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电子技术》课程标准一、基本信息适用对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制定时间:2010年6月学分:4学时:70课程代码:所属系部:自动化系制定人:吴闽批准人:陶廷甫二、课程的目标1、专业能力目标(1)掌握模拟电路的基本元器件、掌握基本单元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器与集成运算放大器。

(2)掌握功率放大器、振荡器、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的原理及应用。

(3)掌握基本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及应用等等。

2、方法能力目标(1)掌握常用半导体元器件(二极管、三极管)等的使用。

(2)掌握各种放大电路的使用、常用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特性及使用。

(3)掌握常见数字集成电路的使用。

3、社会能力目标(1)增强掌握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相关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2)理解、掌握应知知识为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自学兴趣。

三、整体教学设计思路1、课程定位电子技术是一门高职高专院校非电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内容涉及电类专业学生所学的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二门课程,应用性很强,因此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又要结合后续专业课程与顶岗实习实际,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在教学中要根据高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就业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同时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教、学、练一体化,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2、课程开发思路电子技术是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二方面知识为一体的一门课程,其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较强。

为体现其特点,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分模块教学的方法,并根据专业的不同,每一模块安排其对应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逐步递进。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统一的专业教师授课,加大实践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以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熟悉模拟电路的基本元器件、掌握基本单元放大电路与集成电路的组成及分析方法、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及应用等等。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本课程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包括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

通过课程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应该掌握晶体二极管和晶体三极管的结构及特性,了解正弦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基本逻辑门电路的知识,了解编码器、选择器、译码器、寄存器、计数器、触发器的工作原理。

同时,学生应该能够分析简单放大器的能力,利用数字电路原理设计三人表决器、定时器等简单电路。

2.技能目标本课程的研究应该能够培养学生分析电路的能力,掌握晶体三极管形成的放大电路,利用数字电路原理设计简单电路的能力。

3.职业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应该具备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晶体二极管和晶体三极管的结构及特性,正弦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基本逻辑门电路的知识,编码器、选择器、译码器、寄存器、计数器、触发器的工作原理,数字电路原理设计三人表决器、定时器等简单电路。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工学结合,将研究过程与生产过程结合,突出工学结合。

教学中,理论知识强化应用性,教会学生怎么工作,怎样运用理论知识将工作做的更好。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形成教学做一体的工作过程教学法,将知识点与技能点有机结合,让学生学的更快。

教学实训与生产加工相结合,以实现学有所用,提高就业上岗能力。

职业资格培养与学历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具备再研究、再提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核,包括实验报告、设计方案、实际操作等。

同时,也应该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包括笔试、口试等。

考核方式应该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进行设计,注重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电工电子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对电气系统的设计与安装水平,为学生将来在电气工程领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电工电子的基本理论,具备电路分析、电子元件识别与检测、电路调试、电子设备维修等基本技能,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电工基础:包括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欧姆定律、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件的识别与检测;2. 电子技术:包括基本电子元件如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等的识别与检测,以及放大电路、振荡电路、电源电路等基本电子电路的分析与调试;3. 电气系统设计与安装:包括电气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流程、安装方法等;4. 电子设备维修:包括常见电子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5.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和实习,使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具体包括:1.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形象地展示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2. 案例教学: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电工电子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3.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提高动手能力;4. 校企合作:与电气工程企业合作,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实际工程项目,提高实践能力。

四、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等;实验成绩根据实验报告和实际操作表现评定;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察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五、课程资源为了方便学生的学习,本课程将提供以下课程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电工电子技术教材,提供电子版供学生参考;2. 课件:提供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文字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3. 习题库:提供大量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4. 实践指导:提供实践操作指南,帮助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5.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网站和论坛,方便学生查阅资料和交流学习。

高职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高职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电子技术》是五年制大专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其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将进一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用电习惯,掌握电子的基本技术,具有熟练选用电工电子元器件的能力,具有熟练制作与检测电子线路的能力,成为一名操作熟练、职业素质高的初级电子人才。

同时也为《工厂供电》、《传感器与测控技术》、《PLC应用技术》等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一般电路的识别与绘制方法。

2.掌握基本放大电路、功放电路、稳压电源电路及波形产生与转换电路原理,并能进行电路的调试与维修。

3.了解数制及其相互转换;掌握逻辑函数的基本概念;熟悉逻辑代数基本定律、基本公式,掌握逻辑函数的公式法化简法。

4.掌握晶体二极管和晶体三极管的开关特性,熟悉基本逻辑门电路;掌握TTL和CMOS各种门电路及各种集成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和外特性;了解集成门电路实际应用。

5.掌握一般用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熟悉算术运算电路、编码器、译码器、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特点;熟悉数字比较器、奇偶校验器、数据选择器等常用中规模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6.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单元--RS触发器、JK触发器、D触发器的逻辑功能的描述方式,即状态转换真值表、特性方程、工作波形图和状态转换图等;熟悉触发器的应用。

7.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熟悉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异步计数器、同步计数器的工作原理;掌握二进制计数器的组成方法;熟悉中规模集成电路的逻辑功能、使用方法和应用;了解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二)能力目标1.悉练使用万用表、直流稳压电源、信号源、示波器等常用仪器仪表。

2.会识别与检测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并较熟练地正确选用电子仪器测试其基本参数,判定元器件的质量。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适用专业:物联网工程技术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1.1课程定位《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教育课程模块,是一门培养专业能力的基础课程。

其主要功能是使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知识以及模拟电子电路和数字电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掌握元器件的识别和基本工具、仪器仪表的使用,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今后从事有关的电子技术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后续课程主要为《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无线传感网络及应用》等。

1.2设计思路本课程是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课基础课,是三门课并成一门课,内容多、概念多、电路种类多、电路与参数符号多,时间又少,因此教学中更需突出重点。

电路部分,重点是直流电路和正弦交流电路;模拟电路部分,重点是半导体三极管和共发射极放大电路;数字电路部分,重点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

对于实际的集成电路芯片,应着重芯片的逻辑功能和使用。

本课程立足于职业能力培养,根据电子技术的学习规律,采用项目为教学情境来组织和实施教学,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将完成工作任务必需的相关理论知识构建于项目情境之中,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必备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

依据上述课程目标定位,本课程从工作任务、知识要求与技能要求三个维度对课程内容进行规划与设计,本课程共划分为电路定理分析验证、助听器电路的设计与制作、线性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与调试、表决器的制作与调试、数字电压表的制作与调试等五个工作任务,知识与技能内容则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进行确定。

分析过程中尤其注意了整个内容的完整性,以及知识与技能的相关性。

在对知识与技能的描述上也力求详细与准确。

技能及其学习要求采取了“能做…………”的形式进行描述,知识及其学习要求则采取了“能描述…………”和“能理解…………”的形式进行描述,即区分了两个学习层次,“描述”指学生能熟练识记知识点,“理解”指学生把握知识点的内涵及及其关系。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是电气、电子、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定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电路和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

2. 掌握电工电子电路的分析方法和测量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电路设计和实验操作。

3. 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检测和选用方法,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电子元器件。

4. 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电路理论: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能够运用电路理论分析简单电路和复杂电路。

2. 电阻器与电容器:掌握电阻器和电容器的种类、性能和选用方法,能够正确使用电阻器和电容器。

3. 电源与变压器:掌握电源的类型、性能和选用方法,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4. 半导体器件:掌握二极管、三极管和场效应管等半导体器件的种类、性能和选用方法,能够正确使用半导体器件。

5. 数字电路: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逻辑门电路和数字集成电路,能够运用数字电路进行数字信号处理。

6. 实验与实践:完成电工电子实验和实践项目,掌握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7. 综合应用: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和动画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电工电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 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行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实践,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电工电子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4. 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5. 定期组织专题讲座和学术报告,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五、教学评估与考核1.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占总评成绩的30%。

《数字电子技术与实践》课程标准

《数字电子技术与实践》课程标准

《数字电子技术与实践》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数字电子技术与实践》2. 课程时长:48学时(每周3学时,共16周)3. 授课对象: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学生4.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应用数字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1.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介绍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逻辑门、触发器、寄存器、计数器等基本元件和电路。

2. 数字电路设计:学习数字电路的设计方法,包括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数字系统设计等。

3. 数字电路应用:通过实践项目,使学生掌握数字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设计、制作和调试方法。

4. 实验要求:学生应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设备、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分析等。

实验报告应准确、清晰、规范。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讲授:通过讲解案例和实际应用,使学生了解数字电子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应用方法。

2. 实验教学:通过实践项目,使学生掌握数字电路的设计、制作和调试方法。

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四、考核方式与标准1. 平时成绩:根据出勤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占总成绩的30%。

2. 实验成绩:根据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表现,占总成绩的40%。

3.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主要考察学生对数字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占总成绩的30%。

五、课程资源1. 教材:《数字电子技术与实践》教材(可选用相关教材或自编讲义)2. 教学课件:包括PPT、视频等教学资源。

3. 实验设备:提供数字电路实验箱、示波器等实验设备。

4. 实践项目:提供数字电路设计实践项目,供学生选择。

5. 学习资源:提供数字电子技术的相关学习资源,如视频教程、网络课程等。

《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制订系部:机电工程系制订时间:2018年2月《电子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标准依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标准中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对《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而制订,用于指导《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与课程建设。

本课程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公共学习领域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基于职业能力分析,以模拟电子电路为载体,将典型模拟电路设计、调试与应用有机融合的理论性、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学习后续专业课准备必要的知识,并为从事有关实际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通过项目训练,使学生具备识别与选用元器件的能力;电路识图与绘图的能力;对电子电路进行基本分析、计算的能力;对典型电路进行设计、调试、检测与维修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通过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先修后续课程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高等数学、电工技术,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电子元器件检测能力、电路识图绘图能力、电路设计和分析能力。

本课程为后续专业课程电气控制技术、PLC技术、电气设备故障与维护的学习提供知识储备和技能储备,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本专业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所必须的电子设计的基本知识和灵活应用电子元器件的基本技能;为学生全面掌握电子电路设计技术和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学习的能力,为以后就业和继续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通过项目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品德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一)知识目标1、初步掌握常用电子器件2、掌握放大电路基础,频率特性与多级放大器,功率放大器3、掌握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4、掌握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5、掌握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401006
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
学时:154学时+1周综合测评
开课学期:2011-2012学年下学期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作为特色专业建设进行“三位一体、以赛促学”项目的重点改革科目,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授课方式,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课程以“电工基础”课程的学习为基础,通过本课程工作任务的实施,让学生掌握常用电子器件使用,理解典型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特性,了解电子电路的分析方法、设计过程,掌握电子电路设计、制作、调试环节的基本技能,掌握设计说明书编写、产品设计方案展示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继续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及培养学生进行电气与自动控制设备技术改造、调试与维修的熟练技能打下基础。

二、课程培养目标
本课程以典型电子产品为载体,以典型电子产品单元电路的分析、制作、调试为手段,通过工作任务的实施,培养学生掌握典型数模电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掌握电路设计、制作、调试的基本技能,具备电子电路的应用能力,了解从电子电路到电子产品的设计思路,掌握电路设计制作技术报告编写、产品设计方案展示等相关知识技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电工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在产品制作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协作能力。

(一)知识目标
数字电路部分:
1)掌握数制和码制的基本概念及相互转换的方法;
2)掌握逻辑事件的基本描述方法及各种方法的特点与作用;
3)掌握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的基本特点以及典型组合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与设计方法;
4)掌握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基本特点及典型时序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与设计方法;
5)掌握编/译码器、计数器、寄存器、存储器、555定时器等常用数字集成电路的特点与使用方法;
6)了解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基本原理;熟悉模-数和数-模转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电路;了解脉冲整形的基本原理。

模拟电路部分:
1)掌握基本元器件的结构功能;
2)放大电路的指标、分类、工作原理;
3)反馈的概念、分类、性能与判别方法;
4)差动放大电路及其集成功率放大电路分析方法及使用方法;
5)震荡电路结构功能及应用;
6)直流稳压电源原理及典型集成电路应用
(二)素质目标
1)养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
2)培养科学的思维习惯和规范的操作意识;
3)养成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具有协作和团队精神;
4)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解决课程设计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5)具有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
6)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7)具有一定的自学、表达、获取信息等各方面的能力。

(三)能力目标
1)能熟练使用焊接工具和常用仪器仪表;
2)能对典型电子电路进行分析,并进行简单电子产品功能分析、设计;
3)能进行电子电路原理图的绘制与简易PCB设计;
4)了解产品的成本核算方法,会进行电子产品成本估算;
5)熟练掌握基本的、规范的操作技能,能进行小型电子电路的制作;
6)能进行电子电路调试并熟练检查、排除故障;
7)能进行信息查询和资料整理;
8)能进行中间调试过程的记录并编写最终技术文档;
9)能以团队合作形式完成电子产品的开发;
10)会使用各种信息媒体对制作成果进行演示。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一)与前续课程的联系
电工基础,培养学生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能力和常用电工测量仪表的使用能力。

(二)与后续课程的联系
为学生后续“单片机应用技术”、“自动检测技术”等课程的学习打下专业基础。

四、课程内容标准和要求
备注:第1次行课安排2学时的课程说明、安全教育。

五、教学资源及实施建议
(一)推荐教材
《电子电路分析制作与调试》夏敏磊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10月第一版
《模拟电子技术》胡宴如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第三版
《数字电子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杨志忠主编2008年6月第三版
(二)教学参考资料
《电子学》科学技术出版社着2008年第1版
《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谢自美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4版
《电子线路分析与实践》张湘洁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1年1月第1版
(四)教学场地、设施、网络资源
教学场地:多媒体教室、电工电子实验室、电子制作室
设施:TH-DT型实验台、示波器、数字万用表、指针万用表网络资源:
2012年拟申请学院精品课程立项、建立申报网站
2013年初步建成课程资源网站
(五)课程考核方式与标准
1.课程考核方式
项目考试+综合测评
2.课程考核标准
(1)项目测评分数
各项目得分按加权折合总成绩70%
(2)期末综合测评
期末综合测评占总成绩的30%
3.职业资格证
无线电调试工、电子设备装接工
六、其它
系/部:机电工程系
教研室:电气教研室
编制人:张利国
审核:
编制时间:2012年1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