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白帝城头春草生》原文和翻译赏析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并引)其一~其四赏析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并引)其一~其四赏析《竹枝词九首》(并引)“四方之歌,异音而同乐。
岁正月,余来建平,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
歌者扬袂睢舞,以曲多为贤。
聆其音,中黄钟之羽,其卒章激讦如吴声,虽伧儜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濮之艳。
昔屈原居湘、沅间,其民迎神,词多鄙陋,乃为作《九歌》,到于今荆楚鼓舞之。
故余亦作《竹枝词》九篇,俾善歌者飏之,附于末,后之聆巴歈,知变风之自焉。
”其一“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诗名《竹枝词九首》(并序),我们先从序开始解读起:“四方之歌,异音而同乐。
岁正月,余来建平,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
”字词典故“建平”:(郡名,三国吴置,隋改为巫山县,今属重庆市。
此当指夔州。
)赏析刘禹锡说,四方的歌曲,不同的口音而相同的音乐。
这一年正月(据说是822年,即唐穆宗长庆二年),我来到夔州这个地方,这里的儿郎一起唱着《竹枝》歌,吹着短笛,击打着鼓去赶赴节日。
“歌者扬袂睢舞,以曲多为贤。
聆其音,中黄钟之羽,其卒章激讦如吴声,虽伧儜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濮之艳。
”字词典故“睢huī”:仰视的样子。
“聆”:听。
“中黄钟之羽“:以黄钟调为基音,当中的羽调(宫商角徵羽)。
“卒章”:结尾的段落。
“激ji1讦jie2”:激烈昂扬。
“伧chen儜ning2”:杂乱粗劣。
“含思”:含情,含意。
“淇、濮”:【太行东侧,有淇水,也有濮水,二水为文化之河,常见于《诗经》、《左传》等早期作品之中。
《汉书·地理志》下:“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故俗称郑卫之音。
”此以“淇,濮之艳”代指情歌,意谓巴渝民歌亦多涉男女爱情。
】赏析刘禹锡说,唱歌的人都扬起衣袖,仰视跳舞,使用的乐曲多是先贤写的。
我聆听其中的音乐,主要是以黄钟为基音的羽调。
它们的结尾部分激扬像吴地的声调。
这样的词曲虽然听起来有些杂乱粗劣,而有些分辨不清,不过感觉还是很含情婉转的,大有类似于古代淇,濮地区的艳情。
竹枝词刘禹锡原文赏析及翻译
竹枝词刘禹锡原文赏析及翻译(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竹枝词刘禹锡原文赏析及翻译竹枝词九首刘禹锡原文赏析及翻译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刘禹锡《竹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刘禹锡《竹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竹枝词二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刘禹锡传世作品中,有竹枝词十一首,分两组,这两首诗是其中一组。
第一首诗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刘禹锡《竹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刘禹锡《竹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竹枝词作者: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注释晴:与情字谐音,双关妙用。
译文江边杨柳,树叶青青,江水平缓地流动,一叶轻舟在江上行驶。
岸上少女忽然听到舟中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
她从歌声获得的印象是,对方虽没有更明确的表示,却似乎有些情意。
这真好象黄梅季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说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雨;说是雨天吧,东边还出着太阳,令人捉摸不定,是无“情“(晴)还是有“情”(晴)呢?《竹枝词》赏析:《竹枝词》是巴渝一带的民间歌谣,刘禹锡在任夔州刺史时,依照这种歌谣的曲调写了十来首歌词,以本篇最为著名。
自古以来,人们就喜欢用歌声来传情,这或者是单方面的,或者是双方之间的。
细想起来,这一种歌声真是很微妙的。
它不像普通的语言表述,需要合适的气氛,恰当的处理,并且要考虑一定的后果;它可以凭空而来,轻妙地游动着,闪烁着,忽远忽近,似是而非;它犹如心情的触须,彼此试探,相互打量,或一触而退,或纠缠不休。
你不能够简单的.把歌词视为明确的约定,却也不能说它只是虚情假意的游戏——歌不过是一个开头,后面的故事还有待双方来编写。
这是一首用民歌体写的恋歌。
爱情是难以言说也难以持久的东西,当它正处在朦胧状态,正处在有情无情之间时,也许是最令人心动的吧?曾经相恋的人,最终反目成仇的自不必说,就是结成了夫妻的,日子亦大抵是趋向了平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回想起来,真是缥缈如梦。
刘禹锡《竹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篇2唐朝诗人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翻译及全诗赏析
《竹枝词》翻译及全诗赏析《竹枝词》翻译及全诗赏析《竹枝词》翻译及全诗赏析1竹枝词十二峰头秋草荒,冷烟寒月过瞿塘。
青枫江上孤舟客,不听猿啼亦断肠。
注释十二峰:指巫山十二峰。
瞿塘:即瞿塘峡,险峻为三峡之首。
孤舟客:作者自指。
赏析竹枝词本为民歌,大抵唐人所写多为儿女柔情,或离人旅思;后世所作,除上述主题外,多歌咏风俗人情。
这首竹枝词为作者舟过瞿塘峡的旅思之作。
长江三峡凄清冷峻自古闻名,“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
作者此时孤舟过峡,眼见秋草荒芜,寒月当空,冷烟萦绕,峡深流急,令人胆寒心悸。
作者在此“实话实说”,倒跳出了前人窠臼。
这样写来更见出瞿塘峡之险,“断肠”并非是凄厉的猿声,而是这阴森恐怖的江峡,江峡之险才是令人“断肠”的真正原因。
《竹枝词》翻译及全诗赏析2竹枝词四首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闇鸟一时啼。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
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
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
水蓼冷花红簇簇,江篱湿叶碧凄凄。
江畔谁人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
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
翻译瞿塘峡口,水雾蒙蒙,像轻烟一样低低地笼罩着江水。
白帝城上的月亮已经向西偏斜。
深夜有人唱起了令人伤心的竹枝民歌,当唱歌的声音哽咽着时,山上的猿猴和山鸟都一起悲伤地啼叫起来。
《竹技》曲调苦怨究竟是把谁怨?夜静山空里歌声时续又时断。
巴楚的青年男女齐声来歌唱,愁杯了江楼里的忠州病长官。
坐着小船,从巴东到巴西去。
一路上,江风吹动波浪,大雨下个不停。
那江边的水蓼草开着白里带红的小花,似乎感到了寒冷,相互紧紧挤在一起;被雨打湿的江蓠草叶,更显得幽绿幽绿的。
大江边是谁在唱那《竹枝词》?前声曲幽咽之后声调迟迟。
难怪曲调苦只因为词语苦,所唱的多是通州司马的诗。
注释瞿塘峡:为长江三峡之首,也称夔峡。
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巫山大溪。
两岸悬崖壁立,江流湍急,山势险峻,号称西蜀门户。
夔州竹枝歌九首其一译文
夔州竹枝歌九首其一译文
原文: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译文:
嘿,您瞧瞧,白帝城的城头啊,春天一到,那草就呼呼地长起来啦。
白盐山的下面呢,蜀江的水清清亮亮的。
南边来的人一登上这地儿就
唱上那么一曲,北边来的人可别上去哟,一上去就得勾起思乡的情哟。
咱先说这白帝城的城头,那可是充满生机,春草蹭蹭地往外冒,一
片绿油油的。
这白盐山脚下的蜀江,水干净得很,清凌凌的,看着就
让人心里舒坦。
南边来的朋友啊,到了这地方,兴致一上来就放开嗓
子高歌一曲,那叫一个自在。
可北边来的朋友呢,您可悠着点,千万
别上去,为啥?上去您就得被那景儿、那氛围勾得心里头满满都是对
家乡的念想啦。
想象一下,这南边的人,可能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对这地方熟悉
得很,心情一好就唱起来,多惬意。
但北边的人不一样啊,他们离家远,到了这陌生又美丽的地儿,心里头本来就藏着对家乡的牵挂,要
是再登上这地方,看到这别样的景色,听到那欢快的歌声,那思乡的
情绪不得像洪水一样涌出来啊?
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所以啊,这北边的人可得把自己那思乡的小心思藏好了,要不然得多难受哟。
这首诗啊,就是这么个意思,把南北人的不同心情给写得活灵活现的。
出处:这是出自南宋诗人范成大的《夔州竹枝歌九首其一》。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翻译和赏析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翻译和赏析《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全文古诗如下: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前言】《竹枝词二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刘禹锡传世作品中,有竹枝词十一首,分两组,这两首诗是其中一组。
第一首诗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
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
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注释】⑴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
又名《竹枝》。
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
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⑵晴:与“情”谐音。
《全唐诗》:也写作“情”。
【翻译】岸上杨柳青,江中风浪平,忽然传来岸上情郎那熟悉的唱歌声。
就像东边天空中有太阳,西边却细雨蒙蒙,说是无晴(情)吧,其实却有晴(情)。
【鉴赏】这首诗采用了民间情歌常用的双关的手法,含蓄地表达出微妙的恋情,新颖生动,妙趣横生。
关于竹枝词的.特色,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概括为“四易”,即易学、易懂、易写、易流传。
这是从学习和阅读方面讲的。
一、语言流畅,通俗易懂。
竹枝词是由民歌蜕化出来的,民间的口语、俚语皆可入诗,且极少用典,读起来琅琅上口,雅俗共赏。
清记录王世祯《师友诗传录》中有一段话:“竹枝稍以文语缘诸俚俗,若太加文藻,则非本色矣”。
说得很对,这是竹枝词的一大特色。
正是由于在竹枝词里用了大量口语、俚语和地方乡音,读起来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和生活气息。
二、不拘格律,束缚较少。
民歌作者不太懂韵书上的规范,民间竹枝词也多依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声韵。
刘禹锡最早作的九首竹枝词,可以说没有一首是符合规范的。
从第一首开始: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第三句第四字用平声,第七字用仄声,第四句中第二字用平声,第七字用平声都不合格律。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译文及赏析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译文及赏析竹枝词九首作者:刘禹锡(一)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二)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三)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四)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信在成都万里桥。
(五)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六)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七)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八)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九)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译文(一)春天里白帝城头长满青草,白盐山下蜀江水清见底。
当地人来来往往唱着当地民歌,北方人看着此情景切不要动了乡情。
(二)鲜红的桃花开满山头,蜀江的春水拍打着山崖向东流。
桃花红颜容易凋谢就像郎君心意,春水长流不尽恰似我的忧愁。
(三)雨后初晴的阳光照耀着江上的红楼,瀼西的春江水泛着粼粼微波。
桥东桥西长着美好的杨柳,树下人来人往唱着民歌。
(四)日出三竿高,春雾已消散,江边停泊着蜀客的船帆。
托他给我那个冤家捎一封信,冤家就住在成都的万里桥畔。
(五)江两岸,山花怒放洁白如雪;村落里,家家户户春酒满杯。
昭君坊中有很多的妇女相伴,她们是从永安宫外踏青回来。
(六)城西门前大江中的滟滪堆,年年被波浪冲击也不能摧毁。
懊恼的是人心比不上这石头,一会儿往东去,一会儿又朝西来。
(七)瞿塘峡水刷刷流过十二滩,这里的道路自古以来很艰难。
总是怨恨人心比不了这江水,无缘无故也会平地掀起波澜。
(八)巫峡苍苍在烟雨迷蒙的时节,凄清的猿啼从最高的树枝上传来。
这里愁苦的旅人自然断肠,但从来不是由于那猿啼声音悲哀。
(九)山上层层开满桃花李花,白云里升起烟火是山上人家。
戴银钏金钗的妇女下山来背水,持长刀披短笠的男子前去烧荒种庄稼。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的意思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的意思“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古诗作品《竹枝词》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注释】
1、江水平:江水风平浪静
【翻译】
岸上杨柳青,江中风浪平,忽然传来岸上情郎那熟悉的唱歌声。
就像东边天空中有太阳,西边却细雨蒙蒙,说是无晴(情)吧,其实却有晴(情)。
【鉴赏】
这首诗采用了民间情歌常用的双关的手法,含蓄地表达出微妙的恋情,新颖生动,妙趣横生。
关于竹枝词的特色,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概括为“四易”,即易学、易懂、易写、易流传。
这是从学习和阅读方面讲的。
一、语言流畅,通俗易懂。
竹枝词是由民歌蜕化出来的,民间的口语、俚语皆可入诗,且极少用典,读起来琅琅上口,雅俗共赏。
清记录王世祯《师友诗传录》中有一段话:“竹枝稍以文语缘诸俚俗,若太加文藻,则非本色矣”。
说得很对,这是竹枝词的一大特色。
正是由于在竹枝词里用了大量口语、俚语和地方乡音,读起来具有浓厚
的乡土风味和生活气息。
二、不拘格律,束缚较少。
民歌作者不太懂韵书上的规范,民间竹枝词也多依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声韵。
刘禹锡最早作的九首竹枝词,可以说没有一首是符合规范的。
从第一首开始: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第三句第四字用平声,第七字用仄声,第四句中第二字用平声,第七字用平声都不合格律。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竹枝词》刘禹锡唐诗原文阅读翻译赏析[合集5篇]
《竹枝词》刘禹锡唐诗原文阅读翻译赏析[合集5篇]第一篇:《竹枝词》刘禹锡唐诗原文阅读翻译赏析《竹枝词》刘禹锡唐诗原文阅读翻译赏析【原文】竹枝词二首其一(经选其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其二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注释】⑴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
又名《竹枝》。
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
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⑵晴:与“情”谐音。
《全唐诗》:也写作“情”。
⑶楚水巴山:楚水:①水名。
一名乳水。
即今陕西省商县西乳河。
楚水注之,水源出上洛县西南楚山。
昔四皓隐于楚山,即此山也。
其水两源合舍于四皓庙东,又东迳高车岭南,翼带众流,北转入丹水(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丹水》)。
②泛指古楚地的江河湖泽。
巴山:①大巴山。
巴山夜雨涨秋池。
②泛指巴蜀一带。
楚水巴山:泛指蜀楚之地的山水。
⑷巴人:①古巴州人。
②古曲名。
“《阳春》无和者,《巴人》皆下节。
”晋张协《杂诗》之五试为《巴人》唱,和者乃数千。
此诗中指古巴州人。
⑸北客:作者自指,言客有思乡情也。
⑹纥(hé)那:踏曲的和声。
刘禹锡另有《纥那曲》:“杨柳郁青青,竹枝无限情。
周郎一回顾,听唱纥那声”。
“踏曲兴无穷,调同词不同。
愿郎千万寿,长作主人翁”。
绿罗:①绿色的绮罗。
②比喻绿水微波。
③荔枝名。
川人有称荔枝为绿罗者。
诗中所指解释历未能统一。
三种解释者皆有,也都讲得通。
【白话译文】刘禹锡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正月至长庆四年(824)夏在夔(kuí)州任刺史,作《竹枝词》十一首。
十一首《竹枝词》分为两组,这是其中一组二首,作于另九首(《竹枝词九首》)之后,大约是诗人前组九首完成后,又重新创做完成的,又不想在前九首后面再加上十首、十一首之题,故又题为《竹枝词二首》。
【作品介绍】《竹枝词二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刘禹锡《竹枝词》全诗翻译及赏析
刘禹锡《竹枝词》全诗翻译及赏析刘禹锡《竹枝词》全诗翻译及赏析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刘禹锡《竹枝词》全诗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唐朝诗人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参考译文: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水面平静,忽然听到江面上情郎唱歌的声音。
东边出着太阳,西边还下着雨,说是没有晴天吧,却还有晴的地方。
赏析:《竹枝词二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刘禹锡传世作品中,有竹枝词十一首,分两组,这两首诗是其中一组。
这首诗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
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
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
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
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
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是不可少的。
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
这一句是叙事,写这位少女在听到情郎的歌声时起伏难平的心潮。
最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
“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
“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
“东边日出西边雨”,表面是“有晴”、“无晴”的说明,实际上却是“有情”、“无情”的比喻。
这使这个少女听了,真是感到难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
但她是一个聪明的女子,她从最后一句辨清了情郎对她是有情的,因为句中的“有”、“无”两字中,着重的是“有”。
竹枝词的注释和译文
竹枝词的注释和译文竹枝词又名《竹枝》。
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
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下面分享几首著名的《竹枝词》注释和译文。
一、《竹枝词二首·其一》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注释:1江水平:形容江水上涨,与河道接近齐平。
2晴:与“情”谐音。
《全唐诗》:也写作“情”。
译文:岸上杨柳青,江中风浪平,忽然江上舟中传来男子的唱歌声。
就像东方出太阳,西边落雨。
你说它不是晴天吧,它又是晴天。
二、《竹枝词二首·其二》唐·刘禹锡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注释:1楚水巴山:指现在的四川、湖南、湖北一带。
楚水巴山一词并非指具体某地,泛指蜀楚之地的山水。
在古代巴山指的是四川东部,而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
2北客:古时北方人客居南方时称之为“北客”。
3.纥那:是指踏曲的和声。
译文:(梅雨季节)南方巴山楚水之地雨水非常多,当地人很擅长吟唱本地的民歌。
今朝北方客子思乡心切,渴望能够回到家乡,回乡受到乡亲们披绿罗,踏着歌声的隆重欢迎。
三、《竹枝词·其一》唐·白居易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闇鸟一时啼。
注释:1.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位于重庆奉节县境内,全长8公里。
2.白帝城:古地名,位于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
3.啼:鸣叫。
译文:瞿塘峡口,水雾蒙蒙,像轻烟一样低低地笼罩着江水。
白帝城上的月亮已经向西偏斜。
深夜有人唱起了令人伤心的竹枝民歌,当唱歌的声音哽咽着时,山上的猿猴和山鸟都一起悲伤地啼叫起来。
四、《竹枝词·其二》唐·白居易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
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
注释:1.竹枝:即竹枝词。
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后经唐代刘禹锡改良为诗词,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翻译赏析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翻译赏析《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翻译赏析《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全文古诗如下: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前言】《竹枝词二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刘禹锡传世作品中,有竹枝词十一首,分两组,这两首诗是其中一组。
第一首诗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
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
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注释】⑴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
又名《竹枝》。
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
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⑵晴:与“情”谐音。
《全唐诗》:也写作“情”。
【翻译】岸上杨柳青,江中风浪平,忽然传来岸上情郎那熟悉的唱歌声。
就像东边天空中有太阳,西边却细雨蒙蒙,说是无晴(情)吧,其实却有晴(情)。
【鉴赏】这首诗采用了民间情歌常用的双关的手法,含蓄地表达出微妙的恋情,新颖生动,妙趣横生。
关于竹枝词的特色,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概括为“四易”,即易学、易懂、易写、易流传。
这是从学习和阅读方面讲的。
一、语言流畅,通俗易懂。
竹枝词是由民歌蜕化出来的,民间的口语、俚语皆可入诗,且极少用典,读起来琅琅上口,雅俗共赏。
清记录王世祯《师友诗传录》中有一段话:“竹枝稍以文语缘诸俚俗,若太加文藻,则非本色矣”。
说得很对,这是竹枝词的.一大特色。
正是由于在竹枝词里用了大量口语、俚语和地方乡音,读起来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和生活气息。
二、不拘格律,束缚较少。
民歌作者不太懂韵书上的规范,民间竹枝词也多依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声韵。
刘禹锡最早作的九首竹枝词,可以说没有一首是符合规范的。
从第一首开始: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刘禹锡被贬夔州写的诗
刘禹锡被贬夔州写的诗《竹枝词九首·其一》原文: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一、衍生注释:1. “白帝”:城名,在今重庆奉节东。
2. “白盐山”:在今重庆奉节东南长江南岸。
3. “南人”:泛指南方人。
4. “北人”:泛指北方人。
二、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夔州一带的山水景色。
前两句写白帝城头春草生长,白盐山下江水清澈,简单几笔勾勒出一幅清新的山水画卷。
后两句则写南人唱歌,北人听了可能会触动思乡之情。
诗人巧妙地通过南北之人的不同反应,将地域文化差异和思乡情绪融入其中,充满了生活气息。
三、作者介绍: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
他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他的一生多次被贬,但始终乐观豁达,其诗风通俗清新,富有哲理。
四、运用片段:有一次我和朋友去旅行,到了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当地的居民们欢快地唱着他们的民谣。
我那来自北方的朋友突然就安静了下来,我就想起了刘禹锡的“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那一瞬间,仿佛能理解他的思乡情绪就像一阵风,悄悄地就吹进了心里。
《竹枝词九首·其二》原文: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一、衍生注释:1. “侬”:我,古代吴人的自称。
这里是女子自称。
二、赏析:诗的前两句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山桃花开满山头,蜀江水拍打着山岩流淌。
后两句则以花红易衰比喻男子情意的不可靠,以水流无限比喻女子的愁绪无尽。
诗人运用比兴手法,将自然景象与男女情感巧妙结合,生动地表现出女子在爱情中的哀怨与惆怅。
三、作者介绍:同前一首诗的作者介绍,刘禹锡一生坎坷,被贬夔州期间创作了很多竹枝词,这些诗反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人民的生活情感,他善于从民间汲取创作灵感。
四、运用片段:我的闺蜜失恋了,她哭诉着说那男的变得太快了。
我看着她伤心的样子,突然就想到了刘禹锡的这句“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翻译赏析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翻译赏析《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翻译赏析《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全文古诗如下: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前言】《竹枝词二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刘禹锡传世作品中,有竹枝词十一首,分两组,这两首诗是其中一组。
第一首诗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
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
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注释】⑴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
又名《竹枝》。
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
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⑵晴:与“情”谐音。
《全唐诗》:也写作“情”。
【翻译】岸上杨柳青,江中风浪平,忽然传来岸上情郎那熟悉的唱歌声。
就像东边天空中有太阳,西边却细雨蒙蒙,说是无晴(情)吧,其实却有晴(情)。
【鉴赏】这首诗采用了民间情歌常用的双关的手法,含蓄地表达出微妙的恋情,新颖生动,妙趣横生。
关于竹枝词的特色,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概括为“四易”,即易学、易懂、易写、易流传。
这是从学习和阅读方面讲的。
一、语言流畅,通俗易懂。
竹枝词是由民歌蜕化出来的,民间的口语、俚语皆可入诗,且极少用典,读起来琅琅上口,雅俗共赏。
清记录王世祯《师友诗传录》中有一段话:“竹枝稍以文语缘诸俚俗,若太加文藻,则非本色矣”。
说得很对,这是竹枝词的.一大特色。
正是由于在竹枝词里用了大量口语、俚语和地方乡音,读起来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和生活气息。
二、不拘格律,束缚较少。
民歌作者不太懂韵书上的规范,民间竹枝词也多依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声韵。
刘禹锡最早作的九首竹枝词,可以说没有一首是符合规范的。
从第一首开始: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刘禹锡――《竹枝词》
刘禹锡――《竹枝词》篇一:刘禹锡竹枝词九首赏析刘禹锡竹枝词九首竹枝词是一种诗体,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过来的。
唐代刘禹锡把民歌变成文人的诗体,对后代影响很大。
竹枝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由于社会历史变迁及作者个人思想情调的影响,其作品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由文人搜集整理保存下来的民间歌谣;二类是由文人吸收、融会竹枝词歌谣的精华而创作出有浓郁民歌色彩的诗体;三类是借竹枝词格调而写出的七言绝句,这一类文人气较浓,仍冠以“竹枝词”。
刘禹锡竹枝词在民间流传很广,一直到宋代还在传唱。
据邵伯《闻见后录》记载:“夔州营妓为喻迪孺扣铜盘,歌刘尚书竹枝词九解,尚有当时含思宛转之艳”。
又据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说“余当夜行苕溪,闻舟人唱渔歌,歌中有此后两句,余皆杂俚语,岂非梦得之词自巴逾传至此乎?” 苕溪在浙江流入太湖,渔歌中的后两句,指刘禹锡词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其一)年代:唐作者: 刘禹锡《竹枝》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作品赏析《竹枝词九首》是吟咏风土人情的民歌体乐府诗,此诗为《竹枝词九首》中的第一首。
一二两句写山水雄阔隽秀之美。
“白帝城头春草生”写高处。
白帝城在濒临长江的白帝山上。
时值春天,城头百草茂盛。
一个“生”字写出百草依视线次第出现,又写出百草滋生之广。
草因城脱俗,城缘草而含生机。
“白盐山下蜀江清”写低处。
蜀江即指白盐山脚下的一段长江:江水清澈倒映云天,又有耸入长空的白盐山作背景,山水互映,各尽其妙。
“南人上来歌一曲”写当地人以雄山碧水为背景放声高歌。
本句虽未直接写歌的内容歌的悦耳,但因了一、二两句雄阔灵秀山水的烘托渲染,读者自然能体会出歌声的优美。
四句笔锋一转,写路上的异乡人受那歌声的感染,触发起思乡之情。
此句当为全诗主旨所在。
全诗之妙,其一在动词传神,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耐人品味的人物形象。
第三句中,“上来”既可理解为“登到高处”亦可理解为“出来”,无论作何解读,歌声那情绪饱满、难以自禁的形象呼之欲出。
竹枝词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竹
竹枝词刘禹锡《竹枝词九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竹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竹枝词九首。
《竹枝词九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竹枝词原是古代四川东部人口头传唱的一种民歌。
刘禹锡的这组民歌体诗在形式上都是七绝。
可以看成是一组诗。
但在写法上与诗有所不同。
有人认为这是早期的词。
这些作品有的是反映爱情生活的。
有的是描写夔州一带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的。
都寓情于景。
感情色彩也各有侧重。
竹枝词刘禹锡一方面既有民风习俗。
另一方面又有个人境遇。
语言明快浅近。
清新流丽。
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
作品名称,竹枝词九首。
作品别名,竹枝词九首并引。
竹枝词九首并序。
创作年代,中唐。
作品出处,《全唐诗》。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作者,刘禹锡。
岁正月⑴。
余来建平⑵。
里中儿联歌《竹枝》。
吹短笛。
击鼓以赴节。
歌者扬袂睢舞⑶。
以曲多为贤。
聆其音。
中黄钟之羽。
其卒章激讦如吴声⑷。
虽伧儜不可分⑸。
而含思宛转。
有淇。
濮之艳⑹。
昔屈原居湘。
沅间。
其民迎神。
词多鄙陋。
乃为作《九歌》。
到于今荆楚鼓舞之。
故余亦作《竹枝词》九篇。
俾善歌者飏之。
附于末。
后之聆巴歈。
知变风之自焉⑺。
其一白帝城头春草生⑻。
白盐山下蜀江清⑼。
南人上来歌一曲。
北人莫上动乡情。
其二山桃红花满上头⑽。
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
水流无限似侬愁。
其三江上朱楼新雨晴。
瀼西春水縠文生⑾。
桥东桥西好杨柳。
人来人去唱歌行。
其四日出三竿春雾消。
江头蜀客驻兰桡⑿。
凭寄狂夫书一纸。
信在成都万里桥。
其五两岸山花似雪开。
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
永安宫外踏青来⒀。
其六城西门前滟滪堆⒁。
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
少时东去复西来。
其七瞿塘嘈嘈十二滩⒂。
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
等闲平地起波澜⒃。
其八巫峡苍苍烟雨时⒄。
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⒅。
由来不是此声悲。
其九山上层层桃李花。
云间烟火是人家⒆。
银钏金钗来负水。
长刀短笠去烧畲⒇。
注释译文。
刘禹锡竹枝词首赏析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竹枝词是一种诗体,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过来的。
唐代刘禹锡把民歌变成文人的诗体,对后代影响很大。
竹枝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由于社会历史变迁及作者个人思想情调的影响,其作品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由文人搜集整理保存下来的民间歌谣;二类是由文人吸收、融会竹枝词歌谣的精华而创作出有浓郁民歌色彩的诗体;三类是借竹枝词格调而写出的七言绝句,这一类文人气较浓,仍冠以“竹枝词”。
刘禹锡竹枝词在民间流传很广,一直到宋代还在传唱。
据邵伯《闻见后录》记载:“夔州营妓为喻迪孺扣铜盘,歌刘尚书竹枝词九解,尚有当时含思宛转之艳”。
又据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说“余当夜行苕溪,闻舟人唱渔歌,歌中有此后两句,余皆杂俚语,岂非梦得之词自巴逾传至此乎” 苕溪在浙江流入太湖,渔歌中的后两句,指刘禹锡词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其一)年代:唐作者: 刘禹锡《竹枝》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作品赏析《竹枝词九首》是吟咏风土人情的民歌体乐府诗,此诗为《竹枝词九首》中的第一首。
一二两句写山水雄阔隽秀之美。
“白帝城头春草生”写高处。
白帝城在濒临长江的白帝山上。
时值春天,城头百草茂盛。
一个“生”字写出百草依视线次第出现,又写出百草滋生之广。
草因城脱俗,城缘草而含生机。
“白盐山下蜀江清”写低处。
蜀江即指白盐山脚下的一段长江:江水清澈倒映云天,又有耸入长空的白盐山作背景,山水互映,各尽其妙。
“南人上来歌一曲”写当地人以雄山碧水为背景放声高歌。
本句虽未直接写歌的内容歌的悦耳,但因了一、二两句雄阔灵秀山水的烘托渲染,读者自然能体会出歌声的优美。
四句笔锋一转,写路上的异乡人受那歌声的感染,触发起思乡之情。
此句当为全诗主旨所在。
全诗之妙,其一在动词传神,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耐人品味的人物形象。
第三句中,“上来”既可理解为“登到高处”亦可理解为“出来”,无论作何解读,歌声那情绪饱满、难以自禁的形象呼之欲出。
刘禹锡――《竹枝词》
刘禹锡――《竹枝词》篇一:刘禹锡竹枝词九首赏析刘禹锡竹枝词九首竹枝词是一种诗体,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过来的。
唐代刘禹锡把民歌变成文人的诗体,对后代影响很大。
竹枝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由于社会历史变迁及作者个人思想情调的影响,其作品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由文人搜集整理保存下来的民间歌谣;二类是由文人吸收、融会竹枝词歌谣的精华而创作出有浓郁民歌色彩的诗体;三类是借竹枝词格调而写出的七言绝句,这一类文人气较浓,仍冠以“竹枝词”。
刘禹锡竹枝词在民间流传很广,一直到宋代还在传唱。
据邵伯《闻见后录》记载:“夔州营妓为喻迪孺扣铜盘,歌刘尚书竹枝词九解,尚有当时含思宛转之艳”。
又据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说“余当夜行苕溪,闻舟人唱渔歌,歌中有此后两句,余皆杂俚语,岂非梦得之词自巴逾传至此乎?” 苕溪在浙江流入太湖,渔歌中的后两句,指刘禹锡词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其一)年代:唐作者: 刘禹锡《竹枝》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作品赏析《竹枝词九首》是吟咏风土人情的民歌体乐府诗,此诗为《竹枝词九首》中的第一首。
一二两句写山水雄阔隽秀之美。
“白帝城头春草生”写高处。
白帝城在濒临长江的白帝山上。
时值春天,城头百草茂盛。
一个“生”字写出百草依视线次第出现,又写出百草滋生之广。
草因城脱俗,城缘草而含生机。
“白盐山下蜀江清”写低处。
蜀江即指白盐山脚下的一段长江:江水清澈倒映云天,又有耸入长空的白盐山作背景,山水互映,各尽其妙。
“南人上来歌一曲”写当地人以雄山碧水为背景放声高歌。
本句虽未直接写歌的内容歌的悦耳,但因了一、二两句雄阔灵秀山水的烘托渲染,读者自然能体会出歌声的优美。
四句笔锋一转,写路上的异乡人受那歌声的感染,触发起思乡之情。
此句当为全诗主旨所在。
全诗之妙,其一在动词传神,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耐人品味的人物形象。
第三句中,“上来”既可理解为“登到高处”亦可理解为“出来”,无论作何解读,歌声那情绪饱满、难以自禁的形象呼之欲出。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翻译和赏析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翻译和赏析《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翻译和赏析《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全文古诗如下: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前言】《竹枝词二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刘禹锡传世作品中,有竹枝词十一首,分两组,这两首诗是其中一组。
第一首诗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
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
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注释】⑴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
又名《竹枝》。
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
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⑵晴:与“情”谐音。
《全唐诗》:也写作“情”。
【翻译】岸上杨柳青,江中风浪平,忽然传来岸上情郎那熟悉的唱歌声。
就像东边天空中有太阳,西边却细雨蒙蒙,说是无晴(情)吧,其实却有晴(情)。
【鉴赏】这首诗采用了民间情歌常用的双关的手法,含蓄地表达出微妙的恋情,新颖生动,妙趣横生。
关于竹枝词的特色,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概括为“四易”,即易学、易懂、易写、易流传。
这是从学习和阅读方面讲的。
一、语言流畅,通俗易懂。
竹枝词是由民歌蜕化出来的,民间的口语、俚语皆可入诗,且极少用典,读起来琅琅上口,雅俗共赏。
清记录王世祯《师友诗传录》中有一段话:“竹枝稍以文语缘诸俚俗,若太加文藻,则非本色矣”。
说得很对,这是竹枝词的一大特色。
正是由于在竹枝词里用了大量口语、俚语和地方乡音,读起来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和生活气息。
二、不拘格律,束缚较少。
民歌作者不太懂韵书上的规范,民间竹枝词也多依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声韵。
刘禹锡最早作的九首竹枝词,可以说没有一首是符合规范的。
从第一首开始: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
《竹枝词九首》是吟咏风土人情的民歌体乐府诗,此诗为《竹枝词九首》中的第一首。一二两句写山水雄阔隽秀之美。“白帝城头春草生”写高处。白帝城在濒临长江的白帝山上。时值春天,城头百草茂盛。一个“生”字写出百草依视线次第出现,又写出百草滋生之广。草因城脱俗,城缘草而含生机。“白盐山下蜀江清”写低处。蜀江即指白盐山脚下的一段长江:江水清澈倒映云天,又有耸入长空的白盐山作背景,山水互映,各尽其妙。“南人上来歌一曲”写当地人以雄山碧水为背景放声高歌。本句虽未直接写歌的内容歌的悦耳,但因了一、二两句雄阔灵秀山水的烘托渲染,读者自然能体会出歌声的优美。四句笔锋一转,写路上的异乡人受那歌声的感染,触发起思乡之情。此句当为全诗主旨所在。全诗之妙,其一在动词传神,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耐人品味的人物形象。第三句中,“上来”既可理解为“登到高处”亦可理解为“出来”,无论作何解读,歌声那情绪饱满、难以自禁的形象呼之欲出。而第四句中一个“动”字更是传神。“北人”即外乡人。春日雄奇秀丽美景,他无心欣赏,只顾匆匆赶路,忽然,当地人一曲高歌令其驻足而听,心为之怦然,神为之飞越。一个“动”字写出北人神情,又引起读者共鸣。其二在一景两用,烘托渲染人物形象。山高草绿水澄明,春日美景烘托渲染当地人不吐不快的蓬勃之情,也烘托渲染异乡人心不在此的旁骛之意,一景两色一石二鸟。其三在意味的绵长婉转和境界的高远。诗人第三句,由景及人,此一转;至第四句,以当地人的高歌反衬异乡人的乡情,此二转。同时,写乡情以大江大山和滋生无限的春草来烘托渲染,写出来的当然就不是儿女情长,小家碧玉,而是浩荡乡思,人所共识的那份故园情结了。
原文:
白帝城头春草生,
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
北人陌上动乡情。
翻译:
时值春天,白帝城的城头百草茂盛,
白盐山下的长江,江水清澈倒映云天,
当地人来来往往,唱着当地的民歌,
在陌பைடு நூலகம்路上匆匆赶路的外乡人,
听到这当地的民歌就产生了思乡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