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 日本的行政改革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次浪潮—国民本位的行政
• 2001年1月21日的“行政改革大纲”提出:为了使21世纪 日本的社会成为以人人以自律为基础、更加自由和公正的 社会,有必要对现行的由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组织、制度以 及行政与公民等关系进行重构,并建立全新的行政体制。 • 围绕“国民本位行政”的宗旨,大纲制定了2001-2005年 的改革目标: • (1)从适应新时代要求的观念出发,加强内阁职能,进 行省厅的改编,使中央政府具有综合性与机动性。 • (2)尊重公民主体性及责任性,激活民意参政议政的能 力,策划向“事后监视型社会”的过渡,实现行政的简洁 化与效率化。 • (3)谋求行政情报的彻底公开和对公民责任的说明,实 现面对公民的高度透明的行政。 • (4)策划行政事务的电子化、窗口化,提高行政的快捷 性、方便性,实现以国民为本位的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日本行政改革阶段
• 传统行政改革:明治维新—日本战降
• 战后改革:美国主导 • 现代行政改革:第一临调
明治维新
• 1853,美国,佩理,黑船,横须贺港。 • 长崎,荷兰,“兰学” • 1867,27岁的涩泽荣一,法国,万国博览 会 • 1868,明治天皇即位 • 1868年4月15日,明治天皇,《五条誓文》
中曾根内阁改革
• 中曾根上台后,提出了“减人、减事和整顿三大国营企业” 为核心的行政改革。并根据二次临调提出的第五次咨询报 告,在内阁会议上通过《关于行政改革的具体方针政策》 的决定,开始了日本历史上空前规模的行政改革。 • 改革的要点有:(1)改革的基本方针是适应社会经济形 势的变化,提高政府能力,建立一个新的社会经济结构; (2)调整和精简行政机构及其事务,加强政府的综合调 整职能;(3)改组国营公司官办企业;(4)改善中央与 地方的关系;(5)改善对公务员的管理;(6)改革财政 制度;(7)整顿补助金制度及审批事项;(8)实现行政 情报公开化和行政手续的简化。 • 改革的目标是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减少政府对经济和社 会的干预,鼓励民间创新,提供主动精神,划分政府与社 会、中央与地方的职能分工,通过自主、自立与合作,提 高应变能力和创新精神,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经济结 构。
日本现代行政改革 第一次浪潮--“第一临调”
• 1962年池田内阁借鉴美国胡佛委员会的成功经验, 并根据《临时行政调查会设置法》,设立超党派 权威性机构“第一临时调查委员会”,旨在对行 政管理体制进行实际调查并进行审议,以提出有 关从根本上改善行政体制整体运营的方案,提出 了加强内阁综合协调职能、加强地方自治、行政 运行的合理化、高效性、抑制行政机构过度膨胀、 新的行政需要的对策、提高公务员精神等多方面 的课题。 • “第一临调”是“战后首次进行行政改革的真正 尝试” • 这次改革,对创造“日本奇迹”,成为世界第二 经济强国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第二次浪潮--重建财政
• 20世纪70年代,由于受两次世界性的石油危机以 及国内福利制度的扩充政策和扩大出口的积极政 策的双重打击,日本经济由调整增长转变低速增 长甚至负增长,财政恶化成为突出难题。 • 第二次临调以“行政改革不是财政再建的手段, 财政再建是行政改革的手段”为基本思想方法。 • 第二临调改革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进一 步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适当扩大地方管理权 限;二是调整和精简行政组织机构,加强政府的 综合调整功能;三是改善公务员管理体制;四是 修改国家行政组织法,实现政府组织的自我革新; 五是改组国营公司,实现民营化。
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 1963,西德的70% 。1968年,也就是在明治维新100周年的 时候,日本的GNP超过西德,在资本主义世界跃居仅次于美 国的第二位。从那以后,日本这个第二的位置一直保持至今。 • 日本的城市人口到1970年就已经达到72%。从农村流出的人 口每年达到60万人 • 到70年代初期,70%以上的人认为自己属于“中间阶层”, 整个社会的“中流意识”不断增强 • 1966年,按户计算,农民的人均收入已经超过工人 • 1988年,日本人均产值超过瑞典跃居世界第一位,1985年 底,日本的海外纯资产超过英国和西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 债权国 • 1985年9月,英、美、西德、法国和日本的五国财长在纽约 的广场饭店举行会议,发表了“广场协议” 。在以后的一年 时间里,日元外汇汇率提高了60%。9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 出现了将近十年的持续低迷,到2005年才开始缓慢回升
• • • •
麦克阿瑟发布人权指令 美国驻军43万 麦克阿瑟,“五大改革的指令” 美国对日政策开始发生转变,开始改变赔偿的方针,进行 对日援助,把日本纳入美国经济的轨道,发挥日本作为 “远东工厂”的和“共产主义运动防波堤”的作用。 • “朝鲜特需景气”。作为侵朝美军的后方基地的日本,一 下子就卖完了库存的货物。在“特需”的物资中,有70 %属于武器和军用物资,30%属于劳务。 • 到1952年,日本的外汇储备在三年内增加了5倍,特 需收入在1952年占到出口换汇的63%。
战后的日本
• 在战后的最初几年里,占领国美国每天要向日本提供100 万美元的资助,每天要运来6000吨大米才能保证尽可能地 少饿死人。 • 从1955年至1964年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始 终保持在9%以上。从1965年到1970年,这一增长率更是 超过了10%。 • 1964年,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出现在日本东京和大阪之 间,它的行车时速是普通铁路的三倍,日本人把它叫做 “新干线”。 • 新干线诞生四年后的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1419亿美元。就在这一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 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而这一年,正是明治维新一百周年。
第三次浪潮—规制缓和
• 1987年竹下政府要求第二次临调探讨如何从推动 行政改革的角度重点研究国家规制的状况,来达 到调整经济结构的上的。改革把缓和规制作为核 心课题,因为过度的规制使日本的企业过分依赖 政府,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发展,难以 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服务,不能很好适应市场 的自由竞争环境。新的环境下,通过缓和规制来 调整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进行自由化改革已不仅 是日本摆脱经济萧条的重要途径,也是一般国民 改善生活条件和质量的要求。
第四次浪潮—提高国民实际生活质量
• 海部内阁在第二次行政改革推进审议会上做的总 理致词中讲到,“希望能顺应当今国内外形势, 为实现国民能够实际享受到富裕这样一种消费者 本位,重视国民生活型的行政。并从建立能够发 挥国际责任这样一种与国际化相适应的行政的新 角度,深入调查审议更具体的课题”。日本政府 深刻认识到只有加大行政体制结构性变革才能迎 接国内外的挑战。“换言之,这就是要改变日本 行政的方法和结构,使之与世界接轨。”
第五次浪潮—新自由主义、政治大国化
•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对各国政治 经济构成了挑战,日本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加快行 政体制变革才能迎接来自国内外新的挑战,桥本 改革正是对此危难时局的回应。桥本内阁把建立 “自由”、“公正”的社会经济体系和改变一般 国民对行政过度依赖的传统客体意识作为改革的 终极目标,更鲜明地提出了要实现以具有自立、 自律性的个人为基础的、国民成为真正社会经济 生活主体的国家转变的战略,构筑政治大国。
• • • • • • •
1871,岩仓使节团,欧美,一年十个月 始惊、次醉、终狂 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德国模式 大久保利通,缫丝场,高薪 三菱,三井、住友 唐都长安,银座 涩泽荣一,“日本的现代企业之父”,从投身实 业的那一天起,他就把中国儒家经典《论语》当 作自己的行动指南。他到处演讲,号召日本人做 一手拿《论语》,一手拿算盘的企业家。涩泽荣 一提出了义利合一的经商理念
战后改革
• 1947年5月3日,《日本国宪法》正式施行 • 新宪法将天皇由战前的“神圣不可侵犯”变成了“日本国 的象征,”将天皇总揽国家大权的顶点降到没有任何“国 政的权能”的象征性天皇。 • 宪法第九条是鉴于日本军国主义随意发动战争,防止日本 军国主义复活专设的条款 • 在经济领域,农地改革从经济基础上改革了作为日本军国 主义重要支柱的寄生地主土地所有制,建立起耕者有其田 的自耕农制度。 • 在劳动体制改革方面,建立起完全资本主义的劳动体制, 改善了城市工人的生活和劳动条件。 • 美国派出的教育使节团在日本的教育改革中起到了指引航 向的作用。
日本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市场化:产业政策的重新审视
• 《帝国宪法》使得日本在政治上实行的是表面上的多党制, 实际上的天皇制,由此决定了日本在崛起初期对外扩张、 对内高压的军国主义走向。有历史学家认为,伊藤博文执 政时期,在相扑这样的民族传统得到恢复的同时,日本传 统文化中的糟粕,尤其是军国主义也随之被召回和强化了。 • 但在当时,伊藤博文却借此化解了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 《宪法》颁布之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极端西化的做法 被慢慢遏制。于是,日本的社会生活中出现了这样一些场 景: • 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 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 唱响,能剧和歌舞伎在走向极致;当油画开始绚丽夺目时, 日本的浮世绘也成为世界绘画的一大流派。
国民收入倍பைடு நூலகம்计划
• 1960年12月27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了“国民收 入倍增计划” :充实社会资本;引导产业结构向 高级化发展;促进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提高人 的能力和振兴科学技术;缓和双重结构和确保社 会稳定。 • 从1955年开始的神武景气期间,国民生产总值年 增长12%,消费热逐渐升温 • 从1958年到1961年,日本经济经历了一场长达42 个月景气,日本人称为“岩户景气” • 日本出现了“大众消费社会”。由于消费内容趋 于均衡和一致,在将近一半的国民中产生了“中 流阶层意识”。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效果
• 时速200公里的新干线东海道,在1964年东京奥林匹克运 动会之前的9天建成通车 • 日本的钢铁生产超过西德,跃居世界第三位,汽车仅次于 美国、英国、西德之后居世界第四位。重化学工业到1963 年占工业固定资产的比率达到60%,出口比率在1965年达 到62%。 • 在“奥林匹克景气”之后,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佐藤内阁 长期当政的情况下延续下去。日本出现了1965-19 70年连续57个月的长期繁荣 • 60年代整个世界经济,在美国肯尼迪总统采取积极的增长 政策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连续保持了100个月 的繁荣,这种国际性的繁荣对日本经济的超高速增长起到 了促进作用。对日本经济的超高速增长,还有一个重要因 素,那就是美国的侵越战争。作为美国的后方基地,日本 为侵越美军提供了各种物资和服务,并且在这一时期将经 济势力渗透到东南亚 。
• • • • • • •
1868,改革促发展;1890,战争促发展 1894,甲午战争,侵略朝鲜 1904-05,日俄战争 九· 一八事变 1931年日军侵占中国东北 七· 七事变 1937年,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 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5年8月 美军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 从明治维新开始近八十年来积累的物质成果,在 战火中几乎化为灰烬。
• 日本文化像洋葱头文化,这种形象,可以让我们非常清楚 地看到日本文化的一种状况,它像洋葱头一样,剥开一片, 剥开一片,最后想要找日本文化的核,没有,因为什么, 因为它每一片里头都含有外来文化影响和它日本文化非常 重要成分的一种结合、融合。 • 与此同时,日本也像德国那样,采用了一种有别于自由主 义经济的发展模式,历史学家们称之为“统制主义经济模 式”,就是在保留资本主义基本性质的前提下,改变经济 运行的方法,使国家成为主导力量,从而让工业化以超出 常规的速度腾飞起来。 • 到1910年的时候,日本 95%以上的男子,90% 以上的女 子都接受过教育。日本和英国的铁路里程差距从明治维新 (1868年)初期的1000倍缩小为不到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