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广场协议对日本影响如此大
广场协议引发日本经济噩梦

广场协议引发日本经济噩梦——人民币前车之鉴美国财长及中央银行行长会同英、法、西德、日四国财长和央行行长达成协议,并以签署地美国纽约广场饭店命名了会议的成果———“广场协议”。
协议要求以各国联合干预的方式促成美元对日元、马克贬值,力求借此扭转美日之间巨额贸易逆差。
任谁也不会料及,就在这一天日本经济的发展被施以了魔咒。
在经历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高速增长之后,日本于80年代末期跃升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国。
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中晚期,日本又逐次经历了痛苦的经济泡沫爆发、崩溃、通货紧缩乃至一蹶不振的长期停滞。
撇开经济从高潮到衰退背后的制度性因素,无可否认,广场协议带动的日元大幅升值是日本经济发生转折最直接的祸首。
广场协议的梦魇1985年9月22日,美国财长及中央银行行长会同英、法、德(前西德)、日四国财长和央行行长达成了“广场协议”。
此协议一经签订,日元在3个月内就从1美元兑240日元上升到1美元兑200日元,到1988年甚至戏剧性地攀升至一美元兑120日元的高位。
为了抵消日元升值对本国出口贸易的负面效应,日本政府从1987年2月到1989年5月一直实行2.5%的超低利率。
在超低利率刺激下,日本国内泡沫空前膨胀。
日经平均股价在4年中上涨了2倍。
1989年末最后一天,日本市场交易创下接近4万日元的历史最高股价,得意忘形的人们认为“明年股价可望达到5万日元”。
然而以这一天为转折点,1990年市场交易的第一天,股价就落入了地狱。
再来看看日本的房地产热———自1985年起,日本六大城市土地价格每年以两位数上升,1987年住宅用地价格竟上升了30.7%,商业用地则跳升了46.8%。
土地价格的急剧上升造成土地担保价值上升,土地所有者能借此从金融机构借到更多的钱,并以此位本金再去购买别的土地。
然而,到了1997年时,住宅用地价格比最高价时已下降了52%,商业用地更是下降了74%。
泡沫的崩溃造成土地交易几乎无法成交,而金融机构则被坏账紧紧包裹无法动弹。
美日广场协议

美日广场协议美日广场协议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日本于1946年9月27日在日本签署的一项协议,该协议旨在帮助日本经济重建和民主化进程的进行。
这篇文章将介绍美日广场协议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经济几乎完全破产,工业基础严重受损,国内失业率高达40%以上。
为了防止日本进一步陷入经济崩溃,并且确保该国不会成为共产主义势力的温床,美国决定对日本提供经济援助和重建支持。
这导致了美日广场协议的签署。
内容美日广场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1. 提供经济援助:美国承诺向日本提供适当的经济援助,包括货币、物资和技术援助,以帮助重建日本经济。
2. 货币改革:该协议要求日本实施一项货币改革计划,包括废除旧日元并引入新币种,以稳定日本经济和货币体系。
3. 贸易自由化:协议鼓励日本实施贸易自由化政策,降低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以促进贸易和经济增长。
4. 农业改革:该协议要求日本进行农业改革,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改善农民收入状况。
5. 劳动权益:协议鼓励日本保护工人的权益,包括建立工会和确保合理的工资和工时条件。
影响美日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1. 经济重建:美日广场协议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援助,帮助日本重建经济和基础设施。
这为日本经济快速复苏奠定了基础,使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2. 自由贸易:该协议鼓励日本实施贸易自由化政策,使其与其他国家开展更多的贸易。
这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国际化和增长。
3. 农业改革:协议要求日本进行农业改革,包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改善农民收入。
这促进了日本农业现代化和产业结构调整。
4. 劳动权益:美日广场协议强调保护工人的权益,推动了日本劳动法的改革和工会的发展。
这为日本工人提供了更多的权益和保护。
5. 民主化进程:协议要求日本进行政治和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这包括重建政府、建立民主选举制度和保障人权。
美日广场协议为日本走向民主国家的历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美日广场协议是一项关键的国际协议,它在日本经济重建和民主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及启示来自: 书签论文网“广场协议”后,面对日元持续升值的压力,日本国内产业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三点变化:一是由于贸易条件改善,非制造业的单位工资和投资收益随同制造业一起出现了提高,刺激了金融、房地产、物流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较快发展,经济由出口主导型逐步转向内需主导型。
1985—1994年非制造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0%,1995年后随着泡沫经济后遗症的越来越严重,制造业在GDP增长中的贡献率略有回升。
二是制造业内部越来越强调质量、技术、创新等非价格竞争力因素的作用,企业的努力方向转向高精加工和高附加值。
三是制造业内部分化严重,第一类是机械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精密仪器等产业,这些产业在“广场协议”后发展强劲,但泡沫经济破裂后增长平稳;第二类是纺织、钢铁等产业受日元升值打压严重,“广场协议”后持续萎缩或在萎缩中波动下滑;第三类是化学、造纸、石油制品等产业,“广场协议”后一直保持较为平稳的发展,没有大起大伏;第四类则是电子设备等产业,无论日元怎样升值,持续保持高增长态势,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领头羊。
日元升值与经济泡沫的生成及破裂“广场协议”后日元的持续升值,使得日本经济沉浸在繁荣和欢笑之中,来自日元“值钱”的信心膨胀和宏观经济政策失误,很快在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形成价格泡沫,并把整个日本经济拖入越来越大的泡沫之中。
直到90年代初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经济泡沫才不攻自破,日本经济进入了停滞的十年。
1.日元升值与泡沫经济的生成(1)“卢浮宫协议”下的低利率政策助长了资产价格的盲目膨胀。
“广场协议”后,为了防止日元升值打击经济成长和造成通货紧缩,日本央行实行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官方贴现率不断调低,仅1986年就下调4次,由1985年底的5%下调至1986年11月的3%。
然而,这样的低利率政策仍无法满足美国等国对日本参与国际汇率协调的政策要求。
出于制止美元大幅贬值的考虑,1987年2月,在美国财长的倡导下,西方七国集团在法国巴黎达成“卢浮宫协议”,同意采取联合措施稳定美元币值。
“广场协议”及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61International FinancingOctober 2018 国际融资● 专家谈“广场协议”对解决贸易争端的启示在中美发生贸易战以后,当年的“广场协议”又受到广泛的关注,不少学者强烈呼吁中国要避免签订类似的协议。
本文通过对战后的日元汇率变化情况的回顾分析后认为,“广场协议”实际上推动了日元汇率向市场均衡回归。
日本20世纪80~90年代经济指标显示,“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不良影响被很多人夸大了。
“广场协议”作为一种和平解决贸易争端的方式,是值得中国参考的战后日本汇率变动回顾在二战中日本战败,日本国内很多重要城市受到战火摧毁,经济受到重创,物资短缺,消费乏力、物价暴涨。
在这样的一片废墟上,日本经济通过重建实现了再度崛起。
从英法德日意等传统的发达国家在战后重建和经济迅速恢复及发展的状况看,教育和科技基础确实是一国最重要的竞争力。
教科书对于日本后来的经济重新崛起基本上罗列了如下几个原因:一是美国在日本推行了非军事化的社会改革;二是美国从冷战的全球战略需要,扶持日本发展;三是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美国在日本的军事采购,推动了日本的发展;四是日本实行适当的经济政策,注重发展教育和科技。
以上无疑都对日本战后的发展提供了解释。
不过,通过日元汇率的走势,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日本经济再度崛起的过程。
Plaza Accord and Its implication on Japanese Economy“广场协议”及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蓝裕平大体上日元汇率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急剧贬值阶段(1945~1949年)日元汇率在1949年以前基本上属于政府管制汇率,1945年美元兑日元的汇率为1:15的水平。
价格管制肯定带来黑市,因此会有管制汇率和黑市汇率之间的差异。
战后物价暴涨的结果,导致日元在黑市的汇率持续大跌,倒过来也推动官方管制汇率下跌。
1946到1949年,日元兑美元的汇率分别跌到1:100、1:150、1:200和1:270的水平。
金融史

《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摘要: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了解决巨额双赤字问题,美国政府邀请联邦德国、日本等国家通过了旨在使美元对主要非美元货币有序下调的《广场协议》。
本文回顾了协议签订前日美经济格局对比的背景,分析了《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广场协议》、日本经济、影响一、日本《广场协议》签署的背景及内容1、广场协议签署的背景二战以后,日本政府确立了“经济增长至上”的方针,以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美国也积极扶助日本发展经济。
在政府的有效干预和美国财力、技术、市场的支持下,日本经济迅速发展。
1968 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经济发展已经超过多数西方发达国家。
1985 年,日本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日元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储备货币。
而此时的美国经济却出现了衰退迹象。
一方面美国自1982年开始经常项目连续出现赤字,并于1984年创下1090亿美元的经常项目赤字历史记录。
严重的经常项目赤字来自巨额的贸易逆差。
以1985为例,美国贸易逆差总规模为1222亿美元,仅日本、联邦德国、法国、英国与美国的逆差就占美国总逆差的50%,其中对日本的逆差尤为突出,占到40%。
另一方面,为了避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带来的萧条,美国政府实施扩张的财政政策,里根政府在政五年来的赤字开支共计8122亿美元,远超过自1789年建立联邦债务统计制度到1980年间财政赤字的总和,美国经济不得不面临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的双重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改变了长期以来在国际贸易问题上对日本的宽容态度,不断要求日本向美国商品开放市场,从此美国和日本的贸易摩擦不断加剧。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希望通过美元汇率贬值的方式来加强美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以减少贸易逆差。
《广场协议》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2、广场协议的内容在此背景下,为解决当时各国出现的国际收支失衡问题,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和联邦德国 5 国财政部长及中央银行行长在美国纽约广场饭店召开会议,达成一揽子协议,规定各国应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调整外汇汇率,尤其是日元与马克应大幅升值,从而有效扭转美元估值过高的局面,使美元有秩序地对主要货币下调。
“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及启示 李家山

广 场 协 议 对 日 本 经 济 的 影 响
日本经济不结构的变化
1 2
经济增长并未停滞,反而经历近7年的高速增长和繁荣。 通货膨胀率经历了较低,温和直至加剧的过程 出口下降,进口也下降,经济对外依存度下降 进出口价格都趋降,但进口价格下降更快,贸易条件趋于改善 进出口结构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广 场 协 议 对 日 本 经 济 的 影 响
签订背景
1 2
3 4
1977年,美国财政部长对外汇市场口头干预, 致使美元急剧贬值 1979年—1980年,世界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 导致美国能源价格大幅上升,消费物价指数随之 高攀,美国出现严重通货膨胀。 1979年夏天,美国实施紧缩货币的政策,提高 利率
3
4 5 6
广 场 协 议 对 日 本 经 济 的 影 响
日元升值不经济泡沫的生成及破裂
1. 日元升值不泡沫经济的生成 (1 )“卢浮宫协议”下的低利率政策助长了资产价格的 盲目膨胀。 (2)从信心膨胀到热衷投机。 (3)股市价格上涨迫使银行把贷款与项房地产, 幵催生出一个更大的资产泡沫。 2.泡沫经济破裂 (1)高利率刺破了经济泡沫。 (2)美国压力加速了泡沫破裂。 (3)紧缩贷款对过热的房地产行业如同釜底抽 薪。 (4)银行提高自有资本比率加剧了信贷紧缩
“广场协议”对日本 经济的影响及启示
目 录
1 2 3 4
广场协议
签订背景 签订结果 日元升值历程
目 录
5
6
日本经济结构不变化
日元升值不经济泡 沫的生成及破裂
6
7
评论不启示
广 场 协 议 对 日 本 经 济 的 影 响
广场协议 广场协(Plaza Accord)是20世纪80年代 初期,美国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 大幅增长,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 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 丌平衡状。“广场协议”的表面经济是解 决美国因美元定值过高而导致的巨额贸易 逆差问题,但从日本投资者拥有庞大数量 的美元资产来看,“广场协议”是为了打 击美国的最大债权国——日本。
日本泡沫经济

结论
综上所述,广场协议与日本泡沫经济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广场协议导致了日元升值 和出口压力增大,进而引发了以房地产和股市暴涨为主要特征的泡沫经济。此外,政 策失误、监管缺失、文化因素以及国际环境的变化也对泡沫经济的形成和破裂产生了 影响。因此,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和理解广场协议与日本泡沫经济之间的关系 除了以上提到的影响,广场协议与日本泡沫经济之间的关系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政策失误:广场协议后,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这些政策在短期内刺激了经济增长,但也为泡沫经济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当泡 沫破裂时,这些政策又加剧了经济的下滑
结论
监管 缺失
在泡沫经济期间,日本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和股市的监管不足,导致市场 出现过度投机和泡沫化。这使得市场在短期内出现了非理性繁荣,但长 期来看,这种监管缺失对经济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文化 因素
日本文化中的一些特点,如对权威的尊重、对未来的乐观态度等,也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泡沫经济的形成。这些文化因素使得人们在面对 经济繁荣时更容易产生盲目乐观和过度自信的心态
国际 环境
广场协议是全球经济背景下的一个事件,它不仅影响了日本经济,也对 全球经济产生了影响。在广场协议后,全球经济出现了波动,这对日本 的出口和经济产生了压力。这种国际环境的变化也对日本的泡沫经济产 生了一定的影响
银行风险:由于大量贷款用于房地产和 股市投资,银行面临巨大的风险。随着 泡沫破裂,许多贷款无法收回,导致银 行出现大量坏账
3
广场协议与日本 泡沫经济的关系
广场协议与日本泡沫经济的关系
广场协议是导致日本泡沫经济的重 要原因之一。在广场协议之后,日 元大幅升值,这使得日本的出口受 到了很大的压力。为了缓解这种压 力,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 施,包括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 等,以刺激经济增长。这些政策措 施导致了房地产和股市的暴涨,进
广场协议,日元贬值

广场协议,日元贬值篇一:1985 年《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大幅升值,其原因究竟是日本大藏省自身的失误,还是美国人逼的?1985 年《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大幅升值,其原因究竟是日本大藏省自身的失误,还是美国人逼的?广场协议以及之后的变化,用句当年很流行的话,日本是“猜到了故事的开头,却没有猜到故事的结局”。
============================================= =========================== 为什么说日本是”猜到了开头”呢?首先先来看看《广场协议》是怎么形成的,: 1. 里根政权上任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以“政策失误”而著名的卡特总统所遗留的高通胀。
为了打压通胀,里根采取的是相当强硬的金融紧缩措施,将利率提高到了2位数(!),这在美国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2. 利率提高的结果是货币流动性迅速缩小,大量流入银行,使民间资本的投机行为大量减少。
同时高利率也使海外热钱大量融入美国市场,将美元越推越高:81年年初美元兑日元为210日元,82年10月竟达到了270日元。
这样就直接导致了美国出口额的下降和进口额的上升,也即是贸易逆差。
3. 高通胀影响和贸易逆差的结果,导致了美国在80年代前期,出现了“双料赤字Double Deficit”: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
双料赤字将直接导致政府的赤字迅速扩大,对长期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由于双料赤字现象在代表了保守势力的共和党政权下,是不太常见的,里根政权很可能因此而被舆论所质疑,影响下一届选举。
4. 于是美国将不得不寻找摆脱这“双料赤字”的方法:在财政赤字不易削减的情况下,首先就是要将美国的贸易逆差降低,甚至是转为顺差。
换言之,就是要使美元贬值。
而使本国货币贬值的方法有许许多多,但无外乎两大类:a. 市场调节:增发货币买入国债,也就是所谓的量化宽松QE降低本国利息,使本国货币需求下降b. 动用外汇储备,大量买入对应国货币,使美元反c. 国际间协议调节:通过与主要利害国的协商,来人为制定一强制汇率或汇率调整目标。
广场协议

为了消除这一通货紧缩趋势,中国人民银行(People's Bank of China)已经开始放松货币政策。通过持续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消除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央行向市场投放了大量人民币,但与此同时却降低了回笼这些货币的力度,从而起到了放松货币政策的效果。这导致中国的货币基础以更迅捷的速度扩张。通常情况下,这会起到引发通货膨胀、促进投资和消费的作用。但问题是企业已经处于过度投资状态,而消费者出于养老和防病的目的仍将手中的余钱储存起来。危险之处在于,像日本一样,这些无法通过其他渠道花掉的资金有可能流入资产市场。
中国国家统计局(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最近宣布,今年第二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较上年同期增长了9.5%。这似乎表明,中国经济是能够承受人民币小幅升值所造成的微小压力的。
《广场协议》签订经过-影响以及对人民币升值的启示

《广场协议》签订经过\影响以及对人民币升值的启示摘要:《广场协议》是20世纪日本金融发展史上的大事,是日美间一系列政策博弈的结果。
但是,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是利大于弊的,《广场协议》之后日本经济泡沫与长期萧条是因不当的货币政策、金融自由化和国际投机资本造成的。
目前,中国经济也面临与当年日本相似的情形,中国要适时调整经济结构,要掌握人民币升值的主动权。
关键词:广场协议;日元升值;泡沫经济;人民币汇率《广场协议》的签订是20世纪日本金融发展史上的大事。
自此之后,日本经济由稳定增长转而出现日元升值、泡沫膨胀及崩溃、通货紧缩以及经济持续低迷等现象,直至今日,日本经济一直长期不振。
本文通过对签订《广场协议》前后经过的分析以及经济泡沫成因的阐述,希望能够得出一些有意义的启示。
一、《广场协议》产生的背景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陷入滞涨,日本也结束了战后以来的高速增长。
然而日本的经济增长明显好于其他发达国家,仍保持较长时间相对低速的稳定增长。
同时,日本政府实施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产业结构由高耗能原材料产业为主转向节能型加工制造业为主;内需主导型增长转向出口依赖型增长;灵活扩张或收缩公共事业费和财政投融资调节景气并调整使用方向,充实社会生活资本。
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确立了自己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地位。
到80年代中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另一方面,二战后取得霸权地位的美国发动了越南战争成为美国经济逐渐出现问题的标志。
为应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通货膨胀,美国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美联储连续3次提高利率,官方利率已经超过10%,市场利率一度达到20% 。
高利率使对美元的需求大幅增加,大量资本流入美国,美元的汇率急升。
1979—1984年底,美元汇率上升了约60% 。
到1980年代中期,过强的美元严重消弱美国出口的国际竞争力,使美国出口企业特别是制造业遭到沉重打击。
美国对日本的贸易赤字显著扩大,招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日之间贸易摩擦不断加剧。
广场协议及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2

广场协议及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一、“广场协议”诞生与日元升值历程1.“广场协议”,诞生的背景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面临着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的双重困扰。
面对双赤字,里根政府的政策选择是维持高利率,通过逐利性的外资流入既解决赤字国债的购买者问题,又得以维护国际收支失衡。
然而,高利率进一步加剧了美元强势,使得本已脆弱的美国制造业更加举步维艰。
1982年和1983年,美国出口额连续出现负增长,1984年贸易逆差已高达1090亿美元,其中对日本的贸易逆差约占50%。
为此,美国许多制造业大企业、国会议员等相关利益集团强烈要求政府干预外汇市场,促使日元升值,以挽救日益萧条的美国制造业。
事实上,美国利益集团要求日元升值不是空穴来风,日元确已具备一定的升值基础。
80年代上半期,日本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元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储备货币。
1985年日本GDP占美国GDP的比重达到32%,各国外汇储备总额中日元所占比重达到8%。
日本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展、对外贸易的大量顺差、日元资产需求的不断上升,都在客观上对日元升值形成内在压力。
“广场协议”前,日本银行己频繁入市,阻止日元升值。
因此,“广场协议”只是从国际协调角度制约了日本银行对市场的频繁干预,迫使日元真正地实现自由浮动。
2.“广场协议”内容1985年9月,美国、日本、联邦德国、英国和法国的财长和央行行长在美国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一揽子协议,包括抑制通货膨胀、扩大内需、减少贸易干预,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
3.“广场协议”后日元急速升值“广场协议’,揭开了日元急速升值的序幕。
1985年9月,日元汇率在1美元兑250日元上下波动,在“广场协议”生效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快速升值到1美元兑200日元附近,升幅20%。
1986年底,1美元兑152日元,1987年最高达到1美元兑120日元。
从日元对美元名义汇率看,1985年2月至1988年11月,升值111%;1990年4月至1995年4月,升值89%;1998年8月至1999年12月,升值41%。
广场协议对日本的影响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由于过急过快的信贷紧缩,使过热的日本经济丧失
了“软着陆”的机会,经济泡沫终于崩溃
自泡沫经济崩溃以来,至今日本经济依然处在经济
危机的阴影之中。
都经历了长达二十几年的经济高增长
都有着巨额的国际贸易顺差
都拥有巨额的美元外汇储备
都呈现国内经济过热迹象
经济实力
贸易顺差
出口竞争力
对外经济环境
币值升值方式
3.国内外压力增大,引发 “泡沫经济”
为了应付“日元升值不景气”,日本中央银行、 政府先后实施了扩张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
为了进日元规模的“紧急经济对策”
泡沫经济不断膨胀,日本银行改变货币政策方向,
并且明确要求金融机构限制对不动产业的贷款投入
币值升值速度
调整产业结构, 改善外贸出口结构, 提高 自主创新能力 适时调整汇率水平, 建立多样化的外汇储 备体系 正确发挥财政货币政策的作用 扩大国内需求, 逐步摆脱对出口的依赖
健全和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问题的引入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现阶段人民币面临较长时期 的升值压力,已对我国经济 发展带来重要影响,同时还 引发了国际政治压力。目前 人民币升值与二十世纪七八 十年代日元升值的国内外经 济形势存在诸多相似性:都 经历了长达二十几年的经济 高增长,都有着巨额的国际 贸易顺差,都拥有巨额的美 世界主要货币兑人民币汇改后汇率变动表(年末值) 元外汇储备,都呈现国内经 济过热迹象等。
国内外压力增大引发泡沫经济为了应付日元升值不景气日本中央银行政府先后实施了扩张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1987年5月日本政府出台了6兆日元规模的紧急经济对策泡沫经济不断膨胀日本银行改变货币政策方向并且明确要求金融机构限制对不动产业的贷款投入由于过急过快的信贷紧缩使过热的日本经济丧失了软着陆的机会经济泡沫终于崩溃自泡沫经济崩溃以来至今日本经济依然处在经济危机的阴影之中
“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及启示

作者:王允贵来源:《国际经济评论》20世纪80年代,日本与美国的双边贸易摩擦不断加剧,贸易战逐渐升级到汇率战。
1985年,美日等国签订了著名的“广场协议”,引发日元急剧升值,并伴随着资产价格的迅速膨胀和经济结构的较快调整。
90年代初,日本资产泡沫破裂,经济增长戛然而止,并出现长达十年左右的停滞,日元升值的负面影响逐渐显露。
当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面临改革,日元汇率剧烈调整的国内外背景、日元升值后日本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日元升值对泡沫经济生成的促进机制等,都值得中国在推进改革中深思与借鉴。
一、“广场协议”诞生与日元升值历程1.“广场协议”,诞生的背景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面临着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的双重困扰。
面对双赤字,里根政府的政策选择是维持高利率,通过逐利性的外资流入既解决赤字国债的购买者问题,又得以维护国际收支失衡。
然而,高利率进一步加剧了美元强势,使得本已脆弱的美国制造业更加举步维艰。
1982年和1983年,美国出口额连续出现负增长,1984年贸易逆差已高达1090亿美元,其中对日本的贸易逆差约占50%。
为此,美国许多制造业大企业、国会议员等相关利益集团强烈要求政府干预外汇市场,促使日元升值,以挽救日益萧条的美国制造业。
事实上,美国利益集团要求日元升值不是空穴来风,日元确已具备一定的升值基础。
80年代上半期,日本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元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储备货币。
1985年日本GDP占美国GDP的比重达到32%,各国外汇储备总额中日元所占比重达到8%。
日本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展、对外贸易的大量顺差、日元资产需求的不断上升,都在客观上对日元升值形成内在压力。
“广场协议”前,日本银行己频繁入市,阻止日元升值。
因此,“广场协议”只是从国际协调角度制约了日本银行对市场的频繁干预,迫使日元真正地实现自由浮动。
2.“广场协议”内容1985年9月,美国、日本、联邦德国、英国和法国的财长和央行行长在美国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一揽子协议,包括抑制通货膨胀、扩大内需、减少贸易干预,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
广场协议启示

广场协议的内容与启示作者:AUS★ 2007-05-27 22:02:39广场协议中美经济关系20世纪80年代,日本与美国的双边贸易摩擦不断加剧,贸易战逐渐升级到汇率战。
1985年,美日等国签订了著名的“广场协议”,引发日元急剧升值,并伴随着资产价格的迅速膨胀和经济结构的较快调整。
90年代初,日本资产泡沫破裂,经济增长戛然而止,并出现长达十年左右的停滞,日元升值的负面影响逐渐显露。
当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面临改革,日元汇率剧烈调整的国内外背景、日元升值后日本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日元升值对泡沫经济生成的促进机制等,都值得中国在推进改革中深思与借鉴。
一、“广场协议”诞生与日元升值历程1.“广场协议”,诞生的背景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面临着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的双重困扰。
面对双赤字,里根政府的政策选择是维持高利率,通过逐利性的外资流入既解决赤字国债的购买者问题,又得以维护国际收支失衡。
然而,高利率进一步加剧了美元强势,使得本已脆弱的美国制造业更加举步维艰。
1982年和1983年,美国出口额连续出现负增长,1984年贸易逆差已高达1090亿美元,其中对日本的贸易逆差约占50%。
为此,美国许多制造业大企业、国会议员等相关利益集团强烈要求政府干预外汇市场,促使日元升值,以挽救日益萧条的美国制造业。
事实上,美国利益集团要求日元升值不是空穴来风,日元确已具备一定的升值基础。
80年代上半期,日本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元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储备货币。
1985年日本GDP占美国GDP的比重达到32%,各国外汇储备总额中日元所占比重达到8%。
日本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展、对外贸易的大量顺差、日元资产需求的不断上升,都在客观上对日元升值形成内在压力。
“广场协议”前,日本银行己频繁入市,阻止日元升值。
因此,“广场协议”只是从国际协调角度制约了日本银行对市场的频繁干预,迫使日元真正地实现自由浮动。
2.“广场协议”内容1985年9月,美国、日本、联邦德国、英国和法国的财长和央行行长在美国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一揽子协议,包括抑制通货膨胀、扩大内需、减少贸易干预,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
广场协议为什么对同时期的日本影响远大于德国

广场协议为什么对同时期的日本影响远大于德国首先,广场协议签订于1985年,到了90年代的时候,对于资产价格的影响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
所以认为美国在这个时候通过政治手段操控资产价格,进而实现财富转移是不符合历史的。
很多人以广场协议为基础,认为这是美国针对日本和其他国家的阴谋,并且是导致日本在90年代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但实际上,从时间上看并不符合历史。
其次,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在90年代的时候表现都不好。
先看德国。
90年代初两德合并。
由于在兑换东德马克的时候,官方制定的汇率过高,导致德国货币超发,通货膨胀严重。
为了抑制通胀,德国央行不停拉高利率。
从而对投资形成抑制,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同时,为了建设原东德地区,德国政府开征团结税,专门用于筹集东德地区的建设资金,征税也导致德国经济发展受阻。
在整个90年代,德国经济表现不佳。
再看日本,90年代初的时候,日本泡沫经济到达最高点。
但很快泡沫经济破灭,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一落千丈。
银行坏账极为严重。
日本经济陷入低迷。
日本人因此将90年代称为失去的十年。
在这种情况下说两个国家的经济如日中天,显然不符合历史。
再次,美国确实有部分企业在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时候通过资本市场操作,获取了巨额利润。
不过,这是企业行为,不是政府行为。
而且,有获利也有亏损,也有部分美国企业投资失败。
当然美国企业能够如此操作的主要原因在于日本在泡沫经济时期的资产价格存在严重的偏离,同一时期德国实行高利率抑制通货膨胀政策,高利率必然会压低资产价格。
因此在德国金融市场上不存在这种操作空间。
所以归根结底是日本当时的泡沫经济的问题,不能把责任归结到美国人的政治打压。
最后,美国经济在90年代的时候表现非常出色。
克林顿当政之后,推行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信息技术行业迅速发展。
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经济时代。
在这一时期,美国经济的增长率要比日本和德国高得多,在已经体量巨大的情况下,美国当时的年增长率可以超过4%。
所以,在这个时期美国对其他经济发达国家的优势进一步拉大。
小东洋广场协议之后的社会变化

小东洋广场协议之后的社会变化
例一
1、日元大幅度升值。
2、产生大量经济泡沫。
广场协议后近5年时间里,股价每年以30%、地价每年以15%的幅度增长,而同期日本名义GDP的年增幅只
有5%左右。
3、虽然当时日本人均GNP超过美国,但国内高昂的房价使得拥
有自己的住房变成普通日本国民遥不可及的事情。
4、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大幅升值,国内泡沫急剧扩大,最终
由于房地产泡沫的破灭造成了日本经济的长期停滞。
例二
广场协议之后,由于日元的急剧攀升,造成了小日本国内的虚假繁荣,而来自国外的商品和资金更是严重的冲击了小日本的实体经济,日本的房价和股价都在一路疯涨。
他们出现了严重的经济泡沫,最终冒泡膨胀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终于开始破裂,尽管小日本政府试图挽救地产和股市,但是此时已经为时已晚,很快日本的房价和股市就双双迎来暴跌,银行纷纷倒闭,日本的经济一片混乱,整整二十年都没有缓过劲来。
日本 广场协议

日本广场协议日本广场协议(The Plaza Accord)是1985年9月22日在纽约广场饭店签署的一项重要协议,参与国包括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和英国。
这个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各国在货币政策和国际金融领域达成了一项重要共识,对于国际货币体系和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广场协议的主要内容是五个国家同意采取措施协调各自的货币政策,以实现日元贬值、美元升值的目标。
这是因为当时日元升值过快,给日本的出口经济带来了巨大压力,也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因此,五个国家达成了一致,通过干预外汇市场等手段来调整汇率,以缓解日本日元升值对全球经济的冲击。
广场协议的签署对于日本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日元贬值使得日本的出口产品更具竞争力,有利于提振日本的出口经济。
其次,日元贬值也为日本的国内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提高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和促进经济增长。
最后,广场协议的签署也为日本的金融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变化,促进了日本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和全球化。
然而,广场协议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一些人认为,广场协议的签署导致了美元的过度升值,给美国的出口经济带来了不利影响。
同时,一些人也认为,广场协议的签署加剧了日本的资产泡沫,为日本经济后来的衰退埋下了隐患。
总的来说,广场协议作为一项重要的国际协议,对于世界各国的货币政策和国际金融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影响了日本的经济发展,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各国之间的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协调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合作协调,才能实现共同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稳定和繁荣。
因此,我们应当从广场协议中吸取经验教训,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经济挑战,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日元升值的历史,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而对日元升值和日本经济影响最为深远的,则是著名的“广场协议”,甚至在探讨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原因时,人们还不时提到该协议。
那么,“广场协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广场协议”出笼于1985年9月22日,当时,美国、日本、前联邦德国、法国、英国五个发达国家的财政部长及央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的协议。
因该协议在广场饭店签署,故被称为“广场协议”。
签订“广场协议”的经济背景“广场协议”的表面经济背景是解决美国因美元定值过高而导致的巨额贸易逆差问题,但从日本投资者拥有庞大数量的美元资产来看,“广场协议”是为了打击美国的最大债权国——日本。
在此我们不妨先看一下美国在1985年以前一段时间内的基本经济情况:1979-1980年,爆发了世界第二次石油危机,导致美国能源价格大幅上升,消费物价指数随之高攀,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超过两位数。
例如,在1980年初把钱存到银行里去,到年末的实际收益率是-12.4%。
1979年夏天,保罗·沃尔克就任美联储主席。
为治理严重的通货膨胀,他连续三次提高官方利率,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
结果是美国出现了高达两位数的官方利率和20%的市场利率。
美元的高利率吸引了大量海外资金流入美国,进而导致美元飙升。
从1979年底到1984年底,美元汇率上涨了近60%,美元对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汇率超过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前所达到的水平。
美元大幅度升值导致美国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到1984年,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达到创历史纪录的1000亿美元。
为改善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特别是减缓日本对外收支盈余的急剧增加,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其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广场协议”的直接效果“广场协议”签订后,五国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各国政府开始抛售美元,从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地大幅度贬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广场协议对日本影响如此大
为什么广场协议对日本影响如此大
正如掀起亚洲金融风暴的索罗斯所说的那样,如果东南亚国家自身没有问题,凭他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做到的。
对于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的破裂也是如此,直到如今日本国内也极少有所谓的美国割韭菜的说法,更别提什么埋怨美国了。
这种论调完全是国内一部分专家的意淫而已,却被无知大众所信服。
【阴谋论嘛,谁不爱听个八卦呢?】
而日本崩溃的直接原因是房地产和股市双泡沫的破裂,而刺破泡沫的诱因是广场花协议后日本政府让日元升值的政策。
但人家美国的广场花园协议(注释1)可不是单单跟日本谈的,虽然日本作为重要参与者之一,但还有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以上简称G5)。
只不过日本政府一来没历史经验参考,二来也的确有点自我膨胀了,所以回国后踩了个急刹车。
【然后就……呵呵哒了】
还是从人口说起
要分析日德的经济差异,可以出好几篇论文了,在这里咱们
尽量化繁求简。
让我们回到问题的源头,来看下日德两国人口,或许能从中找出问题的原因。
mao爷爷曾说过:“人多力量大。
”诚不我欺,尤其反映在房地产和股市上,国人应该相当有体会。
来看,1978年,德国人口达8300万的人口顶峰,其后人口持续负增长,基本保持在8000-8200万人之间。
而这期间德国的房地产行业可没闲着,在1978-2009年之间,增加了1100万套住房。
也就是说,德国在人口基本没有怎么增加的情况下,住房存量增加了35%。
换做是你还会担心没房子住么,还会担心房价上涨买不起房子么,自然就没那么焦虑了!当然除了德国人口的因素外,德国的经济发展和制度建设也是不可缺少的。
其实人家德国也是经历过炒房的,只不过二战结束后就开始一门心思搞经济建设(西德),国防由美国保护,政治也不用操心,真真的是一门心思搞经济建设,而德国人的认真劲如果专心搞一件事,不成功都难。
所以德国经济很快就逆袭了。
相较于其他国家又是什么主义,又是什么大哥梦的最后都不了了之,对比来看也是感慨。
而反观日本,人口高峰相较于德国则要迟后近40年,在2015年日本人口才达到达到1.27亿的峰值,而后出现负增长。
人口增加自然需要更多住房,这个道理很简单,有需求就自然会促进生产,所以虽然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了20多年,如
今东京仍然是国际排的上号的大都市之一,东京房价也是居高不下!
所以分析问题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虽然日德都是在上世纪后半叶迅速发展成为发达国家,但其人口发展阶段截然不同,此外经济模式和制度也有很大差异。
并不是美国想割谁韭菜就割谁韭菜,美国还没强大到那种地步,当然美国仍然是巨无霸,一超多级是毫无疑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