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协议对德国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场协议对德国的影响
1985 年的“广场协议”以及随后日本经济的覆辙,至今令人谈虎色变,并成为“升值恐惧论”之经典依据。然而,我们应该记得,广场协议货币升值的黑名单上,除了日元,还有德国马克;我们更应该知道,在此之后,两国经济境况有着天壤之别。德国在汇率升值过程中避免了金融动荡与危机而日本的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产生了巨大的饱沫,导致了严重的金融危机。作为广场协议的众矢之的,同期的德国马克也经历了大致相当的升值幅度。但是与日本不同,联邦德国政府持有完全不同思路的经济政策取向,成为在应对本币汇率升值方面一个成功的榜样。
一、德国经济在广场协议后的表现
按年平均汇率比较, 1995年与1985年相比,德国马克对美元汇率上升接近100% ,马克汇率从1985年的1马克兑0.3577美元升值到1995年的1马克兑0. 7120美元。
在德国马克大幅升值以后,联邦德国经济同样受到了冲击。到1987 年,联邦德国经济增长率降至1.40%,与1984 年的3.12% 形成了鲜明对比。但是随后又强劲反弹,1988 年经济增长率已经攀升至3.71%,1990 年更是超过了5% 的水平。在1993 年,德国经济经历了短暂的衰退之后,又恢复到了平稳增长的路径上。与日元相同的是,作为广场协议的众矢之的,同期的德国马克也经历了大致相当的升值幅度。但是与日本不同,联邦德国政府持有完全不同思路的经济政策取向。
在货币政策方面,由于民众对二战时期的通胀刻骨铭心,因此造就了世界上最具有独立性和稳健性声誉的德国央行。历任德国央行的政策制定者,均以稳定物价水平为首要目标。广场协议之后,由于马克大幅升值,联邦德国经济增长率连续两年出现下滑,但依然维持了3% 以上的存款利率,这几乎是日本同期水平的两倍。1982 年坚持新自由主义的科尔当选联邦德国总理,并一直当政到1998年,成为德国战后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理。科尔的新自由主义思想在财政政策方面有很多体现,例如:从1982 年至1987 年,联邦德国财政赤字占GDP 比重,由3.3% 单调递减到了0.4% 的水平,这其中甚至包括了马克汇率大幅升值之后联邦德国经济承受冲击的年份。此外,在税收政策方面,科尔政府对企业和个人大幅减税;在财政支出方面也通过减少补贴等手段削减开支。通过这些方式,科尔政府减少了对经济不必要的干预。不过,科尔政府同样注重对经济结构的调整,
例如:用财政补贴资助一些利润率低、投资周期长、风险大的生产行业;同时,也积极支持企业的研发,并向劳动者提供各种培训及其他形式的帮助,从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二、德日在汇率升值中的政策比较:
第一, 德国马克汇率升值的时间过程拉得比较长, 不象目元升值那样急速。从1985年”广场协议, ,签订, 一直到年,德国马克花了年时间升值。因为拉长了汇率升值的时间过程, 给了企业比较充裕的时间进行适应调整, 中央银行不必过分担心出口需求下降导致经济下滑而放松货币政策, 这就从货币源头上避免了资产价格膨胀。相比之下,日元在两年时间里即升值。在日元大幅度升值的情况下, 一些难以为继的产品或者停止生产, 或者转移到工资水平较低的东亚国家。为了抵消所谓“日元升值萧条” , 日本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市场缺乏有利投资机会的情况下, 大量过剩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流入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 造成资产价格暴涨。
第二, 在汇率升值过程中, 德国准确把握时机, 以国内经济状况乃蔽础合理运用利率政策目本迫于国际协调的压力, 没有能够作到这一点。“广场协议”以后, 德国日本都执行了协调干预和缩小与美国利率差的金融政策。应说,1986 年12月以前德国日本的利率下调, 既有利于防止由于本币汇率上升导致的经济下滑, 也有利于美国所期望的美元贬值, 政策的国际协调没有冲突和矛盾。
但是,1986 年12月以后, 德国日本经济开始好转, 如果继续保持2.5%的超低利率, 将导致通货膨胀的危险。1988年7月德国开始上调法定利率, 摆脱了维持个6月的低利率。而日本迫于美元崩溃的压力, 未能根据国内经济增长的情况提高利率, 其低利率水平维持了46个月。济开始好转, 如果继续保持的超低汇率升值过程中, 德国在货币政策调整上的时机的把握, 以及根据国内经济状况进行调整的决心, 表现都比日本优秀。这也是德国能够避免货币膨胀和金融危机, 而日本不能的重要原因。
第三, 目本在资产泡沫发展的初期忽视对资产价格的调控, 在金触“危难”期又采取强力收绪的货币政策。从日本的教训来看, 日元大幅升值诱使大量境外资金流入。境外投机资金的大量流入推动了资产价格的上涨。但中央银行对资产价格的上涨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反而固守市场经济的教条, 认为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应该由市场决定, 没有采取措施对资产价格进行干预。
资产价格的持续、大幅上涨, 使日本政府逐渐感受到了压力, 从1989年开始采取大幅提高利率、对不动产融资进行总量控制和“窗口指导”商业银行减少新增贷款等强力紧缩措施抑制资产泡沫。货币政策突然地强烈收缩, 刺破了抱沫。泡沫刺破之后, 日本经历了超过15年的经济停滞。
德日经验教训的借鉴
第一, 采取渐进性升值方式, 拉长升值时间过程, 进免快速大幅度升值。考察德日汇率升值中的经验教训, 可以看到渐进性的升值方式是优选。如果汇率大幅升值, 容易引起出口的急速下降, 压迫货币政策放松。相反, 拉长汇率升值的时间过程, 给予企业充分的时间进行适应调整, 避免出口的急剧下降, 汇率升值对货币政策的压迫减小。汇率渐进升值对经济增长的平滑作用, 能够为货币政策抑制资产泡沫赢得操作空间。
第二, 本币升值过程中, 要重视对资产价格的调拴。吸取日本教训, 不能等
到资产泡沫已十分严重的时候再治理泡沫,那会刺破泡沫演变成危机。但如果能够在资产泡沫还不十分严重的时候, 就采取措施提前调整资产价格, 不使其膨胀得太大, 这对于防止资产价格风险应该是正确的选择。
第三, 在泡沫形成的初期, 要果断运用利率政策引导预期, 遏止饱沫的形成。日本在本币升值过程中, 没有象德国那样抓住有利时机, 在资产价格上涨初期果断提高利率, 而是将的超低利率保持了两年多时间, 利率政策在资产价格的膨胀过程中丝毫没有发挥抑制作用,教训十分深刻。因此, 在泡沫形成的初期, 要果断提高利率, 表明中央银行不希望资产价格过快上涨的态度, 增加投机房地产、股票市场的成本, 引导、改变市场预期, 从而抑制或延缓泡沫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