著名作家巴金、丽尼、许天虹等促膝交谈到深夜,使其文学创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尤其可敬的是,陆蠡是一位坚贞的爱国者。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7月21日被日本宪兵杀害,年仅34岁。

19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现代散文家、革命家、翻译家。

陆蠡不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而且是宁死不屈的抗日烈士。

著作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

写作背景
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烽烟四起中的旧都时值日寇入侵,华北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国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虑烦恼,不能不生出坚贞不屈的浩然之气,在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他怀念起一年前暂住北京时,窗外的一树常春藤。

于是写下了《囚绿记》(抗战前期1938年)。

审美视窗
淳朴的陆蠡
从照片上看,陆蠡这个人有一副山里人的倔强的五官,剑眉,大眼睛,宽鼻子,紧抿的嘴唇,嘴角略微下垂,一副认死理的神情。

一头浓发向后梳去,一身白衬衣西装领带,又透出书生本色。

台州人的硬气,从他的这张脸上就可以看出来了。

陆蠡的老朋友吴朗西曾说过:陆蠡太傻了,然而他的可爱,感召我至深的,就是这一股傻气、正气。

上学时,同学们在寝室生火把地板烧焦了,却是他一个人站出来承揽了责任,为保全别人自己被迫退学。

他的另一位朋友刘西渭说到他的容貌,以为“不仅貌不出众,身体瘦小,而且右眼失明”,但气质淳厚纯朴。

由此我还想起作家柯灵对他的评价,这无疑是这张容颜的最好注解:圣泉不趋时,不阿俗,切切实实,闭门劳作,殷勤地献与世人。

他决不“孤芳自赏”,或者“顾影自怜”。

他是淳朴的,一个地道的山乡人。

这点淳朴使他在品格上显得高,见得厚,也正是他终于默默地为祖国献出生命的根基。

结构图示
主旨归纳
作者通过写在孤旅生涯中“囚绿”的故事,借窗前一株永向光明的常春藤,赞美“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歌颂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抒发了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

作者期望沦陷的祖国山河,早日摆脱日寇的黑暗统治,重获光明自由。

重点突破
1.突破一:在作者眼里,绿枝条具有怎样的特点?
2.突破二:诵读课文,梳理文章思路,指出本文描写的对象和线索,并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结构上的特点。

3.突破三:课文既然可划分为“寻绿”“赏绿”“囚绿”“释绿”和“怀绿”五个层次,为
什么作者给文章命名“囚绿记”?
文本审美
(1)精巧的构思,跌宕摇曳的结构
这篇散文结构精巧,变化摇曳。

文章以对“绿”的情感为线索,以寻绿、赏绿、囚绿、释绿、怀绿为行文结构,形成作品特有的节奏。

结构的跌宕摇曳,与作者的感情起伏相关联。

(2)借物抒情、以小见大的手法
《囚绿记》借物抒情,以小见大。

文章没有故事,只是记叙了作者旅居古都北平,选定可以看到绿色的房间和“囚绿”“放绿”这样几个很小的生活细节,通过深入挖掘,于平淡中包藏深邃的意蕴和丰富的哲理,在常见的绿色中凝聚了自己的情感和民族的精神。

文章语言优美、清丽,节奏舒缓,忧郁的色彩同表达的思想情绪十分融洽和谐。

读后,使我们不仅在诗情画意和清词丽句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而且感受到作者爱国主义感情在流动奔涌。

(3)语言形象,亲切动人
①《囚绿记》作者将“绿”拟人化,写出了它的朝气,执着向阳的精神及其坚贞不屈的性格,并且在描写中始终饱含情感、思绪和愿望,读来亲切动人。

如把常春藤叫做“绿友”“绿囚”,描写它的“固执”“无亲热”“不屈服于黑暗”,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并祝福它繁茂苍绿。

在这里作者又赋予常春藤坚强的性格、气质,赞颂它永不屈服的精神,读来令人感动。

②文章运用比喻表情达意,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

文章中说:“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作者对绿色的爱恋有多深?无法用语言来直接形容。

“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这一比喻将情感具体生动化,使作者对绿色的焦渴、依恋,可感甚至可触可摸。

【参考答案】
重点突破
1.提示作者描写绿枝条,一半是写实景实情,一半是带着感情与想象。

它具有美的特点,“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下雨时带着“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它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就像作者说的,“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它是柔弱的,离开阳光就“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它是倔强的、坚贞的,“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植物是多固执啊”;它是“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这些特点既有现实依据,又有作者的美化、拟人化的加工,作者是把绿枝条当作人来写的。

2.提示“绿”是全文描写的客观现象,作者围绕“绿”展开思路,铺设线索。

文章思路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寻绿”“赏绿”“囚绿”“放绿”和“怀绿”。

文章的开篇不是采用破题法,开门见山,点明题旨,而是用冒头法,从去年夏间的事情写起,娓娓道来,逐层展开。

先写“我”何以一下子就选定这简陋、炎热的房间,接着补叙理由:能见到一片绿影。

进而写“我留恋于这片绿色”,并极写“我”对绿色之爱,作者于“山穷水尽”之处,用“忽然”一词,异峰突起,把文章推进中心:囚绿。

其间穿插“我”在乡间草屋床下的嫩绿被友人剪除的惋惜。

“我”发现“绿友”追求光明,永远向着阳光,要是没有阳光,它就枯萎变色。

至此,作者才借写“绿友”点出“文眼”:它是个“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于是决定开释这绿友。

最后以怀念圆窗和绿友作结。

末了的一个问号,含蓄隽永,发人深省。

其间,疏密相间(如细写“囚绿”,略写“念绿”),虚实相生(如把装饰“实”的房间的绿移就来装饰“虚”的心情),富有变化。

作者这样匠心地安排,精巧谨严,平实自然,同时又平中见奇,出奇制胜。

3.提示①选定“囚绿”来给文章命名,这与文章想要表现的主题有关。

文章的五个层次中,“囚绿”写绿枝条最艰难的状况,这暗示着艰难的国运家运;“囚绿”表明作者复杂的心情,这是在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我国领土的时代背景下,作者的内心极度痛苦和精神上坚决反抗的反映。

②从文章行文思路看,“寻绿”“观绿”写对“绿”的感情逐渐加深,为下文的“囚绿”作铺垫,至“囚绿”,这种“爱”达到了畸爱的程度,才有了后面理解之后的“释绿”及分别之后的“怀绿”。

总而言之,无论是作者的感情触发,还是文章的行文结构,都与“囚绿”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作者将文章命名为“囚绿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