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力学复习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必修力学PPT课件
相关联知识网络
第1页/共37页
静力学知识框架
第2页/共37页
相关概念
• 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 力的基本特征 力的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力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力的独立性:一个力作用于某一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这个物体是否同时受
k2。现用手拉甲的上端A,使它缓慢上移。当
甲
k1
乙弹簧中的弹力为原来的时,甲上端A移动的距
离为多少?
乙
k2
第16页/共37页
摩擦力
定义:当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时,接触面之间存 在摩擦力,分别叫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产生的条件是:1)接触面粗糙,2)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正压力存在(有 摩擦力必有弹力),3)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A、10N,方向向左 B、6N,方向向右
C、2N,方向向左
D、零
F1
F2
第27页/共37页
例3
如图所示,斜劈B置于地面上静止,物块A置于斜劈B上静止,求地面对斜劈B的摩擦 力.
第28页/共37页
例4
如图所示,质量为m1的木块在
质量为m2的长木板上向右滑行,
F
木块同时受到向右的拉力F的
m1
作用,长木板处于静之状态,
到其他力的作用无关
第3页/共37页
力的效果
1)使物体发生形变 2)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1) 力增大,物体的速度一定增大 2) 力的方向改变,速度方向一定改变 3) 速度方向改变,力的方向一定改变 4) 以上说法都不对
第4页/共37页
力的分类
第1页/共37页
静力学知识框架
第2页/共37页
相关概念
• 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 力的基本特征 力的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力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力的独立性:一个力作用于某一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这个物体是否同时受
k2。现用手拉甲的上端A,使它缓慢上移。当
甲
k1
乙弹簧中的弹力为原来的时,甲上端A移动的距
离为多少?
乙
k2
第16页/共37页
摩擦力
定义:当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时,接触面之间存 在摩擦力,分别叫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产生的条件是:1)接触面粗糙,2)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正压力存在(有 摩擦力必有弹力),3)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A、10N,方向向左 B、6N,方向向右
C、2N,方向向左
D、零
F1
F2
第27页/共37页
例3
如图所示,斜劈B置于地面上静止,物块A置于斜劈B上静止,求地面对斜劈B的摩擦 力.
第28页/共37页
例4
如图所示,质量为m1的木块在
质量为m2的长木板上向右滑行,
F
木块同时受到向右的拉力F的
m1
作用,长木板处于静之状态,
到其他力的作用无关
第3页/共37页
力的效果
1)使物体发生形变 2)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1) 力增大,物体的速度一定增大 2) 力的方向改变,速度方向一定改变 3) 速度方向改变,力的方向一定改变 4) 以上说法都不对
第4页/共37页
力的分类
高三物理总复习课件PPT力的复习
大小: G=mg
方向: 竖直向下
重心: 一个物体各部分都要受到地球 的重力作用,但从效果上看, 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都 集中于一个点,这个点叫重心。
弹力
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恢复
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
用力。 大小:
条件: 互相接触挤压且有弹性形变.
拉力(绳):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
的方向。 面面接触: 垂直于面
2.力的合成:几个力作用的效果如果可以用一个力 去等效代替,则这个用去等效代替的 力就叫这这个力的合力。
3.力的合成法则: 平行四边形定则 F
例如:
等效
F1
F2
G
G
4.二力合成的范围: F1 F2 F F1 F2
1.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一个 力分解成两个互成角度的力,如果没有 特殊的限制可以分解成无穷多对。但力 的分解一般都是按照力产生的效果进行 分解。
2.正交分解
摩 大小: f FN
擦
力 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条件: 1. 接触面粗糙且彼此间存在弹力. 2. 彼此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N2 N1
f G甲
m
A
G1
乙G
分析人走路受到的摩擦力 分析自行车前后轮的摩擦力 皮带上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1.共点力: 几个力都作用与一个点,或者 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与一个点, 这样的力叫共点力。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手段 : 多媒体
(以下是教学过程)
定义: 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
大小 方向
力的图示
力的表示方法
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点
力 力的分类
力的示意图
作用效果:拉力、推力、动力、 阻力……. 重力
方向: 竖直向下
重心: 一个物体各部分都要受到地球 的重力作用,但从效果上看, 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都 集中于一个点,这个点叫重心。
弹力
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恢复
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
用力。 大小:
条件: 互相接触挤压且有弹性形变.
拉力(绳):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
的方向。 面面接触: 垂直于面
2.力的合成:几个力作用的效果如果可以用一个力 去等效代替,则这个用去等效代替的 力就叫这这个力的合力。
3.力的合成法则: 平行四边形定则 F
例如:
等效
F1
F2
G
G
4.二力合成的范围: F1 F2 F F1 F2
1.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一个 力分解成两个互成角度的力,如果没有 特殊的限制可以分解成无穷多对。但力 的分解一般都是按照力产生的效果进行 分解。
2.正交分解
摩 大小: f FN
擦
力 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条件: 1. 接触面粗糙且彼此间存在弹力. 2. 彼此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N2 N1
f G甲
m
A
G1
乙G
分析人走路受到的摩擦力 分析自行车前后轮的摩擦力 皮带上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1.共点力: 几个力都作用与一个点,或者 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与一个点, 这样的力叫共点力。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手段 : 多媒体
(以下是教学过程)
定义: 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
大小 方向
力的图示
力的表示方法
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点
力 力的分类
力的示意图
作用效果:拉力、推力、动力、 阻力……. 重力
最新高中物理一轮复习 《力学实验》精品PPT课件
学法指导
通过动手、动脑进行实验探究,掌握实验方法,学会运用图像法处理实验 数据,探究小车在重物的牵引下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讨论与交流】
1、阅读教材 “进行实验”讨论实验方案, 并阐述相关实验器材及步骤。
学生电源
打点计时器 纸带 小车
细绳
一端附有定滑轮 的长木板
钩码
器材组装
实验操作
注意事项
用等效替代法研究物体的运动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选择一条打点清晰 的纸带,标上计数点,然后将纸带从相邻计数点处剪下,连续剪 下几段,然后底边对齐并列贴在有格子的坐标纸上,如图所示, 纸带的排列呈“阶梯”状.
这种排列也反映了小车运动的规律,因为每段的长度对应小车 相等时间内的位移,纸带的宽度等效为时间.所以纸带长度正比 于运动速度,纸带长度均匀增加,说明小车运动速度均匀增加.
1.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2.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当小车停止运 动时及时断开电源 3.滑轮不能过高,细绳应与木板平行. 4.要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跟滑轮相撞,当小车到达滑轮前及时用手按住 它 5.小车另一端所挂的钩码个数要适当,避免加速度过大而使纸带上打的 点太少,或加速度太小使各段位移无法区别,从而使误差增大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力学实验部分
目录
•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 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课程目标
1.巩固打点计时器的使用 、纸带数据的处理和瞬时速度的测量; 2.学会从实验中获取实验数据,学会利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 3.理解小车在重物牵引下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通过动手、动脑进行实验探究,掌握实验方法,学会运用图像法处理实验 数据,探究小车在重物的牵引下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讨论与交流】
1、阅读教材 “进行实验”讨论实验方案, 并阐述相关实验器材及步骤。
学生电源
打点计时器 纸带 小车
细绳
一端附有定滑轮 的长木板
钩码
器材组装
实验操作
注意事项
用等效替代法研究物体的运动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选择一条打点清晰 的纸带,标上计数点,然后将纸带从相邻计数点处剪下,连续剪 下几段,然后底边对齐并列贴在有格子的坐标纸上,如图所示, 纸带的排列呈“阶梯”状.
这种排列也反映了小车运动的规律,因为每段的长度对应小车 相等时间内的位移,纸带的宽度等效为时间.所以纸带长度正比 于运动速度,纸带长度均匀增加,说明小车运动速度均匀增加.
1.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2.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当小车停止运 动时及时断开电源 3.滑轮不能过高,细绳应与木板平行. 4.要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跟滑轮相撞,当小车到达滑轮前及时用手按住 它 5.小车另一端所挂的钩码个数要适当,避免加速度过大而使纸带上打的 点太少,或加速度太小使各段位移无法区别,从而使误差增大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力学实验部分
目录
•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 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课程目标
1.巩固打点计时器的使用 、纸带数据的处理和瞬时速度的测量; 2.学会从实验中获取实验数据,学会利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 3.理解小车在重物牵引下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广东省新兴县惠能中学高三物理复习《力学专题复习》课件
建立模型
推理能力
数学估算
[06年北京卷] 某同学看到一只鸟落在树枝上的P处,树枝在10 s 内上下振动了6次,鸟飞走后,他把50 g的砝码 挂在P处,发现树枝在10 s内上下振动了12次. 将50 g的砝码换成500 g砝码后,他发现树枝在 15 s内上下振动了6次,你估计鸟的质量最接近 A.50 g B.200 g C.500 g D.550 g 答案:B
建立模型
推理能力
生活经验
六、落实“三讲”
1.讲方法:拿到一个具体题目有方法。 2.讲熟练:有关的知识、方法能够准确提 取,并能够根据需要做变通。 3.讲稳定:会做的题尽量拿分,少丢分。 要规范思维过程,规范表达过程。
七、注意总结和反思
每当我们指导学生解决了一个物理题后,应 当对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做必要的反思。 思索一下是否有其它的解法,思考一下本题 的解决方法能否用到其它的问题中。这种总 结和反思对清理学生的思维和提高思维能力 都是必要的。笛卡儿有句名言:“我所解决 的每一个问题都将成为一个范例,以用于解 决其它问题。”
三、关于物理解题的方法(能力体现): (1)理解物理情景、 (2)建立物理模型、 (3)选择物理规律、 (4)正确的数学计算、 (5)必要的讨论。
力学专题复习的指导思想
四、关于专题复习中的解题规范: 作图问题:画图不给分,不画图也不扣分,但 作图可以帮助得分! 以“图”带“审”——建立形象、减小大脑思维的 压力; 以“图”代“设”——题目中未给出的物理量,利 用图设出。 教师上课画图是为了学生明白; 学生解题画图是为了阅卷人明白。
综合分析能力
推理能力 理解能力
F
A
K
一题多解
B
(05全国Ⅲ) 如图所示,一对杂技演员(都视为质点)乘秋千 (秋千绳处于水平位置)从A点由静止出发绕O点下 摆,当摆到最低点B时,女演员在极短时间内将男演 员沿水平方向推出,然后自已刚好能回到高处A 。 求男演员落地点C 与O 点的水平距离s。已知男演员 质量m1 ,和女演员质量m2 之比m1/m2=2,秋千的质 量不计,秋千的摆长为R , C 点比O 点低5R。
高三物理复习:等时圆模型 (共11张PPT)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等时圆模型”
➢ 1.模型特点 ➢ 2.典例剖析
➢ 3.规律方法 ➢ 4.跟踪训练
【高考地位】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考点
内容
要求
题型
牛顿运动 牛顿运动定律
II
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综合应用 II
选择、计算 选择、计算
超重和失重
I选Leabharlann 、计算必考实验1、实验内容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2、命题形式 填空
一质点小球a、b、d,a、b、d三小球的质
量比为1∶2∶3,现让三小球同时从各杆的顶
点由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则a、b、d三小
球在各杆上滑行的时间之比为( )
A.1∶1∶1 C.5∶8∶9
B.5∶4∶3 D.1∶2∶3
A、B、C、D四点是
否满足等时圆规律?
如图所示,ad、bd、cd是竖直面内三根
动力学 图像 问题
连接体 问题
动力学 临界 极值 问题
等时圆 模型
传送带 模型
板块 模型
【学习目标】
1、了解等时圆模型的建立过程,知道等时圆模型的基本规 律和使用条件。
2、学会自建等时圆,掌握等时圆模型在动力学中的妙用。 3、体会物理模型、物理思维方法在物理解题中的重要性。
基本规律
物体从同一竖直圆上各点沿不同的光滑弦由 静止下滑,到达圆周最低点的时间相等。 物体从同一竖直圆上最高点沿不同的光滑弦 由静止下滑,到达圆周上各点的时间相等。
A.2:1 B.1:1
C. 3 :1 D.1: 3
A 30° R
C 60°P
D r
B
固定的光滑细杆,a、b、c、d位于同一
圆周上,a点为圆周的最高点,d点为最
“等时圆模型”
➢ 1.模型特点 ➢ 2.典例剖析
➢ 3.规律方法 ➢ 4.跟踪训练
【高考地位】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考点
内容
要求
题型
牛顿运动 牛顿运动定律
II
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综合应用 II
选择、计算 选择、计算
超重和失重
I选Leabharlann 、计算必考实验1、实验内容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2、命题形式 填空
一质点小球a、b、d,a、b、d三小球的质
量比为1∶2∶3,现让三小球同时从各杆的顶
点由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则a、b、d三小
球在各杆上滑行的时间之比为( )
A.1∶1∶1 C.5∶8∶9
B.5∶4∶3 D.1∶2∶3
A、B、C、D四点是
否满足等时圆规律?
如图所示,ad、bd、cd是竖直面内三根
动力学 图像 问题
连接体 问题
动力学 临界 极值 问题
等时圆 模型
传送带 模型
板块 模型
【学习目标】
1、了解等时圆模型的建立过程,知道等时圆模型的基本规 律和使用条件。
2、学会自建等时圆,掌握等时圆模型在动力学中的妙用。 3、体会物理模型、物理思维方法在物理解题中的重要性。
基本规律
物体从同一竖直圆上各点沿不同的光滑弦由 静止下滑,到达圆周最低点的时间相等。 物体从同一竖直圆上最高点沿不同的光滑弦 由静止下滑,到达圆周上各点的时间相等。
A.2:1 B.1:1
C. 3 :1 D.1: 3
A 30° R
C 60°P
D r
B
固定的光滑细杆,a、b、c、d位于同一
圆周上,a点为圆周的最高点,d点为最
2019-2020年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力学知识经典解析 (共19张PPT)
(3)已知: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一个分力 的方向和另一个分力的大小,求: 这 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 向。
(4)已知: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两个分力 的大小,求:两个分力的方向。
(1)已知: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两个分力 的方向,求:两个分力的大小。
N1 F1
2 sin
一、力
1、概念 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有力就一定有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两个物体,缺一不可。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运 动状态 (4)力的图示:
2、力的分类
按效果分:拉力、推力、支持力、压力、动力、阻力 按性质分:重力、弹力、摩擦力
二、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方向:竖直向下 3、大小:G=mg 注意:重力是地球对物体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 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 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 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4、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 形状及质量分布有关。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质量 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4)已知: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两个分力 的大小,求:两个分力的方向。
已知:F=Mg=5N,T1=m1g=3N,T2=m2g=4N. 求:θ1=? Θ2=?
3.正交分解合成法
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实习那段期间,我主要从事写工作底 稿、抽 查凭证 、复算 利率等 工作。 从天进 会 计师事务所学习他们做的工作底稿,学 习怎么 抽查凭 证,理解 怎么复 算利率 开始, 随
着参加的项目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随 着对审 计业务 的熟悉 ,我 开始喜欢上了事务所的工作。每一天, 我都按 时
(4)已知: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两个分力 的大小,求:两个分力的方向。
(1)已知: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两个分力 的方向,求:两个分力的大小。
N1 F1
2 sin
一、力
1、概念 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有力就一定有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两个物体,缺一不可。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运 动状态 (4)力的图示:
2、力的分类
按效果分:拉力、推力、支持力、压力、动力、阻力 按性质分:重力、弹力、摩擦力
二、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方向:竖直向下 3、大小:G=mg 注意:重力是地球对物体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 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 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 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4、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 形状及质量分布有关。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质量 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4)已知: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两个分力 的大小,求:两个分力的方向。
已知:F=Mg=5N,T1=m1g=3N,T2=m2g=4N. 求:θ1=? Θ2=?
3.正交分解合成法
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实习那段期间,我主要从事写工作底 稿、抽 查凭证 、复算 利率等 工作。 从天进 会 计师事务所学习他们做的工作底稿,学 习怎么 抽查凭 证,理解 怎么复 算利率 开始, 随
着参加的项目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随 着对审 计业务 的熟悉 ,我 开始喜欢上了事务所的工作。每一天, 我都按 时
2025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重力弹力摩擦力(37张PPT)
答案 AD
考向2 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典例7】 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有沿水平方向的力F1=20 N和F2= 11 N,物体A保持静止。现保持F2不变,当F1减小到17 N时,物体受到的 摩擦力大小是( )A.6 N B.9 N C.28 N D.31 N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答案 B
【典例2】 如图所示为仰韶文化时期的一款尖底瓶,该瓶装水后“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下面有关瓶(包括瓶中的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瓶所受重力就是地球对瓶的吸引力B.装入瓶中的水越多,瓶的重心一定越高C.瓶的重心是瓶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D.瓶的重心一定在两条绳子连线的交点上
解析 瓶所受重力就是地球对瓶的吸引力的一个分力,A项错误;瓶本身的重心不变的,随着装入瓶中的水的增加,瓶的重心位置可能先降低然后再逐渐升高,B项错误;根据重心的定义,瓶的重心是瓶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C项正确;由题图可知,两绳的交点是确定的,但瓶的重心是变化的,D项错误。
答案 C
1.弹力。(1)定义:发生_________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2)产生条件:①物体间直接_______;②接触处发生_________。(3)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_______。
考点2 弹力
弹性形变
接触
弹性形变
相反
2.弹力方向的判断。
3.计算弹力大小的三种方法。(1)根据胡克定律进行求解。(2)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进行求解。(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
第二章
相互作用——力
第1讲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1.掌握重力的大小、方向及重心的概念。2.掌握弹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断,会计算弹力大小,理解并掌握胡克定律。3.掌握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方法,会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考向2 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典例7】 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有沿水平方向的力F1=20 N和F2= 11 N,物体A保持静止。现保持F2不变,当F1减小到17 N时,物体受到的 摩擦力大小是( )A.6 N B.9 N C.28 N D.31 N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答案 B
【典例2】 如图所示为仰韶文化时期的一款尖底瓶,该瓶装水后“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下面有关瓶(包括瓶中的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瓶所受重力就是地球对瓶的吸引力B.装入瓶中的水越多,瓶的重心一定越高C.瓶的重心是瓶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D.瓶的重心一定在两条绳子连线的交点上
解析 瓶所受重力就是地球对瓶的吸引力的一个分力,A项错误;瓶本身的重心不变的,随着装入瓶中的水的增加,瓶的重心位置可能先降低然后再逐渐升高,B项错误;根据重心的定义,瓶的重心是瓶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C项正确;由题图可知,两绳的交点是确定的,但瓶的重心是变化的,D项错误。
答案 C
1.弹力。(1)定义:发生_________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2)产生条件:①物体间直接_______;②接触处发生_________。(3)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_______。
考点2 弹力
弹性形变
接触
弹性形变
相反
2.弹力方向的判断。
3.计算弹力大小的三种方法。(1)根据胡克定律进行求解。(2)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进行求解。(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
第二章
相互作用——力
第1讲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1.掌握重力的大小、方向及重心的概念。2.掌握弹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断,会计算弹力大小,理解并掌握胡克定律。3.掌握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方法,会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人教版高中物理《力学单位制》优秀PPT课件
四、基本物理量单位量的定义变迁
旧定义: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批准“秒为 1900年1月0日历书时12时起算的回归年的 1/31556925.9747。 新定义:1967年第13届国际计量大会将秒的定义更改 如下: “1秒是铯-133原子在基态下的两个超精细能 级之间跃迁所对应的辐射的9192631770个周期的时 间”
终点线
11 m/s
思考:冲刺速度谁快?
7200dm/min
36 km/h 都是速度的单位
四、基本物理量单位量的定义变迁
旧定义:1790年5月由法国科学家组成的特别委员会, 建议以通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全长的四千万分之一作 为长度单位 新定义:1983年10月第17届国际计量大会正式通过 了如下的新定义:“1米是光在真空中在 (299792458)-1s内的行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基本物理量单位量的定义变迁
旧定义:在真空中相距1米的两无限长而圆截面可忽 略的平行直导线内通过一恒定电流,若这恒定电流使 得这两条导线之间每米长度上产生的力等于2×10-7N, 则这个恒定电流的电流强度就是1A(安培) 新定义:2018年11月16日,国际计量大会通过决议, 1安培被定义为“1s内通过(1.602176634)-1×10^19 个电子电荷所对应的电流”
5.在解一道文字计算题中(由字母表达结果的计算题),一个同学解得x=F(t1+t2)/m,用单位制的方法检查,这个结果(
)
二、7个基本物理量— —7个基本单位
新定义:1983年10月第17届国际计量大会正式通过了如下的新定义:“1米是光在真空中在(299792458)-1s内的行程”。
四、基本物理量单位量的定义变迁
S
忘掉失败,不过要牢记失败中的教训。
《物理力学》课件
能量的作用和转化
质点系统动力学
1
质心
质点系统的中心位置
2
冲量和动量守恒
相互作用力对质点系统总动量的影响
3
刚体的转动
刚体轴线上质点的转动运动
普遍引力定律
行星运动定律
行星围绕太阳的运动规律
引力场的性质
质点间的引力作用及其场
重力场与万有引力常数
重力的普遍性和引力常数
振动和波
1
简谐运动的描述
周期性运动和谐振动
《物理力学》PPT课件
# 物理力学 PPT 课件大纲
运动学基础
运动的描述
位移、速度、加速度
运动的知名定理
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
牛顿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2 牛顿第二定律
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3 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能量
动能和势能
能量的不同形式
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在物理系统中的守恒
功、功率和效率
2
受迫振动和共振
外界作用下的振动和共振现象
3
波的描述和传播
机械波和电磁波的特性和传播规律
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
相对性原和时空观念的改变
黑洞和宇宙学
宇宙中的奇特现象和结构
时空弯曲和广义相对论
引力场与时空的关系
质点系统动力学
1
质心
质点系统的中心位置
2
冲量和动量守恒
相互作用力对质点系统总动量的影响
3
刚体的转动
刚体轴线上质点的转动运动
普遍引力定律
行星运动定律
行星围绕太阳的运动规律
引力场的性质
质点间的引力作用及其场
重力场与万有引力常数
重力的普遍性和引力常数
振动和波
1
简谐运动的描述
周期性运动和谐振动
《物理力学》PPT课件
# 物理力学 PPT 课件大纲
运动学基础
运动的描述
位移、速度、加速度
运动的知名定理
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
牛顿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2 牛顿第二定律
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3 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能量
动能和势能
能量的不同形式
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在物理系统中的守恒
功、功率和效率
2
受迫振动和共振
外界作用下的振动和共振现象
3
波的描述和传播
机械波和电磁波的特性和传播规律
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
相对性原和时空观念的改变
黑洞和宇宙学
宇宙中的奇特现象和结构
时空弯曲和广义相对论
引力场与时空的关系
高中物理精品课件:力学综合
0 2
2
1
2
= (M + )共 2 +Q
② 若子弹最终打穿木块
0 = M +
系统产生的热量Q
1
0 2
2
=
1
1
2
M + (M
2
2
Q fx 相对 fL
+ ) 2 +Q
核心提炼·考向探究
“滑块—斜(曲)面”模型
1.模型图示
2.模型特点
①上升到最大高度:m与M具有共同水平速度v共,此
(1)C在碰撞前瞬间的速度大小;
(2)C与B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
(3)从C与B相碰后到A开始运动的过程中,C和B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1
2 2 m2 g 2
(1) v02 2 gs0 (2) m(v02 2 gs0 )(3)
4
k
【答案】
位移特点
同向运动
水平地面光滑
反向运动——类比人船模型
水平地面光滑
“滑块—木板”模型
1.模型图示
2.模型特点
①系统的动量守恒,但机械能不守恒,摩擦力与
两者相对位移的乘积等于系统减少的机械能.
②若滑块未从木板上滑下,当两者速度相同时,木板速度最大,相对位移
最大.
3.求解方法
①求速度: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求解,研究对象为一个系统;
②求时间:根据动量定理求解,研究对象为一个物体;
(2)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为多少?
(3)传送带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多少?
(4)电动机多做的功为多少?
(5)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为多少?
(6)电动机多消耗的电能到哪里去了?
电动机多做的功, W电 E k Q fx 传
2
1
2
= (M + )共 2 +Q
② 若子弹最终打穿木块
0 = M +
系统产生的热量Q
1
0 2
2
=
1
1
2
M + (M
2
2
Q fx 相对 fL
+ ) 2 +Q
核心提炼·考向探究
“滑块—斜(曲)面”模型
1.模型图示
2.模型特点
①上升到最大高度:m与M具有共同水平速度v共,此
(1)C在碰撞前瞬间的速度大小;
(2)C与B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
(3)从C与B相碰后到A开始运动的过程中,C和B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1
2 2 m2 g 2
(1) v02 2 gs0 (2) m(v02 2 gs0 )(3)
4
k
【答案】
位移特点
同向运动
水平地面光滑
反向运动——类比人船模型
水平地面光滑
“滑块—木板”模型
1.模型图示
2.模型特点
①系统的动量守恒,但机械能不守恒,摩擦力与
两者相对位移的乘积等于系统减少的机械能.
②若滑块未从木板上滑下,当两者速度相同时,木板速度最大,相对位移
最大.
3.求解方法
①求速度: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求解,研究对象为一个系统;
②求时间:根据动量定理求解,研究对象为一个物体;
(2)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为多少?
(3)传送带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多少?
(4)电动机多做的功为多少?
(5)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为多少?
(6)电动机多消耗的电能到哪里去了?
电动机多做的功, W电 E k Q fx 传
高中物理复习力学PPT课件
可产生加速度
不能被加速
可作为参考系
不能作为参考系 2
联系: 任何实物物质周围都存在相关的场,场是传递实物
间相互作用的媒介。间断的实物和连续的场,构成了物
质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其次,实验已经证实,场与实物可以相互转化, 如
电子和正电子相遇将湮灭转化为光子; 反过来,高能光
子在原子核的库仑场中也可转化 为正负电子对。
4
§1-1 经典力学的建立
在中国,15-16世纪即明朝也曾有过资本主义萌芽,但 在中国并没有成长起来。14-16世纪欧洲经历了文艺复兴 时期。 那时由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已经在欧洲封建制度内部逐步形成,文化上也开始反映 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当时的思潮主要是反对中 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观,摆脱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在自然科学方面也有极大的发展,表现在:
地球表面的弯曲程度相同,所
R月
以月亮永远不会落到地球上。
地球O
牛顿用了类比的方法。类
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
存在的某些相似进而推出它们
在其它方面也可能有相似的一
种逻辑思维方法。 20
二.万有引力定律
那么这种引力的表达式是什么?
牛顿想到开普勒定律。
如果把行星的运动简化为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
(注意在此牛顿用了简化模型的方法,开普勒第一定
尊为近代科学之父。他的主要贡献是发展了科学实验方
法。
6
他还设计出斜面实验,证明沿斜面下滑的物体作
加速运动,其加速度与重量无关。还发现斜面越陡加速 度越大,在极限情况下 斜面垂直,自由下落物体的加
速度是一样的。 当斜面完全水平时,加速度为零,这
时运动物体就应该沿直线 永远运动下去,从而实现
《高三物理力学复习》课件
高三物理力学复习
为您呈现物理力学的基础与高深知识。帮助高三学生更好地复习考试,并提 高对物理力学的深刻理解。
力与质量
学习力学基础概念,包括力、力的作用效果、质量和牛顿第一定律。掌握前置知识,为高级物理 的相对性和量子力学理解奠定基础。
力
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质量
物体中所包含物质量的总和
牛顿第一定律
3 矢量耳语
解决角度问题,包括对矢量的旋转方向等
平面运动学的基本定理
学习物体在平面多种运动形式下的物理特征和规律。掌握基本定理,可以更好地解决习惯性的运动题, 包括简单、复杂平面运动学问题。
作图法
对平面运动学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的基本方法
速度和加速度
多因素影响下的运动学物理特征
平抛运动
物体在水平面上“抛出”运动,包括高度、速度、距离等相关问题
位移
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位置发生的变化
速度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距离
加速度
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
矢量分析
学习进行物理量矢量分解和矢量间计算的方法,并灵活应用,不仅可以用于解决高中物理题,更 是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知识。
1 矢量分解
解决矢量和不同方向的力利用力的问题
2 矢量加减
解决运动物体能守恒的规律。能够熟练解决各种基本方程题。
机械能定义
物体具有的运动能 和位置能, 包括动能和势能
机械能守恒规律
孤立系统的机械能守恒,能 量不会减少或增加
应用领域
引力系及简单的小物体运动 问题。
总结
本套课程覆盖了高一高二的全部知识点以及高三物理力学复习的重点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记忆, 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物理力学。
物体静止或匀速运动,需保持运动状态
为您呈现物理力学的基础与高深知识。帮助高三学生更好地复习考试,并提 高对物理力学的深刻理解。
力与质量
学习力学基础概念,包括力、力的作用效果、质量和牛顿第一定律。掌握前置知识,为高级物理 的相对性和量子力学理解奠定基础。
力
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质量
物体中所包含物质量的总和
牛顿第一定律
3 矢量耳语
解决角度问题,包括对矢量的旋转方向等
平面运动学的基本定理
学习物体在平面多种运动形式下的物理特征和规律。掌握基本定理,可以更好地解决习惯性的运动题, 包括简单、复杂平面运动学问题。
作图法
对平面运动学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的基本方法
速度和加速度
多因素影响下的运动学物理特征
平抛运动
物体在水平面上“抛出”运动,包括高度、速度、距离等相关问题
位移
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位置发生的变化
速度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距离
加速度
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
矢量分析
学习进行物理量矢量分解和矢量间计算的方法,并灵活应用,不仅可以用于解决高中物理题,更 是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知识。
1 矢量分解
解决矢量和不同方向的力利用力的问题
2 矢量加减
解决运动物体能守恒的规律。能够熟练解决各种基本方程题。
机械能定义
物体具有的运动能 和位置能, 包括动能和势能
机械能守恒规律
孤立系统的机械能守恒,能 量不会减少或增加
应用领域
引力系及简单的小物体运动 问题。
总结
本套课程覆盖了高一高二的全部知识点以及高三物理力学复习的重点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记忆, 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物理力学。
物体静止或匀速运动,需保持运动状态
《高考物理复习讲座》课件
决实际问题。
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包括实验 操作、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分析
能力。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试卷结构
试卷满分110分,其中单项选择题占40%,多项选择题占20%,计算题占40% 。
复习建议
01
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 分阶段进行复习。
02
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 巩固,不要忽视细节和 易错点。
通过观察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验证光的波动性。
全息照相实验
通过全息照相技术,观察物体的三维图像,了解光的波动性和干涉 性质。
06
高考物理模拟试题及解析
模拟试题一及解析
总结词
基础概念题
详细描述
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物理基础概念的掌握情况,包括速度、加速度、力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模拟试题二及解析
总结词
三相交流电
了解三相交流电的产生和特点,掌握三相负 载的连接方式。
电磁波的传播
理解电磁波的传播方式和特点,了解电磁波 的应用。
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
了解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原理,掌握无线电 通讯的基本方法。
04
光学部分复习
光的直线传播与干涉
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到障 碍物会形成影子。
光的干涉
电学实验
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
电容和电感的测量
通过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了解 电源的特性。
通过测量电容和电感的阻抗,了解电 容和电感的特性。
电阻的测量
通过使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如伏安法 、电桥法等,测量电阻的大小。
光学实验
折射率的测量
通过测量不同介质之间的折射率,了解光的传播特性。
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包括实验 操作、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分析
能力。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试卷结构
试卷满分110分,其中单项选择题占40%,多项选择题占20%,计算题占40% 。
复习建议
01
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 分阶段进行复习。
02
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 巩固,不要忽视细节和 易错点。
通过观察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验证光的波动性。
全息照相实验
通过全息照相技术,观察物体的三维图像,了解光的波动性和干涉 性质。
06
高考物理模拟试题及解析
模拟试题一及解析
总结词
基础概念题
详细描述
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物理基础概念的掌握情况,包括速度、加速度、力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模拟试题二及解析
总结词
三相交流电
了解三相交流电的产生和特点,掌握三相负 载的连接方式。
电磁波的传播
理解电磁波的传播方式和特点,了解电磁波 的应用。
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
了解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原理,掌握无线电 通讯的基本方法。
04
光学部分复习
光的直线传播与干涉
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到障 碍物会形成影子。
光的干涉
电学实验
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
电容和电感的测量
通过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了解 电源的特性。
通过测量电容和电感的阻抗,了解电 容和电感的特性。
电阻的测量
通过使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如伏安法 、电桥法等,测量电阻的大小。
光学实验
折射率的测量
通过测量不同介质之间的折射率,了解光的传播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题的情景学生非常熟悉,但是必须要把握正确的受 力分析、正方向的规定以及地面支持力不做功等细心分析 后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五、今后力学复习的对策
1、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好的知识结构就是能力、优秀者之间的差异是细节的差 异、反过来看分数的差异(缺陷的差异)、好的物理知 识结构不仅有显性的知识网络,还有解决问题的方法、策 略、技巧、好的物理知识结构层次清晰、细节丰富
而是先匀加速,后匀速。
3、注重以实际问题为原型,让学生建立物理模型
(06年题23):天空有近似等高的浓云层。为了测量云
层的高度,在水平地面上与观测者的距离为d =3.0km处
进行一次爆炸,观测者听到由空气直接传来的爆炸声和由
云层反射来的爆炸声时间上相差Δt=6.0s。试估算云层下 表面的高度。已知空气中的声速v=1/3km/s。
(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
的加速度a0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v0后,便以此速度
做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 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求此黑色 痕迹的长度。
传送带是高中学生常见的运动模型,试题情景与常规的 传送带模型不同的是,传送带并不是一直在做匀速运动,
(06年题20):一位质量为m的运动员从下蹲状态向上起 跳,经Δt时间,身体伸直并刚好离开地面,速度为v。在此 过程中,
A.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mgΔt,地面对他做的功为mv2
B.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mgΔt,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
C.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地面对他做的功为mv2
D.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mgΔt,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
能力
题 号
能力
题 号
能力
15
直线运动规 律,牛顿运 动定律应用
分析 推理 14
电梯中的 超重问题
理解 推理 16
探月卫星 问题
分析 推理
17
振动图像 波的图像
分析 推理 16
火星和地 球绕太阳 运行问题
分析 推理
19
共振问题
分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
超重与失重
理解 18
波的传播
分析 推理 20
人起跳时 冲量与做 功问题
19(振动和波)
23 ( 16 ) ( 两 个 物 体 的 绳 连 接——动能定理)
25(20)(双物体碰撞与平抛 结合)
54
Ⅲ
14(牛二) 20(振动和波) 21(圆周运动与引力)
24(19)(双物体弹簧系统的 加速度和位移—牛顿运动定律)
25(20)(两杂技演员分离动 作—机械能、动量守恒,平抛)
高考力学复习及对策
一、近两年来全国理综卷力学知识点比较
内容
选择题
计算题
总计
14(牛二) Ⅰ 16(圆周运动与引力)
18(振动和波)
23 ( 16 ) ( 人 与 跳 蚤 — 双 物 体 双过程匀变速问题)
24 ( 19 ) ( 多 过 程 多 物 体 弹 簧 系统——机械能守恒)
53
14(牛二) Ⅱ 18(圆周运动与引力)
“能量观点”的运用充分体现了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和 学科主要思想方法的命题思路。 (4)计算题通常为多个物体(中间常有绳子或弹簧)或 多过程问题,保持了从2003年开始在计算题上就只有 一个问题这一风格,这种设问方式有利于考核学生的 分析能力和对问题整体理解和把握的能力。
四、力学部分能力要求比较
题 号
24(19)(多过程多物体弹簧系 统——机械能守恒)
53
16(探月卫星问题)
19(共振问题)
20(人起跳时冲量与做 功问题)
23(16)(测量云层高度问题)
24(19)(传送带与物体相对运 动问题)
53
三、力学部分试题的基本特点
(1)全国卷试题最规范,最稳定的,最易研究的. (2)力学所占的分值高且稳定,体现了力学的基础地位。 (3)力学知识点考查稳定,尤其是 “力与运动观点”、
本题的关键是将实际问题通过建模转化为物理模型。本题 在求解时的典型错误是物理模型构建不正确。如将“在水
平地面上与观测者的距离为d=3.0km处进行一次爆炸”
理解为爆炸物在人的头顶上方3.0km处,建构了上、下传 播模型,或将模型构建为竖直向上传播到云层,又斜向下
传到人(直角三角形路径)的模型等。
(4)注重细节分析
分析 推理
23
万有引力定 律的应用、 平抛运动
分析 综合 23
人与跳蚤 起跳问题
分析 综合 23 应用
测量云层 高度问题
分析 建模 应用
25
直线运动规 律、牛顿定 律的应用
分析 综合 24
机械能转 化与力学 综合问题
分析
传送带与
综合 24 物体相对
应用
运动问题
分析 综合 应用
1、注重基本概念和规律的考查
54
内容
选择题
计算题
总计
Ⅰ
16(探月卫星问题)
19(共振问题)
20(人起跳时冲量与做 功问题)
23(16)(测量云层高度问题)
24(19)(传送带与物体相对 运动问题)
53
15(牛二)
23(16)(圆周运动、机械能
Ⅱ 16(多普勒效应)
守恒、平抛运动)
53
18(碰撞动量能量问题)25(19)(牛二定律、运动学)
(1)将内容系统化、网络化
具体做法:
一、是按知识顺序记住各部分的知识点,重难点及各知 识点之间的联系。
力学可以总结为“三个观点”:力的观点、动量的观点、 能的观点,分别涉及到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和动量守 恒定律、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些都是高考要着 重考查的主干知识。
二、近三年浙江高考理综试卷力学知识点分析
内容
选择题
计算题
总计
15(牛二)、
17(振动和波)
20(分析几种现象中的 超重与失重)
23(16)(万有引力、平抛运动)
25(20)(桌布上物体—两物体 复杂过程问题牛顿运动定律)
54
14(牛二) 16(圆周运动与引力) 18(振动和波)
23(16)(人与跳蚤—双物体双 过程问题)
力学中,能量观点、动量观点、力与运动的观点是不同 的层次,能量观点更上位,能够用能量观点求解时,首 选能量观点。当然也有结合的时候。
细节的丰富上,例如两个物体相互联系,可以是弹簧、 细绳,甚至是无形的力,存在的约束条件不同,约束条 件可以从能量观点找,力的观点找,运动(位移、速度、 加速度)观点找。
试卷中运用“力与运动观点”、“能 量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试题占分 73分,为总分的61%,充分体现了 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和学科主要思想 方法的命题思路。06年试卷更注重 的是“力和运动观点”,整卷占50 多分,体现了命题更注重基础性。
2、部分试题情境比较新颖,突出能力考查
(06年24题):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煤块
五、今后力学复习的对策
1、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好的知识结构就是能力、优秀者之间的差异是细节的差 异、反过来看分数的差异(缺陷的差异)、好的物理知 识结构不仅有显性的知识网络,还有解决问题的方法、策 略、技巧、好的物理知识结构层次清晰、细节丰富
而是先匀加速,后匀速。
3、注重以实际问题为原型,让学生建立物理模型
(06年题23):天空有近似等高的浓云层。为了测量云
层的高度,在水平地面上与观测者的距离为d =3.0km处
进行一次爆炸,观测者听到由空气直接传来的爆炸声和由
云层反射来的爆炸声时间上相差Δt=6.0s。试估算云层下 表面的高度。已知空气中的声速v=1/3km/s。
(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
的加速度a0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v0后,便以此速度
做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 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求此黑色 痕迹的长度。
传送带是高中学生常见的运动模型,试题情景与常规的 传送带模型不同的是,传送带并不是一直在做匀速运动,
(06年题20):一位质量为m的运动员从下蹲状态向上起 跳,经Δt时间,身体伸直并刚好离开地面,速度为v。在此 过程中,
A.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mgΔt,地面对他做的功为mv2
B.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mgΔt,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
C.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地面对他做的功为mv2
D.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mgΔt,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
能力
题 号
能力
题 号
能力
15
直线运动规 律,牛顿运 动定律应用
分析 推理 14
电梯中的 超重问题
理解 推理 16
探月卫星 问题
分析 推理
17
振动图像 波的图像
分析 推理 16
火星和地 球绕太阳 运行问题
分析 推理
19
共振问题
分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
超重与失重
理解 18
波的传播
分析 推理 20
人起跳时 冲量与做 功问题
19(振动和波)
23 ( 16 ) ( 两 个 物 体 的 绳 连 接——动能定理)
25(20)(双物体碰撞与平抛 结合)
54
Ⅲ
14(牛二) 20(振动和波) 21(圆周运动与引力)
24(19)(双物体弹簧系统的 加速度和位移—牛顿运动定律)
25(20)(两杂技演员分离动 作—机械能、动量守恒,平抛)
高考力学复习及对策
一、近两年来全国理综卷力学知识点比较
内容
选择题
计算题
总计
14(牛二) Ⅰ 16(圆周运动与引力)
18(振动和波)
23 ( 16 ) ( 人 与 跳 蚤 — 双 物 体 双过程匀变速问题)
24 ( 19 ) ( 多 过 程 多 物 体 弹 簧 系统——机械能守恒)
53
14(牛二) Ⅱ 18(圆周运动与引力)
“能量观点”的运用充分体现了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和 学科主要思想方法的命题思路。 (4)计算题通常为多个物体(中间常有绳子或弹簧)或 多过程问题,保持了从2003年开始在计算题上就只有 一个问题这一风格,这种设问方式有利于考核学生的 分析能力和对问题整体理解和把握的能力。
四、力学部分能力要求比较
题 号
24(19)(多过程多物体弹簧系 统——机械能守恒)
53
16(探月卫星问题)
19(共振问题)
20(人起跳时冲量与做 功问题)
23(16)(测量云层高度问题)
24(19)(传送带与物体相对运 动问题)
53
三、力学部分试题的基本特点
(1)全国卷试题最规范,最稳定的,最易研究的. (2)力学所占的分值高且稳定,体现了力学的基础地位。 (3)力学知识点考查稳定,尤其是 “力与运动观点”、
本题的关键是将实际问题通过建模转化为物理模型。本题 在求解时的典型错误是物理模型构建不正确。如将“在水
平地面上与观测者的距离为d=3.0km处进行一次爆炸”
理解为爆炸物在人的头顶上方3.0km处,建构了上、下传 播模型,或将模型构建为竖直向上传播到云层,又斜向下
传到人(直角三角形路径)的模型等。
(4)注重细节分析
分析 推理
23
万有引力定 律的应用、 平抛运动
分析 综合 23
人与跳蚤 起跳问题
分析 综合 23 应用
测量云层 高度问题
分析 建模 应用
25
直线运动规 律、牛顿定 律的应用
分析 综合 24
机械能转 化与力学 综合问题
分析
传送带与
综合 24 物体相对
应用
运动问题
分析 综合 应用
1、注重基本概念和规律的考查
54
内容
选择题
计算题
总计
Ⅰ
16(探月卫星问题)
19(共振问题)
20(人起跳时冲量与做 功问题)
23(16)(测量云层高度问题)
24(19)(传送带与物体相对 运动问题)
53
15(牛二)
23(16)(圆周运动、机械能
Ⅱ 16(多普勒效应)
守恒、平抛运动)
53
18(碰撞动量能量问题)25(19)(牛二定律、运动学)
(1)将内容系统化、网络化
具体做法:
一、是按知识顺序记住各部分的知识点,重难点及各知 识点之间的联系。
力学可以总结为“三个观点”:力的观点、动量的观点、 能的观点,分别涉及到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和动量守 恒定律、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些都是高考要着 重考查的主干知识。
二、近三年浙江高考理综试卷力学知识点分析
内容
选择题
计算题
总计
15(牛二)、
17(振动和波)
20(分析几种现象中的 超重与失重)
23(16)(万有引力、平抛运动)
25(20)(桌布上物体—两物体 复杂过程问题牛顿运动定律)
54
14(牛二) 16(圆周运动与引力) 18(振动和波)
23(16)(人与跳蚤—双物体双 过程问题)
力学中,能量观点、动量观点、力与运动的观点是不同 的层次,能量观点更上位,能够用能量观点求解时,首 选能量观点。当然也有结合的时候。
细节的丰富上,例如两个物体相互联系,可以是弹簧、 细绳,甚至是无形的力,存在的约束条件不同,约束条 件可以从能量观点找,力的观点找,运动(位移、速度、 加速度)观点找。
试卷中运用“力与运动观点”、“能 量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试题占分 73分,为总分的61%,充分体现了 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和学科主要思想 方法的命题思路。06年试卷更注重 的是“力和运动观点”,整卷占50 多分,体现了命题更注重基础性。
2、部分试题情境比较新颖,突出能力考查
(06年24题):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煤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