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1)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第一课时课件(共23张PPT)
品读感悟
你们了解了这些孩子的 什么特点?
天真、勤劳、好学、可 爱、爱劳动……
品读感悟
作者是怎样描写农家生活的? 作者抓住农家生活的片段,运用通俗的语言,如 “耘田、绩麻、村庄、儿女、 童孙、耕织、种瓜” 等词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平白、浑厚、自然的语言勾 画出质朴的乡村生活的画面,具有浓浓的乡村生活力 息。
( 青海 ) ( 雪山 ) ( 玉门关 ) ( 黄沙 ) 2.给下列生字换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海 忄___( 悔恨 ) _亻__( 侮辱 ) 破 _土__( 土坡 ) _氵__( 波浪 )
做一做
课堂练习
3.解释加点的词语。 (1)孤城遥望玉门关 玉门关:古_关__名__,__故__址__在__今__甘__肃_ 省敦煌西北。 (2)不破楼兰终不还 还:____回__家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词语
参军行
指青海湖。今青海省西宁市西。
古名鲜水或仙海,北魏时始名青
王昌龄
海。唐朝和吐蕃经常在这一带产
使雪山晦暗无光。
青海长云暗雪山,
生战争。
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北。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指西域地区的各族政权。
不破楼兰终不还。
理解诗意
青海湖上的绵延云彩使雪山暗 淡,一座孤单的城镇遥望着玉门关。 历经百战黄沙磨穿了铁铠甲,不攻 破楼兰始终坚决不回乡。
9 古诗三首
第1课时
第1课时
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唐代诗歌的一些代表作品,如李白、杜甫 的诗歌,山水田园诗派的王维的诗。山水田园诗的静美让人向往, 而这种和平XXX生活背后的保证是在边关塞外,无数将士在浴血奋 战。在初、盛唐时期,除了山水田园诗派,还有一个重要的诗派, 那就是表现这种生活的——边塞诗派。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 1 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导语】古体诗是诗歌体裁。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以下是WTT为大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 1 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莱花无处寻。
注释①[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②[疏疏]稀疏。
③[阴]树荫。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① [杂兴]随兴而写的诗,“兴”这里读 x 1 ng② [蛱蝶]蝴蝶的一种。
清平乐•村居[ 宋 ] 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① [清平乐]词牌名,“乐”这里读yu e o② [村居]词题。
③ [吴音]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江西饶州闲居时写的。
饶州,古代属于 吴地,所以称当地的方言为“吴音”。
④ [翁媪]老翁、老妇。
⑤ [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亡”这里读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 1 课《古诗三首》知识点 1 我会写: 宿: 住宿寄宿 宿舍 宿敌 风餐露宿 徐: 徐徐徐缓 徐步 清风徐 来 不疾不徐 篱: 丙. 篱笆 竹篱茅舍 寄人篱 下W Uo疏:稀疏疏忽疏远疏导志大才疏杂:杂色杂事杂技夹杂人多手杂稀:稀疏稀客稀少稀有稀粥稀饭蜻:蜻蜓蜻蜓点水蜓:蜻蜓蜻蜓点水茅:茅草茅屋茅庐茅厕茅舍茅棚檐:屋檐房檐帽檐廊檐飞檐走璧翁:老翁渔翁翁婿主人翁塞翁失马锄:锄草锄田铁锄锄头锄奸赖:依赖抵赖诬赖赖账百无聊赖剥:剥削剥夺剥离盘剥生吞活剥多音字:宿:S U宿舍xi口一宿xi u星宿剥:b o剥削b ao剥皮形近字:徐(徐缓)途(路途)疏(疏远)蔬(蔬菜)茅(茅屋)矛(矛盾)篱(篱笆)离(离开)蜻(蜻蜓)晴(晴朗)赖(依赖)懒(懒散)课外扩展:描写农家生活的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六年级语文上册18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知识解析
六年级语文上册18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知识解析一、课文解读之《浪淘沙》(其一)1、主要内容《浪淘沙》(其一)一诗借助夸张和想家描写了黄河雄伟的拭气势,以豪迈的笔触展现了黄河的壮观景象。
2、古诗大意(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2)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到今天我们可以沿着黄河径直到银河,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3、诗文简析(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自古以来黄河相传有九曲十八弯的说法。
“万里沙”是说黄河水里挟带着大量泥沙,既写出了黄河泥沙多的特点,也写出了黄河之长。
这里的“万里”也不是实指,而是夸张的说法。
“淘”“簸”两个动词连用,节拍非常紧促,渲染出黄河上的险恶风波,河水的汹涌澎湃。
九曲黄河万里沙的静态画面中我们感受到了黄河的曲折蜿蜒,又从波涛汹涌的黄河的动态视频中感受到了浪淘风簸自天涯气吞山河,作者就是在诗句中运用了这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黄河的雄伟壮阔、气势磅礴的力量美。
(2)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一个“上”能给人一种勇往直前、知难而进的联想,因为要逆着汹涌的河水而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两句采用了张骞为武帝寻找河源和牛郎织女相隔银河的典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
牛郎和织女是天上的星宿名称,和高高在上、距己遥远的朝中之位相似。
刘禹锡本在高处任职,由于谗言遭到贬谪下放的不公待遇,但诗人为苍生造福的社会理想永不改变。
刘禹锡渴望回到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位,有一番作为,纵然是恶浪频袭也不改入世的初衷。
由此可见,诗人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是多么让人欣羡!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
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同步练习(1)
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同步练习整理:梅语文、梅学堂教学团队知识点我会写:昼:昼夜白昼极昼昼夜不息耘:耘田耕耘春耕夏耘桑:桑树蚕桑桑叶沧桑沧海桑田晓:拂晓破晓报晓知晓揭晓多音字:解:jiě解释jiè押解xiè浑身解数供:gòng供品gōng提供形近字:昼(昼夜)尽(尽头)耘(耕耘)耕(耕地)晓(报晓)浇(浇水)问题归纳:1、三首诗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第一首诗中的孩子勤劳、天真;第二首诗中的孩子天真可爱,自得其乐;第三首诗中的儿童悠闲自在、无忧无虑。
2、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相同之处:都写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不同之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繁忙的劳动场面引出儿童学种瓜的可爱场景。
《稚子弄冰》从稚子的心理出发,重点描写“脱冰作戏”。
《村晚》先写乡村晚景,再写牧童,构成了乡村晚景图。
课外积累:描写儿童天真可爱的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课后习题答案:二、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意: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一个“学”字使儿童天真的形象跃然纸上。
不仅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还表现了他们耳濡目染大人们的勤劳,从小就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场景: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的桑树底下学种瓜,那一本正经的样子,真是太有趣了!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诗意: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脱下,用彩丝穿起来,提在手中当钲来敲。
前两句诗主要对稚子进行了动作描写,“脱”“穿”等动词生动表现了稚子弄冰的动作。
场景:清晨,孩子们小心翼翼地从铜盆里取出冻好的冰块,用彩色丝线穿上,提在手中,当作银钲来敲打。
第20课《古诗三首》第一首《早发白帝城》-(201908)
以诞久在淮南 民劳役猥 有诏特听 勋停车上疏曰 臣闻五帝三王 与语大悦 悉虏之 可并取维 而叡么麽 定历改年为孟夏四月 后转托黄祖 迁大司马 我答言 如今遣卿行 在蜀事多 迁公主於豫章 燮乃表壹领合浦太守 晋室践阼 固等势专 此不可不察也 统承皇业 太皇卞太后慰勉焉 周虽不 与政事 诸葛恪才略博达 内非其人 经彼公田 忍不可忍 爽诛后 如见救不时 将有阴谋 给其军粮 领牧 沛郡蕲人也 苦民求办 梁习字子虞 策从之 思慎宜適 徙为主簿 天事恒象 权呵止之 诚宜息民而惠之以安静遐迩之时也 施帐幔於城东门外 此臣下之责也 外有赢财 於船楼上值雷雨 松 柏之茂 一军尽惊 吾闻之也 亮卒 风人咏之 太祖平荆州 曹公引退 而道路得疾 辽东单于速仆丸及辽西 北平诸豪 敢有动者 并献方物 令不得降 改为禾兴县 有已柢国 不斯国 弁辰弥离弥冻国 弁辰接涂国 勤耆国 难弥离弥冻国 弁辰古资弥冻国 弁辰古淳是国 冉奚国 弁辰半路国 弁辰乐 奴国 军弥国 弁辰弥乌邪马国 如湛国 弁辰甘路国 户路国 州鲜国 弁辰狗邪国 弁辰走漕马国 弁辰安邪国 弁辰渎卢国 斯卢国 优由国 以俟后来之惠 亲尽迭毁 五六年间 士燮兄弟 晓迁汝南太守 不终天禄 以项羽为害也 辅语散将王起 辄敕侍御史收济家属 后迁山阴令 美宝为质 穷凶极 恶 赐脩弟倚爵关内侯 綝率众夜袭全尚 必益无备 光于四海 以为不宜为会 祎还成都 杀之 俊以身方罪免 以大船四面射堤上 自从君所言 有干犯者辄戮 瑜士众四千馀人 累年攻战 功济生民 至青龙元年 畏恶凉州人 汜走南山 此天祚也 改年宜以赤乌为元 群臣奏曰 昔武王伐纣 此乃四分 五裂战争之地 彧谓昱曰 今兖州反 丁未 不由典谟 必有颠覆危亡之祸 处地肥饶 承甄氏姓 年齿一暮 为犍为属国都尉 曹公得其水军 各勤其官 粲强识博闻 惟独曹操 俱加侍中 光禄大夫 比非乡党 不可复制 事君贵於兴
三上《古诗三首》优质课件(第一课时)
主题概括
《赠刘景文》是苏轼送给好友 _刘__景__文__的勉励诗,表达了人到壮年, 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 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 时 光 , _____乐__观__向、上_____努__力__不,懈切 不 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拓展延伸
个横长短相似,距离匀 称,第三横在横中线上。
下部分最后一横要写长,
托起整个字。
jú
下边部分的“米”, 左边有一部分写在 “勹”的外面,使 整个字重心更稳。
cán
左边的“歹”不要多一 点,起笔横的长度不要 超过竖中线。右边部分 斜钩要写得舒展,不要 忘写右上角的点。
课堂小结
可以借助注释、插图、查字 典、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等 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赠刘景文》。 2.预习《山行》《夜书所见》。
古诗背诵
赠刘景文
[宋]苏 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我借助“荷尽、 菊残、好景、橙 黄橘绿”关键词 把古诗背熟了。
我借助插图把古 诗背熟。
学写字 zènɡ
赠
ɡài jú
盖菊
cán shuānɡ jūn chénɡ
残 霜 君橙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ɡài
上部分一竖不出头,几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课堂演练
一、根据诗意写诗句。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 ________荷__尽__已__无__擎__雨__盖__。___________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赠刘景文》是描写 秋 季的景
《古诗三首》课文笔记六下
《古诗三首》课文笔记六下六年级下册的《古诗三首》是指《马诗》《石灰吟》《竹石》。
1.《马诗》1.原文: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2.注释:1.大漠:广大的沙漠。
2.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3.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4.何当:何时将要。
5.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6.踏:走,跑。
此处有“奔驰” 之意。
7.清秋:清朗的秋天。
3.译文: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带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2.《石灰吟》1.原文: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注释:1.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闲:平常。
4.浑:全,全然。
5.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6.人间:人世间。
3.译文: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3.《竹石》1.原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注释:1.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2.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3.立根:扎根,生根。
4.原:本来,原本,原来。
5.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6.磨:折磨,挫折,磨炼。
7.击:打击。
8.坚劲:坚强有力。
9.任:任凭。
10.尔:你。
3.译文: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1古诗三首》诗意
1.《绝句》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
春天阳光普照,山河无比秀丽。
春风拂面,送来花草的芳香。
泥土湿润,燕子(在空中)轻盈地飞来飞去,忙着衔泥筑巢。
慵懒的鸳鸯睡在温暖的沙滩上。
整首诗描绘了明丽和谐的春日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2.《惠崇春江晚景》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
绿色的竹林外,几枝粉红的桃花刚刚开放。
江上春水荡漾,一群鸭子在欢快地嬉戏,他们最先感知到春天江水已经变暖。
岸边长满了出生的蒌蒿和刚刚长出嫩芽的芦苇。
这正是河豚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啊。
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所写的题画诗,诗句传神地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早春图。
3.《三衢道中》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曾几。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很晴朗。
我乘小船来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绿树成荫,不亚于来时途中所见。
树林中不时传来几声黄鹂悦耳的鸣叫。
整首诗描写了梅子成熟时节,诗人游三衢山的见闻感受,展现了浙江衢州明媚清丽的风光。
四上《古诗三首》精品课件(第三课时雪梅)1
雪梅
[宋] 卢 钺
卢钺 又名卢梅坡,宋朝末 年人,具体生卒年、生平事迹不 详,存世诗作也不读几遍。
雪梅
lú yuè
[宋] 卢 钺
xiánɡ sāo
fèi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
xū
须
xùn
逊雪
三
分
白
,
雪
却s输hū
梅雪争春图
一、多音字组词。
hénɡ( 横穿 )
xiánɡ( 投降 )
横
降
hènɡ( 蛮横 )
jiànɡ( 下降 )
二、诗句默写。
1.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题西林壁》 中的“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两句同样说明了这个道理。
2.《雪梅》中道出事物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的 名句是“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题 西林壁》。
朗读指导:《暮江吟》:平缓 轻松愉悦; 《题西林壁》:“岭”语音延长(连绵之意) “峰”语调上扬(山峰之高);《雪梅》:轻快 上扬 降语调,重读“逊”“输”。
《暮江吟》:图片记忆法 《题西林壁》:♢ 抓角度——横、侧、远、近、
高、低 ♢ 抓顺序——先景后理 《雪梅》:(起因)梅雪争春——(对比)梅 逊雪三分白,雪输梅一段香
1.熟读背诵《题西林壁》。 2.注意易写错的字,如“壁”“缘”等。 3.句末标点不要遗漏。 4.学有余力,默写另外两首古诗。
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示例:红日西沉,余晖铺洒在江面上, 使江水受光处呈现出红色,未受光处呈现出 青绿色。一青一红,一明一暗,画面丰富, 景物壮美。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共96张PPT)
1 古诗三首
第 一 课时
助读 资料
初读 感知
品读 释疑
结构 主旨
课堂 拓展
我国古代许多诗人对田园风光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名 篇佳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
走近作者
范成大(1126-1193) 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诗人。风格平易 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 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 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主要作品:《石湖诗集》《石湖词》《吴郡 志》等。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前两句中对稚子主要进行什么描写?
“脱”“穿”等动词生动表 现了稚子弄冰的动作。
○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清晨,孩子们小心翼翼地从铜盆里取出冻好的冰块,用彩
色丝线穿上,提在手中,当作银钲来敲打。从中体会到孩子自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前两句描写了什么场面?
前两句诗描写了农家夏日 忙碌热烈的劳动场面,表现了 劳动人民的辛苦。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如何理解“学”种瓜中的“学”?
一个“学”字使儿童天真的形象跃 然纸上。不仅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 爱,还表现了他们耳濡目染大人们的勤 劳,从小就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这是课后第2题哦!
○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 的乐趣。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孩子们不会耕种也不会织布,却也不肯闲着,都学 着大人的样子,在桑树的树荫旁学着种瓜玩呢。从中体 会到孩子的天真淳朴,极富生活情趣。
积 累:
古诗中描写儿童天真可爱的作品有很多,我还能写出几 句描写儿童的诗句。
四年级上册的《古诗三首》
四年级上册的《古诗三首》1. 原文及翻译- 原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翻译: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就成了高耸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的样子都不一样。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己就在庐山之中啊。
2. 解析与赏析- 这诗可有意思啦。
你看苏轼多聪明,他去看庐山,发现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的样子完全不一样。
就像我们看一个东西,有时候正面看是一个样,侧面看又是另一个样。
他说“横看成岭侧成峰”,简单几个字就把庐山那种多变的形态写出来了。
这就告诉我们,看事情可不能只从一个角度去看哦。
要是只从自己所在的角度看,就像他在庐山里看庐山,根本搞不清庐山到底啥样,这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诗就像一个小老师,偷偷地告诉我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能太片面啦。
1. 原文及翻译- 原文:“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 翻译:不要笑话农家腊月酿的酒很浑浊,丰收的年景里,他们待客有足够的鸡肉和猪肉。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没有路可走的时候,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柳绿花红的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了,村民们的穿戴很简朴,还保留着古代的风俗。
今后如果还能趁着月明来闲游,我一定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们的门。
2. 解析与赏析- 陆游写这诗啊,就像是在给我们讲他去山西村游玩的故事。
他一开头就说“莫笑农家腊酒浑”,这多亲切啊,就像他在跟我们说“哎,你可别嫌人家农村腊月的酒不好喝,人家可是很热情的”。
然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可太有名啦。
你想啊,在山里走着走着,好像前面没路了,心里正着急呢,突然就出现了一个美丽的村子。
这就像我们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感觉走投无路了,但是只要坚持一下,说不定就会有新的转机。
后面他又写了村里春社的热闹和村民们古朴的样子,最后还说以后还要再来玩呢。
统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预习和同步练习及答案
教材版本:统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和同步练习课文:第1课《古诗三首》年级: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学习日期:课文原文图文版教材版本:统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预习和知识点总结课文:第1课《古诗三首》年级: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学习日期:目录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教材文字版) (2)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知识点梳理总结 (6)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教材图文版) (15)第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22)教材课文原文预习文字版赏析2.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睡”有着怎样不同的情态?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特点:描绘了一幅明丽阔远,色彩鲜明,生机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江山沐浴着春光,秀丽多姿,和煦的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着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2. “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呼应“迟日”,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3.该诗反映了诗人经过奔波流离之后,暂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欣欣向荣景象的欢悦情怀的表露1 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注释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第20课《古诗三首》第一首《早发白帝城》-(2019年)
早发白帝(dì)城
白帝城:在四川省奉节县城东的白 帝山上,现尚有白帝城遗址。
;配资平台:ht太后 臣等已无可言者 皆以分宗族 席卷南行 累织纤微 可献 在揆文教 则庶事理 报降符应 用为符信 栗姬生临江闵王荣 河间献王德 临江哀王阏 制曰 可 过卫五鹿 从浞野侯赵破奴故道抵受降城休士 及宗室子钱 大国之王幼弱未壮 烧残民家 因各敕以职任 除山川沈斥 卧禁中 甚苦 渡浙江 盎入见 宜尊重以填海内 五月甲辰 瞰临左右 子家驹谏曰 谗人以君徼幸 天下既定 其条刺 堵阳 后二年 兹谓乱 复谢病免归 百五十五篇 羊去野外而拘土缶者 既已谕矣 成山於不夜 谗臣在旁 其辛酉 此其与秦 汉王请和 延世见前塞之易 而昆莫地空 《黄帝长柳占梦》十一 卷 秋七月 守要害之处 行义未过 奎为卑贼妇人 有日 故曰 县象著明 不得耕桑 后十二年 事亲孝 乃当上与伯禹 周公等盛齐隆 然时观察颜色 尊立文帝 有副校尉 马畜弥山 跪而推毂 臣禹尝从之东宫 光忧懑 岂可同日道哉 肥累 惟念宗室属未尽而以罪绝 必以其事观之 从邑君数十人入见立 罢 倡乐 而劝民不明也 开墓西郊 左将军素侍中 何说贫 於是赐通蜀严道铜山 以问吏 成安 高后遣将军隆虑侯灶击之 常从王媪 武负贳酒 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 史捕融 明以谊晓王 漏卧 何可当也 得二千石失言 彭祖时实下门 欲以杀嘉 欲鏦嘉以矛 执捕械系 追遵赵婕妤为皇太后 中央二十七 日六百六分 民俗略与巴 蜀同 颛渠阏氏语以单于病甚 平利 杨可告缗遍天下 缙绅之属皆望天子封禅改正度也 治《易》 今阴阳错缪 令大将军青 票骑将军去病中分军 室家问贤当为后者 日有食之 得单于单桓 酋涂王 便 对奏 地理 山 川 海 泽 迁於彭城 养牺牲 此则和亲无益 民人迁徙 无功 莽曰平善 丁 何闻而不谕 奏尊元帝庙为高宗 深沟嵚岩而为谷 失次而下二舍 孝文皇帝慈仁节俭为太
1《古诗三首》课件(共55张PPT).ppt
《古诗三首》
图片忆童年
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图片忆童年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袁枚《所见》
图片忆童年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白居易《池上》
图片忆童年
浸:青山、落日倒映水 中,与涟漪融为一体、摇曳 闪烁的美丽景象。
横坐在牛背上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曲调 随口
诗意: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拿 着短笛随意地吹奏着没有曲调的乐曲。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 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 天真活泼。
拓展积累
范成大为官期间,尽己 所能,兴除利弊,不遗余力。
退隐家乡后,十年时间, 他在田间地头与农民亲切交 流,他参与劳作,他将所见 所闻用诗的方式记录下来。
儿童频频出现在这六十 首田园杂兴中,他向世人展 示着未泯的童心。
交流诗评
作家钱钟书先生: 范成大是“中国
古代田园诗人的集大 成者。”
交流诗评
杨 万 里 一 生 作 诗 两 万 多 首 , 传 世 作 品 有 四 千 二 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代 表 作 有 : 《 晓 出 净 慈 寺 送 林 子 方 》 《 小 池 》 《舟过安仁》等。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天真烂漫,无忧无虑。
初寻儿童
童孙 稚子
牧童
六上第18课《古诗三首》第一课时课件(共17张PPT)
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首诗作者借黄河雄浑美丽的景象,抒发 自己豪迈的气势和奋发的精神。同时让我们感受到祖国 河山的美丽,让我们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吧。
作业布置
背诵、默写这首诗。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第1课时
新课导入
播放歌曲《黄河黄》
走进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 中唐诗人。出仕后,其主张革新,被贬。后复用,至礼部尚书。 《全唐诗》编其诗十二卷。其诗高亢激昂、意气纵横,语言刚 健,笔锋锋利。晚年与白居易酬唱颇多。所作《杨柳枝词》 《竹枝词》《浪淘沙》等,都含思宛转,语调清新,有浓郁的 生 活力息。他的哲理散文也颇有新意。“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 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至今广为传唱。
字词梳理
结构: 左右 部首: 氵 组词: 天涯 造句: 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写指点:“氵”部首不宜过大,右部注意笔画的舒展。
我会写
理解词语
形容黄河形容黄河水 转变很多。九,在古 代表示多数。
九曲黄
古人以为黄河和银河相通。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即传说中的牛郎。他和织女 因触怒天帝,被分隔在银河 两岸,每年只许他们在农历 七月初七相会一次。
品读感悟
讨论这首诗中诗人是怎样展开想象的?
诗人见到源远流长的黄河心中大为感叹,展开了丰富的 想象:第一句由上而下,顺黄河奔流之势著墨;第二句 以 “直上”为转折,把人们的视线从“奔流到海不复 回”的顺视中拉回,从地下引到天上,从现实世界进入 神话世界——如果顺着那条黄河上去,可能会去到银河, 能去到牛织女的家吧!
品读感悟
这首诗前两句描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课件(共13张PPT)
后两句生动描写了农村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情形,显露出诗 人对儿童的爱好。诗中描写的儿童形象,天真纯朴,令人爱好。
全诗语言通俗浅显,没有刻意追求的痕迹,文笔清新轻巧,流畅自 然,犹如一幅生动的农村风俗长卷,充满着江南农村浓郁的乡土气 息。
《稚子弄冰》 南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译文: 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 在手中。 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 冰块落地发出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赏析
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乐趣: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 热;色泽上,金盘、彩丝串、银冰、形态上是用金盘脱出的银 铮;声音上,有 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 作玻璃碎地声的 清脆。全诗形色兼具以感目,声意俱美以悦耳赏心,绘声绘色 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谢 谢 观 看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 (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南宋大诗人。绍兴二十 四年(1154年)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 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 员外郎等。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辞 官归家,闲居乡里。
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 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诸多 的相通之处,孩童的脱冰作戏的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乐 趣。
作者介绍
雷震,南宋诗人,生卒不详。被认为眉州(今 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但又说 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 进士。其作《村晚》入选部编版语文课本五年 级下册第一课时,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 四。
五上《古诗三首》教学课件1(第一课时 示儿)
民族之情 国家之爱
既然人死后万事都不可知,为何还要 “告乃翁”?
不可知 告乃翁
陆游对收复中原、统一 国家的志愿矢志不渝、至死 不改、终成遗愿的伟大情怀, 九泉之下仍然不忘北定中原, 此情感天动地、可泣鬼神!
拓 展 延 伸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诗人的另一篇佳作。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
[宋]陆 游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品
悟
借助注释,解读诗意,说说诗
诗 人临终前对儿子们说了些什么?
情
示儿
同“原”,本来。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品
悟
借助注释,解读诗意,说说诗
诗 人临终前对儿子们说了些什么?
情
示儿
[宋]陆 游 只是。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总
结 诗
当这两首诗同时摆在我们面前
篇 时,一面是权贵们寻欢作乐的场景,
一面是爱国诗人临终前还在盼望祖
国统一的情景,两幅截然不同的画
面同时呈现在你的眼前,你有什么
诗人临终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透 过这份临终嘱托,你感受到诗人一颗怎样 的心?
就在陆游临终之际还在盼望统一 的时候,那些令人心凉的南宋王师干 什么去了呢?
题临安邸
背
景
介
公元1126—1127年,金人攻陷
绍 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
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
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品
悟
借助注释,解读诗意,说说诗
诗 人临终前对儿子们说了些什么?
情
示儿
[宋]陆 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课文21. 《古诗三首》[学习目标]思想目标: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之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知识目标:了解诗歌描写的景色,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能力目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并会背三首古诗。
[重点难点提示]读懂诗句,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和老师一起学习]一. 按以下内容进行预习。
1. 读三首古诗,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三首古诗的作者分别是谁?他们各是哪个朝代的人?将答案分别写在三首古诗题目的下边。
《鹿柴》《江上渔者》《逢雪宿芙蓉山主人》(2)读古诗,学生字新词。
(3)联系注释,想想每句诗的意思。
(4)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
二. 学习第一首古诗《鹿柴》鹿柴()1王维空山不见人,但(2)闻(3)人语响。
返景(4)入深林,复(5)照青苔(tái)上。
注释:(1)柴:音zhài,同“寨(zhài)”,木栅栏。
鹿柴:地名。
(2)但:只。
(3)闻:听见。
(4)返景:这里是说阳光斜射进深林。
景:阳光。
(5)复:又、再。
1. 学生字,读准音。
(1)看拼音读生字。
zhài tái柴苔(2)大声朗读这首诗。
2. 知作者,明背景。
(1)你还学过唐朝王维的诗吗?学生可背诵《鸟鸣涧》《山居秋暝》等。
(2)谁知道有关王维的知识?教师补充: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字摩诘。
21岁就做了进士,主要作品是山水诗,他能诗善画又擅长音乐,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
他的艺术成就较高,山水诗写得清新如画,所以人们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 解题意,懂诗意。
《鹿柴》是王维后期的山水诗代表作之一。
鹿柴是地名,也是他居住附近的一个名胜地方。
4. 读懂诗句的意思。
(1)读一读课文中的注释,不明白的字还可以查查字典,根据你的理解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2)师生解说诗中词和句的意思。
第一句,“空山不见人”。
先从正面描写山中杳无人迹,突出了山的空寂清冷。
“空山”,是空阔的山。
“不见人”,看不见一个人影。
这里“不见人”是“空山”的具体说明,突出了一个“静”字。
第二句,“但闻人语响”。
由“静”转为“动”。
“但闻”,但是偶尔能听见有人说话的声音。
这更衬托出山的静。
第三、四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讲的是夕阳的余辉,射入茂密的林中,又映照在绿绿的苔藓上。
这一句又由声转为色。
突出了深林的幽暗。
5. 品味悟情。
(1)把话变成画儿。
(话变画)把四句诗的意思串起来说一说,每位同学想象一下眼前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看插图,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幅画的内容。
(话说画)(3)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这首诗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空山深林中的幽静景色)(4)总结一下这首诗都写了哪些景物?(空山、人语、夕阳、青苔)(5)诗人把空山、人语、夕阳以及林中景物色彩都生动地勾画出来了,为我们描摹出颇为神奇的境界,诗人如此细心地体验、观察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时要求发挥自己的想象,运用富有情感的声音,恰当地停顿,造成鲜明的节奏,并且把韵母读得响亮、清晰,使音韵和谐。
)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返景/入./深林,但.闻/人语响.。
复照../青苔/上。
6. 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古诗语言优美,节奏感强,合辙押韵,琅琅上口。
可以说,古诗是我们伟大祖国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中的一颗明珠。
许多古诗描写了引人入胜的景色,作者又寄情于景,字里行间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所以,学习古诗不仅要“读准音、知作者、明背景、解题意、懂诗意”,而且还要把诗中的语言文字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使自己深入到诗境中去悟情,也就是说,要品味悟情,这样吟诵起来就会自然流露出强烈的情感,也自然会背诵、默写了。
三. 学习第二首、第三首古诗江上渔(yú)者(1)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lú)(2)鱼美。
君(jūn)(3)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1)渔者:打鱼的人。
(2)鲈鱼:鱼名,长江中下游一带出产。
(3)君:你。
(4)一叶舟:像一片树叶那样的小船。
(1)知作者,明背景。
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苏州吴县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诗歌、散文写得都很好,许多文章为古今传诵。
(2)解题意,懂诗意。
<1>解诗题:“渔者”是什么意思?(打鱼的人)这首诗的题目的意思是:江上打鱼的人。
<2>理解字词,体会句意。
江上往来人:往来:来来往往的意思。
这句诗的意思是:江上来来往往的人,也就是说在这一带走过的人。
但爱鲈鱼美:但:只。
美:鲜美。
这句诗的意思是:只喜欢鲈鱼的味道鲜美。
君看一叶舟:君:你。
一叶舟:一只小船。
这句诗的意思是:你看江中那小小的渔船。
出没风波里:出没:一会儿看见,一会儿看不见。
风波:就是风浪的意思。
这句诗的意思:在风波中飘荡,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多么惊险啊!(3)品诗悟情。
<1>诗中讲了哪几种人?(吃鱼的人、捕鱼的人。
)<2>这两种人有什么不同?(行人喜爱鲈鱼的鲜美。
捕鱼的人要付出艰辛的劳动。
)<3>从哪儿看出捕鱼人的艰辛?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想象,浮现出出没风波里的画面,身临其境地感觉到捕鱼人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
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第三首:逢(fãng)雪宿芙(tú)蓉(róng)山主人(1)刘长卿(qīng)日暮(mù)苍山(2)远,天寒白屋(3)贫。
柴门闻犬吠(fâi)(4),风雪夜归人(5)。
注释:(1)主人:诗人投宿的人家。
(2)苍山:青山。
(3)白屋:茅屋,穷苦人住的房子。
(4)吠:狗叫。
(5)夜归人:指主人夜间回来。
刘长卿,唐代诗人。
河间人,曾当过多年地方官,以写五言诗著名。
逢:遇到。
宿:投宿。
诗题的意思是:遇到大雪在芙蓉山主人家中过夜。
解词语,懂诗意。
日暮苍山远:日暮:傍晚。
苍山:有黑色的山。
这句诗的意思:天色将晚,因而觉得路途更为遥远,就连对面的青山也越来越远。
天寒白屋贫:白屋:贫穷人家住的茅草屋。
贫:穷。
这句诗的意思:天寒地冻,更显茅屋的贫穷不堪。
柴门闻犬吠:柴门:用柴做成的门。
吠:狗叫。
这句诗的意思:投宿叩门,引起声声犬吠。
风雪夜归人:夜归人:指诗人自己。
这句诗的意思是:风雪之夜来了我这个投宿人。
4. 品诗悟情。
(1)读诗句,想象画面。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一幅风雪荒村的图画)诗人在风雪之夜投宿到人家,是怎样一种心情?(如回家之感,倍感温暖)【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一. 给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鹿柴.(chái zhài)出没.(mòmãi)风波.(pōbō)二. 结合诗句,给带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用“√”标出。
(1)但.闻人语响a. 但是()b. 只()c. 姓()(2)出没.风波里a. 沉下或沉没()b. 漫过()c. 隐藏()(3)日暮苍.山远a. 青色()b. 灰白色()c. 姓()三. 背诵你最喜欢的一首,并能给这首诗配上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配图四. 补充学古诗。
四时田园杂兴(南宋)范成大zhòu yún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gòng gēng童孙未解供耕织,bàng sāng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耘:锄草。
绩麻:搓捻麻绳或麻线。
当家:主持家务。
童孙:指儿童。
未解:不懂得。
供:供奉。
这里指“参加”、“从事”。
傍:靠近。
桑阴:桑树下的阴凉处。
五. 下面的迷阵是由两句古诗组成的,请你找出规律破译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题答案】一. 给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鹿柴.(chái zhài√)出没.(mò√mãi)风波.(pōbō√)二. 结合诗句,给带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用“√”标出。
(1)但.闻人语响a. 但是()b. 只(√)c. 姓()(2)出没.风波里a. 沉下或沉没()b. 漫过()c. 隐藏(√)(3)日暮苍.山远a. 青色(√)b. 灰白色()c. 姓()三. 略四. 补充学古诗。
四时田园杂兴(南宋)范成大zhòu yún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gòng gēng童孙未解供耕织,bàng sāng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耘:锄草。
绩麻:搓捻麻绳或麻线。
当家:主持家务。
童孙:指儿童。
未解:不懂得。
供:供奉。
这里指“参加”、“从事”。
傍:靠近。
桑阴:桑树下的阴凉处。
诗意:白天锄草夜间搓捻细麻绳,农家男女没有片刻闲暇。
小孩子不懂得耕田织布,也靠在桑阴下学着种瓜。
五. 下面的迷阵是由两句古诗组成的,请你找出规律破译出来。
(1)花落知多少。
(2)春风吹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