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广场协议_是导致日本_失落十年_的原因吗_一个经济史的谜的解析_李翀

合集下载

广场协议引发日本经济噩梦

广场协议引发日本经济噩梦

广场协议引发日本经济噩梦——人民币前车之鉴美国财长及中央银行行长会同英、法、西德、日四国财长和央行行长达成协议,并以签署地美国纽约广场饭店命名了会议的成果———“广场协议”。

协议要求以各国联合干预的方式促成美元对日元、马克贬值,力求借此扭转美日之间巨额贸易逆差。

任谁也不会料及,就在这一天日本经济的发展被施以了魔咒。

在经历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高速增长之后,日本于80年代末期跃升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国。

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中晚期,日本又逐次经历了痛苦的经济泡沫爆发、崩溃、通货紧缩乃至一蹶不振的长期停滞。

撇开经济从高潮到衰退背后的制度性因素,无可否认,广场协议带动的日元大幅升值是日本经济发生转折最直接的祸首。

广场协议的梦魇1985年9月22日,美国财长及中央银行行长会同英、法、德(前西德)、日四国财长和央行行长达成了“广场协议”。

此协议一经签订,日元在3个月内就从1美元兑240日元上升到1美元兑200日元,到1988年甚至戏剧性地攀升至一美元兑120日元的高位。

为了抵消日元升值对本国出口贸易的负面效应,日本政府从1987年2月到1989年5月一直实行2.5%的超低利率。

在超低利率刺激下,日本国内泡沫空前膨胀。

日经平均股价在4年中上涨了2倍。

1989年末最后一天,日本市场交易创下接近4万日元的历史最高股价,得意忘形的人们认为“明年股价可望达到5万日元”。

然而以这一天为转折点,1990年市场交易的第一天,股价就落入了地狱。

再来看看日本的房地产热———自1985年起,日本六大城市土地价格每年以两位数上升,1987年住宅用地价格竟上升了30.7%,商业用地则跳升了46.8%。

土地价格的急剧上升造成土地担保价值上升,土地所有者能借此从金融机构借到更多的钱,并以此位本金再去购买别的土地。

然而,到了1997年时,住宅用地价格比最高价时已下降了52%,商业用地更是下降了74%。

泡沫的崩溃造成土地交易几乎无法成交,而金融机构则被坏账紧紧包裹无法动弹。

“广场协议”及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广场协议”及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61International FinancingOctober 2018 国际融资● 专家谈“广场协议”对解决贸易争端的启示在中美发生贸易战以后,当年的“广场协议”又受到广泛的关注,不少学者强烈呼吁中国要避免签订类似的协议。

本文通过对战后的日元汇率变化情况的回顾分析后认为,“广场协议”实际上推动了日元汇率向市场均衡回归。

日本20世纪80~90年代经济指标显示,“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不良影响被很多人夸大了。

“广场协议”作为一种和平解决贸易争端的方式,是值得中国参考的战后日本汇率变动回顾在二战中日本战败,日本国内很多重要城市受到战火摧毁,经济受到重创,物资短缺,消费乏力、物价暴涨。

在这样的一片废墟上,日本经济通过重建实现了再度崛起。

从英法德日意等传统的发达国家在战后重建和经济迅速恢复及发展的状况看,教育和科技基础确实是一国最重要的竞争力。

教科书对于日本后来的经济重新崛起基本上罗列了如下几个原因:一是美国在日本推行了非军事化的社会改革;二是美国从冷战的全球战略需要,扶持日本发展;三是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美国在日本的军事采购,推动了日本的发展;四是日本实行适当的经济政策,注重发展教育和科技。

以上无疑都对日本战后的发展提供了解释。

不过,通过日元汇率的走势,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日本经济再度崛起的过程。

Plaza Accord and Its implication on Japanese Economy“广场协议”及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蓝裕平大体上日元汇率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急剧贬值阶段(1945~1949年)日元汇率在1949年以前基本上属于政府管制汇率,1945年美元兑日元的汇率为1:15的水平。

价格管制肯定带来黑市,因此会有管制汇率和黑市汇率之间的差异。

战后物价暴涨的结果,导致日元在黑市的汇率持续大跌,倒过来也推动官方管制汇率下跌。

1946到1949年,日元兑美元的汇率分别跌到1:100、1:150、1:200和1:270的水平。

《广场协议》真的导致了日本的衰落吗?

《广场协议》真的导致了日本的衰落吗?

《广场协议》真的导致了日本的衰落吗?《广场协议》真的导致了日本的衰落吗?《广场协议》究竟是什么鬼?作为一个金融本科生,对《广场协议》简直是太熟悉了,几乎任何一个经济学的老师都会引用这个协议来讲述经济问题。

按照我们中国人阴谋论的出发点来看,1985年的《广场协议》是西方国家对日本割的一次韭菜,在日本崛起的路上进行的一次精心策划的经济阻击,最终导致日本进入“失落的十年”。

美国人狼子野心,如今让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实际上是要让中国重走日本的老路。

以我们中国人的警惕性来说,当然不能上这个当,亨,我们多傲娇啊!实际上很多人根本没闹明白《广场协议》,也并不明白日本失落的十年究竟是怎么回事。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日本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的痛苦经历,在美国两次局部战争的带动下,已经经济扶持,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甚至一度超过了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这种跨度之大,并非常人所能理解,明明是战败国,短短二十年就又能再次崛起,实在是让人有些害怕,实际上还是当时的美国在和苏联的大国争霸中,花了太多的钱,当然日本的崛起对美国来说也并非坏事,日本从来都是美国产品的重要生产地,美国人的生活也并不会因为日本人过得好了,就变得不好了。

但是从80年代开始,美国财政赤字增加,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想要保持资本主义世界的继续稳定繁荣,就要让美元贬值,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状况,因此美日英法德五国签订《广场协议》,目的就是让美元有序的贬值。

《广场协议》真的导致了日本的衰落吗?在协议签订后的三年里,日元对美元升值了一倍,日本成为当时世界最富有的国家,国民财富平白无故的增加了一倍,这种好事上哪找去。

实际上,日本当时是有些膨胀的,日本政府希望通过泡沫和通货膨胀来维持经济的持续高增长,不但不对这种过分投机进行打压,反而还降低利率,为泡沫加点料。

由于泡沫的存在,股市不断上升,据说当年东京房产的价值可以买下半个美国,实际上日本在美国的确购买了大量的楼盘。

被误读的日本“广场协议”教训

被误读的日本“广场协议”教训

作者: 王智鑫[1] 李宏瑾[2]
作者机构: [1]西北大学,陕西西安710127 [2]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市100045出版物刊名: 西南金融
页码: 58-60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8期
主题词: 广场协议 日本经济 德国经济 升值
摘要:"广场协议"造成日元大幅升值并非日本经济"失去的二十年"的主要原因。

日元大幅升值后,日本政府采取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催生了股票和房地产资产泡沫,而资产泡沫最终破灭才是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真正原因。

与日本不同,德国政府在"广场协议"后马克大幅升值背景下,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趋紧的财政政策,主动调整经济结构,使德国经济在结构升级过程中实现了稳定增长。

正确解读"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对于我国完善宏观政策、推进金融改革并主动调整经济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广场协议2

广场协议2

“广场协议”打了谁的耳光2008年06月21日09:45中国经济网黄巍等我要评论(196)字号:T|T编者按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陷入了长达十年的经济停滞,即“失落十年”(The Lost Decade)。

从高速增长到长期停滞,日本的发展经历为那些雄心勃勃致力于经济起飞的新兴国家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活教材。

作为最重要的产品输出国,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跃居世界第一,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

这一局面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的日本极为相似。

本栏目将陆续刊发文章,分析日本经济近三十年来的兴与衰,以期为中国未来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纵观日本经济近三十年来的发展,1985年的广场协议是一个转折点。

有分析指出,广场协议后,受日元升值影响,日本出口竞争力备受打击,经济一蹶不振了十几年。

甚至在经济学界,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广场协议是美国为整垮日本而布下的一个惊天大阴谋。

何谓“广场协议”黄巍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术院陈宇峰经济学博士,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何谓“广场协议”?最简单直观而又合乎逻辑的表述是:上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复苏了,美元上涨了,大量国外产品,特别是来自日本和德国的产品输入到美国。

于是,美国人民认为国外产品挤占了美国国内市场,剥夺了“应该”属于美国人的就业机会,导致美国的失业率显著上升。

类似推论通过舆论和国会对里根政府形成巨大压力,他们不得不把世界主要五个经济体(G5,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及英国)的财政首脑邀请到纽约,说服他们共同致力于美元的贬值。

善解人意的五国财长当即同意,并发表了联合声明,即“广场协议”。

声明发表几个小时后,美元开始了疯狂的贬值进程。

国际外汇市场开始疯狂抛售美元,持续了两年之久,仍没有任何停下来的迹象,以至于这五位了不起的先生(或他们的后任)不得不再度聚首,商议采取措施,以阻止美元进一步下跌。

这就是1987年达成的卢浮协议,那是后话。

“广场协议”后,日元和马克开始大幅升值。

金融史

金融史

《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摘要: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了解决巨额双赤字问题,美国政府邀请联邦德国、日本等国家通过了旨在使美元对主要非美元货币有序下调的《广场协议》。

本文回顾了协议签订前日美经济格局对比的背景,分析了《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广场协议》、日本经济、影响一、日本《广场协议》签署的背景及内容1、广场协议签署的背景二战以后,日本政府确立了“经济增长至上”的方针,以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美国也积极扶助日本发展经济。

在政府的有效干预和美国财力、技术、市场的支持下,日本经济迅速发展。

1968 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经济发展已经超过多数西方发达国家。

1985 年,日本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日元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储备货币。

而此时的美国经济却出现了衰退迹象。

一方面美国自1982年开始经常项目连续出现赤字,并于1984年创下1090亿美元的经常项目赤字历史记录。

严重的经常项目赤字来自巨额的贸易逆差。

以1985为例,美国贸易逆差总规模为1222亿美元,仅日本、联邦德国、法国、英国与美国的逆差就占美国总逆差的50%,其中对日本的逆差尤为突出,占到40%。

另一方面,为了避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带来的萧条,美国政府实施扩张的财政政策,里根政府在政五年来的赤字开支共计8122亿美元,远超过自1789年建立联邦债务统计制度到1980年间财政赤字的总和,美国经济不得不面临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的双重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改变了长期以来在国际贸易问题上对日本的宽容态度,不断要求日本向美国商品开放市场,从此美国和日本的贸易摩擦不断加剧。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希望通过美元汇率贬值的方式来加强美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以减少贸易逆差。

《广场协议》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2、广场协议的内容在此背景下,为解决当时各国出现的国际收支失衡问题,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和联邦德国 5 国财政部长及中央银行行长在美国纽约广场饭店召开会议,达成一揽子协议,规定各国应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调整外汇汇率,尤其是日元与马克应大幅升值,从而有效扭转美元估值过高的局面,使美元有秩序地对主要货币下调。

日本失去的十年

日本失去的十年

日本失去的十年上世纪60-70年代,日本经济经历了黄金发展时期,经济高速增长,出口大幅提升,积累了大量的贸易顺差,其中主要是对美国的顺差。

80年代之后,日本与美国的双边贸易摩擦不断加剧,贸易战逐渐升级到汇率战,美国认为是日元低估造成日本对美的巨额贸易顺差。

在美国的压力下,1985年,五国集团(G5)签订了著名的“广场协议”,日元被迫大幅度升值。

其后,由于日本宏观政策的失误,日本遭遇了严重的资产泡沫,并于90年代初破灭,此后日本进入长达十年的经济萧条。

图一:日本经济增速的超级L型一、80年代日本的政治经济格局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之后,日本经济的封闭性、管制性受到了当时国际社会的极大批判。

日本在70年代开始了经济结构调整、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改革,但是进程缓慢。

80年代之后,日本出于自身需要和国际压力的考虑,经济改革、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进程加快,日本政治经济面临三个重大的战略调整。

一是政治国际化。

日本政府一直希望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政策协调行动,扩大国际影响、提升国际地位,实现其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理想。

1983年,曾根康弘提出了日本的“大国思维战”战略,并把对美关系作为这一战略的基石。

二是金融、经济自由化、国际化。

20世纪80年代之后,日本放弃了战后一直延续的封闭和管制,逐步放宽了利率限制,修订了外汇与外贸管理法,开放了日本金融市场,并积极拓展日本银行海外业务。

1985年,日本政府发表了《关于金融自由化、日元国际化的现状与展望》公告,推进了日本利率市场化、金融业务开放、资本流动自由化和日元国际化等进程。

三是经济结构调整。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际社会要求日本开放国内市场、改变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呼声日高,日本的经济增长模式由“外需主导型”向“内需主导型”转变的压力渐升。

日本政府也认为,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日本必须扩大内需,以缓和与国际社会的关系。

简言之,80年代中期,日本面临着三个重大的战略转变:一是由“管制经济”向“开放经济”的转变;二是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的转变;三是由“外需主导型经济”向“内需主导型经济”的转变。

“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及启示 李家山

“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及启示  李家山

广 场 协 议 对 日 本 经 济 的 影 响
日本经济不结构的变化
1 2
经济增长并未停滞,反而经历近7年的高速增长和繁荣。 通货膨胀率经历了较低,温和直至加剧的过程 出口下降,进口也下降,经济对外依存度下降 进出口价格都趋降,但进口价格下降更快,贸易条件趋于改善 进出口结构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广 场 协 议 对 日 本 经 济 的 影 响
签订背景
1 2
3 4
1977年,美国财政部长对外汇市场口头干预, 致使美元急剧贬值 1979年—1980年,世界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 导致美国能源价格大幅上升,消费物价指数随之 高攀,美国出现严重通货膨胀。 1979年夏天,美国实施紧缩货币的政策,提高 利率
3
4 5 6
广 场 协 议 对 日 本 经 济 的 影 响
日元升值不经济泡沫的生成及破裂
1. 日元升值不泡沫经济的生成 (1 )“卢浮宫协议”下的低利率政策助长了资产价格的 盲目膨胀。 (2)从信心膨胀到热衷投机。 (3)股市价格上涨迫使银行把贷款与项房地产, 幵催生出一个更大的资产泡沫。 2.泡沫经济破裂 (1)高利率刺破了经济泡沫。 (2)美国压力加速了泡沫破裂。 (3)紧缩贷款对过热的房地产行业如同釜底抽 薪。 (4)银行提高自有资本比率加剧了信贷紧缩
“广场协议”对日本 经济的影响及启示
目 录
1 2 3 4
广场协议
签订背景 签订结果 日元升值历程
目 录
5
6
日本经济结构不变化
日元升值不经济泡 沫的生成及破裂
6
7
评论不启示
广 场 协 议 对 日 本 经 济 的 影 响
广场协议 广场协(Plaza Accord)是20世纪80年代 初期,美国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 大幅增长,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 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 丌平衡状。“广场协议”的表面经济是解 决美国因美元定值过高而导致的巨额贸易 逆差问题,但从日本投资者拥有庞大数量 的美元资产来看,“广场协议”是为了打 击美国的最大债权国——日本。

从市场经济角度看日本失去的三十年

从市场经济角度看日本失去的三十年

二、关于创新结构从0-1到1-N的双重结构来看,0-1的阶段是发现新的经济领域,1-N的阶段是发展与扩张阶段。

从两个阶段来看,基本可以用“成本”来归纳:1、在0-1阶段之所以有所谓的“低素质、野蛮人”的印象,根本原因在于大多新来者相对成功者的先天劣势逼迫他们另辟蹊径,如果他们仍然在已有的领域从零开始同那些以经占领市场的公司进行竞争,同等质量下为达到产品销售而所需要的成本上,他们是必然远远的高于那些已大规模占领市场的企业(采购成本、营销成本、技术成本高等),这就逼迫他们必须另辟蹊径,而找到的“蹊径”就可能是一个“0-1”出现的机会。

但是“0-1”并非只能由“低素质、野蛮人”来完成,相反,在当今工业化社会,许多领域的“0-1”是“低素质、野蛮人”根本无法胜任的。

如果把专利看成是一种“0-1”的过程,那么其过程大多是需要“高成本”的投入,尤其是在需要系统环境作为支撑的领域以及跨学科的集成领域,小群体+低成本的模式很难成为主导模式;比方说在重大基础科学领域、航空航天领域、化工领域、高端制造业等等领域,“低素质、野蛮人”是几乎没有任何机会能够用低成本获得“1”的突破,因为在这些方面的“试错”过程是需要的巨大成本对“低素质、野蛮人”来说是无法承受的。

就拿863的个个项目来说,几乎就没有“低素质、野蛮人”参与的空间,即使一个团队只有几个人,那也必然要求是“高素质”的人才,许多还要依托高成本的实验设备与实验材料。

当然,“小群体、低成本”有着大量的“试错”领域,大规模“小群体、低成本”的“试错”必然能够带来众多的“0-1”创新,但“小群体、低成本”与“低素质、野蛮人”是绝不相等的,就拿马云来说,他们当初创业时的团队是“高素质”还是“低素质”呢?2、在1-N阶段在此阶段,成本依然是关键因素,为什么“郑和下西洋”与“大航海”两个相同的“0-1”的创新,带来的结果不同?对比郑和下西洋与大航海,郑和下西洋就是“高大上”用“高成本”实现的,而大航海则是用“低素质、野蛮人”采用“低成本”实现的;前者因为每次远航所获得的利益与所花费的成本相比是亏损的,当时中国的生产力和发达程度远高于郑和所到之处,导致缺乏对中国社会的提升作用,即使有贸易需求,也可以通过规模远比郑和船队小的方式得到满足;而大航海时代,西方国家采取的是殖民地掠夺方式,是“成本”极低而“效益”极高的方式,这必然导致规模与范围的快速扩张。

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

2.市场之手本可以自动调节失衡
如果一个国家对美国只出口、不进口,会导致什么结果呢?就是出口企业赚来的美元无人问津,因为别人都不需要啊,你拿着美元去进口美国商品才能花掉,不进口你还要美元干嘛。无人问津的东西,自然是不值钱的东西。所以如果一个国家对美国进口多出口少的话,这个国家的人就不愿拿很多本国货币来购买美元,美元自然就贬值,本币自然升值。赚来的美元不值钱,那么相应的出口热情就会下降;美元可以很便宜买到,那么相应的进口热情就会升高,这样失衡的经济就会自动得到调整。
3.日本政府干预了这支调节之手
但是如果让市场来调节,也会造成一个问题,就是汇率是变动的,对外贸易是不希望汇率变动的,因为捉摸不定的汇率价格影响商品的定价。也就是说,变动的汇率提高外贸交易成本。但前面我们又说了,市场中的汇率是不可能不变的,要让它不变,必须干预,比如央行以固定的高价购买美元,汇率就可以稳住。
美元/英镑:0.885——〉0.530(贬40.1%)
从数据看,美元的贬值,并不只针对日元,而是对大多货币都贬值了,而且,贬值幅度相当。因此,把日本之后20年经济萧条的原因,归咎到日元升值的判断,过于武断。因为,大幅升值的除了日元,还有马克、瑞郎,为何德国和瑞士在之后的20年,没有出现象日本的经济倒退?所以尽管升值晚了,但是迟来的纠偏毕竟是药不是毒。真正毒害日本的另有它因。
第三部分:广场协议导致了日本“失去十年”?
1.升值的不光日本,人家都没出问题
我们回顾一下历史,看看《广场协议》前后(1985.1-1987.12)各主要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变化:
美元/日元:255——〉121(贬52.5%)
美元/马克:3.16——〉1.57(贬50.3%)
美元/瑞郎:2.68——〉1.27(贬52.6%)

日本“失去的十年”

日本“失去的十年”

• 有一则故事足以让人体会到日本人的 疯狂,一栋报价4亿多美元的美国大楼 谈好要卖给日本人,只等付钱交割时, 日本人忽然拿出了新的合同书,上面 写的价格却变成了6.1亿美元,这让美 国人莫名其妙。日方人员解释说: “老板昨天在吉尼斯世界纪录里看到, 历史上单栋大楼出售的最高价是6亿美 元。我们愿意无偿追加2亿美元,就是 想要打破这个纪录。”
日本“失去的十年”
泡沫的形成
•“广场协议”
•阴谋?
广场协议
• 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 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 央银行行长(简称G5)在纽约广场饭 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 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 率有秩序地贬值,因协议在广场饭店 签署,故该协议又被称为“广场协 议”。
泡沫破灭
• 所有泡沫总有破灭的时候。1991年后, 随着国际资本获利后撤离,很大程度 上由外来资本推动的日本房地产泡沫 迅速破灭。
• 当时,国土面积相当于美国加利福尼 亚州的日本,其地价市值总额竟相当 于整个美国地价总额的4倍。仅东京都 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总地价。
• 1、 资产价格缩水 • 股票价格从1990年起,开始下跌,到1992 年8月,已从38915的峰值跌至15000以下, 跌幅超过62%。98年跌破13000,1999在 130万亿日元的财政金融刺激下,才有所回 升,但也未能达到前期峰值的一半。 • 2、房地产价格下降,长期衰退的主要原因 • 从1992年开始,到2004年,经历了连续14 年的下降,这是明治维新以来的空前纪录。

1987年,日本三菱土地公司以14亿美元, 购买了纽约曼哈顿闹市洛克菲勒中心的14栋办 公大楼,成为拥有洛克菲勒中心80%股份的控 股公司。当时,洛克菲勒中心被视为美国的象 征,美国媒体将这一收购行为称为日本人“买 走了美国人的灵魂”。 1991年,东京亿万富翁横井英树又以4000 万美元,将被视为纽约心脏的帝国大985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 上最大的债权国,日本制造的产 品充斥全球。日本资本疯狂扩张 的脚步,令美国人惊呼“日本将 和平占领美国!”

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摘要:20世纪80年代,美国与日本的双边贸易摩擦不断加剧。

1985年,美日等国签订了著名的“广场协议”,引发日元急剧升值。

日元升值给日本经济带来了短期利益,大大提高了日元升值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90年代初,日本经济由稳定增长转而出现日元升值、泡沫膨胀及破裂、通货紧缩以及经济持续低迷等现象,直至今日,日本经济一直长期不振。

可以说,“广场协议”带来的日元急剧升值是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重要原因,但是,“广场协议”只是加速了日元升值的进程,而不是升值的肇始者。

1985年以前,日元已具备了升值基础,“广场协议”仅是加速了这一进程,推动日元汇率在短期内出现过度调整。

但“广场协议”使得日元急剧升值是不争的事实,而日元升值是日本泡沫经济形成与破裂的重要原因。

当前,中国和日本在80年代一样,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焦点。

近20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外汇储备日益增多,国际上鼓动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顶住压力、根据自身国情实行独立自主的汇率政策,泡沫经济的产生与破裂也有我们足资借鉴的地方。

关键词:“广场协议”;日元升值;泡沫经济Abstract:the nineteen: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bilateral trade friction intensified.In 1985,United States and Japan and other coutries signed the famous “square agreemend”,triggered a sharp appreciation of the yen.the yen has brought the short-term interests of appreciation to the Japanese economy,greatly improving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yen’posi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90 in the early 1990s,the Japanese economy by the steady growth turned to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yen,the bubble expansion and rupture,deflation and the economic downturn phenomenon,untill today,the Japanese economy has not long-term vibration.Can be said that,”the sharp appriciation of the yen Plaza Agreement”is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Japan’s long-term economic downturn,howecer,” square agreemend”has only accelerrated the process of appreciation of the yen appriciation,rather than the pioneer.before 1985,the yen has appriciated, “square agreemend”is only accelerate this process,driving the yen exchange rate in the short term .But the “Plaza Agreement”makes a sharp appreciation of the yen is the fact that doesnot dispute,and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ye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s and rupute of the Japanese bubble economy.At present,China and Japan in the 80’s,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world economic development.In the past 20 years,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international reserves,encouraging the increasing pressure on RMB appreciation,how to withstand the pressure,to stand on one’s own currency policy according to their own national conditions,the emergence of the bubble economy and the rupture have we enough to use for reference.Keywords:” square agreemend”;the appreciation of the yen;bubble economy一、序论(一)本文研究目的20世纪70、8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接连发生两次世界性经济危机,该轮危机的特征是: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世界经济衰退,史称“滞胀”危机。

Plaza Accord广场协议始末

Plaza Accord广场协议始末

什么是广场协议所谓“广场协议”,指的是在1985年9月,由美、德、法、英、日五国财政部长及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Plaza Hotel)举行会议,所达成关于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的协议。

“广场协议”签订后的10年间,日元币值平均每年上升5%以上,日本经济迅速泡沫化,并在五年后崩溃,日本因此进入“失去的十年”。

1985年9月22日,美国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

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

“广场协议”的表面经济背景是解决美国因美元定值过高而导致的巨额贸易逆差问题,但从日本投资者拥有庞大数量的美元资产来看,“广场协议”是为了打击美国的最大债权国——日本。

广场协议签署的背景二战结束以后,美国为了巩固自己的全球霸主地位,为冷战战略服务,积极扶持作为战败国日本的经济发展。

同时,为了尽快从废墟中爬起来,日本政府推行了“产业优先、发展优先、富国富民”的方针。

从1953年到1979年,日本工业平均年增长率为10.9%,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占资本主义世界的比重,从1950年的1.5%,猛增到1980年的13.3%,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地位从第七位跃升到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与此同时,美国经济却面临着经济萧条,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的双重压力。

面对双赤字,里根政府采取维持高利率的宏观经济政策,但是高利率进一步加剧了美元的强势,使美国的出口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始终处于劣势。

美国自1982年经常项目连续出现赤字,到1984年对外贸易赤字达到1224亿美元,其中对日本的贸易逆差约占50%多。

在此之前的1980-1988年之间,日本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增长了10倍,拥有2850亿美元的直接资产和证券资产,控制了超过3290亿美元的美国银行业资产等等,日本积累起的巨额经济财富让日本成了世界级的银行家,而同时美国也失去了世界房贷者的地位,当时的sony领袖更是甚至对世界发出了“日本可以说不”的豪言壮语,为此,美国许多制造业大企业、国会议员等相关利益集团强烈要求政府干预外汇市场,促使日元升值,以挽救日益萧条的美国经济。

日本广场协议范文前后经济

日本广场协议范文前后经济

日本广场协议范文前后经济20世纪80年代,日本拥有巨额的经常项目盈余,承受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要求本币升值的巨大压力。

在广场协议25周年之际,反思这个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显得尤其重要。

广场协议不是日本经济停滞的主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前,日元和美元之间保持着360日元兑1美元的固定汇率,但自此至1995年,日元经历了3次大幅度升值。

第一次是1970~1973年,升值幅度为25%;第二次是1976~1979年,升值幅度为26%;第三次是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1985~1987年升值46%,之后略有波动,但最终于1995年升至94日元兑1美元的最高点,相比1985年升值60%。

由此可以看出,尽管广场协议之后日元的升值幅度很大,但在此之前的升值幅度也不小。

在1970~1995年的25年间,日元估计升值了74%,其中广场协议之前的贡献占34%,广场协议之后的贡献占40%。

如果认为广场协议是日本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进入长期停滞的主要原因,则很难理解,为什么日本经济在20世纪70年代和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三次大幅度升值之后却还能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广场协议之后,日本开始出现资产泡沫。

尽管升值之后财富的增加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日本政府对升值后果的过度悲观判断。

当时,多数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认为,升值将大大打击日本的出口,而对国民经济产生紧缩效应,因此,日本实行的对策是大幅度降息,一年期存款利率由1985年的3.5%急剧下降到1987年的1.76%。

但是,日本政府的判断是错误的,日本的经常项目盈余虽然有所下降,但却并没有变成赤字。

持续的外贸盈余和低利率政策的叠加大大增加了货币的投放,刺激了投机行为。

当意识到资产泡沫问题的时候,日本央行于1990年大幅度提高利率,但此时资产泡沫已经很大,利率的急剧上升导致泡沫的迅速破裂,日本经济进入停滞时期。

日本经济的停滞有多可怕呢按现价日元计算,自1993年首次出现负增长算起,到2022年,日本人均GDP的年均增长率仅为0.05%。

案例:广场协议

案例:广场协议

案例:广场协议
20世纪80年代,日本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1985年日本GDP占美国GDP 的比重达到32%,日元成为世界第三大储备货币,各国外汇储备总额中日元所占比重达到8%。

随着日本与美国的双边贸易摩擦不断加剧,贸易战逐渐升级到汇率战。

1985年,美日等国签订了著名的“广场协议”,引发日元急剧升值,并伴随着资产价格的迅速膨胀和经济结构的较快调整。

90年代初,日本资产泡沫破裂,经济增长戛然而止,并出现长达十年左右的停滞。

一、“广场协议”诞生与日元升值历程
1、“广场协议”诞生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面临着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的双重困扰。

面对双赤字,里根政府的政策选择是维持高利率,通过逐利性的外资流入既解决赤字国债的购买者问题,又得以维护国际收支失衡。

然而,高利率进一步加剧了美元强势,使得本已脆弱的美国制造业更加举步维艰。

1982年和1983年,美国出口额连续出现负增长,1984年贸易逆差已高达1090亿美元,其中对日本的贸易逆差约占50%。

为此,美国许多制造业大企业、国会议员等相关利益集团强烈要求政府干预外汇市场,促使日元升值,以挽救日益萧条的美国制造业。

2、“广场协议”内容
1985年9月,美国、日本、联邦德国、英国和法国的财长和央行行长在美国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一揽子协议,包括抑制通货膨胀、扩大内需、减少贸易干预,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

3、“广场协议”后日元急速升值
“广场协议’,揭开了日元急速升值的序幕。

1985年9月,日元汇率在1美元兑250日元上下波动,在“广场协议”生效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快速升值到1美。

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日元升值的历史,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而对日元升值和日本经济影响最为深远的,则是著名的“广场协议”,甚至在探讨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原因时,人们还不时提到该协议。

那么,“广场协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广场协议”出笼于1985年9月22日,当时,美国、日本、前联邦德国、法国、英国五个发达国家的财政部长及央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的协议。

因该协议在广场饭店签署,故被称为“广场协议”。

签订“广场协议”的经济背景“广场协议”的表面经济背景是解决美国因美元定值过高而导致的巨额贸易逆差问题,但从日本投资者拥有庞大数量的美元资产来看,“广场协议”是为了打击美国的最大债权国——日本。

在此我们不妨先看一下美国在1985年以前一段时间内的基本经济情况:1979-1980年,爆发了世界第二次石油危机,导致美国能源价格大幅上升,消费物价指数随之高攀,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超过两位数。

例如,在1980年初把钱存到银行里去,到年末的实际收益率是-12.4%。

1979年夏天,保罗·沃尔克就任美联储主席。

为治理严重的通货膨胀,他连续三次提高官方利率,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

结果是美国出现了高达两位数的官方利率和20%的市场利率。

美元的高利率吸引了大量海外资金流入美国,进而导致美元飙升。

从1979年底到1984年底,美元汇率上涨了近60%,美元对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汇率超过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前所达到的水平。

美元大幅度升值导致美国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到1984年,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达到创历史纪录的1000亿美元。

为改善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特别是减缓日本对外收支盈余的急剧增加,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其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广场协议”的直接效果“广场协议”签订后,五国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各国政府开始抛售美元,从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地大幅度贬值。

广场协议、日本长期经济萧条

广场协议、日本长期经济萧条

广场协议、日本长期经济萧条与人民币升值广场协议, 人民币升值, 日本, 萧条, 经济求职招聘在线投稿经管百科三人行网我也想创建词条赚积分近一段时期以来关于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的争论成为国际上一大热点问题。

以日本和美国为首的各国财长为一方,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

而国内许多反对人民币升值的人士则援引1985年日本被迫签定的“广场协议”为例,提出“广场协议”导致的日元升值的是造成日本持续十年经济低迷的主要原因,并以此为鉴,主张人民币不应升值。

本文旨在厘清“广场协议”、日本经济长期萧条、人民币是否应升值三个问题之间的关系,首先介绍“广场协议”的背景、内容;继而探讨“广场协议”和日元升值与日本经济长期萧条之间的关系;最后探讨“广场协议”、日元升值与日本经济长期萧条对人民币是否应升值的问题是否具有参考意义。

一、日本“广场协议”签署的背景及其内容(一)广场协议签署的背景二战以后,日本作为赶超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确立了“经济增长至上”的方针,以发展本国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而美国为了冷战战略的需要,也积极扶助日本发展经济。

在本国政府政策的有效干预和美国财力、技术、市场的支持下,日本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到1968年,日本经济已经超过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二位。

至1985年日本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对外净资产达1298亿美元。

而此时的美国经济却出现了衰退现象。

由于长期致力于与前苏联军备竞赛,对经济发展没有足够的重视,经济增长缓慢,美国与日本的经济实力差距迅速缩小,一系列日美经济状况对比的重大变化使得两国之间汇率也面临随之变化的压力。

首先,由表1可以看出,1965-1985年间,日本GNP的增长率大大快于美国;这一时期,日本的人均GNP以4.1%的平均速度由人均694美元增加到25430美元;而美国仅以1.7%的平均速度从2910美※※※表11965-1985年美国、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年平均百分比)国别/年份1965-19731973-198019811982198319841985 美国 3.2 4.2 1.9 -2.5 3.6 6.8 3.0 日本9.9 3.0 3.7 3.1 3.2 5.1 4.9资料来源:日本《东洋经济统计月报》1988年2月,统第21页;美国《经济指标》1988年2月。

广场协议、日本长期经济萧条与人民币升值

广场协议、日本长期经济萧条与人民币升值

广场协议、日本长期经济萧条与人民币升值范幸丽;王晶【期刊名称】《世界经济研究》【年(卷),期】2003()12【摘要】近一段时期以来,人民币是否应升值成为一大热点问题,在争论中人们常常提到一则历史事件——1985年日本与西方四国签定的“广场协议”,认为因“广场协议”而导致的日元升值是后来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主要原因,并以此为前车之鉴,主张目前人民币不应升值。

本文旨在厘清“广场协议”、日本经济萧条、人民币是否应升值三个问题之间的关系。

首先,通过探讨广场协议签定的背景得出日元升值的必然性,进而探讨广场协议与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关系。

本文认为,导致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主要原因并非广场协议所带来的日元升值,而是日本政府不当的经济政策。

因此,单就人民币是否应升值的问题,无论从前提条件,还是从后果、影响来说,“广场协议”这一历史事件都没有直接的参考意义。

本文认为人民币目前没有升值的必要,依据的是中国自己目前国内外的经济形势。

【总页数】6页(P44-49)【关键词】广场协议;日本;经济萧条;人民币升值问题;中国;美国;日元升值问题;货币政策;经济形势【作者】范幸丽;王晶【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22;F131.34【相关文献】1."广场协议"及日本鼓噪人民币升值的图谋 [J], 杨洪亮2.人民币升值背景下的金融宏观调控——日本与德国应对“广场协议”的得失与借鉴 [J], 尹继志3.世界经济失衡、广场协议与人民币升值分析 [J], 刘超;杨宏艳4.“广场协议”后的日元升值与日本当前经济金融困境 [J], 黄昊5.广场协议之后日本和德国汇率升值的比较分析--日元升值并不是导致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原因 [J], 师自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场协议打了谁的耳光——广场协议:日本的二十年与中国的未来

广场协议打了谁的耳光——广场协议:日本的二十年与中国的未来

广场协议打了谁的耳光——广场协议:日本的二十年与中国
的未来
佚名
【期刊名称】《西部论丛》
【年(卷),期】2008(000)005
【摘要】从日元说起现代日元的诞生,应该可追溯到1868年的明治维新时期。

立志于“富国强兵、殖产兴业”的明洽新政府力图全面革新幕府时代遗留下来的政治经济体制。

当然,建立新的货币金融制度也成为了明治改革议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当时的大藏卿(相当于财务部长)大隈重信(大隈其后两次出任内阁总理大臣,并因创立日本最有名的私立大学早稻田大学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的力主下,
【总页数】4页(P34-3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0.73
【相关文献】
1.广场协议之后日本和德国汇率升值的比较分析--日元升值并不是导致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原因 [J], 师自国
2.\"广场协议\"及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J], 蓝裕平
3.广场协议后日本经济增长问题研究与启示
——剖析日本经济低迷之谜 [J], 宋慧中;别曼
4.广场协议后日本资本扩张与消费升级严重失衡带来的教训 [J], 莫子迪
5."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影响的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J], 白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在“广场协议”签订以后,日元对美元汇率大幅度升值。

日本中央银行为了防止经济衰退,实行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结果导致泡沫经济的出现。

后来日本泡沫经济破裂,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给日本带来了“失落的十年”。

但是,“广场协议”是否是日本“失落十年”的原因,一直存在争论。

文章认为日本中央银行的政策失误是导致日本“失落十年”的主要原因。

日本从“广场协议”到“失落十年”的经历给各个国家带来的启示是深刻的。

关键词:广场协议;日元升值;泡沫经济;金融危机;经济衰退中图分类号:F1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402(2014)03-0005-05一、事件的过程和争论的缘由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美国的财政赤字和贸易逆差不断恶化,美国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第一大债权国转变为第一大债务国。

相反,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日本的贸易顺差特别是对美国贸易顺差不断扩大,日本在1985年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债权国。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改变了长期以来在国际贸易问题上对日本的宽容态度,不断要求日本向美国商品开放市场,从此美国和日本的贸易摩擦不断加剧。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希望通过美元汇率贬值的方式来加强美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以减少贸易逆差。

“广场协议”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英国和法国五个发达国家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美国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贸易逆差问题的协议。

由于这个协议在广场饭店签署,因而被称为“广场协议”(Plaza Accord )。

协议规定,日元与马克应该大幅度升值以纠正对美元汇率低估的状态。

在“广场协议”签订以后,五个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开始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在国际外汇市场抛售美元。

在这种情况下,外汇投资者跟随抛售美元,导致美元汇率大幅度贬值。

相应地,从1985年开始,日元对美元汇率大幅度升值。

由于日本经济是一个出口主导的经济,日元对美元汇率大幅度升值对日本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防止经济的衰退,日本政府采取了增加货币供给和降低基准利率的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这样,一方面,充裕和低廉的货币资金诱使投资者涌向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掀起了房地产和股票的投机浪潮;另一方面,日元对美元汇率升值的预期导致国际投机资金的流入,助长了房地产和股票价格的上升。

日本出现了严重的泡沫经济。

1989年,日本政府开始实行收缩性的货币政策,日本泡沫经济破裂,房地产价格和股票价格大幅度下跌。

在这种情况下,投机者们无力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商业银行出现严重的坏账,一批商业银行作者简介:李翀,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广场协议”是导致日本“失落十年”的原因吗?———一个经济史的谜的解析李翀□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日本爆发金融危机。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许多企业由于存放在银行的存款受到损失以及由于银行信贷收缩而陷入困境,日本经济从1990年到2003年进入长达13年的衰退时期。

这就是被日本人称之为的“失落的十年”,日本经济从此一蹶不振。

“广场协议”是导致日本“失落的十年”的原因吗?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个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论。

当美国政府在2003年以后又用相似的手段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时候,又重新引起人们对这个问题的争论。

由于笔者讨论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辨明这个历史经济事件的真相,无意与有关的国内学者进行论战,因而在下面的讨论中不注明相关文献的国内作者和出处,但注明了相关文献的国外作者和出处。

许多学者认为,“广场协议”是导致日本“失落的十年”的原因。

这种看法的逻辑关系是清楚的:日元汇率短时间大幅度升值对日本出口造成不利影响,日本中央银行为了防止经济衰退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日本中央银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导致泡沫经济的形成,泡沫经济破裂导致金融的爆发,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经济衰退。

甚至有部分学者认为,“广场协议”是美国政府为搞垮在经济上对美国形成挑战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而布下的一个惊天大阴谋。

但是,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广场协议”不是导致日本“失落的十年”的原因。

持这种看法的人的论据之一,是日元汇率早就严重低估了,“广场协议”只是对日元汇率低估的纠正。

日本的资产泡沫实际上在“广场协议”以前就出现了,“广场协议”不是日本经济衰退的原因。

持这种看法的人的论据之二,是日元汇率升值在短期内会导致日本出口一定幅度的下降,但从稍长时期来看对日本经济是有利的。

日元汇率升值改善了日本的贸易条件,促进了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日本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持这种看法的人的论据之三,是在“广场协议”签订以后,对美元汇率大幅度升值的不仅是日元,还有马克,为什么德国没有发生经济衰退而日本却发生了经济衰退呢?日本经济学家黑田东彦曾经指出:“造成严重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的病不是日元升值本身,而是当时日本政府采取了错误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在‘广场协议’案例中,日本政府为了消除日元升值带来的通货紧缩压力,选择了极度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造成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巨大的资产泡沫。

”①二、实际经济数据的分析为了确认“广场协议”是不是导致日本“失落的十年”的原因,有必要认真分析日本在“广场协议”前后各个方面的经济数据。

(一)日元汇率升值幅度多大?日本的泡沫经济是在1989年破裂的,日元对美元汇率从“广场协议”到1989年的变化情况如表1所示。

表中的数据是月度数据,该表每半年选取一个月来观察日元汇率的变化。

从表1可以看到,日元对美元汇率急剧升值是从1985年9月到1988年3月。

如果用1单位日元兑换美元数量的变化来表示日元汇率升值幅度,那么日元对美元汇率升值了86.19%。

在1988年3月以后的2年里,日元对美元的汇率在相近的水平上震荡。

表1%日元对美元汇率的升值幅度资料来源:Bank of Japan,Statistics,http://www.boj. or.jp(二)日本贸易恶化了吗?表2说明了日本1985年到1989年进出口的情况。

从表2可以看到,在日元汇率急剧升值的期间以及以后的一段时间,J形效应在一定程度存在。

虽然日本的进口以较快速度趋向增加,但是日本的出口继续增加,日本仍然保持着比较稳定的贸易顺差。

表2%日本的进出口情况单位:亿美元资料来源:Statistics Bureau:Historical Statistics of Japan,http://www.stat.go.jp有的文献以日元来表示日本的出口额,说明日本的出口贸易对日元汇率升值作出了明显反映,日本的出口贸易增长率迅速从1985年的正数转变为1986年的负数。

笔者认为,日本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推进日元的国际化,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对外贸易基本上是以美元计价和结算的。

尽管表2中的日本出口数据是美元对日元汇率贬值后产生的数据,但是要考察日元汇率升值的宏观经济效应,还是应该分析以美元表示的日本的出口情况。

但是,以日元表示日本的出口额则能表示日元汇率升值的微观经济效应。

由于日本出口企业得到外汇收入以后需要结汇,以日元表示日本出口额能够反映日本出口企业的总收益变化情况。

如果以各年日元对美元的平均汇率折算,在日元汇率升值最快的1985年到1987年日本的出口额分别为415078亿日元,346441亿日元,324936亿日元。

这意味着日本出口企业的日元收益出现比较大幅度的减少。

由此可见,日元汇率迅速升值还是对日本的对外贸易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尽管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日本还保持着顺差,但是从微观经济的角度来看日本出口企业的状况在恶化。

(三)日本产值受到什么影响?表3表示日本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到,日元对美元汇率升值对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没有明显的影响。

除了1986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偏低一些,其他各年国内市场总值的增长率还比较正常。

表3%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单位:亿日元资料来源:Statistics Bureau:Historical Statistics of Japan,http://www.stat.go.jp(四)日本政府作出什么政策反应?按照日本中央银行的定义,货币供给(M2)是指流通中的货币加上各类存款。

日本M2的年增长率如表4所示。

在1982年和1983年,日本M2的年增长率分别是7.36%和7.81%,但是从1985年开始M2不断提速,到1988年达到了一个高峰。

图1更直观地显示了M2的变化。

从图中可以看到,1987和1988年以及1990年M2的增长率是日本1980-2012年32年间是最高的。

表4%日本货币供给和中央银行贴现率变化情况资料来源:Bank of Japan,Statistics,http://www.boj. or.jp;Statistics Bureau:Historical Statistics of Japan,http:// www.stat.go.jp图1%日本货币供给(M2)的增长率另外,如表4所示,日本中央银行的贴现率从1985年开始下降,到1987年和1988年达到了一个低点。

上述情况表明,日本政府的货币政策对日元汇率升值所导致的日本对外贸易的变化作出了比较激烈的反应。

(五)日本的泡沫经济是什么时候形成的?日本20世纪80年代的泡沫经济主要发生在股票市场和大城市的地产市场。

表5分别表示日本20世纪80年代股票价格和地产价格的上升情况。

股票价格用日经股票价格平均数表示,地产价格用6个都市平均地价指数表示,平均地价指数以2000年为100。

为了解释日本的泡沫经济是什么时候形成的,表5分别将时间提前到1979年和推后到1992年。

表5%日本股票价格和地产价格变化情况资料来源:Statistics Bureau:Historical Statistics of Japan,http://www.stat.go.jp从表5可以看到,日本的股票市场泡沫是在1986年迅速膨胀,在1990年破裂的。

日本地产市场的泡沫是在1987年迅速膨胀,在1992年破裂的。

(六)短期资本是如何流动的?短期资本流动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下的资本流动。

表6说明了日本在1985-1991年间短期资本流动的情况。

在表中,短期资本流动是差额,即流出的短期资本减去流入的短期资本之差。

短期资本流入记作贷方,短期资本流出记作借方。

从表6可以看到,从1987年到1990年,净流进的短期资本迅速增加,最高值是1987年的238.65亿美元。

1991年,短期资本开始流出日本。

由此可见,国际短期资本的流入对日本泡沫经济的膨胀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表6%日本短期资本流动情况单位:亿美元资料来源:Statistics Bureau:Historical Statistics of Japan,http://www.stat.go.jp(七)美国的贸易逆差减少了吗?表7说明了美国物品与服务贸易差额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