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
《局外人》简介
![《局外人》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3ba9a5cd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9a.png)
《局外人》简介
《局外人》是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的代表作之一,出版于1942年。
这部小说以第一人称的视角,通过塑造主人公默尔索的形象,展现了存在主义哲学关于“荒谬”的观念,同时也深刻地揭示了人在异己的世界中的孤独、个人与自身的日益异化,以及罪恶和死亡的不可避免。
故事的主角默尔索是一个年轻的职员,他对于生活似乎总是显得漠不关心,无论是在母亲的葬礼上还是在自己杀人后的审判中,他都表现出一种异于常人的冷静和理智。
在他看来,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他只是一个被抛入这个世界的“局外人”。
小说的开篇,默尔索的母亲去世,他在葬礼上的表现被人们认为是不合情理的,因为他没有表现出任何悲伤的情绪。
接着,他偶然卷入了一场斗殴,误杀了一个阿拉伯人,被捕后他被判处了死刑。
在审判过程中,他对于自己杀人的事实供认不讳,但却始终无法理解自己为何会杀人,他认为自己是一个无辜的人,对于死亡也毫无恐惧。
整部小说中,默尔索的形象被塑造得十分鲜明。
他是一个对于生活没有期待、没有追求的人,他对于一切都持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他的这种态度,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存在主义者的形象,他们认为人生是荒诞的,没有意义,人只能在这种荒诞中挣扎生存。
《局外人》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哲学著作。
它深刻地揭示了人的孤独、异化以及罪恶和死亡的不可避免。
同时,它也为
我们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和人生的新视角,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局外人》简介
![《局外人》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a1246cee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c1.png)
《局外人》简介《局外人》是法国作家加缪的代表性小说,于1942年出版。
这部小说以一种冷静而犀利的笔触,揭示了人性的荒谬和现代社会的虚伪。
故事围绕着男主人公梅尔索展开,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叙述了他对社会和人际关系的冷漠以及与自我身份的抗争。
小说的情节紧凑,语句精炼,给人留下深刻而扣人心弦的印象。
梅尔索是一个另类的人,在他看来,社会的规范和行为准则都是虚无缥缈的。
他建立起了一个与他人隔绝的自我世界,对一切事物保持着一种淡漠的态度。
他不喜欢社交活动,对人际关系的需求也微乎其微。
这种与他人格格不入的态度使他逐渐被周围的人们视为局外人。
小说的开头,梅尔索的母亲去世了,他似乎没有对此有太多的感情表达,也不流露出任何的悲伤情绪。
他对死亡的冷漠态度引起了人们的非议和怀疑,甚至使他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
在一系列误解和琐事中,梅尔索被卷入一宗杀人案中,用冷静的态度面对这一切。
在审判中,他不为自己的辩护,也没有感到内疚。
他认为,无论是生活还是死亡都是毫无意义的,人类对此的关注和纠缠只是一种虚假的存在。
《局外人》以简洁而冷酷的叙事风格展现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虚假和自欺,呼唤着人们对自我存在和生命的价值进行深思。
小说借梅尔索这个冷漠而另类的形象,提出了一种对社会价值观的冷嘲热讽,以及对人类存在的疑问。
作者加缪通过小说中的情节,揭示了人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与常规道德观念的冲突,探索了人们身处社会中的孤独与无奈。
通过《局外人》,加缪给予读者深深的思考。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常常感到与他人相互间的孤立,以及对常规规范的怀疑。
小说所呈现的冷漠态度和荒诞世界,使人深深思考自我存在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我们是自在的局外人,还是被社会桎梏的奴隶?是自由的选择,还是盲目的循规蹈矩?总之,加缪的《局外人》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通过对梅尔索的描写,探讨了人性的本质,对社会的审视以及对常规道德的挑战。
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与世界格格不入的另类形象,激励我们对自我存在和社会价值观进行深入反思,引导我们去思考生命的真正意义。
《局外人》主要内容及个人读书心得
![《局外人》主要内容及个人读书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77978cec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b1.png)
《局外人》主要内容及个人读书心得下面是作者整理的《局外人》主要内容及个人读书心得(共含10篇),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局外人》主要内容及个人读书心得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来写的。
主人公“我”叫默尔索,是一名普通不过的小职员,欲望很少,薪水很低。
他不是一个感情饱满的人,对什么都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即便是对事业的升迁,对待婚姻大事也是一样。
当然,这一点都不特别,明明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各自度过了平平淡淡的美好一生。
但默尔索还有一个绝对与众不同的品质:真诚,或者说,不擅长伪装自己。
小说的第一句话:“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搞不清楚。
”默尔索对妈妈并没有太深的感情,但他千不该,万不该的就是在葬礼前后把这种“没有太深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他不会硬挤出眼泪给别人看,也不想去看妈妈的遗容。
他和养老院的门房聊着天,接过对方端来的一杯咖啡——“加了牛奶”的咖啡——喝掉了。
他又想抽烟,单犹豫了一下,觉得在妈妈的遗体前不能这样做,然后又想了想,觉得无伤大雅,就递给门房一支烟,两人一起抽了起来。
葬礼的第二天,累坏了的默尔索到海滨浴场游泳,遇到了以前的女同事玛丽。
两个互有好感的人就这样恋爱了,当晚一起看了费尔南德的电影(喜剧片),然后一起回到默尔索的住所#。
恋爱一段时间后,玛丽问默尔索愿不愿结婚。
这个问题当然只有唯一的标准答案,但默尔索的回答是所有答案中最糟的一种,比直接拒绝更糟:“结不结婚都行。
如果你想结,我们就结。
”玛丽又问默尔索爱不爱她。
默尔索曾经答复过,这时候便重复了一次:“这种话毫无意义,但我似乎觉得不爱。
”玛丽理所当然会反问:“那你为什么要娶我?”默尔索的回答是:“这无关紧要,你想结婚就结嘛。
再说这是你提出要和我结婚的,我只不过说了一声同意。
”玛丽说:“结婚是件大事”,但默尔索说“不”。
沉默了一阵,玛丽说她只是想搞清楚,如果是其他女人在和默尔索恋爱,提出结婚的建议,默尔索会不会也这样接受。
加缪《局外人》赏析
![加缪《局外人》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832bebe910ef12d2af9e7f4.png)
加缪《局外人》赏析生活在别处——加缪《局外人》赏析一、作者简介阿尔贝·加缪(1913-1960)Albert Camus法国作家。
生于阿尔及利亚的蒙多维。
幼年丧父,靠奖学金读完中学,在亲友的资助和半工半读中念完大学并取得哲学学士学位。
希特勒上台后,加缪参加反法西斯的抵抗运动,并一度加入法共,后退党。
1944年法国解放,加缪出任《战斗报》主编,写了不少著名的论文。
加缪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1913年的法属阿尔吉利亚,父亲是欧洲人,母亲是西班牙血统,自己却在北非的贫民窟长大。
父亲作为一战的士兵战死疆场,加缪直接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抵抗运动。
从少年时代起,贫穷与死亡的阴影就与加缪长相伴,这使加缪更能深切地体会人生的荒谬与荒诞,在他的一生中,无论是他的作品还是他的现实人生,他都在与荒诞作斗争。
处在思潮动荡的时代,加缪一直纠缠在艺术家和政治家之间。
1942年,加缪离开阿尔及利亚前往巴黎,他开始秘密地活跃于抵抗运动中,主编地下刊物《战斗报》。
在这个时期,加缪不躲避任何战斗,他反对歧视北非穆斯林,也援助西班牙流放者,又同情斯大林的受害者……他的许多重要作品如小说《局外人》、《鼠疫》,哲学随笔《西西弗神话》和长篇论著《反抗者》都在这个时期出世。
1957年,他因为“作为一个艺术家和道德家,通过一个存在主义者对世界荒诞性的透视,形象地体现了现代人的道德良知,戏剧性地表现了自由、正义和死亡等有关人类存在的最基本的问题”,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加缪在50年代以前,一直被看作是存在主义者,尽管他自己多次否认。
1951年加缪发表了哲学论文《反抗者》之后,引起一场与萨特等人长达一年之久的论战,最后与萨特决裂,这时人们才发现,加缪是荒诞哲学及其文学的代表人物。
“西西弗是个荒谬的英雄。
他之所以是荒谬的英雄,是因为他的激情和他所经受的磨难。
他藐视神明,仇恨死亡,对生活充满激情,这必然使他受到难以用言语尽述的非人折磨。
《局外人》赏析
![《局外人》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fb54176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c3.png)
《局外人》赏析《局外人》是法国作家加缪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存在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者梅尔索的视角展开,通过他冰冷、冷漠的叙述,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存在状态和孤立无助的心理。
小说以梅尔索的母亲去世为开端,讲述了梅尔索与世界脱节的封闭境遇。
他对周围人事物缺乏情感的表达,使其被视作“局外人”。
梅尔索对死亡的冷漠态度和无视社会规范的行为让他成为一个令人费解的角色,他无法适应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并将自己视为超越一切的存在。
小说以一桩谋杀案的发生作为主要情节,梅尔索主动承认了自己的犯罪行为。
然而,他在法庭上对此毫不在意,面对即将到来的死刑,他依然保持着冷静和淡漠。
他的态度引发了无数的思考和争议,也让人们对存在的本质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加缪通过梅尔索的人物形象,探求人类存在的意义和无意义。
他认为,人生无论选择何种道路,都是注定孤独、无助和绝望的。
梅尔索的局外人状态象征了现代人内心深处的孤立与无处可归感。
无论是面对爱情、友谊还是法律和生活的规则,梅尔索始终不愿意妥协和适应。
他对自己的行为负有责任感,但对他人的感受却漠不关心。
这种局外人状态与社会大众的价值观相冲突,使得梅尔索备受指责、误解和孤立。
小说中的梅尔索一方面揭示了存在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即人类所经历的无意义和绝望;另一方面,他也希望通过对常规与约束的反叛,唤醒人们对生活的思考。
梅尔索以一种反抗的姿态面对社会,他的行为虽然反道德、反伦理,但却是对传统规则和束缚的一种解构。
在小说的结尾,梅尔索无悔地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展示了他坚守个体自由和自我否定的态度。
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与主流社会背道而驰的,通过他的故事,加缪希望激起读者对于生命意义和社会规范的思考。
总之,《局外人》是一部挑战传统道德观念、探索人生意义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梅尔索这个极端个体的描述,加缪呈现了一个生活在封闭世界中的人物,他的孤独与绝望存在于每个人心中。
小说引发了对人生意义以及社会价值观的思考,震撼人心,令人深思。
关于《局外人》书籍介绍
![关于《局外人》书籍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0006275d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fe.png)
关于《局外人》书籍介绍
《局外人》是法国作家艾伯特·加缪于1942年出版的小说,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的经典之作。
这本小说讲述了一个叫梅尔索的主人公,他对生活抱着一种超然的态度,追求自由和真实。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事的方式展开,通过梅尔索的视角,揭示了一个与社会价值观不符合的人的内心世界。
梅尔索是一个冷漠、无感情、难以理解的人物,他在面对各种事件时都保持着冷静和超然的态度,似乎与周围的人和世界格格不入。
故事主要围绕着梅尔索被控杀人展开。
他杀死了一个阿拉伯人,却对此毫不思考或懊悔,对审判和死刑也表现得没有一丝痛苦。
梅尔索认为自己只是做了他认为合适的事情,他的举动凸显出他对那些所谓的社会规范和道德价值的漠视。
《局外人》是一部哲学性极强的小说,通过描写梅尔索的冷漠和超然,探讨了人与社会、个人存在与意义之间的关系。
它引发了对人类存在的意义、道德观念以及自由意志等问题的思考。
这部小说在文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并被广大读者视为经典之作。
它的浅白文字背后隐藏着深刻而严谨的哲学思考,带给读者不少启示和思索的余地。
加缪《局外人》赏析
![加缪《局外人》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980724acc7931b764ce1551.png)
生活在别处——加缪《局外人》赏析一、作者简介1913-1960 )Albert Camus 法国作家。
生于阿尔及利亚的蒙阿尔贝·加缪(多维。
幼年丧父,靠奖学金读完中学,在亲友的资助和半工半读中念完大学并取得哲学学士学位。
希特勒上台后,加缪参加反法西斯的抵抗运动,并一度加入法的论共,后退党。
1944 年法国解放,加缪出任《战斗报》主编,写了不少著名文。
加缪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1913 年的法属阿尔吉利亚,父亲是欧战洲人,母亲是西班牙血统,自己却在北非的贫民窟长大。
父亲作为一战的士兵死疆场,加缪直接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抵抗运动。
从少年时代起,贫穷与死,这使加缪更能深切地体会人生的荒谬与荒诞,在他的亡的阴影就与加缪长相伴动一生中,无论是他的作品还是他的现实人生,他都在与荒诞作斗争。
处在思潮。
1942 年,加缪离开阿尔及利荡的时代,加缪一直纠缠在艺术家和政治家之间亚前往巴黎,他开始秘密地活跃于抵抗运动中,主编地下刊物《战斗报》。
在这个时期,加缪不躲避任何战斗,他反对歧视北非穆斯林,也援助西班牙流放者,又同情斯大林的受害者⋯⋯他的许多重要作品如小说《局外人》、《鼠疫》,哲学随笔《西西弗神话》和长篇论著《反抗者》都在这个时期出世。
1957 年,他因为“作为一个艺术家和道德家,通过一个存在主义者对世界荒诞性的透视,形存象地体现了现代人的道德良知,戏剧性地表现了自由、正义和死亡等有关人类题”,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在的最基本的问加缪在50 年代以前,一直被看作是存在主义者,尽管他自己多次否认。
1951 年加缪发表了哲学论文《反抗者》之后,引起一场与萨特等人长达一年之久的论文学的代表人物。
战,最后与萨特决裂,这时人们才发现,加缪是荒诞哲学及其“西西弗是个荒谬的英雄。
他之所以是荒谬的英雄,是因为他的激情和他所经受语的磨难。
他藐视神明,仇恨死亡,对生活充满激情,这必然使他受到言难以用尽述的非人折磨。
《局外人》讲解
![《局外人》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5e91c3e9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05.png)
《局外人》讲解《局外人》是法国作家加缪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以冷漠的视角描绘了一个对于社会习俗和道德观念无所谓的主人公梅尔索,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解读。
本文将对《局外人》的主要内容、主题以及加缪所采用的写作技巧进行讲解。
一、主要内容《局外人》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主要描写了主人公梅尔索的生活和所经历的事件。
梅尔索是一个乏味而平淡的人,对于周围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保持着冷漠和超然的态度。
故事开始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海滩上,梅尔索无动于衷地接受着自己母亲去世的消息。
随后,他与一个叫雷蒙的邻居参与了一起谋杀案,雷蒙杀了自己的情人的兄弟。
梅尔索作为证人出庭时,他对这一事件的冷静和缺乏情感表露惹人注意。
梅尔索最终被判决死刑,他对于自己的命运和即将到来的死亡依然保持着冷漠的态度。
在狱中,梅尔索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局外人”,他感到自己与周围的社会和人际关系存在着隔阂。
最终,梅尔索被处决,他的死并未引起周围的关注和同情。
二、主题分析《局外人》的主题主要集中在人的存在和无意义性上。
梅尔索被描绘成一个对周围世界和生活没有兴趣的人,他对于自己的命运和死亡同样毫不在意。
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对于梅尔索的态度也是谴责和厌恶,因为他们无法理解梅尔索的冷漠和超然。
通过梅尔索的处决,加缪试图传达一种无论个人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无法逃脱无意义性和死亡的命运。
此外,加缪还在小说中探讨了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对个人的束缚。
梅尔索被视为“局外人”是因为他不符合一般社会对于正常行为的定义和期望。
然而,梅尔索并不在乎这些规范和价值观,他追求的是自己的自由和独立。
加缪通过梅尔索的形象,对社会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进行了反思。
三、写作技巧加缪在《局外人》中运用了一系列写作技巧,使得小说更具表现力和有力地传达主题。
首先,加缪使用第一人称叙述方式,通过梅尔索自己的视角来揭示他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这种直接而冷静的叙述方式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梅尔索的冷漠和超然,从而更好地体会到小说所传递的无意义和存在困境。
局外人ppt课件免费
![局外人ppt课件免费](https://img.taocdn.com/s3/m/609ffd6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47.png)
社会批判与反思
社会制度与个体自由
局外人通过对个体与社会关系的描写,揭示了社会制度对 个体自由的限制和压迫,以及对个体独立思考的压制。
现代社会的异化
局外人展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和异化,人们 往往失去了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意义。
道德相对主义
局外人通过主人公的言行,挑战了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提 出了道德相对主义的观点,认为道德观念是主观的,不同的人可
03 叙事艺术分析
叙事手法
01
02
03
倒叙
通过回顾主人公的过去, 增强故事的悬念和深度。
多线性叙事
同时展示主人公、其他角 色和事件的多个方面,使 故事更加丰富和立体。
隐喻和象征
通过隐喻和象征手法,表 达更深层次的主题和意义 。
视角分析
第一人称视角
通过主人公的视角展现故 事,增强代入感和真实感 。
局外人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局外人简介 • 人物形象分析 • 叙事艺术分析 • 哲学思考与社会意义 • 比较研究与影响 • 局外人作品评价与影响
01 局外人简介
作者介绍
阿尔贝·加缪
文学成就
法国作家、哲学家,存在主义文学的 重要代表人物。
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局 外人》、《鼠疫》等。
06 局外人作品评价与影响
读者反馈与评价
读者反馈
许多读者认为《局外人》是加缪 的代表作,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简洁有力。
评价
读者普遍认为该作品深刻反映了 现代社会中人的孤独和异化,以 及道德和价值观的模糊。
文学批评与解读
批评
文学批评家认为《局外人》是一部具有深刻哲学思考的作品 ,通过主人公梅尔索的生活经历和心理状态,揭示了存在主 义哲学中关于荒谬和自由的思考。
《局外人》概述
![《局外人》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d9452b4a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f5.png)
《局外人》概述
《局外人》是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创作的中篇小说,也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
故事以“局外人”的眼光展现了一个粗糙、漠然、无理性的世界,其中愚昧与死亡的气味渗透在每一个细节里。
主人公默尔索是一个对生活各方面都抱着“无所谓”态度的人,他对于社会的种种规范和价值观都持有一种怀疑和否定的态度,认为这些都是没有意义的。
他的一次无意的杀人行为使他走上了法庭,并最终被判斩首示众。
然而,这一重刑并不完全是因为他的杀人罪行,更是因为他在母亲的葬礼上没有流泪这一行为。
这一看似荒谬的判决却深刻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荒诞与不公。
小说通过塑造默尔索这个“局外人”的形象,充分揭示了这个
世界的荒谬性及人与社会的对立状况。
默尔索的种种行为看似荒谬,不近人情,实则正是他用来抗击这个荒谬世界的武器。
小说的叙事风格独特,采用了第一人称的视角,通过默尔索
的内心独白来展现他的思想和情感。
语言简练明了,没有过多的修饰和渲染,但却能够深入人心。
总的来说,《局外人》是一部深刻揭示人性和社会现实的小说,它通过主人公默尔索的形象,展现了存在主义哲学关于“荒谬”的
观念,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的种种弊端和虚伪。
这部小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叙事风格,是一部值得一读的经典之作。
局外人
![局外人](https://img.taocdn.com/s3/m/00b35a1e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4b.png)
局外人「局外人」局外人,是指那些不被主流社会认同或接纳的个体。
他们可能因为自身的特异行为、思想或身份,与传统社会价值观相抵触,从而被视为异类。
对于局外人而言,他们常常经历着困顿、孤独与挣扎,但也可能在这个困境中找到独特的快乐和意义。
一个局外人可能是一个艺术家,他以特殊的艺术风格和思维方式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但往往并不被大众所理解和接受。
他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可能超越了常规的价值观,让人们感到陌生甚至反感。
然而,这些艺术家却拥有独特的见解和创造力,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现着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一个局外人也可以是一个思想家,他对传统观念和规则提出独立的质疑和思考。
这样的思想家可能会遭受到压制和排斥,因为他们的思想挑战了当下社会设定的认知框架和社会体制。
然而,正是这种不妥协的思考和追求真理的勇气,让局外人的思想成为社会进步和改变的推动力。
局外人在这个社会中常常感到孤独和被边缘化,他们不被接纳和理解,很难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属感。
然而,局外人却常常具有极强的自我认知和个性特点。
他们敢于做自己,并且不容忍将就和沉默。
他们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纵使与世界格格不入。
他们勇敢面对社会的偏见和困苦,并不被打败,而是从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和自由。
局外人的存在也反映了社会的局限性和刻板思维。
当人们不能接受多样性和包容不同观点和生活方式时,就会将那些不同于自己的个体排除在主流社会之外。
这种排斥和偏见不仅限制了个体的发展和创造力,也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多元化。
因此,我们应当改变对局外人的看法和态度。
我们应该尊重和接纳那些不同于自己的个体,尽管他们的行为和思考方式与主流社会有所不同。
只有通过包容和多元化,我们才能创造一个更加自由和进步的社会环境。
我们应该学会与局外人进行对话和交流,以便更好地理解并从中汲取不同的思想和智慧。
在局外人的角色中,我们或许可以找到包容和接纳的力量。
我们可以从局外人中学习勇敢面对偏见和困境,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
局外人法语读音
![局外人法语读音](https://img.taocdn.com/s3/m/54b7e369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e7.png)
局外人法语读音引言法语是一门美丽而流畅的语言,被世界各地的人们广泛使用。
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词汇就是“局外人”,在法语中的读音非常特别。
本文将探讨“局外人”这个词在法语中的正确发音以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局外人”的法语读音在法语中,“局外人”被翻译为“étranger”。
它的发音非常有趣,如果用拼音将其表示出来,大致应该是“ay-trawn-zhay”。
在这个发音中可以听到两个特别的音素,它们是法语中非常普遍的音素。
首先是音素é,它是一个前锋元音,类似于中国普通话中的“e”,但要更加尖锐和显著。
这个音素在法语中非常常见,例如在词汇“café”(咖啡)中的发音就包含了é音素。
其次是音素r,在法语中是一个特别的辅音,被称为浊卷舌音。
与英语中的r音不同,法语中的r音要更加轻柔和味道丰富。
这个音素可以在单词“étranger”中的两个r音中听到。
总的来说,“局外人”在法语中的读音是“étranger”,发音为“ay-trawn-zhay”。
“局外人”在法语文化中的意义在法语文化中,“局外人”这个词汇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描述了那些来自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人,他们跨越国界,生活在法国并成为法国文化的一部分。
法国是一个非常开放和多元的国家,每年吸引了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
这些移民作为“局外人”,他们在法国面临着与法国人不同的挑战和机遇。
“局外人”这个词提醒着我们要尊重和欢迎那些来自其他国家的人们。
无论他们是在法国短暂停留还是长期居住,每一个“局外人”都给法国带来了独特的文化贡献,丰富了法国社会的多元性。
同时,“局外人”也呼吁法国人自己要保持开放和包容的心态。
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法国的成功离不开各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法国人应该对“局外人”保持友善和接纳的态度,推动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总结“局外人”这个词在法语中的发音是“étranger”,它包含了法语中特别的音素é和r。
《局外人》读后感8篇
![《局外人》读后感8篇](https://img.taocdn.com/s3/m/7b263769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08.png)
《局外人》读后感8篇《局外人》读后感1《局外人》是法国著名作家阿尔贝·加缪所写的第一部小说,小说分两个部分有八十页,描述了一个叫默而索的年轻人安葬母亲之后,一直到因为防卫过当致人死亡而被判为死刑的那段日子。
小说语言冷静又干脆,却有那么一点的单调叙述并揭示了默而索复杂的内心世界。
看了这部作品心里起伏了一下,《局外人》的第一部分进展得很平坦,第二部分默而索被捕入狱后,矛盾步步升级。
《局外人》是怎样一则故事?介于上外史课对加缪的认识我很认真地读了一下。
作者先让每一个角色都有崭露头脚的机会,并且宽待他们种种不良的举止,使病态的社会得以继续维持而又去展现。
然而默而索是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他既与整个现实同污,又能坚持自己的沉默。
比如在第一部分中,他可能在母亲下葬的第二天与女友调情,但他绝不愿意俯首于繁文缛节,甚至憎恶形式主义恶风无止境的繁衍。
所有人都顺从地做了形式主义没有价值的牺牲品,而默而索自然而然的就成了脆弱的锁链关系当中重要的一环,随之,作者巧妙地设计了默而索射杀阿拉伯人的场面。
这一部分按时间顺序叙述,像记流水账,显得有些啰嗦。
我们看到的莫尔索是那么冷漠,简直只是个纯感官的动物,没有思考。
莫尔索杀人仅仅是因为太阳,这看起来真的显得荒谬,可事实就是这样。
小说开头一句即是:“今天,妈妈死了。
”不知所措孩子一样的口气,大凡成人提到该类事,会尊称母亲,可是默而索却不是。
接着又是一转:“也许是昨天??”,不经意间,暴露默而索的漫不经心和恍惚。
接下来,让人有点觉得不理解,他从头到尾没有哭,还在母亲遗体前抽烟。
第二天,他就游玩的不亦乐乎,带女友回家过夜。
还帮一个名声狼藉的邻居惩罚他的情妇,因为“没有理由不让他满意”。
女友要和他结婚,他觉得“怎么样都行”,女友一定要他回答是否爱她,他竟然说“大概是不爱她”。
最后迷迷糊糊杀了人,对于法庭上的辩论也不关心,好像与他无关似的。
默而索被判死刑,与其说是因为杀了人,不如说因为被指控“怀着杀人犯的心埋葬了母亲”。
《局外人》读后感(15篇)
![《局外人》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4a54da3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2a.png)
《局外人》读后感(15篇)《局外人》读后感1《局外人》是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的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他的成名作。
这部小说于1942年出版,是存在主义的代表作品。
说实在的,这部小说大概的看了一遍,也没看懂,有些云里雾里的感觉。
小说开篇从主人公莫尔索的母亲去世讲起,不明白为何只因棺材已钉上,他就不愿看母亲最后一眼,在追悼会时也没有流一滴眼泪。
正是这些原因,反而被进行了一场审判。
也是作者要表达的存在主义哲学关于“荒谬”的观念:世界对于人来说荒诞的,毫无意义的,而人对荒诞的世界无能为力。
这本书买回来打来塑封,才发现既没有前言和后记,也没有作者简介,通过手机搜索才知道,加缪是存在文学,“荒诞哲学”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还有《鼠疫》,哲学随笔《西西弗的神话》。
加缪于195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43年,他结识了萨特和波伏娃,在哲学和戏剧方面的爱好使他们成为了亲密的好友。
1951年因为哲学论文《反抗者》与萨特等人进行长达一年之久的论战,最后与萨特决裂。
《局外人》读后感2一个当年1940年才二十六七岁的年轻人就已经把我们的社会看到如此透彻,并且在几个月后马上又写出西西弗神话那样的哲学力作,真是让人觉得他惊如天人一般!默尔索最后拒绝忏悔、拒绝皈依上帝而与神甫进行的对抗与辩论,在这里,他求生的愿望、刑前的绝望、对司法不公正的愤愤不平、对死亡的达观与无奈、对宗教谎言的轻蔑、对眼前这位神甫的厌烦以及长久监禁生活所郁积起来的焦躁都混合在一起,像火山一样爆发,迸射出像熔岩一样灼热的语言之流,使人得以看到他平时那冷漠的“地壳”下的“地核”状态。
他的“地核”也许有不少成分,但最主要的就是一种看透了一切的彻悟意识。
他看透了宗教的虚妄性与神职人员的诱导伎俩,他的思想与其说是认定“上帝已经死亡”,不如说是认定它“纯属虚构”,“世人的痛苦不能寄希望于这个不存在的救世主”。
加缪的荒诞与反抗的思想体系,让我们在面对上帝已死后的去宗教信仰思想空白档期中帮助我们开启了新的精神哲学思考!看后还是不能相信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的思考,真如天人一般的加缪!《局外人》读后感3加缪真是个伟大又非凡的人!有时读书感觉作者消失在书中,而这本书让一个才华横溢,敏感善思的作者形象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局外人(课堂PPT)
![局外人(课堂PPT)](https://img.taocdn.com/s3/m/ffbeb2bddd36a32d73758198.png)
17
对于情感的态度——真实、消极地顺其自然
和莱蒙做朋友—— 他对我说:“我就知道你有生活经验。”起初, 我还没发觉他已经用 “你”来称呼我了。只是当他说“你现在是我的真
正的朋友了,”这时我才感到惊奇。他又说了一遍,我说:“对。”做 不做他的朋友,怎么都行,他可是好像真有这个意思。
和玛丽谈结婚——晚上,玛丽来找我,问我愿意不愿意跟她结婚。
《局外人》
—阿尔贝·加缪
.
1
局外人
局:大众化的世界,世界观,伦理观? 外:分离,超脱? 人:怪人?透明人?明白人?荒诞人?
.
2
阿尔贝·加缪
• 法国小说家、哲学家、戏剧家、评
论家,存在主义文学领军人物, “荒诞哲学”代表。
• 主要作品有《局外人》、《鼠疫》、 《戒严》、《反抗者》、《西西弗 斯神话》等。
我说怎么样都行,如果她愿意,我们可以结。于是,她想知道我是否爱
她。我说我已经说过一次了,这种话毫无 意义,如果一定要说的话,我
大概是不爱她。她说:“那为什么又娶我呢?”我跟她说这无关紧要,
如果她想,我们可以结婚。再说,是她要跟我结婚的,我只要说行就完
了。她说结婚是件大事。我回答说:. “不。”
18
对于死亡的态度——解脱、幸福
蜚声卓然的原因。其主要人物是政府的雇员,他在一连串
的荒诞事件以后,杀死了一个阿拉伯人;然后,他又对自
己的命运麻木不仁,听着人们宣判自己的死刑。不过,到
了最后时刻,他还是鼓起了勇气,从几近迟钝麻木的消极
状态中奋起。
.
4
•边缘者 •荒诞派文学
.
5
• 边缘者:远离“主流”的边缘视角和身份
• 加缪一岁丧父,幼年进孤儿院,他靠奖学金读完中学,又以 半工半读方式攻读哲学。当他混迹于喧嚣而势力的巴黎文化 圈,因没有名校学历,以及贫穷卑微的家庭,让他常常如身 在炼狱,深切感受到被轻视的边缘身份。
《局外人》主要情节
![《局外人》主要情节](https://img.taocdn.com/s3/m/4ec2b555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46.png)
《局外人》主要情节《局外人》是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的经典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梅尔索一系列令人震惊的事件和他特立独行的存在状态。
本文将详细解析《局外人》的主要情节,带领读者深入了解小说的主线故事。
第一章:梅尔索的冷漠与局外人的定义故事的开端,我们认识了主人公梅尔索,他是一个表面上冷漠、与人疏离的青年。
梅尔索并不感到任何悲喜,甚至不为母亲去世而表达悲伤。
他与人交往较少,对周遭的一切都保持着冷静的观察态度。
梅尔索的冷漠使他被视为一个“局外人”。
第二章:梅尔索的犯罪与审判在第二章中,梅尔索遇到了一个阿拉伯人,并因为一系列的违背社会规范的行为,如谋杀并将尸体掩埋于沙漠之中,而被捕并接受了审判。
梅尔索在面对审判过程中表现出冷漠和漠然的态度,似乎对自己的罪行无感。
审判结果是梅尔索被判处死刑。
第三章:死刑执行与梅尔索的冷静第三章中,梅尔索面临死刑执行的前夜。
尽管知道自己将要面对死亡,梅尔索依然保持着冷静,对待死亡毫不畏惧。
在狱中,他反思自己的一生,试图理解为何自己会成为一个局外人。
第四章:局外人的终结第四章中,梅尔索的故事迎来了终局。
当即将被带往执行死刑的地点时,梅尔索突然感到无比的喜悦和解脱。
他意识到自己终于摆脱了社会的束缚,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局外人。
梅尔索走向死亡的过程中,他体验到了真实的存在和自由。
结语:《局外人》通过梅尔索的故事,探讨了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
梅尔索的冷漠和漠然态度,以及他对死亡的冷静和解脱,让我们开始思考社会所设定的规范对于个体造成的影响,以及个体对于社会规范的违抗。
小说以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哲思引发了读者对于生命、自由和存在的深入思考。
在《局外人》的主要情节中,阿尔贝·加缪以简洁而有力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主人公及他所经历的故事。
小说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呈现了一个局外人与社会的对立和碰撞,引发了读者对于人性、道德以及社会规范的思考。
通过对主要情节的剖析,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局外人》这一经典之作的内涵与价值。
《局外人》的存在主义
![《局外人》的存在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79968369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8d.png)
《局外人》的存在主义《局外人》是法国作家加缪的一部小说,以主人公梅尔索的视角讲述了一个怪异而又令人不解的故事。
这部小说被广泛认为是存在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深刻地探讨了人的存在与意义的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局外人》的存在主义主题展开论述。
一、人的局外性小说的主人公梅尔索是一个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他对周围世界的事物漠不关心,仿佛与之无关。
这种局外性的状态正是存在主义的核心主题之一。
存在主义认为人是孤独而自由的存在,他们感觉到与周围世界的隔阂和不协调,无法真正融入社会。
这种局外性的感受源于人对自己的存在产生了疑问,怀疑一切的意义和目的。
二、个人选择与自由意志梅尔索在小说中表现出对一切行为的冷漠和无情。
他极度厌恶社会的道德规范和限制,追求自由意志的发展。
他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不参与社会事务、不谈及对他人有深刻感情的态度。
这种对个人选择的追求反映了存在主义关于人自由意志和个人价值的重要观点。
三、无意义的存在小说中呈现出的世界是冷酷而无意义的。
梅尔索对大部分事物都是冷漠的,他对别人的死亡、自己的审判都不以为然。
他认为一切都是无意义的,人的存在本身就是毫无根据和价值的。
这种无意义的存在观正是存在主义的一个重要理念,它质疑了传统的宗教和哲学解释,并强调个体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创造意义。
四、责任与孤独在小说的结尾,梅尔索杀死了一个阿拉伯人,最终被人类社会所处冷漠的判刑。
尽管他的行为违反了社会的道德规范,但他却因此实现了自己的存在与自由。
他承担了自己的行为后果的责任,并感受到了自己的孤独。
存在主义认为,个体的自由意志和责任是无法割裂的,人必须自己承担选择行为的后果。
通过对《局外人》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它在文学作品中探讨和呈现了存在主义的核心观点。
小说中的梅尔索正是存在主义思想家的一个典型形象,他质疑传统道德和社会规范,探索个体的存在和自由意志。
《局外人》在诠释个人与社会、自由与责任、存在与意义之间的关系方面做出了独到的阐释,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内心。
《局外人》存在主义视角解读
![《局外人》存在主义视角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7b4bf954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57.png)
《局外人》存在主义视角解读《局外人》是法国作家加缪创作的一部小说,被视为存在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存在主义视角对《局外人》进行解读。
作为一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局外人》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存在的无意义性和孤独感。
小说通过主人公梅尔索的视角,展现了一个面对强烈的外界压力和社会规范束缚的个体。
梅尔索对生活的冷漠和超然态度,是存在主义主张中的“局外人”的典型代表。
小说一开始,梅尔索在母亲的葬礼上表现出了对死亡的冷漠态度。
不仅没有流露出悲伤的情绪,他还感到不适应社会所规定的哀悼形式。
这种“局外人”的心理状态再次在他杀死阿拉布的行为中得到体现。
梅尔索没有感到内疚或后悔,而是坦然接受了自己的行为,这显示了他对社会价值观念的抗拒和对行为后果的无所谓。
在《局外人》中,存在主义思想通过揭示人类存在的本质来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责任。
梅尔索作为一个局外人,拒绝被社会所定义和限制。
他选择了自己的人生方式,不为他人的期望和标准而改变。
在这个过程中,他接受了自己选择的后果,并且对他的决定负有责任。
这种责任感和选择自由正是存在主义思想的核心,体现了个体对自己行为和生活的选择的自主性。
梅尔索的冷漠和超然并不代表他对生活毫无感受力。
相反,他对生活的感受更加真实和直接。
小说中的描写和细节塑造,以及梅尔索的内心独白都给读者展现了他对周围环境的敏锐观察力。
他对阳光、海滩、自然景色的描绘显示出他对美的追求和对世界的感性体验。
然而,这种感性并没有使他沉浸在生活的意义之中,反而让他感觉到了生活的荒谬和无意义。
此外,《局外人》中的一系列事件和人物也深刻地诠释了存在主义思想。
梅尔索杀死阿拉布的行为,无论是观念上还是现实层面,都不是有意义的。
事件的发生毫无理由可言,没有道德或伦理的标准来评判对错。
同样,梅尔索被判刑和执行死刑也体现了存在主义的无意义性。
他被社会所追求的正义和道德所束缚,被定义为犯罪者和社会的局外人,从而失去了自由和尊严。
总的来说,《局外人》通过描绘一个对生活感到无意义和局外人的形象,展现了存在主义的核心观点。
局外人什么意思
![局外人什么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b738ec09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a9.png)
局外人什么意思
局外人的意思是:
1、指与某事无关的人。
2、已经落伍了,跟不上这个时代的人;或者与事情毫无关系毫不知情的人。
3、不属于一个组织、社团或没有得到允许参加其活动的人。
4、不被某单位、范畴或组织承认或接纳者。
5、与世隔绝或感到自己是被孤独的人。
6、非成员的状况或身份。
局外人是一个汉语词汇。
拼音:júwài rén。
出自:
《红楼梦》:“凶身主仆已皆逃走,无影无踪,只剩得几个局外之人。
”
近义词:当事人、局内人。
反义词:第三者。
例句:
他们会站在局外人的立场从自己的文化背景出发,发表自己的见解。
造句:
1、有些事情如果主张者太过于执著太陷溺其间,反而不如局外人看得更清楚。
2、各种局外人都可以更深地刺探新闻人物的公事和私生活。
3、他以一个局外人和来自人民的代表身份开始任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死亡的态度——解脱、幸福
那边,那边也一样,在一个个生命将尽的养老院周围,夜晚 如同一段令人伤感的时刻。妈妈已经离死亡那么近了,该是感到 了解脱,准备把一切再重新过一遍。任何人,任何人也没有权利 哭她。我也是,我也感到准备好把一切再过一遍。好像这巨大的 愤怒清除了我精神上的痛苦,也使我失去希望。面对着 充满信息 和星斗的夜,我第一次向这个世界的动人的冷漠敞开了心扉。我 体验到这个世界如此像我,如此友爱,我觉得我过去曾经是幸福 的,我现在仍然是幸福的。 为了把一切都做得完善,为了使我感 到不那么孤独,我还希望处决我的那一天有很多人来观看,希望 他们对我报以仇恨的喊叫声。
咯吱响。我听见透过墙壁传来一阵奇怪的响声,原来他在哭呢。我不知
道为什么忽然想起了妈妈。
人物形象与主题
• 对于情感的态度——真实、消极地顺其自然
• 对于死亡的态度——解脱、幸福
• 他人对默尔索的态度——冷酷的杀人犯,无可救药
对于情感的态度——真实、消极地顺其自然
和莱蒙做朋友—— 他对我说:“我就知道你有生活经验。”起初, 我还没发觉他已经用 “你”来称呼我了。只是当他说“你现在是我的真,怎么都行,他可是好像真有这个意思。
局外人的含义
与周围的生存世界完全脱节,对于自己的生存感到 陌生的人,是一种保持着人与世界互相漠不关心,互视为 异类,然而人却不得不屈服于社会的既有法则,失去自由 的荒诞状态。
谢谢观赏
130703123汤军
130703127王珊珊
130703130姚正荣
《局外人》
—阿尔贝·加缪
局 外 人
局:大众化的世界,世界观,伦理观? 外:分离,超脱?
人:怪人?透明人?明白人?荒诞人?
阿尔贝·加缪
• 法国小说家、哲学家、戏剧家、评 论家,存在主义文学领军人物, “荒诞哲学”代表。 • 主要作品有《局外人》、《鼠疫》、 《戒严》、《反抗者》、《西西弗 斯神话》等。
• 边缘者 • 荒诞派文学
• 边缘者:远离“主流”的边缘视角和身份
• 加缪一岁丧父,幼年进孤儿院,他靠奖学金读完中学,又以 半工半读方式攻读哲学。当他混迹于喧嚣而势力的巴黎文化 圈,因没有名校学历,以及贫穷卑微的家庭,让他常常如身 在炼狱,深切感受到被轻视的边缘身份。
荒诞派文学
• 荒诞派文学,是西方二十世纪的后现代主义文学重要的流派之一。 它采用荒诞的手法,表现了世界与人类生存的荒诞性,在哲学上 指个人与生存环境脱节。 • 其艺术特点为: • ①反对传统,摒弃结构、语言、情节上的逻辑性、连贯性。 • ②常用象征、暗喻的方法表达主题。 • ③用轻松的喜剧形式表达严肃的悲剧主题。
• 195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60年 因车祸去世。
在这个简短的授奖词里,不允许我再次连篇累牍地论述 加缪那一向诱惑人的心智发展。更富价值的是他那些用全 然古典风格的纯真和强烈的集中关注来体现这些问题的作 品,而体现的方式又是作者不加评论,让人物和动作使他 的思想跃然活现在我们眼前。这就是使《局外人》(1942) 蜚声卓然的原因。其主要人物是政府的雇员,他在一连串 的荒诞事件以后,杀死了一个阿拉伯人;然后,他又对自 己的命运麻木不仁,听着人们宣判自己的死刑。不过,到 了最后时刻,他还是鼓起了勇气,从几近迟钝麻木的消极 状态中奋起。
故事梗概
• 第二部分,牢房代替了大海,社会的意识代替了莫尔索自发的意 识。 主要围绕审讯,预审推事、法官、检察官、律师、证人、 记者,一次又一次,所有的人谈论着他的灵魂,而作为当事人的 他却被撇在一边,他成了局外人。 在这一部中,他开始思考, 在人们口中真实的他已经消失了,那场不幸的杀人事件变得微不 足道,检察官对他提出的最大指控是他因为没有在母亲的葬礼上 哭泣,人人都应该在母亲的葬礼上哭。他被指控怀着杀人犯的心 理埋葬了母亲。最后,神父出场,替他祈祷,他的愤怒和情绪在 那一刻爆发。在行刑前夜,他盼望着多些人来观看他的处决,这 样好像就不会太过孤独。
又开始骂起它来。。。。。。我开开门,他在门槛上站了会儿,说:
“对不起,对不起。”我请他进来,但他不肯。他望着他 的鞋尖儿,长
满硬痂的手哆嗦着。他没有看我,问道:“默而索先生,您说,他们不
会把它抓走吧。他们会把它还给我的。不然的话,我可怎么活下去
呢?”。。。。。。他关上门,我听见他在屋里走来走去。他的床咯 吱
他人对默尔索的态度——冷酷的杀人犯,无可救药
正如他自己所说:“先生们,我将提出证据,我将提出双重的证 据。首先是光天化日之下的犯罪事实,然后是这个罪恶灵魂的心 理向我提供的晦暗的启示。”他概述了妈妈死后的一系列事实。 他提出我的冷漠,不知道妈妈的岁数,第二天跟一个女人去游泳, 看电影,还是费南代尔的片子。。。。。。我和莱蒙合谋写信把 他的情妇引出 来,然后让这个“道德可疑”的人去羞辱她。我在 海滩上向莱蒙的仇人进行挑衅。莱蒙受了伤。我向他要来了手枪。 我为了使用武器又一个人回去。我预谋打死阿拉 伯人。我又等了 一会儿。。。。。“事情就是这样,先生们,”检察官说,“我 把这一系列事情的线索给你们勾画出来,说明这个人如何在神志 完全清醒的情况下杀了人。。。。。。”
故事梗概
• 三场死亡是全文联系的枢纽。 • 第一个死亡:莫尔索的母亲死了,他去参加母亲的葬礼,在母亲 的葬礼上他没有哭。
• 第二次死亡:莫尔索在一次渡假中偶遇莱蒙的对头开枪打死了一 个阿拉伯人。 • 第三次死亡:无休无止的庭讯,最后以莫尔索被判绞刑告终。
语言特色
• 为了与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相统一,加缪善于用一种刻板,拘谨,
干巴巴的语言来表现他作品里的主人公。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
但是主人公又从不分析他内心的思想感情,所以是内心描写和外
部描写巧妙的结合。
这时,街灯一下子亮了,使夜晚空中初现的星星黯 然失色。我望着满是行人和灯光的人行道,感到眼睛很 累。电灯把潮湿的路面照得闪闪发光,间隔均匀的电车 反射着灯光,照在发亮的头发、人的笑容或银手镯上。 不一会儿,电车少了,树木和电灯上空变得漆黑一片, 不知不觉中路上的人也走光了,直到第一只猫慢悠悠地 穿过重新变得空无一人的马路。这时,我想该吃晚饭了。 我在椅背上趴得太久了,脖子有点儿酸。我下楼买了面 包和面片,自己做了做,站着吃了。我想在窗前抽支烟, 可是空气凉了,我有点儿冷。我关上窗户,回来的时候, 在镜子里看见桌子的一角上摆着酒精灯和面包块。我想 星期天总是忙忙碌碌的,妈妈已经安葬了,我又该上班 了,总之,没有任何变化。
它是存在主义哲学在文学上的反映
细节体会——开头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
(法语:Aujourd’hui, maman est morte. Ou peut-être hier, je ne sais pas)
细节体会——萨拉玛诺丢狗
于是,他发起火来:“为这个脏货花钱!啊!它还是死了吧!”他
人物关系
(判其死刑)
法官
审 判 邻居
母亲(模糊)
(被情妇背叛)莱蒙
默尔索
“朋友” 邻 居 帮 助 找 狗
男女朋友
玛丽(爱着默尔索,
想要结婚)
老萨拉玛诺(和狗相依为命)
故事梗概
•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
• 第一部分从莫尔索的母亲去世开始,到他在海滩上杀死阿拉伯人 为止,是按时间顺序叙述的故事。默尔索的叙述舒缓宁静,只是 用一种客观冷静地态度描述他的所行所见。母亲的葬礼,众人的 表现,与女友玛丽的相处,饭馆老板赛莱斯特,楼上邻居雷蒙与 情妇的纠葛,养狗的老头,从阳台上看出去外面的街景,去海滨 的一次渡假,直到枪声打破了这种宁静。
小说风格
• 加缪的小说风格介于传统小说和新小说之间。一方面,存在主义文学是反 传统的,作者从不介入小说,从不干预主人公的命运,从来不发表自己的
议论;另一方面,小说的语言又极其简单明晰,可以说具有古典主义的散
文风格,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存在主义文学:存在主义文学是二十世纪流行于欧美的一种文艺思潮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