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一般愁字别样情——品析李清照《武陵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愁字别样情”

——品析李清照《武陵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词人李清照生平

2. 初步学会吟诵词的技巧与方法

3.体悟词人的情感,理解词人的内心世界,感受李清照词作里的愁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吟诵词的技巧与方法

2.体悟词人的情感,理解词人的内心世界

【教学过程】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少女时代无忧无虑,尽情欢愉;“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少妇年华满怀相思,甜蜜轻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夕阳岁月凄凉悲痛,苦日难熬。

这位宋代婉约派女词人,以她卓尔不群的气质与横空出世的才华,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阆苑中独树一帜,今天我们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旷世才女,拾起从她衣袖中飘落的一瓣春花,轻嗅她的芬芳,倾听她的叹息。

设计意图:诗词和美文导入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对李清照的人物形象有整体的认识。

教师: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同学们范读一下《武陵春》这首词,请同学们注意重音、停顿和气息的连贯性。并思考这首词流淌的是何样的情感。

学生:1.把握重音、停顿、气息的连贯性。2.思考:这首诗流淌的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教师范读,可以让学生把握字音、停顿和节奏,也可以极快的把学生带入到情境中来。

教师:同学们都听的很投入,那你们能用《武陵春》中的一个字来表达这首词所流淌出

的情感吗?

学生:愁。(一学生上来写“愁”字)

教师:对,是愁字。现在就请同学们结合老师的范读,根据你自己的理解,以个人为单位,用你认为最能渲染愁情的方式演绎《武陵春》。比如用某句重复朗读的方式加重愁的浓度。给大家几分钟的准备时间,一会我们开始平板抢答展示。

学生展示预设:1.某一句或多句重读2.加入动作3.加入引导词……

教师点评点拨范例:注意气息的连贯性、准确把握了节奏、抓住了重点传达情感的句子、理清了感情的变化……

设计意图:采用多角度朗诵的形式让学生感悟诗词中的愁情,让课堂的气氛活跃了起来,思维得到了很好的拓展训练。(此环节运用平板抢答功能)

1.合作交流(播撒一腔幽怨,飞溅点点离愁)

教师:大家调动了自己的机智,用声音传达出了李清照的愁情。全词句句不离愁,句句皆言愁。那词人是怎样力透纸背,传达出这种愁情的呢?请同学们根据所发助读资料及课前的材料准备,四人一组合作交流,踏寻字里行间的浓浓愁绪。

学生:四人一小组合作交流,用平板讨论区发表评论。(起立)

教师:同学们都讨论的很激烈,那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认为词中的哪句话最强烈最直接的抒发了这份愁情所带给她的心灵的悲痛?

学生: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教师:我们知道人在最激动的时刻,常常借眼泪来宣泄内心的痛苦。苏轼因梦见亡妻而“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柳永因和爱人分别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那李清照欲语泪先流的原因是?

学生:物是人非事事休

教师:事事休是什么意思?

学生答案预设:万事皆休,都不复存在了。

教师:那李清照到底经历了什么事情呢?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几幅李清照少女时代和少妇年华的生活画面,谁能用四字词语来说一说这两个时期她生活如何?

学生答案预设:自由自在、幸福美满,琴瑟和谐,夫唱妇随,志同道合、、、、、、

教师:可这一切的美好都已物是人非事事休,幸福生活很快就被接踵而至的事情砸碎了。

古诗词是“诗人生活在情绪的流波中的影子”。要读好、读懂一首诗词,就要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

教师知识补充:创作背景(一叶泛江孤舟,一抹伶仃倩影)

公元1135年(宋高宗绍兴五年)李清照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其时金兵进犯,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环顾四周凄凉的环境,回忆自己悲惨之往事,即景抒情写下了这首词。

教师:不难看出,词人在这一时期经历了三次重创

学生:金兵进犯、丈夫病故,金石文物殆尽

教师:那词人是看到了什么景色触动了自己的愁情?

学生:风住尘香花已尽

教师:谁能描述一下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答案预设:风停了,尘土里只剩下落花的香气

教师:是啊,普通人看到这样的画面尚且会莫名失落,更何况感时花溅泪的李清照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首《如梦令》随着电视剧的热播,再次让我们领略了李清照遣词造境的文学才华。词人说“物是”景物依旧,那么我们不妨拿起她早年写就的这一首词作一番比照,看看是否能够印证“物是”。请我们班的实力唱将给我们唱一下这首词,其他同学在享受诗词音乐美的同时,划出与“风住尘香花已尽”相类似的词语。

学生:1.一学生唱这首词2.其他同学划出雨疏风骤、海棠依旧、绿肥红瘦

教师:是啊,因为物是人非,面对同样的景色,不再是单纯的惋惜春天,而是倦梳头,是欲语泪先流。女为悦己者容,那她倦的仅仅是梳头这个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动作吗?谁能赏析一下这个倦字?

学生答案预设:倦的本义是疲倦,懈怠,梳头是人物的动作,是生活中极常见的极细微的动作,而对梳头的懈怠,说明词人背井离乡流落江南,内心一直承载着忧愁和悲苦。倦是身心的疲乏,是对生活的放弃,绝望!词人用生活中极小的细节传达了内心的悲愁!

教师:把握了这首词的创作背景,那就让我们用最悲痛的语气一起来朗读词的上阙。

学生朗读: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教师知识补充:古诗词讲究“炼字”,可谓一字传神,可以达到抒发感受、生动描绘形象,创造美的意境的效果。请同学们仿照我们分析的倦字,结合你们小组讨论的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