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
构造地质学资料(期末必过)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构造应力场:地壳一定范围内某一瞬间的应力状态。
(4分)2、盐丘:由于盐岩和石膏向上流动并挤入围岩,使上覆岩层发生拱曲隆起而形成的一种构造。
(4分)3、底劈构造:由变形复杂的高塑性层(如岩盐、石膏和泥质岩类等)为核心,刺穿变形较弱的上覆脆性岩层的一种构造。
一般分为底劈核、核上构造、核下构造三个部分。
(4分)4、飞来峰: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四周外来岩体剥掉,在原地岩块上残留小片孤零零的外来岩体,称为飞来峰。
(4分)5、构造窗: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部分外来岩体剥掉而露出下伏原地岩块,表现为在一片外来岩块中露出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原地岩块,称为构造窗。
(4分)6、窗棂构造:是强硬岩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的半园柱状大型线理构造。
(4分)7、石香肠构造: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于垂直岩层的挤压时,软弱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的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伸,以致拉断,形成剖面上形态各异、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形岩块,即为石香肠。
(4分)8、破劈理:指岩石中一组密集的剪破裂面,裂面定向与岩石中矿物的定向排列无关。
间距一般为数毫米至数厘米。
(4分)9、流劈理:为变质岩和强烈变形岩石中最常见的一种次生透入性面状构造,它是由片状、板状或扁园状矿物或几何体平行排列构成,具有使岩石分裂成无数薄片的性能。
(4分)10、递进变形:在变形过程中,物体从初始状态变化到最终状态的过程是一个由许许多多次微量应变的逐次叠加过程,这种变形的发展过程称为递进变形。
(4分)11、柱状节理:为玄武岩中常见的一种原生破裂构造,总是垂直于溶岩的流动层面,在平缓的玄武岩内,若干走向不同的这种节理将岩石切割成无数个竖立的多边柱状体;其形成与熔岩流冷凝收缩有关,横断面为六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及七边形等多种形态。
(4分)12、枕状构造:枕状构造是水下基性熔岩表面具有的一种原生构造。
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他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
第二章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其产状层理:通过岩石成分、结构和颜色在剖面上的突变或渐变所显现出来的一种成层构造。
有:平行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几个概念:岩层、沉积岩层、层面(顶面、底面)、厚度、原生构造。
岩层与地层概念的区别岩层的产状要素走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线叫走向线。
倾向:岩层最大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方向。
倾角:岩层最大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整合:上、下两套地层层序没有间断。
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层序有间断,有地层缺失1.平行不整合:表现为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彼此平行,但在两套地层之间缺失了一些时代的地层。
2.角度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既缺失部分地层,产状又不相同第三章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外力:对于一个物体来说,另一个物体施加于这个物体的力,有面力和体力。
内力:是同一物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分固有内力和附加内力。
应力: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内力。
应力场:一系列点的瞬时应力状态均匀应力场、非均匀应力场构造应力场:地壳内一定范围内某一瞬时的应力状态规模上:局部构造应力场、区域构造应力场、全球构造应力场时间上:古构造应力场、现代构造应力场应力轨迹:表示构造应力场中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的作用方位的应力迹线应力集中:在均匀应力场中局部的应力异常增大现象应力集中一般出现在以下部位:断裂的端点、拐点、分枝点、错列点和待交会点及空洞周围等。
光弹实验和数值计算可以显示出应力集中现象。
均匀变形:岩石的各个部分的变形性质、方向和大小都相同的变形称为均匀变形。
非均匀变形:岩石各点变形的方向、大小和性质变化的变形称为非均匀变形。
线应变:单位长度的改变量横向线应变/纵向线应变=泊松比泊松比<=0.5弹性变形: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当外力解除后,又完全恢复到变形前的状态,这种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构造地质学要点整理
构造地质学要点整理一、名词解释1.地质构造:是指组成岩石圈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
2.水平岩层:同一层面上个点的海拔高度都基本相同,具有这样产状的岩层称为水平岩层,也叫水平构造。
3.整合接触(Conformity):指上下两套地层间为连续沉积,其间无明显的沉积间断,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一致。
4.不整合接触(Unconformity):指上下两套地层之间具有明显的沉积间断,造成地层的缺失。
5.平行不整合(Parallel unconformity):也叫假整合(Disconformity),它是指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基本一致,但两者之间缺失一些时代的地层的接触关系。
6.角度不整合(Angular unconformity):是指上下两套地层之间不仅缺失部分地层,而且上下地层的产状也不相同。
7.超覆:当水侵时期,新地层一次超越下面较老地层的覆盖范围,而直接覆盖在盆地周缘或隆起区的剥蚀面上。
8.底部超覆:指在层序底界面上的超覆,其中向着原始倾斜面向上的超覆叫上超;顺原始水平面或原始倾斜面向下的超覆叫下超。
9.顶部超覆:指在层序上界面处的超覆尖灭现象,原来倾斜的地层向着层序顶面突然消失。
10.潜山(Buried hill):也称古潜山,是指被新地层覆盖埋藏的基岩古地貌隆起。
11.批覆构造:剥蚀面以上由于沉积差异和压实差异在较新地层中发育的正向褶皱构造。
12.断块潜山:风化面以下的基岩受后期断裂活动的作用,沿断裂上升而形成的潜山。
13.褶皱潜山:由较老的地层形成的褶皱构造被新地层埋藏的潜山。
14.褶皱(Folds):层状岩石在各种应力的作用下所形成的一系列连续的波状弯曲现象称为褶皱。
15.背斜(Anticline):岩层向上弯曲,中间地层老、两侧地层新的褶皱构造。
16.向斜(Syncline):岩层向下弯曲,中间地层新、两侧地层老的褶皱构造。
(若底层的新老关系不清,则分别称背形(Antiform)和向形(Synform)。
构造地质学考试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1.地质构造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变形和变位,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各种线理和面理构造等。
2.构造地质学研究地质构造的一门分支学科,主要研究由内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质构造。
3.构造尺度在对地质构造进行观察研究时,可按规模大小划分为许多级别,称为构造尺度。
第二章4.岩层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岩性基本一致的层状岩体叫做岩层,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岩层叫沉积岩层。
5.岩层的产状岩层的空间产出状态,常采用岩层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要素的数值来表示。
6.走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线叫走向线。
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即岩层的走向。
7.倾向层面上与走向垂直并沿斜面向下所引的直线叫真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的方向,就是岩层的真倾向,简称倾向。
8.倾角层面上真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的夹角。
9.视倾向在层面上凡与该点走向线不直交的任一直线均为视倾斜线,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所指的倾斜方向,叫视倾向或假倾向。
10.视倾角视倾斜线和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叫视倾角或假倾角。
11.真倾角岩层的倾斜线及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就是岩层的倾角,又称真倾角。
12.真厚度真厚度是指岩层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13.视厚度在与岩层走向斜交的剖面上或在与岩面不垂直的任何方向的非直立剖面上测得的顶、底界线之间的垂直距离都是视厚度。
14.“V”字形法则倾斜岩层露头界线分布形态较复杂,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呈交切关系,并有一定规律,即当其横过沟谷或山脊时,均呈“V”字形态,根据岩层产状、地面坡向和坡度角不同,“V”字形形态也有所不同,这种规律称为“V”字形法则。
15.露头宽度岩层顶、底面出露界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16.整合接触上、下地层在沉积层序上没有间断,岩性或所含化石都是一致的或递变的,其产状基本一致,它们是连续沉积形成的。
17.不整合接触上、下地层间层序有间断,先后沉积的地层间缺失了某些地层。
河海大学837构造地质学初试资料
构造地质学第一章绪论指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变位,P1肉眼难以识别,需要借助显微镜等手段才能观察到的岩石或矿物的次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内容是:(1)地质构造的形态、产状、分布和组合型式。
(2)地质构造的形成条件、形成机制、形成时间、先后顺序与演变规律。
(3)探讨产生地质构造的地壳运动的方式、规律和动力来源。
.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意义:研究地质构造的理论意义在于,阐明地壳构造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和时间上的发育顺序,探讨地壳构造的演化和地壳运动规律及其动力来源;而其实践意义则在于,应用地质构造的客观规律指导生产实践,解决矿产分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及环境地质等方面有关的问题。
第二章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其产状原生构造:指在沉积物堆积与成岩过程中产生的构造。
次生构造:固结成岩之后形成的构造。
层理:是沉积岩最常见的一种原生构造。
它是沉积物沉积时由于介质(如水、空气)的流动在层内形成的成层结构。
P7组成要素:细层、层系、层系组。
识别层理的标志为:岩石的成分、结构和颜色以及层间分界面:1.岩石成分变化2.岩石结构变化3.岩石颜色变化4.岩层原生层面构造斜层理:是由一组或多组与层面或层系界面斜交的细层组成。
扩展:用来确定岩层顶,底面的方向(顶面截交,底面相切)P9沉积岩原生构造确定岩层顶底面的标志有:1斜层理、2、粒序层理3、波痕4、具这种产状的岩层。
倾斜岩层:地壳运动使原始水平产状的岩层发生构造变动,形成倾斜岩层。
单斜岩层:如一个地区内的岩层向同一方向倾斜,倾角也大致相同则称为单斜层或单斜构造。
岩层的厚度(真厚度):岩层的两个平行界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铅直厚度:岩层顶底面之间沿铅直方向的距离。
真厚度小于等于视厚度走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线叫走向线。
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即为岩层的走向。
倾向: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沿平面向下倾斜的方位。
倾角: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倾斜线:倾斜平面上与走向线相互垂直的直线真倾角与视倾角的关系tanβ=tanα*cosω其中α为真倾角、β为视倾角、ω为真倾向与视倾向间的夹角。
构造地质学
一、名词解释1.地质构造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变形和变位,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各种线理和面理构造等。
2.构造地质学研究地质构造的一门分支学科,主要研究由内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质构造。
3.构造尺度在对地质构造进行观察研究时,可按规模大小划分为许多级别,称为构造尺度。
4.侧伏向与侧伏角当线状构造包含在某一倾斜平面内时,此线与该平面走向线间所夹之锐角即为此线在那个平面上的侧伏角,构成侧伏锐角的走向线的那一端的方位叫侧伏向。
5.倾伏向与倾伏角某一直线在空间的延伸方向,即某一倾斜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示的该直线向下倾斜的方位,叫倾伏向;倾斜直线与其水平投影之间所夹锐角叫倾伏角。
6.盐丘:由于盐岩和石膏向上流动并挤入围岩,使上覆岩层发生拱曲隆起而形成的一种构造。
7.岩层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岩性基本一致的层状岩体叫做岩层,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岩层叫沉积岩层。
8..岩层的产状岩层的空间产出状态,常采用岩层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要素的数值来表示。
9.走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线叫走向线。
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即岩层的走向。
10.倾向层面上与走向垂直并沿斜面向下所引的直线叫真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的方向,就是岩层的真倾向,简称倾向。
11.倾角层面上真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的夹角。
12.视倾向在层面上凡与该点走向线不直交的任一直线均为视倾斜线,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所指的倾斜方向,叫视倾向或假倾向。
13.视倾角视倾斜线和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叫视倾角或假倾角。
14.真倾角岩层的倾斜线及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就是岩层的倾角,又称真倾角。
15.真厚度真厚度是指岩层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16..视厚度在与岩层走向斜交的剖面上或在与岩面不垂直的任何方向的非直立剖面上测得的顶、底界线之间的垂直距离都是视厚度。
17.V”字形法则倾斜岩层露头界线分布形态较复杂,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呈交切关系,并有一定规律,即当其横过沟谷或山脊时,均呈“V”字形态,根据岩层产状、地面坡向和坡度角不同,“V”字形形态也有所不同,这种规律称为“V”字形法则。
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视倾角:视倾斜线与水平面上的投影线的夹角为视倾角(apparent angle)(β)或假倾角2、真倾角:倾斜面上的倾斜线与其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倾向线)的夹角为倾角(真倾角)。
它是所测量的面与水平面的最大夹角。
3、侧伏向与侧伏角:构成侧伏锐角走向线的那一端的方向,即侧伏向。
线理包含在某一斜面内时,此线与其所在面走向线之间所夹的锐角,称为此线在该面上的侧伏角(pitch)。
4、倾伏向与倾伏角:指向(trend),又称倾伏向(plunge)即某一直线在空间的延伸方向,即倾斜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的此倾斜线向下一端的方向。
在包含线理面的铅直面上测的该斜线与水平面上投影线之间的夹角(plunge angle) 。
5、应力:是指单位面积上的附加内力(简称内力)内力均匀时,记作:σ(应力)=内力/ 面积=P/A。
6、差异应力:当σ1= σ2 = σ3时,称为均压状态。
而σ1-σ3 = ∆σ,称为差异应力。
(最大正应力(σ1);中间正应力(σ2)和最小正应力(σ3))。
7、应力轨迹:依次沿相邻的各点的主应力或剪应力方向连接得到的轨迹线称为应力轨迹线。
8、线应变:描述物体内线段长度的变化量,叫线应变。
9、剪应变:描述物体内两个互相垂直的直线的夹角改变量,为剪应变。
10、剪裂角:最大主应力σ1与剪切破裂面之间的夹角。
11、均匀应变:指物体内各点的应变特征相同的变形12、非均匀应变:物体内各点的应变特征发生变化的变形称——非均匀变形13、应变椭球体:设变形前岩石中有一个半径为1单位的圆球体,其变形后形成椭球体,以它的形状和方向来表示岩石的应变状态,该椭球体称有限应变椭球。
14、旋转变形:变形前后物质线方位的改变15、非旋转变形:代表应变主轴方向的物质线在变形前后不发生方位的改变。
16、共轴递进变形:递进变形的过程中,增量应变椭球体的主应变轴方位与有限应变椭球体的主应变轴的方位始终保持一致。
作为主应变轴质线也始终如一,不发生转换。
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
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他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
第二章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其产状层理:通过岩石成分、结构和颜色在剖面上的突变或渐变所显现出来的一种成层构造。
有:平行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几个概念:岩层、沉积岩层、层面(顶面、底面)、厚度、原生构造。
岩层与地层概念的区别岩层的产状要素走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线叫走向线。
倾向:岩层最大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方向。
倾角:岩层最大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整合:上、下两套地层层序没有间断。
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层序有间断,有地层缺失1.平行不整合:表现为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彼此平行,但在两套地层之间缺失了一些时代的地层。
2.角度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既缺失部分地层,产状又不相同第三章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外力:对于一个物体来说,另一个物体施加于这个物体的力,有面力和体力。
内力:是同一物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分固有内力和附加内力。
应力: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内力。
应力场:一系列点的瞬时应力状态均匀应力场、非均匀应力场构造应力场:地壳内一定范围内某一瞬时的应力状态规模上:局部构造应力场、区域构造应力场、全球构造应力场时间上:古构造应力场、现代构造应力场应力轨迹:表示构造应力场中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的作用方位的应力迹线应力集中:在均匀应力场中局部的应力异常增大现象应力集中一般出现在以下部位:断裂的端点、拐点、分枝点、错列点和待交会点及空洞周围等。
光弹实验和数值计算可以显示出应力集中现象。
均匀变形:岩石的各个部分的变形性质、方向和大小都相同的变形称为均匀变形。
非均匀变形:岩石各点变形的方向、大小和性质变化的变形称为非均匀变形。
线应变:单位长度的改变量横向线应变/纵向线应变=泊松比泊松比<=0.5弹性变形: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当外力解除后,又完全恢复到变形前的状态,这种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构造地质学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右列:垂直节理走向观察时远处节理向右侧错列,或在右端重叠地质构造: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他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构造尺度:对地质构造的观察研究可以按规模大小划分为许多级别,称为构造尺度,一般把构造尺度划分为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以及超微型等级别原生构造:沉积岩在沉积和成岩作用过程中没有产生构造变动的构造特点岩层: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岩性基本一致的层状岩体沉积岩层: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岩层岩层产状:指在产出地点的岩层面在三维空间的方位其主要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断层:是岩层或岩体顺破裂面发生明显唯一的构造断层线:是指断层面与断层线的交线整合接触:上下底层与沉积层序上没有间断,岩性或所含化石都是一致的或递变的,其产状基本一致,他们是连续沉积形成的,不整合接触:上下地层间的层序有了间断,先后沉积的地层间缺失了一部分地层。
平行不整合:一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彼此平行,但在两套地层间缺失了一些时代的地层的不整合接触。
角度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既缺失部分地层,且产状不同的接解关系。
应力:在应力均匀分布的情况下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内力。
变形: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其内部各点间相互位置发生改变称力变形。
主要有拉申,挤压,弯曲,扭转均匀变形:岩石的各个部分的变形性质方向和大小都相同的变形。
非均匀变形:岩石的各点变形方大小和性质都变化的变形构造应力场:地壳内一定范围内某一瞬时的瞬时的应力状态剪裂角:最大主应力轴方向与剪工破裂面之间的夹角共轭剪切破裂角:当岩石发生剪切破裂时,包含最大主应力轴象限的共轭剪切破裂面之间的夹角褶皱:地壳中岩石岩体在受内动力地质作用后发生弯曲变形而成的一种构造同沉积褶皱:一些在岩层沉积同时而逐渐形成的褶皱纵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顺层挤压的作用而发生的褶皱横弯褶皱作用:岩层爱到与层面垂直的外力作用而发生的褶皱.节理:有明显破裂面而无位移的断层。
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
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由内力地质作用所形成的诸如褶皱,断层,节理等各种地质构造的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条件,成因机制,分配规律和演化历史。
露头宽度:岩层上下层面在地面上的出露界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取决于地形(坡向和坡角),岩层产状(倾向和倾角),以及该岩层的厚度。
整合接触:上、下地层在沉积层序上没有间断,产状基本一致,岩性或所含化石一致或递变。
它们是在地壳相对稳定情况下缓慢下降接受连续沉积形成的。
不整合接触:上下地层间的层序发生间断,即先后沉积的地层之间存在地层缺失平行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间有地层缺失,产状一致。
角度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间不仅有地层缺失,而且产状不同。
潜山:埋藏在不整合面以下的古地貌高地,包括披覆构造和潜山核两部分披覆构造:指剥蚀面以上因沉积差异和压实差异较新底层中发育的正向褶皱构造应力状态:物体受力时,其内部通过某点的截面上应力的大小、方向和性质将有规律分布,物体所受的这种力学状态称为应力状态。
应变椭球体:在变形前的连续介质中的任意划定一个圆球体,当介质发生均匀变形时圆球体变成了椭球体,这种椭球体称为应变椭球体。
岩石的强度:岩石在外力的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褶皱要素:褶皱的各个组成部分和确定其形态的几何要素闭合度:背斜顶到溢出点之间的高差。
在构造等高线图上,则是最高等高线与最低的闭合等高线之间的高差。
闭合面积:背斜已被闭合部分所占的面积,也就是闭合构造内最低一条完全闭合的构造等高线所包围的面积。
指的是平面面积。
闭合背斜:如果背斜的枢纽向两端倾没,成为一个四周被同一岩层包围的背斜。
闭合背斜的要素:①闭合度:是指背斜的顶到溢出点之间的高差,也称闭合差。
②通过溢出点的构造等高线所圈闭的面积。
生长背斜:在普遍沉降沉积的背景上,由于局部隆起形成的背斜。
底辟构造:地下高塑性的岩层或岩体在构造力或重力差异作用下向上拱起或刺穿上覆岩层而形成的构造。
滚动背斜:是在生长断层活动时由于两盘之间的差异压实作用和下降盘沉积层的重力作用而形成的弧形弯曲现象。
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真)倾角:倾斜平面上的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即在垂直倾斜平面走向的直立剖面上该平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
2.视倾角:视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称为视倾角。
3.倾伏向:某一直线在空间的士延伸方向。
用方位角或者象限角表示。
4.倾伏角:直线的倾斜角,即直线与其水平投影线间所夹的锐角。
5.侧伏向,侧伏角:构成侧伏锐角的走向线的那一端的方位即侧伏向,当线状构造包含在某一倾斜平面内时,此线与该平面走向线间所夹之锐角即为此线在那个面上的侧伏角。
6.应力:材料发生变形时,内部产生了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作用力抵抗外力,把分布内力在一点的集度称为应力。
7.差异应力:最大主应力与最小主应力之差。
8.应力轨迹:物体内相邻各点间主应力方向的连线,反应物体各点主应力方向的连续变化。
9.线应变:物体内部一点在一定方向上的相邻点排列成质线,质线上的相邻点沿质线方向的相对位移称为线应变。
10.剪应变:变形前相互垂直的两条直线,变形后其夹角偏离直角的量为角剪切应变,其正切为剪应变。
11.剪裂角:最大主应力轴与剪裂面之间的夹角。
12.共轭剪裂角:岩石发生剪切碎裂时,包含最大主应力轴象限在内的共轭剪裂面之间的夹角。
13.均匀应变:在连续介质中,如果变形前任一取向直线上的质点变形后任然在一条直线上,则这样的形变称为均匀形变。
14.非均匀形变:与均匀形变相反,直线经变形后不是直线,而成了曲线或者折线,平行线经变形后也变成不再保持平行。
15.应变椭球体:设想在变形前岩石中有一个半径为1的单位球体,均匀形变后为一椭球,以这个椭球的形态和方位来表示岩石的应力状态。
16.无旋变形:代表应力主轴方向的物质线在变形后不发生方位的变化。
17.有旋应变:代表应力主轴方向的位物质线在变形前后发生了方位的变化,即旋转了一个角度。
18.有限应变:物质变形的最终状态与初试状态对比发生的变化,又叫总应变。
19.递进变形:在变形过程中,物质从初始状态的过程到最终状态的过程是一个由多次微量应变的逐渐过程,这种变形的发展过程称为递进变形。
构造地质学作业 一(答案)
姓名班级学号构造地质学作业(一)一、名称解释1、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是广义构造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各类地质体(岩石、岩层、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形成的各种构造现象;主要研究这些构造的几何形态、组合型式、形成机制和演化进程,探讨产生这些构造的作用力的方向、方式和性质。
2、构造尺度——构造尺度主要是指构造的规模,地壳与岩石圈中的构造规模相差极大,大至全球,小至纳米。
3、微型构造——主要指偏光显微镜下显示的构造,如云母鱼、亚颗粒、变形纹等。
4、产状——指面状或线状构造的方位和空间状态,即指其与水平参考面和地理方位之间的关系。
5、侧伏向——构成侧伏锐角的走向线那一端的方位。
6、面向——是指成层岩层顶面法线所指的方向,是成层岩系中岩层有老变新(由底面至顶面)的方向。
7、软沉积变形——是指沉积物尚未固结成岩时发生的变形,如卷曲层理、滑塌变形等。
8、“V”字形法则——倾斜岩层在穿越沟谷和山脊时,其在地表的出露界线的平面投影呈“V”字形态,倾斜岩层在地表出露界线的这种分布规律,称为“V”字形法则。
9、角度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之间不但有地层缺失、产状不同,而且构造(褶皱、断裂等)型式、变形强度、变质程度、岩浆活动不同,反映两套地层经历了不同的地质发展历史。
10、平行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彼此平行,但有缺失地层。
二、填空1.地质构造学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构造的_几何学_、运动学和_动力学_三方面的内容。
2. 朱志澄根据深度变化引起岩石物性物态的变化和相应产出的构造,将构造层次划分为分表构造层次、浅构造层次、中构造层次、深构造层次。
3.沉积岩中可以用来确定岩层顶底面的原生构造主要有_交错层理、_递变层理(粒序层理)_、_波痕_、_暴露构造(泥裂、雨痕)、底面印模或生物标志_等.4.岩层的产状要素包括_走向_、_倾向_和_倾角_.5.岩层的产状类型包括_水平岩层_、倾斜岩层_、直立岩层、_倒转岩层_.6.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__相同_方向弯曲,但岩层露头线的弯曲度_小于_等高线的弯曲度.7.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取决于_岩层的厚度_、_岩层倾角_、_地面坡度_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8.地层的接触关系按成因可分为_整合接触_、_不整合接触_两种基本类型.9.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_下降、沉积_→_褶皱、断裂、变质作用或岩浆侵入、不均匀隆起、沉积间断并遭受剥蚀_→再下降接受沉积.10.确定不整合存在的标志主要有_地层的沉积间断_、_沉积-侵蚀标志(风化壳、古侵蚀面、古土壤、底砾岩)_、_产状不同或变形样式不同_、_岩浆活动或变质作用不同_等.11.视倾角小于或等于真倾角。
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
1.视倾角:当剖面与岩层的走向斜交时,岩层与该剖面的交迹线叫视倾斜线,视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称为视倾角,也叫假倾角。
2. 真倾角:当剖面与岩层的走向垂直时,岩层与该剖面的交迹线叫倾斜线,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称为真倾角。
3. 侧伏向与侧伏角:当线状构造包含在某一倾斜平面内时,此线与该平面走向线间所夹之锐角即为此线在那个平面上的侧伏角,构成侧伏锐角的走向线的那一端的方位叫侧伏向。
4.倾伏向与倾伏角:某一直线在空间的延伸方向,即某一倾斜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示的该直线向下倾斜的方位,叫倾伏向;倾斜直线与其水平投影之间所夹锐角叫倾伏角。
5.应力:单位面积的附加应力。
6. 差异应力:σ1、σ3的差值。
7.应力轨迹:各个应力状态的连线8.线应变:变形的结果引起物体内质点之间的线段的变化,常用单位长度的改变量来表示。
9.剪应变:变形的结果引起两条线段之间的夹角的变化叫做剪应变。
10.剪裂角:剪裂面与最大主应力的夹角11. 共轭剪裂角:两组共轭剪节理的夹角为共轭剪裂角。
12. 均匀应变:物体内各质点的应变特征相同的变形。
13. 非均匀应变:物体内各质点的应变特征发生变化的变形。
14. 应变椭球体:应变椭球体:为了形象地描述岩石的应变状态,常设想在变形前岩石中有一个半径为1的单位球体,均匀变形后形成为一个椭球,以这个椭球体的形态来表示岩石的应变状态,这个椭球体便是应变椭球体。
15. 旋转变形:应变椭球体主轴方向的物质线在变形前后方向发生改变的变形叫旋转变形。
16. 非旋转变形:应变椭球体主轴方向的物质线在变形前后方向未发生改变的变形叫非旋转变形。
17. 共轴递进变形:在递进变形过程中,如果各增量应变椭球体的主轴始终与有限应变椭球体的主轴一致,叫做共轴递进变形。
18. 非共轴递进变形:在递进变形过程中,如果各增量应变椭球体的主轴与有限应变椭球体的主轴不一致,叫做非共轴递进变形。
19. 增量应变:变形期中某一瞬间正在发生的小应变叫增量应变20. 有限应变:物体变形的最终状态与初始状态对比发生的变化称为有限应变21. 蠕变:在恒定应力作用下,应变随时间持续增长的变形称为蠕变。
河海大学构造地质学复习
河海大学构造地质学复习第一章绪论1、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地壳或岩石圈的地质构造。
研究内容:(1)地质构造的形态、产状、分布和组合形式。
(2)地质构造的形成条件、形成机制、形成时间、先后顺序与演变规律。
(3)探讨产生地质构造的地壳运动方式、规律和动力来源。
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阐明地壳构造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和时间上的发育顺序,探讨地质构造的演化和地壳运动规律及其动力来源。
(2)实践意义:应用地质构造的客观规律指导生产实践,解决矿产分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及环境地质等方面问题。
如:地震、火山、小浪底枢纽工程、广东惠州抽水蓄能电站……研究方法:(1)地质构造:野外地质勘查和地质填图;现代航空、航天遥感技术;钻探、坑探、槽探、洞探;物探、化探;模拟实验;构造历史分析(2)构造地质学: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历史分析2、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固态圈的总和。
3、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变位,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他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
4、①构造尺度:地质构造的规模。
包括全球性构造(上万米)、巨型构造(上千米)、大型构造、中型构造、小型构造、微型构造、超微构造②构造旋回:和缓地壳运动到剧烈运动之间的时期。
③构造层:一次构造旋回时间内受地壳运动的作用而形成的综合地质体,即为一套构造层。
划分标志是地层的接触关系。
④构造世代:不同旋回或不同构造幕中的构造顺序。
⑤构造序列:不同时期的构造群按其发育的顺序构成一个完整的系列。
⑥构造层次:在同一次构造变形中,由于在地壳不同深度,因温度、压力的不同而引起岩石物性的变化,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构造分层。
第二章1、递变层理(粒序层理):在一单层内,从底到顶粒度由粗逐渐变细。
2、原生构造:在沉积物堆积过程中和成岩过程中形成构造,如:层理、包卷、叠层石。
次生构造:固结成岩之后形成的构造,如:缝合线、次生褶皱。
地质学名词解释
地质学名词解释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构造、组成、演化以及地壳上的岩石、矿物、化石等自然现象和地质过程的一门学科。
在地质学中,有许多专有名词,下面是对其中一些常用名词的解释:1. 地壳:地壳是地球表面最外层的壳状结构,由岩石和土壤组成,厚度约为5-70公里。
2. 地幔:地幔是地球地壳与地球核之间的层状结构,其厚度约为2900公里,主要由硅酸盐岩石组成。
3. 地核:地核是位于地球中心的一层,半径约为3480公里,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4. 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研究地球的内部和外部构造,包括地壳的断层、褶皱、火山、地震等现象。
5. 矿物学:矿物学是研究地球上的矿物质的组成、性质和产生方式的学科。
6. 岩石学:岩石学是研究岩石的成因、分类和演化的学科,可以分为火成岩学、沉积岩学和变质岩学。
7. 火成岩:火成岩是由地球内部熔融岩浆在地表或地下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包括玄武岩、花岗岩等。
8. 沉积岩:沉积岩是由沉积物在地壳表面或水体底部沉积后经过压实、溶解和其他过程形成的岩石,包括砂岩、页岩等。
9. 变质岩:变质岩是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由其他岩石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包括片岩、云母片麻岩等。
10. 地貌学: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演化和发育规律的学科,包括山地、平原、河流、湖泊等地貌单位的研究。
11. 地震学:地震学是研究地震活动及其相关现象的学科,包括地震的发生原因、传播、测量和预测。
12. 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环境与地质条件相互作用的学科,包括地质灾害预测和防治、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等方面的研究。
13. 地质年代:地质年代是衡量地球历史时间的基本单位,包括宙代、代、世、纪等不同级别的划分。
14. 地质剖面:地质剖面是在地球表面或地下通过测量、观察和勘探手段,揭示地下构造、组成和演化的图示。
总之,地质学领域内有许多专有名词,这些名词对于理解地球的构造和演化、研究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以及预测和防治地质灾害等具有重要意义。
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
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岩石和矿物形成、地壳变动以及与地球表层现象相联系的科学。
地质学涉及广泛的概念、术语和名词,以下是其中一些地质学名词的解释:1. 地质:地质是指地球的构造、成分、演化等方面的研究。
2. 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内部构造、地壳变动的学科。
3. 岩石学:岩石学是研究岩石的类型、组成、形成和变质作用的学科。
4. 矿物学:矿物学是研究矿物的组成、性质和分布等方面的学科。
5. 古地理学:古地理学是研究古代地理环境和地貌演变的学科。
6. 地层学:地层学是研究地球的各个地层、地层序列和地质历史的学科。
7. 地球化学: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物质的化学成分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8. 地震学:地震学是研究地震现象、地震波传播和地震监测的学科。
9. 碎屑岩:碎屑岩是由碎屑颗粒通过风、水等运动沉积形成的岩石。
10. 火成岩:火成岩是由岩浆在地壳中冷却凝固后形成的岩石。
11. 岩浆:岩浆是地下熔融的岩石物质。
12. 变质岩: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有岩石的矿物组成和结构发生改变的岩石。
13. 地球内部结构:地球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等不同部分。
14. 构造运动:构造运动是地壳板块的相对运动,包括推覆、挤压、拉伸等形式。
15. 拗陷:拗陷是地壳在区域性受力作用下,发生下陷的构造形式。
16. 断层:断层是地壳中岩层发生断裂并相对移动的地质构造。
17. 地质时间尺度:地质时间尺度是用来衡量地质历史时间的一系列标准和单位。
18. 土壤:土壤是由固体颗粒、有机质、水和空气组成的地球表层的物质。
19. 地震:地震是由地壳内部的岩石断裂和相对运动引起的地球表面振动。
20. 横波:横波是地震波的一种类型,振动方向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
以上仅是地质学中的一小部分名词解释,地质学的研究领域广阔,涉及的名词较为复杂,需要深入学习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海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2007年1、显微构造:肉眼难以识别,需要借助显微镜等手段才能观察到的岩石或矿物的次生构造。
P32、横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和层面垂直的外力作用而发生的褶皱。
P78纵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顺层挤压力的作用而发生的褶皱。
P763、递进变形:在同一动力持续作用的变形过程中,如果应变状态发生连续的变化,这种变形称为递进变形。
P494、褶皱枢纽:指在褶皱的各个横剖面上,同一褶皱面的各最大弯曲点的连线。
P625、平面X型剪切节理系:是节理的最典型形式,两组剪节理的夹角为共轭剪裂角。
两组剪节理的交线代表o2,两组剪节理的夹角平分线代表o1和o3。
6、矿物生长线理:主要由针状、柱状等矿物的定向排列构成,他们都是岩石在变形和变质过程中压溶和重结晶作用的产物。
P1997、平行不整合:表现为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彼此平行,但在两套地层之间缺失了某些时代的地层。
P208、断层滑距:指断层两盘实际的位移距离。
P1199、牵引构造:断层两盘紧邻断层的岩层,常常发生明显的弧形弯曲,这种弯曲叫做牵引褶皱。
P16010、叠加褶皱:叠加褶皱又称重褶皱,是指已经褶皱的岩层再次弯曲变形而形成的褶皱。
P7411、走向逆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基本一致的逆断层。
P12012、绳状构造:熔岩表面呈绳索状扭曲的构造称为绳状构造。
P22713、层间劈理:是一种受岩性及层面控制、与层理斜交的劈理P19114、单斜构造:一个地区内的岩层向同一个方向倾斜,倾角也大致相同。
15、断层线: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即断层在地面的出露线。
P11816、平行褶皱:褶皱的各岩层成平行弯曲,同一个岩层其层面量度的厚度在褶皱的各个部位是基本一致的,而平行轴面量度的“厚度”,在褶皱不同部位则变化很大。
P6717、断裂变形:任何岩石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总有一定限度的,当应力达到或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时,岩石内部的结合力遭到破坏,就会产生破裂面,岩石失去连续完整性。
P4418、短轴背斜:短轴褶曲在平面上呈椭圆形,其长度约为宽度3至10倍。
若为背斜称短轴背斜。
19、断层岩:断层带中或断层两盘岩石在断层作用中被改造形成,是具有特征性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的岩石。
P16320、层理:是沉积岩最常见的一种原生构造。
它是沉积物沉积时由于介质的流动在层内形成的成层结构。
P71、褶皱枢纽:指在褶皱的各个横剖面上,同一褶皱面的各最大弯曲点的连线。
P622、隔档式褶皱:由一系列平行的背斜和向斜相间组成,其中背斜是窄而紧闭的,形态完整清楚,呈线状延伸,而两个背斜之间的向斜则开阔平缓。
3、递进变形:在同一动力持续作用的变形过程中,如果应变状态发生连续的变化,这种变形称为递进变形。
4、滑劈理:滑劈理发育具有先存面理岩石之中,它是一组切过先存面理的差异性平行滑动面。
=(褶劈理)5、内摩擦角:岩石破坏极限平衡时,剪切面上的正应力和内摩擦力形成的合力与该正应力形成的夹角。
6、断层滑距:指断层两盘实际的位移距离,是根据错动前的一点,错动后分成两个对应点之间的实际距离。
P1197、断裂变形:任何岩石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总有一定限度的,当应力达到或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时,岩石内部的结合力遭到破坏,就会产生破裂面,岩石失去连续完整性。
P448、等厚褶皱:=平行褶皱,等厚褶皱又称同心褶皱,褶皱的各岩层成平行弯曲,同一个岩层其层面量度的厚度在褶皱的各个部位是基本一致的,而平行轴面量度的“厚度”,在褶皱不同部位则变化很大。
P679、逆平移断层:凡侧伏角在10°-45°之间的断层,属正(或逆)—平移断层。
10、矿物生长线理:主要由针状、柱状等矿物的定向排列构成,他们都是岩石在变形和变质过程中压溶和重结晶作用的产物。
P19911、复向斜:在一个褶皱带中,中央地带的次级褶皱的核部地层新于两侧的次级褶皱的核部地层,次级褶皱的轴面构成“倒扇形”则为复向斜。
12、叠加褶皱:叠加褶皱又称重褶皱,是指已经褶皱的岩层再次弯曲变形而形成的褶皱。
P7413、轴面劈理:是指其产状平行于或大致平行于褶皱轴面的劈理。
14、递变层理:=(粒序层理):在一个单层内,从底到顶粒度由粗逐渐变细的层理。
15、侵入接触:又称热接触,是岩体侵入于围岩(包括先存于岩浆岩体)的一种接触关系。
16、节理组:指在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应力场中形成的,产状基本一致和力学性质相同的一群节理。
17、整合接触:上下地层在沉积层序上没有间断,岩性或所含化石都是一致的或递变的,其产状基本一致,他们是连续沉积形成的。
这种上下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称为整合接触。
18、层理:是沉积岩最常见的一种原生构造。
它是沉积物沉积时由于介质的流动在层内形成的成层结构。
P719、缝合线构造:是一种与节理相近似的小型构造。
20、走向节理:节理走向与所在岩层走向大致平行的节理。
1.褶皱轴面:是一个褶皱内各相邻褶皱面上的枢纽连成的面,故又称枢纽面。
P622.蠕变:在应力不变的条件下,应变随时间的增长不断缓慢增加的现象。
3.递进变形:在同一动力持续作用的变形过程中,如果应变状态发生连续的变化,这种变形称为递进变形。
5.主应力轨迹:一般情况下,把各连续点的最大主应力方向和最小主应力方向连成相互正交的曲线来表示,这些正交曲线就为主应力轨迹。
6.交面线理:主要是指层理与面理的交线或面理与面理的交线。
7.深大断裂:平面延伸长、切割深度巨大、具有长期活动历史的断裂。
(规模大,延伸可达数百甚至上千公里,切割深。
向下切割可达硅镁层,甚至切穿地壳或岩石圈。
常常上地质构造和发展演化不同的区域构造单元的分界线。
)8.顶厚褶皱:等倾斜线向外弧收敛,向内弧撒开呈倒扇状,即外弧曲率大于内弧,为典型的顶厚褶皱。
9.牵引构造:断层两盘紧邻断层的岩层,常常发生明显的弧形弯曲,这种弯曲叫做牵引褶皱。
P16010.圆弧状褶皱:褶皱面呈圆弧形弯曲。
11.柱状节理:柱状节理是玄武岩中常见的一种原生破裂构造。
柱状节理面总是垂直于熔岩的流动层面,在产状平缓的玄武岩内,若干走向不同的这种节理常将岩石切割成无数个竖立的多边柱状体,因而称柱状节理。
12.叠加褶皱:叠加褶皱又称重褶皱,是指已经褶皱的岩层再次弯曲变形而形成的褶皱。
P7413.层间劈理:是一种受岩性及层面控制、与层理斜交的劈理。
14.递变层理:=(粒序层理):在一个单层内,从底到顶粒度由粗逐渐变细的层理。
15.倾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基本直交。
16.张节理:由于张应力超过岩石的抗张强度而在岩体中产生的张破裂面。
2010年1.层理:是沉积岩最常见的一种原生构造。
它是沉积物沉积时由于介质的流动在层内形成的成层结构。
P72.递进变形:在同一动力持续作用的变形过程中,如果应变状态发生连续的变化,这种变形称为递进变形。
3.碎裂岩:碎裂岩系一般包括断层角砾岩、碎粒岩或碎斑岩、碎粉岩、假玄武玻璃和断层泥等。
4.主应力轨迹:一般情况下,把各连续点的最大主应力方向和最小主应力方向连成相互正交的曲线来表示,这些正交曲线就为主应力轨迹。
5.滑劈理:滑劈理发育具有先存面理岩石之中,它是一组切过先存面理的差异性平行滑动面。
=(褶劈理)6.台阶状断层:即由长而平缓的断坪与短而陡的断坡交替构成。
断坪常平行软弱岩层发育,断坡则以高角度切过强硬岩层。
台阶式断层(面)在变形轻微产状平缓的软硬岩系交替发育的地区最为明显。
7.蠕变:在应力不变的条件下,应变随时间的增长不断缓慢增加的现象。
8.相似褶皱:形成相似褶皱的各岩层弯曲的形态相似,即各层的曲率基本不变。
这种褶皱没有共同的曲率中心,故褶皱形态在不同深度其同一岩层的真厚度在翼部变薄,在转折端变厚,而平行轴面量度的“厚度”,在褶皱各部位大致相等。
9.最大主应力:(当三对主应力大小不等时),物体发生形变时,一个微小单元体中六个面上的一组最大主应力。
10.正断层:正断层的上盘沿断层面相对向下滑动,下盘则相对向上滑动;下盘则相对向上滑动。
11.侵入接触:又称热接触,是岩体侵入于围岩(包括先存于岩浆岩体)的一种接触关系。
P21912.叠加褶皱:叠加褶皱又称重褶皱,是指已经褶皱的岩层再次弯曲变形而形成的褶皱。
P7413.斜层理:是由一组或多组与层面或层系界面斜交的细层组成。
扩展:用来确定岩层顶,底面的方向(顶面截交,底面相切)P914.泊松效应:单向拉伸或压缩条件下,既有平行于作用力方向的变形,又有垂直于作用力方向上的变形,这种现象叫做泊松效应。
P4015.隔槽式褶皱:由一系列平行的背斜和向斜相间排列的褶皱组成,但是其中背斜和向斜形态正好与隔档式褶皱相反,其向斜紧闭且形态完整,呈线状排列,而两向斜之间的背斜则平缓开阔成箱状。
P7216.张节理:由于张应力超过岩石的抗张强度而在岩体中产生的张破裂面。
P9917.显微构造:肉眼难以识别,需要借助显微镜等手段才能观察到的岩石或矿物的次生构造。
P318.平行褶皱:=等厚褶皱,等厚褶皱又称同心褶皱,褶皱的各岩层成平行弯曲,同一个岩层其层面量度的厚度在褶皱的各个部位是基本一致的,而平行轴面量度的“厚度”,在褶皱不同部位则变化很大。
P6719.角度不整合:又简称不整合,表现上: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既缺失部分地层,产状又不同。
P20考点:上覆的较新地层的底面通常与不整合面基本平行,而下伏的较老地层层面与不整合面则相截交。
20.牵引构造:断层两盘紧邻断层的岩层,常常发生明显的弧形弯曲,这种弯曲叫做牵引褶皱。
P1602011年1.轴面劈理: 是指其产状平行于或大致平行于褶皱轴面的劈理。
2.共轴递进变形:在递进变形发展过程中,增量应变椭球体的应变主方向与全量应变椭球体的应变主方向始终保持一致者。
称为共轴递进变形。
P50非共轴递进变形:在递进变形过程中,增量应变椭球体的应变主方向与全量应变椭球体的应变主方向在每一瞬间都是互不平行的,这种连续的变形叫非共轴递进变形。
P503.断层糜棱岩:在深层次的韧性剪切带中,发育的是糜棱岩系列的断层岩,它是由于岩石遭受强烈塑性变形,导致其原岩的结构、构造以及成分改变而形成的一类断层岩。
糜棱岩是韧性剪切带内的典型变形产物。
P1784.最大剪应力轨迹:构造应力场中的应力状态可用应力轨迹表现,应力轨迹又称应力迹线,或应力网络。
它定性地表示了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的作用方位。
(最大剪应力等值线反应应力强度的变化)5.深大断裂:平面延伸长、切割深度巨大、具有长期活动历史的断裂。
(规模大,延伸可达数百甚至上千公里,切割深。
向下切割可达硅镁层,甚至切穿地壳或岩石圈。
常常上地质构造和发展演化不同的区域构造单元的分界线。
)6.平行褶皱:=等厚褶皱,等厚褶皱又称同心褶皱,褶皱的各岩层成平行弯曲,同一个岩层其层面量度的厚度在褶皱的各个部位是基本一致的,而平行轴面量度的“厚度”,在褶皱不同部位则变化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