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

教学难点1. 比例的意义的理解。

2. 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比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比例的意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3. 练习:设计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比例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应用: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的实用性。

板书设计1. 板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 板书内容: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应用。

作业设计1. 基础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相关概念题。

2. 提高题: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研究比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本节课中,我们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导入环节。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比如比较两个物体的长度,来引出比例的概念。

这个实例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比例的存在,从而激发他们对比例的兴趣。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第1篇】设计模式:“激趣—自主—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身体各部分之间的比例;成年男女体形的差异。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实践、创新能力;通过临摹、写生锻炼学生的人物速写能力。

3、态度情感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美术的兴趣,通过了解人体的完美,感化学生的情感世界,陶冶情操,让学生在完美中感受现实世界。

教学分析1、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课为绘画课,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美术课不在仅仅传授知识,更重要是用艺术美净化灵魂和审美、美术感受及绘画能力的培养。

本节课主要以测量实验、临摹写生为主,教材在本节课中起辅助作用。

2、重点和难点:重点:解人体的基本结构;身体各部分之间的比例;成年男女体形的差异。

锻炼学生的人物速写能力。

难点:人物速写技法、技巧及速写线条的把握。

3、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以多媒体演示、欣赏、测量、比较、临摹、写生与教师示范相结合,创造性参与活动的综合形式结合教学,指导学生在参与测量实验活动中获得人体结构与比例的知识,从欣赏中获得美的感受,从临摹写生中锻炼学生的人物速写能力,体现以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用具:直尺、挂图、铅笔、橡皮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兴趣1、教师出示脑筋急转弯小题目:“有一种动物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

”2、由学生的回答“人”导入新课,“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有关人的问题。

”“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也是美术作品的主要表现对象。

”3、通过多媒体出示多幅中外有关人体的绘画作品,教师并简单讲解。

4、教师引导“这些作品中的人物都十分完美,那么人体为什么这么完美呢?”5、“人体之所以完美是因为人体的各部分都是按照和谐对称和严格的结构、比例关系组合而成的”师生问好二、讲授新课自主探究、互动交流1、出示人体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组讨论人体可以分为几部分?2、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总结出正确的人体结构。

六年级《比例意义和基本性质》数学教学设计教案三篇.doc

六年级《比例意义和基本性质》数学教学设计教案三篇.doc

小学六年级《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数学教学设计教案三篇《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学习正、反比例意义和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的基础。

它是在学生对比的意义、性质和比值的意义以及求比值的方法有了较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数学教学设计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六年级《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数学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比例,知道比例的的内项和外项,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能力,经历认识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国旗中隐含的数学规律,丰富关于国旗的知识,培养学生爱国旗、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和应用意义,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同学们,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

每当周一升国旗时,我们心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热爱国旗就是热爱祖国,国旗对我们这么重要,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一些国旗的知识呢?你对国旗的大小有哪些了解?学生思考回答 ( 挖掘学生生活经验 )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明同学们平时认真观察,是个有心人。

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活动一:探究比例的意义1.你了解到哪些关于国旗大小的知识 ?学生交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机会。

2.你们仔细观察,结合我们上节课学的比的相关知识,估计一下每种规格国旗长和宽或者宽和长之间是否存在什么规律 ?(1) 猜测预设:生 1、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 生 2、宽和长的比值相等,(2)小组验证每个小组任选两种规格国旗,验证一下每种国旗长和宽之间存在的规律。

(3)展示交流小组验证结果,学生到黑板前板书得出结论。

预设:每种国旗的长和宽的比都是 3:2,他们的比值相等。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4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4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案

教学设计(1)提问:这两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 学生求比值,汇报答案,教师演示课件。

2.4 : 1.6 =32 60 : 40 = 32生:我发现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师小结:既然比值相等,那么我们也可以这样写。

2.4 : 1.6 = 60 : 402.41.6 = 6040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2)提问:三面国旗的尺寸中,还有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 教师适时点拨。

注意:只有对应的量之间的比,比值才相等,才可以写成比例。

(3)比和比例的区别学生说一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师生总结:【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国旗的长和宽,利用长和宽的比值相等引出比例,学生小组讨论还可以组成那些比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

】2.比例的基本性质(1)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教师明确: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

师:如果写成分数形式,哪是内项,哪是外项呢?(2)计算下面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

2.4 : 1.6 = 60 : 40 35 = 915学生独立计算:内项乘积:1.6×60=96 内项乘积:5×9=45 外项乘积:2.4×40=96 外项乘积:3×15=45 师:观察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师:举一个例子,验证你的发现。

学生小组内举例子进行验证。

师生总结: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基本性质【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计算外项乘积和内项乘积,学生很容易发现外项乘积与内项乘积相等,从而引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课堂练习1.用右图中的4个数据可以组成多少个比例?2.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6:3 和 8:5(2)0.2:2.5 和 4:503.用两种方法判断14:21和6:9能否组成比例。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和“比例”的概念;2.掌握“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3.能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例进行计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比”和“比例”的概念;2.掌握“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3.能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例进行计算。

三、教学准备1.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2.黑板、粉笔、教具模型。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模型,介绍“比”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

2.课堂讲授1.介绍比例的概念:比例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或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即“比”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例”,以“:”表示。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有以下三个基本性质:a.任意一组比例,如果交换比的两个顺序,则仍然成立。

b.任意一组比例,如果每个比的成比例中都乘除同一个数,则仍然成立。

c.在已知一组比例中,如果有几个比、倍或分相等,则比例仍然成立。

3.给学生讲授比例的计算方法,强调注意事项,并配合例题进行讲解。

3.训练巩固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比例运算或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4.课后作业布置内容:完成课本相关练习题,加深对比例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针对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进行了讲解和训练巩固。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模型展示结合讲解经典示例,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和意义。

在比例基本性质的学习中,通过生动的例子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了比例的三个基本性质。

在讲解比例的计算方法中,重点强调了注意事项,并通过例题进行了深入讲解和训练。

同时,通过课堂训练,引导学生在真实问题中运用比例进行计算和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在后续教学中,还可以适当增加课外探究任务,帮助学生深度探究比例的应用,提高数学运用能力。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1. 比例的定义: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3. 比例的化简:通过交叉相乘的方法,将比例化简为最简比例。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比例化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难点是比例的化简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小明有20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5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2. 讲解比例的意义: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引入比例的概念。

比例是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比如20:5,表示小明有20个苹果,要分给5个朋友,这就是比例。

3. 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比如20:5,两内项是20和5,两外项是5和4(因为20÷5=4),它们的乘积都是100,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4. 比例的化简:通过交叉相乘的方法,将比例化简为最简比例。

比如20:5,我们可以交叉相乘,得到20×4=5×5,两边同时除以5,得到最简比例4:1。

5. 例题讲解:比如一道题目,甲、乙两地相距12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向乙地行驶,问几小时后汽车到达乙地?我们可以设汽车行驶x小时后到达乙地,那么比例就是120:60=x:1,通过比例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60x=120,解得x=2,所以汽车2小时后到达乙地。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己做一些类似的题目,巩固比例的理解和运用。

六、板书设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比例: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比例的化简:交叉相乘,化简为最简比例七、作业设计1. 题目:甲、乙两地相距80千米,一辆自行车从甲地出发,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向乙地行驶,问几小时后自行车到达乙地?答案:自行车4小时后到达乙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优秀教学设计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一、情境导入,复习比的知识教师出示课件,结合画面引入。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们祖国各地的风景图片,我们的祖国幅员非常辽阔,却能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清晰可见各地位置;科学家在研究很小很小的生物细胞时,想清楚地看见细胞各部分,就要借助显微镜将细胞按比例放大。

这些,都要用到比例的知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比例的一些知识。

教师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师:说到比例,我们很容易想起前面学过……(教师拖长声音)生:比(几乎异口同声地)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完成学案的“课前检测”部分,复习一下比的有关知识。

[评析:借助现代电教媒体,用形象、直观的图片,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爱祖国、爱科学的情感。

]二、自主探究,学习比例的意义1、探求共性,概括意义师:刚才第三题10:6 与 4.5:2.7 的比值有何特点?生1:我发现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师:既然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请你想想用什么符号把这种关系表示出来!生2:用等号。

(师把左右两个中间板书 = )师:同学们现在用了等号表示出这样一个式子,这是一个新的表达式,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生:比例(有几个学生低声说)师:这几位同学很聪明,数学上也起名为“比例”(师板书:比例)师:你现在想知道什么叫比例吗?生:想(学生声音响亮,愿望强烈)师:那就请同学们自学课本32-33页做一做之前的内容,并完成学案上自学引导部分的问题。

(5分钟后多数学生停了笔,教师在学生的回答过程中板书比例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把文字语言转化成数学符号语言,得出比例的两种表达式:a:b=c:d或 = (b、d不能为0)2、根据意义,判断比例师:刚刚我们认识了新的式子比例,要是让你来判断两个比是不是能组成比例,你会怎么办?生:看比值是不是相等师出示课件: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1)6∶10 和 9∶15 (2)20∶5 和 1∶4师:比一比看谁说的又快又好!生1:因为 6∶10 = 0.69∶15 = 0.6所以 6∶10 = 9∶15生2:因为 20∶5 = 41∶4 = 0.25所以 20∶5和1∶4不能组成比例.(学生边说教师边用课件展示解题过程,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规范解题格式。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比例的意义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教学目标:1. 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 能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比例的意义。

2. 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黑板、粉笔等教具。

2. 学生准备草稿纸、铅笔等学具。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比例现象,如身高与影子长度、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等,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存在。

b.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比例现象?让学生举例并分享。

2. 探究比例的意义a.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比的含义,然后引出比例的概念。

3. 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a.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例式,发现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

b. 通过PPT展示一些比例的例子,让学生验证比例的基本性质。

4.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a. 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答。

b.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b.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板书设计:1. 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 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

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编写一道关于比例的实际问题,并解答。

课后反思: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2. 探究比例的意义3. 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4.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在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一环节,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答。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如何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中涉及到哪些比例关系?”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掌握比例中的相关术语;3.学会使用比例的相关方法和技巧;4.能够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比例的意义和性质;2.比例中的相关术语;3.比例的相关方法和技巧;4.比例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法;2.课堂讲授法;3.互动探究法;4.实例演练法;5.师生共同探讨法。

四、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让学生围绕比例这个概念,提出自己的理解,引出本课的主题。

2. 讲解基本概念1.比例是指两个量相等或成一定比的关系,常用符号为“:”或“/”;2.在比例中,前面的量叫做前项,后面的量叫做后项;3.比例中相等的两个量叫做比例的等比项;4.比例中前项与后项的比值叫做比例的比值或比率。

3. 探究比例的性质1.恒等原则:等比例的两个比例是相等的;2.翻倍原则:将比例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一个相同的正数,比例不变;3.折半原则:将比例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正数,比例不变;4.倒数原则:将比例的前项和后项分别取其倒数,比例不变。

4. 比例中的术语1.已知量:在比例中已知的量,可以作为计算的基础;2.未知量:在比例中未知的量,需要通过已知量进行计算;3.连比:由两个等比例连接而成的比例,可以通过乘法合并为一个比例;4.逆比:由一个比例的前项和另一个比例的后项连接而成的比例,可以通过除法合并为一个比例。

5. 比例的相关方法和技巧1.规律方法:根据已知量的规律,求出未知量;2.倍数方法:通过倍数的关系,求出未知量;3.画图法:通过画比例图,找到未知量的位置。

6. 比例的应用通过实例演练,让学生了解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购物打折、食谱配比、地图比例尺等问题。

五、教学总结1.总结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总结比例中的相关术语;3.总结比例的相关方法和技巧;4.总结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课后练习1.论述恒等原则;2.画出以下比例的比例图:2:53.、3:44.、4:75.、7:126.;7.解答以下问题:•如果一件衣服原价是200元,现在打6折,折后价格是多少?•一扇长方形的窗户宽3米,长是宽的5倍,窗户的周长是多少?•在一张地图上,两个城市的距离是20cm,地图的比例尺是1:5,000,000,实际距离是多少?七、参考资料1.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2.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师用书。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第1篇】知识结构重难点分析本节的重点是线段的比和比例线段的概念以及比例的性质.以前的平面几何主要研究线段的位置关系和相等关系,从本章开始研究线段及相关图形的比例关系――相似三角形,这些内容的研究都离不开线段的比和比例性质的应用.本节的难点是比例性质及应用,虽然小学时已经接触过比例性质的一些知识,但由于内容比较简单,而且间隔时间较长,学生印象并不深刻,而本节涉及到的比例基本性质变式较多,合分比性质以及等比性质学生又是初次接触,内容不但多,而且轻易混淆,作题不知应用哪条性质,不知如何应用是常有的.教法建议1.生活中比例的例子比比皆是,在新课引入时最好从生活实例引入,可使学生感觉轻松自然,轻易产生爱好,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小学时曾学过数的比及相关概念,学习时也可以复习引入,从数的比过渡到线段的比,渗透类比思想3.这一节概念比较多,也比较轻易混淆,教学中可设计不同层次的题组来进行巩固,非凡是要举一些反例,同时要注重对相近概念的比较4.黄金分割的内容要求学生理解,主要体现数学美,可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实例,激发学生的爱好和参与感5.比例性质由于变式多,理解和应用上轻易出现错误,教学时可利用等式性质和分式性质来处理教学设计示例1(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线段的比的概念.2.通过与小学知识到比较,初步培养学生“类比”的数学思想.3.通过线段的比的有关计算,培养学习的计算能力.4.通过“引言”及“例1”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对学生进行热爱爱国主义教育.二、教学设计先学后做,启发引导三、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两条线段比的概念.2.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两条线段的比及应用.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预备股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六、教学步骤复习提问找学生回答小学学过的比、比的前项和后项的概念.(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数的比,记作或a:b,其中a叫比的前项,b 叫比的后项)讲解新课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以米、厘米、毫米作为长度单位,量一下几何教材的长与宽(令长为a,宽为b).再求出长与宽的比.然后找三名同学把结果写在黑板上.如:等.可以看出,在同一长度单位下,两条线段长度的比就是两条线段的比.一般地:若a、b的长度分别是、n(单位相同),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是 ,或写成 ,和数的比一样,a叫比的前项,b叫比的后项.关于两条线段比的概念,教学中要揭示它的实质,即表示a是b 的倍,这是学生已有的知识,较易理解,也轻易使学生注重到求比时,长度单位要一致.另外,可组织学生举例实际生活中两条线段的比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联系实际和积极思维的能力,对活跃课堂气氛也很有利,但教师需注重尺度.就刚才三组学生做过的练习及问题回答,在教师启发和点拨下,让学生讨论或试述两条线段的比应注重的问题,归纳出: (l)两条线段的比就是它们的长度的比.(2)比与所选线段的长度单位无关,求比时,两条线段的长度单位要一致.(3)两条线段的比值总是正数.(并不都是正数)(4)除了a=b之外, . 与互为倒数.例1 见教材P202.讲解完例1后:(l)提问学生AB是的多少倍, 是AB的多少倍,以加深学生对线段比的逾义的理解.(2)给出:比例尺= ,就例1的图上,若图距是8c的两地,实际距离是多少?另外,还可鼓励学生课后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测量并计算出你所在省会与首都北京的直线距离,从而丰富了知识,激发了学习爱好.例2 见教材P202.讲解完例2后:(l)可改变线段AB的长度,或给出AC、BC的长度,再求这些比,使学生熟悉这种三角形中边的比与长度无关.(2)常识1:有一锐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中,三边(从小到大)的比为 .常识2: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从小到大)的比为1:1: .学生把握了这些常识可有两点好处:①知道例2中“”以及习题5.l第2题(1)中“边长为4”.(2)中的“对角线AC=a”这些条件实际上都是多余的.②这些题目若改成“填空题”,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计算.从而提高做题速度.这样不仅培养了能力,而且在考试中也受益匪浅.因此,今后如碰到和此常识有关的知识要反复渗透,反复给学生强调,让它扎根于学生的下意识中。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P32~34)教学目的: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2.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研究,培养同学们的抽象概括能力。

3.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数能否成比例,并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复铺垫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将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2.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___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

12:16,4.5:2.7,10:6,48:31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

(板书:4.5:2.7=10: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

(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二、引导探究,研究新知1.教学比例的意义。

1)出示P32例1.每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指名分别算出一面国旗长和宽的比。

5:10,2.4:1.6,60:40,15:10每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都相等)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也可以写成:5:10=2.4:1.6=60:40=15:102)我们也学过不同的两个量也可以组成一个比,如: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

列表如下:时间(时)路程(千米)2 805 200指名学生读题。

教师:这道题涉及到时间和路程两个量的关系,我们用表格把它们表示出来。

表格的第一栏表示时间,单位“时”,第二栏表示路程,单位“千米”。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第1篇】第一课时比例的意义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教材第4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

2、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与联系。

2、能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难点:1、认识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2、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引出新的知识。

教具准备:情景图、多媒体课件、习题卡。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课题:比例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生1,生2等回答)我们已经了解了比的这些知识,请做下面练习。

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8:453:52.7:4.5求完比值你觉得哪些比有联系?【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比单关的有关知识。

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

】“例”在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为符合某种条件。

今天这两个比的比值一样,能不能用等号连接呢?师:相机板书:3:5=2.7=4.5?今天我们将深入学习比例的意义,看到课题你想了解什么知识呢?板书完整课题:比例的意义二、揭题示标。

预设:生:1、比例的意义是什么?生:2、比例的意义有什么作用?(师趁机板书在黑板右上角)【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读课题,提问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本节课我们就来完成这两个目标:三、自主探索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标志和象征,神圣不可侵犯,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国旗?【设计意图:对学生同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教育】生各抒己见。

你知道下面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它们有大有小,都符合要求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

自学指导:1、请每位同学任选两面国旗,分别计算出它们长与宽的比值和宽与长的比值。

2、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3、把你的发现尝试用算式写下来。

(5分钟后,期待你精彩的分享)【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设计教学情景,设置悬念,国旗为什么形状相似却大小不一,这其中的奥秘何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通过形象的感受大小不同的国旗的变化。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三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三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三篇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能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方法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培养学生猜想与验证、观察与概括的能力。

4、让学生经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收获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投影片、练习纸三案设计:学案一、自学质疑[探究任务一] 比例的意义1、投影出示几组比,让学生写出各组的比值,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一、回顾旧知、孕伏新知: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比的许多知识,说说你已经知道了比的哪些知识?(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能很快算出下面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吗?2、师板书题目:(1)4:5 20:25 (2)0.6:0.3 1.8:0.9(3)1/4: 5/8 3:7.5 (4)3:8 9:27[评析:开门见山,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方便快捷,循序渐进,为新课做好准备。

因为这些题目还要用到,所以不惜费时板书——有效的呈现方式]二、丝丝入扣,深挖比例的意义(一)认识意义1、指名口答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在比例下方写上比值。

师问:你们有什么发现吗?(三组比值相等,一组不等)2、是啊,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

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4:5=20:25师:最后一组能用等号连接吗?为什么?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例(板书:比例)[评析:通过口算求比值,不经意间学生就有了发现,有三组式子比值相等,一组不等,如行云流水般引出比例。

有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像这样做好新旧知识的完美衔接。

]3、同学们想研究比例的哪些内容呢?(生答:想研究比例的意义,学比例有什么用?比例有什么特点……)4、那好,我们就先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到底什么是比例呢?观察黑板上这些式子,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住关键点板书:两个比比值相等) 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

标题: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3年版)》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 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提高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2.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3. 比例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比例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比例的意义(1)引导学生观察实例,发现比例的特点。

(2)小组讨论,总结比例的意义。

(3)教师点评,给出比例的定义。

3. 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1)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2)小组讨论,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

(3)教师点评,给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4. 比例的应用(1)讲解例题,展示如何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练习,巩固比例的应用。

(3)教师点评,总结解题方法。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6. 作业布置(1)课后练习题。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以及合作学习的效果。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练习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比例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理解程度。

3. 测试成绩:定期进行测试,评估学生对比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人教版)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人教版)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材第40-42页。

【教学目标】1.通过现实情境,认识比例,使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而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2.在比的知识基础上引出比例的意义,结合实例,提高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观察、计算、发现、验证和总结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了解国旗的比例,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4.在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探索数学问题的乐趣。

【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难点: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正确地写出比例。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步骤】一、创造意境,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教师:同学们,请你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且注明比的各部分名称。

教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能够求比值吗?教师板书下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

12∶16 4.5∶2.7 10∶6 4∶8 学生独立求出各比的比值。

教师:同学们,请你们观察一下,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学生: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

(板书:4.5∶2.7=10∶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比例的意义)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讲授“比例的意义”。

(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的情景图。

)教师:同学们,说一说图的内容,找一找图中共有的东西。

课件出示:三面国旗长与宽的具体数据,写出它们的比。

(提示:比可以用两种形式表示)长5m 2.4m 60cm 宽 103m1.6m 40cm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够根据这个表,分别写出学校里两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吗?求出比值。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操场上的国旗:2.4∶1.6=32;教室里的国旗:60∶40=32。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方法。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意义2. 比例的基本性质3. 比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 教学难点:比例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比例的概念。

2. 基本概念讲解比例的意义,让学生明确比例是由两个等比例的比构成的。

3. 比例的基本性质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包括比例的倒数性质、比例的交叉乘积性质等。

4. 比例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5.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6. 总结与布置作业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和应用,让学生掌握了比例的相关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方法。

六、教学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摄影、建筑设计等。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和应用的理解程度。

八、教学资源1. 教科书2. 课件3. 练习题九、教学建议1. 在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时,可以通过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2. 在讲解比例的应用时,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学会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3. 在课后作业中,可以布置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题目,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十、教学时间2课时十一、教学对象六年级下册学生十二、教学环境教室十三、教学策略1. 讲授法2. 演示法3. 练习法十四、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十五、教学反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3.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3.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3.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定义和意义。

2.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学会用比例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比例的定义和意义。

2.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教学过程
1. 课前导入(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一下上一节课的内容,了解学生对比例的了解程度,并布置一些巩固练习。

2. 了解比例的基本概念(1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板书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比例的定义和意义,并通过实际例子演示比例的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例的概念。

3. 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20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或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进行总结。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讲解。

4. 练习应用比例的知识(25分钟)
教师可以运用一些具体的例子和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并通过课堂讲解和解答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比例的应用。

5. 总结复习(10分钟)
教师可以在课堂的最后进行总结和复习,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一个系统性的理解。

四、教学手段
1.板书
2.音频、视频
3.课件
4.小组讨论、课堂讨论
5.实例演示和练习
五、教学评估
1.课堂练习
2.作业
3.测验
4.表现评价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让教学更加针对性和有效性。

同时,教师需要注意让学生学以致用,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中的4.1.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今天我们将学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具体来说,我们将探讨比例的定义,比例线段的概念,以及比例的基本性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比例线段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比例的定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难点是理解和运用比例线段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比例线段模型,以及一些相关的图片和图表。

学生们需要准备一本笔记本,用来记录重要的知识点和练习题目。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在黑板上画出两个相等的线段,然后问学生们这两个线段是否相等。

通过这个简单的引入,我会引导学生思考比例的概念。

3. 练习:在讲解之后,我会给学生们一些随堂练习题目,让他们能够运用比例线段来解决实际问题。

我会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并帮助他们解答疑惑。

4. 应用:我会给学生们一些实际的问题,让他们运用比例线段来解决。

我会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并给予他们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利用黑板来进行板书设计。

我会将比例的定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写下来,并用图示来表示比例线段的概念。

七、作业设计a. 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个苹果?b. 小华买了2支铅笔和3块橡皮,一共花了9元。

铅笔和橡皮的价格分别是多少?2. 答案:a. 3个苹果 + 5个苹果 = 8个苹果b. 铅笔的价格为3元/支,橡皮的价格为2元/块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比例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部分学生对于运用比例线段解决实际问题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课后,我会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额外的辅导,并给予他们更多的练习机会。

六年级下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意义2. 比例的基本性质3. 比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 教学难点:比例的应用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比例的意义1. 导入- 利用生活实例,引出比例的概念。

2. 新课讲解- 介绍比例的定义,解释比例中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其中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说明比例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的乘积相等,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 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

3. 巩固练习- 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加深对比例意义的理解。

第二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1. 导入- 复习比例的意义,引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2. 新课讲解- 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即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 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 巩固练习- 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加深对比例基本性质的理解。

第三课时:比例的应用1. 导入- 利用实际问题,引出比例的应用。

2. 新课讲解- 讲解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行程问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等。

- 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应用。

3. 巩固练习- 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加深对比例应用的理解。

4.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教学过程。

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让学生概括、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3)学会用比例的意义或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1)、什么叫做比?什么是比值?(2)、怎样求比值?(3)、求比值6:10 9:15 1/2:1/3 6:4 0.6:0.2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观察一下,这几个比的比值有什么特点?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我们可以用一个符号连起来。

板书: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二、探究新知(一)深入探讨:(1)比例有几个比组成?(2)是不是任意两个比都能组成比例?(3)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一个比例,关键要看什么?(二)做一做出示课件中的做一做(三)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1、自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分别被叫做比例的什么?(学生看书第二页中间内容后回答)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2.4: 1.6 = 60: 40└-内项-┘└------外项-------┘师:那下面谁能来说一说这个比例当中各部分的名称呢?()2、研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及应用。

(1)小游戏——我是诸葛亮三、系列训练1、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3:4和6:8,1.4:2和7:10能不能组成比例。

先一起做第一个,然后指名回答第二个。

2、把下面的等式改写成比例:(能写几个写几个)16 × 3 = 4 × 12学生写后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6:4=12:3 4:16=3:1216:12=4:3 4:3=16:123:4=12:16 12:16=3:43:12=4:16 12:3=16:4四、总结归纳1、“比”和“比例”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从意义上、项数上进行对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
质》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40~42页相关内容。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指导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维。

3.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主动探究的精神。

学习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学习难点:用比例的意义或性质判断两个比成不成比例。

学习准备:教学课件。

学习过程:
环节预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做两个数的比?请你说出两个比。

(教师板书)
2.什么是比的比值?上面两个比的比值是多少?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比,知道怎样求比值。

今天就根据比和比值来学习比例,并且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通过复习导入,将之前学过的知识和本节课所学知识联系起来。

二、合作探究 1.教学比例的意义。

(1)让学生算出下面各比的比值,再比较每组里两个比的比值有什么关系。

(指名板演)
①3:524:40
②:7.5:3
师问:比值相等,说明每组里两个比怎样?
说明3:5的比值和24:40的比值都是,比值相等,也就是两个比相等,可以写成:
3:5=24:40(板书)
这个式子表示两个比怎样?:和7.5:3也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板书::=7.5:3这个式子也表示什么?谁来说一说,上面两个等式表示的是怎样的式子?指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下面两个比之间的哪些○里能填“=”,为什么?
1:2○3:60.5:0.2○5:2
1.5:3○15:3:2○:1
提问:填了等号后的式子是什么?1.5:3和15:3为什么不能组成比例?要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可以看它们的什么?指出:要判断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看比值是不是相等;也可以把两个比化简后看是不是相同的两个比。

(3)出示教科书主题图。

师:同学们从画面中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谈判桌上的国旗长和宽分别为15厘米、10厘米;教室墙上悬挂的国旗长和宽分别为60厘米、40厘米;学校升旗仪式
上使用的国旗长和宽分别为2.4厘米1.6厘米;*升旗仪式使用的国旗长和宽分别为5米、米。

师:这几面国旗的形状是一样的,但长和宽却各不相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用心思考,也可以算一算,看看能发现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

(4)理解比例的意义。

师:请同学们写出每面国旗的长与宽的比。

并动手计算每组比的比值。

根据求出的比值,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每组比的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师: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可以怎样表示呢?
生:用等号连接起来,表示等式。

例如:2.4:1.6=60:40
师: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书)
组织看书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自学第34页)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向学生说明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让学生看开始组成的两个比例,说一说其中的内项和外项。

让学生计算上面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并要求观察,从中发现什么。

让学生口答结果。

提问:从上面的计算里,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让学生说一说。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请你说一说外项和内项。

提问:在这个比例里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追问:为什么交叉相乘的积相等?
(2)判断能否组成比例。

出示“3.6:1.8和0.5:0.25”。

让学生自己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如果能组成比例就写出这个比例式。

提问:2.6:1.8和0.5:0.25能组成比例吗?指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也可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判断时可以先把两个比看成是比例。

如果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两个比就能组成比例;如果不相等,就不能组成比例。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

梳理整合学生零散的发现,让学生的认知逐步深入清晰、完整。

三、巩固应用 1.提问: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怎样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能否组成比例;和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能否组成比例两种方法。

2.完成“做一做”。

指名4人板演,其余在下面练习。

然后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判断的,并说明可以用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判断,也可以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

3.做练习八第1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如果能组成比例就再写出比例。

提问练习情况并板书,让学生说明“为什么”。

4.做练习八第2题。

让学生判断,在练习本上写出来。

学生进行思考、解答。

通过习题的演练,让学生将知识点进一步应用到实际解决问题当中。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呢?说一说学会了什么,自己表现怎么样。

学生思考并回答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