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一般愁字别样情——品析李清照《武陵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武陵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武陵春》教学设计【课标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新课标还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诵读感悟诗词所表达的情感是学生的一项技能,能简单欣赏诗词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更是学生通过学习要掌握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人论世,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写作背景感知词作愁情。
过程与方法:诵读品析, 感受愁之重,学习以重写愁、化虚为实的独特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围绕词中的词眼“愁”,诵读感受诗词的文化魅力,感悟词人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朗读训练,感知词作愁情,感受诗词的文化魅力。
【教学难点】品析词句,感受愁之重,学习以重写愁、化虚为实的独特方法,感悟家国情怀。
【教学方法】朗读法、品析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活动:组织课前演讲,介绍节气“谷雨”。
【设计意图:通过“谷雨”节气的介绍,了解谷雨是春天最后一个节气,从而识春,惜春,营造春的气氛。
“谷雨前后种瓜种豆”在谷雨时节为学生种下诗词的种子,激发热爱古诗词的热情,相信终有一天会破土萌发、枝繁叶茂,从而达到传承中华文明的目的。
】一、直接导入1.春日里,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词,齐读课题——《武陵春》。
2.解题:说词牌“武陵春”这些是李清照流传于世的词牌名(出示ppt),《武陵春》的词牌名取自陶渊明《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那是一段寻找桃花源的浪漫旅程。
今天,我们走进“武陵春”进行一段发现之旅。
二、读——感受词的韵味一读,读准字音。
请一位同学朗读,倾听评价。
舴艋舟载注音二读,读出韵味。
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圈出词的韵脚。
三读,读出平仄问题:请用一个字来捕捉这首词传达了一种怎样的情绪?(学生齐答——愁)板书【设计意图:通过读准字音,读出韵味,读出平仄的朗读训练,感受萦绕词中的“愁”绪,培养鉴赏诗词的能力,达到以读促学,以读促教的目的。
李清照《武陵春》教案
李清照《武陵春》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李清照《武陵春》教案李清照《武陵春》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九年级上册武陵春教案
九年级上册《武陵春》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是人教版《义务教育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词五首》中的第四篇。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寓居金华时所著,借暮春之景道出了女词人内心非常的愁苦,用语新奇含蓄,情感细腻深邃,意境也非一样闺阁怨词所比,可谓绝妙好词。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学习、积存了很多古诗词,对古典诗词具有必然的欣赏和感悟能力,对诗词中关键文句、利用意象、修辞运用也有必然的解读能力,加上前面刚学习过《望江南》,这首闺怨词中表现思妇望夫不至的失望情绪,也为学习《武陵春》这首词奠定了情感基础。
三、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朗诵、涵泳诗词,明白得作者的思想情感,鉴赏作品的美点和意境。
2.进程和方式:教学进程要紧包括以下三个环节:第一,朗诵诗词,感受语言美。
第二,品析诗词,体味情感美。
再次,拓展延伸,明白得意境美。
组织学生分成假设干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围绕重难点开展合作探讨,教师进行学法指导。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品读古诗词的进程中,提高学生的欣赏体味和审美乐趣,培植学生酷爱中国古典文学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强化朗诵指导训练,引导学生体味词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难点:点拨学生把握吟诵、品析诗词的技术和方式。
五、时安排:1时六、教学预备:.教学媒体资源选择:(1)硬:运算机、无线网、电子白板、iPad(2)软:SARTNteb10,iTls42.制作微《古诗词朗诵技术指导》。
七、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歌曲导入播放《月满西楼》的歌曲,展现歌词,导入作者——李清照。
如此多愁善感、登峰造极的万古愁心,恐怕非“婉约词宗”李清照莫属。
今天让咱们一路走近这位旷世才女,拾起从她衣袖中飘落的这枚花瓣,咀嚼她千古流芳的英华雅句,聆听她跌荡坎坷的人一辈子传奇。
【信息技术运用】播放音乐,营造气氛,导入新。
(二)朗诵诗词,感受语言美.听读录音,感受气氛。
2.男女生赛读,师生共评。
3.学习微,学法指导。
初中语文_23.4武陵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吟咏诵读,体会词人感情2、品味鉴赏,感受愁意浓重3、知人论世,了解其人其词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全词,体会词人感情;品味鉴赏,感受愁意浓重。
教学难点:掌握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了解李清照词作特点。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诵读法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教学过程:课前:屏幕显示歌德的话:“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晴,一只眼晴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晴看到纸的背面。
”师:歌德的这句话道出了诗歌鉴赏的真谛,这节课,希望同学们用好自己的两只眼睛,体会到不一样的东西。
上课!一、对联导入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师:“这只女儿花是谁?(生答李清照)对于她我们已经很熟悉了,谁来介绍一下?”生介绍李清照。
“今天,我们一起品读她晚年作品,齐读课题作者。
”教师板书,强调“武”的写法。
二、字正腔圆初读词师:“俗话说:‘三分古诗七分读’,请同学们自读全词,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生读,教师检测,强调易错字音。
齐读全词。
三、熟读深思意自知师:感情是诗歌的灵魂,要想读好诗歌,就要读出诗歌的感情。
而读出感情的前提是理解诗歌的意思。
“书读百遍意自现”,请同学们结合注释,仔细朗读全词,理解诗歌的意思。
教师检测:尘香、日晚、倦、物是人非事事休、拟。
“哪一个字集中表现了作者的感情?”——愁“我们很容易就读懂了,这正是易安体的特点之一:自然天成,明白如话。
没有典故,有易懂的口语。
齐读两遍。
”四、字斟句酌寻愁踪“作者是如何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愁绪呢?请同学们细读全词,字斟句酌寻愁踪。
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小组发言,教师点拨。
上片:1、“日晚倦梳头”:日上三竿,无心梳洗,只因丈夫去世。
“女为悦己者容”,没有了欣赏的人,也就无心打扮自己了。
2、“欲语泪先流”:因丈夫去世,内心哀痛,未曾说话先流出了眼泪,体现词人内心的哀愁。
小结:细节写愁“从哪里看出词人的丈夫去世呢?”引出“物是人非”。
3、“物是人非事事休”(1)物是人非——体会二人爱情的甜蜜“本来丈夫去世就已经令人哀痛了,何况二人还经历过一段美好甜蜜的爱情生活。
初中语文_《武陵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武陵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诵课文,感受古典诗词的音韵美、节奏美、语言美。
2.结合作者经历,理解词的内容,品味词的语言。
3.体悟词人的情感,理解词人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词的内容,品味词的语言。
2.难点:体悟词人的情感,理解词人的内心世界。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法四、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古诗词是古典文学中最亮眼的明星,其中有一颗温婉的女儿星,那就是宋代婉约派代表人物——李清照。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旷世才女,走进她的《武陵春》。
(二)展示学习目标1.朗诵文本。
2.品味语言。
3.体会情感。
(三)朗诵课文——读“愁”1.朗读指导:a.读准字音;b.读出节奏;c.读出感情。
2.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3.指名几个学生朗读课文。
4.全体学生齐读课文。
(四)品味内容与语言——品“愁”1.在朗读过程中,你感受到这首词流淌怎样的感情?用词中的一个字表达。
“愁”。
2.小组合作探究: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愁”的滋味?答案预设:(1)“风住尘香花已尽”。
以景衬情、间接抒愁、触景生愁……(学生描述画面(2)“日晚倦梳头”。
学生理解:身心疲乏教师引导:消极,对任何事没兴趣,没心情梳头是对生活的放弃,可以看出满怀愁绪。
提问:除了不想梳头,生活中可能还会有怎么样的表现?生答:食不知味、夜不能寐……(生活细节传愁)(3)“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景物依旧,人事已变,暗示丈夫的去世。
“事事”是叠词,起强调作用,包含家事、情事、国事。
话还没说泪水已流下,可见内心多么悲痛。
(直接抒愁)(4)“载不动许多愁”。
化无形为有形、化虚为实、比喻。
(五)说“愁”引入写作背景,加深学生对“愁”的理解。
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
当年她是五十三岁。
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
初中语文_25 词五首 武陵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武陵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的朗诵全词。
2.掌握借景抒情、化虚为实、知人论世等赏古典诗词的方法。
3.体悟词人的愁情,理解词人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吟咏品读诗作,感受诗歌意境,品读诗歌内涵。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查找与李清照有关的资料,完成学案课前部分。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写过这样一副对联;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这朵女儿花就是旷世才女李清照。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拜访一下这位才女,去体味李清照的诗词人生。
二、活动一诵读美读诗句教师引导:学习词的最好的就是去诵读它。
那么首先让我们在朗诵中去感受词的内容。
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看怎样可以读出词的情感。
学生活动:小组展示,其他小组点评。
(两组展示)教师引导:这首诗流淌的是怎样的情感?怎样读可以读出愁?明确:愁。
愁绪在读的时候要低缓、深沉,要注意能体现愁的重音,如“倦”“泪”“载不动”等。
师范读:这么美的词,老师也想试试。
(师范读)学生活动:那么现在请大家用最能渲染愁情的方式来读。
(生配乐齐读)三、活动二品读暮春诉愁教师引导:在同学们低缓的朗读声中,仿佛看到一位憔悴孤独的女子,在独自品尝她的悲怀情愁。
这样一个颇有才华的女子,她愁从何来?又是如何在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可以从句子、表现手法、修辞、炼字等角度赏析。
)再读《武陵春》,思考这个问题,同桌交流,解决不了的再小组交流。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展示。
明确:“风住尘香花已尽”,写景。
狂风扫百花,尘中有余香。
一幅凄凉衰败之景。
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
”其此刻什么心境可见一斑。
李清照看到落花就想到自己与落花一样飘零的身世。
景中有情,缘情布景,借景抒情。
“日晚倦梳头”,主人公出现在大家面前,慵懒无聊、蓬头乱发的中年妇女,何事忧伤?“倦”是心灰意冷,是对生活的放弃和绝望,常言说:“女为悦己者容。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一般愁字别样情”
——品析李清照《武陵春》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八年级的学生。
八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不少诗词,也对诗词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通过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反复朗读,感受作者之愁;其次,之前已经学习的词的有关篇章,所以对词的理解上要来的比较快;再次,学生的文学感受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在具体赏析上还是有一定的欠缺,所以通过“炼字”的方式,更好的赏析词作中的愁绪,使得学生更好掌握赏析诗词的重要的手法。
因此我将此课设计为合作鉴赏课,并引入竞争机制,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同时提前预留问题,搜集资料,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策略,也降低了学习难度,为新课的顺利开展打下伏笔。
学生对于诗词赏析课兴趣很浓,能够让他们畅所欲言,并且平板点击的方式去抢答问题、去自由发表见解,极大的调动了他们参与课堂和学习课外知识的积极性。
初中语文_武陵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新课标指出:“应努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模式,强调“体验式、感悟式”学习,要求将课堂变为学生的舞台,给学生创造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
本节课,我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注重学生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模式,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中发挥自己想像力,培养他们的悟性、灵性和创性,让学生在创设的氛围中得到情感的熏陶,体悟词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设计思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结合词这种体裁特点,让学生在情境中受到感染,有所学、有所获、有所悟,从而达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要求: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操,创造性的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
本节课我的教学思路是通过《武陵春》的学习,让学生体会一种刻骨铭心的愁情,初步了解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及几首代表作品中的名句。
因为在整个初中阶段李清照的作品只有两首,初一上册课外诗词十首中《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和九年级上册课内精讲《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这是引领同学们了解李清照的一个好机会,所以我想在整堂课的教学中,以《武陵春》中流淌的浓浓的愁思贯穿,其间穿插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及相关诗词,来丰富这堂课的内涵,有效帮助同学们理解这首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我觉得《武陵春》这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学生对这首词情感的把握。
因为学生离李清照的年代久远,并且对李清照的身世知之甚少,所以我的教学设计采用了对比理解和知人论世的方法来帮助同学们理解这首词中所蕴含的感情。
(一)对比导入。
本堂课由复习旧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导入,目的是用李清照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欢快生活与如今她的凄凉愁苦形成鲜明的对比,给同学们一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感觉。
(二)情感衬托。
法国作家罗拉曾说:“我们读诗,不是看白纸黑字,而是随诗人心灵在字里行间穿梭。
”在品评“风住尘香花已尽”时,结合背景材料“国破、家亡、物失、夫逝”品评“尽”的内涵,体会暗含在“景语中的情语”。
在品评“物是人非事事休”一句时,我引入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伉俪情深,恩爱甜蜜的幸福生活,归来堂上的猜书斗茶;建康城中的踏雪觅诗,相国寺内的品评诗文,花前月下的吟诗唱和,今昔对比女词人的凄凉悲苦就显而易见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愁字别样情”——品析李清照《武陵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词人李清照生平2. 初步学会吟诵词的技巧与方法3.体悟词人的情感,理解词人的内心世界,感受李清照词作里的愁情。
【教学重难点】1.学会吟诵词的技巧与方法2.体悟词人的情感,理解词人的内心世界【教学过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少女时代无忧无虑,尽情欢愉;“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少妇年华满怀相思,甜蜜轻愁。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夕阳岁月凄凉悲痛,苦日难熬。
这位宋代婉约派女词人,以她卓尔不群的气质与横空出世的才华,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阆苑中独树一帜,今天我们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旷世才女,拾起从她衣袖中飘落的一瓣春花,轻嗅她的芬芳,倾听她的叹息。
设计意图:诗词和美文导入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对李清照的人物形象有整体的认识。
教师: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同学们范读一下《武陵春》这首词,请同学们注意重音、停顿和气息的连贯性。
并思考这首词流淌的是何样的情感。
学生:1.把握重音、停顿、气息的连贯性。
2.思考:这首诗流淌的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设计意图:教师范读,可以让学生把握字音、停顿和节奏,也可以极快的把学生带入到情境中来。
教师:同学们都听的很投入,那你们能用《武陵春》中的一个字来表达这首词所流淌出的情感吗?学生:愁。
(一学生上来写“愁”字)教师:对,是愁字。
现在就请同学们结合老师的范读,根据你自己的理解,以个人为单位,用你认为最能渲染愁情的方式演绎《武陵春》。
比如用某句重复朗读的方式加重愁的浓度。
给大家几分钟的准备时间,一会我们开始平板抢答展示。
学生展示预设:1.某一句或多句重读2.加入动作3.加入引导词……教师点评点拨范例:注意气息的连贯性、准确把握了节奏、抓住了重点传达情感的句子、理清了感情的变化……设计意图:采用多角度朗诵的形式让学生感悟诗词中的愁情,让课堂的气氛活跃了起来,思维得到了很好的拓展训练。
(此环节运用平板抢答功能)1.合作交流(播撒一腔幽怨,飞溅点点离愁)教师:大家调动了自己的机智,用声音传达出了李清照的愁情。
全词句句不离愁,句句皆言愁。
那词人是怎样力透纸背,传达出这种愁情的呢?请同学们根据所发助读资料及课前的材料准备,四人一组合作交流,踏寻字里行间的浓浓愁绪。
学生:四人一小组合作交流,用平板讨论区发表评论。
(起立)教师:同学们都讨论的很激烈,那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认为词中的哪句话最强烈最直接的抒发了这份愁情所带给她的心灵的悲痛?学生: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教师:我们知道人在最激动的时刻,常常借眼泪来宣泄内心的痛苦。
苏轼因梦见亡妻而“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柳永因和爱人分别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那李清照欲语泪先流的原因是?学生:物是人非事事休教师:事事休是什么意思?学生答案预设:万事皆休,都不复存在了。
教师:那李清照到底经历了什么事情呢?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几幅李清照少女时代和少妇年华的生活画面,谁能用四字词语来说一说这两个时期她生活如何?学生答案预设:自由自在、幸福美满,琴瑟和谐,夫唱妇随,志同道合、、、、、、教师:可这一切的美好都已物是人非事事休,幸福生活很快就被接踵而至的事情砸碎了。
古诗词是“诗人生活在情绪的流波中的影子”。
要读好、读懂一首诗词,就要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
教师知识补充:创作背景(一叶泛江孤舟,一抹伶仃倩影)公元1135年(宋高宗绍兴五年)李清照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
其时金兵进犯,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环顾四周凄凉的环境,回忆自己悲惨之往事,即景抒情写下了这首词。
教师:不难看出,词人在这一时期经历了三次重创学生:金兵进犯、丈夫病故,金石文物殆尽教师:那词人是看到了什么景色触动了自己的愁情?学生:风住尘香花已尽教师:谁能描述一下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答案预设:风停了,尘土里只剩下落花的香气教师:是啊,普通人看到这样的画面尚且会莫名失落,更何况感时花溅泪的李清照呢。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首《如梦令》随着电视剧的热播,再次让我们领略了李清照遣词造境的文学才华。
词人说“物是”景物依旧,那么我们不妨拿起她早年写就的这一首词作一番比照,看看是否能够印证“物是”。
请我们班的实力唱将给我们唱一下这首词,其他同学在享受诗词音乐美的同时,划出与“风住尘香花已尽”相类似的词语。
学生:1.一学生唱这首词2.其他同学划出雨疏风骤、海棠依旧、绿肥红瘦教师:是啊,因为物是人非,面对同样的景色,不再是单纯的惋惜春天,而是倦梳头,是欲语泪先流。
女为悦己者容,那她倦的仅仅是梳头这个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动作吗?谁能赏析一下这个倦字?学生答案预设:倦的本义是疲倦,懈怠,梳头是人物的动作,是生活中极常见的极细微的动作,而对梳头的懈怠,说明词人背井离乡流落江南,内心一直承载着忧愁和悲苦。
倦是身心的疲乏,是对生活的放弃,绝望!词人用生活中极小的细节传达了内心的悲愁!教师:把握了这首词的创作背景,那就让我们用最悲痛的语气一起来朗读词的上阙。
学生朗读: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教师知识补充:古诗词讲究“炼字”,可谓一字传神,可以达到抒发感受、生动描绘形象,创造美的意境的效果。
请同学们仿照我们分析的倦字,结合你们小组讨论的成果,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词的下阙。
教师点拨:赏析词中某字的方法:本义、在句子中的意思、所表达出的情感……学生答案预设:1.“闻说”给李清照的黑暗世界带来了光明希望。
2.“也拟”传达了词人对光明的向往,词的感情调子在这里有所昂扬,我们的心情仿佛也欣喜了许多。
3.“只恐”一词又把我们的希望欣喜打破,将词人再次拉回了愁苦的深渊。
4.“泛舟”的“泛”字能表现舒适悠闲的心情。
5.“载”字赋予了愁字重量。
教师:大家还知道哪些摹愁的诗句?学生答案预设: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等。
教师:李白把愁比喻成水,写出了愁的韧度;李煜把愁比喻成春水,量出了愁的长度;而李清照呢,别出心裁称出了愁的重量,其才情可见一斑。
让我们一起再来朗读词的下阙,不仅要读出感情的一波三折,也要读出愁的重量。
学生朗读: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教师:贴上小船、画上旗帜和海水,完成板书。
2.材料补充(那份旷世孤独,愁损飘零的心)教师:李清照晚年时想把自己一生所学悉心传授于孙姓少女,不料,这位天资聪颖悟性颇高的少女用她十来岁孩子的童音冷冷地拒绝了词人:“才藻非女子事也”作为一个文人她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作为一个女性,她又处于封建社会的最底层,巨大的落差注定了她的一生将忍受着这份旷世的孤独。
这份孤独在本已沉重的国愁家愁离愁中又刻上了深重的一笔!3.抒写感受(一段时光追叙,迭出动魄鸣响)教师:李清照小小的一个愁字包含了那么多丰富厚重的意义,那么也请同学们拓展一下思维,用这个“愁”字组词造句,来表达你对《武陵春》这首词的最大感受。
示例:[离愁、愁苦、愁绪、愁眉苦脸、悲愁、忧愁、乡愁、、、、、、]①人生几处闲愁,而易安的愁苦却是双溪扁舟上不能承载的生命之重②花落人去,阴阳两岸的离愁怎不令人扼腕叹息!学生:完成后平板拍照上传教师:1.对学生的小练笔进行评点。
2.同学们都用一句话表达了自己内心最大的感受,老师也想用一篇短文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请同学们带着你的理解,我们一起分角色进行朗读。
角色朗读《一抹愁情重几许》女生:你乘一叶扁舟,载着浓浓的愁绪,向我们走来。
男生:孤独融入淡酒,令你最难将息,直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教师:闺愁、家愁、情愁、国愁,又怎一个“愁”字了得?男生:面对着物是人非,面对着断香残酒,面对着绿肥红瘦,只有一杯浊酒洗清愁。
女生:那愁情深深深几许?舴艋舟也无能为力。
女生:你擎起了一盏孤独的灯,男生:照亮了一段孤独的历程,女生:用那绝世的孤独,跳了一曲完美的独舞,教师:如一朵摇曳的花,合:守护着中华史上那一座盛世空城!设计意图:采用小组合作、适时补充创作背景、知识扩充、动笔写感悟、感悟角色朗读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李清照写这首词时的心境,从而更好的来赏析这首诗词,并可以真切体悟到李清照诗词里的愁情,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此环节运用平板讨论功能和拍照上传评点功能)处于宋词成熟时期的李清照,承接前代积淀的忧患意识,浸染了诗词传统中的言愁因子,成为宋代词人中集愁之大成者。
课下,请同学们赏析《一剪梅》、《声声慢》、《醉花阴》等词,感受词人的千缕愁情。
设计意图:推荐学生阅读李清照多部诗词作品,让学生对李清照的诗词文化有进一步认识,让学生感受到诗词文化的魅力,意识到传承和发扬诗词文化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设计意图:文字与画面的结合,引入折纸技艺,构思承载不住这份愁情的倾斜的小舟,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词人内心的这份愁情之重。
“一般愁字别样情”——品析李清照《武陵春》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八年级的学生。
八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不少诗词,也对诗词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通过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反复朗读,感受作者之愁;其次,之前已经学习的词的有关篇章,所以对词的理解上要来的比较快;再次,学生的文学感受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在具体赏析上还是有一定的欠缺,所以通过“炼字”的方式,更好的赏析词作中的愁绪,使得学生更好掌握赏析诗词的重要的手法。
因此我将此课设计为合作鉴赏课,并引入竞争机制,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同时提前预留问题,搜集资料,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策略,也降低了学习难度,为新课的顺利开展打下伏笔。
学生对于诗词赏析课兴趣很浓,能够让他们畅所欲言,并且平板点击的方式去抢答问题、去自由发表见解,极大的调动了他们参与课堂和学习课外知识的积极性。
“一般愁字别样情”——品析李清照《武陵春》效果分析1.李清照人生三个阶段诗词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导入新课做好铺垫。
2.“人物背景知识”的适时穿插让学生的好奇心大增,增强求知欲。
3.多角度朗诵的方式初步感悟,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4.平板的使用让老师和学生能够互动交流,并且可以在已经生成的课件上进行修改。
5.小组合作析愁的方式让学生对于难点知识的掌握更加有趣,不再枯燥。
6.课外知识的补充,热播电视剧诗词的类比赏析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7.通过文字表达诗词感受、分角色朗读感悟让学生学有所获,更深刻的感悟诗人情感。
这些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等多项资源。
学生为能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设计中欣喜异常,积极活跃,效果良好。
“一般愁字别样情”——品析李清照《武陵春》教材分析“一般愁字别样情——品析李清照《武陵春》”这个题目是我根据鲁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所涉及到的李清照古诗词知识而自定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