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主体参与式课堂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主体参与式课堂教学初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新课程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在师生关系上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这是一种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指导思想。“主体参与式课堂教学”就是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学生的主动参与、全员参与过程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主体潜能,弘扬学生主体人格为目标的课堂教学。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把这种先进的教学方式落到实处,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知识、发展智能、完善人格。我认为具体来说,须遵循五条原则:

一、重情激趣原则

爱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情感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桥梁,师生情感融洽在教学中具有突出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情感因素,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课堂教学中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认识变为主动探索求知。重情激趣原则包含以下内容:

(1)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做到师生融洽,感情交流。

(2)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精心设计一些有针对性、启

发性、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以景激趣、以情激趣、以问激趣,以实验激趣,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调动其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3)情境的设置要注意时机,寻求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但必须做到科学、适度,不断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经常处于“愤悱”的状态中。一位教师执教冰心的诗歌《纸船——寄母亲》,根据她原先的经验,学生不怎么喜欢学习现代诗歌,当她走进教师时,却发现教室里不少学生在折纸飞机,有些同学正把折好的纸飞机往上扔。这位教师一开始怒气冲冲,随即灵机一动,决定改变原先的教学思路,采用新的方式,从学生喜欢的折纸入手,让学生每人折一只船,并且在纸船上写几句话送给自己的妈妈,作为母亲节的礼物。学生兴味盎然地折起了纸船,并聚精会神地构思写给母亲的话。然后教师让学生一起来诵读写在纸船上的话,学生读得声情并茂,教师也受到了感动,谈起了自己小时折纸船的事,将学生关注的重心自然的引到本节课的课题上来。围绕小小纸船所负载的母爱,以情入景,师生平等对话,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打破了预设的教学思路,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师生互动原则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没有师生间的双向互动,就没有学生真正参与。因此教学中要落实师生间的双向互动,注重师生间、生生之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人生观等方面的交流,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

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形成一种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要落实此原则,应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课堂环境。教师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起寻找知识的真谛,努力化解师生角色之间原有的“森严壁垒”。尊重学生,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给予学生所应该享有的一切权利。(2)提供互动交流的机会,给予学生主动发言和自主参与的时间和空间,给予学生展示学习、思考的成果的机会。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充分互动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和交流,学会倾听和分享。

(4)关注全体学生,努力做到生生平等。鼓励性格内向、胆小的学生积极参与交流,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对成绩较差,自卑感较强的学生,要加强疏导,消除心理障碍,鼓励他们勇敢地参与交流。

(5)畅通课堂信息交流渠道,实现信息多向交流,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进度的快慢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灵活掌握,适时调整教学方案,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留有空间原则

主体性教学是给学生留下个性发展空间的教学。所谓个性发展空间即学生的思维、兴趣、特长发展空间。在教师正确有效的引导下,学生有合理的空间,有明确的目标去读书、讨论、探索、思考,学生自身的能量才能释放,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因此,课堂教学中,要落实以下“三不”要求:

(1)不要一提出问题、立即叫讨论或一讨论立即叫回答;要给学生留出阅读、思考、讨论的时间。

(2)不把教学内容全盘托出,要有意识地留出一定的空白,让学生去探讨、去猜想,去创新。

(3)不要采用“满堂灌”或“满堂练”式的教学,用教师的讲,或者用各种习题把学生所有空间全部占满;要让学生有一定“自主时间”,相信学生有能力支配自己的时间,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去发展自己的思维、兴趣、特长。

四、启发思维原则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通过“思”,才能真正弄通弄懂“学”,所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是学思结合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启发学生思维,而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石,因此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发现问题,以问题带动思考,养成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的习惯。

五、学生自主原则

主体性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把教学过程变成一个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行摸索、自己发现的过程;要从便于学生的学来设计教学环节,真正做到学为主体,教为引导。让学生真正“自主”。学生自主原则包括下列四方面内容:

(1)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摒弃那种强迫命令式的管理,摒弃填鸭似的教学。

(2)着力培养学生自学习惯。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时间和余地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提问、自主解决问题。但自主并不等于自流。老师对课堂要进行组织、引领,教学生学会学习。

(3)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的机会,如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合作伙伴等,让学生有机会为自己确定目标,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4)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经验,把自己的学习过程本身作为认识思考的对象,学会调控自己,学会赏识自己,培养学生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评价的能力,增强主动性和自觉性。

综上所述,重情激趣、师生互动、留有空间、启发思维、学生自主这五条原则都围绕着学生的学,是以学为主语文课堂教学经验的总结、概括和升华,他们相互联系,贯穿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为新课程环境下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形成构建了一个坚实而广阔的

平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较好地应用这五个原则,就有希望逐步实现语文教学重心的转移,激发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变任务型、应试型的语文课为体验型、自我实现型的语文课。我们期望在这种原则的指导下,语文教学的花坛再次开出万紫千红的花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