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微生物染色观察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实验三 微生物染色观察(共25张PPT)

实验三 微生物染色观察(共25张PPT)
如用菌悬液或液体培养物,可用接种环挑取1-2环 直接涂于载玻片上。
Notes: 1) 载玻片要洁净无油迹 2)滴生理盐水和取菌 不宜过多 3)涂片要涂抹均匀,不宜过厚。
2、干燥 室温自然干燥
操作步骤(continued)
3、固定
固定的目的:
1)使细胞质凝固,以固定细胞形态; 2)并使菌体牢固地附着在载玻片上。
Figure 2 - Gram stain of Gram –
E. coli cells
四 芽孢的染色
1、制备菌液:加2-4滴蒸馏水于小试管中,用接种环 从斜面挑取菌体2环于试管中充分混匀。 2、加染色液:加孔雀绿3滴于小试管中。
3、加热:沸水浴,15-20分钟。
4、涂片:用接种环从小试管中取一环菌涂于一干净载 玻片上,制成涂片。
态和结构。 6、水洗:用水洗至流出的水中无绿色为止。
当目视接目镜时,特别在使用油镜时,切不可使用粗调节器,以免压碎玻片或损伤镜面。 枯草芽孢杆菌1D培养物 枯草芽孢杆菌1D培养物 枯草芽孢杆菌1D培养物
常用作简单染色的染料有:美蓝、结晶紫、碱性复红 2、加染色液:加孔雀绿3滴于小试管中。
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2 day培养物)
复染色法: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染色液进行 染色,有协助鉴别微生物的作用,故也称 鉴别染色法。常用的有: 革兰氏染色法、抗酸染色法、芽孢染色法 、荚膜染色法等。
革兰氏染色(stain)
1984年,丹麦医生Gram采用革兰氏染色法细菌细 胞壁区分为两种类型:革兰氏阴性(G+)和革兰氏
阳性(G ) 3)擦当油细镜菌镜分头解方糖法类:产分酸三使步培A养-)基先pH用下擦降镜时纸,揩细去菌镜所头带上正的电香荷柏增油加,B此)时从可双用层伊瓶红的、下酸层性沾复少红许或二刚甲果苯红滴等在酸另性一染片料擦染镜色纸。上 ,擦拭镜头;

实验三讲义 细菌的染色及形态观察

实验三讲义 细菌的染色及形态观察
3.2.2 初染。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染液覆盖涂菌部位,染色1-2min 后倾去染液,水洗。(教师示范)
3.2.3 媒染。先用卢戈氏碘液冲去载片上残留水迹,再用碘液 覆盖1 min,水洗。
3.2.4 脱色。滴加95%乙醇脱色20-30s ,立即水洗。
3.2.5 复染。用吸水纸吸去载片上残留水,用番红复染液染色 2 min,水洗,吸干水迹。
3.2 方法 C. 细菌形态观察

低倍镜观察 4×,10 ×
高倍镜观察 (40×,找到合适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心)
油镜观察(100×) 将高倍镜转离工作位置,在要观察的涂菌部位滴加一滴 镜油,将油镜转至工作位置,聚光器升至最高,调节照明 度,调节细调节器,使物像清晰。
绘图 在所观察的图像中选取典型部位绘图,要求左眼观察图像, 右眼观察绘图;球菌应注意长度与直径之比,球菌应注意排 列状况;有芽胞的细菌应标记芽胞和营养体的位置;图下方 应标明图的名称、放大倍数、染色结果。
3 材料与方法
3.1 实验器材
3.1.1 药品:革兰氏染色液:草酸铵结晶紫染液、革兰氏碘液、 95%乙醇、番红染液,无菌生理盐水。 芽胞染色液:孔雀绿染色液,番红染色液
3.1.2 菌种: Escherichia coli(大肠杆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18-24 h菌落平板, Bacillus thuringiensis(苏云金芽孢杆菌)培养24 h菌落平板。
3.2 方法 B. 芽胞染色法
3.2.1 制片:按革兰氏染色方法操作。 (取菌落中央和边缘的菌体)
3.2.2 染色。用试管夹夹住载片,滴加孔雀绿染液3-5滴于涂菌 部位,置酒精灯火焰上加热5-8 min ,加热过程要随时滴加染色 液,防止煮沸或干涸。 3.2.3 水洗:载片冷却后水洗。

高中生物实验的染色与颜色观察 PPT

高中生物实验的染色与颜色观察 PPT
脂肪颗粒被染成紫 红色
葡萄糖与甲基绿作 用,生成绿色沉淀
染色体被染成Leabharlann 红 色(5)记准混合后加入——斐林试剂,且现配现用;分别加入 ——双缩脲试剂(先加 A 液,后加 B 液,且 B 液不能过量)。 两者成分相同,但 CuSO4 的浓度不同,所以不能混用。 (6)若用大豆作为材料,必须提前浸泡;若用蛋清作材料,必 须稀释,防止其粘在试管壁上不易刷洗;且该实验应预留部 分组织样液做对比。 (7)易写错别字提示:“斐林试剂”中的“斐”不可错写成 “非”;双缩脲试剂中的“脲”不可错写成“尿”。
活体染色剂健那绿与亚甲基蓝
• 健那绿染液就是专一性得线粒体得活细胞 染料,线粒体中细胞色素氧化酶使染料保持 氧化状态( 即有色状态)呈蓝绿色 , 而在 周围得细胞质中染料被还原成为无色状态 。 因此可以使活细胞中得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 线粒体能在健那绿染液中维持活性数小时, 通过染色,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生活 状态得线粒体得形态与分布。
• 这两种染色剂对DNA与RNA得亲与力不同,甲基绿 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 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观察到 DNA与RNA在细胞中得分布情况。
• 注意:①盐酸能改变细胞膜得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 人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得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 于DNA与染色剂结合。② 2种染色剂要混合使用, 而且要现配现用。
菲林试剂与双缩尿试剂得比较
方法体验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比较
比较项目
斐林试剂
双缩脲试剂
使用 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 使用时先加 A 液再
方法 即可使用,且现配现用
加B液
与新配制的
实质
碱性条件下的 Cu2+

实验三、简单染色法ppt课件

实验三、简单染色法ppt课件
实验三、简单染色法
目的要求
1. 学习微生物涂片、染色的基本技术,掌 握细菌的简单染色法。 2. 初步认识细菌的形态特征。 3. 学习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熟悉 无菌操作技术。
• 简单染色:利用单一染料对菌体进行染色。 • 染料是一类苯环上带有发色基团和助色基 团的有机化合物。前者赋予染料颜色特征, 后者使染料能形成盐。 • 常用的微生物细胞染料都是盐,分酸性染 料和碱性染料两大类:美蓝(即亚甲蓝)、 结晶紫、碱性复红、番红(即沙黄)、孔 雀绿等都属于碱性染料;酸性复红、伊红 及刚果红属于酸性染料。
显微镜使用操作步骤
1、观察前的准备 2、显微镜观察 3、显微镜使用完毕后的处理
1、观察前的准备
仔细阅读显微镜使用说明书 取镜(一手握镜臂,一手托底座) 显微镜的放置(平放,距边缘约10cm) 熟悉显微镜,检查显微镜 调节光源(光线均匀,亮度适宜) 调节双筒显微镜的目镜 调节聚光器数值孔径 检查显微镜物镜、目镜、聚光器

n 介质折射率 射率大于空气和水,因此,它作介质 时,数值孔径值高于低倍镜和高倍镜。 数值孔径值越大,显微镜最小可分辨距离越小, 即分辨率越高。
使用完毕后的处理
观察完毕,上升镜筒,取下标本片。 先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油,然后再用擦镜纸沾 少量二甲苯擦去镜头上残留油迹,最后再用擦镜 纸擦去残留的二甲苯。 用绸布擦净显微镜的金属部件。 将各部分还原,关闭电源, 将接物镜转成八字形, 再向下旋。罩上镜套,然后放回镜箱中。 填写显微镜使用记录。
高倍镜观察
将高倍物镜转至镜筒下方 (在转换物镜时,要 从侧面注视,以防低倍镜未对好焦距而造成镜 头与玻片相撞) 。 调节光圈和聚光镜,使光线亮度适中,再仔细 转动微调螺旋,调节焦距,获得清晰物象,移 动推动器选择最满意的镜检部位,待油镜观察。 物镜的同焦现象(P44)

微生物染色ppt课件

微生物染色ppt课件
2019 3
2.革兰氏染色法
是 1884 年由丹麦病理学家 C.Gram 所创立 的。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上最常用的鉴别 染色法,因为通过此法染色,可将细菌鉴别 为革兰氏阳性菌( G+ )和革兰氏阴性菌( G- ) 两大类。
2019
-
4
革兰氏染色法原理:
革兰氏染色法将细菌分为G+和G- ,这由两类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 组成的不同而决定。用结晶紫初染后,所有的细菌都染上蓝紫色。碘作 为媒染剂能与结晶紫结合形成结晶紫-碘的复合物,增强了染料与菌体的 结合力。用乙醇脱色处理时,两类细菌的脱色效果是不同的。G+细菌 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且壁厚、类脂含量低,用 乙醇脱色时使细胞壁脱水、网状结构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使得结晶 紫—碘的复合物不易被洗脱而保留在细胞内。虽经洗脱和复染仍然保持 初染剂的蓝紫色。G-细菌则不同,由于其细胞壁肽聚糖层较薄,类脂含 量高,所以在脱色处理时,类脂被乙醇溶解,细胞壁的通透性增大,使 结晶紫—碘的复合物比较容易被洗脱出来,用复染剂复染后,细胞被染 上复染剂的颜色。
绘出枯草杆菌和大肠杆菌的形态图,并注明 两菌的革兰氏染色的反应性。
1 .你认为哪些环节会影响革 兰氏染色结果的正确性?其中最关 键的环节是什么? 2 .当你对一株未知菌进行革 兰氏染色时,怎样能确证你的染色 技术操作正确,结果可靠?
2019 11
实验二
细菌的芽孢染色
实验目的
1、继续学习微生物标本的制作方法;
2019 2
单染色步骤
1.涂片 取一块载玻片,用记号笔划分出两区域 并做上记号,在两区域中央各滴半滴无菌水,用接种 环以无菌操作法分别取两种菌种在左右两滴水中,和 匀后涂成薄膜。 2.干燥 室温自然干燥或吹干。 3.固定 涂面朝上,通过火焰2~3次。 4.染色 在涂片薄膜上滴加结晶紫染液,使之覆 盖2分钟。 5.水洗 傾倒去染液,斜置载玻片,用洗瓶小水 流沿玻片边缘冲洗,直至水呈无色为止。 6.干燥 室温自然干燥或用吸水纸吸干。

微生物染色技术(课堂PPT)

微生物染色技术(课堂PPT)
包括:脂蛋白:向内与肽聚糖(DAP) 相连
脂质双层:液态,似细胞膜 脂多糖:G-菌的内毒素,由 类脂A、核心多糖、特异性多糖组成
2021/3/29
30
(1)革兰氏阴性菌“肽聚糖” (大肠杆 菌)包括聚糖骨架、四肽侧链
四肽侧链的第三位
氨基酸由二氨基庚
二酸(DAP)替代,
以肽健直接与相邻
四肽侧链中的D-丙
N-乙酰葡萄糖胺(N-acetyl glucosamine,G)
溶菌酶作用点
N-乙酰胞壁酸 (N-acetyl muramicacid, M)
2021/3/29
青霉素作用点
26
(2)磷壁酸(Teichoic acid)
G+菌特有,是由核糖醇(Ribitol)或甘油 (Glyocerol)残基经磷酸二酯键相互连接而成的多 聚物,并带有一些氨基酸或糖。约30个或更多磷 壁酸分子组成的长链,穿插于肽聚糖中。
细菌细胞膜的结构与真核细胞 者基本相同,由蛋白质、脂类 和少量的多糖组成。所含的脂 类均为磷脂,不含胆固醇。磷 脂由磷酸、甘油、脂肪酸和含 氮的碱基构成。
2021/3/29
23
凡能破坏肽聚糖结构或抑制其合成的物 质,都能损伤细胞壁而使细菌变形或 杀伤细菌,如:
– 溶菌酶能水解肽聚糖支架的β-1,4糖苷键, 引起细菌裂解。
– 青霉素和头孢霉素能抑制四肽侧链上D-丙 氨酸与五肽桥之间的联结,使细菌不能合 成完整的细胞壁,可导致细菌死亡。
2021/3/29
外膜
①脂蛋白:
位于肽聚糖层和脂质双层之间,起连 接作用,使外膜和肽聚糖构成一个整体。
②脂质双层:
磷脂双层,内嵌外膜蛋白(out membrane protein OMP),具有不同的 功能。如有的外膜蛋白为孔蛋白是小分子 的通道;有的是噬菌体、性菌毛、细菌素 的受体。

《细菌的染色及观察》课件

《细菌的染色及观察》课件
形态。
记录与分析
详细记录观察结果,并 对异常形态的细菌进行 分析,提高实验的可靠
性。
实验后的清理
清洁工作台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台面进行 彻底清洁,去除残留物。
废物处理
按照实验室规定正确处理废弃 物,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仪器归位
将使用过的显微镜、载玻片、 盖玻片等仪器归位,方便下次 使用。
总结与反思
对本次实验进行总结,反思实 验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提高
污水处理效果。
环境污染评估
染色技术可以用于评估环境中的 细菌污染状况,为环境保护提供
科学依据。
生态平衡研究
染色技术可以用于研究生态系统 中细菌的作用和平衡,了解生态
系统的运行机制。
05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实验前的准备
实验材料准备
确保所有实验材料齐备,包括细菌培养物、染色 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
04
细菌染色技术的应用
在医学上的应用
诊断疾病
通过细菌染色技术,医生可以准 确诊断感染性疾病,如肺炎、肠 道感染等,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
的治疗。
抗生素敏感性测试
染色技术可以用于测试细菌对抗生 素的敏感性,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 抗生素进行治疗。
病原体追踪
在传染病爆发时,染色技术有助于 追踪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和来源,为 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细菌的染色及观察》ppt课件
目录
• 细菌染色技术简介 • 细菌的染色过程 • 细菌的观察方法 • 细菌染色技术的应用 •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01
细菌染色技术简介
染色的目的和原理
目的
使细菌能被肉眼或显微镜观察, 以便区分不同形态和特征。
原理
染色剂与细菌结合,改变细菌的 折光率和颜色,使其与其他物质 区分开来。

实验三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课件

实验三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课件
➢ 碱性染料电离时,其分子染色部分带正电荷,能和带负 电荷的物质结合。由于细菌生长于中性环境中一般带负 电荷,所以通常采用碱性染料使其着色。
➢ 当细菌分解糖类产酸使培养基pH下降时,细菌所带正电 荷增加,因此易被伊红、酸性复红或刚果红等酸性染料 着色。中性染料是前两者的结合物又称复合染料,如伊 红美蓝、伊红天青等。
• 革兰氏染色成败的关键是酒精脱色。如脱色过度,
革兰氏阳性菌也可被脱色而染成阴性菌;如脱色时间过 短,革兰氏阴性菌也会被染成革兰氏阳性菌。脱色时间 的长短受涂片厚薄及乙醇用量多少等因素的影响,难以 严格规定。
• 染色过程中勿使染色液干涸。用水冲洗后,应吸去
玻片上的残水,以免染色液被稀释而影响染色效果。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 学习微生物涂片、染色的基本技术, 掌握 细菌的简单染色法。
• 学习并掌握革兰氏染色法,了解革兰氏染 色法的原理及其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 性。
• 巩固油镜的使用和无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 简单染色法是利用单一染料使细菌着色以显示其形态的 染色方法。常用于染色的染料主要有碱性染料、酸性染 料和中性染料三大类。
2. 染色剂:草酸铵结晶紫染液或齐氏石炭酸复红染 液,革兰氏染色液。
3. 其他:显微镜,酒精灯,载玻片,接种环,双层瓶 (内装香柏油和二甲苯),擦镜纸,废液缸等。
四、实验步骤
1、简单染色: (1)涂片:注意取菌不要太多; (2)干燥:室温自然干燥; (3)固定:手执玻片一端,让菌膜朝上, 通过火焰2-3次固定(以不烫手为宜); (4)染色:涂片加草酸铵结晶紫染液或齐氏石炭酸复 红染液 1min; (5)水洗:自来水冲洗,直至流下的无色; (6)干燥:自然晾干或用电吹风吹干; (7)镜检:先低倍观察,再高倍观察,并找出适当的 视野后,将高倍镜转出,在涂片上加香柏 油,油镜观察细菌的形态。

实验三+细菌的形态观察_PPT课件

实验三+细菌的形态观察_PPT课件
(3)体会
微生物实验不同于其他生物学实验,无菌操作非常重 要,在做微生物实验的整个过程中,要树立无菌概念, 消毒、灭菌等过程要彻底,否则,实验很难成功。
要防止病从口入,养成爱清洁,讲卫生,防疾病的良 好生活习惯。
请确保油镜镜头擦 拭干净!
预习下次实验的准备
放线菌的插片培养
接种位置
上次实验习题解答
通过本次实验,在防止培养基的污染与防止细菌 的扩散方面,你学到些什么?有什么体会?
(1) 防止培养基的污染 培养基营养丰富,微生物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已灭 菌的培养基,要防止试管塞、瓶塞脱落,一旦脱落或 松动,都可能导致培养基污染;另外试管塞、瓶塞要 用双层不报纸扎紧,以防脱落;已裂口的试管、三角 瓶或其他器皿,不能用作制备培养基的容器。
二、实验原理
简单染色原理:
微生物细胞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等两性电 解质:在酸性溶液中结合质子带正电;在碱性 溶液中给出质子而带负电。等电点一般在 pH=2~5。所以,在中性、碱性或弱酸性溶液中, 微生物细胞通常带负电荷。碱性染料在电离时, 染色部分带正电荷,容易与带负电荷的菌体结 合使之着色。经染色后的菌体细胞与背景形成 鲜明的对比,在显微镜下很容易观察。
革兰氏染色原理
• 丹麦C.Gram创立,用于细菌分类学研究 • 细菌细胞壁的结构
G+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 成、壁厚、类脂含量低,经乙醇脱色细胞壁脱 水、使肽聚糖层的网状结构孔径缩小,透性降 低,从而使结晶紫-碘复合物不易被洗脱而保留 在细胞内,呈初染液结晶紫的紫色。
G–细胞壁含肽聚糖层较薄,类脂含量高,乙 醇脱色时,类脂被乙醇溶解,细胞壁透性增大, 使结晶紫-碘复合物易被洗脱,经番红复染后, 而使细胞染上复染液的红色。

酵母菌染色PPT课件

酵母菌染色PPT课件

19
(四)口腔微生物观察方法
2.革兰染色
10s
①龙胆紫液
②碘液 10s
10~20s
③脱色液
冲洗,甩干
冲洗,甩干
冲洗,甩干
10s
④沙黄溶液复染
吸水纸吸干
冲洗
染色完成之后,在涂片区滴上香柏油使用油镜观察实验结果
20
3.抗酸染色
(1)细菌涂片的制备(取样同革兰染色)
涂片 干燥 固定
(2)染色
1)初染:用玻片夹夹持涂片标本,滴加石炭酸复红2-3 滴,在 火焰高处(2-10cm)徐徐加热,切勿沸腾,出现蒸汽即暂 时离开,加热3~5min,若染液蒸发减少,应再加染液, 以免干涸,待标本冷却后用水冲洗。
是黏附于牙面、口内修复体和矫治器表面由微生物及 胞外多聚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 EPS)等 组成的,软而未矿化,与口腔感染性疾病密切相关的,有 高度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膜性聚合物。
24
2.特点
黏附力强,不易被水冲去或漱掉。 胞外物质基本成分:水、蛋白质、多糖、 脂质和无机物等。
13
口腔微生物群
细菌
真菌
病毒
原虫
目前有关口腔微生物分布的研究主要是细菌,其次 是真菌,对病毒、支原体和原虫等口腔微生物分布的 文献鲜见。
14
15
来源:父母或亲密接触的人
研究者们在剖腹产的新生儿口腔 中未检查出细菌,由此认为人出生 时口腔一般是无菌的。
在一项出生 1~2 天的新生儿口腔菌群调查中发现,在 新生儿口腔中检出与母亲口腔中相同血清型的唾液链球 菌 。 一项对父子(女)或母子(女)口腔内中间普雷沃 菌的检测,也发现了相同血清型的中间普雷沃菌在父子 (女)或母子(女)口腔中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浸没油与玻璃的折射率相近
很多原来由于在透镜及载片表面的反射和折射而损失的 光线可以进入物镜,使照明亮度提高,改善观察效果。
显微镜保养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1.不准擅自拆卸显微镜的任何部件,以免损坏。
2.镜面只能用擦镜纸擦,不能用手指或粗布,以 保证光洁度
3.观察标本时,必须依次用低、中、高倍镜,最 后用油镜。当目视接目镜时,特别在使用油 镜时,切不可使用粗调节器,以免压碎玻片 或损伤镜面。
3)擦油镜镜头方法:分三步 A)先用擦镜纸揩去 镜头上的香柏油 B)从双层瓶的下层沾少许二甲 苯滴在另一片擦镜纸上 ,擦拭镜头; C)再用一 小片擦镜纸擦去镜头上可能残留的二甲苯。
三 革兰氏染色
单染色法:只能观察微生物的大小、形状、 和细胞排列状况,但不能鉴别微生物以及 它的特殊构造等。
复染色法: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染色液进行 染色,有协助鉴别微生物的作用,故也称 鉴别染色法。常用的有: 革兰氏染色法、抗酸染色法、芽孢染色法、 荚膜染色法等。
4.拿显微镜时,一定要右手拿镜臂,左手托镜座, 不可单手拿,更不可倾斜拿。
5.显微镜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以免镜片滋生霉 菌而腐蚀镜片。
操作步骤
现场演示
1.低倍镜观察:粗调、细调。依次再进行中倍、高倍 观察
2.油镜观察:高倍镜下找到清晰的物象后,在标本中 央滴一滴香柏油,使油镜镜头浸入香柏油中,细调 至看清物象为止。
染色
镜检
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continued)
菌悬液
涂片
干燥
滴加无 菌水
取菌苔
涂片
固定
1、涂片
操作步骤(continued)
取两块载玻片,各滴一小滴(或用接种环沾取) 生理盐水(或无菌水)于玻片中央,用接种环以无 菌操作分别从枯草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斜面上挑 取少许菌苔于水滴中,混合并涂成薄膜。
常用作简单染色的染料有:美蓝、结晶紫、碱性 复红等。 当细菌分解糖类产酸使培养基pH下降时,细菌 所带正电荷增加,此时可用伊红、酸性复红或刚果红 等酸性染料染色。
实验材料 1、菌种
枯草芽孢杆菌1D培养物
2、染色剂 吕氏碱性美蓝染液 齐氏石碳酸复红染液
四、实
固定
干燥
实验三微生物染色观察
一 油镜的使用
实验目的
学习油镜的使用技术及维护的基本知识
初步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
油镜使用的原理
油浸接物镜。当光线由反光镜通过玻片与镜头之间的空气时, 由于空气与玻片的密度不同,使光线受到曲折,发生散射, 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若中间的介质是一层油(其折射率 与玻片的相近),则几乎不发生折射,增加了视野的进光 量,从而使物象更加清晰。
3.换片:另换新片,必须从第1条开始操作。 4.用后复原:观察完毕,上悬镜筒,先用擦镜纸擦去
镜头上的油,然后再用擦镜纸沾取少量二甲苯擦去 残留的油,最后用擦镜纸擦去残留的二甲苯,后将 镜体全部复原。 注意:油镜使用完毕后一定要用二甲苯擦拭镜头
用油镜观察细菌三形永久装片。
二 细菌的简单染色
实验原理
简单染色是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的 一种方法,适用于菌体一般形状和细菌排列的 观察。
固定方法: 热固定:涂面朝上,通过火焰数次 注意:温度不宜过高,以玻片背面不烫手为宜, 否则会改变甚至破坏细胞形态
4、染色
操作步骤(continued)
◇ 将玻片平放于玻片搁架上,滴加染液于涂片上 (染液刚好覆盖涂片薄膜为宜)。 ◇ 美蓝染色1-2min;石碳酸复红染色约1min。
5、水洗
倒去染液,用洗瓶(内装自来水)轻轻冲洗,直至涂 片上流下来的水无色为止;染色废液收集在废液缸中。 Note: 水洗时,不要直接冲洗涂面,而应使水从载 玻片的一端流下,水流不宜过急,以免涂片薄膜脱落。
Gˉ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 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 缩,其脂含量高,乙醇将脂溶 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 合物溶出细胞壁,番红复染后 呈红色。
细菌的特殊形态结构
芽孢:休眠体,不利环境下产生,耐受各 种极端环境。
荚膜:多糖,包裹在菌体外围,保护菌体 鞭毛:运动,菌落形态。
实验材料
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 杆菌(2 day培养物)
操作步骤(continued) 6、干燥 自然干燥或用电吹风吹干,也可用吸水纸吸干。
7、镜检 细菌个体微小,一般使用油镜观察细菌个体形态。
7、镜检(continued)
操作步骤(continued)
Notes:
1) 必须等涂片完全干后才可滴加香柏油
2) 油镜使用完毕,切记按规定步骤擦干净, 否则可能损害镜头
革兰氏染色(Gram stain) 1984年,丹麦医生Gram采用革兰氏染色法细 菌细胞壁区分为两种类型:革兰氏阴性(G+) 和革兰氏阳性(G-)
革兰氏染色步骤: 1)结晶紫初染;2)碘液媒染; 3)酒精脱色; 4)番红复染
革兰氏染色的实验原理
G﹢菌:细胞壁厚,肽聚糖网 状分子形成一种透性屏障,当 乙醇脱色时,肽聚糖脱水而孔 障缩小,故保留结晶紫-碘复 合物在细胞膜上。呈紫色。
常用碱性染料进行简单染色,因为在中性、 碱性或弱酸性溶液中,细菌细胞通常带负电荷, 而碱性染料在电离时,其分子的染色部分带正 电荷,因此碱性染料的染色部分很容易与细菌 结合使细菌着色,经染色后的细菌细胞与背景 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显微镜下更易于识别。
实验原理 (continued)
细菌细胞微小,透明,不易观察,需染上颜色。 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使经染色后的菌 体与背景形成明显的色差,从而能更清楚地观察 到其形态和结构。
革兰氏染色液一套
实验步骤
革兰氏染色 枯草杆菌的芽孢染色 绘图、写实验报告
革兰氏染色的步骤
1. 涂片 2. 初染:在做好的涂面上滴加草酸
铵结晶紫染液,染1分钟,倾去 染液,流水冲洗至无紫色。 3. 媒染:先用新配的路哥氏碘液冲 去残水,而后用其覆盖涂面1分 钟,后水洗。 4. 脱色:除去残水后,滴加95%酒 精进行脱色约15-20秒,后立 即用流水冲洗。 5. 复染:滴加番红染色液,染3- 5分钟,水洗后用吸水纸吸干。 6. 镜检:观察染色结果并绘图。
如用菌悬液或液体培养物,可用接种环挑取1-2 环直接涂于载玻片上。
Notes: 1) 载玻片要洁净无油迹 2)滴生理盐水和取 菌不宜过多 3)涂片要涂抹均匀,不宜过厚。
2、干燥 室温自然干燥
操作步骤(continued)
3、固定
固定的目的: 1)使细胞质凝固,以固定细胞形态; 2)并使菌体牢固地附着在载玻片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