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太空一日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课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课文+朗读鉴于飞船的运行一直很正常,我并没有向地面报告这一情况。
但自己还是很紧张,因为第一次飞行,生怕哪里出了问题。
每当响声传来的时候,我就趴在舷窗那里,边听边看,试图找出响声所在,却没能发现什么。
回到地面后,人们对这个神秘的声音做过许多猜测。
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
对航天员的最基本要求是严谨,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所以就让我反复听,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
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确认,那个神秘的声音页没有在我耳边准确地再现过。
在“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行时,这个声音又出现了,但我告诉航天员:“出现这个声音别害怕,是正常现象。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5时35分,北京航天指挥中心向飞船发出“返回”指令。
飞船开始在343公里高的轨道上制动,就像刹车一样。
飞船先是在轨道上进行180度调姿――返回时要让推进舱在前,这就需要180度的“调头”。
“制动发动机关机!”5时58分,飞船的速度减到一定数值,开始脱离原来的轨道,进入无动力飞行状态。
6时4分,飞船飞行至距地100公里,逐步进入稠密的大气层。
44 这时飞船的飞行速度仍然很快,遇到空气阻力后,它急剧减速,产生了近4G的过载。
我的前胸和后背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我们平时已经训练过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因此身体上能够应付自如,心理上也没有为之紧张。
让我紧张以致惊慌的另有原因。
首先是快速行进的飞船与大气摩擦,产生的高温把舷窗外面烧得一片通红;接着在映红的舷窗外,有红的白的碎片不停划过。
飞船的外表面有防烧蚀层,它是耐高温的,随着温度升高,开始剥落,并在剥落的过程中会带走一部分热量。
我学习过这方面的知识,看到这种情形,知道是怎么回事。
但随后发生的情况让我非常紧张--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
窗外烧得跟炼钢炉一样,玻璃窗开始出现裂纹,那种纹路就跟强化玻璃被打碎之后那种小碎纹一样,这种细细的碎纹,眼看着越来越多??说不恐惧那是假话,你想啊,外边可是1600-1800℃的超高温度。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22 太空一日课件(共43张PPT)
仙女座星系与银河系40亿年后相撞
世界最大射电天文望远镜--中国“天眼”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
第一宇宙速度7.9 km/s 第二宇宙速度11.2km/s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采用改装的P-7洲际导弹把世界 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首先将载有世界上第一名宇航 员尤里·加加林的"东方1号"宇宙飞船送入离地面181~327 千米的空间轨道。
思考与探究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杨利伟在太空中都看到了什么? 课后习题
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
是一段弧;在太空中,我们可以准确判断地球上
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他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在太空中,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作者、“神舟五号”飞船及“神舟”系列飞 船的有关情况;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积累字词句。 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文生动传神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环境 描写;了解“神舟五号”飞船升空、遨游太空、回归地球的不 凡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热爱航天事业、热爱科学、热爱 祖国的情感,学习作者沉着果敢、不怕牺牲的精神;关注祖国 的航天事业,增强民族白豪感,激发对科学、对祖国的热爱。
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叙述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 舟五号”飞船在“太空一日”的经历,表现 了作者沉着果断、不怕牺牲、勇于克服困难 的精神品质,说明了航天员工作的危险性、 艰巨性,抒发了作者热爱航天事业、热爱祖 国的感情及胜利归来的自豪之情。
思考与探究
1.从课文中找出杨利伟在太空中都看到了什么? 2.找出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 3.“神舟五号”飞船升空时,“我”的心理有哪 些变化?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作用? 4.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 学的态度。 5.试分析15段运用的描写方式及其作用。 6.为什么要写在飞船上看不到长城?写这表现了 杨利伟的什么精神品质? 7. 你认为“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及返回对我 国有怎样的重大的意义?
第22课《太空一日》字词拼音解词测试作业七年级语文下人教版
根据生字写拼音
弧() 炽热() 轮廓() 俯瞰() 模拟()遨游() 严谨()稠密()概率() 烧灼() 五脏六腑() 千钧重负()耐人寻味() 惊心动魄()屏气凝神() 无虞()
根据解释写词语
1.圆周的任意一段。() 2.温度极高。() 3.物体的外周或物形的外框、概貌。() 4.指俯视,从高处往下看。() 5.模仿,仿效。() 6.漫游。() 7.严肃谨慎。()
根据解释写词语
8.多而密。() 9.某种事件在同一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 能不发生,表示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 量叫做概率。() 10.高温炙烫。()
根据解释写词语
11.五脏:脾、肺、肾、肝、心;六腑: 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 人体内脏器官的统称。也比喻事物的 内部情况。() 12.比喻很沉重的负担。钧,古代的重 量单位,合三十斤。() 13.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 耐,禁得起。() 14.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七年级语文下人教版
第
2
2
课
《 太空一日》
字词拼音解词测试
根据拼音写生字Βιβλιοθήκη Hú()chìrè ()lún kuò () fǔ kàn ()mónǐ() áo yóu ()yán jǐn () chóu mì()gài lǜ() shāozhuó ()
根据拼音写生字
wúzàng liùfǔ () qiān jūn zhòng fù() nài rén xún wèi () jīng xīn dòng pò() bǐng qìníng shén () wú yú ()
根据解释写词语答案
答案 弧炽热轮廓俯瞰模拟遨游 严谨稠密概率烧灼五脏六 腑千钧重负耐人寻味惊心 动魄
谢谢欣赏 祝您愉快
22、太空一日(杨利伟)
二十二、太空一日(杨利伟)1、易读错的字炽(chì)热蒸(zhēng)气紧绷(bēng)负荷(hè)幅(fú)度舷(xián)窗俯瞰(kàn)确凿(záo)叮嘱(zhǔ)遨(áo)游褐(hè)色鉴(jiàn)于稠(chóu)密瞬(shùn)间咯(gē)吱呼啸(xiào)屏(bǐng)息一拽(zhuài)轮廓(kuò)无虞(yú)2、多音字pēn (喷出) bēng(紧绷) qiáng(增强) hè(负荷)喷绷强 qiǎng(强迫)荷pèn (喷香) běng(绷着脸) jiàng(倔强) hé(荷花) zàng(内脏) qū(曲线) jiě(解脱) chà(刹那)脏曲解 xiè(解数)刹zāng(肮脏) qǔ(曲调) jiè(押解) shā(刹车) yān (燕山) guān(观看) mó(模拟) nòng (弄清)燕观模弄yàn (燕子) guàn(道观) mú(模样) lòng (弄堂) tòng (通红) bǐng(屏息) luò(落下) lòu (露出)通屏(屏息凝神)落 lào (落枕)露tōng (通过) píng(屏幕) là(落下) lù(露天) tán (弹起来) mó(折磨) zhé(挫折) zhuǎn(转头)弹磨折 shé(折本)转 zhuàn(转圈)dàn (弹夹) mò(拉磨) zhē(折腾) zhuǎi(转文)3、形近字炽chì(炽热)焰yàn (火焰)绷bēng(绷带)幅fú(幅度)帜zhì(旗帜)陷xiàn(陷阱)辐fú(辐射)职zhí(职业)掐qiā(掐花)棚péng (大棚)蝠fú(蝙蝠)脏zàng (心脏)练liàn(训练)眨zhǎ(眨眼)舷xián(舷窗)炼 liàn(锻炼)泛fàn (广泛)船chuán(小船)桩zhuāng(木桩)拣jiǎn (挑拣)砭biān (砭骨)航háng (航海)俯fǔ(俯瞰)弧hú(弧线)孤gū(孤独)捕bǔ(捕捉)浦pǔ(黄浦江)腑fǔ(五脏六腑)狐hú(狐狸)呱gū(呱呱坠地)铺pù(店铺)撞zhuàng(撞击)褐hè(褐色)鉴jiàn (借鉴)稠chóu(稠密)憧chōng(憧憬)揭jiē(揭开)瞳tóng (瞳孔)蝎xiē(蝎子)签qiān (签字)调diào (调查)障zhàng(屏障)嶂zhàng(叠嶂)糊hú(糊涂)舷xián(船舷)蝴 hú(蝴蝶)炫 xuàn (炫耀)樟zhāng(樟树)蟑zhāng(蟑螂)湖hú(湖泊)眩xuàn (目眩)圾jī(垃圾)极jí(积极)隐yǐn (隐约)减jiǎn (减速)汲 jí(汲水)级 jí(班级)稳 wěn (稳重)碱jiǎn (火碱)4、解词炽热:极热。
22 《太空一日》(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ppt)
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共振。
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紧张 放松 非常痛苦 难以承受
解脱痛苦
轻松舒服
激动得说不 出任何话
2.第二部分,杨利伟在太空中看到了哪 些景象?(提示:从内容中提取信息,要着眼在
句段中,抓取关键词句,提炼有效信息。)
(1)看地球是一段弧; (2)各大洲和各个国家; (3)祖国的首都和各个省份; (4)类似棉絮状的悬浮物。
背景链接
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神舟五号”载入飞船在酒泉 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把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 飞船绕地球14圈后,于10月16日6时23分安全降落在内蒙古主 着陆场。这次成功的发射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标 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为进一步的空间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杨利伟耗时两年 写成的自传《天地九重》,由20万字和150幅珍贵图片组成。 作者以坦率而真挚的方式,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回顾了一个小 城少年如何成为军人、成为一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如何通 过艰难的、接近完美的训练,终于成就了自己见证和创造奇迹 的人生。课文便节选自杨利伟的自传《天地九重》。
(3)此外作者在 叙述中,对时间、 数据等都表述得详 细、准确,也反映 了航天员严谨、科 学的态度。
2.“在太空中,我可以准确判断地球上各大 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经过中国上空时,我 就会仔细分辨大概到哪个省,正从哪个地区上空 飞过。”同是写在飞船上俯瞰地球所见,“准确” 和“大概”两个词语是否矛盾?为什么?
意外
心理或举动
第三次 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很紧张,边听边 看,冷静观察。
第四次
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
紧张、担心,通过 观察判断应该没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精美ppt课件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1.根• 单据击各此部处分编的辑小母版标文题本,样把式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品味• 第文•二章第级三语级言,把握人物感情。 3.了解我国• 宇第四•航级第五员级的优秀素质,学习我国宇航员 的崇高精神。
讲授新课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五级
时间精确到“秒”,并且飞行回来 后,“我”详细描述了这个难受的过 程,可见杨利伟是多么的严谨。
讲授新课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2.我没看到长城 。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杨级利伟以实事求是、 认真•负第•责三第级的四级科学态度作出 了否定回答• 第,五也级 许会泼灭
不少人的热情,但却强有
受着很大压力。这种情况我们平时已经训练过,身
体上能应付自如,心理上也不会为之紧张。
讲授新课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精• 第读五级课文 细节探究
讲授新课
单1.杨击利伟此在处文中编说辑“对母航天版员标最基题本样的要式求是严谨
”。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 •学单的击态此度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1)在• 第“•二第我级三以级为自己要牺牲了”中有,“共振持续26 秒后慢慢• 减第四轻级。”
想,不停地想,给身体一个适应过程。几十分钟后
,我终于调整过来了。
讲授新课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3)我在太空碰到另外一个仍然原因不明的情况,
•就单是击时此不处时编出辑现母的版敲文击本声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人教部编版语文科七年级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课件(25PPT)
(3)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 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 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
——客观的描述
(4)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5)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 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 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
——细致的观察,详尽的描述。
4、文本链接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 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 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 时间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次日返回,降落 于四子王旗着陆场。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 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2、2016年10月17日,早晨7时30分 28秒,搭载着航天员景海鹏、陈冬的神舟十 一号载人飞船正式点火发射。二十分钟之后,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总指挥张又侠宣布, 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景海鹏在“如果没 有梦想,灵魂就会失重”一文提到“每一次 飞天,都是一场寂寞的坚守。但我和我的战 友们都很享受这份坚守,愿意为这份年复一 年、日复一日的坚守付出所有。”陈冬说: “坚定为梦想努力的决心”。
欣喜、激动;关切之情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 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 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 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对祖国的爱,对亲人战友的爱
(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 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 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 船了,外边来人了!
——急切、激动的心情
第22课 太空一日
语文R版阔,中国酒泉卫 星发射中心秋色斑斓。待发的“神舟 五号”载人飞船静默在发射塔架。全 世界的目光,都跨洋过海穿山越岭, 投注在中国西北部这片大漠深处,聚 焦在广袤旷野中这巍峨耸立的塔架上。 接着,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杨利伟来为我们讲述我国第一次载人 航天飞行的情况。
22、《太空一日》教案
22、《太空一日》教案教学目标:1、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信息进行快速筛选、区分、提取的能力,以及对重要信息进行确认提炼及重组的能力。
4、体会作者对祖国、航天事业、亲友的热爱,树立为祖国民族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
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杨利伟、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资料,结合“思考探究”自学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国古代,人们时刻想着遨游太空,也因此产生了如“嫦娥奔月”的传说故事。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飞船绕地球14圈后,于10月16日6时23分安全降落在内蒙古主着陆场。
这次载人太空飞行,中国人实现了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
中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开展载人航天活动能力的国家,杨利伟也因此成为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许多人都羡慕航天员成功的那一刻的荣耀,却不知道航天员背后的惊险故事。
今天我们来学习22课《太空一日》。
二、背景链接: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
杨利伟耗时两年写成的自传《天地九重》,由20万字和150幅珍贵图片组成。
作者以坦率而真挚的方式,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回顾了一个小城少年如何成为军人、成为一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如何通过艰难的、接近完美的训练,终于成就了自己见证和创造奇迹的人生。
课文便节选自《天地九重》。
三、字词注音:弧形 hú炽热 chì轮廓 kuò俯瞰 kàn模拟 mó遨游áo 严谨 jǐn 稠密 chóu概率 gài lǜ烧灼 zhuó五脏六腑 fǔ千钧重负 jūn瞬间 shùn 屏息凝神 bǐng 本末倒置 dào 无虞 yú确凿 záo 负荷(hâ)模拟:模仿;仿照。
22、太空一日(杨利伟)
2004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 注视地球的眼睛。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 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 作为中华飞天的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 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 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的坚韧执 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 ——而这也正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 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 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本文的描述除了科学、严谨之外,也蕴含着 丰富的情感。请举例说明。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 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 欢呼起来。
Hale Waihona Puke 语言、动作描写,让人感受到指挥大厅中 紧张的气氛,以及所有人为杨利伟挺过了 艰难的共振过程而安然无恙时激动、兴奋 之情,也表现了杨利伟太空飞行的惊险。
地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
意外
心理或举动
1、共振,五脏六腑要碎了 顽强忍受 以为要牺牲了 2、产生“本末倒置”的错 靠意志克服 觉,倒着飞很难受,容易 最终得以适应 诱发空间运动病。 很紧张,边听边看 3、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冷静观察 4、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 紧张、担心, 通过观察判断应该没事
生词检测:
chì 炽热 chóu 稠密 kuò kàn áo jǐn 轮廓 俯瞰 遨游 严谨 zhuó fǔ jūn 烧灼 五脏六腑 千钧一发
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展现了我国宇航员首次太空飞行的经历。
2、根据课文的小标题,梳理宇航员的飞行历程。 3、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 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当时有怎 样的反应?
作者简介:
人教新编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2课《太空一日》
校正读音,积累字词
弧 hú 炽热 chì 轮廓 kuò 俯瞰 fǔ kàn 模拟 mó nǐ 遨游 áo 严谨 jǐn 稠密 chóu 概率 gài lǜ 烧灼 zhuó 五脏六腑 fǔ 千钧重负 jūn 耐人寻味 nài 惊心动魄 pò
屏息凝神 bǐng níng 确凿 záo 倒悬 dào xuán
中国北京
整体感知
(6)在飞船上能看到长城吗? 不能
(7)飞船绕地飞行 14 圈后,准备返回。
(8)作为首飞航天员,突发原因不明、没有预案 的情况会遇上许多。如当飞船进入轨道时。会产 几十 分钟后, 生“本末倒置 ”的错觉, “我”终于调整过来。
(9)飞船上时不时出现敲击声,是什么声音? 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直到现在也没有确认。
2.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文章的四个部分. 然后概括每部分内容. 升空 一、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1-17): (火箭发射升空时“我”的复杂感受 ——共振带来的痛苦感受) 二、我看到了什么(18-29): 所见 (太空中的真实所见——强调没有看到长城) 三、神秘的敲击声(29-39):所闻 飞船上的声音探究—①克服“本末倒置”的错觉 ②听到神秘的敲击声 四、归途如此惊心动魄(40-67):落地 (返回途中的惊险际遇及作者的心路历程 ——飞船舷窗出现裂纹)
从古时“万户飞天”,到“神 五”将航天英雄杨利伟送上太空, 再到如今“逐梦天宫”,中国人从 未停止过探索浩瀚宇宙的脚步。不 懈追求航天梦的背后,是无数航天 人的默默坚守和付出。探险过程中 的任何艰难险阻,都抑制不了人们 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阻挡不了人 类迈向全新领域的脚步。让我们一 起走进航天英雄的世界,感悟他们 光环背后的那份责任与奉献。
5、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杨利伟具有什么 样的性格特点让他成为了航天英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22课 《太空一日》
22《太空一日》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朗读,理解、积累重点词语,并理解文章内容。
2.品读文字,跟随杨利伟的经历感受太空旅行的美妙和神奇。
3.学习杨利伟英勇无畏、勇于攻坚、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严谨求实、敢于探索的科学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概括内容要点,感受太空旅行的美妙和神奇。
2.品读描绘太空生活的精彩语句,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三、课前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找出生字生词,扫清阅读障碍,增加词汇积累。
2.借助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及中国航天事业相关情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州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
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
这一天,多少炎黄子孙翘首以盼!大家可曾知道,这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惊险的太空之旅,下面就让我们随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道重温那令人既兴奋又紧张的天空一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走近作者杨利伟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
他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
2014年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二)写作背景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三)检查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炽.热()轮廓.()模拟.()遨.游()稠.密()烧灼.()俯瞰.()无虞.()千钧.重负()2.解释下面的词语。
⑴俯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无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第22课《太空一日》教案
1.为什么“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明确:飞船起飞阶段发生的共振让“我”非常痛苦,感到难以忍受。
2.“我”在太空中看到了什么?
明确:地球是一段弧;各大洲和自己的祖国;看到一些类似棉絮状的物体。
3.“本末倒置”是怎样的一种错觉?
明确:明明是朝上坐的,却感觉脑袋冲下。
4.“我”为什么想到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呢?
遇到外星人,我想也是同行
主持人:很多网友都问,您去过太空,您觉得太空里真的有外星人吗?您希望自己碰到外星人吗?如果碰到您想和他们说些什么?
杨利伟:我飞行的过程当中,没有碰到外星人,当然从我们的愿望来讲,希望有更多的类似人类文明的生物存在。如果说我遇到了,我会跟他们打招呼,我想我们也是同行。
太空饮食,最爱吃榨菜
【新课解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扫清字词障碍。
(1)读准加点字的读音
模拟(nǐ)炽热(chì)俯瞰(kàn)
严谨(jǐn)逃逸(yì)稠密(chóu)
遨游(áo)瞬间(shùn)烧灼(zhuó)
(2)解释词语。
遨游:漫游;游历。
烧灼:指高温炙烫。
瞬间:一眨眼之间。形容极短的时间。
严谨:严密谨慎;严密细致。
失重的感觉像海草
主持人:都说进入太空之后失重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您能不能给我们描述一下?
杨利伟:飞船进入太空,入轨了之后,在微动力的情况下,我们所有的物体都会处在一种飘浮状态下,这种物理现象非常奇妙。我记得飞船和火箭第一次分离之后,我感到突然间的失重。我回来之后,跟同行们进行交流的时候,我说我当时看到我们飞船上所有的固定物体全都飘浮起来,就像在海底看到海草一样飘浮起来,包括还有一些小的浮尘都飘浮起来了,伴随着我们的身体会有往上浮的感觉,当然我们当时是固定在座椅上。
《太空一日》字词拼音解词易错字辨析课堂练习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
课堂练习二
5.下列画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内 涵(hán) 劫掠(jié) 瞥见(piē)
B. 珐琅(fā) 晨 曦(xī) 朱 鹭(lù)
D
C. 缀满(zhuì) 有 朝一日(zhāo) 箱 箧(jiá)
D.震 撼(hàn) 谴责(qiǎn) 给予(gěi)
课堂练习三
2.词语运用——根据释义写出相应词语 ⑴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惊心动魄。 ⑵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耐人寻味。 ⑶比喻很沉重的负担:千钧重负。 ⑷生命不用忧虑:生命无虞。 ⑸暂时抑止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屏息 凝神
没有为之紧张,身体上能够应付自如。
我们平时已经训练过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因此身体上能够
应付自如,心理上也没写
1.弧hú 2.炽热chìrè 3.轮廓lún kuò 4.俯瞰fǔ kàn 5.模拟mónǐ 6.遨游áo yóu 7.严谨yán jǐn
读读写写
8.稠密chóu mì 9.概率gài lǜ 10.烧灼shāozhuó 11.五脏六腑wúzàng liùfǔ 12.千钧重负qiān jūn zhòng fù
读读写写
13.耐人寻味nài rén xún wèi 14.惊心动魄jīng xīn dòng pò 15.屏气凝神bǐng qìníng shén 16. 无虞wú yú
易错辨析一
1.弧hú
孤独
2.炽热chìrè (zhì×)
3.轮廓lún kuò (guō ×)
4.俯瞰fǔ kàn (gǎn ×)
课堂练习四
3.语言运用——根据要求写出你的问题 通过学习课文,你明白杨利伟为什么被称 为“航天英雄”了吧。假如杨利伟到你们 学校和大家交流,你会向他提什么问题呢 ?(至少设计两个问题) 问题一:当你平安着陆后,你最想和你第 一个见到接你出舱的同志说些什么? 问题二:我们如果将来也想成为和你一样 的航天员,我们现在该做哪些准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太空一日作业设计(含解析)新人教版
太空一日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炽热紧bēng负荷五脏六fǔ舷窗轮廓俯瞰红晕叮zhǔ确凿稠密遨游严谨拽无虞屏息凝神2.结合语境,根据括号中的意思填写成语。
(1)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轻松愉快),如同一次重生。
(2)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
(3)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的错觉。
(4)这时舷窗已经烧得黑乎乎的,我坐在里面,怀抱着操作盒,暂时抑止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地等待着配合程序。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时我第一次向地面报告飞船状态:“《神舟五号》报告,整流罩打开正常!”B.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数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八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气。
C.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
D.从山脉的轮廓、海岸线的走向以及河流的形状,我也基本可以判断飞船正经过哪个洲的上空,正在经过哪些国家。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大火和消防隐患都得到了有效控制。
B.高铁的开通,意味着从我市到南宁的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倍。
C.春天的昆明是个旅游的好季节。
D.经过昨夜的一场大雨,刚刚遭受沙尘暴袭击的西北地区的空气清新了许多。
5.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看一个人的前途,首先要看他的思维广度,思维的广度决定着财富的多寡,同时又取决于思维的方式。
②采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决定着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前途。
③思维方式是自己支配的。
④所以,建立一种多元的思维方式,才能很好地化解问题,取得成功,从而拥有一个立体饱满的人生。
⑤如果你总是停留在那种非左即右,非黑即白的单一思维方式里,那么你永远只能在成功的外围兜圈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2X部编版)第22课《太空一日》同步练习
22太空一日杨利伟基础知识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A.炽.热(chì)释.然(shì)负荷.(hè)B.轮廓.(kuò) 俯瞰.(kàn) 叮嘱.(zhǔ)C.确凿.(zhuó) 倒悬.(xuán) 模拟.(nǐ)D.遨.游(áo) 稠.密(chóu) 烧灼.(zhuó)【解析】凿—záo。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开始时飞船缓慢地升起,非常平稳,甚至比电梯还要平稳。
我感到压力远不像训练时想象的那么大,心里稍觉释然,全身紧崩的肌肉也渐渐放松下来。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辩不清,夜晚则盛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3)这时飞船的飞行速度仍然很快,遇到空气阻力后,它急据减速,产生了近4G的过载,我的前胸和后背都承受着很大压力。
错别字崩辩盛据改正绷辨呈剧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耐人寻味:经得起人们仔细体味。
形容意味深长,值得反复体会。
(2)本末倒置:指把主要的和次要的、重要的和不重要的位置弄颠倒了。
也指把事物的根源和结局、原因和结果弄颠倒了。
(3)屏息凝神:暂时抑止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
(4)无虞:不用忧虑。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D)A.谢天谢地,这些家伙终于赶来了,众人如卸千钧重负....,长长吐出一口大气。
B.那清风碧波,像是从天上,从地下,从四面八方,从我的五脏六腑....间一起涌过。
C.从高塔往下望,整个城市的风光一目了然....,令人有心旷神怡之感。
D.科学家们借此机会还将了解如果彗星碎片与地球发生类似的碰撞,将会有怎样惊心动魄....的后果。
【解析】D项,“惊心动魄”,使人神魂震惊。
原指作品文辞优美,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
后形容令人震惊、感动、紧张至极。
不合语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太空一日》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太空⼀⽇》是⼈教版七年级下册语⽂书(2017年春季修订版)新选⼊的课⽂,这篇课⽂选⾃杨利伟的《天地九重》,讲述了作者对于进⼊太空的所经、所历、所见、所感,杨利伟不遗余⼒地作了迄今为⽌最为全⾯和详尽的描述。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22课《太空⼀⽇》课⽂原⽂ 我以为⾃⼰要牺牲了 9时整,⽕箭尾部发出巨⼤的轰鸣声,数百吨⾼能燃料开始燃烧,⼋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焰,⾼温⾼速的⽓体,⼏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化为蒸⽓。
⽕箭起飞了。
我全⾝⽤⼒,肌⾁紧张,整个⼈收缩得像⼀块铁。
开始时飞船缓慢地升起,⾮常平稳,甚⾄⽐电梯还平稳。
我感到压⼒远不像训练时想象的那么⼤,⼼⾥稍觉释然,全⾝绷紧的肌⾁也渐渐放松下来。
“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
⽕箭逐步地加速,我感到压⼒在渐渐增强。
因为这种负荷我们训练时承受过,变化幅度甚⾄⽐训练时还⼩些,所以我的⾝体感受还挺好,觉得没啥问题。
但就在⽕箭上升到三四⼗公⾥的⾼度时,⽕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了共振。
这让我感到⾮常痛苦。
⼈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常敏感,它会让⼈的内脏产⽣共振。
⽽这时不单单是低频振动的问题,是这个新的振动叠加在⼤约6G的⼀个负荷上。
这种叠加太可怕了,我们从来没有进⾏过这种训练。
意外出现了。
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
我⼏乎难以承受,觉得⾃⼰快不⾏了。
当时,我的脑⼦⾮常清醒,以为飞船起飞时就是这样的。
其实,起飞阶段发⽣的共振并⾮正常现象。
共振持续26秒后,慢慢减轻。
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解脱出来,⼀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重负,如同⼀次重⽣,我甚⾄觉得这个过程很耐⼈寻味。
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刹那,我真的以为⾃⼰要牺牲了。
飞⾏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种难受的过程。
经过分析研究,⼯作⼈员认为,飞船的共振主要来⾃⽕箭的振动。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2课《太空一日》课件
(2)对后来者的鼓励及心理建设。 “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升空后,航天员都产生过这种 错觉,但他们已有心理准备,因为杨利伟跟他们仔细说过。 包括他告诉后来的宇航员,那神秘的敲击声出现的时候别害 怕,属于正常现象等。
(3)对祖国的热爱及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比如杨利伟特地俯瞰长城。 非常客观地说“我没有看到长城”。 而且为了验证他几次努力寻找长城,曾叮嘱后来者仔细看看。 再如他对神秘的声音的来源,尽管技术人员用各种办法模拟, 但他觉得不像的时候,哪忙断断续续听了年多, 不能确定就不 签字。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 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体会句子所蕴含的 情感)
预设:这里展现了地面指挥大厅的紧张气氛,表现了大家看到杨 利伟安然无恙时激动、兴奋之情,真实再现了杨利伟脱险后人 们如释重负的心情,体现了战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 色,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2、词语解释
五脏六腑 千钧重负
人体内脏器官的统称,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比喻很重大的责任。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
耐人寻味
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太空一日原文(七年级下册22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原文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①9时整,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几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八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气。
②火箭起飞了③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
④开始时飞船缓慢地升起,非常平稳,甚至比电梯还平稳。
我感到压力远不像训练时想象的那么大,心里稍觉释然,全身绷紧的肌肉也渐渐放松下来。
⑤“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⑥火箭逐步地加速,我感到压力在渐渐增强。
因为这种负荷我们训练时承受过,变化幅度甚至比训练时还小些,所以我的身体感受还挺好,觉得没啥问题。
⑦但就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
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⑧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
而这时不单单是低频振动的问题,是这个新的振动叠加在大约6G的一个负荷上。
这种叠加太可怕了,我们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
⑨意外出现了。
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
我几乎难以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⑩当时,我的脑子非常清醒,以为飞船起飞时就是这样的。
其实,起飞阶段发生的共振并非正常现象。
11 共振持续26秒后,慢慢减轻。
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解脱出来,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斤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
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12 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种难受的过程。
经过分析研究,工作人员认为,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
随后他们改进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神舟六号”飞行时,情况有了很大改善;在后来的航天飞行中再没有出现过。
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初一下册教案22 太空一日
22 太空一日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2.感知内容,理解关键句;3.反复诵读本文,体会作者文章感情。
【过程与方法】1.通过速读,了解“太空一日”所经历的惊险与挑战;(重点)2.品味文章语言,把握人物感情。
(重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质,学习我国宇航员的崇高精神。
(重点)导语设计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州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
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
这一天,多少炎黄子孙翘首以盼!大家可曾知道,这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惊险的太空之旅,下面就让我们随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道重温那令人既兴奋又紧张的天空一日。
学习过程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了解背景。
1.认读理解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炽热轮廓模拟遨游严谨稠密瞬间概率烧灼五脏六腑千钧重负耐人寻味惊心动魄2. 介绍写作背景。
教师介绍神舟五号的发射情况。
目标导学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文章记述了作者太空一日之旅,主要经历了哪三步?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火箭发射我看到了什么在太空中神秘的敲击声归途如此惊心动魄——飞船返回2.读了“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这一部分,你知道“自己要牺牲”的原因吗?(用文中语句回答)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
我几乎难以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3.在“我看到了什么”这一部分,“我”看到了什么?“我”没有看到长城,却为何要写它?(1)可以准确判断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2)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3)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
因为“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
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验证这个说法”,通过本次观察,说明那些说板书设计太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火箭发射我看到了什么严谨空在太空中科学一神秘的敲击声日归途如此惊心动魄——飞船返回教学反思可取之处:1. 本文的篇幅比较长,所以安排学生提前预习,这样有助于深入文本,理解文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太空一日
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本的结构特点。
2.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感受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3.了解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质,学习他们的崇高精神。
一、导入新课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
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
这一天,多少祖国儿女翘首以盼!大家可曾知道,这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惊险的太空之旅,下面就让我们随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道重温那令人既兴奋又紧张的太空一日。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记述了作者太空一日之旅,主要经历了哪三步?
明确: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火箭发射
我看到了什么
神秘的敲击声在太空中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飞船返回
2.读了“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这一部分,你知道作者“要牺牲”的原因吗?(用文中语句回答)
明确:共振以曲线的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
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3.在“我看到了什么”这一部分,“我”看到了什么?“我”没有看到长城,却为何要写它?
明确:(1)看到的地球只是一段弧;(2)可以准确判断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3)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4)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
因为“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
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验证这个说法”,通过本次观察,说明那个说法并不科学,从而表现出作者严谨的科学精神。
4.“神秘的敲击声”这一部分其实写了在太空中哪两个“突发的、原因不明的、没有预案”的现象?
明确:(1)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2)时不时会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5.“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这一部分中,令“我”“惊心动魄”的事情是什么?
明确:返回舱的舷窗出现裂纹,“外边可是1600~1800℃的超高温度”。
目标导学二:细读课文,探究质疑
1.结合课文,体会下面句子蕴含的情感。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明确:杨利伟熬过了艰难的26秒共振阶段,让人们松了一口气,发射现场紧张的气氛得以缓解,因此才会有人“大声喊”,才有所有人的鼓掌欢呼。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明确:分辨不清的灰白,以及夜晚的红晕,是祖国的首都,是自己的战友和亲人所在的地方,是自己登上太空后非常挂念的地方。
深沉和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
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
明确:平安回到地球、回到祖国,喜不自禁。
悬在心上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2.本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采用小标题的形式,依照火箭发射、在太空中、飞船返回的顺序组织全篇。
3.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
试从文中找出一些例子,体会宇航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明确:①“那些物体悬浮在飞船外面,无法捕捉回来,我至今还没弄清那到底是些什么。
”因无法捕捉,就不能判断到底是什么。
②“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地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
”“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
”感觉声音不像,就不能确认,这是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
目标导学三:归纳总结,探究质疑
本文采用小标题的形式,详尽地叙述了“我”(杨利伟)的“太空一日”之旅,表现了航天英雄的沉着、冷静和严谨、科学的崇高精神。
1.读完本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迪?
2.假如杨利伟到你们的学校和大家交流,你会向他提什么问题呢?
三、板书设计
太空一日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火箭发射
我看到了什么
神秘的敲击声在太空中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飞船返回严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