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境选择和领域生态学
第1章 野生动物的生境选择研究——以鸟为例
国内外生境选择的研究历史
野生动物生境的研究大致可分为: 早期阶段 发展阶段 实用阶段
1. 早期阶段
对动物栖息地选择现象的观察最早可追溯到 达尔文时代 (Cody, 1985)。早期的研究侧重于 栖息地整体水平的研究。 达尔文曾注意到生活在福克兰群岛的两种雁 类栖息在不同环境中, 在Galapagos群岛他发现 了亲缘关系很近的3种嘲鸫生活在不同的岛屿 上。 对一些森林鸟类的研究发现, 鸟类对栖息 地选择的程度存在着种间差异和季节性变化 (Lack & Venables, 1939)。随后Svardson(1949) 在林柳莺(Phylloscopus sibilatrix)的研究中发现, 种内竞争会使鸟类扩大对现有栖息地的利用, 而种间竞争则限制鸟类对新的栖息地的选择。
野生动物的生境特点
(1)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2)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 (3)具有一定的季节动态
二、生境选择
1.生境选择的概念 在自然界中, 由于各种资源分布的异质性, 导致 生物的空间分布一般是不随机的。为了更有效 地利用环境资源, 动物常常在可利用的多种类 型栖息地中挑选出最适合自己的特定的栖息地, 这种现象称为生境选择( habitat selection) (Partridge, 1978)。
3 栖息地选择的机制研究
Hilden( 1965)认为, 鸟类对其繁殖地的选择基 本上是一种先天的行为, 但这种行为需要受到 环境刺激的诱导才能出现。在栖息地的选择方 面, 有两类因子在起作用, 一类是决定物种生存 的基本因子(ultimate factors), 一类是诱导行为 产生的直接因子(proximate factors)。进一步的 研究发现,动物对特定栖息地类型的偏爱 (preference)是由其形态结构、行为功能及其在 栖息地中成功获得食物等必要生存条件的能力 所决定的, 而景观的结构特征、取食和营巢的 机会以及其他物种的存在是动物出现栖息地选 择行为的直接诱因(Cody, 1985)。
生境选择和领域生态学
生境选择和领域生态学什么是生境选择对生境选择产生影响的因素生境选择的适应意义在生境选择上的泛化种和特化种生境选择和物种形成生境选择生境选择:指动物对生活地点类型的选择或偏爱。
动物对生境的选择具有多方面的效果。
动物选择什么样的生境来栖息,其表现型相应产生定向的适应性改造。
同一种动物对生境的不同选择可引起它们基因频率的地方差异;不同动物对生境的不同选择可增加种间的遗传差异.对生境选择产生影响的因素(一)种群密度和种内竞争种内竞争对生境选择的影响是比较复杂的,随着种群密度的不同,动物对它们所偏爱和不太偏爱的生境的利用程度也不同。
在种群密度低时,动物一般只占有那些最适宜的生境,但在种群密度高峰年份,所有的生境几乎都会被占有。
一般说来,如果动物所选择的生境都是比较适宜的,那么相对说来,在适宜程度更高的生境内,种群的密度也就更高。
对生境选择产生影响的因素(二)种间竞争与其他物种的竞争关系也会影响一个物种的生境分布。
间接证据:如果两个近缘种有一部分分布区相互重叠,那么通常会发现在重叠分布区内两个物种对生境的选择会存在一定差异;而在非重叠区内,这种差异往往不存在。
直接证据:在实验中如果把两个相互竞争物种中的一个移走,那么就可能对竞争的排除作用提供直接的证据。
例如:研究小哺乳动物。
Werner(1977)在一个湖泊中调查三种鱼的生境利用,首先调查了这些不同大小食物在湖泊里的分布,然后计算这三种鱼为食物而进行竞争的激烈程度,并根据物种集聚原理预测,黑鲈和蓝鳃太阳鱼可以共存,而绿鳃太阳鱼则不能与其生存,因为它所吃食物的大小介于前两种之间,因此同每种鱼都存在食物竞争。
田间试验表明,鼠平和鹿鼠常因田鼠的存在而无法进入草原,但如果在一个人工围场内把田鼠移走,鼠平和鹿鼠就会自然迁入,同样田鼠也会因为平鼠的存在而不能进入森林。
对生境选择产生影响的因素(三)遗传因素和后天获得性动物对生境的选择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
例如:把从未在自然植被中生活过的蓝山雀和煤山雀关在同一个鸟舍中,鸟舍内放置栎树枝和松树枝,观察表明,煤山雀大部分时间都停栖在松树枝上,而蓝山雀则主要停栖在栎树枝上。
生物的生态位与生境选择
生物的生态位与生境选择生物的生态位与生境选择是生态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描述了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与适应策略。
生态位指的是一个物种在特定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一组资源利用、生活习性和相互作用方式,而生境选择则是生物根据其生态位的需求而选择适宜的生活环境。
生态位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生物学家格奥尔格·弗黎德曼于1927年提出。
他认为,一个物种的生态位是指其在资源利用和相互作用中所占据的特定地位,类似于一个职业的概念。
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可以是相互独特的,它们通过资源竞争、捕食关系和共生关系等方式相互作用。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这就是生态位的多样性。
生物在选择生境时会考虑到其生态位的需求。
生境选择与生态位密切相关,它是生物根据其适应策略来选择适宜的生活环境。
生物常常选择那些能够提供所需资源、适宜繁殖和避免竞争的生境。
例如,河流中的鱼类会选择水流湍急、水温适宜、水质较好的生境,以利于其游动和觅食;而树栖鸟类则会选择能够提供栖息地、食物和巢穴的树木。
生物的生态位和生境选择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至关重要。
它们直接影响着物种的分布、数量和相互作用。
当一个生态位被某个物种占据时,其他物种则需要寻找其他未被占据的生态位,以避免资源竞争。
而生境选择则决定了生物种群的空间分布与数量。
例如,猛禽会选择富含猎物的区域作为其领域,以确保其生存与繁衍;而猎物则会选择能够提供隐藏与逃避猛禽的地方作为其生境。
总之,生物的生态位与生境选择是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
生物通过其生态位的角色与适应策略来选择适宜的生活环境。
生态位的多样性和生境选择的差异决定了生物种群的分布、数量和相互作用,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深入了解生物的生态位与生境选择对于生态学研究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的生态位和生境选择
生态位是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 中的功能和角色,包括它的食 物、栖息地和其他生态关系。
生态位的形成是物种进化的结果, 不同的物种会有不同的生态位, 这也是生态平衡的重要基础。
生态位的选择
植物的生态位是 指植物在特定生 态环境中所占据 的位置,包括其 与其他物种之间 的关系。
生态位的进化
生态位的进化过程:植物在进化过程 中不断调整自己的生态位,以适应环 境变化和竞争压力,最终形成独特的 生态位。
生态位的概念:指物种在生态系 统中的位置和作用,包括食物、 天敌和其他生物的关系。
生态位的选择因素:植物的生态 位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 光照、水分、土壤养分、温度等。
生态位的竞争与协同:植物之间的生 态位重叠是普遍存在的,但通过竞争 和协同进化,植物可以形成多样化的
生境选择是植物生 态学中的一个重要 概念,对于了解植 物的分布和生长规 律,以及保护和利 用植物资源具有重 要意义。
01
0 2
03
04
生境的选择因素
光照:植物需要光照进行光合 作用,不同植物对光照的需求 不同。
水分:植物需要水分来维持生 长,不同的生境水分含量也不 同。
土壤:植物根系与土壤相互作 用,不同植物适应不同类型的 土壤。
气候:温度、降雨等气候因素 对植物生长和分布有重要影响。
生境的适应性
植物对土壤类型的适应性
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性
植物对湿度的适应性
植物对温度的适应性
生境的保护与恢复
保护自然生境:避免人为破坏,保持生态平衡 恢复退化生境:采取植被恢复措施,提高生境质量 建立保护区:划定特定区域,保护珍稀、濒危植物 公众参与:提高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生物的生态位与生境选择
生物的生态位与生境选择生物的生态位指的是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一个物种通过其功能和行为所占据的特定位置。
生态位包括了一个物种在其所处生境中的资源获取、相互关系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
生物通过选择适合自己的生境来发挥其特定的生态位。
一、生态位的概念与重要性生态位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生态学家Hutchinson在1957年提出,他认为生态位是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或地位。
生物通过占据不同的生态位来避免直接竞争,从而实现共存和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生态位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位可以帮助理解物种的角色:通过研究一个物种的生态位,可以了解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行为,包括其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其对其他物种的影响以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
2. 生态位有助于解释物种共存的原因:不同物种通过选择不同的生态位来避免直接竞争,从而实现了物种共存和资源分配的平衡。
生态位理论为物种共存提供了解释。
3. 生态位可以指导保护与管理:通过了解和研究物种的生态位,可以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和管理措施,促进物种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二、生境选择与生态位生境选择是生物根据其适应能力和资源需求选择合适的生存环境的过程。
生境选择与生态位密切相关,因为一个物种选择特定的生境就意味着它选择了适合其生态位的环境。
1. 资源获取:一个物种的生境选择与其所需资源的获取有密切关系。
例如,食物资源丰富的森林可能会吸引食草动物选择生活在其中,而河流或湖泊则吸引了大量的水生动物。
2. 竞争与避免竞争:生境选择可以用来避免直接竞争。
物种倾向于选择利用资源相对丰富且竞争较少的生境,从而减少与其他物种的竞争压力。
3. 生活史策略:物种的生境选择也与其生活史策略相关。
有些物种选择稳定的生境来确保其繁殖和生存的成功,而另一些物种可能选择不同的生境以应对季节性变化或其他环境压力。
4. 环境适应:不同的生境对物种的适应能力有不同的要求。
生境选择也涉及到物种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大学本科专业(生物科学类-生态学)
大学本科专业(生物科学类-生态学),该专业所学具体内容、发展方向以及就业前景大纲:一、生态学专业概述1.1 什么是生态学?1.2 生态学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1.3 生态学专业的发展历程二、生态学专业的课程设置2.1 生态学专业的基础课程2.2 生态学专业的专业课程2.3 生态学专业的实践课程三、生态学专业的发展方向3.1 生态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3.2 应用生态学的发展3.3 新兴领域和前沿科技四、生态学专业的就业前景4.1 生态学相关职业的分类4.2 生态学相关职业的需求情况4.3 社会对生态学人才的需求与未来发展五、生态学专业的未来展望5.1 生态学专业未来的发展趋势5.2 生态学专业如何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5.3 生态学专业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摘要: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及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涵盖了生物学、地理学、化学、物理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
大学本科专业(生物科学类-生态学)正是以生态学为主要学科,重点培养学生掌握生态学原理及生态系统的特征和功能,培养学生具有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高素质的生态学人才。
本文将从专业所学具体内容、发展方向以及就业前景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全面了解该专业的特点及未来发展。
一、专业所学具体内容1.生态学基础知识生态学基础知识是生态学教育的主干课程,主要涵盖生态学的定义、历史、范围和意义,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动态变化和演替规律,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等内容。
2.环境科学基础环境科学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环境监测、环境规划与评价、环境污染控制等内容。
通过学习环境科学基础知识,学生可以了解环境问题的复杂性,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掌握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培养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3.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是生态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涵盖生态系统功能与生态服务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生态系统对环境的调节、生态系统对人类的贡献、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价值等内容。
植物进化生态学中的物种适应性与生境选择
植物进化生态学中的物种适应性与生境选择植物进化生态学是研究植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物种适应性与生境选择的学科。
物种适应性是植物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而生境选择是植物在特定环境中选择适合自身生存和繁衍的生境。
一、植物物种适应性的基本原理物种适应性是植物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通过遗传变异和适应性选择作用,使植物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
首先,植物的生理和形态特征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调整。
例如,在干旱地区生长的植物会有较深的根系和较小的叶片,以减少水分蒸腾损失。
其次,在遭受环境压力时,植物还可以通过基因突变等方式产生新的适应性特征。
这些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植物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
二、植物物种适应性与生境选择的相互关系植物物种适应性与生境选择是相互作用的。
植物基于自身的特征和环境的要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生存和繁衍的生境。
例如,对于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植物来说,它们需要更强的抗寒能力,因此会选择生长在山顶或高山草甸等寒冷环境中。
另外,植物在选择生境时也会考虑到与其他物种的竞争关系。
如果某个生境已经被其他植物占据,植物可能会选择其他适合自己生长的生境。
三、植物进化生态学中的案例研究植物进化生态学通过对不同物种的研究,揭示了许多关于物种适应性与生境选择的规律。
例如,在研究植物的花色时,科学家发现花色与传粉者的特征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
植物的花色主要是为了吸引传粉者,不同花色适合吸引不同的传粉者。
这样的适应性选择有助于保证植物的繁衍和传播。
还有一些研究表明,植物的生命周期和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
例如,一些植物会通过种子休眠的方式来适应干旱环境,延缓生长过程以应对干旱时期的生存需求。
结论植物进化生态学中的物种适应性与生境选择是一个复杂而精彩的研究领域。
通过研究植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的适应能力和其选择适宜生存的生境。
这些研究对于保护和管理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最新第一章 觅食行为生态学
三、食物质量对最优食物选择的影响
动物有时是根据食物的营养质量来选择食物的。
1.红松鸡最喜食3~4龄的石楠属植物,因为这些植物的氮、 磷含量最丰富;
2.红脚鹬有时取食大小和有利性都很小的甲壳动物(端足 目动物),而不吃各种大小的沙蚕。
3.家鼠会对所喂给的各种食物,自己会选择一个食谱,使 所摄取的各种营养成分达到一种平衡。
觅食行为的可变性
动物的觅食行为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环 境条件的变化、个体发育阶段的不同和随 着新情况的出现而不断发生适应性变化。
1动物的贮食行为
动物的贮食行为食动物为了能安全度过困 难时期如冬季严寒、夏季酷暑和极端干旱、 休眠及食物不足等。在啮齿累动物得到了 最高度的发展;并不限于生活在温带地区, 甚至在热带雨林也表现,如:拉美刺豚鼠、 非洲巨鼠。
Take a rest!
Z
Z
Z
Z
行为生态学是研究生态学中的行为机制和 动物行为的生态学意义和进化意义,即研 究动物的行为功能、存活值、适合度和进 化过程。
不管表面看来是多么复杂和多么不可思议的行为, 都必定经历过一个进化和自然选择过程。(达尔 文说的)
Drickamer & Vessey(1992) listed some of the reasons we study animal behavior:
捕食者和寄生性昆虫总是喜欢在食物资源密度较 大的环境斑块内觅食。
质量随捕食者的活动而不断下降的斑块
E/T值是平均食物摄取率=各斑块内的总食物摄取量除以累 计觅食时间加旅行时间;
曲线上与AB直线相切的点就是E/T值; E/T值就是边界值。
模型有两点预测:
1)在每一个环境斑块内,食物都应该被耗 尽到同一边界值
最新生态学考试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最新生态学考试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尺度:尺度是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
2.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它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层和大气圈的下层。
3.生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4.小环境:小环境是指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即小范围的特定栖息地。
5.生态因子: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6.密度制约因子:对生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从而调节种群数量的生物因子,比如食物,天敌等。
7.非密度制约因子:对种群的影响强度不随种群密度变化而变化的生物因子,比如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
8.太阳常数:地球在日地平均距离处与太阳光垂直的大气上界单位面积上在单位时间内所接收的所有波长太阳辐射的总能量。
9.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10.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有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下限和上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
11.广温性:生物耐受性下限、上限与最适度相距均较远的现象12.狭温性:生物耐受性下限、上限与最适度相距很低的现象。
13.驯化:内温动物经过低温的锻炼后,其代谢产物水平比在温暖环境中高。
这些变化过程是由实验诱导的,称为驯化。
14.太阳辐射光谱:太阳辐射光谱主要由短波(紫外线,波长小于380nm)、可见光(波长380-760nm之间)、和红外线(波长大于760nm)组成,三者分别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9%,45%,46%,大约辐射能的一半是在可见光谱范围内。
15.太阳高度角:以平行光速射向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与地面的交角,称为太阳高度角。
16.光合有效辐射:光合作用系统只能够利用太阳光谱的一个有限带,即380nm—710nm波长的辐射能,称为光和有效辐射。
昆虫的种群动态与生境选择
昆虫的种群动态与生境选择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庞大的动物群体之一,它们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昆虫的种群动态与生境选择是昆虫生态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将通过对昆虫的种群动态和生境选择的分析,探讨昆虫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生存策略。
一、种群动态1. 种群变化的原因昆虫种群的变化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包括环境因素、食物供应、天敌压力以及繁殖能力等。
环境因素对昆虫的种群动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等。
食物供应的丰富或匮乏也会直接影响昆虫的种群数量。
此外,天敌的存在和繁殖能力的差异也会对昆虫的种群动态造成影响。
2. 种群周期性变动昆虫的种群数量往往呈现周期性的变动。
这是由于昆虫的繁殖能力和环境条件的交互作用所导致的。
例如,某些昆虫种群会在适宜的季节内迅速繁殖,数量激增,而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或者遭受天敌压力时,种群数量会迅速下降。
这种周期性变动是昆虫种群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策略。
二、生境选择1. 生境选择的定义生境选择是指昆虫根据其适应性和生存需求,在不同的生境条件下进行选择和定居的过程。
昆虫的生境选择往往涉及到寻找适合繁殖、觅食和避免天敌的环境。
2. 生境选择的影响因素昆虫的生境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湿度、食物供应、光照条件、植被类型以及天敌的存在等。
温度和湿度是昆虫选择生境的重要因素,不同种类的昆虫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各不相同。
食物供应的丰富与否也会直接影响昆虫选择生境的决策。
光照条件和植被类型对昆虫的生境选择也有重要影响,有些昆虫喜欢在光照充足的地方栖息,而有些昆虫则更适合在草丛中生活。
此外,天敌的存在也会影响昆虫的生境选择,昆虫倾向于选择那些降低遭受捕食风险的生境。
3. 生境选择的适应策略昆虫的生境选择是一种适应策略,它们通过选择适合的生境来提高生存的成功率。
昆虫可以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调整生境选择的策略,例如在温度较低的季节选择较暖的地方栖息,以增加体温和能量获取的效率。
生态学考研名词解释
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存因子:在生态因子中凡是有机体生活和发育所不可缺少的外界环境因素。
生态环境:研究的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中,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生境:具有特定的生态特性的生态体或生态群体总是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这一特定环境叫生境。
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同种有机体的结合。
群落: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不同种群的集合。
系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因素的集合。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都将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限制因子原理:一个生物或一群生物的生存和繁荣取决于综合的环境条件状况,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限制的状况都可说是限制状况或限制因子。
似昼夜节律:动物在自然界所表现出来的昼夜节律除了由外界因素的昼夜周期所决定的以外,在内部也有自发性和自运性的内源决定,因为这种离开外部世界的内源节律不是24小时,而是接近24小时,这种变化规律叫似昼夜节律。
生物钟:是动物自身具有的定时机制。
临界温度:生物低于或高于一定的温度时便会受到伤害,这一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冷害:喜温生物在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受到的伤害。
冻害:生物在冰点以下受到的伤害叫冻害。
霜害:在0℃受到的伤害叫霜害。
超冷:纯水在零下40℃以后开始结冰,这种现象叫超冷。
适应性低体温:它是一种受调节的低体温现象,此时体温被调节很低,接近于环境温度的水平,心律代谢率及其它生理功能均相应的降低,在任何时候都可自发的或通过人工诱导,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
贝格曼规律:内温动物,在比较冷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大,在比较暖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小。
生态学
第一章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态学的经典范畴:经典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和群落生态学。
而分子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则属于近代生态学研究的内容。
3、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从分子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
根据其研究对象的组织水平、类群、生境以及研究性质等可将其划分如下:1)从研究对象的组织水平划分:分子生态学、进化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与全球生态学。
2)从研究对象的分类学类群划分: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陆地植物生态学等。
3)根据研究对象的生境类别划分: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淡水生态学等。
4)根据研究性质划分:有理论生态学与应用生态学。
4、生态学的研究方法:①野外研究:优点:直接观察,获得自然状态下的资料;缺点:不易重复。
②实验研究:优点:条件控制严格,对结果的分析比较可靠,重复性强,是分析因果关系的一种有用的补充手段;缺点:实验条件往往与野外自然状态下的条件有区别。
③系统分析与数学模型研究:优点:高度抽象,可研究真实情况下不能解决的问题;缺点:有时与客观实际距离甚远,若应用不当,易产生错误。
第二章1、环境因子:是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环境要素。
环境因子具有综合性和可调剂性。
环境因子分为3大类:气候类、土壤类和生物类;7个并列的项目:土壤、水分、温度、光照、大气、火和生物因子。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2、环境因子与生态因子的区别: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温度、湿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
生态因子也可以被看做环境因子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而环境因子则是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要素。
3、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①综合作用:自然不存在孤立的生态因子,也不存在单一因子构成的生态环境。
环境生态学中的生态系统和生境保护
环境生态学中的生态系统和生境保护生态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的理论和实践结合了生物学、地理学、化学、物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而生态学中的环境生态学在如今发展的急剧变化中也逐渐成为了热门话题之一。
本篇文章将会围绕着环境生态学中的生态系统和生境保护展开讨论。
一、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功能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物质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系统。
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生物种群和非生物因素,生物种群分为植物和动物。
非生物因素包括空气、土壤、水等自然环境元素。
生态系统正是通过种群和环境元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而发挥着功能,这其中可以细分为各种生态功能,例如能源流、物质循环、景观美学、自然资源等。
能量流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从一个生物体到另一个生物体的过程。
生态学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典型的能量流形式,它们描述了一个区域内的生物物种之间的关系。
而物质循环则是指水、碳、氮等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这些元素通过生物和非生物成分的交互作用不断地流动循环。
生态系统中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都是很好的例子。
景观美学是生态系统中一个更为附加的组成部分,作为生态系统的外部展现,景观美学可以促进人们对环境和生态学的重视。
而自然资源则是指生态系统提供的更为实用的资源,例如林木、草原、沼泽等等。
这些自然资源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同时也是环保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二、生境保护的重要性保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和非生物因素可以应对如今面临的人类活动所带来的挑战。
不同的生物群落以及各类生物体对于环境的变化有不同的适应性和容忍值,而许多目前面临威胁的生物多样性正在迅速下降。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地利用、开采和污染等方面。
之所以要保护生态系统,首先是因为生物多样性尤其中心议题。
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将会导致许多物种灭绝,其中包括许多曾是基础性物种的植物和微生物。
其次,生态系统的功能也是如此重要,因为它们能够提供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務,包括食品、清水、空气、蓄水等。
生态学中的生境分析
生态学中的生境分析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和相互作用的学科,而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就是生境分析。
生境是指生物栖息和生长的地方,包括土壤、气候、水体等自然环境因素和其他生物群落和环境元素等。
生境分析是指研究生境中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和对生物种群的影响,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性。
生境要素的类型生境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每种因素都会影响生物物种的存活、繁殖和生长等方面。
通常,生态系统中的生境要素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自然环境因素:土壤、气候、水体等自然环境因素是生境中最主要的成分,它们直接关系到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2.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指生物种群以及它们和周边环境所组成的群体。
不同的生物群落之间互相影响,也会受到周边环境和自己种群数量的影响。
3. 环境元素:环境元素是指那些与生命体无关的物质和现象,比如矿物质、能量、有机物、光照等等。
生境分析的重要性对于生物而言,生境是维持其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
因此,生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对于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至关重要。
同时,生境分析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生态系统的调控和管理提供依据。
此外,生境分析还可以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物种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生境分析的方法生境分析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比如概括性观察、系统调查、针对性研究等。
在实际工作中,最常见的方法是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在生境分析中,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对生境中不同要素的数量、密度、分布等方面进行精确测量和计算,以了解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定量分析通常采用数学模型、生态模型、统计分析等方法进行,其优点在于数据精确、结果准确,适用性强。
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是指通过对生境的特征、环境因素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建立不同因素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定性分析通常采用文字描述、图表等展现方式,其优点在于能够揭示环境整体特征,提高生境分析的适用性和可理解性。
生境分析的应用通过对生境的深入分析研究,可以为生态保护和发展提供具体指导,具体应用领域包括:1. 生态环境监测:通过对生境中各种要素的分析和监测,及时掌握生态环境的变化和状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控制措施。
生态学的研究领域
生态学的研究领域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着生物群体、物种与其栖息地之间的关系,以及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态学可以分为多个研究领域,每个领域都聚焦于特定的生态问题和现象。
一、生物群落生态学生物群落生态学是生态学的基础研究领域之一,它关注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
研究者通过观察和记录不同物种在特定生境中的相互作用,来揭示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依赖。
例如,研究者可以研究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的竞争关系,或者研究林地生态系统中树木的相互合作与竞争关系。
二、生态位与物种多样性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其栖息地中所处的角色和功能。
研究者通过研究物种的生态位来理解物种的适应性和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例如,研究者可以研究同一栖息地中不同鸟类的食物偏好和食性,以了解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此外,生态学家也研究物种多样性,即生态系统中物种的丰富度和多样性。
他们研究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人为活动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三、生态过程与能量流动生态过程是指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和转化。
研究者对生态过程进行观察和实验,以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养分循环和生物量积累等过程。
例如,研究者可以研究农田生态系统中养分的流失与循环,或者研究湖泊生态系统中藻类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化过程。
四、生物入侵与生态系统恢复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侵入并对当地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的现象。
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物种多样性造成威胁。
研究者通过研究入侵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和影响机制,以及探索生态系统的恢复机制来应对生物入侵问题。
五、全球气候变化与生态学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研究者通过研究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来预测和适应未来的生态环境变化。
例如,他们可以研究气候变化对高山植被分布的影响,或者研究海洋温升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影响。
六、社会生态学社会生态学研究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物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生物地理学的研究内容生物地理学是一门研究生物种类在地理空间分布和演化过程中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综合运用地理学和生物学的知识,揭示生物种群在地球上的分布格局、形成原因以及演化机制。
本文将以以下三个方面介绍生物地理学的研究内容:生境选择与适应、生物地理区划和生物地理学的应用。
一、生境选择与适应生物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一是生物对不同生境的选择和适应。
生物种群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不均一,这与其对生境的选择和适应紧密相关。
生物通过适应性进化,适应各种生境条件,从而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生物地理学家通过调查和观察,了解不同种群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适应变化,从而推断其不同生境对其形态和功能的选择限制。
二、生物地理区划生物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二是生物地理区划,也称为生物区系学。
通过对不同地理区域内生物多样性的调查和比较,生物地理学家将地球表面划分为若干具有统一生态特征和生物特征的区域,称为生物地理区。
生物地理区划的基础是生物地理学原理和生态学原理。
通过对生物地理区划的研究,可以揭示不同生物地理区之间的关系,评估生物多样性的分布和变化,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
三、生物地理学的应用生物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三是生物地理学的应用。
生物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在农业、林业、自然资源管理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在农业方面,生物地理学的研究可以为农作物品种选择、种植布局等提供依据;在林业方面,生物地理学可以为树种引种和森林保护提供理论指导;在自然资源管理方面,生物地理学可以为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规划建设提供科学支持;在环境保护方面,生物地理学可以通过研究生物的分布和迁徙规律,监测环境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
总结:生物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研究内容涉及生境选择与适应、生物地理区划以及生物地理学的应用。
通过研究生物的适应变化和不同地理区内的生物多样性,生物地理学为我们了解生物在地球上的分布和演化过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自然—生态学与进化-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自然—生态学与进化-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自然-生态学与进化是一个重要而广泛的研究领域,涉及到生物世界中的各种现象和相互关系。
自然被定义为指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包括陆地、海洋、天空以及其中的各种生物体。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及关系的学科,关注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依赖和影响。
进化则涉及生物种群遗传基因的变化和适应以适应环境的过程。
本文旨在探讨自然、生态学和进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通过研究自然环境、生物间相互作用以及进化机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生物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首先,我们将从对自然的定义与特征的讨论开始。
自然代表着我们所处的环境,包括各种自然资源、地理条件和气候变化等。
自然界呈现出巨大的多样性,从寒冷的北极到炎热的沙漠,从广袤的海洋到茂密的森林,每个地区都拥有其独特的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
接下来,我们将关注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级别的交互作用。
生态学强调生物与环境的互动关系,研究它们之间的能量流、物质循环、生境选择和物种适应等问题。
同时,我们将探讨进化与生态学之间的密切联系。
进化是生物种群遗传基因的变化和适应以适应环境的过程。
生物种群中的个体通过基因的传递和突变逐渐适应环境变化,从而提高其生存和繁殖的能力。
生物的进化适应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起着重要的影响,形成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最后,我们将总结自然-生态学与进化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了解自然和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保护自然环境。
进化研究则有助于揭示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和维持机制,为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自然-生态学与进化是密不可分的,共同构成了我们所处的生物世界的基础和演变过程。
通过深入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管理生态系统,为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做出贡献。
名词解释生态学
名词解释:尺度、生境、生态幅、生态位(基础与实际)、光周期、最小因子定律、耐受性定律、阿利氏规律、阿仑规律、贝格曼规律、驯化(自然/人工)、密度效应、领域与领域行为、社会等级、他感作用、高斯假说/竞争排除原理、生物群落、生态交错区、边缘效应、中度干扰假说、群落演替、原生演替、次生演替、林得曼效率、生态入侵、生态足迹、可持续发展尺度:是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
生境:生境是指特定生物个体或群体栖息的生态环境或生物影响下的次生环境。
而生态环境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由各种生态因子构成的综合体。
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下限和上限)之间的范围。
生态位: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描述了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生态位分为基础生态位和实际生态位。
一个物种能够占据的生态位空间是受竞争和捕食强度所影响的。
一般来说,没有竞争和捕食的胁迫,物种能够在更广的条件和资源范围内得到繁荣。
这种潜在的生态位空间就是基础生态位,即物种所能栖息的、理论上的最大空间。
然而,种暴露在竞争者和捕食者面前是很正常的事,很少有物种能全部占据基础生态位,一物种实际占有的生态位空间就叫做实际生态位。
光周期:在陆地上不同地理区域和季节里,昼夜长短的周期性变化。
光周期现象:生物对自然界中日照长短的规律性变化的反应,比如植物的开花结果、落叶及休眠,动物的繁殖、冬眠、迁徙和换毛换羽。
生态学零度生物开始发育的下限温度,低于这个温度,生物不发育。
利比希最小定律利比希最小定律的基本内容是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能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耐受性定律生物的生存与繁殖,要依赖于某种综合生态因子。
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甚至灭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满地衣的树干上的桦尺蠖
动物对生境的选择往往保留着一定的灵活 性。
迁徙鸟类在冬季和夏季的分布区常常选 择不同的生境,有些个体在不同年份所选择 的生境也不相同。许多动物表现为似乎在哪 里出生就对哪里的生境更加偏好,尽管可能 存在更为适宜的生境。 对于生活在多种多样的生境中的动物来 说,对生境的选择往往取决于动物的学习过 程,而不是主要取决于动物的遗传性。比如 人类在森林边倾倒生活垃圾,可以引来森林 动物(黑熊、狐狸等)长久逗留或居住,因 为它们认识到那里食物容易获得。
对生境选择产生影响的因素
(三)遗传因素和后天获得性 动物对生境的选择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 例如:把从未在自然植被中生活过的蓝山雀和煤山雀关在同一个鸟舍 中,鸟舍内放置栎树枝和松树枝,观察表明,煤山雀大部分时间都停 栖在松树枝上,而蓝山雀则主要停栖在栎树枝上。这种不同的选择同 这两种山雀在自然条件下对生境的不同偏爱是一致的。
领域行为在生物学的意义: 1)减少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冲突,即攻击行为的发生
2)当资源有限时,能够保证占有者有足够的食物等
3) 在繁殖季节,可以避免其他同种个体的干扰,有 利于求偶交配育幼等 4)熟悉该地区有利于回避敌害,有利于寻找食物
领域形成和作用:
• 动物建立领域通常是为了排斥同种其 他个体利用领域内的资源,因为同种 个体之间往往对资源有共同的需求。
对生境选择产生影响的因素
(一)种群密度和种内竞争 种内竞争对生境选择的影响是比较复杂的,随着种群密度的不同,
动物对它们所偏爱和不太偏爱的生境的利用程度也不同。在种群密度
低时,动物一般只占有那些最适宜的生境,但在种群密度高峰年份, 所有的生境几乎都会被占有。
一般说来,如果动物所选择的生境都是比较适宜的,那么相对说
领域的主要特征
领域的主要特征是:
(1)领域是一个固定的空间或区域,其大小可随时间和生态 条件的不同而有所调整; (2)领域是受领域占有者积极保卫和防御的区域; (3)领域的使用是排他性的,即它是被某一个或某一些个体 所独占的。
领域的类型:
● 生殖和取食领域:动物要在领域内求偶,交配,营巢 和取食,领域面积很大; ● 生殖领域:动物只在领域内进行求偶和生殖活动, 而取食活动主要不在领域内,领域面积较大; ● 群体营巢领域; ● 求偶和交配领域:只在求偶和交配用,如动物的 求偶场。
产生了一些遗传差异,我们就可以把这看成是物种形成的早期阶段。
领域和领域行为
一个被动物所占有和保卫的空间(或区 域),不允许其他个人侵入,而在这个空间 内占有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如食物、巢地和 配偶等),这样的一个被动物所占有和保卫 的空间(或区域)就叫领域。 动物占有领域的行为和现象就叫领域行为。
• 动物在领域中获得好处的同时,还要付出一定的 代价,即保卫领域所消耗的能量。当好处大于代 价时,那么动物占有一个领域就是合算的,否则 就不合算。如果领域内的食物资源能够满足,则 用不着再去扩大领域而消耗过多的能量。
领域的另一功能是为动物提供生殖场所。很多动物只在生 殖季节才占有领域,而且领域行为也似乎只同争夺配偶有 关。 领域对于种群密度的调节有一定的影响,实验证明,当一 个领域的占有者被人为地移走或发生自然死亡时,这个领 域很快就会被新的个体占有。因此,可以认为,领域主人 的存在抑制着其它个体进入领域定居,领域行为对种群密 度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 什么是生境选择 • 对生境选择产生影响的因素 • 生境选择的适应意义 • 在生境选择上的泛化种和特化种 • 生境选择和物种形成
生境选择
生境选择:指动物对生活地点类型的选择或偏爱。 动物对生境的选择具有多方面的效果。动物选择什么样的生境来栖息, 其表现型相应产生定向的适应性改造。同一种动物对生境的不同选择 可引起它们基因频率的地方差异;不同动物对生境的不同选择可增加 种间的遗传差异.
实蝇属有一部分物种具有共同的寄主-----胡桃树,虽然 它们共同生活在同一树种上(可看成是生境相同),但不 同种类的实蝇都有不同的色型,这些色型区别显著,因而 能够有效保持生殖隔离。该属其余的种类,每一种都独自 寄生在一种不同的果树上,但它们彼此的体态和色型却十 分相似。显然,这些形态相似的实蝇的物种的形成过程都 毫无例外地伴随着朝新生境的转移。
对生境的不同偏爱有时表现在种内,同一物种的不同族群有时会表现出 对不同生境的偏好。动物的早期生活经验对生境选择具有一定影响,在昆 虫、鱼类、两栖类、鸟类和哺乳动物中都有发现。动物对生境的选择也可 以通过学习和社会文化继承而有所改变。槲鸫(hu dong),在德国最初只栖 息在针叶林内,到1925年人们发现这种鸟已经开始出现在农垦区的小片阔 叶林中并能在那里营巢生殖,后来又发现它们在城市公园中繁殖了起来, 与此同时,槲鸫种群的分布区迅速扩大,数量也增加的很快,显然,这种 变化是通过学习和子代对亲代的文化继承而引起的。
• 领域的作用:保证资源;减少干扰; 调节密度;促进扩散;防止疾病传播; 心理支持等。
动物占有和保卫一个领域的主要好处:
一方面,可以得到充足的食物,使安全更有保证
和减少对生殖活动的外来干扰;
另一方面,动物为了占有和保卫一个领域所付出
的代价是很大的,要花费很多时间和消耗很多能量。
一般说来,只有从领域中所获得的好处超过为保卫领
2014-10-7
39
影响领域大小的因素:
• 为动物提供全部所需资源的领域要比只为满足动物生 殖需要的领域面积要大 • 领域的大小同资源状况有关
– 食物密度越大,所需领域面积也就越大
– 食物的营养质量对领域面积的大小也有关
• 种内和种间竞争对领域的大小也有影响
领域行为学的生物学功能
领域的重要生物学功能可• 首先,领域为动物提供了食物来源。动物一般在 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 领域范围内就可获得足够的食物。
采食领域——仓鼠
仓鼠
叙利亚仓鼠(黄金鼠)
仓鼠是为食物而建立采食领域
临时繁殖领域——海豹
临时繁殖领域——海象
临时繁殖领域——斑马
临时繁殖领域——野驴
临时繁殖领域——犀牛
临时繁殖领域——老虎
永久性领域——狐狸
领域大小的规律 动物的领域范围的大小不同,如鹰
、鹫、雕等猛禽占有几百万平方米,雷
Werner(1977)在一个湖泊中调查三种鱼的生境
利用,首先调查了这些不同大小食物在湖泊里的 分布,然后计算这三种鱼为食物而进行竞争的激 烈程度,并根据物种集聚原理预测,黑鲈和蓝鳃 太阳鱼可以共存,而绿鳃太阳鱼则不能与其生存 ,因为它所吃食物的大小介于前两种之间,因此 同每种鱼都存在食物竞争。
田间试验表明,鼠平和鹿鼠常因田鼠的存在 而无法进入草原,但如果在一个人工围 场 内把田鼠移走,鼠平和鹿鼠就会自然迁入, 同样田鼠也会因为平鼠的存在而不能进入森 林。
泛化种:广生境物种; 特化种:窄生境物种。 一种动物所利用的生境宽度要受到构成该物种的个体行为的影响。一 种物种占有广泛的生境范围,既可以依靠每一个个体的广生境利用特性, 也可以依靠个体间的分化,即每一个体都特别适应于利用一个特定生境。 生态位变异学说:由于岐化选择的作用,具有广生态位的物种比具有窄 生态位的物种更容易发生变异。
生境选择和物种形成
• 研究模型表明:如果各生境内的个体表现型具有不同的适合度,
那么随着各生境内种群的基因频率 达到不同的平衡状态,就 可能出现多型现象。这种基因频率的差异即使是在各生境之间 缺乏基因交流的情况下也能得到维持。 • 目前,无论是在实验种群还是在自然种群中,都曾经获得过与
这些岐化选择模型相一致的结果,例如:
鸟则可独占几万平方米,一些雀形目小
鸟的巢区只有几百平方米。动物各自的
领域大小不是固定不变的。
点击添加标题 领域的大小因功能、动物身体大小、 食性及种群密度的不同而异。其基本规律 是: 领域面积往往随生活史,尤其是繁殖节律而变化
领域面积随领域占有者的体重而扩大。 当种群密度大时,领域会变得较小。
食物品质的影响。食肉动物的领域面积较同样体 重的食草动物大,并且体重越大,这种差别也越大
来,在适宜程度更高的生境内,种群的密度也就更高。
对生境选择产生影响的因素
(二)种间竞争 与其他物种的竞争关系也会影响一个物种的生境分布。 间接证据:如果两个近缘种有一部分分布区相互重叠,那 么通常会发现在重叠分布区内两个物种对生境的选择会存 在一定差异;而在非重叠区内,这种差异往往不存在。 直接证据:在实验中如果把两个相互竞争物种中的一个移 走,那么就可能对竞争的排除作用提供直接的证据。 例如:研究小哺乳动物。
侵犯领域的话,领域主人便采取驱赶和攻击行动。
领域的保卫
鸟类的领域行为非常强,尤其是在繁殖季节,几
乎每只雄鸟都要占有一定的领域,确立自己的地盘。
如有其它鸟类偶尔进入它的地盘,雄鸟先是警告、恐
吓,随后就是一场激烈的格斗,直至有一方退让为止.
在大多数迁徙鸟中,巢区由先迁来的雄鸟选定,
并负责保卫其领域,不过也有雌鸟来选择和保卫领域
实验结果:
这个家蝇种群在实验过程中像预料的
那样发生了歧化,出现了两个亚种 群,其中一个亚种群喜欢在鱼肉上 产卵。而另一个亚种群喜欢在香蕉 上产卵,尽管在实验期间有15%的个
体迁移率。
如果环境发生了变化或者动物对生境的偏爱一时发生了变 化,那么种群内的一部分个体就可能去占有一个新的生境 。这时,生境偏爱对于导致同地分布种群之间的生殖隔离 就会起重要作用。 下面以双翅目昆虫实蝇属中的各物种形成过程来说明这一 问题。
域所付出的代价时,动物才会占有领域。
领域的保卫和标记
领域一旦建立,动物就要对领域进行标记和保卫
。
领域的保卫
动物保卫领域的方法主要是依靠声音炫耀、行为炫耀和 气味炫耀,很少发生直接的接触和战斗,除非是在第一次建立 领域的时候。
保卫领域是有三道防线:1)靠鸣叫对可能入侵者发出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