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名画欣赏 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名画欣赏教学设计教者:卫凯
一、设计意图:
长期以来,我们小学的美术教育活动几乎是以“绘画为主、手工为辅”的格局一统天下。但随着我校美术课题研究的深入,我深深地认识到美术欣赏活动也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来划分学习领域。因此,本《标准》划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则更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纲要》中也指出:“小学生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这与我园的美术课题总目标的第一点“感受生活”不谋而合,而这个“艺术”,我想也包括名画作品。因此,在上学期,我有针对性的选择了一些米罗、毕加索、马蒂斯的作品张贴在绘画活动室,来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体验。但我们小朋友看了都说是鬼画鬼脸,成效不是很明显。因此,在本学期,我就有目的地组织了幼儿进行名画欣赏,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开拓他们的视野,培养幼儿对艺术作品敏锐,激发他们潜在的创造力。
这次欣赏活动我选择了
名画欣赏:《五牛图》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名画作品中笔墨的形象和色彩,并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特色。
2、大胆想象,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运用大师的手法尝试作画。
三、教学准备:
教具:名画《五牛图》,
学具:毛笔,墨汁,宣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画家韩滉,引发兴趣。
《五牛图》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宰相韩滉。他与当时另一位以画马著称的画家韩干一起被后人称为“牛马二韩”经过了1500多年,唐代纸本绘画的真迹流传到今天的已寥寥无几。韩滉的《五牛图》成为现存中国纸本绘画的第一孤本。
(二)出示名画,引导欣赏。
1、《五牛图》,是韩滉最为传神的作品。五头健硕的老牛,在这位当朝宰相笔下被“人格化”了,它不是一幅简单的动物画,而是画家借这五头牛来比喻自己兄弟五人,以牛的任重温顺的品性来表现自我内心注重实际、任劳任怨的情感,被后人称为“神气磊落,稀世名笔”。
2、《五头牛》中所描绘的五头牛,中间是透视精确的一头黑牛的正面,其余四头都是侧面,有探身吃草的红牛,有昂首前行的花牛,有回顾舐舌的黄牛,还有沉稳健硕的棕牛。五
3、五头牛神态各异、造型准确、形象生动。在这幅画中,画家的用笔粗简而富有变化,敷色清淡而稳重,恰当地表现了牛的筋骨和皮毛质感,色调真实自然,尤其是牛的姿态真切生动,具有一种浑厚朴实的风格。韩滉高超的绘画技巧使画中的五头牛栩栩如生,形成一种独特艺术风格,体现了唐代绘画水平的高超。
4、另外,这幅图是画在白色麻纸上,这在流传下来的唐朝绘画中是罕见的。
5、《五头牛》的珍贵之处在于中国古代留存到今天的绘画作品多为花鸟人物,以牛入画并且如此生动的,堪称孤品。
(三)听音乐、感受。
(四)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绘画。
1、临摹画作
(五)展示学生作品并讲评。
名画欣赏:《初踏黄金路》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名画作品中的形象、构图和色彩,并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特色。
2、大胆想象,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运用大师的手法尝试作画。
三、教学准备:
教具:名画《初踏黄金路》,
学具:木板、颜料等。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画家李焕民,引发兴趣。
李焕民(1930.10—)北京人。
擅长版画。
1947年入国立北平艺专。
1951年毕业于中央美院美干班。
历任《新华日报》美术编辑,四川省文联党组书记,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美协副主席,一级美术师。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作品《藏族女孩》、《初踏黄金路》,《高原峡谷》获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
(二)出示名画,引导欣赏。
1、多美好的一幅画,这幅画什么地方最吸引你?是鲜艳的颜色,还是人物的动作?你发现了画面运用了几种颜色?什么地方的颜色深沉?什么地方的颜色明亮?
2、让我们来看《初踏黄金路》。这幅画描画收获的季节,丰收的场景扑面而来——一片黄金般灿烂的色彩!
3、看!在阳光下,在一层层麦浪中,一队藏族妇女过来了,她们牵着背驼青稞的牦牛由远渐近。前面的两位藏女身着民族服装正一前一后地沿着弯曲的小路走来,她们身姿矫健,步履轻盈。负重的牦牛跟在她们的身后。
4、你注意到臧女和牦牛行进的路线是“之”字形了吗?画家为什么会采用“之”字形路线来表现道路伸向远方呢?
5、《初踏黄金路》是套色木刻版画,它看似是对照着景象去画,其实画家在如实描画的同时也把生活中美好的东西表现了出来,表达一种美好的寓意。
从画面中你能感受到藏民喜悦的心情和画家对藏族人民的深厚感情吗?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三)听音乐、感受。
(四)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绘画。
1、临摹画作
(五)展示学生作品并讲评。
名画欣赏:《夯歌》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名画作品中的形象、构图和色彩,并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特色。
2、大胆想象,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运用大师的手法尝试作画。
三、教学准备:
教具:名画《夯歌》,
学具:彩笔、画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画家王文彬,引发兴趣。
王文彬(1928.3—2001)山东青岛人。
擅长油画、壁画。
现任中国青年硬笔书法家协会终身会员,东方书画家协会会员,当代华裔书画家海联会理事,
华夏京都书画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博学会员.
1948年首创套色石版年画《生产之前》在解放区广泛发行,入选首届文代会美展。
建国后任山东人民出版社美术科主编
(二)出示名画,引导欣赏。
1、天空骄阳似火,水利工地的大坝上一群姑娘正在劳动。她们在做什么呀?她们在打夯!夯即砸实地基用的工具或机械,有木夯、石夯、铁夯等。打夯就是用夯把地基砸实。打夯可是一项繁重的体力劳动,不仅需要很大的力气,而且还要多人的相互配合,通常都是由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来做。而这幅作品表现的却是姑娘们打夯。请你仔细观察,她们各自是什么动作,为什么有的人身体向后倾斜。夯歌,是打夯时为统一劳动节奏唱的号子。看,伴随着欢快的劳动号子,随着红衣姑娘双臂举起,另外四个姑娘一齐向外用力拉动,夯砣被高高地拉举起来了,一下,又一下,夯砣一次次地被举起、夯下,那种劳动中最紧张最激烈的瞬间被画家生动地展现了出来。
2、从姑娘们的表情上一点也看不出辛苦疲惫,她们身体矫健,英姿飒爽,她们在劳动中乐呵呵的,她们以劳动为自豪为快乐
3、在远处青黛色的群山前面是一大片黄色的土坡,阳光下耀眼的黄土与姑娘们身上的红绿花衣裳,浅紫蓝的天空共同构成一个暖暖的色调,加上五位姑娘灵动身姿的烘托,整幅画显得既热烈又欢快。
(三)听音乐、感受。
(四)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绘画。
1、画上你最最熟悉的家乡的田野的景象(可以是水稻田、麦田等田野里的景物)。