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寻根与遗忘——试论莫迪亚诺《暗店街》的文学主题
o n e ’ S s e l f - i d e n t i t y wi l l i n e v i t a b l y e n d u p wi t h o b l i v i o n . Th e q u e s t , h o we v e r , wi l l g o o n , a s t h e n o v e l s u g g e s t s . Wi t h a n a t t e mp t t o r e — e s t a b l i s h c a u s a l i t y i n h u ma n e x i s t e n c e . Mo d i a n o
f o r s e l f h e i f n a l l y r e a l i z e s t h e me a n i n g o f l i f e . Th e n o v e l c e n t e r s o n t h e p r o t a g o n i s t ’ S s e l f -
Ti t l e :S e l f - Se e k i ng a nd Fo r g e t t i n g: On Pa t r i c k Mo d i a no’ S Mi s s i n g Pe r s o n
ABS TRACT: I n Mi s s i n g Pe r s o f i f c t i o n b y P a t r i c k Mo d i a n o , a n a mn e s i a c p r i v a t e d e t e c t i v e s e e k s t o r e c o v e r h i s s e l f - i d e n t i t y b y l o o k i n g f o r c l u e s a b o u t
《青春咖啡馆(莫迪亚诺作品系列 精装)》读书笔记模板
我们都不会打探各自的来历。我们都太年轻,我们没有什么过去需要公开,我们生活在当下。
目录分析
1
第1章
2
第2章
3
第3章
4
第4章
5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译后记 第9章注释
谢谢观看
我们在于是,我们都极 力避开对方。当然,最好的方法是,彻底的消失,消失得无影无踪。
作者介绍
同名作者介绍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1945年7月30日-),出生于法国巴黎,法国小说家。他于1968年发表的处女作《星 形广场》获得费内翁奖,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有《夜晚巡逻队》《环城大道》《家庭手册》等。
朋友推荐的莫迪亚诺作品,篇幅不长但寓意深刻!围绕咖啡馆女孩失踪的调查,以四位主人公的视角切换进 行描述,环环相扣,体现了作者的价值观,过往经历的影响以及法国青年人面临的一些社会问题。
读书时脑子里的景象一直是春天的晚上,天气很凉,一个穿着单薄裙子的女孩儿在街头不紧不慢地走,有时 候会轻轻地跳跃。孤独又有点叛逆的璐姬,在混乱的生活里始终找不到方向,星星的轨迹为她指示着错误的航向。
青春咖啡馆(莫迪亚诺作品系 列·精装)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目录分析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失踪
作品
故事
论莫迪亚诺早期小说的寓言性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This paper will take the “allegory”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Modiano’s early novels,then choose Walter Benjamin’s modern allegory theory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Modiano’s early novels and select three representative works La Ronde de nuit.Les Boulevards de ceinture .Rue des boutiques obscures.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analysis the allegory of Modiano’s early novels,the allegorical images of Modiano’s early novels and the profound allegorical meaning of Modiano’s early novels to discusses and research systematically the allegory of Modiano’s early novels.This paper start from the allegory of fragmentation,melancholy,dialectical to analysis the allegorical image of Modiano’s Early Novels.Specifically, the fragm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is embodied in the allegorical image of the city; the melancholy character of allegory is mainly embodied in the character image; the dialectical allegory is reflected in the tool image and animal images which reflect the allegory of the ambiguity and paradox of coexistence of characteristics. Then,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way of Modiano’s early novels' fragmentation and graph. Finally,the author reveals Modiano’s early novels that appeal human to retink history and return to nature with compassion and love to complete the profound meaning of self redemption.Key words: Modiano’s early novels Allegory Imagery The fragmentation Graphic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绪论 .. (1)1 寓言性意象1.1 城市意象 (5)1.2 人物意象 (7)1.3 工具意象 (10)1.4 动物意象 (12)2 寓言性倾向2.1 碎片化倾向 (14)2.2 图像化倾向 (17)3 寓言性深意3.1 反思历史 (22)3.2 回归自然 (23)3.3 悲悯与爱 (25)结语 (27)致谢 (28)参考文献 (29)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绪论帕特里克·莫迪亚诺(Patrick Modiano)是法国著名的作家。
关于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评价是怎样的?对社会有着什么影响
关于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评价是怎样的?对社会有
着什么影响
本文导读:
虽然莫迪亚诺的名字对大部分人来说尚属陌生,但已故中国作家王小波生前曾对莫迪亚诺推崇备至,曾将其比肩卡尔维诺、君特·格拉斯、玛格丽特·杜拉斯,认为他是现代小说的最高成就者之一。
颁奖官员称:“诺奖获得者帕特里克·莫迪亚诺作品的三个关键词是:记忆、身份、历史。
他的书大都与记忆有关,读者可以穿过时间与自己相遇。
他大部分的作品都只有30-50页左右,语言也非常好懂,可以下午读一本,晚上再读一本。
推荐该作者的一部作品是《Missing Person》。
”
邱华栋:莫迪亚诺是一个特别好的作家。
他在中国的影响也挺大。
他跟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克莱齐奥是齐名的,他们和另外一个法国作家乔治·佩雷克合称为“法国当代作家三杰。
”。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小说中的空间类型与身份状态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小说中的空间类型与身份状态作者:杨晓青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6年第03期摘要: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小说描写的是占领时期普通人的生存境遇,作品中的人物多为身份缺失的人,对身份问题的关注凸显莫迪亚诺对现代社会人类生存困境的反思。
空间是莫迪亚诺小说中一个独特的内质,笔者尝试将莫迪亚诺作品中的身份与空间两大要素结合,分析不同类型的空间中人物身份的存在状态。
关键词:身份空间存在空间是与时间紧密相连的一个要素,包括性别空间、语言空间、地理空间等。
本文所关注的空间多为地理空间,是指人物活动的场所、地点,这种实体空间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人物的内心体验。
莫迪亚诺笔下的故事多发生在城市空间中,城市中的街道、建筑物等在文中频繁出现,城市是记忆的载体,对于城市空间的探析有助于我们把握莫迪亚诺小说中身份在城市空间中的呈现状态、城市空间的变迁与记忆的关联,以及它们如何对身份产生影响。
身份是什么?“身份是由一系列的自我观点组成,这些自我观点是在特定的群体或角色中,通过自我归类或认同基础上形成的。
”[1]身份中囊括自我意识,身份是自我的外在标签,而自我是身份的内在核心。
身份的要素包括籍贯、姓名、职业等,是个体身份的外在标签。
身份标签——身份——自我,形成了逐层递进的内在关联。
探究个体的身份标识可以明晰个人的身份,而对个人身份的厘清则有助于理解深层的自我。
莫迪亚诺对身份问题的关注其实是对个体自我存在的关注。
本文对不同空间类型划分主要是依据人物活动的场所,即文本中呈现出的不同地理环境来分类,小说中的城市空间分为以下几个类型:隐私空间——家;公共空间——咖啡馆;都市空间——巴黎。
一、隐秘空间与身份困惑家是每个人的心灵归宿,然而在莫迪亚诺笔下,家却成为故事人物想要不断逃离的场所,家庭关爱的缺失、家庭成员的不完整使人物对自我的身份产生最初的怀疑,“我”究竟是谁?这种对于自我身份的最初疑惑动摇了个体身份的稳定性状态。
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莫迪亚诺获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获得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有《青春咖啡馆》《暗铺街》等。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是当今仍活跃于法国文坛并深受读者喜爱的著名作家之一。
他1945年7月30日出生于巴黎西南郊布洛涅——比扬古的一个富商家庭。
父亲是犹太人,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走私活动,战后在金融界工作,其母为比利时籍演员,他有个哥哥吕迪,但不幸早逝。
莫迪亚诺自幼喜爱文学,10岁写诗,十四五岁便对小说创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1965年他在巴黎亨利四世中学毕业,后入巴黎索邦大学学习,一年后辍学,专事文学创作。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已发表了近20部小说,而且从第一部小说《星形广场》(1968获得当年的罗歇·尼米埃奖)开始,连续获得了包括龚古尔奖和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在内的多种文学奖,他和路易·马尔合作的电影剧本《拉孔布·吕西安》(1975)搬上银幕后甚至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从而在当代法国文坛上为莫迪亚诺奠定了当之无愧的第一流作家的地位。
他的作品曾多次被翻译成中文,代表作有:《暗铺街》(译林出版社1994年版)、《八月的星期天》(今日中国出版社1994年版)、《青春咖啡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地平线》(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版)。
此前,按照全球最大博彩公司英国立博诺贝尔文学奖赔率,今年诺贝尔文学奖最热七人分别为:一、村上春树日本小说家1949年生,小说《挪威的森林》上市至2010年在日本畅销一千万册。
代表作:《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遇到百分之百的女孩》等。
二、恩古吉·瓦·提安哥肯尼亚作家1938年出生于东非肯尼亚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一粒麦子》、《界河》、《血的花瓣》,剧作《黑色隐士》,评论集《返家:走向民族文化》等。
三、伊斯梅尔·卡达莱阿尔巴尼亚作家、诗人1936年出生,1954年,他以诗集《青春的热忱》初登文坛,2005年获布克国际文学奖。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经典语录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经典语录导读:1、他料到会这样,但这无关紧要。
在外面,他还在楼房前待了一会儿。
在阳光下。
这条街静悄悄的。
他在那些时刻确信,只要纹丝不动地站在人行道上,就能慢慢穿越一度看不见的墙。
然而,人却总是在同样的位置。
这街道将会更加寂静,更加阳光明媚。
发生过一次的事,会无休止地反复出现。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地平线》2、甚至在我们两人出生的那年,这座城市从高空俯瞰,只是一堆断垣残壁,在一座座花园深处,丁香在废墟里开出一朵朵鲜花。
他走了这么长时间,累了。
但他在一时间有一种安详的感觉,并确信回到了他在曾在某一天动身离开的地方,是同一个地方,同一钟点,同一季节,如同钟表的时针和分针在中午十二点时并在一起。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地平线》3、有人在梦中轻轻地对他说了句话:遥远的奥特伊,我忧伤时迷人的街区,他把这句话写在记事本上,因为他清楚地知道,有些话你会在梦中听到,使你印象深刻,决定要铭记在心,但在醒来时却不会想起,或者会觉得毫无意义。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地平线》4、这个笑容在我的记忆中是罗歇·樊尚的主要特征:它永远挂在他的嘴唇上。
罗歇·樊尚沉浸在这微笑中,这微笑并不快乐,而是冷淡、迷惘,就像笼罩在他身上的一团轻雾。
他的微笑、他的声音和他的举止都给人低沉压抑的感觉。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缓刑》5、博思曼斯在想,有时命中注定如此。
你就会听一个人迎面相遇两三次。
你要是不跟这个人说话,那就是你的损失。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地平线》6、那天夜里的撞车事故发生得真是时候。
我需要某种冲击,使我从消沉、麻木的状态中惊醒。
我再也不能继续在浓雾中行进……而这一切是在我步入成年的几个月前来临的。
多么离奇的巧合。
我刚好得到了拯救。
这起事故大概是我一生中最具有决定性的事件之一。
它使一切恢复了秩序。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夜半撞车》7、起先,那条狗在我身后十来米远的距离,然后,它渐渐地走近。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创作特点是怎样的?有着怎样的写作风格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创作特点是怎样的?有着怎样的写作风格本文导读:海滩人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是当代法国文坛上极具独创性的作家,在他发表的一系列作品中,出现的总是同样类型的人物“海滩人”,因此“海滩人”形象是理解莫迪亚诺作品的关键,在莫迪亚诺迄今为止四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他总是致力于表现同样类型的人物海滩人,他笔下的人物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海滩人”形象的缩影。
通过对该类型人物的分析,我们发现失去自我是“海滩人”形象最重要的特征,这一点也与莫迪亚诺试图解决身份危机的创作动机相吻合。
正是从此点出发,莫迪亚诺通常会选犹太人、无国籍者、飘荡的流浪者作为他文本的主人公。
这些人物都在现实中找不到自己的根、附着处和立足点,处于漂浮的状态"同时,莫迪亚诺把他自己从战争中支取到的象征性压力投射到他笔下的“海滩人”身上,因此他们都背负着沉重的内在和外在压力,在处处充满危机的环境中痛苦挣扎,为自己的命运和处境焦虑不已。
莫迪亚诺通过采用追寻的叙述模式,表现“海滩人”孜孜不倦的追寻。
尽管他们的追寻都以失败而告终,但都没有放弃自己的目标,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显示出了后现代社会中个体的生机与活力。
片段式叙述法莫迪亚诺在创作中往往会打破时空的界限,以追寻为主线,把支离破碎的回忆片段揉和在现时的叙述中,以片段撑起文本的内容和结构,如《暗店街》就是由47个片段组合而成的。
这些片段有主人公的亲身经历,有从其它地方得到的调查报告,有朋友之间的通信,也有主人公回忆起来的过往生活的图景。
片段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既自成一篇又围绕同一个主题,共同构成了整部小说的结构。
《夜半撞车》也是由一些片段组合而成的小说,它以文本的主人公“我”寻找肇事车辆的车主雅克琳娜·博塞尔让为主线,串联起“我”早年生活的片段。
由于“我”向他伸手要钱而把我扭送到警察局的父亲、“我”曾倾心的女孩埃莱娜、博维埃尔博士主持的讨论会、童年时被轧死的狗、幼年时的居所等画面犹如潮水一般涌向“我”的脑海。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暗店街》主人公形象解读
2018年7月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ul. 2018第 37 卷第 4 期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37 No.4 DOI:10.19493/ki.issn1673-8004.2018.04.007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暗店街》主人公形象解读郭昆仑(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19)【摘要】《暗店街》的主人公居伊•布朗始终奔走于身份迷失、寻找自我的漫漫长途中。
《暗店街》始终围绕着探询和寻找主题,其主人公的自我迷失始终围绕在个人表面,即姓 名、国籍、外貌(包括着装和表象)等的附带物,其自我迷失的困顿与时代有着密不可分的 联系。
主人公自我寻根的范围始终牵扯着一张关系网,这种把“寻找”定义在社会现实这个 圈子里进行考量,既是对人的迷失感的疏离,又企望在现实中寻求超脱,充分体现出莫氏 和他笔下的主人公都已找到了心理归属。
莫氏始终在为主人公的寻找营造困境,这种困境 的营造与莫氏独特的创作手法联系密切,这里意在表现主人公寻找过程中的艰难险阻和 记忆混乱所表现出的似是而非感,即人在现实中能否把握真实的自己。
【关键词】莫迪亚诺;《暗店街》;居伊•布朗;自我迷失;自我寻根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004(2018)04-0039-06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是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大量评介外国文学的过程中,他的部分作品就被人译介过。
他的作品,对读者定位大致是:“核心读者是法国文学爱好者、喜欢莫迪亚诺的读者。
大学文科师生、外国文学爱好者、小资读者被列人一般读者中。
”[1]而在法国,他的作品又几乎本本获奖。
其中《暗店街》获龚古尔文学奖,《暗店街》同时又是莫迪亚诺的扛鼎之作。
书中记述了一位遗忘自我身份的侦探居伊•布朗,他企图以侦探的调查方法找寻线索,并路遇种种类型及不同国籍的人,终于确定了与自己最后相逢的几人。
近十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名单
近十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名单为大家盘点从2011年到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其中中国作家莫言在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默(2011年)托马斯·特朗斯特罗默是瑞典作家,代表作品有《沉石与火舌:特朗斯特罗默诗全集》等等。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默在201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是让我们用崭新的方式来体验现实世界。
莫言(2012年)莫言是中国作家,代表作品有《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等等。
莫言在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是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
艾丽丝·门罗(2013年)艾丽丝·门罗是加拿大作家,代表作品有《快乐影子之舞》《传家之物》等等。
艾丽丝·门罗在20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是她是当代短篇小说大师。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2014年)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是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暗店街》《青春咖啡馆》等等。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在201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是用回忆艺术唤醒了人类命运。
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2015年)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是白俄罗斯作家,代表作品有《锌皮娃娃兵》《战争中没有女性》等等。
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在201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是复述写作法的作品为世人树立了纪念碑。
鲍勃·迪伦(2016年)鲍勃·迪伦是美国作家,代表作品有《鲍勃·迪伦诗歌集》等等。
鲍勃·迪伦在201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是在美国音乐传统上创造出新的诗意表达。
石黑一雄(2017年)石黑一雄是英国作家,代表作品有《长日将尽》《莫失莫忘》等等。
石黑一雄在201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是作品揭露我们与世界连结的错觉底下的深渊。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2018年)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是波兰作家,代表作有《太古和其他的时间》《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等等。
诺贝尔奖得主莫迪亚诺演讲稿中文翻译
诺贝尔奖得主莫迪亚诺演讲稿中文翻译帕特里克·莫迪亚诺(Patrick Modiano 1945—),法国小说家,1945年7月30日出生在法国的布洛涅-比扬古,是法国评论界一致公认的当今法国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
下面是店铺整理了诺贝尔奖得主莫迪亚诺演讲稿中文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诺贝尔奖得主莫迪亚诺演讲稿中文翻译我非常高兴能来到这里,也非常荣幸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这是我第一次不得不在这么多人面前发表演说,我多少觉得有得诚惶诚恐。
人们觉得这类事情对于写作的人来说是轻而易举且顺其自然,可是对于一个作家——至少是小说家而言——演讲常常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这就像学校课堂里区别书面和口头作业的差别,小说家更有写的才华,而不是说的本领。
他已经习惯了保持安静,他演讲起来会吞吞吐吐,因为他早已习惯把自己的话删掉。
在几遍的修改之后,他的表达可能变得明朗。
但真的发言时,要修正那笨拙的语句就手足无措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中的一些人在演讲时一会儿踌躇迟疑,一会儿流利飞快好像我们等着随时被打断。
这也是为什么我和许多人一样产生了写作的欲望,在童年结束的时候。
你希望大人们会读你写的东西。
也就是以那种方式,他们才会静下来听你说,也不会来打断你。
同时,他们才会真的了解你的心声。
得知获奖的时候我觉得这很如梦如幻,我迫切地想知道为什么你们选择了我。
就在那天,我才强烈地意识到一个小说家对自己的作品是多么得无知,而读者们对它的理解又是多么深刻。
小说家永远成不了他自己的读者,除了在修改稿件时删掉手稿的语法错误、重复或者多余的赘述的时候,他对自己的书仅有一部分且模糊的印象,正如画家在天花板上画壁画一样,平躺在支架上描摹细节,距离太近,就没有作品的整体感。
写作是一项奇怪的、孤独的活动。
在开始写一部长篇故事的头几页总有叫人沮丧的情绪。
每天你都觉得自己在一条错的轨道上,进而产生一种强烈的冲动调转头去走另一条路。
重要的是,不要屈从于这股念头,要坚持下去。
在遗忘中追寻逝去的时光——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小说的叙事艺术
在遗忘中追寻逝去的时光——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小说的叙事
艺术
黄菊
【期刊名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年(卷),期】2024(35)5
【摘要】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小说多以“追忆”和“寻找”为主题,他的作品既有对人类命运关怀的深刻主题也有精湛的叙事技艺。
本文从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空间及叙事技巧四个维度来探析莫迪亚诺追寻逝去时光的独特叙事艺术。
他独特的叙事艺术主要体现为:小说采用特殊人物的内聚焦视角;叙述者时常在回忆
中展开回忆;小说善于构建流动、跳跃的故事空间;小说内部充满各种象征寓意和互
文性。
莫迪亚诺的作品以简洁轻盈的文字和别具一格的叙事形式承载厚重深刻的主题,符合现代小说的审美倾向,给现代小说的形式创新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启示。
【总页数】9页(P132-140)
【作者】黄菊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部【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好的小说是用诗做的——品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缓刑》
2.莫迪亚诺小说“海滩人”身份的遗失、追寻与重建
3.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小说中的空间类型与身份状态
4.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用一生书写追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4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及作品
北京时间10月9日19时,瑞典学院宣布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为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Patrick Modiano),颁奖词为:他用记忆的艺术展现了德国占领时期最难把握的人类的命运以及人们生活的世界。
其代表作有《环城大道》《暗店街》等。
2014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是当今仍活跃于法国文坛并深受读者喜爱的著名作家。
1968年莫迪亚诺发表处女作《星形广场》,离奇荒诞的内容和新颖独特的文笔,使他一跃而成为法国文坛一颗熠熠闪光的新星。
1975年的《凄凉的别墅》获书商奖。
1978年的《暗店街》获龚古尔文学奖。
莫迪亚诺的小说主题大多和“寻根”还有“记忆”有关。
这和莫迪亚诺的本人经历有关,他父亲是犹太人,但在二战时候和盖世太保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而他母亲作为演员,也曾为德军效劳过。
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很多人物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秘密。
而他也希望借助写作来解开自己的困扰,或者说是舒解那种永远不知道真相的焦虑情绪。
他1945年7月30日出生于巴黎西南郊布洛涅——比扬古的一个富商家庭。
父亲是犹太人,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走私活动,战后在金融界工作,其母为比利时籍演员,他有个哥哥吕迪,但不幸早逝。
莫迪亚诺自幼喜爱文学,10岁写诗,十四五岁便对小说创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1965年他在巴黎亨利四世中学毕业,后入巴黎索邦大学学习,一年后辍学,专事文学创作。
他是法国评论界一致公认的当今法国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
他祖籍是佛兰德尔的犹太人,六十年代的西方世界,人们为了填补日益加深的精神空虚,曾兴起一般追“根”热潮。
在法国,这股热潮至今方兴未艾。
下面就一起来看一看2014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主要作品:《星形广场》《星形广场》,1968年莫迪亚诺发表处女作,离奇荒诞的内容和新颖独特的文笔,使他一跃而成为法国文坛一颗熠熠闪光的新星。
他的文学才华受到评论界的瞩目,该小说获得当年的罗歇·尼米埃奖。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莫迪亚诺经典作品盘点_3000字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莫迪亚诺经典作品盘点_3000字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小学作文作文网与去年的诺奖得主爱丽丝·门罗不同,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在中国是一个熟悉的名字。
他的名作《暗店街》于1984年就被译成中文出版,而最受中国读者追捧的王小波则公开在作品中向他“致敬”。
他是一个让我们倍感亲切的作家——到现在为止,《暗店街》在30年间已经有了四个译本。
1984年《外国文艺》杂志上署名“小禾”的译本,1986年百花文艺出版社的薛立华译本,1992年漓江出版社的李玉民译本,最近的是1994年译林出版社的王文融译本。
据说《暗店街》的第一句有“四种写法”:“我究竟是谁呢?”(小禾译,《外国文艺》);“我的过去,一片朦胧…”(薛立华,百花社);第三种译林社的,与前两种说法均不同;最有意思的是李玉民译的(漓江社):“吾飘飘无所似,似茕茕一孤影”。
衡量一个作家的地位,译本的多寡是标准之一,莫迪亚诺在30年间被反映出版了十来种著作,《暗店街》更是有了四种译本之多,或许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中国读者对他的热情。
与此相应的,是两位中国流行作家,王朔和王小波都曾经公开表达莫迪亚诺对自己的影响。
王朔在自述《我看王朔》中甚至说:《玩的就是心跳》就是源自法国作家莫里亚克的《暗店街》,只是他这了个皮毛,只学会了把水搅深,却无能力再次澄清,因而到后来不能自圆其说。
到底王朔怎样只学了个皮毛,怎样地“把水搅深,却无能力再次澄清”?王朔谦虚的夫子自道,倒是给读者提出了一个值得仔细思考的问题。
1978年出版的《暗店街》是莫迪亚诺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获得了当年的龚古尔文学奖。
书中的主人公在偷越边境时遭遇劫难,受到刺激后丧失了记忆。
主人公开始用探案技术在茫茫人海中调查自己的身世和来历。
这部作品揭示了莫迪亚诺作品的重要主题:记忆、过去、身份。
主人公搜集了大量片断,试图拼凑出自己的人生。
而加入侦探小说的元素也是莫迪亚诺作品的一大特色。
好看适合大学生的书
好看适合大学生的书好看适合大学生的书1.《暗店街》 [法]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著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4年10月幸运的是,新科获奖得主莫迪亚诺大多数书都曾出版过,得知获奖消息后,出版社只需要加印加印快加印就可以。
这本《暗店街》在中国的阅读史已经有年头了,借这个机会在榜上再露个脸。
二战后的巴黎。
一个得了健忘症的男人被好心的私家侦探于特收留,获得了新的身份:居依?罗朗。
罗朗为于特当了八年助理侦探,在于特退休之际,决定揭开自己的经历与身世之谜。
在采访各种人物、搜集线索之后,他开始怀疑自己曾经拥有多重身份。
他真的是一张照片上的那个年轻人,被许多人指认的那个南美外交官?他的记忆也许是在逃离德占区时丧失的?2.《橄榄成渣》高军著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4年9月“橄榄成渣,才能出油;葡萄入榨,才能成酒。
”《橄榄成渣》是高军继《世间的盐》之后又一绘饰世事百态的随笔集,延续其一贯的极富趣味、极见人情的写作风格。
书中或叙人情、或谈风物,或谐趣通达、或泼灵精怪,平淡的事、平常的人,却写出回味悠长的味道。
3.《金融的哲学》周洛华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4年9月作为名门之后,又是金融专家,周先生吧金融上升到哲学高度,更显出其深邃与广博。
时寒冰推荐本书的时候就写道——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西美尔(Georg Simmel)曾著《货币哲学》,把货币与哲学联系在一起,西美尔是哲学家,站在哲学角度角度看金融。
而同样把金融与哲学联系在一起的洛华兄,立足点则是金融。
哲学家眼中的货币,与金融学家眼中的哲学,给我们带来的知识盛宴,同样是一种美妙的享受。
4.《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史》奥兰多·费吉斯广西师大出版社2014年9月《耳语者》大概不会被归类为一本生活书,但它确确实实写的是一个时代的私人生活。
这些关于小人物的惊心动魄故事,最终归结为一个人们熟悉的词语:沉默的大多数。
这本700页的大书,极少讲述抗争,相反,深入骨髓的恐惧和发自内心的顺从,是那个时代的主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莫迪亚诺简介_1200字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莫迪亚诺简介_1200字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小学作文作文网帕特里克·莫迪亚诺(Patrick Modiano 1945—),法国小说家,1945年7月30日出生在法国的布洛涅-比扬古,是法国评论界一致公认的当今法国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
莫迪亚诺也被认为是“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作品探索和研究当今人的存在及其与周围环境、现实的关系。
前期小说大都以神秘的父亲和二次大战的环境为主题,运用大量的回忆、想象,把现实和虚构结合起来,描写并未经历过的故事。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于1945年7月30日出生于法国巴黎西南郊布洛涅-比扬古的一个富商家庭。
父亲是犹太人,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走私活动,战后在金融界工作,母亲为比利时籍演员。
父母经常不在家的成长环境让他与哥哥吕迪相依为命,不幸的是,吕迪在10岁时患病去世,这宣告了他孩提时代的结束,而他因此心里一直存在着明显的怀旧情节。
莫迪亚诺自幼喜爱文学,十岁写诗,十四五岁便对小说创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1965年他在巴黎亨利四世中学毕业,后入巴黎索邦大学学习,一年后辍学,专事文学创作。
1968年莫迪亚诺发表处女作《星形广场》,该小说于当年获罗歇·尼米埃奖。
1969年,他的作品《夜巡》获钻石笔尖奖,《环城大道》于1972年获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
1974年他与名导演路易·马尔合作创作电影剧本《拉孔布·吕西安》,它搬上银幕后摘得奥斯卡金像奖。
1975年他的作品《凄凉的别墅》获书商奖,《暗店街》于1978年获龚古尔文学奖。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莫迪亚诺创作的主题有所变化,由“追寻自我”到揭示人类的渺小性和荒诞性,《青春狂想曲》(1981),《往事如烟》(1985)和《八月的星期天》(1986)显示出了作者这一阶段的创作倾向。
在九十年代,他的创作基本上都是发展他原来作品中的一些寓意,代表作品有:《结婚旅行》(1990)。
莫迪亚诺回忆叙事手法探析
莫迪亚诺回忆叙事手法探析摘要:莫迪亚诺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在他的创作中,“回忆”既是主题,也是主要的叙事手法。
在回忆叙事的框架下,他的创作融合了各种文学流派的艺术特色,形成了独特、新颖的莫氏风格。
本文结合他的代表作之一《朵拉·布鲁德》,从叙事时间、人称、叙事重复、意象方面对他的回忆叙事手法进行初步分析,同时对这部作品在叙事手法上表现出的共性和特性进行总结。
关键词:时代交错画面叠加人称重复意象帕特里克·莫迪亚诺(1945-),是法国当代最着名的作家之一。
1968年,处女作《星形广场》一经发表就荣获当年的费内翁奖和罗歇·尼米埃奖。
迄今他已发表了近30余部小说,此外,他在剧本、随笔和音乐领域也有很多创作。
除了《环城大道》(1972)、《凄凉别墅》(1975)、《暗店街》(1978)分别获得了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书商奖和龚古尔文学奖外,他的整体创作也屡获国外文学大奖:1984年的摩纳哥皮埃尔王子基金会文学奖和20________年的奥地利国家欧洲文学奖表彰的都是他所有的作品。
20________年他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这标志着莫迪亚诺的创作得到了世界范围的认可。
出生于1945年的莫迪亚诺,自称为“战争的孩子”,他的绝大部分作品都以二战期间德军占领的法国为背景,以追寻为主题,采用回忆叙事的手法,在过去中寻找自我、寻找身份。
他将真实和虚构相结合,用简洁的语言、丰富的意象营造了一种晦暗、朦胧、神秘的氛围。
回忆既是他的创作主题,也是叙事手法:他通过独特的记忆艺术与遗忘相对抗,表达了对黑暗的历史时期中个体的存在和命运的关注,同时也体现出了对历史的反思。
《朵拉·布鲁德》被法国评论界视为莫迪亚诺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它讲述的仍然是追寻的故事:1988年叙述者偶然从1941年的旧报纸上看到寻找15岁的犹太少女朵拉·布鲁德的启事,而朵拉所居住的街区正好是叙述者童年和青年时生活过的地方。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故事
篇一:2014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及简介2014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及简介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约翰?奥基夫、迈-布里特?莫泽和爱德华?莫泽获奖理由发现大脑"gps"系统。
工作简介:三位科学家发现了大脑神经元的空间导航机制。
奥基夫发现了这一定位系统的首个组成部分,他利用大鼠进行实验,观察大鼠在房间不同位置时脑内神经元被激活的情况。
30年后,莫泽夫妇发现了另一关键组成部分,将其命名为"网格细胞",这类神经元令定位和导航更加精确。
实际应用:诺贝尔大会表示,他们的发现解决了困扰了哲学家和科学家数世纪之久的问题,即大脑如何创建周围空间的地图,以及在复杂环境下如何导航。
这一研究可帮助医生理解阿兹海默症患者丧失空间记忆能力的背后机制。
所属机构:奥基夫是伦敦大学学院塞恩斯伯里?韦尔科姆神经电路与行为中心的负责人。
迈-布里特?莫泽是挪威特隆赫姆神经计算中心的负责人。
爱德华?莫泽是特隆赫姆卡夫利系统神经科学研究所的负责人。
莫泽夫妇还供职于特隆赫姆的挪威科技大学。
诺贝尔物理学奖赤崎勇、天野浩和中村修二获奖理由:发明蓝光发光二极管(led),为led灯的问世铺平道路。
工作简介:三位获奖者发明了蓝光led,使更为节能的白色led灯取代高耗能的白炽灯泡成为可能。
在90年代初三位科学家用半导体生成亮蓝色光束之前,仅有红光和绿光led问世。
瑞典皇家科学院称,三位科学家在其他人都失败的领域获得了成功。
实际应用:他们的发明引发了照明技术的根本转变。
目前,led灯成为世界许多地方的标准照明方式,并对节约地球资源贡献良多。
led灯使用寿命最高可达10万小时,而白炽灯只有1,000小时,荧光灯只有1万小时。
所属机构:赤崎勇和天野浩均是日本名古屋大学(nagoya university)的教授。
赤崎勇同时还供职于名古屋市的名城大学。
中村修二出生于日本,目前是美国公民,任教于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
诺贝尔化学奖斯特凡?黑尔、埃里克?贝齐格和威廉?莫尔纳尔获奖理由:研发了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工作简介: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能够让科学家突破传统显微镜的限制,更好地研究活细胞内分子细节。
两篇读书笔记加三个拟人句和主要内容
两篇读书笔记加三个拟人句和主要内容篇一:读书笔记-《废墟的花朵》文/玉弦作者简介: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是当今仍活跃于法国文坛的著名“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代表作品有《星形广场》、《凄凉的别墅》、《暗店街》、《环城大道》、《夜半撞车》、《缓刑》、《地平线》、《春天的狗》、《陌生人》、《新婚之旅》、《夜草》、《家谱》、《深夜故事》、《不要迷失在街头》、《青春咖啡馆》。
201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主题主要围绕着“记忆、遗忘、身份与愧疚”,文笔纯正且锋利,作品主要探究当今人类存在及其与周围环境、现实的关系。
本书内容:1933年4月24日,年轻的T夫妇在租借的巴黎公寓内死去,他们平时生活平淡和谐,一天晚上破例去蒙帕纳斯的酒吧消遣,后带着四个在酒吧和舞厅结识的陌生人一同回到他们的住处。
第二天一早,这对夫妇中的丈夫身亡,他的妻子倒在血泊中,最后也死了。
所有的线索都断了,警察也找不到那四个陌生人,最后只好停止侦查。
五十多年后,叙述者沿着这起案件当事人可能走过的路线,寻找蛛丝马迹,他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想,他渐渐发现,案件中的很多当事人都和他有着某种联系,最后,找到案件真相变得不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作者的回忆和追寻,他执着的追寻过去那些已经被时间模糊和扭曲的如幽灵一般的故人、痕迹、细节、证据,追寻自己的那一抹关于青春和父亲的回忆,这些就如废墟上开出的花朵,是阴暗、潮湿的巴黎中的一个亮点。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经典名句:1.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活着,有多少事情讳莫如深,必须缄默其口。
——《青春咖啡馆》2.“逃逸线”是法国哲学家德勒兹经常使用的概念,在后期经典之作《千座高原》中,他详细区分了三种类型的“线”:坚硬线、柔软线和逃逸线。
坚硬线指质量线,透过二元对立所构建僵化的常态,比方说人在坚硬线的控制下,就会循规蹈矩地完成人生的一个个阶段,从小学到大学到拿工资生活到退休;柔软线指分子线,搅乱了线性和常态,没有目的和意向;逃逸线完全脱离质量线,由破裂到断裂,主体则在难以控制的流变多样中成为碎片,这也是我们的解放之线,只有在这条线上我们才会感觉到自由,感觉到人生,但也是最危险之线,因为它们最真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迪亚诺最新发表的小说《夜半撞车》( 2003)也被我国外国文学评论界评为“21 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2003”之一,这 表明他的作品已逐步受到中国和外国文学 界的关注。
《青春咖啡馆》( Dans le café de la jeunesse perdue 2007) 《夜半撞车》 ( Accident noc turne 2003) 《暗店街》( Rue des boutiques obscures 1978) 0、寓言 1、自传体小说 2、回忆 3、青春逃离主题,重复
并非任何人都有资格作为诺贝尔奖提名人,团体提名和自我申请不 被接受。文学奖的提名人资格是: ①瑞典文学院院士和各国相当于文学院士资格的人士; ②高等院校文学教授和语言学教授; ③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④各国作家协会主席。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Patrick Modiano 1945— ),法国小说家,1945年7月30日出生在法国的布 洛涅-比扬古,是法国评论界一致公认的当今法国 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莫迪亚诺也被认为是“新 寓言”派代表作家,作品探索和研究当今人的存 在及其与周围环境、现实的关系。前期小说大都 以神秘的父亲和二次大战的环境为主题,运用大 量的回忆、想象,把现实和虚构结合起来,描写 并未经历过的故事。
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 里克·莫迪亚诺,在2000年 时曾担任过第53届戛纳电影 节竞赛单元评委会评委,当 时的评委会主席法国著名导 演吕克·贝松。获得当年最 佳导演奖的是华语电影《一 一》的导演杨德昌,评委会 大奖则归属于姜文的《鬼子 来了》,当年的戛纳影帝是 中国香港演员梁朝伟(《花 样年华》)。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莫迪亚 诺创作的主题有所变化,由“追寻自 我”到揭示人类的渺小性和荒诞性, 《青春狂想曲》(1981),《往事如 烟》(1985)和《八月的星期天》( 1986)显示出了作者这一阶段的创作 倾向。在九十年代,他的创作基本上 都是发展他原来作品中的一些寓意, 代表作品有:《结婚旅行》(1990) 。《来自遗忘的深处》(1996)和《 陌生的人们》(1999)。在1984年和 1996年,莫迪亚诺因他全部作品分别 获得彼埃尔·摩纳哥基金会奖和法国 国家文学大奖,这是法国文坛对他辛 勤耕耘成果的肯定。2010年他获得了 法兰西学会颁发的表彰其终身成就的 奇诺·德尔杜卡世界奖。
1968年莫迪亚诺发表处女作《星形广场》,离奇荒诞的内容和新颖独特的文笔,使他一 跃而成为法国文坛一颗熠熠闪光的新星,他的文学才华受到评论界的瞩目,该小说获得 当年的罗歇·尼米埃奖。小说通过一名犹太裔法国青年的故事反映占领年代法国社会底 层的生活和犹太人的困境。
1969年,《夜巡》获钻石笔尖奖,《环城大道》于1972年获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 1975年,《凄凉的别墅》获书商奖,《暗店街》于1978年获龚古尔文学奖。
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1901 1902 1903 1904 1904 1905 1906 1907 1908 1909 1910 1911 1912 1913 1915 1916 1917 1917 1919 1920 1921 1922 1923 1924 1925 1926 1927 1928 1929 1930
111 individuals have been awarded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1901-2014. 1904 - Frédéric Mistral, José Echegaray 1917 - Karl Gjellerup, Henrik Pontoppidan 1966 - Shmuel Agnon, Nelly Sachs 1974 - Eyvind Johnson, Harry Martinson 1909 - Selma Lagerlöf 1926 - Grazia Deledda 1928 - Sigrid Undset 1938 - Pearl Buck 1945 - Gabriela Mistral 1966 - Nelly Sachs 1991 - Nadine Gordimer 1993 - Toni Morrison 1996 - Wislawa Szymborska 2004 - Elfriede Jelinek 2007 - Doris Lessing 2009 - Herta Müller 2013 - Alice Munro
苏利·普吕多姆 法国 特奥多尔·蒙森 德国 比昂斯滕·比昂松 挪威 弗雷德里克·米斯塔尔 法国 何塞·埃切加赖 西班牙 亨利克·显克维支 波兰 乔祖埃·卡尔杜齐 意大利 鲁德亚德·吉卜林 英国 鲁道尔夫·欧肯 德国 塞尔玛·拉格洛夫 瑞典 路德维希·冯·海塞 德国 莫里斯·梅特林克 比利时 盖哈特·霍普特曼 德国群鼠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印度 罗曼·罗兰 法国 魏尔纳·海顿斯坦姆 瑞典 卡尔·耶勒鲁普 丹麦 亨利克·蓬托皮丹 丹麦 施皮特勒 瑞士 克努特·汉姆生 挪威 阿纳托尔·法郎士 法国 马丁内斯 西班牙 威廉·巴特勒·叶芝 爱尔兰 弗拉迪斯拉夫·莱蒙特 波兰 萧伯纳 爱尔兰 格拉齐亚·黛莱达 意大利 亨利·柏格森 法国 西格里德·温塞特 挪威 保尔·托马斯·曼 德国 辛克莱·刘易斯 美国
1931 1932 1933 1934 1936 1937 1938 1939 1944 1945 1946 1947 1948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卡尔费尔德 瑞典 约翰·高尔斯华绥 英国 蒲宁 俄国 路伊吉·皮兰德娄 意大利 尤金·奥尼尔 美国 罗杰·马丁·杜·加尔 法国 赛珍珠 美国 弗兰斯·埃米尔·西兰帕 芬兰 约翰内斯·威廉·扬森 丹麦 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 智利 赫尔曼·黑塞 瑞士 安德烈·纪德 法国 托马斯·艾略特 英国 威廉·福克纳 美国 伯特兰·罗素 英国 帕尔·费比安·拉格奎斯特 瑞典 弗朗索瓦·莫里亚克 法国 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 美国 拉克司内斯 冰岛 胡安·拉蒙·希梅内斯 西班牙 阿尔贝·加缪 法国 帕斯捷尔纳克 俄国 萨瓦多尔·夸西莫多 意大利 圣·琼·佩斯 法国 伊沃·安德里奇 前南斯拉夫 约翰·斯坦贝克 美国 乔治·塞菲里斯 希腊 让·保罗·萨特 法国 肖洛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原因为特里克·莫迪亚诺的作品“唤起了对 最不可捉摸的人类命运的记忆”,他的作品捕捉 到了二战法国被占领期间普通人的生活。其代表 作有《暗店街》、《八月的星期天》等。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于1945年7月30日出生于 法国巴黎西南郊布洛涅-比扬古的一个富商家 庭。父亲是犹太人,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走 私活动,战后在金融界工作,母亲为比利时籍 演员。父母经常不在家的成长环境让他与哥哥 吕迪相依为命,不幸的是,吕迪在10岁时患病 去世,这宣告了他孩提时代的结束,而他因此 心里一直存在着明显的怀旧情节。 17岁与父亲断绝父子关系。 莫迪亚诺自幼喜爱文学,十岁写诗,十四五岁 便对小说创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1965年他在 巴黎亨利四世中学毕业,后入巴黎索邦大学学 习,一年后辍学,专事文学创作。
1966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约瑟夫·阿格农 以色列 奈莉·萨克斯 德国 阿斯图里亚斯 危地马拉 川端康成 日本 萨缪尔·贝克特 法国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俄罗斯 巴勃鲁·聂鲁达 智利 海因里希·伯尔 德国 帕特里克·怀特 澳大利亚 埃温特·约翰逊 瑞典 哈里·埃德蒙·马丁逊 瑞典 埃乌杰尼奥·蒙塔莱 意大利 索尔·贝娄 美国 阿莱克桑德雷·梅洛 西班牙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 美国 奥德修斯·埃里蒂斯 希腊 切斯拉夫·米沃什 波兰 埃利亚斯·卡内蒂 英国 马尔克斯 哥伦比亚 威廉·戈尔丁 英国 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 捷克 克洛德·西蒙 法国 沃莱·索因卡 尼日利亚 约瑟夫·布罗茨基 美国 纳吉布·马哈富兹 埃及 卡米洛·何塞·塞拉 西班牙 奥克塔维奥·帕斯 墨西哥 内丁·戈迪默 南非 德里克·沃尔科特 圣卢西亚 托妮·莫里森 美国
Two People have Declined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Boris Pasternak, the 1958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Accepted first, later caused by the authorities of his country (Soviet Union) to decline the Prize". Jean Paul Sartre, the 1964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declined the prize because he had consistently declined all official honours.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大江健三郎 日本 希尼 爱尔兰 维斯瓦娃·辛波丝卡 波兰 达里奥·福 意大利 若泽·萨拉马戈 葡萄牙 君特·格拉斯 德国 高行健 法国 维·苏·奈保尔 英国 凯尔泰斯·伊姆雷 匈牙利 库切 南非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 奥地利 哈罗德·品特 英国 奥尔罕·帕慕克 土耳其 多丽丝·莱辛 英国 勒·克莱齐奥 法国 赫塔·米勒 德国 巴尔加斯·略萨 秘鲁 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 瑞典 莫言 中国 爱丽丝·门罗 加拿大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法国
4、身份
5、海滩人„„
《青春咖啡馆》:在巴黎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靠近卢森堡公园的奥黛翁,有一 家名叫孔岱的咖啡馆。它像一块巨型磁铁一样,吸引着一群十八到二十五岁的年 轻人。他们“四处漂泊,居无定所,放荡不羁”,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日子, 从不考虑未来,享受着文学和艺术的庇护。在这群客人之中,有一个名叫露姬的 二十二岁女子特别引人注目。她光彩夺目,就像银幕上光芒四射的女影星。她是 从哪里来的?她有着怎样的故事?她的迷人光芒之后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 ?她是不是在逃避什么?故事围绕着这名年轻女子的失踪展开。四个叙述者纷纷 登场,他们都已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向读者娓娓讲述露姬的短暂人生经历。 《青春咖啡馆》是莫迪亚诺最令人心碎的作品之一。作品中一如既往地充满了调 查与跟踪,回忆与求证,找不到答案的疑问。“您找到了您的幸福吗?”可是, 露姬到哪里去寻找她的幸福呢?咖啡馆?书籍?大街上的游荡?婚姻中?逃跑? 她全都试过了,包括毒品和神秘学,可她像他许许多多的人一样,最终消失在时 问的长河中。 ——贝尔纳•皮沃(龚古尔奖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