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古诗三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教学重点: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诗词的意境,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牧童》

一、学习《牧童》

(一)复习《所见》,范读导入

师:有一首题目为《所见》的古诗大家十分熟悉的,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

1.全体同学齐背《所见》(清袁枚所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2.交流《所见》一诗中的牧童形象。

3.过渡:听同学们背《所见》这首诗,仿佛看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牧童骑在牛背上的样子,现在,我也给大家读一首题目就叫《牧童》的诗,看看诗中的描写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牧童。

4.师配乐范读。

(二)自主合作,探究诗意

1.生自由读全诗,要求读通,注意“牧、蓑”的字音、字形。

2.借助工具书、注释、与同学合作,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并在小组内练习诵读全诗。

3.指名诵读,正音。提示学生按一定的节奏来读。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4.师生互动交流对诗歌大意的理解。

5.师:请同学们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脑海中把诗歌的语言变成一幅画面,说说你觉得诗中,哪个字词用得特别妙,写写批注。

A原野辽阔

a.你看到了原野辽阔,你是从诗句中哪些词知道的?(六七里,横)

b.这六七里是不是指原野实际的长度?(不是)

5.对了,这原野不是真的六七里长,这六七里要形容从原野的这一头到原野的那一头很广很广。这六七不是确切的数字,其实,古诗中像用到这类虚指的诗句很多: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三千尺”指什么?(指瀑布很长)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千尺”也是要形容桃花潭水很深。

c. 原野真大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一下原野的辽阔。

d. 如果你站在这辽阔的原野上,还会感受到什么?(美,绿,平坦等)诗中哪一个字体现呢?(铺)

e. “铺”字什么意思?(铺开,铺展)

f. 这广阔无垠的原野上,绿草如茵,草木茂盛,多张一张铺开的巨大的绿地毯。这铺字用得太好了!

g. 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原野的大与美吧!(全班齐读)

B、牧童吹笛图(笛声晚风三四声)

a.你还看到了哪些画面?

b.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诗,读完这句诗,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牧童?(天真,可爱,调皮)你从哪个词读懂的?“弄”是什么意思?(逗弄)是啊!晚风中的牧童骑在牛背上,不停地逗弄着手中的笛子,伴随着晚风吹来,笛声时而高,时而低,时而长,时而短,时而快,时而慢,时而有,时而无,像在和晚风嬉戏。

c. 多可爱的牧童啊!谁再来读读这句诗。(真棒!同学们读出了牧童的可爱,调皮,天真。)

d. 现在,我们把这两行诗连起来,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看谁更能读出诗的韵味。

C、牧童赏月图

1、这种情景,诗中怎么写?(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2、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牧童?你又是从哪里读懂的?卧:悠闲自在地躺在月光下欣赏月夜的美景。

3师: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在月光下又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4、指导感情朗读。

(三)感悟诗境

1、学习这首诗,使我们体会到田园生活的乐趣。我想,大家一定会记住这个牧童,记住他在风中吹奏的曲子,让我们再次齐读这首诗,去感受田园生活的诗情画意。

2、背诵全诗。

(四)、教学拓展: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山村原野的迷人景色,同时认识了一个自由自在的牧童,其实不少诗人也写过有关牧童的诗,你们知道这样的诗吗?老师带来几首,大家一起欣赏。

(五)、作业:

1.把《牧童》改写成一篇优美的短文。

2.背诵《牧童》。

第二课时《舟过安仁》

一、谈话导入

牧童在铺展的原野逗弄笛声,在清风明月下安然入睡,真是童趣无限。让我们的目光跟随杨万里,在晴空之下,碧波之上,路过安仁,再去感受童趣。出示课题《舟过安仁》

二、自学古诗

1、回忆学习前首古诗的方法。

A、自由读诗,读出诗的节奏。

B、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意。

C、抓重点词或诗句想象画面,领悟诗境。

2、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读诗,重点指导读出诗的节奏。

3、师生互动交流诗歌大意,可以先交流自己读懂的语句,也可以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共同交流探讨。

(全诗大意:一只不再扬帆划桨的小船中间,坐着两个小男孩,很奇怪的是,没有下雨,这两小孩居然撑着伞,仔细一看,原来他们撑伞不是为了遮风挡雨,而

是舞动着伞柄起到类似扬帆的作用。)

4、你抓住了哪些诗句,看到了哪些画面,两个小男孩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A、出示: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1)学生想象画面,再现出当时的情景,要有对话,有动作。

2)请两个学生表演,师参与演出。

表演过程如下:

童:(一人撑竹篙,一人划船,忽然他们把竹篙和船桨都收起来了,接着撑起一把伞。)

诗人:(做出百思不解之状,自言自语)我左思右想,愣是想不明白。哎,两位小朋友,你们怎么大白天撑着一把雨伞啊!

童:你看看就明白了。(还有其他的各种回答)

诗人:(作出恍然大悟状),原来是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奇思妙想,别出心裁啊!

童:您也上来和我们一块玩吧!

3)如此有趣的一幕,如此可爱的诗人,用我们的读书声,表达出你也向往这样的生活。(生自由读,指名读)

4)诗人通过细心的观察,把两个顽童刻画得栩栩如生。我们也把这几个孩子形象记在心里吧!(学生自由背诵古诗。)

四、拓展,延童趣。

1、童年,是一个个美妙的梦;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曲;童年,是一幅幅美丽的画;童年,是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童年是一首首妙不可言的诗。瞧:(图画)一童子把夜间冻结在盘里的冰块脱下,用彩丝穿上当作乐器敲打,忽然冰块落地,发出声响,如玻璃破碎,一场游戏就这样结束了。

2、出示古诗,学生齐读。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采丝穿取当银钲(zheng),敲成玉磬(pan)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3风和日丽,草满大地,牧童不放牛竟自睡去,牛儿则一路吃到柳阴西边去了。出示:桑茶坑道中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4、一只乌鸦飞过来了,快去看,乌鸦有没有长胡须。

(读诗)鸦一鸦飞立勾栏角,仔细看来还有须!

五、作业,编故事

同学们,透过诗人的笔触,我们看到的是儿童生活的一个小小的镜头,如果我们把诗中的镜头再放大一点,就会成为一幅流动的画,把《舟过安仁》

改写成一个故事。

第三课时《清平乐•村居》

一、背诵古词,感知古词。

1、课前背诵宋词。

2、同学们背诵了很多词,对词也应该不陌生吧!说说吧,你都了解哪些词的知识?

二、自主朗读,感受词韵

1、聊了那么长的时间的词,咱们今天也来学习一首诗,它的词牌名叫清平乐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